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W(09868):小鹏“智驾险”权益上线,创新覆盖系统退出5秒内场景保障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4-28 20: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对小鹏汽车的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鹏汽车推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为智能驾驶功能提供专属保险保障,有助于提升用户信心并强化销售转化,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行业法规落地,看好智驾技术迭代升级及头部玩家构建性能护城河的中长期趋势 [4][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年4月28日,小鹏汽车正式上线“智驾险”——小鹏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售价239元/年,最高赔付100万元,支持智驾行车模式退出后5秒内保障,由五家保险公司联合承保,适用于全车系新老车主 [1][10] 点评 - 该服务由小鹏汽车联合中国人保等五家保险公司提供,仅限在小鹏汽车官方合作渠道购买车险的新保及续保客户购买,适用于小鹏汽车全系车型,涵盖智驾行泊功能 [2][11] - 保障期分为智能行车功能和智能泊车功能,分别从激活功能时起至退出后满5秒(行车,如NGP、AI代驾、LCC)或退出时(泊车,如APA、VPA、循迹倒车)止 [2][11] - 赔付标准方面,服务最高赔付额度为100万元,用于补偿使用智能驾驶功能过程中事故造成的车辆损失、车上人员人身伤害及第三方人身与财产损失,赔偿金额为实际损失扣除交强险和商业险已赔付部分后的剩余部分 [2][11] 产品定位 - 该服务本质上是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补充保障权益,无法替代交强险和机动车商业险,理赔顺序不优先于车险,驾驶员仍需承担责任 [3][12] - 相较其他智驾供应商或车企的智驾保障服务,小鹏此次发布的智驾险成为行业首个将智驾行车退出后5秒内纳入保障范围的产品,体现对自身技术性能的自信与对用户安全的重视 [3][12] 行业影响 - 智驾险是对现阶段L2+产品的重要补充,能弥补当前保障体系空缺,在智能驾驶相关事故引发的舆情环境下提振市场信心 [4][13] - 小鹏此举有助于形成智能驾驶平权时代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行业内优质车企预计将跟进推出更高标准保障产品,推动相关法规落地,遏制夸大宣传对行业整体形象的负面影响 [4][13] 行业对比 |品牌|服务名称|发布时间|保障额度|保障场景|事故时间|合作险企|适用车型|服务价格|赔付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长安汽车|自动泊车使用责任险|2019年7月1日|最高55万元|APA自动泊车系统|自动泊车系统质量问题导致事故|中国大保|新CS75领智型、CS75PHEV领航型、CS85COUPE智型等|未明确|单独赔付| |极氪|智驾保|2024年3月1日|未明确|高速、城市、泊车等全场景|智驾功能开启期间|平安产险|极越01等车型|新用户免费赠送,老用户可通过任务获得|定额保障服务和漆面补偿服务| |宝骏汽车|灵眸智驾保障服务|2024年8月|未明确|高阶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如自动泊车、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等)|智驾功能开启期间|未明确|宝骏云海等车型|未明确|未明确| |华为鸿蒙智行|智驾无忧服务|2024年11月17日|最高500万元|APA、AVP、RPA、LCC、NCA|智驾功能开启期间|平安产险|问界M5/M7/M9、智界S7/R7、享界S9等|价值4000元,活动期间赠送;目前仅支持权益激活后一年内有效|车险赔付后剩余部分| |阿维塔|智驾无忧服务|2025年2月24日|最高600万元|APA、AVP、RPA、LCC、NCA|智驾功能开启期间|未明确|阿维塔11、阿维塔12等|价值4000元,活动期间赠送;目前仅支持权益激活后一年内有效|车险赔付后剩余部分| |小鹏汽车|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2025年4月28日|最高100万元|NGP、AI代驾、LCC、APA、VPA、循迹倒车|行车功能:退出后延续5秒;泊车功能:退出即止|中国人保、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中华保险、阳光保险|小鹏全系车型|239元/年|车险赔付后剩余部分| |小米汽车|智驾保障服务|2025年4月(预计)|最高300万元|城市/高速导航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等核心功能|未明确|头部保险机构|小米SU7系列等|未明确|未明确| [7]
百度集团-SW(09888):25Q1业绩前瞻:云服务承担业绩动力,期待后续AI改造提振在线营销
光大证券· 2025-04-28 19: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百度集团25Q1总收入同比下降1.5%至310.4亿元,百度核心总收入同比增长1.4%至241.4亿元;核心非GAAP下经营利润46.0亿元,同比减少17.6%,经营利润率19.1%;非GAAP净利润49.7亿元,净利率16.0%;业绩总体仍承压,主营广告业务在底部,云业务AI市场需求旺盛有积极作用 [1] - 考虑25Q1公司广告业务承压,且长期投入资源研发AI和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下调2025 - 26年Non - GAAP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至251/273亿元人民币(相对上次预测分别 - 1.8%/-2.4%),新增27年Non - GAAP归母净利润预测302亿元,维持公司25年估值倍数广告/智能云/其他业务10.0x PE/2.5x PS/3.0x PS,目标价维持128.7港元;百度持续培育大模型生态,云业务有望较快拓展,AI搜索改造有望在后续季度提振线上营销服务业绩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在线营销业务 - 25Q1广告业务收缩,25H1有望改善;预计25Q1百度核心收入241.4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在线营销服务同比下降6.0%至159.8亿元,受宏观恢复动力不足和广告主需求不旺影响;业务重点为AI搜索改造,AI投入有望改善用户体验带动商业化增长;后续有望探索个性化广告定制等AI商业化可能 [1] - 百度营销策略关注本地推广,代表性客户有OPPO、伊利等国内厂商,中美关税政策调整对侧重国内市场广告商影响小,但国内经济预期波动对广告业务影响待观察 [1] - 25M2百度AI搜索接入DeepSeek R1满血版,融合联网搜索功能,有望解决其“服务器繁忙”及答案不准等问题带来用户增长 [1] 非在线营销业务 - AI驱动下云业务有望高速增长,预计25Q1百度核心的非在线营销业务收入81.6亿元,同比增长20.1% [1] - 云业务招投标数量及金额25Q1位列国内大模型厂商市场第一,24Q4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提升26%,随着DeepSeek热度带来推理类AI需求量提升,市场对AI相关云服务需求上升,高速增长有望在25Q1持续;25Q1中标数量达19个,中标金额4.5亿元,项目集中在央国企客户与能源、金融领域 [1] - 25年3月16日新版文心大模型4.5及X1发布,文心大模型4.5多模态能力平均得分超GPT - 4o,文心X1为首个自主运用工具的深度思考模型,且价格比DeepSeek - R1标准时段便宜一半 [1] - 百度平台积极兼容MCP,千帆AppBuilder SDK具备将开发组件转化为MCP Server模式以便他人调用的能力 [1] 收购业务 - 25年2月25日,百度以约21亿美元收购YY直播,有望提供直播领域流量增量,促进生态内日活用户商业流量变现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人民币元)|134,598|133,125|137,015|144,106|152,734| |营业收入增长率(%)|8.83%|-1.09%|2.92%|5.18%|5.99%| |Non - GAAP归母净利润(百万人民币元)|28,747|27,002|25,097|27,315|30,240| |Non - GAAP归母净利润增长率(%)|39.01%|-6.07%|-7.05%|8.84%|10.71%| |Non - GAAP EPS(元)|10.45|9.82|9.13|9.93|11.00| |Non - GAAP PE|8|8|9|8|7|[3] 财务报表预测 |报表类型|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利润表(百万元)|营业收入|134,598|133,125|137,015|144,106|152,734| |利润表(百万元)|营业成本|65,031|66,102|68,476|70,974|74,921| |利润表(百万元)|销售费用|23,519|23,620|24,134|24,855|26,051| |利润表(百万元)|管理费用|24,192|22,133|22,020|22,634|23,753| |利润表(百万元)|财务费用|-4,761|-5,138|-3,866|-3,277|-4,212| |利润表(百万元)|资产减值损失|3,799|691|1,088|1,085|1,150| |利润表(百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785|1,829|337|543|620| |利润表(百万元)|投资收益|0|0|0|0|0| |利润表(百万元)|营业利润|25,198|28,622|25,500|28,378|31,692| |利润表(百万元)|利润总额|25,198|28,622|25,500|28,378|31,692| |利润表(百万元)|少数股东损益|1,234|415|879|836|807| |利润表(百万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315|23,760|21,102|23,058|26,099| |利润表(百万元)|Non - GAAP归母净利润|28,747|27,002|25,097|27,315|30,240|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36,615|21,234|27,315|31,509|32,536|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50,397|-8,555|-14,052|-14,166|-14,242|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融资活动现金流|-14,162|-13,759|-13,149|4,845|6,075|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净现金流|-27,944|-1,080|114|22,188|24,368|[17] 资产负债表预测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总资产|406,759|427,780|434,912|463,370|494,281| |流动资产|230,255|168,849|170,013|192,720|218,146| |货币资金|36,734|58,831|36,529|36,643|83,199| |交易型金融资产|168,670|102,608|102,608|102,608|102,608| |应收账款|10,848|11,073|10,104|10,657|11,807| |应收票据|0|0|0|0|0| |其他应收款|1,424|1,023|790|1,131|1,172| |存货|0|0|0|0|0| |非流动资产|176,504|258,931|264,899|270,649|276,135| |可供出售投资|0|0|0|0|0| |持有到期金融资产|24,666|98,535|98,535|98,535|98,535| |长期投资|47,957|41,721|41,721|41,721|41,721| |固定资产|27,960|27,941|30,102|29,226|26,231| |无形资产|32,076|45,720|33,295|39,520|51,920| |总负债|144,151|144,168|127,516|132,079|136,084| |无息负债|87,956|96,742|97,546|102,109|106,114| |有息负债|56,195|29,970|47,426|29,970|29,970| |股东权益|262,608|283,612|307,396|331,290|358,197| |股本|0|0|0|0|0| |公积金|0|0|0|0|0| |未分配利润|161,240|180,073|201,175|224,233|250,332| |少数股东权益|18,982|21,708|19,992|20,871|22,515| |归属母公司权益|243,626|263,620|286,525|309,583|335,682|[18]
博雷顿(01333):博雷顿IPO点评报告
国证国际· 2025-04-28 19: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IPO专用评级为4.8 [5][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收入规模逐年增加但仍亏损,主要营收源于电动宽体自卸车和电动装载机,在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及装载机制造商中排名靠前,是唯一纯新能源工程机械制造商,出货量增长显著;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工程机械市场规模扩大;公司是行业先驱且有先进技术,但面临行业技术发展、价格竞争等挑战;引入基石投资者,此次IPO发行价、总市值等情况已知,综合考虑给予IPO专用评级 [1][2][3][4][5] 公司概览 - 22/23/24年收入为3.6/4.6/6.4亿人民币,净亏损为1.8/2.3/2.7亿 [1] - 2024年电动宽体自卸车营收3.7亿占比57.4%,电动装载机营收2.2亿占比35.3%,电动牵引车营收703.5万占比1.1%,备件及配件营收2568.7万占比4%,提供服务营收318.7万占比0.5%,租金收入营收1076.3万占比1.7% [1] - 2024年公司在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及装载机制造商中分别排名第三及第七,按出货量计算市场份额分别为18.3%及3.8%,是两类新能源工程机械头部制造商中唯一纯新能源工程机械制造商 [1] - 2022 - 2024年电动宽体自卸车出货量从59台增长到307台,电动装载机出货量从326台增长到450台,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28.1%和17.5% [1] 行业状况及前景 - 按中外制造商共同产生的收入计算,中国主要工程机械类别的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4年的1827亿元增至2029年的336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0% [2] - 新能源工程机械现阶段电动工程机械是主流产品,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35亿元增至2024年的54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2%,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124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1% [2] 优势与机遇 - 公司的电动装载机于2020年7月在同类产品中率先获得国家工程机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认证,是2022年工信部指定的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3] - 公司采用专有技术,截至2024年底已获得131项授权专利及82项待审批专利申请 [3] 弱项与风险 - 行业技术发展迅速、价格竞争激烈、政府法规及行业标准不断变化、客户需求及行为不断变化,对经营带来挑战 [4] 投资建议 - 公司引入香港欣威、长风基金两位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6350万港元,占发行股份数的27.0%,禁售期9个月 [5] - 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招银国际 [5][7] - 此次IPO发行价为18港元,发行后总市值约为68.3亿港元(不包括超额配售),24年公司收入为6.4亿人民币,IPO市销率倍数为10.0,高于同行估值,综合考虑给予IPO专用评级"4.8" [5] 主要发售统计数字 - 上市日期为2025/5/7 [7] - 发行价18.00港元,发行股数绿鞋前1300万股,香港公开发售占比10%(130万股),最高回拨后股数占比90%(1170万股) [7] - 发行后股本绿鞋前37965万股,本次发行的H股1300万股,从内资转换的H股21022万股,内资股13841万股 [7] - 集资金额绿鞋前2.34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部分0.23亿港元,最高回拨后2.11亿港元 [7] - 发行后总市值绿鞋前68.34亿港元,备考每股有形资产净值2.51港元,备考市净率7.17倍 [7] - 保荐人是中金公司、招银国际,账簿管理人有中金公司、招银国际、建银国际、中国银河国际,会计师是毕马威会计事务所 [7]
中海物业(02669):跟踪报告:经营效率提升,业绩增长保障性强
光大证券· 2025-04-28 17: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主航道稳健增长,抗周期波动能力凸显,关联方未来仍有充沛高质量物管项目交付,业绩增长确定性和保障性较强 [2] - 优化在管项目,大规模退出亏损项目,业务结构优化,经营效率提升,基础物管毛利率改善 [3] - 现金充裕,分红比例提升 [3] - 背靠中国海外发展及中国建筑集团,物管项目资源丰富,第三方外拓市场积极扩大规模,物管业务增长稳健,毛利率有所回升,但考虑开发商增值业务需求减少,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027年预测,央企物管业绩增长稳健,估值具备吸引力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关联方Q1销售金额464亿元,新增土储面积128万平 [1] - 2024年中海物业营收140亿元,同比+7.5%;毛利23.3亿元,同比+12.4%;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同比+12.5%;全年分红每股0.18港币,分红金额5.9亿港币,同比提升29% [1] - 4月25日中国海外发展发布一季度经营情况,一季度全口径销售金额464亿元,销售面积219万平,新增土储面积128万平,总地价275.5亿元,收入367.3亿元,经营溢利56.7亿元 [1] 点评 - 主航道业务方面,2024年物业管理/社区增值分别实现收入106.7/13.8亿元,同比+13.3%/+7.2%,合计占总收入比重86%,同比提升4pct;非业主增值业务收入18.3亿元,同比减少14.7%,占总收入比重13.0%,毛利率13.1%,同比持平,毛利占总毛利比重10.3%;2024年关联方中海地产全口径销售金额3106亿元,同比增长0.3%,排名行业第二,2025年1 - 3月全口径销售金额464亿元,同比 - 22.9%,排名行业第三 [2] - 经营效率方面,2024年末在管面积4.3亿平,新签订单7410万平(63.3%来自第三方,新增项目住宅和非住宅业态面积占比约1:1),退出项目4450万平;2024年整体毛利率16.6%,同比提升0.7pct,物业管理/社区增值/非业主增值毛利率分别为16.0%/25.5%/13.1%,同比变化+1.0pct/ - 0.6pct/0.0pct [3] - 财务状况方面,截至2024年末现金及银行结余58亿元,较上年年底增加13.1%;2024年度分红比例为36.3%,同比提升4.5pct [3]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 下调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6.8/18.6亿元,原预测为17.3/19.0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为20.4亿元,对应的预测PE为10/9/8倍 [4] 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3,051|14,024|15,538|17,126|18,827| |营业收入增长率|15.1%|7.5%|10.8%|10.2%|9.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343|1,511|1,681|1,865|2,039|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8.0%|12.5%|11.2%|11.0%|9.4%| |EPS(元)|0.41|0.46|0.51|0.57|0.62|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32.6%|29.6%|27.2%|25.3%|23.5%| |P/E|12.0|10.6|9.5|8.6|7.9| |P/B|3.9|3.1|2.6|2.2|1.8| [5]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展示了2023 - 2027E各年度相关财务指标情况 [9]
比亚迪股份(01211):1季度受惠出口强劲拉动,业绩亮眼
交银国际· 2025-04-28 16:2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2][7][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1季度比亚迪受惠出口强劲拉动业绩亮眼,归母净利同比翻番出口大增,虽为行业淡季但汽车毛利率超预期,垂直整合供应链成本优势明显,出口和智驾领域发力有望推动全年销量增长,维持买入评级和目标价503.25港元 [1][2][7] 各部分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年1季度收入704亿元,同环比+36%/-38%,归母净利润92亿元,同环比+100%/-39%,扣非净利润82亿元,同环比+118%/-41%,毛利率20.1%,同环比-1.8/+3.1百分点 [2]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9772.49亿、11426.81亿、13160.89亿元,同比增长25.8%、16.9%、15.2%;净利润分别为524.60亿、617.03亿、674.68亿元 [6] - 2025 - 2027年每股盈利分别为23.28元、27.39元、29.95元,同比增长30.3%、17.6%、9.3% [6] 业务情况 - 2025年1季度汽车销量100万辆,同环比+60%/-34%,中国内地市占率35%大致稳定,出口21万辆,同环比+110%/+72% [2] - 预计2025年海外销量达80万辆实现翻倍增长,在海外多地建厂,以低价策略和本地化生产抢占拉美和东南亚市场份额 [7] - 全系车型搭载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计划2025年实现60%以上产销车型搭载高速NOA及以上智驾技术 [7] 股份资料 - 52周高位424.20港元,52周低位206.60港元,市值945629.78百万港元,日均成交量13.89百万,年初至今变化48.91%,200天平均价311.60港元 [4] 目标价和潜在涨幅 - 收盘价397.00港元,目标价503.25港元,潜在涨幅+26.8% [1][10]
爱康医疗(01789):2024年归母净利同比增长50%,打造骨科数字生态闭环
国信证券· 2025-04-28 15: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4][6][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实现收入13.46亿(+23.1%),归母净利润2.74亿(+50.4%),业绩强劲复苏得益于收入增长和费用管控 [1][10] - 髋膝关节进口替代成效显著,海外市场大力拓展,2024年海外收入达2.74亿(+20.8%),占比20.4% [2][15] - 净利率同比回升,除财务费用率外三费率均下降,2024年净利率20.3%(同比+3.7pp) [3][20] - 公司前瞻打造iCOS生态系统,正从医疗器械制造商向骨科智能健康管理平台转型,构建骨科数字生态闭环 [23][24] - 略下调2025 - 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3.34/4.04/4.84亿,同比增长21.9%/20.8%/20.0% [4][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收入与利润情况 - 2024年实现收入13.46亿(+23.1%),归母净利润2.74亿(+50.4%),集采推动进口替代,产品手术量需求增长,海外收入显著增长 [1][10] - 预计2025 - 27年营业收入为16.24亿、19.41亿、22.69亿,同比增长20.6%、19.5%、16.9%;归母净利润为3.34亿、4.04亿、4.84亿,同比增长21.9%、20.8%、20.0% [4][5][24] 产品品类表现 - 2024年髋关节植入物收入7.29亿(+23.5%),膝关节植入物收入4.05亿(+30.1%),髋膝关节植入手术量稳步复苏,进口替代成效显著 [2][15] - 2024年脊柱和创伤类植入物收入1.27亿(+3.3%),受政策影响短期内维持稳定,依靠3D脊柱产品优势与重点医院合作,新开发超108家医院 [2][15] - 2024年定制产品及服务收入0.51亿(+3.5%),下半年环比改善明显,VTS可视化智能辅助导航系统2024年9月首台海外销售,年末累计辅助超1000台手术 [2][15] 费用与盈利指标 - 2024年毛利率60.0%(同比 - 1.6pp),销售费用率17.9%(同比 - 2.0pp),管理费用率10.7%(同比 - 1.4pp),研发费用率10.3%( - 2.2pp),财务费用率 - 1.4%(同比 + 0.4pp),净利率20.3%(同比 + 3.7pp) [3][20] 技术与平台建设 - 公司2009年布局3D打印技术,搭建3DACT平台,通过iCOS平台构建骨科个性化服务核心框架,完成个性化植入物全生命周期管理 [23] - 2024年12月全自主研发K3智能手术机器人发布,具备全流程帮助医生能力,公司向骨科智能健康管理平台转型 [23]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给出2023 - 2027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预测数据,包括现金、应收款项、存货等项目 [26] - 给出2023 - 2027年关键财务与估值指标,如每股收益、ROE、毛利率、P/E等 [26] 可比公司估值 - 列出爱康医疗、威高骨科、大博医疗、三友医疗、春立医疗的股价、总市值、EPS、PE、ROE(摊薄)、PEG等数据 [25]
泡泡玛特(09992):25Q1业务点评:新品火爆接力,业绩再超预期,加速迈向“世界的泡泡玛特”
浙商证券· 2025-04-28 15: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25Q1收入同增165 - 170%,环比加速,国内外业务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新品火爆接力,IP全球势能强化,组织架构升级有助于全球化扩张,预计未来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务状况 - 25Q1收入同增165 - 170%,环比加速,中国收入同增95 - 100%,海外同增475 - 480% [1] 国内外业务表现 - 中国:25Q1线下收入同增85 - 90%,线上同增140 - 145%,店效环比再提升,多品火爆,多业态贡献增量 [1] - 海外:25Q1收入同增475 - 480%,亚太收入同增345 - 350%,美洲收入同增895 - 900%,欧洲收入同增600 - 605% [1] 长期展望 - Q2:部分哪吒盲盒仍在预售阶段,预计业绩仍有体现,爆品持续接力,IP势能持续强化,品类扩张,海外市场延续景气 [1] - 长期:公司核心壁垒是长效的IP创造和运营机制,爆品率稳定,品类扩充打破边界,25年仍在加速成长期 [1] 组织架构升级 - 4月全面升级组织架构,高级副总裁兼任集团联席COO,划分全球业务区域,强化中台,有助于优化资源调配,提高管理和协同效率,推动全球化扩张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5/26/27年收入240.6/326.9/408.6亿元,同增85%/36%/25%,归母净利润64.3/89.6/115.4亿元,同增106%/39%/29% [3] 财务摘要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3038|24059|32690|40863| |(+/-)(%)|106.92%|84.54%|35.87%|25.0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125|6432|8960|11543| |(+/-)(%)|188.77%|105.78%|39.31%|28.83%| |每股收益(元)|2.33|4.79|6.67|8.60| |P/E|35.82|33.46|24.02|18.64|[9] 三大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呈现各年度资产、负债、收入、利润、现金流等项目的预测值及相关财务比率 [10]
卫龙美味(09985):魔芋开启新纪元,辣味王者再启航
华泰证券· 2025-04-28 15: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卫龙美味并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 19.96 港元(基于 25 年 32xPE)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零食市场多品类、弱品牌,辣味零食成瘾性强、复购率高,卫龙打造国民辣条品牌,是魔芋赛道先行者,有望享受品类扩张红利,后续聚焦打造大单品和拥抱新渠道,顺应行业趋势成长势能向上 [17] 行业层面 辣味食品赛道情况 - 辣味零食迎合吃辣潮流,2023 年市场规模约 2045 亿元,17 - 23 年 CAGR 为 8.7%,预计 24 - 26 年零售额 CAGR 为 10.2% [18][25] - 细分品类中,2023 年肉和水产类/调味面制品/辣味蔬菜市场规模分别为 549/534/357 亿元,占比 27%/26%/18%,21 - 23 年 CAGR 分别为 7%/8%/16%,23 - 26 年预计 CAGR 分别为 18%/9%/8% [31] - 2021 年辣味零食 CR5 为 11.4%,卫龙市占率~6.2%;调味面/辣味蔬菜 2021 年 CR5 分别为 19.4%/19.2%,卫龙市占率均为 14.3%,行业集中度呈提升趋势 [33] 辣条品类情况 - 销售体量~100 亿元,市场规模稳定,头部品牌显露,2023 年卫龙市占率达 28% [2][18][41] - 发展分四个阶段:萌芽期(1998 - 2006 年)、规范期(2007 - 2014 年)、爆发期(2015 - 2019 年)、品牌化(2020 年至今) [41] - 麻辣口味增速领先,2024 年 49%消费者偏好麻辣口味,2024 年麻辣辣条行业市场规模 29.5 亿元,21 - 24 年 CAGR 为 8.2%,预计 26 年达 43.3 亿元,25 - 29 年 CAGR 为 8.0% [44] - 目标群体以年轻消费者为主,低线城市占比高,2023 年 65%消费者位于低线城市 [49] 魔芋品类情况 - 2024 年出厂口径市场规模~70 亿元,零售额突破 120 亿元,年增长 20%+,卫龙市占率 42% [2][19][51] - 未来发展空间或超百亿,人均消费水平提升空间大,消费群体广,形态多元 [53] - 中国魔芋产业链处于发展初期,产品矩阵有望丰富 [54] 公司层面 公司概况 - 业务发展分三个阶段:初创期(2001 - 2008 年)、快速发展期(2008 - 2015 年)、成熟期(2015 年至今) [65] - 股权结构稳定,是家族企业管理模式 [66] - 24 年实现收入 62.7 亿元,19 - 24 年 CAGR 为 14.7%,蔬菜制品收入 33.7 亿元超调味面制品,成为第一大品类,收入占比 53.8%,蔬菜制品毛利率 49.5%高于其他品类 [71] 构筑综合壁垒 - 基因方面,敢为人先、勇于求变,首创辣条、率先规模化生产、升级产线、推出魔芋产品、推动渠道变革等 [79][80][81] - 品牌方面,辣条是童年回忆,打造国民品牌形象,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塑造网红形象 [20] 成长空间和发展演绎 - 产品端,研发管理体系成熟,技术可复用,2016 年后推新品,24 年蔬菜制品收入超调味面制品,后续持续创新迭代 [21] - 渠道端,流通渠道起家,2024 年末与 1879 家线下经销商合作,积极拥抱新渠道,2024 年零食量贩渠道收入占比 20%+ [2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 25 - 27 年归母净利 13.5/16.5/19.7 亿,同比+26.6%/+22.2%/+19.0%,对应 EPS 0.58/0.70/0.84 元 [5] - 参考可比公司 25 年 PE 均值 25x,考虑公司盈利能力强于可比公司,给予 25 年 32x PE,目标价 19.96 港元 [5]
零跑汽车(09863):厚积薄发盈利转正,出海有望带来高成长
麦高证券· 2025-04-28 15: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零跑汽车,给予“买入”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57.27港元 [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坚持全域自研自产,依托集成技术架构推出C系列增程版车型、升级老车型、打造高品价比新车型,助力公司突围 [2] - 2024年零跑汽车营收增长、毛利率提升,2024Q4归母净利润转正,盈利源于规模优势、技术降本和销售结构优化,未来盈利可持续性强 [3] - 斯特兰蒂斯与零跑合作成立合资公司,零跑海外业务成功概率高,本土化生产有望带来显著利润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坚持全域自研自产,优秀产品战略助力公司突围 - 零跑汽车成立于2015年,坚持全域自研,掌握超级集成技术架构并迭代至LEAP3.5,零部件自制率超60%,通用率达88%,核心部件占整车成本65% [15][18] - 旗下车型聚焦10 - 20万主流市场,2024年总交付量近30万辆,在新势力品牌中居前三 [15][23] - 基于全域自研能力,零跑打造三大产品战略:高效布局增程版车型,C系列增程版2024年销量超7.4万辆,占比超33%;持续改款老车型,提升品价比并解决痛点;打造新车上市即爆款,C10和C16预售成绩优异 [26][34][42] 二、2024Q4实现单季度盈利,未来盈利可持续性较强 - 2024年零跑营收321.6亿元,同比+92%,毛利率提升至8.4%,2024Q4归母净利润转正达0.8亿元 [3][46] - 盈利改善原因:销量提升带来规模优势,增强产业链话语权,摊薄费用;持续技术降本叠加锂电池成本下行,18个月累计降本超40%;新车型上市使T03销售占比下降,优化销售结构 [3][55][56] - 未来销量增长确定性强,新车规划丰富,渠道建设发力,降本有潜力,对标比亚迪,单车盈利有提升空间 [65][68][72] 三、海外渠道和工厂资源具备独特优势,零跑海外业务确定性强 - 斯特兰蒂斯是全球第四大造车集团,2023年与零跑合作,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 [74] - 合作独特,斯特兰蒂斯电动化转型慢、业绩下滑,预计会投入更多资源;零跑车型海外竞争力强,新车型将接力开拓市场;可利用斯特兰蒂斯经销商资源拓展渠道,预计2026年欧洲门店达500家;能借助其工厂实现本土化生产 [80][85][93] - 目前零跑海外业务受运费和关税影响利润有限,本土化生产后有望规避费用,复刻成本管控能力,提升利润 [98][100] 四、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销量分别为55、70、89万辆,海外销量分别为5、10、15万辆;营业收入分别达605、805、106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2.5%、13%、1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9、22.52、43.92亿元 [102] - 采用分部估值,国内业务参考可比公司PS均值,预计2025年国内营收550亿元,对应市值608.6亿元;海外业务预计2027年海外销量15万辆,单车盈利1万元,给予20x PE估值,折现后市值111.15亿元 [104][105] - 国内及海外业务加总合理市值719.75亿元人民币,换算765.69亿港元,较当下有15.9%上涨空间 [107]
迈富时(02556):港股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积极拥抱AIAgent,迈向Marketingforce2.0阶段
开源证券· 2025-04-28 14: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迈富时“买入”评级 [1][4][12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23.35、29.62、36.8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 0.33、1.48、3.2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S分别4.0、3.2、2.5倍,公司估值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水平,AI Agent驱动公司迈入新阶段 [4][1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领先的营销和销售SaaS平台厂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营销和销售SaaS平台厂商,2009年成立,2015年推出T云,2021年推出珍客,2024年在港交所上市,全球有20余家分支机构,累计申请软件著作和专利750余项 [17] - Marketingforce平台涵盖“营销云、销售云、商业云、分析云、智能云、组织云”六朵云体系,为企业提供全链路全场景智能化服务,累计服务超20万家企业 [18][20] - 公司形成营销及销售SaaS、精准营销两大业务板块,SaaS业务包括面向SMB的T云和面向KA的珍客,精准营销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跨媒体线上营销解决方案 [24][27] - 2025年公司以“AI - Agent驱动行业解决方案”为核心战略,推进打造AI - Agentforce智能体中台、完善产品生态体系、布局全球化市场三大工程 [29] - AI + SaaS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4.3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42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4.3%,2024年末用户数达26,606名,订阅用户留存率73% [33] - 精准营销服务收入2021 - 2024年分别为4.39亿元、6.13亿元、5.30亿元、7.16亿元,期间服务广告客户数量有所波动 [35] -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赵旭龙先生及朱水纳女士,两者为一致行动人,共同持有公司约45.63%的股份 [41] - 公司核心管理层经验丰富,董事长兼CEO赵旭龙长期深耕营销行业 [42][45] 营销及销售SaaS市场空间广阔,公司竞争优势突出 - 中国SaaS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2018 - 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8.2%,预计2022 - 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8.6% [47] - 营销及销售SaaS解决方案市场规模2018 - 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9.6%,预计2022 - 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9.3%,2027年潜在市场规模将超4万亿 [50][53] - 营销及销售SaaS市场格局分散,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提供商,2022年SaaS业务收入5.30亿元,占市场份额2.6% [55] - T云面向SMB市场,赋能营销全流程,提升营销获客转化率,具有预算、平台、数据、AI工具等优势,市场空间广阔 [58][62] - 珍客面向KA市场,助力企业销售流程全链路管理,提高客单价和客户粘性,聚焦消费零售、汽车等重点行业,2024年引入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客户 [62][68] 积极拥抱AI Agent,迈向Marketingforce 2.0阶段 - 2025年是AI - Agent商业化元年,AI Agent能积累企业知识资产,提高信息应用效率,与企业数据链接程度决定其价值 [70][74] - 2024年中国AI Agent市场规模1473亿元,企业渗透率不足5%,2028年有望达3.3万亿元,AI Agent营销及销售市场规模预计未来五年高速增长 [77][87] - AI Agent重构营销及销售SaaS行业,推动价值评估从“软件使用量”向“商业成果创造”跃迁 [81] - Salesforce将Agentforce作为核心战略,进行组织架构和技术体系变革,2024Q4 Data Cloud年度经常性收入达9亿美元,同比增长120% [90][95] - HubSpot推出新一代HubSpot AI引擎——Breeze,收购Frame AI,将其会话智能技术融入Breeze AI套件 [97][98] - 公司基于Marketingforce为客户提供全链路、全场景数智化解决方案,2025年AI Agent产品接入DeepSeek - V3和DeepSeek - R1 [101] - 公司在零售场景与华为云合作,在金融保险场景与乐橙云服合作,提供AI Agent相关解决方案 [105][107] - 公司推出智能体一体机,搭载AI - Agentforce智能体,为政企构建全场景解决方案,政务版和企业版分别部署20大智能体 [111]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AI + SaaS收入增速分别为75.12%、33.83%、29.04%,精准营销服务收入增速分别为20%、15%、15% [114]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0.73%、51.33%、52.31%,销售费用率、行政费用率、研发费用率有望逐渐下降 [117][118] - 选取港股SaaS板块多点数智和金蝶国际作为可比公司,公司估值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水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