Workflow
一瑜中的
icon
搜索文档
张瑜:从物价到投资,从供给到需求——供给侧改革全复盘及对当下映射
一瑜中的· 2025-09-05 16:16
供给侧改革时期资产复盘经验 - 供给侧改革政策出台基本对应煤炭钢铁价格及权益行业相对大盘走势见底 [3] - 政策初期强预期与弱现实碰撞导致供改相关资产波动较大 螺纹价格在2016年2-4月大涨后5月大幅回落 原因包括政策面无增量需求政策 楼市调控收紧 宏观面经济下行压力 资金面交易所降温期货情绪 产业面产量增长但下游需求不佳致螺纹钢反季节性累库 [3] - 煤炭钢铁价格趋势性上涨起始于2016年6月地方去产能定量指标分解及经济基本面触底改善 行业持续跑赢大盘行情滞后价格趋势性上涨约1个月 [3] - 主动权益基金2016年1季度开始增配煤炭 2季度实现超配 钢铁行业配置比例从2016年3季度开始提升 2017年3季度才实现超配 [3] 经济逻辑视角下的行情持续性 - 行情持续性更多取决于需求 煤炭钢铁行业持续超额收益来自盈利能力提升 盈利能力提升来自价格持续上涨 价格持续上涨更多来自需求 [4] - 中下游ROE明显走弱伴随煤钢价格见顶 2017年11月中下游ROE下行 12月螺纹钢价见顶 2018年1月动力煤价见顶 2020-21年情况相同 [4] - 实际库存持续去化表征需求改善 2016-17年煤钢价格上涨伴随实际库存去化 实际库存同比增速从底部持续抬升伴随价格见顶回落 2020-21年情况相同 [4] - 产能利用率提升贡献 2016年供给主导 2017-18年需求主导 2017-18年煤炭产能利用率提升51%来自需求端 粗钢产能利用率提升78%来自需求端 [4] 供给侧改革时期PPI复盘经验 - 提出供给侧改革到PPI同比回正历时10个月 [5] - 供改行业价格上涨是PPI同比回升主要推力 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PPI同比转正 煤炭钢铁非金属建材链条贡献率49% 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PPI同比升至最高点 这两行业链条贡献率41% [5] - 海外经济改善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是PPI同比回升第二大助力 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原油有色行业链条贡献率36% 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这两行业链条贡献率41% [5] - PPI同比回正后行业涨价扩散度大幅提升 涨价扩散持续性强于PPI周期 PPI同比2017年2月见顶 但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PPI同比行业涨价比例中枢维持84.1%高位 [5] - 提出供给侧改革到PPI环比回正历时4个月 [5] - 仅依赖少数行业可使PPI环比转正 不需要多数行业价格上涨 2016年3月至8月PPI环比均值0.3% 煤炭钢铁非金属建材原油有色行业链条贡献率分别为7% 46% 27% 20% PPI行业环比涨价比例平均仅39% [5][6] - PPI环比持续上涨需依赖宏观供需格局改善带来的涨价扩散 体现为多数行业价格上涨 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PPI环比均值0.6% 钢铁非金属建材原油有色行业链条贡献率分别降至31% 21% 10% 仅煤炭链条贡献率小幅提升至11% PPI行业环比涨价比例平均达67% [6] 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的六大不同 - 宏观大背景与政策目标差异 供改背景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 重点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节奏上既要有韧劲也要有狠劲 反内卷背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重点是治理无序竞争低价竞争规范政府采购与地方招商引资 节奏上需要遵循经济规律 [7] - 外部环境不同 [7] - 内部环境不同 体现为需求端条件和就业约束不同 [7] - 行业范围不同 [7] - 产能治理手段不同 供改以行政化手段为主 反内卷更强调法治化和市场化手段 [7] - 当下微观盈利压力小于2015-2016年 [7] 对未来PPI和反内卷相关资产的启示 - PPI同比或从8月开启回升周期 但转正时点尚需等待 预估本轮PPI同比转正所需时间或比2016年更长 大概率晚于明年1季度 [8] - 反内卷政策见效节奏更为温和 对物价影响可能弱于2016年 即便假设本轮PPI环比改善幅度与2016年一致 PPI同比可能也要到明年2月份才回正 [8] - 2016年PPI同比转正海外定价影响的原油有色相关行业贡献较大 但本轮或较难复刻 [8] - 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或是PPI环比止跌前置条件 需求改善则是PPI环比持续上涨必要条件 目前上游投资增速自年初以来回落已有约半年 但对应需求增速尚待回升 中游需求增速维持高位 但投资增速回落才约1季度 [8] - 要使得PPI同比维持在正区间 产能利用率可能要在当下水平上再提升2个百分点 2013年以来PPI同比为正时期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中枢76.4% PPI环比为正时期中枢76.1% 截至2025年2季度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74% [9] - 反内卷相关资产趋势性行情仍需等待 相关行业要持续跑赢大盘 商品价格要持续上涨 最终要依赖于整体宏观需求改善 目前制造业中下游ROE 行业产能利用率 实际库存增速尚未看到明显好转 [10] - 部分反内卷行业供需优化要更多依赖于产能去化而非需求改善 反内卷政策下产能治理手段相对温和 因此供需优化所需时间可能会更久节奏更温和 [10] - 光伏行业供给能力在全球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多晶硅产能明显超出全球需求 供需格局优化很难寄托于需求 基本只能依赖于供给端 2024年我国光伏组件产能产量占全球比重分别约83% 86% 2025年全球多晶硅需求约140万吨 2024年我国具备投产条件多晶硅产能323.1万吨 是全球需求2.3倍 [10] - 主动权益基金对本轮反内卷重点行业配置比例不低 资金层面基金再配置带来行情动能可能会弱于供给侧改革时期 2025年2季度汽车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石化是超配行业 煤炭计算机是低配行业 但低配幅度少于2015年3季度时的煤炭钢铁 [10][74] - 政策初期受预期和资金博弈影响 反内卷相关资产价格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波动 [10]
张瑜:地方保护的“衡量”——基于税收尺度的定量研究
一瑜中的· 2025-09-04 14:09
文章核心观点 - 建设统一大市场需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及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其中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是关键举措 税收竞争是衡量地方保护的重要尺度[2][4][5] - 通过构建税收竞争指数和上市公司税费返还率两个指标 从税收维度量化分析全国及分省地方保护倾向 当前税收竞争指数接近30年最大值 反映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必要性[2][6][7] - 基于税收竞争指数和税费返还率 将31省划分为四种竞争模式:自由型 大强型 洼地型 优惠型 不同模式对应不同的地方保护倾向和政策导向[2][7][14][15] 税收竞争指标构建 - 税收竞争指数:以各省相对税负为基础 从邻省和全国两个范围构建 指数越高表示税收竞争强度越大 税收政策对企业吸引力越强[6][18][19] - 上市公司税费返还率:以各省上市公司"收到的税费返还"合计除以"支付的各项税费"合计 衡量实际免除上市公司税费的比重 返还率越高表示对上市公司越重视[6][10][28] 全国税收竞争态势 - 全国税收竞争指数均值2024年达0.88 接近过去30年最大值0.9 反映地方竞争模式或需调整[8][23] - 2010年前税收竞争指数与名义GDP增速 广义财政收入增速同步性较强 2010年后指数长期上行而经济财政增速下行[8][23] - 全国上市公司税费返还率2024年为15% 明显高于长期5%~10%水平 2022年曾冲高至22%主因增值税留抵退税[10][28] 区域税收竞争格局 - 税收竞争指数区域排序:华中(1.46) > 东北(1.11) > 西南(0.94) > 西北(0.89) > 华东(0.81) > 华南(0.65) > 华北(0.55)[8][24] - 税费返还率区域排序:华东(29.2%) > 华南(25.6%) > 华中(25.3%) > 东北(13.2%) > 西北(10.818%) > 西南(10.816%) > 华北(10.8%)[11][29] 省份竞争模式分类 - 自由型(税收竞争指数低+返还率低):北京 天津 山西等11省市 地方保护倾向或最低[7][14] - 大强型(税收竞争指数低+返还率高):江西 浙江 江苏等6省市 注重"招大引强"对上市公司较重视[7][15] - 洼地型(税收竞争指数高+返还率低):河南 吉林 云南等7省份 税收政策整体吸引力偏高但对上市公司重视较低[7][15] - 优惠型(税收竞争指数高+返还率高):湖南 山东 福建等7省市 地方保护倾向或最高 落实统一大市场要求较迫切[7][15] 重点省份数据表现 - 税收竞争指数前五:湖南(1.83) 河南(1.47) 福建(1.45) 重庆(1.4) 山东(1.35)[9][24] - 税收竞争指数末五:上海(0.22) 北京(0.24) 天津(0.32) 山西(0.36) 海南(0.37)[9][24] - 税费返还率前五:江西(38.2%) 浙江(36.7%) 湖南(35.6%) 江苏(30.9%) 山东(28%)[11][29] - 税费返还率末五:山西(1.6%) 贵州(2.4%) 北京(4.6%) 云南(5.1%) 青海(6.5%)[11][29]
张瑜:一条主线、两个交易因素、罕见的政策推动——对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思考
一瑜中的· 2025-09-02 00:55
核心观点 - 当前宏观背景与2018年11月初至2019年6月期间存在多重相似之处,包括经济尚未验证(国内PMI低位震荡)、人民币资产上涨(A股反弹)以及中美关系缓和预期升温 [2] - 本轮人民币即期汇率从4月9日高点7.35降至当前7.13,回落幅度0.22,接近2018-19年时期从6.97降至6.7的0.27跌幅 [2][8] - 与2018-19年相比存在两个关键差异:一是存在规模达7433-8926亿美元的积压待结汇盘,可能放大汇率波动;二是政策层面罕见地在人民币升值波动期保持逆周期因子影子显著 [2][7][9] 汇率趋势分析主线 - 人民币汇率趋势变化需要经济基本面数据配合,核心指标是出口和PMI [4][15] - 汇率趋势性升值前往往先观察到结售汇差额改善,逆差收窄转为顺差,背后是PMI趋势上行带动净结汇率震荡上行 [4][15] - 当前净结汇率出现边际改善,但国内制造业PMI仍在低位震荡,需等待进一步趋势好转信号确认 [5][15] 积压待结汇盘分析 - 通过两种方法估算积压待结汇规模:一是货物顺差与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缺口估算为8926亿美元;二是货物贸易项下涉外收付款顺差与结售汇顺差缺口估算为7433亿美元 [7][22] - 加权平均汇率成本区间为7.02-7.17,其中汇率成本位于6.9-7.2之间(中值7.05)的积压待结汇盘规模为2670-3176亿美元 [7][23] - 即期汇率7.0是关键整数关口,接近该水平可能触发加速结汇,放大人民币汇率波动 [7][23] 中美关系情绪影响 - 本轮人民币走强受到中美接触边际向好预期情绪助推,特别是5月12日日内瓦经贸谈判以来 [8][30] - 与2018年11月-2019年6月期间相似点包括:中美互相释放友好信息、PMI位于荣枯线下方震荡、A股市场反弹 [8][31] - 若以2018-19年为参照,人民币即期汇率从7.26降至7.13(回落0.13),较当时0.27的跌幅仍有升值空间;但从年内高点7.35起算的0.22跌幅已与当时相差无几 [8][31] 逆周期因子政策特征 - 5月12日以来78个交易日中,有62个交易日逆周期因子影子突破±100bp区间,其中59个交易日低于-100bp(偏向人民币升值方向拉动) [9][38] - 与2018-19年期间形成鲜明对比,当时逆周期因子影子基本退出,日均仅-35bp,不显著 [9][37] - 8月25-29日当周逆周期因子影子日均-478bp,显示政策在升值行情启动初期有助推作用 [9][35] 汇率估值评估 - 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7.13较中美息差拟合理论值7.84超涨约9.9% [40] - 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96.57较出口份额拟合理论值97.4偏低0.9%,处于合理波动区间 [41] - 从一篮子汇率视角看,人民币不仅不贵反而略便宜,仍有升值空间 [10][41] 汇率三面评估 - 基本面:7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268亿美元,连续第5个月录得顺差,处于2021年以来同期最高点 [48] - 预期面:居民预期边际回暖,黄金隐含汇率从4月23日峰值8.5降至8月29日7.75;企业预期升温,7月净结汇率-9.2%为2014年以来同期最高 [52] - 交易面:8月25-29日当周在岸即期交易量日均529亿美元,高于历史同期平均438亿美元,反映市场情绪升温 [56] 政策面特征 - 自5月12日以来,逆周期因子影子呈现先退出后又显著放量的特征,从4月日均近-1000bp缩小至5月底0附近,7月初又放大至-400~-500bp波动 [59] - 8月25-29日当周逆周期因子影子较前一周有所放大,显示政策在升值初期提供助推作用 [59]
张瑜:牛市进程之十大观察指标
一瑜中的· 2025-09-01 23:19
文章核心观点 - 报告通过十大观察指标分析当前牛市行情(指数上涨超过20%),从宏观体量、交易热度、增量资金和股债估值四个维度评估市场状态,认为多数指标尚有提升空间,但部分指标如交易拥挤度已处于偏高水平,回撤风险较低但后续波动可能加大 [2] 宏观体量指标 - 市值与GDP之比(证券化率)截至8月29日为85.6%,较行情起点提升18.5个百分点,低于历史峰值(2007年10月和2015年6月均超过100%)及历次行情平均变化幅度 [5][16][17] - 市值与居民存款之比截至8月29日为73.2%,较起点提升15.7个百分点,低于历史高点水平(2008年后五轮行情平均终点值为102.3%) [5][19][21] 交易热度指标 - 成交额从起点1.6万亿升至最高3.19万亿(增幅约2倍),低于最近三次行情增幅(4.7倍、3.0倍、7.2倍),换手率从起点1.77%升至最高2.76%(提升0.99个百分点),低于历史提升幅度(均超1个百分点) [6][22][23] - 交易拥挤度(前三行业成交额占比)从起点27.7%升至39.3%(提升11.5个百分点),增幅在历次行情中属偏高水平 [6][24][25] - 回撤风险仅5.9%(跌幅超1%的天数占比),显著低于历史七轮行情(均超10%),盈亏比为2.8,低于2014-2015年水平(3.3) [7][26][27] 增量资金指标 - 两融余额从起点1.85万亿升至2.24万亿(增幅1.21倍),低于2014年后其他行情增幅(最近一次为1.34倍),两融余额占市值比从2.03%降至1.91%,较2014-2015年终点值(2.85%)有提升空间 [8][28][29] - 开户数量最高月196.4万户,较起点月192.4万户基本持平(倍数约1倍),远低于历史行情倍数(最近三次为2.1倍、2.1倍、3.7倍,2014-2015年达31.9倍) [9][30][31] - 偏股型基金发行份额最高月较起点月增幅仅1.1倍,低于最近三次行情增幅(3.1倍、3.7倍、3.8倍)及2014-2015年水平(18.3倍) [9][32][33] 股债估值比较 - ERP(1/PE减十年国债收益率)从起点4.26%降至2.68%(下行1.58个百分点),下行幅度低于2014-2015年(4.97个百分点)及最近三次行情(2.41%、0.73%、1.62%) [10][34][35] - 股债收益差(股息率减十年国债利率)从起点1.05%降至-0.03%(下行1.08个百分点),下行幅度属历次偏高水平,但当前绝对水平仍较高 [10][36][37]
服务消费政策将落地——政策周观察第45期
一瑜中的· 2025-09-01 23:19
政策部署与落实 - 服务业支持文件将于9月出台 统筹利用财政和金融手段优化服务供给能力 扩大电信 医疗 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 -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加快首发经济 数字消费和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 分类施策促进文旅 赛事 露营等服务消费[2] - 十五五期间以城市为单元编制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实施方案 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引导力度[3] 投资与产业发展 - 国资委部署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力度 推进雅下水电工程和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3] - 国务院出台人工智能+行动意见 目标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到2030年普及率超90% 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4][17] - 加快工业软件创新突破 发展智能制造装备 培育智能网联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 智能家居 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4][17] - 支持人工智能芯片攻坚创新与使能软件生态培育 培育壮大数据处理和数据服务产业[4][18] 城市发展与治理 - 控制超大城市规模 合理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 适时调整扩大经济规模大和人口增长快的县级市及特大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4][20] - 建立可持续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 稳慎推进公用事业价格改革 加快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4][20] - 加快5G和千兆光网覆盖 优化算力设施建设布局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 立法与监管动态 -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9月8日至12日举行 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5][9][10] - 出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 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优进劣出管理机制 明确允许优化调整的情形和程序[24] - 确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制度 作为重大建设项目占用和优化调整的主要补划来源[24] 外贸与服务业促进 - 商务部将出台促进服务出口若干政策措施 增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撬动作用 优化服务出口零税率申报程序[19] - 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提升服务贸易资金结算便利化水平 加快发展国际数据服务业务[19] - 进一步压减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有序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 优化跨境资金管理和促进数据跨境有序流动[13]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走高——每周经济观察第35期
一瑜中的· 2025-09-01 23:19
文章核心观点 - 8月经济呈现分化态势,部分领域景气度回升而部分领域继续走弱,整体经济活动指数高位回落但仍有结构性亮点 [2][3][8] -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化,金油铜等宏观品种上涨而国内"反内卷"品种普遍下跌 [2][3][34][35] - 中美贸易关系出现潜在转折点,美国上诉法院裁定大部分全球关税政策非法 [4][23] 每周经济观察 华创宏观WEI指数 - 截至8月24日指数为6.16%,环比8月17日的7.14%下行0.98个百分点 [3][8] - 4月以来指数上行主要驱动因素为沥青开工率和乘用车批零数据 [8][9] - 7月31日至8月27日沥青开工率四周均值为31.15%,相比3月6日-4月2日四周均值26.95%上行4.20个百分点 [9] - 8月24日当周乘用车批零同比为1.26%,相比3月31日当周同比的-2.05%上行3.31个百分点 [9] 资产配置 - 股债夏普比率差继续上行,出现十年级别的大背离 [11] - 股票夏普比率较债券抬升背景下,股票股息率高于十年期国债 [11] 需求状况 - 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67个城市8月前29天成交面积同比-14%,7月同比-22%,6月同比-17.6% [2][14] - 土地溢价率明显回落:8月24日当周百城土地溢价率降至1.62%,近三周平均4.3%,7月为6.5% [3][14] - 乘用车零售增速回落:8月24日当周同比+6%,前值+8%;8月前24日同比+2.8%,7月全月同比+6.3% [3][14] - 服务消费略有回升:8月前四周27城地铁客运日均8100万人,同比+2.2%;航班执行数日均1.466万架次,同比+1.58% [12] 生产活动 - 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连续两周回落:8月27日当周为29.3%,同比+3.8%,环比前一周-1.4% [3][17] - 工业生产表现分化: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8月前29日累计同比+7.3%,7月同比+11.8% [17] - 开工率整体好于去年同期:江浙织机、半钢胎、全钢胎开工率分别为62%、73%、64%,较去年同期-3.4、-6.2、+5个百分点 [20] 贸易状况 -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走高:8月24日当周环比+0.3%,四周累计同比升至5.9% [2][22] - 运价大幅分化:美西航线运价环比+17%,美东航线环比+9.7%,欧洲航线环比-11.2% [22] - 中美直接贸易流量大幅回落:8月30日半个月内中国发往美国载货集装箱船数量同比降至-33.3% [23] 物价走势 - 全球宏观品种上涨:COMEX黄金收于3475.5美元/盎司上涨3%,LME铜收于9875美元/吨上涨1.9%,美油收于64美元/桶上涨0.5% [2][34] - 国内"反内卷"品种走弱:动力煤下跌2%,螺纹钢下跌0.6%,工业硅期货下跌4.1%,多晶硅期货下跌2.6%,碳酸锂期货下跌2.8% [3][35] - 农产品价格涨多跌少:蔬菜批价上涨2.1%,水果上涨0.4%,猪肉下跌0.8% [35] 利率债市场 - 专项债发行进度达74.6%,好于2021和2024年,接近2023年 [4] - 9月1日当周计划发行新增地方债178亿元,均为专项债 [41] - 截至8月29日,32个地方披露9月发行计划4401亿元 [41] 资金利率 - 长端利率调整:1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报1.3698%、1.6322%、1.8379%,较8月22日环比变化-0.09bps、-0.02bps、+5.61bps [4][57] - 央行本周净回笼资金4039亿元,下周到期资金32731亿元 [57][59]
新动能支撑强生产——8月PMI数据点评
一瑜中的· 2025-08-31 23:35
制造业PMI数据 - 8月制造业PMI为49.4% 较前值49.3%回升0.1个百分点 [2] - 生产指数为50.8% 较前值50.5%上升0.3个百分点 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2][9] - 新订单指数为49.5% 新出口订单指数47.2% 分别较前值微升0.1和0.1个百分点 [2][16] 高技术制造业表现 - 高技术制造业PMI升至51.9% 较前值50.6%大幅上升1.3个百分点 [4][9] - 高技术制造业生产指数达54%左右 医药、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产需较快释放 [4][9] - 7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18.9% 较6月下降0.9%显著改善 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 [4][9] 价格与库存指标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53.3% 出厂价格指数49.1% 分别较上月上升1.8和0.8个百分点 [3][16] - 产成品库存指数46.8% 较前值47.4%回落 原材料库存指数48.0% 较前值47.7%上升 [16] - 采购指数50.4% 较前值49.5%回升 在手订单指数45.5% 较前值44.7%小幅上升 [16] 非制造业表现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0.5% 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创年内高点 [3][17] -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17]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49.1% 较前值50.6%下降1.5个百分点 新订单指数40.6% 低于前值42.7% [3][16] 行业预期指数 - 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53.7% 较上月52.6%上升1.1个百分点 [3][17] - 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预期指数位于58.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4][9] - 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57.0% 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51.7% 分别较前值上升0.4和0.1个百分点 [3][17]
张瑜:从竞技到经济——算算体育赛事的“经济账”
一瑜中的· 2025-08-29 16:34
核心观点 - 中国体育经济发展的核心制约因素在于居民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而非消费意愿[3] - 中国体育消费占收入比例与发达国家相当(2020年中国0.84% vs 发达国家平均0.85%),但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不到40美元,仅为发达国家均值的1/6[3][5] - 中国体育消费结构呈现"重商品、轻服务"特征,2020年体育实物消费占比超60%,而观赛与健身服务支出仅占11%[3][6] - 中美体育产业结构差异显著,2023年中国竞赛商演增加值占体育产业2%,而美国2014年已达32%[4] - 中国体育赛事对GDP和就业拉动估算均在0.1%左右,约为欧美的1/5-1/4[4][8] 消费潜力分析 - 收入水平是体育消费的决定性因素,23个样本省市体育消费与收入高度相关(2023年相关系数0.88)[5][15] - 日本经验表明经济周期直接影响体育消费,1974-1993年日本家庭体育消费支出年均复合增速超10%,1994-2003年则连续10年下降[18] - 高收入群体体育消费意愿更强且更抗经济波动,2009年日本最高收入阶层体育消费支出占比超1.5%,与其他阶层差距扩大[20][21] 消费结构特征 - 中国体育消费以实物为主,2020年实物消费占比超60%,明显高于欧盟的35%[3][6] - 即便高收入地区如北京、厦门仍以实物消费为主,17个样本省市中仅6地体育服务消费占比超50%[6][25] - 日本体育服务消费占比持续上升,从1980年27.5%增至2011年58%,增量主要来自赛事和健身服务[26] 赛事经济分析 - 2023年欧美体育赛事经济拉动达128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0.4-0.5%,而2024年中国预计仅208亿美元,拉动GDP约0.1%[29] - 欧美拥有全球近90%顶级体育IP,2024年全球收入最高500个体育IP收入达1700亿美元[33] - 上海居民观赛消费倾向强于美国(1万美元收入下上海支出73美元 vs 美国38美元),但美国观赛渗透率达61%,远超上海的5%[34] - 经济大省不一定是赛事大省,广东、江苏、浙江的赛事表演产业发展水平甚至低于全国整体[36] 就业拉动效应 - 2020年中国体育从业者占就业人口约0.15%,低于英美(约0.5%)及日韩法(0.2%-0.3%)[38] - 人均体育支出越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越大,体育从业人员占比也越高(相关系数约0.7)[38] - 美国体育赛事对GDP和就业拉动均值均为0.44%,上海2023年分别为0.25%和0.24%[39] - 体育服务业就业弹性高于体育制造业,应重点发展运动项目产业和竞赛表演业[38]
“小微企业”的利润率有多少?
一瑜中的· 2025-08-29 16:34
小微企业界定标准 - 宏观层面观察小微企业有三个视角:规模以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个体经营户 [4][13] -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年营收低于2000万元 2023年占全国工业企业总营收约一成(152万亿元总营收中规模以上占136万亿元) [4][13] - 小型工业企业标准为从业人员20-300人且年营收300-2000万元 2023年小型工业营收48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总营收的35% [4][14] - 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达1.8亿人 住宿餐饮、居民服务、批发零售行业个体户从业人数占比均超60% [5][17] 工业小微企业利润率 - 2023年小型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3万亿元 营收48万亿元 利润总额/营收比例为4.9% [19][21] - 考虑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际税率5%)后 估算净利润率为4.6% [19][20][21] - 规上工业整体利润总额/营收比例为6.1% 小型企业较规上整体低1.2个百分点 [19] 服务业小微企业利润率 - 12个服务业大企业2023年营收155万亿元 利润总额6.8万亿元 利润总额/营收比例为4.4% [22][26] - 剔除批发零售业后 11个服务业大企业利润总额/营收比例升至11.4% [22][26] - 基于有限样本估算大企业较小微企业利润率溢价3.3个百分点 推算12个服务业小微企业净利润率约为1.0% [24][25][26] - 剔除批发零售业后 11个服务业小微企业净利润率升至7.7% [25][26] - 行业差异显著: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利润率偏低(2.0%和2.8%) 租赁商务服务、房地产、信息业利润率超10% [22] 全行业抽样调查 - 北京大学等机构2024年四季度调查8007家小微经营者 符合统计划分标准的小型、微型企业及年营收不超1000万元经营者 [8][27] - 2024年四个季度平均净利润率为4.9% [8][27] - 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率降至4.5% 主因产品价格预期偏弱、原材料价格偏高、工资成本抬升 [9][27]
三个积极变化——7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
一瑜中的· 2025-08-28 12:20
7月工业企业利润整体表现 - 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1% 较前值-4.3%降幅收窄 [2][14] - 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速2.4% 低于前值3.1% [2][5][12][14] - 分所有制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速-6.8% 私营企业增速2.3% 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速-2.4% [14] 量价及利润率分析 - 工业增加值增速5.7% 较6月6.8%回落 [3][14] - PPI同比维持-3.6% 与6月持平 [3][14] - 收入端增速1.13% 低于6月1.6% [3][14] - 整体利润率5.17% 低于去年同期5.29% 其中毛利率14.2%(去年同期14.3%)费用率8.38%(去年同期8.29%)其他损益收入比0.69%(去年同期0.71%) [3][14] 行业分化特征 - 采矿业利润增速-39.2% 较前值-36.1%进一步恶化 [3][15] - 制造业利润增速6.6% 显著高于前值1.4% [3][15]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业利润增速6.89% 较前值1.51%大幅提升 [3][5][12][15] - 制造业内部分化:上游增速-2.96% 中游增速4.36%(前值9.51%)下游增速-5.19%(前值-13.44%) [3][15] 新兴行业高增长亮点 - 生物药品制造利润增长36.3%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增长6.9% [4][11][15] - 集成电路制造增长176.1% 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增长104.5% 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增长27.1% [4][11][15]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增长40.9% [4][11][15] - 计算机整机制造增长124.2%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长100.0% 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增长29.7% [4][11] - 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增长57.0% 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增长51.9% [4][11] 部分行业利润率改善 - 制造业上游利润率3.59% 显著优于去年同期2.86% 其中钢铁/石油加工行业同比扭亏为盈 [5][12][15] - 电热气水行业利润率7.6% 高于去年同期7.2% [5][12] 资产与库存结构优化 - 工业企业资产增速4.9% 低于上半年GDP增速 [5][12] - 库存增速持续放缓 供需矛盾得到缓解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