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久立特材(002318):2025年半年报点评:海外订单如期兑现,业绩同比稳步增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8 10: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营收61.05亿元同比增长26.39% 归母净利润8.28亿元同比增长28.48% [6] - 海外订单如期兑现推动复合管业务高速增长 收入达20.5亿元同比增长219.26% [6] -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高端高附加值产品营收占比达20% 同比增长15.42% [6] - 维持2025-2027年盈利预测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2/18.95/20.91亿元 对应PE为13/12/10倍 [6]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总收入61.05亿元(+26.4%) 归母净利润8.28亿元(+28.5%) [2][6] - 毛利率保持稳定 2025H1为27.2% 预计2025-2027年逐步提升至29.1% [2] - 期间费用同比增长33.76% 其中销售费用2.57亿元(+47.76%)主因境外业务扩张 [6] - ROE表现稳健 2025H1为10.7% 预计全年达19.5% [2] 业务细分 - 无缝管收入23.18亿元(+11.63%) 毛利率34.35%(+4.33pct) [6] - 焊接管收入8.21亿元(-23.09%) 毛利率21.52%(-0.83pct) [6] - 复合管成为最大增长点 收入20.5亿元(+219.26%) 毛利率26.37%(+2.05pct) [6]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22.37元 对应市盈率15倍 市净率2.8倍 [3] - 流通A股市值213.62亿元 总股本977百万股 [3] - 股息率4.34% 每股净资产7.93元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收116.18亿元(+6.4%) 2027年达127.79亿元 [2] - 归母净利润2025E为16.82亿元(+12.9%) 2027E达20.91亿元 [2] - 每股收益持续增长 2025E为1.72元 2027E达2.14元 [2]
颀中科技(688352):25H1营收稳健增长,盈利能力环比大幅提升
长城证券· 2025-08-28 10:3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0]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实现营收9.96亿元 同比+6.63% 归母净利润0.99亿元 同比-38.78% [1] - 单季度Q2营收5.21亿元 同比+6.32% 环比+9.94% 归母净利润0.70亿元 同比-18.27% 环比+136.83% [1] - 25H1毛利率27.65% 同比-5.22pct 净利率9.96% 同比-7.39pct [2] - 25Q2毛利率31.27% 同比-0.78pct 环比+7.60pct 净利率13.37% 同比-4.03pct 环比+7.16pct [2] 业务板块分析 - 显示芯片封测业务营收9.17亿元 同比+10.30% 非显示芯片封测营收0.64亿元 同比-20.84% [2] - AMOLED营收占比达18% 预期未来渗透率持续提升 [3] - 具备28nm制程显示驱动芯片封测量产能力 [3] 行业趋势与竞争优势 - 中国大陆成为全球面板制造核心 显示驱动芯片全流程制造实现本土化 [3] - 受益LCD产业转移和AMOLED工厂扩建 显示业务景气度延续 [3] - 在大尺寸COF和TDDI COG领域具有技术优势 第三季度需求快速提升 [3] 战略布局与发展规划 - 积极布局非显示封测业务 构筑第二增长曲线 [4][9] - 拓展DPS封装技术 健全覆晶封装工艺 形成全制程服务能力 [9] - 建制功率器件相关工艺 包括晶圆正面金属化和铜片夹扣键合封装 [9] - 合肥12寸晶圆封测产能进一步释放 [10]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亿元/3.56亿元/4.20亿元 [10] - 对应EPS分别为0.23元/0.30元/0.35元 [10] - PE估值分别为55X/42X/36X [10]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2.50亿元/26.32亿元/30.54亿元 增长率14.8%/17.0%/16.0% [1]
巨化股份(600160):制冷剂价格持续提升,液冷业务打开成长空间
国信证券· 2025-08-28 10:38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5][38] 核心观点 - 制冷剂业务是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 行业供给格局因第三代制冷剂(HFCs)配额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 从过剩竞争转向供给受限[1][10] - 公司凭借全球领先的生产配额优势充分享受行业景气上行红利 制冷剂产品价格持续稳步上涨 逐渐脱离周期品定价 呈现超长景气周期[2][24] - 液冷业务前瞻性布局 随着AI技术发展 服务器功率密度提升带动浸没式液冷需求快速增长 打开新的成长空间[4][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3.31亿元 同比增长10.36% 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 同比增长146.97%[1][10] - 第二季度营收75.31亿元 同比+13.93% 环比+29.84% 归母净利润12.42亿元 同比+137.07% 环比+53.56%[1][10] - 制冷剂产品均价同比大幅上涨61.88%至3.94万元/吨 推动制冷剂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09%[1][10] - 主要产品价格上升增利21.97亿元 其中氟制冷剂产品贡献21.29亿元[1][10] - 2025年上半年制冷剂销量15.46万吨 同比下滑4.19% 但二季度均价达40911元/吨 同比提升65% 环比提升9%[11] 制冷剂行业分析 - 中国三代制冷剂拥有全球80%以上配额 形成"全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球特许经营权+配额集中度高"的特定商业模式[2][24] - 行业头部企业集中度高 供给受配额限制 产品具有刚需消费属性 在下游成本占比低 价格弹性大[2][24] - 具体品种价格表现:R22报价4-4.05万元/吨 R32主流成交价5.9-6.0万元/吨 R134a报价5.0-5.1万元/吨 R227ea报价7.5-7.7万元/吨[25] 非制冷剂业务 - 含氟聚合物业务总体竞争激烈 2025年上半年销售2.29万吨 二季度销售均价38446元/吨 环比+0.41% 同比+0.33%[3][31] - PTFE悬浮中粒报盘价格3.7万-4.0万元/吨 PVDF涂料用途价格3.8万-4.0万元/吨 FEP挤出料报盘4.21-4.45万元/吨[32] - 产业发展趋势由通用化向专用化、特种化、高端化升级[3][31] 液冷业务布局 - 控股子公司创氟公司5000t/a巨芯冷却液项目 一期1000t/a已建成投产 二期4000t/a规划中[4][37] - 与重庆市潼南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共建国内最大规模浸没式液冷智算中心[4][37] - 全氟聚醚冷却液产品面向数据中心散热需求 受益于AI技术发展带来的服务器功率密度提升[4][37]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1.14/48.23/51.70亿元 对应EPS 1.52/1.79/1.92元[38] - 对应当前股价PE为23.5/20.1/18.7X[38]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295.38亿元 同比增长20.7%[9][41]
五粮液(000858):Q2利润增速转负,经销商集中度提升
招商证券· 2025-08-28 10:33
投资评级 - 强烈推荐(维持)[3][7] 核心观点 - 公司25Q2收入同比微增0.1%至158.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6%至46.3亿元,利润增速转负但符合预期[1][7] - H1销售策略以价换量,五粮液产品销量增12.7%但价格降7.2%,经销商集中度显著提升(前五大经销商占比从24H1的未披露值升至60%)[7] - 盈利能力承压,25Q2毛利率74.7%(同比降0.3pct),归母净利率29.3%(同比降2.4pct),主因价格下行及销售费用投入加大[7] - 现金流表现良性,25Q2经营净现金流152.9亿元(同比增18.4%),合同负债余额100.8亿元(同比增23.5%)[7] - 公司开启调整,重点关注双节压力测试,下半年成立专班有望贡献增量[7] 财务表现 - 25H1总收入527.7亿元(同比+4.2%),归母净利润194.9亿元(同比+2.3%)[7] - 分产品:五粮液产品收入410.0亿元(同比+4.6%),其他酒产品收入81.2亿元(同比+2.7%)[7] - 分区域:东部/南部/北部分别收入201.1亿元(+7.9%)、218.9亿元(+1.9%)、71.2亿元(+1.8%)[7] - 费用结构:25Q2销售费率18.9%(同比+1.5pct),管理费率4.2%(同比持平)[7] 预测与估值 - 下调25-27年EPS预测至7.56元、7.63元、7.63元[7][9] - 当前股价126.62元,对应25年PE 16.7倍,PB 3.5倍[3][9][16] - 预测25年营收852.61亿元(同比-4%),归母净利润293.60亿元(同比-8%)[2][15] 业务动态 - 经销商数量优化:25H1经销商/专卖店数量2510家(同比-20家)/1768家(同比-18家)[7] - 渠道变革:平台公司成立导致经销商集中化,前五大经销商销售额300.6亿元(24H1为107.0亿元)[7] - 产品端:1618及39度产品在宴席市场保持增长[7]
隆达股份(688231):高温合金业务快速增长,境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招商证券· 2025-08-28 10:33
投资评级 - 强烈推荐(维持)[3][6] 核心观点 - 高温合金业务快速增长,境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公司2025H1实现营业收入8.29亿元(同比+15.72%),归母净利润5304.32万元(同比+15.53%),扣非归母净利润5037.62万元(同比+29.44%)[1][6] - 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带动毛利率稳中有升,销售毛利率为15.75%(同比+0.13pct),净利率为6.40%(同比微降0.01pct)[6] - 国际化布局加速,已与多家海外客户新签/续签长期协议,并推进海外生产基地建设,预计产能利用率将持续提升[6] - 盈利预测显示高增长潜力,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99/1.29/1.62亿元,对应PE 54/41/33倍[6][7]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8.29亿元(同比+15.72%),归母净利润5304.32万元(同比+15.53%)[1][6] - 分业务:高温耐蚀合金营收6.03亿元(同比+17.98%),毛利率17.9%(同比+0.66pct);合金管材营收1.86亿元(同比+15.36%),毛利率下降1.4pct[6] - 分地区:境内收入6.77亿元(占比81.66%),毛利率15.34%(同比+2.9pct);境外收入1.51亿元(占比18.21%),毛利率17.22%(同比-10.66pct)[6] - 费用管理:管理费用10.37亿元(同比-9.42%),销售费用0.17亿元(同比+32.25%),财务费用-0.03亿元(去年同期-0.15亿元),研发费用0.32亿元(同比-0.73%)[6] 业务进展 - 高温合金产能稳步提升,变形高温合金产能逐步放量,合金管材业务增长[6] - 境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境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8.21%[6] - 公司调整募投项目产能规模,将变形高温合金原设计产能由6000吨调整为3000吨,以匹配市场需求[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总收入17.50亿元(同比+26%),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49%)[7] - 预计2026年营业总收入21.49亿元(同比+23%),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30%)[7] - 预计2027年营业总收入25.30亿元(同比+18%),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26%)[7] - 每股收益预计2025/2026/2027年分别为0.40/0.52/0.66元[7] 估值指标 - 当前总市值5.3十亿元,流通市值2.7十亿元,每股净资产11.2元[3] - 当前PE(TTM)为80.2倍,预计2025/2026/2027年PE降至53.8/41.2/32.7倍[7] - PB(TTM)为2.0倍,预计2025/2026/2027年PB维持在1.9/1.8/1.8倍[7]
泽璟制药(688266):吉卡昔替尼将参与医保谈判,多抗组合覆盖优势领域
华安证券· 2025-08-28 10:3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0]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56.07%,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减亏9.42% [5] - 吉卡昔替尼片将于2025年参与国家医保谈判,已完成形式审查,并拓展自身免疫病适应症 [9] - 多特异性抗体药物进展显著,ZGGS15(LAG3/TIGIT双抗)为全球首款进入临床研究的该靶点药物,在2025 ASCO显示良好安全性及抗肿瘤疗效 [8]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9.0/16.5/24.1亿元,同比增长68.7%/83.2%/46.2%,归母净利润0.7/5.3/10.2亿元,同比增长152.7%/628.6%/93.1% [10][12] 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89.67%,同比下降3.07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52.31%,同比下降20.49个百分点 [6]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17亿元,同比下降115.12%,主要因凝血酶市场推广授权款分期收款差异所致 [6] - 研发费用总额1.96亿元,同比增长8.47% [6] 商业化进展 - 泽普生(甲磺酸多纳非尼片)已进院1200余家,覆盖2200余家医院及1000余家药房 [9] - 泽普凝(重组人凝血酶)累计准入590余家医院,纳入医保后销量明显增长 [9] - 注射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与德国默克集团达成商业化合作,已递交NDA申请 [9] 研发管线进展 - ZGGS34(MUC17/CD3/CD28三抗)已向CDE与FDA递交IND申请, targeting消化道肿瘤 [13] - ZG005(PD-1/TIGIT)及ZGGS18(VEGF/TGF-β)联合吉卡昔替尼的IND申请获批准,将开展晚期实体瘤临床试验 [13]
菲利华(300395):基本盘符合预期,算力材料增量可期
中银国际· 2025-08-28 10:3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菲利华维持"买入"评级 [1][3][5] - 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随着AI基础设施硬件升级趋势确定,石英纤维有望成为关键材料,菲利华作为全球少数能量产石英纤维的厂商,有望打破海外厂商对低介电电子布市场的垄断并为国产覆铜板厂商提供技术支持 [3] - 公司基本盘符合预期,新业务初步贡献业绩,2025H1石英电子布营收1,312万元,实现初步放量 [8] - 随着海内外算力、交换机技术持续升级,石英纤维电子布需求量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8]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H1营收9.08亿元,同比-1%;毛利率49.2%,同比+6.4%;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29% [8] - 2025Q2营收5.02亿元,环比+23%,同比-1%;毛利率48.6%,环比-1.3个百分点,同比+3.2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1.17亿元,环比+11%,同比+23% [8] - 预测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8/1,035/1,324百万元,增长率93.4%/70.3%/27.9% [7] - 预测2025/2026/2027年EPS分别为1.16/1.98/2.54元,较原先预估调整0.0%/20.0%/3.7% [7] - 当前总市值约482亿元,对应2025/2026/2027年PE分别为79.3/46.6/36.4倍 [5][7] 业务板块表现 - 2025H1半导体板块稳步增长,航空航天板块需求回暖,光伏板块营收同比大幅下降,光通讯板块营收同比持平 [8] - 超薄石英电子布产品处于客户端小批量测试及终端客户认证阶段 [8] 行业与市场机遇 - 全球交换机主流端口速率正从200G/400G向800G/1.6T升级,1.6T及以上产品将在2025年出现 [8] - 工业富联和多家客户协同开发的1.6T交换机正在推进中,将逐步推向市场 [8] - 英伟达Rubin GPU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26年如期推出 [8] - 深度求索发布Deepseek V3.1,创新使用UE8M0 FP8 Scale参数精度,反映对更强算力、更快速率、更大带宽、更高效率的追求 [8] - 石英纤维CTE值为0.54ppm(1000℃),Dk值为3.78(1MHz),有望成为AI PCB的核心材料之一 [8] - 2024年前五大厂商占据全球低介电电子布市场约97%份额,菲利华有望打破海外厂商垄断 [8] 股价表现 - 今年至今绝对涨幅155.2%,相对深圳成指涨幅133.3% [2] - 1个月绝对涨幅21.3%,相对深圳成指涨幅11.2% [2] - 3个月绝对涨幅109.3%,相对深圳成指涨幅86.7% [2] - 12个月绝对涨幅219.8%,相对深圳成指涨幅168.1% [2]
圆通速递(600233):2025年半年报点评:25H1归母净利润同比-7.9%,份额提升0.3pct
信达证券· 2025-08-28 10:3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圆通速递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9%至18.31亿元,但业务量同比增长21.79%至148.63亿件,市场份额提升0.3个百分点至15.5% [2][4] - 单票核心成本持续优化,Q2同比下降7分至0.59元,其中运输成本下降5分至0.34元,中心操作成本下降2分至0.25元 [2][3] - 航空及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11%至8.87亿元,自有机队达13架,累计开通航线超150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6] - 公司通过数字化工程、规模效应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持续提升经营质量,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10.4% [8]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358.83亿元,同比增长10.19%;Q2营业收入188.23亿元,同比增长9.84% [2] - 单票收入承压:H1单票收入2.19元(同比-6.55%),Q2单票收入2.12元(同比-6.27%) [2][3] - 成本管控显效:H1单票核心成本0.64元(同比下降7分),单票运输成本0.37元(同比下降6分) [2] - 盈利能力波动:H1单票归母净利润0.123元(同比-24.38%),Q2单票归母净利润0.120元(同比-23.46%) [2][3] 业务量及市场份额 - Q1/Q2业务量分别达67.79亿件(+21.75%)和80.84亿件(+21.82%),增速均超行业平均水平 [4] - 上半年总业务量148.63亿件(+21.79%),市场份额提升至15.5%(同比+0.3pct) [4] 现金流与资本开支 - H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6.34亿元(同比+13.99%),但Q2同比下降6.34%至16.21亿元 [5] - 资本开支大幅增加:H1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现金44.30亿元(同比+63.98%),Q2支出23.12亿元(同比+77.69%) [5]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02亿元(+2.2%)、47.35亿元(+15.4%)、53.80亿元(+13.6%) [7][8]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4.3倍、12.4倍、10.9倍,估值逐步下行 [8][9]
中国石油(601857):全产业链优势抵御油价波动,业绩韧性凸显
光大证券· 2025-08-28 10:22
投资评级 - A股和H股均维持"买入"评级 当前A股价格8.63元 H股价格7.39港元 [1] 核心观点 - 全产业链优势有效抵御油价波动 业绩韧性凸显 2025H1归母净利润跌幅5.4%小于油价跌幅15.1% [7] - 拟收购集团公司下属三家储气库公司100%股权 新增109.7亿方工作气量 完善天然气全产业链布局 [15][16] - 维持高分红政策 25H1派息率47.9% 拟派发现金红利402.65亿元 [14] - 维持2025-2027年盈利预测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1/1712/1757亿元 [18]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总收入14501亿元 同比-6.7% 归母净利润840亿元 同比-5.4% [5] - 2025Q2单季营业总收入6970亿元 同比-6.1% 环比-7.5% 归母净利润372亿元 同比-13.6% 环比-20.6% [5] - 经营现金流2271亿元 同比+4.0% [7] - 上游业务经营利润857亿元 同比-6.5% 天然气销售业务经营利润186亿元 同比+10.8% [8] - 炼化业务经营利润111亿元 同比-18.9% 销售业务经营利润76亿元 同比-25.2% [8] 业务板块分析 - 上游业务油气当量产量923.6百万桶 同比+2.0% 原油实现价格66.21美元/桶 同比-14.5% [9] - 天然气实现价格2.33元/方 同比+5.2% 单位操作成本10.14美元/桶 同比-8.1% [9] - 销售天然气1515亿方 同比+2.9% 其中国内销售1198亿方 同比+4.2% [10] - 加工原油694百万桶 同比+0.1% 生产乙烯447万吨 同比+5.3% 新材料产量166.5万吨 同比+54.9% [12] - 车用LNG加注量同比+58.9% 充换电量增长213.0% [13] 战略规划 - 2025年上游资本开支计划2100亿元 油气当量产量计划增长1.6% [17] - 推进炼化转型升级 吉林石化和广西石化项目实现中交 [12] - 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17] - 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 增强价值创造能力 [17]
中国人寿(601628):业务转型显效,价值稳健增长
国信证券· 2025-08-28 10:20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6] 核心观点 - 业务转型成效显著 价值指标稳健增长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9%至409.31亿元 [1] - 总保费收入达5250.88亿元 同比增长7.3% 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1] - 新业务价值大幅提升至285.46亿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20.3% 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投资收益960.67亿元 净投资收益率为2.78% [3] - 总投资收益达1275.06亿元 总投资收益率为3.29% 同比增长4.20% [3] - 预计2025至2027年EPS为3.83/3.88/3.94元/股 [4] - 当前股价对应P/EV为0.81/0.75/0.68倍 [4] - 每股内含价值预计从2024年49.57元增长至2027年62.51元 [5] 业务结构优化 - 产品结构均衡发展 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和健康保险的新单保费比重分别为30.32%、32.01%和33.42% [2] - 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超过45个百分点 [2] - 14个月保单持续率达到92.10% 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2] - 首年期交保费规模达812.49亿元 位居行业首位 [2] - 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比提升至37.30% [2] 渠道转型成效 - 个险渠道实现总保费4004.48亿元 同比增长2.6% [3] - 个险渠道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比超过45% [3] - 分红险在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中占比超过50% [3] - 银保渠道实现总保费724.4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45.7% [3] - 银保渠道首年期交保费170.32亿元 同比增长34.4% [3] - 银保渠道客户经理人均产能同比大幅提升51.8% [3] 投资策略 - 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加超过1500亿元 [3] -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累计出资350亿元 [3] - 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货币市场基金)配置比例较年初提升至13.6% [3] - 积极参与黄金等创新品种投资 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