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大证券研究
icon
搜索文档
【光大研究每日速递】20250915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15 07:03
银行金融数据 - 8月贷款投放强度季节性回升但增量同比少增 需求仍是主要压制因素 [4] - 对公中长贷投放强度季节性回升 短贷-票据跷跷板效应再现 [4] - 零售信贷环比回升幅度不大 社融增速环比7月下降呈触顶回落态势 [4] 石油化工行业 - 我国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和19个大型气田实现重大找矿突破 [5] - 三桶油2020-2023年大力提升资本开支 2024-2025年维持高位 [5] - 油服企业充分受益于增储上产号召 行业有望维持景气 [5] 基础化工行业 - 国产OLED面板出货量持续提升 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5] - OLED在中尺寸应用领域渗透率不断提升 产业将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5] - 上游国产OLED有机材料厂商持续受益 [5] 电新行业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发布 涵盖2025-2027年发展路径 [7] - 方案对理顺储能电站盈利模型有重要意义 行业有望加速发展 [7] 海外TMT行业 - 猎豹移动2Q25营收同比大幅增长57.5% Non-GAAP运营亏损仅210万元 [7] - AI及机器人业务爆发式增长 互联网业务订阅模式成功转型 [7] - 收购UFACTORY带来技术协同与海外渠道拓展 [7] 房地产行业 - 龙湖集团8月合同销售金额47.3亿元 权益销售金额33.9亿元 [7] - 1-8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457.4亿元 经营性收入约176.9亿元 [7] - 运营收入约93.9亿元 服务收入约83.0亿元 [7] 策略观点 - 持续看好牛市 坚定TMT主线 [8] - 市场呈现小市值风格 PB-ROE组合超额收益显著 [8] - 各品种信用债发行环比普增 各行业信用利差整体上行 [8]
【海外TMT】猎豹移动2Q25营收再创新高,AI与机器人协同驱动增长——海外机器人系列跟踪报告(九)(付天姿/黄铮)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15 07:03
核心观点 - 猎豹移动2Q25业绩显著改善 营收同比增长57.5%至2.95亿元 毛利率创76.1%历史新高 接近盈亏平衡[4] - 公司战略转型成效显著 增长由AI及机器人业务(同比增86.4%)和互联网订阅模式转型(订阅占比60%)双轮驱动[4][6] - 通过收购UFACTORY完善技术矩阵 机器人全球部署达6万台 覆盖60余国家 形成数据飞轮效应构建应用壁垒[6][7] 财务业绩 - 2Q25营收2.95亿元 同比增57.5% 环比增14.0% 创2021年以来单季新高[5] - 毛利润2.2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85.0% 环比增18.6%[5] - 毛利率达76.1% 较去年同期64.8%和上季度73.2%显著提升 因高毛利AI机器人业务占比提高[5] - Non-GAAP运营亏损收窄至210万元人民币 接近盈亏平衡[4] 业务进展 - 互联网业务收入1.578亿元 同比增38.8% 主因成功转型订阅模式(占互联网收入60%)[6] - DeepVo等AI产品落地会员订阅模式 借助全球化能力拓展海外办公市场[6] - AI及机器人业务收入1.374亿元 同比猛增86.4% 增速远超整体营收[6] - 服务机器人聚焦展厅/养老/医疗/教育场景 依托自研AgentOS系统强化语音交互优势[6] 战略布局 - 收购UFACTORY(众为)60.8%股份 合计持股80% 完善轻量型协作机器人技术短板[6][7] - UFACTORY产品覆盖全球80多国且盈利 其"轻量化+易部署"机械臂拓展产品应用边界[7] - 机器人累计部署6万台 覆盖60多国 应用于SAP展厅/极地海洋公园/国家大剧院等场景[7] - 通过真实交互数据形成"数据-体验-更多数据"飞轮效应 构建大模型开源化下的应用壁垒[7] 市场反应 - 财报发布当日股价上涨18.56%[4]
【龙湖集团(0960.HK)】销售持续弱势,结算压力明显,资产运营稳健——动态跟踪(何缅南)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15 07:03
核心观点 - 公司短期销售持续弱势 呈现量价齐跌态势 销售金额同比下降29.8% 销售均价同比下降4.7% [4] - 公司结算毛利率承压明显 综合毛利率降至12.6% 地产开发结算毛利率仅0.2% [5] - 资产运营板块表现稳健 商场出租率达96.8% 销售额增长17% 物业投资毛利率提升至77.7% [5] 销售业绩 - 2025年8月单月合同销售金额47.3亿元 权益销售金额33.9亿元 合同销售面积41.4万平方米 [4] - 2025年1-8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457.4亿元 同比下降29.8% 销售面积349.6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26.3% [4] - 销售均价持续下行 1-8月均价1.31万元/平方米 同比下降4.7% 8月单月均价降至1.14万元/平方米 同比下降13.1%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87.5亿元 同比增长25.4% 毛利74.2亿元 同比下降23% [5] - 综合毛利率12.6% 较2024年同期20.6%下降8个百分点 [5] - 地产开发结算板块营业收入454.8亿元 同比增长34.7% 但毛利仅0.98亿元 毛利率骤降至0.2% [5] 资产运营 - 商业运营表现亮眼 89座在营商场整体出租率96.8% 建筑面积1256万平方米 整体销售额增长17% [5] - 长租公寓已开业12.7万间 出租率95.6% 物业管理项目约2200个 在管面积约4亿平方米 [5] - 物业投资板块营业收入70.1亿元 同比增长2.5% 毛利率77.7% 较2024年同期74.6%提升3.1个百分点 [5] - 物业服务板块营业收入62.6亿元 毛利率约30% 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 [5] 经营收入 - 2025年1-8月实现经营性收入约176.9亿元(不含税) 其中运营收入约93.9亿元 服务收入约83.0亿元 [4]
【电新】储能规模化建设行动方案发布,储能行业有望加速发展——碳中和领域动态追踪(一百六十二)(殷中枢/和霖)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15 07:03
新型储能装机目标 - 国家明确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4][5] - 以2025年上半年末累计装机95GW为基数 2025下半年至2027年需新增装机85GW才能实现目标 [5] - 假设平均配储时长提升至3小时 则对应255GWh新增装机量 年均新增102GWh [5] 技术路线发展 - 锂电储能因显著降本效应将继续占据主流位置 [6] - 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热储能、氢储能等多技术路线将并行发展 [6] 储能利用水平提升 - 推动新型储能调控方式创新以提升调用水平 [7] - 电力现货市场未连续运行地区需优化调节资源调用序位 科学增加新型储能调用 [7] - 减少煤电机组频繁深度调峰和日内启停调峰 [7] 市场机制完善 - 鼓励新型储能全面参与电能量市场 推动"新能源+储能"作为联合报价主体一体化交易 [8] - 引导新型储能参与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 探索爬坡、转动惯量等新品种 [8] - 加快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建设 完善容量电价机制并建立可靠容量补偿机制 [8]
【银行】社融遇拐点,货币见活化——2025年8月份金融数据点评(王一峰/赵晨阳)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15 07:03
核心观点 - 8月金融数据显示信贷投放强度季节性回升但同比少增 需求不足仍是核心制约因素 后续需关注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消费支持政策加码及商业信用置换等措施效果[4] - 社融增速呈触顶回落态势 M2-M1剪刀差收窄显示货币活化程度提升 但居民端加杠杆意愿不足导致零售贷款增长乏力[5][6][7][8] 贷款投放情况 -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900亿元 同比少增3100亿元 增速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至6.8%[4] - 对公贷款新增5900亿元(占比100%)同比少增2500亿元 其中票据/短贷/中长贷分别新增531/700/4700亿元 同比变化为少增4920亿/多增2600亿/少增200亿[5] - 居民贷款新增303亿元 同比少增1597亿元 其中短贷和中长贷分别新增105亿和200亿元 同比少增611亿和1000亿[6] - 1-8月居民贷款合计新增7110亿元 同比少增7290亿元 占新增信贷比重5.3% 低于去年同期10%[6] 社会融资规模 - 8月新增社融2.57万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 余额增速8.8% 较7月末下降0.2个百分点[7] - 政府债券发行放缓叠加高基数影响 预计后续社融增速将呈触顶回落态势[7] 货币供应量 - M2同比增长8.8% 与7月末持平 M1同比增长6% 较7月提升0.4个百分点[5][8] - M2-M1增速剪刀差2.8个百分点 环比收窄0.4个百分点 货币活化程度提升[8] - 8月M2增加2.04万亿元 同比多增2971亿元 社融-M2增速剪刀差降至0个百分点 较年初回落0.7个百分点[8] 结构性特征 - 对公贷款发挥压舱石作用 票据与短贷呈现跷跷板效应 票据贴现强度不及去年同期[5] - 居民端因就业收入未实质性改善 导致消费购房需求疲软 按揭/消费贷/经营贷增长均乏力[6] - 股市资金虹吸效应延续 居民企业存款向非银存款转移[8] 政策展望 - 需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撬动地方投资 消费领域加码财政贴息政策 银行贷款置换商业信用等措施稳定信贷投放[4] - 零售贷款需稳定就业改善收入预期 稳定房地产价格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 进一步降低利率水平形成新均衡[6]
【基础化工】消费电子旺季来临,关注国产OLED材料放量——基础化工行业周报(20250908-250912)(赵乃迪/周家诺)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15 07:03
消费电子新品发布与市场趋势 - iPhone 17系列于2025年9月10日发布 包含四款机型并全系配备OLED全面屏及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技术 [4] - 华为Mate XTs非凡大师已于9月4日亮相 小米等主流厂商将陆续发布旗舰新品 标志2025年下半年消费电子市场进入新品集中发布期 [4] - 新品集中发布有望激发换机需求并拉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回暖 [4] 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10.9亿片 同比增长1.6% [5] - 柔性OLED出货量约2.98亿片 同比增长4.9% 渗透率提升0.9个百分点至27.4% [5] - 全球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8% 创历史同期新高 [5] 中国大陆OLED面板市场增长 - 中国大陆OLED智能手机面板总出货量约2亿片 同比增长3.4% 全球市场占比升至50.9% [5] - 柔性OLED出货量约1.9亿片 全球份额达62.3% 较去年同期提升7.7个百分点 [5] - 京东方出货7100万片(同比增长10.3%) 天马出货4320万片(同比增长15.6%) TCL华星出货4100万片(同比增长8.6%) [5] OLED材料市场发展 - 奥来德OLED材料业务营收2.57亿元 同比增长22% 莱特光电OLED材料业务营收2.76亿元 同比增长30% [6] - 2025年中国大陆OLED有机材料市场规模预计达74亿元 同比增长30% [6] - 国产面板厂商加快认证导入 本土材料企业技术迭代与产能布局提速 [6]
【石油化工】油气实现重大找矿突破,油服行业有望维持景气——行业周报第420期(0908—0914)(赵乃迪/蔡嘉豪/王礼沫)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15 07:03
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成果与规划 - 十四五期间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和19个大型气田 新增油气储量支撑石油稳产2亿吨和天然气产量超2400亿方[4] - 自然资源部宣布实现重大找矿突破并将持续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4] - 2019-2024年原油产量复合年增长率2.2% 天然气产量复合年增长率7.3%[4] 三桶油资本开支与油服受益情况 - 2020-2023年三桶油大力提升资本开支 2024-2025年维持高位开支使下属油服企业充分受益[4] - 国内增储上产战略推动原油产量自2019年起止跌回升[4] 全球上游资本开支与钻井日费状况 - 2025年全球上游勘探开发支出预计6000亿美元 同比下滑4% 其中深水领域投资同比下滑6%[5] - 自升式平台平均日费达10.97万美元/天 同比增长5.9% 半潜式平台平均日费达27.96万美元/天 同比增长11.5% 均处于2022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5] - 钻井日费变化滞后于油价变动 全球勘探开发活动保持活跃支撑日费景气延续[5] 油服企业业绩表现与经营质量 - 2025H1中海油服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23.3% 海油发展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13.1%[6] - 海油工程受退税结算周期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2% 但毛利润同比上升27%[6] - 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海油发展/石化油服毛利率分别同比上升0.71/5.43/1.18/0.41个百分点[6] 国内外油服企业竞争力对比 - 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海油发展2025H1毛利率较2024全年分别提升1.9/4.0/0.7个百分点 国际三大油服同期毛利率波动范围为-3.2至+2.2个百分点[8] - 中海油服2025H1年化ROE较2024全年提升1.5个百分点 国际三大油服同期年化ROE下降4.1-12.3个百分点[8] - 国内油服企业盈利质量展现韧性 国际竞争力有望持续提升[7][8]
【固收】继续高位压缩估值——可转债周报(2025年9月8日至2025年9月12日)(张旭/李枢川)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14 08:05
市场行情 - 中证转债指数本周上涨0.4%,连续两周上涨,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6.0% [7] - 中证全指本周上涨2.1%,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1.2%,转债市场表现稍逊于权益市场 [7] - 高评级券(AA+及以上)本周下跌0.05%,中评级券(AA)上涨2.06%,低评级券(AA-及以下)上涨0.99% [7] - 大规模转债(余额>50亿元)本周下跌0.06%,中规模转债(5-50亿元)上涨1.0%,小规模转债(<5亿元)上涨1.3% [8] - 超高平价券(转股价值>130元)本周涨幅最大达2.66%,超低平价券(<70元)下跌0.26% [8] 转债估值指标 - 截至9月12日存量可转债437只,余额6078.26亿元,较上周减少43.02亿元 [9] - 转债价格均值132.0元(上周130.0元),分位值99.4% [9] - 转债平价均值105.10元(上周102.77元),分位值95.4% [9] - 转股溢价率均值26.0%(上周27.0%),分位值49.2% [9] - 中平价转债(90-110元)转股溢价率28.8%,高于2018年以来中位数20.3% [9] 市场展望与配置 - 转债估值分位数接近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10] - 8月25日以来转债表现不及正股,处于高位压缩估值阶段 [10] - 在权益市场慢牛预期下,转债长期仍是优质资产,但需注重结构性机会 [10] - 转债市场需求强于供给的格局难以改变 [10]
【策略】坚定成长主线——2025年9月五维行业比较观点(张宇生/王国兴)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14 08:05
报告摘要 五维行业比较框架介绍 股价表现受多重因素影响,单一指标难以有效指导行业比较。想要做好行业比较,需要对各种可能影响股 价的因素均进行分析并做出综合判断,并且对于未来可能的市场主导因素,应该赋予更高的权重。基于 此,我们综合市场风格、基本面、资金面、交易面、估值五个维度,构建了"五维行业比较框架" ,在非财 报季时期,我们对于五个维度进行等权打分,而在财报季,则给予基本面维度更高权重,并降低市场风格 及估值维度的权重。 历史回测来看,五维行业比较框架表现优异,得分越高的行业表现往往更好 通过复盘2016年至2025年2月期间五维行业比较框架的历史表现,可以发现该框架下得分越高的行业股价 表现往往更好,按得分高低将行业依次分为第1组、第2组 、第3组、第4组、第5组,各组的年化收益率分 别为11.8%、1.3%、-1.4%、-7.5%及-10.5%,年化夏普比率分别为0.53、0.06、 -0.07、-0.35及-0.51。若通 过做多第1组行业,做空第5组行业构建多空组合,多空组合的年化收益率为23.7%,年化夏普比率为 1.69。 9月主观因素判断 五维行业比较框架中,有三个维度涉及到一些主观判断,这 ...
阅峰 | 光大研究热门研报阅读榜 20250907-20250913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14 08:05
欧博公司分析 - 浩欧博是国内过敏检测和自免检测领域的领先企业 生物制药战略赋能和过敏疾病诊疗协同逐渐成型 公司预测2025-2027年EPS为0.58/0.78/1.01元 现价对应PE为224/166/128倍 [3][4] 半导体材料行业 - AI需求快速增长驱动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延续 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稳步扩张 光刻胶 湿电子化学品 电子特气等细分行业均保持增长态势 25H1上市公司整体营收与利润实现双增长 Q2单季度利润实现同环比增长 [9] 宏观经济数据 - 2025年8月CPI环比为0% PPI环比连续8月为负值后止跌 8月核心CPI同比增速连续四个月回升 但受食品价格拖累 CPI同比增速降至-0.4% 四季度CPI同比有望重回正增区间 PPI同比增速迎来上行拐点 但年内仍处在负增区间 [11][23][24] - 2025年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0.59万亿元 较前一月多增0.64万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57万亿元 较前一月多增1.44万亿元 形成信贷与社融环比双增长 8月末M2余额同比增速维持在8.8% 处于过去约20个月高位 [15] 债券市场 - 2025年8月长端收益率明显提升 资金面较为宽松 10Y国债收益率波动中枢为1.7% 转债表现相对正股不占优 处于高位压缩估值阶段 短期下跌后配置机会显现 [11] 中材科技业务表现 - 25H1风电叶片 玻纤 锂膜三大主业均实现较快增长 风电叶片业务受益于下游风电装机高景气度 玻纤业务受益于产品价格触底回升 带动盈利改善 特种布业务上半年已贡献较大规模销量 新项目投产有望强化领先地位 [12][13] 白酒行业动态 - 25Q2白酒板块收入同比增速转负 报表加速出清 政策端冲击加速行业调整 需求侧承压明显 渠道端回款意愿低迷 有助于清理历史包袱 考虑下半年低基数和政策管控放松 需求有望环比修复 报表端逐季改善 行业拐点或逐步确立 [21][22] 麦加芯彩业务进展 - 25H1收入利润均实现较快增长 风电涂料海外市场取得重要突破 船舶涂料获得首张船级社认证并开始贡献销售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2.7亿元 3.0亿元 3.3亿元 [25][26] 铜峰电子业绩表现 - 25H1营收业绩稳健增长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0.31亿元 同比+39.60% 环比+14.82% 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40x 33x 28x 公司为国内领先薄膜电容及聚丙烯薄膜材料生产商 新能源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复合集流体前景广阔 [29] A股资金面展望 - 个人投资者与保险资金支撑A股资金面改善 市场赚钱效应增强吸引个人投资者资金流入 融资余额虽处历史高位但仍有上行空间 银行理财资金或转向权益市场 公募基金业绩回暖有望带动偏股型基金发行回升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