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方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华润三九(000999):业绩有所承压,管线多点开花
东方证券· 2025-08-20 11:4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45.10元,对应2025年22倍PE估值 [5][8] 核心观点 - 业绩承压主因零售渠道调整及天士力并表影响:2025H1营收148.1亿元(+5.0%),归母净利18.2亿元(-24.3%),扣非净利17.0亿元(-26.5%)[11] - 天士力并表致销售费用率上升,下调2025-2027年EPS预测至2.05/2.26/2.49元(原预测2.99/3.39/3.93元)[5] - 处方药业务收入48.4亿元(+100.2%),CHC业务收入79.9亿元(-17.9%),商业业务收入17.4亿元(+3.3%)[11] 财务表现 - 2025E营收305.15亿元(+10.5%),营业利润53.49亿元(+19.5%),归母净利34.22亿元(+1.6%)[7] - 毛利率预期改善:2025E为52.5%(2024A为51.9%),2026E进一步提升至53.5%[7] - ROE保持15%+水平:2025E为16.0%,略低于2024A的17.3%[7] 业务亮点 - 研发管线突破:与艾尔普再生医学合作推进心衰治疗创新药HiCM-188的II期临床(中美双批)[11] - 代谢领域布局:联合博瑞医药开发BGM0504注射液(减重/糖尿病适应症进入III期临床)[11] - 肿瘤治疗进展:引入脑胶质瘤药物ONC201(美国FDA加速批准,国内开展I期临床)[11] 市场表现 - 股价30.27元(2025/8/19),较52周高点39.26元下跌22.9%[8] - 近12个月绝对收益-5.51%,跑输沪深300指数31.32个百分点[9] - 当前市盈率14.8倍(2025E),低于可比公司平均22.1倍[12]
华润三九(000999):2025 年中报点评:业绩有所承压,管线多点开花
东方证券· 2025-08-20 11:19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45.10元(对应2025年22倍PE估值)[5][8] - 当前股价30.27元(2025年8月19日),较目标价有49%上行空间[8] - 下调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至2.05/2.26/2.49元(原预测为2.99/3.39/3.93元)[5]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8.1亿元(+5.0%),归母净利润18.2亿元(-24.3%),扣非净利润17.0亿元(-26.5%)[11] - 2025E全年营收预测305.15亿元(+10.5%),营业利润53.49亿元(+19.5%),归母净利润34.22亿元(+1.6%)[7] - 毛利率稳定在52%-53%区间,净利率维持在11.2%[7] - 2025E每股经营现金流3.15元,每股净资产13.69元[12] 业务板块分析 - **处方药业务**:收入48.4亿元(+100.2%),主要受天士力并表推动[11] - **自我诊疗(CHC)业务**:收入79.9亿元(-17.9%),因流感发病率下降及零售渠道调整承压[11] - **商业业务**:收入17.4亿元(+3.3%),表现稳健[11] 研发与合作进展 - 与艾尔普再生医学合作推进心衰治疗创新药HiCM-188的II期临床(全球首个中美双批干细胞疗法)[11] - 与博瑞医药联合研发减重/糖尿病药物BGM0504(国内III期临床中)[11] - 引入脑胶质瘤治疗药物ONC201(国内I期临床,已获FDA加速批准)[11] 可比公司估值 - 2025E平均市盈率22.1倍,华润三九当前14.8倍PE低于同业[12] - 主要可比公司包括云南白药(19.3xPE)、同仁堂(28.3xPE)、片仔癀(37.7xPE)[12]
可转债市场周观察:交易热度新高,估值还未见顶
东方证券· 2025-08-19 23: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转债市场随权益冲高,成交额多日破千亿,市场对估值恐高和敏感度下降,公募转债仓位普遍不高,高估值压制加仓意愿,多数机构维持仓位高切低获利,短期国内无利空,中报影响有限,权益乐观预期下转债或持续突破,回调时机会大于风险可低吸 [5][8] - 上周A股上行,政策和数据积极,上证突破3700点,金融和科技领涨,券商板块带动市场情绪,权益市场震荡走强,此轮牛市动力来自基层治理和科技竞争力提升带来的民众信心增长 [5][8] - 上周转债跟涨,日均成交额达930.85亿元,中证转债指数上行1.60%,平价中枢上行0.8%至109.4元,转股溢价率中枢下行0.5%维持21.3%,高价、小盘转债表现好,AAA评级、大盘转债偏弱 [5][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可转债观点:交易热度新高,估值还未见顶 - 转债市场随权益冲高,成交额多日破千亿,上次出现此热度是去年924行情,估值突破前高后市场恐高和敏感度下降,公募转债仓位低,前期止盈情绪转变,但高估值压制加仓意愿,多数机构维持仓位高切低获利,短期国内无利空,中报影响有限,权益乐观预期下转债或持续突破,回调时机会大于风险可低吸 [8] 可转债回顾:股市再创新高,转债顺势而上 市场整体表现:权益放量上行,科技、券商领涨 - 8月11日至15日,市场放量上涨,上证指数涨1.70%,深证成指涨4.55%,沪深300涨2.37%,中证1000涨4.09%,创业板指涨8.58%,科创50涨5.53%,北证50涨2.40%,通信、电子、非银金融领涨,银行、钢铁、纺织服饰跌幅居前,日均成交额上行4043.82亿元至2.10万亿元 [11] - 上周涨幅前十转债为欧通、大元、金铜、微芯、游族、东财、博23、中旗、华懋、东杰转债,欧通、大元、交建等转债成交活跃 [11] 转债成交新高,高价、小盘领涨 - 上周转债显著跟涨,日均成交额达930.85亿元,中证转债指数上行1.60%,平价中枢上行0.8%至109.4元,转股溢价率中枢下行0.5%维持21.3%,高价、小盘转债表现好,AAA评级、大盘转债相对偏弱 [15]
存量房收储政策优化有望助力库存逐步去化
东方证券· 2025-08-19 14:43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3] 核心观点 - 存量房收储政策边际优化有望助力库存逐步去化,202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企收购存量商品房,9月优化再贷款激励政策,央行资金支持比例由60%提高至100%,截至9月底贷款使用额度为162亿元,使用率仅5%左右[1] - 收储推进缓慢的表层原因是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在定价上的分歧,收储偏低定价可能导致房企股东权益和非标基本清零,净租金收益率与资金成本达成平衡的项目较少[1] - 深层原因是地方政府需为项目合规性和盈亏平衡担负最终责任,权责制度制约地方收储[1] - 2025年3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1] - 政策优化空间包括取消价格上限以提高开发商出售库存积极性、放宽再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等,累积效果有望逐步作用于开发商库存去化[1] - 地产行业及股价修复主要依赖无风险利率下行和行业风险评价降低,政策出台节奏不实质性改变基本预期[5] - 房地产进入筑底阶段,无风险利率进入低利率区间,分母端影响超过分子端,推动股价回升[5] 建议关注标的 - 招商蛇口(001979,买入)、保利发展(600048,买入)、贝壳-W(02423,买入)、龙湖集团(00960,买入)、金地集团(600383,增持)、新城控股(601155,未评级)[6]
特步国际(01368):中报业绩靓丽,索康尼增长势头强劲
东方证券· 2025-08-19 14:3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8.54港币(基于2025年16倍PE估值)[2][3][8] 核心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0.49元/0.56元/0.63元(年复合增速8.7%)[2] - 2025年营收预计144.52亿元(+6.4%),归母净利润13.69亿元(+10.6%)[2]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3年42.2%升至2027年45.0%[2] - ROE水平稳定在13.6%-14.8%区间[2] 品牌表现 - 索康尼品牌上半年营收同比高增32.5%,经营利润暴涨236.8%[7] - 索康尼门店净增10家至155家,同店增长显著[7] - 预计索康尼未来三年营收有望翻倍[7] - 主品牌特步加大DTC投入保持稳健增长[6] - 户外品牌迈乐或成新增长点,预计2026年加大投入[7] 市场表现 - 近12个月股价绝对涨幅49.37%,显著跑赢恒指44.44%[4] - 当前股价6.15港币对应2025年PE仅9.3倍,低于行业平均16倍[2][9] - H股市值171.12亿港币,总股本27.82亿股[3] 行业比较 - 估值显著低于同业:安踏2025年PE 17倍,李宁17倍,特步仅9.3倍[9] - 净利率改善明显:从2023年7.2%提升至2027年10.1%[2] - 存货周转率从2023年4.1次提升至2025年8.1次[12]
基于风险因子择时的动态全天候思路
东方证券· 2025-08-18 21:45
核心观点 - 经典全天候策略本土化存在三大难点:宏观周期与资产映射关系不稳定、通胀与增长平权不合理、四象限框架延展性不足[4][8] - 全天候策略本质在于风险因子对冲,需重点防范高通胀、流动性收紧和汇率贬值三大股债双杀风险因子[4][17][23] - 动态全天候策略通过风险因子择时实现业绩提升,年化收益达6%显著优于基准5.3%[53][55] - 加入美股等海外资产可进一步优化组合,2023年后美股与A股呈现对冲关系使组合年化收益提升至6.6%[57][61] 经典策略本土化难点 - 宏观映射不稳定:PMI与A股相关性仅0.3,2014/2020年经济下行期股市反而上涨[9][10] - 通胀对冲失效:2011年初CPI达5.1%时黄金对冲效果差,境内黄金货币属性弱于海外[4][12][26] - 框架延展不足:四象限模型难以纳入美股等海外资产,国内通胀2011年后持续下行至1.5%[14][16] 风险因子分析 - 增长风险:股债风险均衡策略年化波动仅0.8%,最大回撤-1%显著优于权益资产-47.7%[19][21] - 高通胀风险:2010-2011年两次CPI超5%的股债双杀可通过商品对冲,但黄金效果不稳定[26][27] - 流动性风险:2013年"钱荒"期间资金利率飙升至8%,缺乏有效对冲手段[29][30] - 汇率风险:2016/2022年人民币贬值超6.8时海外定价商品对冲效果显著[31][33][36] 动态策略构建 - 方法优选:股债+商品三分风险预算结构年化夏普3.8,优于股债商均衡的3.6[42] - 信号触发:CPI分位低于60%剔除商品,经济意外指数高于60%剔除黄金[52] - 业绩表现:2017-2025年动态组合年化收益6%,最大回撤-2.8%优于基准-3.5%[53][55] - 海外拓展:纳入纳斯达克指数后组合年化收益提升0.6pp至6.6%,卡玛比率1.39[61][64]
24Q4债市的“反向镜像”
东方证券· 2025-08-18 17: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债市“赚钱效应”低,交易性资金持续撤离,上周债市大幅调整,虽基本面和资金面有利多因素,但交易性资金仍撤离 [4][7] - 与去年四季度债市情况相似,当时一致预期被打破源于央行操作和经济数据变化,目前债市因赚钱效应低,边际利多因素出现后仍下跌 [4][7] - 债市重新上涨触发因素为资金面宽松成主导因素、票息价值达投资者心理预期,前者需央行信号,后者需交易资金撤离、配置资金入场及投资者认为调整空间不大 [10] - 债市有流动性维持宽松和刚性配置需求两个支撑因素,对下半年走势不悲观,未到牛熊切换时点,但短期交易热情难恢复,交易性品种适合快进快出,中短端信用品种有配置价值 [11][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债市周观点:24Q4债市的“反向镜像” - 债市“不赚钱”致交易性资金撤离,与去年四季度情况相似,当时一致预期被打破源于央行操作和经济数据变化,目前债市因赚钱效应低,边际利多后仍下跌 [4][7] - 债市重新上涨触发因素为资金面宽松成主导因素、票息价值达投资者心理预期,前者需央行信号,后者需交易资金撤离、配置资金入场及投资者认为调整空间不大 [10] - 债市有流动性维持宽松和刚性配置需求两个支撑因素,对下半年走势不悲观,未到牛熊切换时点,但短期交易热情难恢复,交易性品种适合快进快出,中短端信用品种有配置价值 [11][12] 本周固定收益市场关注点:地方债供给开始加码 国内将公布8月LPR - 本周中国将公布8月LPR等,美国将公布7月新屋开工总数等,欧元区将公布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8月PMI等,周五晚美联储主席将在全球央行年会上讲话 [14][16] 本周利率债发行量抬升 - 本周预计发行9312亿利率债,相对往年偏高水平,其中国债预计发行4020亿,地方债计划发行3692亿,政金债预计发行1600亿 [16][17] 利率债回顾与展望:风险偏好改善,债市承压 逆回购操作继续净回笼 -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逆回购投放规模合计7118亿,净回笼4149亿,税期附近资金利率低位抬升,回购成交量先升后降,最终回落至7.7万亿,资金利率低位抬升 [22][23] - 存单发行维持偏高水平,发行规模7760亿,到期规模9071亿,净融资额-1311亿,发行银行净融资有正有负,期限上9M及1Y占比抬升至61%,存单利率震荡后小幅抬升 [28][29] 市场风险偏好改善 - 上周反内卷政策热度再起,商品和权益市场走强,市场风险偏好改善给债市带来压力,金融和经济数据不佳但利多有限,债基赎回压力加大债市调整幅度,各期限国债收益率上行,10Y国开债涨幅最大 [38] 高频数据:开工率多下行 - 生产端开工率多下行,高炉、半钢胎、PTA开工率下降,石油沥青开工率上升,8月上旬日均粗钢产量同比降幅收窄 [47] - 需求端乘用车厂家批发及零售同比增速分化,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为负,百大中城市土地溢价率低位,土地成交面积下滑但同比增速转正,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下行,出口指数下滑 [47] - 价格端原油、铜铝价格下行,煤炭价格分化,中游建材综合、水泥指数下降,玻璃指数上升,螺纹钢产量上升、库存抬升、期货价格下降,下游蔬菜价格上升,水果、猪肉价格下降 [48]
25Q2银行业监管指标数据点评:净利润增速现拐点,资产质量指标释放更多积极信号
东方证券· 2025-08-18 10:43
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6] 核心观点 - 25Q2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1.2%,环比+1.1pct,终止23Q4以来的下行趋势,其中国有/股份/城商行分别环比+1.0pct/+2.6pct/+5.6pct,农商行环比-5.9pct[10][11] - 非息收入营收贡献度提升至25.8%,环比+0.8pct,银行业营收结构边际优化[11] - 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速8.9%,环比+1.7pct,债券投资高增是主因,国有/城商行表现更优[13] - 25H1净息差1.42%,环比-1BP,其中国有行-2BP,股份行持平[16] - 不良率1.49%,环比-2BP,农商行不良率改善显著(-10BP),拨备覆盖率环比+3.8pct[18]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24BP至10.24%,国有行改善最明显(+39BP)[22] 分项数据表现 盈利能力 - 测算25Q2拨贷比环比+1BP,城商行盈利改善幅度最大(+5.6pct)[11] - 6月新发放贷款利率较3月下降15BP(票据利率下行28BP)[16] 资产质量 - 关注率2.17%,环比-1BP,测算不良净生成率0.75%,环比-6BP[18] - 25Q2单季核销同比增速18%,环比+4pct,农商行拨贷比环比+11BP[18] 资本充足率 - 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28BP,资本充足率环比+30BP[22] - RWA累计同比增速环比+1pct,国有大行注资落地是重要支撑[22] 投资建议 - 关注两条主线:1)高股息品种(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2)基本面确定的中小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27] - 预计银行股调整空间有限,25H1业绩环比改善趋势明确[26]
信用债市场周观察:2Y~3Y收益率曲线陡峭可选择骑乘
东方证券· 2025-08-18 08: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债市或有颠簸,信用可相对乐观,2Y - 3Y部分已调整出性价比,配置盘可看收益率逢高增配信用债,期限选择偏保守,在3Y以内多做城投下沉挖掘 [5][8] - 各省份3Y估值稳定性有别,建议以稳定性偏强区域做底层,并适当挖掘3Y - 1Y走阔区域 [5][10] - 3Y公募债调出性价比,票息保护升至偏高水平,适合负债端稳定、风险偏好较高产品挖掘;AA +级及以上公募债3Y - 1Y期限利差达20bp左右,具备挖掘价值 [5][14][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信用债周观点:2Y~3Y收益率曲线陡峭可选择骑乘 - 短期债市修复或不顺畅,配置盘可逢高增配信用债,期限选3Y以内,挖掘2Y - 3Y收益率曲线“凸点”,因市场情绪不支持拉太长久期 [5][8] - 各省份3Y - 1Y期限利差表现不同,上海、福建等稳定性强,陕西、宁夏3Y估值上行快 [5][10] - 3Y公募债期限利差超50bp主体多为区县级且含网红主体,适合特定产品挖掘;AA +级及以上公募债3Y - 1Y期限利差走阔,部分主体可拉长久期 [14][15][17] 信用债周回顾:估值再迎挑战,低等级估值稳定性更强 负面信息监测 - 2025.8.11 - 2025.8.17无债券违约与逾期、主体评级或展望下调、债项评级调低、海外评级下调情况 [20][21][22] - 泛海控股等多家公司出现未能按期偿还债务、新增失信被执行等负面事件 [22] 一级发行:净融资转负,新债融资成本全面提升 - 8月11日至17日信用债一级发行2611亿元,环比缩29%,总偿还2764亿元,净融出153亿元,自7月首次转负 [22] - 上周统计10只取消/推迟发行信用债,规模116.5亿元,环比翻倍;各等级新债发行成本环比全面上行,AAA、AA +级平均票息分别上行3bp、19bp [22][23] 二级成交:估值再度调整,信用利差被动收窄 - 各等级、期限信用债估值全面调整,上行中枢约3bp,利差多数被动收窄约1bp,高等级中长久期调整大,AA级5Y收窄最多8bp [26] - 中高等级期限利差走阔,低等级收窄,中长期限AA - AAA级等级利差显著收窄,城投下沉策略占优 [28] - 城投债各省信用利差整体收窄1bp,贵州、黑龙江等高估值区域收窄约2bp,部分省份利差中位数走阔;产业债各行业利差以收窄1bp为主,房地产行业利差持平 [30][33] - 信用债流动性下滑,换手率环比降0.04pct至1.72%,换手率前十发行人多为央国企;统计8只折价超10%信用债,发行人涉及阳光城和碧桂园 [34] - 利差收窄或走阔幅度居前的城投分布散乱,产业方面利差走阔前五主体均为房企 [37]
从模型竞速到商业落地,全球科技巨头进入AI兑现周期
东方证券· 2025-08-17 23:15
行业投资评级 - 计算机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 [5] 核心观点 - 全球AI产业进入商业化兑现周期,科技巨头通过AI赋能核心业务实现业绩增长 [2][8] - 大模型竞争白热化,2025年1-8月11家科技巨头迭代32版模型,平均每6.9天发布新版 [12] - AI应用从对话式向任务闭环式跃迁,Agent应用迎来商业化拐点 [18][20] - "AI+"赋能模式已规模化落地,"AI原生"应用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20] 模型迭代与科技巨头AI业务 模型迭代进展 - 2025年全球最强性能模型平均每1-2个月易主,展现激烈竞争格局 [12][18] - Gemini2.5Pro在代码生成和长文本领先,国产Seedance/Kimi在多模态和深度搜索占优 [14] - 强化学习提升模型推理能力,GPT-5/Gemini2.5Pro等新一代模型工具调用能力显著增强 [17] 科技巨头AI商业化 微软 - 2025Q2营收增速提升至18%,Azure云服务收入增长39%创两年半新高 [28] - Copilot产品线月活过亿,GitHub Copilot付费用户从1500万增至2000万 [32][34] - Azure AI Foundry企业客户从7万家增至14万家,80%为财富500强 [34] Meta - AI推荐系统使Facebook/Instagram用户停留时间分别增加5%/6% [41] - 生成式广告推荐模型提升Instagram广告转化率5%,Facebook提升3% [41] - Meta AI助手月活达10亿,深度集成至社交产品生态 [42] 谷歌 - 单月Token处理量从9.7万亿增至480万亿,年增长50倍 [49] - AI概览功能覆盖15亿用户,Gemini应用月活突破4亿 [52] - 开发者生态扩张5倍,Vertex AI平台Gemini使用量飙升40倍 [49] 字节跳动 - 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s调用量从1200亿增至16.4万亿,同比增长137倍 [61] - AI工具类应用Tokens消耗5个月内增长4.4倍,视觉理解模型增长12倍 [63] - 豆包MAU从3891万增至1.26亿,位居全球AI应用第二 [68] 算力需求与资本开支 海外巨头 - 微软2025财年资本开支达882亿美元,2024年采购48.5万颗H系列芯片 [74][77] - 谷歌2025年资本开支预期上调至850亿美元,Meta调整至660-720亿美元 [84][86] - 科技巨头普遍上调资本开支计划,反映AI基础设施需求激增 [84] 国内厂商 - 阿里2025财年资本开支激增184%至934亿元,计划三年投入3800亿元 [87] - 腾讯2024年资本开支增长221%至767.6亿元 [89] - 夸克APP月活用户规模全球第二,驱动阿里云收入连续七季度三位数增长 [91] 投资建议 - AI应用领域建议关注卓易信息、科大讯飞等13家公司 [92] - AI算力领域建议关注寒武纪-U、海光信息等9家公司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