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利率专题:写在国债买卖一周年之际
天风证券· 2025-07-29 22: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聚焦探讨国债买卖的历史与当下、影响与演绎展望,分析我国央行国债买卖现状、海外经验启示,并对后续操作演绎进行探讨 [11] - 我国央行国债买卖定位以调节流动性为主,兼具调控曲线形态功能,当前操作与海外存在差异,后续或在操作机制、目标、节奏及配套举措上优化 [7][9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债买卖历史重温 - 2024年以前,央行主要通过质押式回购参与国债交易,投放短期流动性,很少直接买入国债,仅少数几次配合特别国债发行 [12] - 2024年,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加入国债买卖,8月开展“买短卖长”操作,全月净买入1000亿元,买入护航流动性,卖出防范债市风险 [22][25] - 2025年1月,央行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原因包括政府债供给压力可控、避免影响市场配置和形成一致预期、曲线调控操作空间有限等;6月市场讨论重启操作,但未落地 [38][40][43] 央行购债的海外启示录 - 美联储“稀缺准备金”框架下,国债买卖是流动性管理工具,通过公开市场少量买卖调节准备金水平,影响FFR及其他利率;操作有提前公告计划、期限品种与存量结构一致、多重价位中标等特征 [48][56] - 美联储在2008 - 2014年量化宽松和扭曲操作阶段,通过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和扭曲操作,改变购入资产结构,影响收益率水平和曲线形态 [67][71] - 日本央行YCC实践,短端实施负利率,设定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无上限买卖以达目标区间,增强收益率曲线调控能力,缓解政策可持续性和流动性担忧 [72][76] 央行购债再展望 - 我国央行持有的国债规模偏低,商业银行是主要持有人;原因包括操作时间短、定位差异、国债流动性有待提升 [6][78] - 我国国债买卖操作与海外存在差异,单次买卖对定价影响大、“双向性”受制约但使用空间充裕、配套制度待完善 [93] - 后续操作可能在机制上体现预期管理导向,目标聚焦流动性管理和曲线调控,8 - 9月是重启操作观察窗口期,配套举措或围绕发行、流通等环节优化 [94][97][98]
哪些科创债已经调整出性价比?
兴业证券· 2025-07-29 22: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7月21 - 25日债市调整,科创债ETF指数成分券领跌,部分科创债已跌出性价比,配置盘可关注剩余期限4 - 5年的部分交易所科创债,交易盘可关注1 - 2年期、前期调整多、存续规模大且估值高于1.67%的科创债指数成分券,后续科创债ETF有扩容空间,可适度参与等待利差修复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首批科创债ETF上市一周快速扩容 - 2025年7月17日10支科创债ETF集中上市,截至7月25日总规模超千亿,募集规模约290亿元,7个交易日增速超250% [15] - 科创债ETF产品跟踪对象集中于三个指数,但产品要素存在差异,申赎方式、产品久期、成分券容量不同,且5年及以上成分券占比不高,中长期科创债仍欠配 [20][23] 本轮调整中科创债ETF指数成分券领跌 - 净值波动上,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科创债ETF净值回撤多;申赎数据上,科创债整体净申购5.56亿元,短融ETF和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受冲击大,机构赎回或为应对流动性冲击 [4] - 调整速度上,科创债指数成分券率先利差走阔,银行间科创债调整滞后;调整程度上,交易所科创指数成分券和银行间科创债信用利差走阔多;超额利差角度,交易所非科创指数成分科创债券和银行间科创债更抗跌 [4] 哪些科创债已经跌出性价比 - 调整后科创债整体收益率上升,前期短端成分券估值与1年期AAA存单收益率倒挂现象改善,但2025年7月25日部分AAA级科创债指数成分券收益率仍低于1年期AAA存单收益率 [39] - 同一发债主体在银行间和交易所的期限相近个券估值利差表现分化,部分主体交易所科创债调整大,部分更抗跌 [44] - 科创债ETF后续有扩容空间,预计规模可能扩容至1346亿元,相对利差走阔的指数成分券科创债有性价比,配置盘可关注4 - 5年交易所科创债,交易盘可关注1 - 2年期相关指数成分券 [46][49]
【债券日报】信用债ETF成分券行情表现跟踪-20250729
华创证券· 2025-07-29 21: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今年以来信用债ETF受市场关注,指数成分券出现结构性抢筹行情,7月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上市使市场扩容、机构交投活跃,助推指数成分券收益率下行,近期信用债ETF规模增速放缓,受股债翘板效应影响债市整体偏弱、成分券行情趋缓,将多维度跟踪信用债ETF相关指标表现 [5][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信用债ETF指标与PCF清单 - 信用债ETF当日申购赎回清单开市前公告,含成份证券数据、现金替代情况等内容,对PCF清单日度跟踪,测算久期、成分券估值收益率变化等指标 [2][12] - 展示信用债ETF基本情况与行情表现,涉及申赎机制、债券数量、现金替代溢价等多方面数据,数据日期为2025年7月25日 [13] - 展示易方达科创债ETF部分PCF成分券信息,含现金替代标识、估值全价等指标,久期、估值等非PCF清单直接公布数据,数据截至2025年7月25日 [14][15] - 展示信用债ETF份额变动情况,涵盖科创债ETF、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等多类ETF在不同日期的份额数据 [16] 指数成分券行情表现 - 选取信用债ETF相关指数成分券,匹配同剩余期限、同隐含评级企业债估值收益率曲线得超额利差,对比成分券信用利差等多维度观察市场表现,对非永续债指数成分券单独分析 [6][18] - 展示上交所基准做市券超额利差、深交所基准做市券超额利差、中证AAA科创债指数成分券超额利差等多类图表,部分图表含不同期限情况,部分曲线仅含2025年前上市个券 [19][26][29]
事件点评:债市收益率反转的历史规律
开源证券· 2025-07-29 21: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下半年10年国债收益率目标1.9 - 2.2%,下半年经济增速或不会明显下行,经济预期修正下债券收益率有望上行;若2025年下半年政策反内卷见效,通胀实现正常化,DR007中枢提高,10年国债收益率合理区间也有望上调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债市收益率反转历史规律 - 债券收益率见底有V型反转和W型反转两种形态,V型反转是政策显著刺激下经济明显快速上行所致,如2009年、2020年;W型反转是经济呈L型企稳、市场对经济预期存在不确定性,收益率二次探底,如2012 - 2013年、2016年;W型反转时第一个低点市场拥挤度低,第二个低点市场拥挤度高,且W型反转上行幅度大于V型反转 [3] - 股市趋势上涨领先于债券收益率上行,逻辑为股市对经济更敏感、代表市场化的内生动力、债券投资者有粘性、债基考核机制影响,2009年、2013年、2016年和2020年均是股市领先上涨,债市收益率滞后上行 [4][5] - 债券收益率上行的直接触发原因均不同,准确判断收益率拐点可能性低,如2009年是信贷数据、2013年是“钱荒”、2016年是紧资金、2020年是防疫政策变化 [5] 相关数据 - 2025年7月29日,10年国债收益率1.75%,较6月低点1.64%上行11BP [2] - 历史上10年国债收益率合理水平整体处于DR007 + 40到70BP区间,2025年年初DR007处于1.8%左右对应10年国债收益率目标2.5%,当前DR007处于1.5%左右对应目标1.9 - 2.2%;若通胀水平上行至1.5 - 2.0%,DR007或再次上行至1.8%,对应10年国债收益率或达到2.5% [6] 相关研究报告 - 《信用债发行额和净融资有所回暖,成交热度提升—固收专题》-2025.7.28 [2] - 《资金利率波动率放大,债市收益率有望上行—固收专题》-2025.7.25 [2] - 《市场预期差修正,股债配置有望切换—固收专题》-2025.7.23 [2]
10bp的利差调整足够吗?
国金证券· 2025-07-29 21: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截至2025年7月28日,民企产业债和地产债估值收益率及利差整体高于其他品种,金融债中租赁公司债、城农商行资本补充工具、证券次级债估值收益率和利差较高 [3][4][8] - 与上周相比,各类信用债收益率大多上行,非金融非地产类产业债中2 - 3年民企公募永续品种、地产债中1 - 2年民企公募非永续品种、金融债中1 - 2年租赁债等品种收益率上行幅度较大 [3][4][8] 各券种情况总结 城投债 - 公募城投债江浙两省加权平均估值收益率在2.4%以下,收益率超4.5%的在贵州地级市及区县级,广西、云南、甘肃等地利差较高;与上周相比收益率基本全线上行,2 - 3年品种调整幅度更大 [2][15] - 私募城投债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加权平均估值收益率在2.9%以下,收益率高于4%的在贵州地级市,陕西、云南、甘肃等地利差较高;与上周相比各品种收益率以上行为主,3 - 5年广西区县级非永续等品种收益率上行幅度较大 [2][24] 产业债 - 民企产业债和地产债估值收益率及利差整体高于其他品种 [3][8] - 与上周相比,非金融非地产类产业债收益率多有调整,2 - 3年民企公募永续品种上行幅度相对更大,平均上行147.5BP;地产债中国企私募非永续品种收益率全线上行,1 - 2年民企公募非永续品种收益率上行11.1BP [3][8] 金融债 - 估值收益率和利差较高的品种有租赁公司债、城农商行资本补充工具、证券次级债 [4][8] - 与上周相比,金融各品种收益率基本上行,租赁债中1 - 2年品种收益率升幅更大,一般商金债各品种利率悉数上行,二永债中农商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上行幅度大多超过其余银行品种,证券公司债及次级债中3 - 5年证券公司私募非永续次级债收益率上行幅度超过10BP [4][8] 图表数据总结 存量信用债相关图表 - 展示存量信用债加权平均估值收益率、利差及较上周变动情况,涵盖城投债、产业债、金融债等不同券种及不同发行方式、期限等维度 [7][10][11] 公募城投债相关图表 - 展示公募城投债加权平均估值收益率、利差及较上周变动情况,按不同省份、行政层级及期限等细分 [16][18][21] 私募城投债相关图表 - 展示私募城投债加权平均估值收益率、利差及较上周变动情况,按不同省份、行政层级及期限等细分 [25][28][30]
利率周记(7月第4周):债市再次回调,怎么看?
华安证券· 2025-07-29 21: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29日债券市场再次回调,长端与超长端利率普遍回调幅度在3bp以上,国债期货全线下跌,30年国债期货主连价格跌至118元以下 [2] - 本次债市回调更多由机构行为所致,是交易盘主动增加借贷卖出与债基连续遭遇赎回的共振,债市长多逻辑未变,当前谈债市反转过早,后续可关注券商是否加大借券卖空力度以及债基赎回压力是否结束 [4][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债市回调特征 - 日内波动小,利率持续上升,成交情绪差,与以往尾盘快速下跌不同 [3] - 回调并非由股债跷跷板等因素导致,7月29日权益、商品市场未明显涨幅,部分期货品种下跌,债市跌幅吞没周一涨幅,宏观资金流向难解释 [3] - 10Y国开债与30Y国债调整幅度明显,10Y国债调整幅度相对小,10Y国开债、30Y国债上行幅度整体在4bp左右,券商对其借贷量明显增加 [3] 债市回调原因 - 从机构行为角度解释,7月29日卖盘先为券商后为基金,两类机构全天持续净卖出,与以往不同,中长期债基面临赎回压力,资金小幅持续流出 [4] - 券商借券卖出,国开调整幅度更大,10Y国债借贷量不高,国开债借贷余额自7月8日以来持续回升,30Y国债老券230023借贷量维持高位,活跃券2500002借贷量近期明显上行 [4] - 宏观扰动因素增多,如育儿补贴政策、“反内卷”政策发酵、市场等待月末政治局会议通稿与8月中美谈判结果,券商可能加大借贷量卖出,债基赎回压力下市场情绪偏差 [6] 债市企稳分析 - 悲观假设下券商借贷净卖出规模距离上限可能为350亿元,结合国开活跃券余额及借贷集中度之差得出 [6] - 保险机构调降预定利率对债市是“短多长空”逻辑,短期保费收入增加或使其在超长债回调时加大买入,长期保险机构对30Y国债偏好下降,30Y国债波动可能加大 [6]
写在国债买卖一周年之际
天风证券· 2025-07-29 21: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聚焦央行国债买卖操作,回顾历史,借鉴海外经验,分析现状并展望未来。指出我国央行国债持仓低、操作时间短、定位重流动性调节且国债流动性待提升。后续操作或体现预期管理,净买入为主,关注期限结构,8 - 9月是重启观察窗口,还需完善配套举措[1][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债买卖历史重温 - 2024年以前,央行不能一级市场购国债,主要通过质押式回购参与二级市场交易,少量购入国债配合特别国债发行,如2000 - 2002年开展现券买卖,2007年配合1.55万亿元特别国债发行[10][11][16]。 - 2024年,国债市场扩容为买卖提供环境,8月开展“买短卖长”操作,净买入1000亿元,操作定位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涉及购债、借债、卖债,对应资产负债表不同科目变化[19][20][22]。 - 2025年1月,央行暂停公开市场买入国债,原因包括年初政府债供给压力可控、避免影响市场配置和形成一致预期、曲线调控空间有限等;6月市场讨论重启,实际未落地,因政府债供求改善、大行买短债或为补仓、央行关注债市风险[28][31][34]。 央行购债的海外启示录 - 美联储“稀缺准备金”框架下,国债买卖是流动性管理工具,通过调节准备金影响FFR及其他利率;形成原因是银行准备金少、拆借需求大;操作由纽联储执行,提前公告、期限品种参考市场结构、多重价位中标;2008年后过渡到“充足准备金”框架,国债买卖成量化宽松载体,通过构建利率走廊引导FRR[39][40][49]。 - 2008 - 2014年,美联储使用QE和OT,通过政策利率锚定、资产组合再平衡、卖短买长、预期管理等操作影响收益率曲线[52][53][54]。 - 日本央行因未实现通胀目标和克服负利率负面影响,2016年引入YCC,短端负利率控制,承诺无上限买卖10年期国债控制长端,实施“通胀超调承诺”;增强了收益率曲线调控能力,2024年退出负利率和YCC但维持购债[55][56][62]。 央行购债再展望 - 我国央行国债持仓占比仅5%,商业银行持有超60%,与美日不同;原因是操作时间短、定位差异、国债流动性待提升[3][63][76]。 - 后续演绎:操作机制或体现预期管理,公开操作细节;目标上净买入为主,关注期限结构,取消质押券冻结或增加操作空间;8 - 9月是重启观察窗口;配套举措围绕国债发行等环节优化[4][82][83]。
势如破竹,固收加规模强势增长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29 20: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5Q2固收+规模高增,行情加持下资金流入有望持续;银行转债快速退出使转债供需矛盾加剧,底仓转债替代偏好集中在规模较大的转债标的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加持下,固收+基金份额保持增长 - 25Q2固收+基金份额增长,债市欠配与权益上行推动资金流入;转债市场表现亮眼,中证转债涨3.77%,优于沪深300与中证1000;25Q2固收+基金净申购566.41亿份,一级债基净申购525.48亿份,二级债基净申购77.74亿份,偏债混合型净赎回36.8亿份且较25Q1缩减,可转债基金净赎回21.64亿份,略高于25Q1但较24Q4压力不大 [4][6] - 25Q2转债基金含权资产仓位下降,股票仓位从8.55%降至7.14%,转债仓位从60.29%降至58.59%;固收+基金含权资产仓位也略有下降,权益市值上升但占比下降,转债持仓市值与占比均下降 [8] 公募险资边际减仓,券商增持转债 - 券商倾向在行情走牛时加仓,如25年2、3、5、6月;公募和险资在转债估值高企时主动减仓;当前转债市场突破新高,权益市场处于高位,部分资金止盈,需谨慎估值压降 [4][12] - 25年6月基金持仓面值2170.03亿元,占比33.11%;保险持仓面值536.95亿元,占比8.19%;券商自营持仓面值193.32亿元,占比2.95%;券商资管持仓面值88.44亿元,占比1.35% [13] - 转债ETF份额4、5月净流出,因弹性不及部分二级债基;6月下旬后,随着业绩和信用评级风险落地及市场上行,份额明显回升 [15] 公募基金持仓分析 - 25Q2公募基金减持银行转债,因南银、杭银、齐鲁转债强赎及浦发转债临近到期;金融板块其他转债如上海、重银、财通、华安等获增持,公用事业板块转债也有增持 [4][19] - 电子、计算机等弹性品种获增配,受益于科技、医药、消费板块行情;基础化工内需修复明确,地产基建产业链获政策扶持,基础化工、建筑材料等行业转债仓位上升 [21] - 除银行等金融底仓转债外,公募基金25Q2对欧通、闻泰、神马、恒邦等转债加仓金额多,分别属电力设备、电子、化工、有色板块;除银行等金融转债外,公募持仓家数较多且增持的标的包括神马、闻泰等 [26]
债市周观察(7.21-7.28):十年期国债利率或重回中枢
长城证券· 2025-07-29 17: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受反内卷政策预期及雅江水电站题材催化,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市回调,月末资金面趋紧放大调整幅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回调至1.75%附近,30年期国债回调至1.97%附近;周末广期所、大商所发布调整交易限额通知,两大品种市场成交量降20%以上,总成交量降超170万手,央行开展4000亿MLF操作和4958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1][27] - 当前债牛基础暂难扭转,反内卷政策及雅江水电项目等属长期议题,对债市短期扰动可控,供给侧改革2.0相关政策从出台到PPI转正及影响债市反转需时日,下半年货币政策降准降息仍有概率[2][28] - 十年期国债利率下降合意区间中枢有锚,为五年期LPR降幅+5BP,无新降息预期下当前十年期国债合意点位中枢为1.7%左右,后续10年期国债收益率会重回1.65%-1.70%区间,7月底政治局会议和8月初中美谈判或使债市波动,但收益率中枢难大幅偏离[3][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利率债上周数据回顾 - 7月25日当周资金利率跨月波动,DR001由7月21日的1.36%升至7月25日的1.52%,R001由7月21日的1.40%升至7月25日的1.55%;7天利率跨月波动加剧,DR007由7月21日的1.49%涨16BP至1.65%,FR007由7月21日的1.50%涨25BP至1.75%[11] - 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当周央行逆回购投放16563亿元,配合大额总到期量17268亿元,最终资金净回笼705亿元[11] - 中美债利差倒挂幅度扩宽,美国6月期SOFR利率上周围绕4.20%附近波动,中国6月期SHIBOR利率由1.59%升至1.61%;截止7月25日,中美6个月期利率利差为 -259BP,7月内倒挂幅度增加,中美债两年期/十年期利差分别为 -247BP和 -266BP,周内长短端利差倒挂幅度略有缩小[17] - 期限利差方面,美债期限利差收缩,中债变化不大,中债10 - 2年期利差由29BP扩至30BP,美债10 - 2年期限利差由53BP缩小至49BP[20] - 利率期限结构方面,中美债收益率上周均回调,中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美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中债收益率除3个月期外整体回调幅度在4BP - 6BP左右,美债收益率中端回调幅度最大,3 - 5年期回调5BP左右[21] 上周重点债市事件 - 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新版LPR报价,1年期品种报3.0%,5年期以上品种报3.5%,均维持不变[33]
境外债专题:南向通助力中资美元债布局
天风证券· 2025-07-29 17: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债券南向通即将扩容,在“资产荒”局面下,非银资金涌入中资境外债或提升其需求 报告聚焦南向通扩容政策和运行机制、中资境外债历史表现及未来机遇三方面,分析中资境外债新机遇 [15][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债券南向通概况 南向通扩容政策支持 2025 年多项会议或活动提及南向通扩容,包括延长结算时间、支持多币种债券结算、扩大合格投资者范围等 [15][17][19] 南向通概念及约束 - 南向通指境内投资者经内地与香港相关基础服务机构互联互通机制,投资香港债券市场流通债券 基础服务机构包括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多家中港机构 [20] - 此前可参与的境内投资者为部分银行类金融机构、QDII 和 RQDII 等 交易对手为 22 家做市商 资金仅用于债券投资,不得非法套汇 “南向通”年度总额度 5000 亿元等值人民币,每日额度 200 亿元等值人民币 可投资范围为境外发行且在香港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 [28][33][35] 南向通全流程机制 - 交易规则:境内投资者通过交易中心开展业务,交易时间为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时间,交易方式为请求报价 [37][39] - 托管规则:采取名义持有人制度安排,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境内外托管行“双托管”两种模式 [41] - 结算规则:全额“券款对付(DVP)”结算,SHCH 为“南向通”交易提供相关服务 [51] 回顾 2025H1 中资境外债:利差收窄,收益相对可观 一级发行有何变化 - 中资美元债一级发行改善,发行利率波动下降 2025 年 1 - 6 月累计发行 894 亿美元,同比增加 12%,但少于 2020 - 2021 年 [52] - 点心债一级发行略有收缩,发行利率有所分化 2025 年 1 - 6 月累计发行 4143 亿元,同比减少 9%,净融资规模在 3、5 月为负 [5][61] 二级市场表现如何 - 中资美元债:指数稳步上行,信用利差持续修复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整体回报率为 4.23%,优于同期中债指数 [72] - 点心债:以国债为锚,跟随在岸信用利差收窄 此前融资成本飙升,信用利差高于美元债和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未来利差或收窄 [6][82] 展望 2025H2 中资境外债:南向通扩容助力布局 香港债券市场概况 按币种分为离岸人民币债、港币债、G3 货币债三类 截至 2024 年末,存量规模分别为 1732 亿、1955 亿和 5656 亿美元,公司债占比相对更高 [99] 中资美元债投资策略 境内外利差推动南向资金流入,化债政策下,城投和地产美元债有望有良好表现,投资级金融和非金融板块有望延续上涨 可对各板块进行针对性配置 [123] 点心债投资策略 在中美利差倒挂下,考虑锁汇点心债性价比高于中资美元债,利差收窄空间大,配置价值高 各板块中,城投点心债票息和估值最高,可挖掘不同板块机会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