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吉利汽车(00175)
icon
搜索文档
6月乘用车卖了208万辆,乘联会称价格战硝烟渐散
36氪· 2025-07-10 18:38
价格战趋缓 - 乘用车价格战最激烈阶段已过去 降价车型数量和幅度均明显减弱 2025年4月以来呈现"硝烟渐散"态势 [1] - 2025年1-6月降价车型数量从1月7款波动至6月14款 较2023年同期下降明显 其中纯电动车降价6款同比多3款 燃油车降价5款同比减2款 [2] - 新能源车平均降价幅度从1-6月的12%收窄至6月的10.4% 燃油车从8.9%降至8.6% 整体市场平均降幅从11.4%降至9.9% [2][3] - 价格战趋缓原因包括新车上市策略转向增配和体验优化 主机厂库存管理精细化 以及国家"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推动供需平衡 [3] 市场回暖 - 2025年6月乘用车零售208.4万辆 同比增长18.1% 环比增长7.6% 创近年同期新高 1-6月累计零售1090万辆同比增长10.8% [4] - 6月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123万辆 占私人购车用户近70% 政策直接激活存量车主换购需求 [5] - 自主品牌表现突出 6月零售134万辆同比增长30% 市场份额升至64.2% 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达53.3% [6] 竞争格局变化 - 行业竞争从价格驱动转向价值竞争 政策引导、技术沉淀、品牌积累和消费者品质需求推动高质量竞争 [1] - 头部集中度提升 6月月销破万辆车企达23家 比亚迪以35万辆领跑 特斯拉中国月销超6万辆位居外资前列 [6] - 出口与新能源并进 6月出口48万辆同比增长23.8% 新能源占比超41% [6] 技术出海趋势 - 中国插混车型全球市场份额达80% 比亚迪DM-i、吉利雷神、理想增程等技术体系具备领先优势 [7] - 插混车型凭借无续航焦虑和高能效特点 成为全球新能源市场关键力量 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插混出口占比超45% [7] - 中国车企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输出 插混产品更适应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现状 有望定义全球新能源市场格局 [7][8]
2025年还有造车空间吗?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0 17:26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攀升至65%,单月市占率一度接近70%,销量向比亚迪、吉利、长安等头部集中 [2] - 行业利润率降至4.5%的历史新低,低于下游工业6.1%的平均水平 [2] - 前15家车企占据82%市场份额,剩余上百家争夺18%空间 [3] 行业整合与技术壁垒 - 产业深度整合加速,极氪与领克合并、广汽与华为跨界合作,行业从独立作战转向联合协作 [3] - 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仅65%,远低于盈亏平衡点 [4] - 行业门槛提升,新进入者需至少200亿元现金储备,而金鱼汽车和楚能新能源初期投资不足50亿元 [3] 电动化与智能化发展 - 800V高压平台成标配,比亚迪碳化硅电控效率提升5%,电驱动总成体积缩减30%、重量减25% [7] - 增程式和插混车型占新能源市场18.97%,成为增长主力 [7] - 智能化竞争加剧,特斯拉纯视觉方案与国内激光雷达方案形成路线分歧,华为乾崑ADS 4.0实现端到端架构 [8] 新进入者的潜在机会 - 细分市场突破可行,如长城坦克在硬派越野、极氪在高性能电动轿车市场的成功 [9] - 固态电池等技术可能改变格局,丰田计划2027-2028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 [9] - 海外市场提供空间,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预计增长10%,东南亚和中东市场更易突破 [10] 资本与行业趋势 - 资本态度趋理性,更关注核心技术、现金流和盈利路径而非销量故事 [10] - 行业进入高门槛、高投入阶段,成功取决于差异化定位、技术突破或商业模式创新 [11] - 未来市场活力体现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进化,而非企业数量增加 [12]
上半年主流车企销量普遍增长 新能源汽车成主要支撑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10 17:06
传统车企销量表现 - 比亚迪6月新能源车销量38.26万辆,上半年累计销量214.6万辆,同比增长33.04% [1] - 上汽集团6月销售整车36.5万辆同比增长21.6%,上半年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 [1] - 吉利汽车6月销量23.6万辆同比增长42%,上半年累计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长47%,全年目标上调至300万辆 [1] - 长安汽车上半年销量135.5万辆创8年新高同比增长6.8% [2] - 奇瑞集团上半年销量126.01万辆同比增长14.5%,6月销量23.36万辆同比增长16.6% [2] - 长城汽车6月销量11.07万辆同比增长12.86%,上半年销量56.98万辆同比增长1.81% [2] 新能源车销量贡献 - 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3.04% [2] - 上汽集团新能源车销量64.6万辆同比大涨40.2% [2] - 吉利新能源车销量72.52万辆同比增长126% [2] - 长安新能源车销量45万辆同比增长48.8% [2] - 奇瑞新能源车销量35.94万辆同比增长98.6% [2] - 长城新能源车销量16.04万辆同比增长23.57% [2] 海外市场表现 - 比亚迪上半年出口47万辆同比增长229.8% [3] - 长安集团海外销量突破30万辆同比增长49% [3] - 上汽集团海外销售49.4万辆同比增长1.3% [3] - 奇瑞汽车出海销量55.03万辆同比增长3.3%,占集团销量近半 [3] - 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海外销量同比下降 [3] 新势力车企格局变化 - 新势力头部三强由"理想、赛力斯、蔚来"变为"零跑、理想、小鹏" [3] - 零跑上半年销量22.17万辆同比大增,C系列和B系列车型表现突出 [3] - 小鹏汽车上半年销量近20万辆超越去年全年,XNGP 3.0系统渗透率达78% [3] - 理想汽车销量20.1万辆但同比增幅仅7.8% [4] - 蔚来汽车上半年销量11.42万辆,6月销量未超3万辆 [4]
吉利汽车(00175):公司上调全年销量目标,极氪9X首搭多项新技术,建议“买进”
群益证券· 2025-07-10 15: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吉利汽车的投资评级为“买进” [3][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6月销售汽车23.6万辆,YOY+42.1%;1 - 6月实现整车销量141万辆,YOY+47.4%;公司将全年销量目标上调至300万辆,同比增38% [7] - 7月9日极氪9X技术发布会发布全球首个全栈900V高压电混架构SEA - S,极氪9X将成品牌混动车型标杆产品 [7][9] - 公司电动化转型加速,高性价比产品策略见效,各主流价格区间有认可产品;汽车业务整合后有望降成本、共享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具备平台和技术优势,未来技术输出将成利润增长点 [7] - 上调公司2025/2026/2027年净利润分别至138.4/179/223亿元,扣除一次性收益影响,YOY分别为+47%/+30%/+24%,EPS分别为1.37/1.78/2.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1/8.6/7倍,建议“买进” [7][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资讯 - 产业为汽车,2025年7月9日H股价17.00港币,恒生指数23,892.3,股价12个月高/低为19.97/7.33港币,总发行股数和H股数均为10,084.17百万股,H市值1,352.41亿元,主要股东为Proper Glory Holding Inc.(持股25.24%),每股净值8.71元,股价/账面净值1.95 [2] - 一个月、三个月、一年股价涨跌分别为-1.11%、29.11%、97.11% [2] 近期评等 - 2025年5月19日评等为“买进”,产品组合中汽车占比85%,电池包占比5.7%,零部件占比4.4% [3] 盈利预期 | 年度 | 纯利(百万元) | 同比增减(%) | 每股盈余(元) | 同比增减(%) | H股市盈率(X) | 股利(HKD元) | 股息率(%) | | --- | --- | --- | --- | --- | --- | --- | --- | | 2023 | 5308 | 0.91% | 0.527 | 0.85% | 29.17 | 0.20 | 1.30% | | 2024 | 16632 | 213.32% | 1.651 | 212.96% | 9.32 | 0.33 | 2.14% | | 2025F | 13840 | -16.79% | 1.373 | -16.81% | 11.20 | 0.36 | 2.36% | | 2026F | 17948 | 29.69% | 1.781 | 29.69% | 8.64 | 0.40 | 2.60% | | 2027F | 22266 | 24.06% | 2.210 | 24.06% | 6.96 | 0.44 | 2.85% | [11] 财务报表预测 | 项目(百万元) | 2023 | 2024 | 2025F | 2026F | 2027F | | --- | --- | --- | --- | --- | --- | | 产品销售收入 | 179204 | 240194 | 324623 | 393900 | 452322 | | 销售成本 | 151789 | 201993 | 273008 | 330876 | 379950 | | 其他营业收入 | 1367 | 905 | 1000 | 1000 | 1000 | | 销售及分销成本 | 11832 | 13283 | 16231 | 18907 | 20807 | | 管理费用 | 12020 | 4897 | 6492 | 7878 | 8594 | | 财务费用 | -544 | -692 | -97 | 0 | 0 | | 联营公司投资收益 | 599 | 969 | 1938 | 2072 | 2217 | | 税前利润 | 4950 | 18404 | 15468 | 20267 | 25142 | | 所得税支出 | 15 | 1604 | 1346 | 1763 | 2187 | | 净利润 | 4935 | 16799 | 14122 | 18504 | 22955 | | 少数股东权益 | -373 | 167 | 282 | 555 | 689 | | 普通股东所得净利润 | 5308 | 16632 | 13840 | 17948 | 22266 | | EPS | 0.527 | 1.651 | 1.373 | 1.781 | 2.210 | [1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 35746 | 40865 | 57375 | 88644 | 124105 | | 应收帐款 | 42711 | 58307 | 64137 | 67344 | 70711 | | 存货 | 15422 | 23078 | 27463 | 32681 | 38891 | | 流动资产合计 | 113635 | 125322 | 135347 | 146175 | 157869 | | 于联营、合营公司权益 | 15703 | 31424 | 32995 | 34645 | 36377 | | 物业、厂房及设备 | 27351 | 26384 | 27175 | 27991 | 28830 | | 无形资产 | 23920 | 28751 | 29326 | 29912 | 30510 | | 非流动资产总额 | 78963 | 104070 | 114211 | 119046 | 124295 | | 资产总计 | 192598 | 229392 | 249559 | 265221 | 282164 | | 流动负债合计 | 96824 | 127200 | 131016 | 134946 | 138995 | | 长期负债合计 | 10622 | 9772 | 10749 | 11824 | 13007 | | 负债合计 | 107446 | 136972 | 141765 | 146770 | 152001 | | 少数股东权益 | 4643 | 5678 | 6132 | 6622 | 7152 | | 股东权益合计 | 85151 | 92420 | 101662 | 111828 | 123011 | |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 192598 | 229392 | 249559 | 265221 | 282164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2342 | 26507 | 34460 | 41352 | 47554 |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6145 | -9132 | -10502 | -12077 | -13888 |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764 | -13297 | -6648 | 1994 | 1795 |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3434 | 4079 | 17310 | 31269 | 35461 | [14]
“数说”沃尔沃中国区裁员:优化比例3.5%,三天完成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5:05
沃尔沃中国区裁员情况 - 沃尔沃中国区裁员涉及283名员工 占在华员工数量的3.5% 远低于此前裁员50%的传闻 [1] - 裁员自6月30日起至7月2日结束 用时三天 主要涉及研发 采购 工程制造及相关支持部门 补偿方案为N+3 [3] - 裁员消息此前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大规模裁员"及"裁员50%"的传闻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困扰 [3] 沃尔沃全球裁员背景 - 沃尔沃全球裁员3000人 作为总额180亿瑞典克朗降本增效计划的一部分 [3] - 这是吉利收购沃尔沃以来第一次裁员 2025年4月1日哈坎·塞缪尔森回归担任全球CEO后启动该财务计划 [4] - 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激烈 所有车企面临巨大压力 降本增效和裁员潮不可避免 [4] 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发展 - 自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以来 沃尔沃全球销量从2009年的33.5万辆增长到2024年突破70万辆 [3] - 沃尔沃从收购前亏损6.53亿美元到2024年核心营业利润26亿美元 [3] - 2021年沃尔沃上市时市值达180亿美元 截至2024年吉利持有的股权价值翻了9倍 单笔收益约1150亿人民币 [3] 裁员后的组织效率变化 - 裁员后组织效率提升 员工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停车场在9点前已全满 [5] - 2025年7月1日起有车企开始叫停一口价等促销方式 汽车价格战暂缓迹象显现 [5] - 完成组织机构调整的车企将轻装上阵投入新的竞争环境 [5]
极氪“杠上”库里南
华尔街见闻· 2025-07-10 13:58
产品定位与技术亮点 - 极氪9X定位为"新能源时代旗舰SUV",对标劳斯莱斯库里南等顶级豪华车型,旨在打破传统豪华品牌垄断 [2] - 搭载四大核心技术:浩瀚-S豪华电混架构、AI数字底盘、安全盔甲系统、L3级智驾方案 [2][4] - 浩瀚-S架构采用全栈900V高压系统,具备6C超快充能力,总功率突破1000千瓦,CLTC纯电续航达380公里,创混动SUV纪录 [2] - AI数字底盘整合闭式双腔空悬+双阀电磁减振+48V主动防倾杆,通过智能中枢实现动态预判控制 [3][4] 市场竞争与战略意义 - 瞄准BBA主导的百万级SUV市场,与问界M9等竞品争夺份额,目标进入细分市场前三 [6][24] - 作为品牌冲高关键产品,技术下放将推动平价车型升级,形成"塔尖带动全系"效应 [6][22] - 吉利集团上半年销量140万辆(同比+47%),全年目标上调至300万辆,极氪承担32万辆销量任务 [7][26] 技术路径与研发逻辑 - 从纯电转向电混是权衡用户场景需求后的选择,通过极致纯电体验弱化发动机存在感 [9][10] - 智驾采用全栈自研模式,配备双Thor芯片+5激光雷达,算力1400TOPS,强调安全冗余设计 [4][14][18] - 技术迭代依赖模块化架构设计,工具链体系支持快速开发验证,实现周级别OTA进化 [19][21] 营销与渠道策略 - 通过"先享计划"强化用户互动体验,避免单向输出式营销 [11][12] - 渠道采用分层模式:一二线坚持直营,三四线引入代理,五六线与领克共享网点 [28][29] - 淡化短期销量波动,聚焦长期品牌建设,参考领克900上市后月订单超6000台的案例 [16][27] 行业趋势与集团协同 - 中国车企集体布局全尺寸SUV市场,吉利同步推出极氪9X、领克900、银河M9三款旗舰产品 [6][27] - 极氪定位吉利品牌金字塔顶端,整合领克资源实现"极氪向上、领克向宽"的战略分工 [11][26] - 主机厂智驾自研趋势明确,相比供应商方案更易实现定制化需求和快速迭代 [14][20]
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1500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比68.5%,商用车出口同比增长10.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0 13:48
汽车行业整体产销情况 - 6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4万辆和29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3.8% [1] - 1至6月全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 [1] - 乘用车1至6月产销累计完成1352.2万辆和13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3% [3] - 商用车1至6月产销累计完成209.9万辆和21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和2.6% [3] 乘用车市场表现 - 6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44.1万辆和25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4.5% [4] - 中国品牌乘用车6月销量170.7万辆,市场占有率67.3%,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 [4] - 1至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927万辆,市场占有率68.5%,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 [4] - 新能源乘用车15万至20万元价格区间累计销量151万辆,同比增长16.8% [6] - A级和B级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分别为192.8万辆和17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3%和14.2% [6] - 燃油乘用车A级累计销量374.6万辆,同比下降8.3% [6] - 燃油乘用车10万至15万元价格区间累计销量208.6万辆,同比下降16.1% [6] 商用车市场表现 - 6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5.4万辆和3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1%和9.5% [7] - 1至6月货车产销分别完成183.7万辆和18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和1.8% [9] - 1至6月客车产销分别完成26.2万辆和26.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4%和8.7% [9] - 1至6月商用车出口50.1万辆,同比增长10.5% [9] 市场集中度与头部车企表现 - 1至6月汽车销量前十五位集团销量合计1443.4万辆,同比增长9.8%,占总量92.2% [10] - 比亚迪、上汽、吉利、一汽和长安排名前五,销量分别为214.6万辆、199.7万辆、163.4万辆、157.1万辆、135.5万辆 [10] - 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五位集团销量合计659.9万辆,同比增长43%,占总量95.1% [10] - 比亚迪、吉利、上汽、长安和东风市场占有率超过64% [10] - 1至6月奇瑞出口量54.8万辆,同比增长3.1%,占总出口量17.8% [12] - 比亚迪出口47.2万辆,同比增长1.3倍 [12] 行业政策与趋势 - "两新"政策继续实施,新能源免购置税优惠面临退坡 [3] - 企业新品供给持续丰富,有助于拉动汽车消费增长 [3] - 行业竞争激烈,整体盈利水平承压 [3] - 行业需稳定政策预期,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12]
汽车整车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智驾再升级,新周期的阿尔法机会
长江证券· 2025-07-10 13:05
报告核心观点 - 整车格局渐明,把握智驾再升级机遇,2025“以旧换新”政策覆盖全年有望拉动内需持续增长,汽车板块正开启智能驾驶新趋势,关注强智驾整车、超跌龙头整车和新能源出口高增速整车的投资机会 [3][10] 景气:高基数增速承压,关注库存拐点和价格修复 - 总量需求持续改善,新能源恢复表现强劲,2025 年 1 - 4 月乘用车批发销量 863.8 万辆,同比增长 12.4%,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 404.7 万辆,同比增长 45.2% [6] - 行业补库库存水平合理,2025 年 1 - 4 月行业补库渠道库存增加 39.8 万辆,4 月经销商库存系数 1.41,环比 -9.6% [26][28] - 消费降级成为主旋律,价格下沉明显,8 万以下低端市场销量增长快,2025 年 1 - 4 月同比增长 69.8%,乘用车市场整体均价仍呈下降趋势 [30] - 2025 年以旧换新政策中央支持力度进一步加码,有望拉动全年内需持续增长,部分地方因资金额度提前用完等原因暂停补贴申请,但政策仍将持续全年 [38][43] - 监管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各主要车企纷纷宣布执行 60 天账期政策,有望改变供应商资金垫付压力大的状况 [44] -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码有望拉动汽车销量表现超预期,2025 年内需有望持续稳健增长,中性预期下内需有望达 2385 万辆,同比增长 4.0%,批发销量有望达 3004 万辆,同比增长 9.0% [47] 趋势:“端到端”技术飞跃,智驾再升级量变迎来质变 - 汽车板块正开启智能驾驶新的产业趋势,类比新能源渗透率拐点加速逻辑,未来 L2 及以上高阶智驾渗透率有望在 10% - 50%区间左右实现高速增长 [7][86] - 智驾平权开启新周期,“端到端”技术持续探索智能驾驶上限,视觉方案等持续降低高阶智驾成本,有望持续促进终端需求,2025 年将迎来智能化渗透率提升的大年 [64] - 算法、算力、数据构成智能驾驶产业迭代的关键要素,成为头部智驾车企的核心竞争力,车端算力正在逐步增配 [66][80] - 随着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功能的重视程度和支付意愿的不断提升,以及 NOA 功能逐渐下探至 10 万元以下车型,预计至 2030 年国内乘用车 L2 及以上智能汽车智驾功能标配市场渗透率将超过 90%,NOA 标配搭载量将超过 2300 万辆 [86] 格局:龙头格局逐渐清晰,关注新一轮份额扩张 8 - 25 万中间市场:成本为先,自主市占率有望回升 - 该市场比亚迪占据绝对优势,2025 年 1 - 4 月总销量为 413.0 万辆,同比下滑 1.7%,新能源车销量为 174.4 万辆,同比增长达 26.4%,新能源渗透率为 42.2%,同比提升 9.4pct [92] - 自主品牌市占率持续稳步提升,2025 年 4 月已达到 65.4%,前五品牌分别为比亚迪、大众、丰田、吉利和长安 [97] - 制造业成本优势是核心竞争力,混动技术升级和垂直一体化是成本竞争力的关键,头部车企混动车型馈电油耗不断下降,迈入 2 时代,比亚迪、特斯拉等通过垂直一体化降低成本 [99][103][108] 25 万以上高端市场:BBA 和特斯拉份额仍较大,自主品牌提升空间显著 - 受消费降级影响,2025 年 1 - 4 月整体市场空间略有收缩,总销量为 159.8 万辆,同比下滑 3.0%,新能源销量为 83.4 万辆,同比增长 10.1%,新能源渗透率为 52.2%,同比提升 6.2pct [114] - 自主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2025 年 1 - 4 月已达到 42.8%,前五车企分别为特斯拉、奔驰、宝马、奥迪、理想 [116] - 新消费趋势注重情绪价值,悦己是重要的需求,高端市场品牌打造需积累技术、产品、用户、效率四大核心优势 [119][121] 新车周期是短期份额变化的主要因素 - 新车周期是整车投资的核心要素,2025 年自主品牌进入新一轮电动技术升级以及智能驾驶技术下沉,各车企有丰富的新车规划 [126][128] 新成长:新能源时代自主品牌加速出海 乘用车出海:新能源时代自主品牌加速出海 - 2021 年来中国乘用车出口迅速增长,2025 年 1 - 4 月受出口俄罗斯下滑影响等使得出口增速有所降低,出口 160.7 万辆,同比增长 4.5% [130] - 中国新能源车已走向成熟,2025 年 1 - 4 月销量 431.9 万辆,占全世界销量的 46.7%,新能源渗透率达到 42.9%,超过海外的 25.7% [134] - 2025 年 1 - 4 月插混带动新能源占比提升,出口中新能源占比达到 46%,西亚出口占比最高,东欧占比下滑显著,墨西哥成为第一大出口目的国,新能源占比达 41.8% [137][142] - 主流车企加快完善海外布局,奇瑞汽车出口规模领先,比亚迪增速最快 [149] 欧洲市场:欧洲电动化加速期已至,国内企业迎来海外新机遇 - 欧洲轻型车 2025Q1 同比下降 0.93%,新能源短期冲高,销量 79 万辆,同比上升 22.72%,渗透率为 19.44%,同比上升 3.75pct [153] - 欧洲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差异较大,主流市场各国新能源渗透率基本在 20% - 45%之间,2025Q1 市场分化,除法国外新能源渗透率向上,潜力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全部向上,成熟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全部向上,挪威销量上升明显,其他市场俄罗斯、波兰市场规模较大且新能源渗透率有所上升 [157][158][162] - 碳排放政策延缓和企业燃油新车税收补贴取消分别从供需层面影响欧洲新能源发展,短期内欧洲新能源化速度有所下降,但 2025 - 2028 年有望迎来一波加速发展期 [163] - 国内车企以不同形式布局欧洲,出口海外前景可期,上汽、吉利主要以收购形式布局较早,比亚迪和零跑主要以自有车型出口欧洲 [177] 投资建议 - 看好在新一轮智驾升级产业大周期下强智驾整车的阿尔法机会 [10][181] - 看好短期受合资降价影响份额超跌的龙头整车 [10][181] - 看好全球增量市场,整体出口增速放缓下结构性新能源出口高增速整车,重点推荐小米集团、小鹏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理想汽车 [10][181]
中国汽车扎堆的英国市场,是赴欧好选项吗?
观察者网· 2025-07-10 12:57
中国车企进军英国市场 - 奇瑞汽车将在英国推出两款全新SUV车型,并针对当地市场进行优化,通过英国各地的经销店上市销售 [1][3] - 奇瑞已在英国推出Omoda和Jaecoo品牌,新车发布反映了公司对英国汽车行业的信心 [3] - 吉利汽车计划在英国推出吉利品牌,并在第四季度将EX5推向市场 [3] - 长安汽车宣布将在今年向英国消费者销售深蓝S07,并于9月开始交付 [3] - 比亚迪、上汽名爵、小鹏、零跑汽车等中国品牌已开始在英国销售产品 [3] - 埃安、蔚来、萤火虫、腾势、极氪等品牌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登陆英国市场 [3] 中国汽车在英国的市场表现 - 6月中国品牌汽车在英国销量达到18944辆,占比10%,高于去年同期的6% [5] - 上半年中国汽车在英国的市场份额超过8% [5] - 英国没有对中国车加征关税,在电动车需求上升的背景下对中国车企是巨大机遇 [7] - MG在英国的市场表现接近本地品牌,英国不像法国和德国那样需要重点保护本土汽车产业,因此阻力更小 [7] 英国汽车市场特点 - 去年英国电动车渗透率达到23%,位列世界第三 [9] - 英国电动汽车购买者以商业车队为主,私家车购车渗透率仅为10%左右 [10] - 2023年英国电动汽车产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8%,占汽车总产量的38.3% [10] - 2024年英国共生产77.9万辆汽车,其中60.3万辆用于出口,国内新车注册量达到195.28万辆 [12] - 英国本土生产汽车近77%供给出口市场,剩余产能仅占国内需求量的9% [14] 英国政策环境 - 英国政府原计划2030年前禁止销售全部含内燃机新车,但今年4月新法令规定新生产燃油车不得于2030年后继续销售,混合动力车可继续销售至2035年 [12] - 英国汽车出口量在5月严重下滑,对美国市场出口量同比下跌55.4%,对欧盟同比下跌22.5% [14] - 1-5月英国汽车总产量仅有34.8万辆,同比下滑12.9%,迎来1953年以来最低水平 [14] 中国车企面临的挑战 - 英国相关行业人士已开始向政府发出收紧政策的提示,建议让中国车企在英国本地建厂 [9] - 在英国建厂将大幅增加建设成本,并面临英国汽车出口严重下滑的问题 [14] - 缺乏距离英国较近的欧洲工厂将加重运输及海外运营成本 [14] - 在中国品牌全面赴英的过程中,需避免过多的同质化产品堆积形成左右互搏之势 [14]
车企价格战,谁降价最狠?
华尔街见闻· 2025-07-10 11:56
乘用车市场销量 - 6月中国乘用车批发销量达250万辆,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8%,创历史新高 [1][2] - 零售交付210万辆,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8% [2] - 产量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6% [4] - 出口48万辆,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7% [4] 价格竞争态势 - 吉利、小鹏和零跑汽车的折扣幅度超过比亚迪,价格战白热化 [1][5] - 吉利零售折扣扩大3.1个百分点,其中银河E5、星舰7和星愿折扣增幅最大 [5] - 小鹏G6、P7+和Mona M03零售折扣增长3.5个百分点 [5] - 零跑C01、C11和C16车型折扣扩大1.2个百分点 [5] - 比亚迪5月23日降价后录得0.6个百分点额外折扣,但力度不及竞争对手 [5] 新能源车表现 - 6月新能源车批发销量124万辆,同比增长27%,渗透率保持50%高位 [8] - 2025年上半年电动车渗透率达48%,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 [8] - 比亚迪6月新能源车销量37.8万辆(纯电20.7万+插混17.1万),同比增长11%,市场份额30% [8] - 特斯拉销量7.2万辆(出口1万+国内6.1万),环比增长16% [8] - 中国品牌份额提升2.2个百分点,欧洲和日本品牌分别下降1.6和1.1个百分点 [8] 政策与市场驱动 - 销量增长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和车企购车激励措施 [4] - 经销商库存指数6月为1.42个月,较5月1.38个月略有上升 [4] - 市场关注比亚迪7月减少零售激励后,竞争对手是否跟进暂停价格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