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雪球
icon
搜索文档
一买就跌?一卖就涨?散户最头疼的问题,这篇给你讲透!
雪球· 2025-08-13 21:01
核心观点 - 资产配置是投资的"唯一免费午餐",通过分散投资可降低风险并提升收益 [6] - 雪球三分法核心为"不预测、只应对、分散投、躺着赢",通过资产、市场、时间三维分散实现稳健收益 [8][9] - 半仓策略(股债均配)能平衡风险与收益,避免极端市场下的情绪化操作 [29][30] 资产分散策略 - **股债商配置**:股票(高收益高波动)、债券(低收益低回撤)、商品(抗通胀)形成风险对冲 [10] - **相关性数据**:2003-2023年沪深300与中债指数相关性0.655,与南华商品指数相关性0.473,组合波动显著降低 [11] - **动态案例**:2020年股市熔断时债市大涨,2022年商品疯涨,2023年黄金创历史新高 [11] 市场分散策略 - **全球配置逻辑**:不同经济体周期差异导致资产表现低相关性(如A股与美股2023年负相关) [12] - **数据支撑**:2021-2024年沪深300与标普500相关性-0.709,与印度SENSEX30相关性-0.72 [13] - **实践效果**:2023年A股下跌时美股创新高,2024年美股震荡时港股上涨 [13] 时间分散与定投 - **定投优势**:打破择时幻想,获取市场平均成本,适合现金流稳定的普通投资者 [14][15] - **动态调优**:根据资产性价比中低频调仓(如高配潜力资产),再平衡实现被动高卖低买 [16][17] - **波动控制**:组合最大回撤可定制,防御型方案(股20%债75%)回撤控制在5%以内 [21] 三分法实操步骤 - **智能诊断**:风险测试后自动匹配组合(如激进型股70%债15%商品15%) [20][21] - **基金选择**:从16000+基金中精选构建组合,支持一键平均分配或手动调整 [22][24] - **动态再平衡**:股涨多则卖股买债,偏离原始比例5%时触发调整 [26][36] 半仓策略配置案例 - **债券配置**:中债(40%)以长久期为主(如广发中债7-10年国开债),美债(10%)侧重中短久期 [32][33] - **权益哑铃策略**:国内港股通科技(进攻)+红利低波(防御)各15%,海外纳斯达克100+全球医疗保健各7.5% [34] - **商品分散**:黄金占比3%(国泰黄金ETF),原油/铜等占比2%,对冲货币信用风险 [35]
除了靠工资,我们打工人还能怎么赚钱?
雪球· 2025-08-13 15:17
财富积累方式 - 财富积累本质差异在于劳动赚钱与钱生钱 [3] - 钱生钱方式包括当股东、囤黄金、当债主 [6][9][10] 投资资产类别 - 股票投资赚取企业盈利增长的钱 [7] - 黄金投资赚取保值增值潜力,可对抗通胀和风险 [9] - 债券投资赚取利息收益 [11] - 三类资产对应金融投资中的股票、黄金、债券 [13] 各类资产表现 - A股历史波动大,2005年1000点买入2007年6000点卖出可赚5倍 [15] - A股6000点高位买入后长期无法回本 [17] - 当前A股处于3600点附近,为近10年高位 [19] - 黄金价格处于历史最高位 [20] - 债券市场平稳但收益率低,10年期国债利率仅1.7% [27][28] 分散投资优势 - 股票、债券、商品具有低相关性,分散投资可降低风险 [41] - 分散投资组合可避免大幅下跌,更容易回本 [49] - 历史显示三类资产轮动上涨,分散投资可捕捉轮动机会 [53] - 60%股票+30%债券+10%商品组合今年以来收益率接近10% [54] 投资策略 - 雪球三分法通过资产、市场、时机分散实现风险分散和收益多元化 [56]
现在是牛市的哪个阶段?
雪球· 2025-08-13 15:17
围棋投研 . 业内人士,重点覆盖高端制造 以下文章来源于围棋投研 ,作者伟琪 ↑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 围棋投研 来源:雪球 市场总是反反复复 , 投资者的心情就跟着起起伏伏 , 这些都很正常 。 比如7月底市场稍显降温 , 大家情绪就难免低落 ; 到了8月初 , 三根阳线接连拉起指数 , 收盘点位屡创新高 , 市场就重新热闹了起来 。 要是每天都跟着行情涨跌走 , 时而兴奋 、 时而沮丧 , 那也太累了 。 早上坐地铁时 , 看到群里转发 , 说某位电新首席分析师简直神了 , 开个电话会有3000多人参会 , 而且是推啥啥涨停 , 不得了 。 巧合的是 , 我认识这位电新首席挺久了 , 她是位特别有思想 、 又很有坚持的研究员 , 看问题的视角也偏长期 。 去年她曾提出过 " 新能源五 虎 " ( 宁德/比亚迪/阳光/东缆/拓普 ) , 当时就很有共鸣 。 第一点相信没什么可质疑的 , 从去年2600点一路涨到现在3600点 , 收盘价还是2022年以来的新高 , 这时候再说不是牛市 , 就有点说不过去 ...
做一个没有感情的定投机器人?
雪球· 2025-08-13 15:17
核心观点 - 长期投资的关键在于制定并严格执行机械化定投策略,避免情绪化操作[4] - 通过量化规则(如估值温度)决定买卖时机,实现"买入有依、持有有底、卖出有据"的投资纪律[2][6] - 2024年市场波动剧烈,中证500等宽基指数出现历史性低估机会(PE分位5.03%,PB分位0.02%)[8] 定投策略框架 四大核心要素 - **组合构建**:以宽基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为主,搭配策略/行业指数及全球资产实现分散配置[12] - **条件设定**: - 采用周/月定投节奏,按估值温度(0-20°C为低估区)动态调整金额[15][16] - 设定单标的最大仓位限制(如中证A50仓位占比不超过15%)[17] - **止盈再平衡**: - 采用年化收益率法或高估减仓法(如指数温度>80°C时分批卖出)[19] - 定期检查组合偏离度(超过5%触发再平衡)[18][26] - **执行记录**:建立操作日志表跟踪每笔交易的估值温度、触发条件等关键数据[20][26] 关键工具 - **估值温度表**:综合PE/PB分位数(如中证1000 PE分位11.69%+PB分位0.12%=5.9°C)量化指数状态[8][24] - **执行检查表**:包含5项操作前验证(标的合规性、现金流匹配度等)[25] - **复盘机制**:每半年优化策略参数,调整风险阈值(宽基指数阈值可放宽至30°C)[28][29] 市场机会分析 - 2024年9月数据显示: - 中证500估值温度仅2.5°C(PE 19.62x,股息率2.34%)[8] - 沪港深500 PB分位0.48%,ROE达11.37%[8] - 国证2000 PE分位6.2%,显著低于历史中位数[8] - 建议采用金字塔式加仓策略,在低估区间(<20°C)加大定投金额[16][24] 执行方法论 - 将投资流程工具化,通过指数持仓表、自动提醒等实现"无感情执行"[21][30] - 强调纪律性:2024年市场反弹后快速回落时,仍按规则在沪深300(温度7.3°C)持续定投[4][8] - 长期复利关键:90%以上操作需严格遵循预设规则[20]
牛市貌似真的来了,请注意不要在牛市里亏钱…
雪球· 2025-08-12 21:00
两融余额与市场情绪 -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创近10年新高 [1] 牛市历史表现与个人投资者结果 - 2006-2007年沪指涨幅超4倍 2019-2021年明星主动基金经理业绩涨幅超2倍 [2] - 2015年牛市资产规模低于50万散户累计亏损2500亿元 亏损幅度30% 占账户总数85% [3] - 牛市仅使少数人盈利而多数人亏损甚至破产 [4] 牛市投资行为风险 - 牛市剧烈波动和板块快速轮动易导致错误操作 [5] - 市场上涨过程中投资者逐步增加本金投入 高位资金承担风险显著高于低位 [6][7][8][9] - 越涨越买推高持仓成本 市场下跌时导致快速亏损 [10] - 牛市可能出现10%-15%甚至更大幅度回调 高位重仓者易恐慌性杀跌 [11][12][13][14][15] - 投资者追逐热点频繁交易 买入时点常错过最大涨幅阶段 [16][17][18] - 频繁交易增加犯错概率并产生交易费用蚕食本金 [19][20][21] - 杠杆投资放大亏损 5倍杠杆下20%跌幅即损失全部本金 10倍杠杆下10%跌幅即损失全部本金 [22][23][24] - 杠杆加剧市场波动冲击心态导致决策失误 历史牛市杠杆投资者多数无法安全退出 [25][26][27] 资产配置策略优势 - 2000年以来沪指上涨时间占比约30% 其余时间多为下跌和震荡 [28] - 单一A股投资需精准择时且需及时止盈 否则面临50%-70%下跌风险 [29] - 预测错误可能导致亏损及踏空其他资产风险 [30] - 多元化投资方案可使账户持续处于牛市风口 不同时段均有资产盈利提升心态稳定性 [31][32] - 熊市少亏或盈利策略相比牛市多赚更易实现盈利 亏损50%需100%涨幅才能回本 [33][34] - 示例显示稳健型策略(熊市0%亏损+牛市20%收益)最终收益20% 优于激进型策略(熊市40%亏损+牛市60%收益)的-4%收益 [35][36][39] - 有效投资策略比短期收益更重要 需确保长期存活 [37] - 债券配置应覆盖中债和海外债(如美元债)跨市场 [38] - 股票配置应覆盖A股、港股、美股及欧股、日股、新兴市场 [38] - 商品配置主要包括黄金和原油 可扩展至农产品及有色金属 [38] - 三分法资产配置实践显示累计收益率近10% 单日跌幅罕有超过1% [40]
一个“不看估值”的投资方法
雪球· 2025-08-12 16:42
投资必阙 - 投资研究需避免"完美主义"倾向,需对某些方面保持宽容,形成"研究缺口"[3] - 股票投资方法存在"不可能三角形",需在确定性、景气性和估值中取舍[3] - 确定性指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和行业空间等维度判断未来增长的可能性[3] - 景气度是判断当前经营状况的指标,包括行业供需关系、产能提升等因素[3] 投资风格分类 - 深度价投风格:确定性+估值,放弃景气度[4] - 行业轮动风格:景气度+估值,放弃确定性[4] - 赛道配置风格:景气度+确定性,放弃估值[4] - 深度价值投资适合非职业散户,但需克服下跌恐惧和保持钝感力[6] 赛道股配置 - 估值是主观因素,低估值策略本质是下注市场共识变化[9] - 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市场最占优风格是不看估值的[10] - 公募机构在赛道风格占优时期需配置相关仓位,通常选择龙头或白马[11] - 赛道股主升浪往往由非赛道行业公募基金推动,形成"贩卖焦虑"行情[12] 产业趋势投资 - 产业趋势投资适用于短期高增速行业,估值呈现"前高后低"特点[16] - 产业趋势前期可适用放弃估值的"景气度+确定性"方法[17] - 需界定产业趋势所处阶段,如光伏和锂电当前阶段存在争议[18] - 成长型周期股上行周期类似产业趋势,可用同样方法[20] 预测与应对 - 景气度拐点只能事后确认,投资者常线性外推导致股价波动[23][24] - 高景气行业出现拐点迹象时股价回落速度远超实际景气度回落[25] - 需同时预测景气度变化和市场预期变化,避免"预期你的预期"困境[27][28] - 产业趋势投资需"二极管思考"但避免"二极管性格"[32] 总结 - "景气度+确定性"体系包括配置策略和产业趋势投资两种方法[31] - 配置策略是在高景气行业中选择确定性高的龙头进行配置[31] - 产业趋势投资需关注估值"前高后低"特点,把握前期机会[31] - 需同时进行景气度定量跟踪和确定性定性分析[31]
炸裂!3500亿寒王,爆拉20CM涨停板!股价突破800元,创历史新高!彻底沸腾了...
雪球· 2025-08-12 16:42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沪指涨0.50%续创年内新高 深成指涨0.53% 创业板指涨1.24% 北证50指数跌0.62% [1] - 沪深京三市半日成交额19052亿元 较上日放量553亿元 全市场超2000只个股上涨 [1] - 板块表现分化 燃气、光刻机、脑机接口走高 能源金属、军工装备板块调整 算力与光刻机板块午后走强 [1] 寒武纪股价异动 - 寒武纪盘中大幅拉升20%涨停 股价重回800元上方并创历史新高 成交额超110亿元 主力净流入20.16亿 [3] - 华为将发布AI推理创新技术UCM 有望降低中国AI推理对HBM技术的依赖 提升国内AI大模型推理性能 [6]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英伟达公司 要求其对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 国产算力受关注 [6] - 市场传闻寒武纪增加载板、晶圆采购量 下半年业绩将超预期 公司回应称供应链采购及业绩情况以公开披露为准 [6] 英伟达与AMD特殊协议 - 英伟达和AMD同意将特供中国芯片收入的15%上缴给美国政府 以换取相关产品的出口许可证 [8] - 英伟达将上缴H20芯片在中国销售收入的15% AMD将上缴MI308芯片相同比例的销售收入 [8] - 英伟达回应称遵守美国政府制定的参与全球市场的规则 将继续在规则范围内为尽可能多的客户提供服务 [9] - 美股英伟达、AMD小幅收跌 A股英伟达产业链表现亮眼 中际旭创、新易盛分别大涨超5%、6% [9] 新疆本地股表现 - 新疆本地股盘中再度拉升 洪通燃气实现6天5板 八一钢铁、北新路桥、新疆交建、新疆火炬均走出3连板 [12] - 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为950亿元人民币 经营范围含建设工程施工、铁路运输基础设备制造等 [16] - 中信证券预计新藏铁路总投资或达4000亿元 其中土建、设备分别将达到2400亿元、400亿元 [17] AI与半导体行业动态 - AI需求爆发带动CoWoS封装需求激增 谷歌、Meta、亚马逊分别上调2025年资本开支至850亿、660亿—720亿、1200亿美元 [15] - 台积电预计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1万亿美元 AI引领新一轮半导体市场强增长周期 [15] - 预计HPC/AI终端市场的市场份额将在2030年占据半导体市场的45% [15]
期待小微盘的下一次大跌
雪球· 2025-08-12 16:42
宽基指数流通市值分布 - 截至8月8日沪深300自由流通市值19.82万亿元占A股比重45.75%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2000和剩余微盘分别占比16.67%、15.63%、13.71%和8.24% [3][5] - 沪深300流通市值占比从历史半壁江山降至45.75%与2023年末水平相近但远低于2021年核心资产泡沫时期近60%的峰值 [5][14] 小微盘历史波动特征 - 中证2000在2024年4月3日单日暴跌12.83%2024年初16个交易日内累计下跌17.69%2023年末至2024年初54个交易日跌幅达35.86%其中6个交易日急跌24.68% [10][11] - 2024年初小微盘基金国泰君安中证1000指增回撤24.9%诺安多策略回撤44.32%但若在2月5日低点加仓持有收益分别可达89.30%和172.58% [22][23][25] 资产配置策略 - 采用红利+小微盘组合可通过动态平衡对冲风险例如在暴跌时减持红利加仓小微盘以增厚长期收益 [19][20] - 小微盘因散户占比高量化公募基金易获取超额收益但需提前规划组合配置以应对周期性暴跌 [29] 市场流动性影响 - 2021年流动性泛滥推高沪深300流通市值占比至60%未来若小微盘持续大涨可能导致沪深300占比创新低 [14] - 当前沪深300占比处于极端低位需警惕小微盘快速回调风险但历史可能不会简单重复 [13][14][15]
与其想着在牛市发财,不如先避免成为牛市的受害者
雪球· 2025-08-11 21:01
核心观点 - 当前市场行情持续性超出预期,但投资者普遍未做好牛市准备 [2] - 历史经验表明,过度追求牛市中的短期收益反而可能导致颗粒无收,而佛系策略可能获得更稳健回报 [4][6][7] - 建议投资者采取"应对而非预测"策略,在市场低位加大权益配置并甘于获取平均收益 [9][11][16] 历史经验分析 - **2014-2015年牛市**:频繁追涨板块轮动导致收益不佳,尤其错误押注券商B级基金遭受下跌损失 [4] - **2019-2020年牛市**:满仓中证1000指数增强产品获得年化30%收益,虽未参与消费/新能源热点但后续熊市抗跌性显著 [6] - 关键结论:板块轮动速度与顶部判断难度使激进策略失效,均衡配置更可能穿越周期 [7] 当前市场判断 - 上证3600点与2021年位置相当,但结构分化显著:银行股贡献主要涨幅,中证A500等均衡宽基仍低于前期高点 [11] - 市场整体估值未达高位,存在配置价值 [11] 投资策略建议 - **核心原则**:放弃预测牛市时点与领涨品种,转向系统性应对 [9][16] - **具体方法**: - 在市场低位按风险偏好配置权益资产,避免试探性仓位 [11] - 通过宽基指数(如中证A500)或分散配置获取平均收益,降低研究强度 [11] - 下跌阶段坚持加仓播种 [11] - **类比说明**:用固定大容器接"落下的金子"比预测落点更可靠,适合非专业投资者 [13] 投资者行为警示 - 牛市本质是财富转移过程,普通投资者首要目标是避免成为受害者而非追求超额收益 [15] - 历史数据显示,对行情"越涨越兴奋"往往导致高位接盘 [7]
普通人要挣多少钱才够花?
雪球· 2025-08-11 15:39
核心观点 - 文章探讨"挣多少钱才算够"这一命题 指出"够"并非静态数字 而是动态平衡过程 涉及生存需求 心理账户 社会参照系等多重因素 [4][5][8][10][13] - 通过减法思维重新定义"够" 强调主动削减非必要支出比单纯增加收入更能实现财务满足感 [11][13] 城市生活成本差异 - 三线城市单身青年月均硬性支出2000元(房租800元 餐饮900元 交通200元 杂费100元) 月入4000元可留存50%结余 [6] - 一线城市同等生活标准下月支出达7300元(房租3500元 餐饮2500元 通勤社交800元 水电网500元) 需月薪11000元才能维持30%储蓄率 [6] 动态财务需求演变 - 财务需求随生命周期显著变化:25岁关注月租 35岁需覆盖房贷/教育/养老等复合支出 60岁依赖退休金与存款 [8][13] - 社会参照系导致需求膨胀 如婚宴成本从"简单办"升至2800元/桌 购车预算从二手电动车跳升至月供6000元 [8] 心理账户机制 - 相同收入因支出结构差异产生截然不同的满足感:月入3万但2.8万被固定支出占据的夫妻比月入8000无负债的自由职业者更易感到"不够" [10] - 支出碎片化(房贷/教育/医疗/养老)导致"心理赤贫" 即便账面资产增长仍引发安全感下降 [10] 减法实践案例 - 北京夫妇通过搬迁至昆明实现财务松绑 用学区房变现资金购买带院老房 年收入降至25万但生活满意度提升 [11] - 将需求清单从30项精简至5项核心要素(阳光/健康/阅读/陪伴/旅行) 显著降低财务压力阈值 [11] 财务自由动态模型 - 25岁毕业生4000元月薪可满足基础生存 35岁家庭需2万元维持体面生活 60岁退休人群依赖1万元月退休金+50万存款实现消费自由 [13] - 关键指标为"必要支出+20%缓冲" 配合欲望清单自主管理 达到收支动态平衡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