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
搜索文档
“破局新周期”白酒主题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 行业共识:价值创新成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扬子晚报网· 2025-10-17 15:34
行业核心观点 - 白酒行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新的战略转型关键期,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1] - 行业面临深度调整、分化加剧与转型创新交织的局面,品质、创新、和合共生成为共同命题 [3] - 周期性调整是行业走向成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阶段,价值创新是穿越周期的核心路径 [7] 宏观经济背景 - 未来中国经济主要增长点和投资赛道将聚焦硬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 [3] - 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将是高品牌、高品质、高品味,为白酒行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 [3] - 酒企需要把握消费升级新趋势,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3] 行业发展趋势 - 线上化率提升将成为渠道变革的核心驱动力,白酒行业将面临线上化变革浪潮 [5] - 未来白酒市场仅属于那些能够与新时代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与价值认同的品牌 [6] - 企业须拼实力、拼定力、拼潜力来夯实内功,应对行业分化变局 [6] 企业战略路径 - 通过智能酿造夯实品质根基,以数字化全链路管理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可控与可追溯 [6] - 积极推动消费价值共创,针对年轻群体推出低度、调饮新品,将消费者纳入品牌建设 [6] - 坚守中度酒、聚焦中高端、深耕中青年、坚持中长期的战略路径应对行业变革 [6] 价值创新方向 - 对消费者的价值创新需聚焦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独特体验、强化品牌精神共鸣、拓展消费场景共享 [7] - 对经销商的价值创新要改善可持续盈利质量,优化资金周转与运营成本效率,构建低风险合作模式 [7] - 对酒厂自身的价值创新关键在于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品牌全国化布局,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7] 市场实践案例 - 今世缘酒业在秋糖会展现强劲品牌势能,以缘文化为核心吸引全国经销商与消费者 [8] - 通过推出以白酒为基酒调制的特饮,改变年轻消费者对白酒的刻板印象,展现年轻化、创意化形象 [8]
科创板继续调整蓄势,关注科创板50ETF(588080)等产品投资价值
搜狐财经· 2025-10-17 13:17
科创板系列指数概况 - 文章跟踪了2025年10月17日午间收盘时科创板系列指数的基本情况 [1][2] - 系列指数包括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和上证科创板成长指数 [2][3][4] 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 - 指数由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组成,具有显著的“硬科技”龙头特征 [2] - 行业集中度高,半导体行业占比超过65%,与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光伏设备行业合计占比近80% [2] - 截至午间收盘,指数下跌2.6%,滚动市盈率为181.3倍 [2] - 该指数自2020年7月23日发布以来,累计涨跌幅为98.9% [2][4]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 - 指数由科创板中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股票组成,聚焦中小科创企业 [2] - 行业分布上,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计算机行业合计占比超过80%,其中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占比较高 [2] - 截至午间收盘,指数下跌3.1%,滚动市盈率为275.5倍 [2] - 该指数于2023年8月7日发布 [4] 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 - 指数由科创板全市场证券组成,全面覆盖大、中、小盘风格 [2] - 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创新药等核心前沿产业,覆盖科创板上市的全部17个一级行业,兼具高成长性与风险分散特征 [2] - 截至午间收盘,指数下跌2.6%,滚动市盈率为259.5倍 [2][3] - 该指数于2025年1月20日发布 [4] 上证科创板成长指数 - 指数由科创板中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等业绩指标增长率较高的50只股票组成,成长风格突出 [4] - 业绩高增长行业占比高,电子、医药生物行业合计占比近75% [4] - 截至午间收盘,指数下跌3.3%,滚动市盈率为217.6倍 [4] 相关ETF产品信息 - 科创板50ETF跟踪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 [2] - 科创100ETF易方达跟踪上证科创板100指数 [2] - 科创综指ETF易方达跟踪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 [2] - 科创成长50ETF跟踪上证科创板成长指数 [3] - 相关产品为低费率产品,管理费率为0.15%每年,托管费率为0.05%每年 [4]
证监会:着力推动北交所持续发展壮大
证券日报网· 2025-10-17 12:05
论坛年会核心信息 -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将于10月27日至30日举行 主题为“创新 变革 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 [1] 北交所发展 - 北交所设立四年多 上市公司达279家 总市值超8600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九成 [1] - 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数量达900多万户 投资者参与度持续提升 [1] - 高标准建设北交所债券市场 累计发行政府债券13.6万亿元 信用债市场开市运行 [1] 资本市场“北京板块”表现 - 北京上市公司总市值居全国首位 超八成新上市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北京上市公司2024年分红9900多亿元 占全市场的41% [2] - “并购六条”发布后 北京辖区共有248家上市公司开展440单并购重组 [2] - 2024年北京企业发行科创公司债券达2155亿元 绿色公司债券达741亿元 均居全国第一 [2] - 支持北京新设8只政府投资基金 主要投向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 [2]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 深化科创板改革 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等典型案例正在京加快落地 [2] - 累计将27个项目纳入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 [2] -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自2023年8月开板以来 已支持960余家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发展 累计融资超300亿元 [2] - 北京金融机构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发挥“头雁效应” 目前共有6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 [2] 证监会未来工作方向 - 证监会将持续深化资本市场央地合作 全力支持北京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 [3]
40亿做VC,六个核桃还是赔了
36氪· 2025-10-17 11:49
投资动态概述 - 公司公告向私募基金泉泓投资增资10亿元,基金总规模增至40亿元,公司认缴出资额增至39.97亿元,占比升至99.925% [1] - 增资目的为对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进行适度适时投资,以获取投资收益,提升整体业绩和股东回报 [1] - 该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向并非围绕公司主营核桃乳业务,而是可能投向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公司明确此为纯粹的财务性投资 [1][2] - 基金此前已向存储龙头企业长鑫存储投资16亿元,此次增资被视为公司“科技梦”的延续 [1] 私募基金泉泓投资详情 - 泉泓投资成立于2021年5月,初始规模30亿元,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29.97亿元 [4] - 本次增资款项将用于基金对其他项目的投资,不再对目前已投资项目追加投资 [5] - 截至目前,基金共计投资七个项目,总投资额29.54亿元,其中六个为硬科技企业,涉及人工智能、新能源、商业航天、集成电路等行业 [6][7] - 主要投资项目包括:长江存储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重庆紫光华智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等 [7] 投资业务财务表现 - 公司2023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4.67亿元和17.22亿元,此次增资10亿元相当于投入了近两年的净利润规模进行投资 [8] - 泉泓投资近年业绩不佳,2024年净利润为-903万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8.89万元 [9][10] - 公司整体投资业务出现亏损,2023年和2024年投资收益分别为-1.29亿元和-1.26亿元,例如对瑞浦兰钧的8亿元投资截至2024年末账面价值已降至5.94亿元,累计亏损2.06亿元 [11] - 公司此前偏向保守理财,2022年投入105.3亿元理财实际收益2.285亿元,年化收益率约2.17%,为提升资金效率转向股权投资 [11] 核心饮料业务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4.65亿元,同比下降16.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4亿元,同比下降27.76% [13] - 全国七大销售区域业绩普遍下滑,东北、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下滑幅度最为显著,分别为40.64%、36.62%、22.35%和19.63% [1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降低19.7%至18.6亿元,归母净利润下滑26.95%至6.42亿元,创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 [14] - 为应对颓势,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上升3.73%至3.3亿元,但销售费用率从10.81%上升至13.37%,单位营销投入回报减弱 [15] 公司战略资源分配 - 公司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现象,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下降11.2%至1836万元 [15] - 2021年至2024年销售费用累计超过32亿元,而研发总投入仅为1.55亿元,两者比例超过20:1 [16] - 公司曾推出面向中老年、高端市场、健康概念及学生白领的细分产品,但未能有效缓解主营业务压力 [17] 行业跨界投资趋势与挑战 - 企业跨界投资已成为潮流,除公司外,食品企业金字火腿计划以不超过3亿元获取中晟微电子不超过20%股权,后者处于亏损状态 [18] - 跨界投资面临挑战,金字火腿多次跨界(稀土、移动电商、医疗健康、算力)未带来显著收益,永吉股份收购特纳飞控制权的计划在两周内终止 [19][21][22] - 跨界幅度过大过快导致战略不清晰、缺乏专业能力、资源分散与整合困难,被投企业持续亏损考验投资者耐心,如永吉股份投资的埃延半导体累计亏损超3400万元 [22][24][25] - 相比之下,蜜雪冰城以2.97亿元收购鲜啤福鹿家53%股权,属于在饮品赛道内进行低纬度且与主业关联的扩展 [26][27]
“中国好董秘”3年6次增持 联创光电“聚变”转型浮现“硬科技”之光
上海证券报· 2025-10-17 02:52
公司高管增持行为 - 联创光电副总裁邓惠霞近3年内6次增持公司股票,累计金额近600万元,相当于其公告平均年薪的10倍 [2][3] - 首次增持于2022年10月,以26.237元/股价格增持11.43万股,金额299.89万元,后续5次增持使总持股达19.2万股 [3][4] - 2024年股价一度跌至21.4元/股,导致增持部分浮亏超百万元,但邓惠霞对公司价值有信心,2024年9月后股价回升使其持股市值实现翻倍 [4][8] 公司战略与业务转型 - 公司自2019年起围绕“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战略转型升级,将高温超导和激光产业作为未来核心主业培育 [5] - 传统业务包括智能控制器、背光源产品、LED器件、电线电缆产品,转型是为应对光电显示行业竞争加剧 [5] - 公司定位从卖“铲子”转变为卖做“铲子”的原材料,高温超导技术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关键技术之一 [6] 高温超导与核聚变业务进展 - 联创超导与中核集团合作的“星火一号”核聚变项目已从方案论证转入实体化运营阶段,环评及审批于2024年4月展开 [6] - 项目采用“聚变—裂变”混合技术,目标实现长时稳定运行、氚自持且能发电演示的聚变实验装置 [6] - 联创超导业务与美国核聚变公司CFS有较高相似性,CFS估值已超百亿美元 [7] - 联创超导中标商业航天电磁弹射磁体项目,并与多方设立商业航天产业运营公司,结合超导磁体技术与航天发射技术 [7][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6.48亿元,同比增长6.51%,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15.18%,创历史新高 [7] - 激光业务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400.58% [7] 市场影响与股东结构 - 高管增持行为被市场称为“反向打工”,获得投资者积极评价,被视为有效的市值管理手段 [8] - 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连续增持者,某知名人士从2024年2月持股432万股连续六个季度增持至1243.7万股,成为第二大股东 [9]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已超过四分之一,市场结构向“科技+创新双擎驱动”转型 [8]
创投基金逐浪中国科技创新“星辰大海”
证券日报· 2025-10-17 00:16
政策导向与战略定位 - 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需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综合治理行业无序和非理性竞争,并促进上下游及大中小企业合作,同时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基金以构建创新生态圈 [1]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并壮大耐心资本 [1] - 2024年5月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政策举措,推出一系列务实措施以畅通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 [1] 行业功能与核心价值 - 创投基金是私募基金的重要类型,主要投资于高成长潜力的未上市创业企业股权,是我国科创企业早期融资的主力军 [1] - 行业战略共识是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其核心价值超越单纯资金供给,在前沿技术甄别、创新风险承担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资本+功能 [2] - 作为趋势发现者,创投基金凭借敏锐市场嗅觉前瞻性锁定价值赛道,引导创新要素向新兴领域集聚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作为风险共担者,创投基金通过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为前沿技术探索提供支撑并驱动技术迭代升级 [3] - 作为价值共创者,创投基金以耐心资本为基石,通过嫁接战略、管理、产业等资源陪伴创新企业穿越发展周期 [3] 市场机制与赋能作用 - 优秀创投机构聚集兼具技术背景、产业经验和投资嗅觉的复合型团队,能够从大量早期项目中识别颠覆性潜力技术或商业模式并完成市场化验证与定价 [2] - 创投基金的投资行为引导科研机构研发贴近实际需求,避免技术束之高阁,并吸引资本、人才、客户等资源向相关领域加速汇聚 [2] - 创投基金凭借市场化风险分散机制,主动承担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试错成本,为硬科技领域技术攻坚提供容错空间 [3] - 创投基金通过参与公司治理、导入专业人才、对接产业链关键资源等方式深度赋能企业,帮助突破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瓶颈 [4]
投融资和私募基金闯入“第一梯队” 珠海能否成为“机会之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22:24
珠海投融资总体表现 - 以90796亿元融资规模位居全国城市第15位,超越厦门、长沙等城市 [1] - 融资交易仅549起,呈现“少而精、大额化”特征,反映头部项目体量大、资本吸附能力强 [2] - 私募基金备案数量达1,917家,位列全国第9,超越广州、天津、南京等城市 [1][5] 融资规模激增驱动因素 - 2021年融资额从2020年的8773亿元剧增至50102亿元,增幅超过470% [2] - 主要驱动因素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带来的政策势能 [2][3] - 珠海万达商管获得约400亿元人民币(60亿美元)巨额战略投资,投资方包括碧桂园、中信资本、腾讯、蚂蚁集团、太盟投资集团等 [3] 产业投资聚焦与基础 - 前三大投资赛道为计算机软件、智能硬件和新能源汽车,高度聚焦“硬核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5] - 计算机软件产业基础雄厚,拥有金山办公、远光软件等年营收超百亿的行业领军企业,并迅速切入AI应用和垂直大模型赛道 [5] - 智能硬件产业形成“软硬协同”合力,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规模位居广东省第三,PCB产业规模同样位列全省第三,并积极布局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6] 投资生态与资本策略 - 投资阶段集中于天使轮、A轮和Pre-A轮等早期阶段,体现培育本土创新力量的长期主义 [6] - 形成“国资领投、聚焦硬核科技、赋能早期创新”的新格局 [5] - 资本管理能力实现跨区域输出,例如华发集团联合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湖北江城华发产业投资基金,聚焦集成电路、光通信等硬科技领域 [7] 现代金融体系发展 - 私募股权、创业投资机构数量激增,反映资本集聚效应 [7] - 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存在结构性短板,例如尚未有信托公司注册落地,制约了在财富管理、资产证券化等领域的服务能力 [7][8]
沪指窄幅震荡微涨0.1%,A500ETF易方达(159361)、沪深300ETF易方达(510310)等助力布局核心资产
搜狐财经· 2025-10-16 20:49
市场指数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指微涨0.1%并维持在3900点上方 [1] - 中证A500指数下跌0.04%,沪深300指数上涨0.3%,创业板指数上涨0.4%,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下跌0.9% [1] - 港股全天分化,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0.1% [1] 板块表现 - 保险、煤炭开采加工、港口航运、银行、白酒、中药板块涨幅居前 [1] - 小金属、钢铁、风电设备、稀土永磁、PEEK材料概念股跌幅居前 [1] - 港股创新药方向延续涨势,科技股多数下跌 [1] 创业板ETF特征 - 创业板ETF跟踪创业板指数,该指数由创业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100只股票组成 [3] - 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较高,电力设备、通信、电子行业合计占比近60% [3] 科创板50ETF特征 - 科创板50ETF跟踪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该指数由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组成 [3] - 指数"硬科技"龙头特征显著,半导体占比超65%,与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光伏设备行业合计占比约80% [3]
全国15个新一线城市:杭州第2,西安接近苏州,青岛升至12
搜狐财经· 2025-10-16 18:24
城市排名与格局 - 成都凭借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产业链生态以及生活美学理念,连续多年稳居新一线城市榜首[1] - 杭州、重庆、武汉分列第二至第四名,分别以数字基因、立体城市景观和交通枢纽优势引领区域发展[1] - 苏州以古典与现代融合的产城协同模式位居第五,西安紧随其后位列第六[1][5] - 南京、长沙、郑州、天津、合肥以科创转化、文化消费、交通枢纽、国际商贸、技术孵化等领域的突破跻身榜单前段[1] - 青岛、东莞、宁波、佛山四城首次形成临海智造集群,刷新区域经济格局[1] 杭州数字经济发展 - 2024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63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5%[3] - 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赋能制造、医疗等领域的转化效率领跑全国[3] - 钱塘江两岸集聚超200家独角兽企业,云栖小镇升级为全球云计算产业地标[3] - 西湖大学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3] - 杭州通过未来社区3.0工程构建起15分钟数字生活圈,智慧政务覆盖率提升至98%[3] - 文旅融合项目中宋韵元宇宙吸引国际游客同比增长62%[3] 西安产业与科创进展 - 依托秦创原科创平台,2024年西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5万家[5] - 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产值均突破千亿规模[5] - 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开行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带动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5] - 大唐不夜城升级为沉浸式文化体验综合体,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亿人次[5] - 在人才吸引力指数榜单中,西安凭借双创扶持计划位列新一线城市前三[5] 青岛海洋经济与开放 - 2024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500亿元,海工装备、生物医药领域诞生3家千亿级企业[7] - 上合示范区集聚跨国公司区域总部42家,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三年翻番[7] - 胶东国际机场跻身全球货运枢纽前十,地铁网络覆盖率达90%[7] - 崂山实验室在可燃冰开发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果[7] - 青岛以港产城一体化战略,成为环渤海湾开放高地[7] 城市发展模式特色 - 成都打造公园城市,杭州发展数字孪生,西安推进丝路创新,青岛实现深蓝突破[9] - 新一线城市以差异化路径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矩阵[9]
科创50在20日均线处反复震荡,调整后仍可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13:52
市场表现 - 科创50指数半日冲高午后回落,下跌0.67% [1] - 持仓股票涨跌互现,佰维存储涨10.03%,晶合集成、时代电气上涨超3% [1] - 传音控股、沪硅产业、海光信息、恒玄科技、西部超导跌超3% [1] - 近4个交易日指数反复在20日均线附近震荡,向下调整可在1360位置关注 [1] 行业配置与主题 - 科创50指数持仓电子行业70.55%,计算机行业4.54%,合计75.09% [1] - 指数持仓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1] - 指数涉及半导体、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光伏设备等多个硬科技细分领域 [1] 长期投资逻辑 - 科创50代表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长期投资逻辑清晰而强大 [1] - “国产替代”是科创50最核心、最持久的驱动力,在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基础软件、高端制造等领域替代进口、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是经济和安全命题 [1] - 国产替代赛道坡长雪厚,将为板块内公司带来持续数年的成长空间 [1] - 硬科技含量高,未来成长空间值得期待,看好中国硬科技长期发展前景的投资者建议持续关注 [1] 相关投资工具 - 相关ETF为科创50ETF(588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