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1世纪经济报道
icon
搜索文档
1.6亿罚单+强制退市!*ST高鸿27年上市历程即将终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9:01
监管处罚 - *ST高鸿因严重财务造假和欺诈发行被证监会重罚1.6亿元,其中公司领罚1.35亿元 [2] - 董事长兼时任总经理付景林被处以750万元罚款及10年市场禁入 [2] - 第三方帮凶江庆因虚假贸易操盘被罚700万元并禁入市场10年,处罚力度接近上市公司高管 [2] 退市与司法追责 - 深交所启动强制退市程序,*ST高鸿27年上市历程即将终结 [2] - 主要责任人已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 监管政策动向 - *ST高鸿案成为今年第二例配合造假第三方受行政处罚案例,距首例仅隔2个月 [2] - 证监会计划推动三项措施:争取立法直接处罚权、跨部门协同监管、建立第三方造假黑名单通报机制 [2] 行业影响 - 监管范围从上市公司扩展至第三方帮凶,显示执法无死角趋势 [2][3]
重罚1.6亿!财务造假实锤,一上市公司面临退市,9人集体领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8:58
上市公司造假事件 - *ST高鸿因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空转""走单"业务,存在严重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被证监会处以1.6亿元罚款,其中上市公司被罚1.35亿元,9名责任人被罚75万元至750万元不等 [1] - 董事长兼时任总经理付景林被罚最重,罚款750万元并被市场禁入,财务总监丁明锋被罚600万元及5年市场禁入 [1][9][10]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深交所将启动退市程序,同时主要责任人将被移送公安机关面临刑事处罚 [2][3] 造假手段与第三方参与 - 虚假贸易是主要造假手段,通过第三方南京庆亚实控人江庆配合完成,形成无实际货物流转的闭环交易 [7] - 江庆被认定共同违法,罚款700万元及10年市场禁入,这是近期第二例第三方处罚案例 [5][11] - 公司还通过子公司高鸿数据等开展IT系统和服务器虚假贸易,但规模较小且仅持续两年 [7] 欺诈发行与募资问题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中引用了2018-2020年虚假数据,成功募资12.50亿元,该行为加重了处罚力度 [8] - 虚假贸易导致财务造假与信披违规,涉及欺诈发行将面临更严厉处罚 [7][8] 监管趋势与处罚力度 - 对配合造假第三方的处罚正在成为监管新趋势,证监会推动《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出台以强化处罚权力 [5][12] - 7月以来已有9家上市公司涉刑,2025年初至今接近20家,显示监管趋严 [10] - 证监会采取三方面措施打击第三方造假:推动立法、案件移送主管部门、进行通报 [12][13] 行业影响 - *ST高鸿是2025年初以来第十家因重大违法进入强制退市程序的公司,此前包括锦州港、卓朗科技等 [10] - 虚假贸易作为企业收入造假的惯用手段,因隐蔽性强且需要第三方配合,监管发现难度较大 [7]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7月上行,同比涨7.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7:45
食品价格指数总体趋势 - 2025年7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301点 环比上涨16 同比2024年7月高76 但较2022年3月峰值低188 [1] - 价格上涨主要由肉类和植物油国际价格驱动 [1] 谷物价格指数 - 7月谷物价格指数平均为1065点 环比下降08 [1] - 小麦和高粱价格跌幅超过玉米和大麦价格涨幅 [1] - 北半球小麦收成带来充足季节性供应 对价格形成下行压力 但北美部分地区春小麦生长条件不佳提供支撑 [1] - 大米价格指数下降18 因出口供应充足而进口需求疲软 [1] 植物油价格指数 - 7月植物油价格指数平均为1668点 环比上涨71 达三年高位 [1] - 棕榈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报价上涨推动涨幅 [1] - 棕榈油价格上涨因强劲进口需求与扩大价格优势 [1] - 大豆油报价受美洲生物燃料行业原料需求坚挺前景支撑 [1] - 葵花籽油价格上涨因黑海地区季节性供应趋紧 [1] - 菜籽油价格下跌 受欧洲新一季作物供应上市压力 [1] 肉类价格指数 - 7月肉类价格指数平均为1273点 环比上涨12 创历史新高 [2] - 牛肉和羊肉价格上涨推动涨幅 因强劲进口需求 尤其来自中国和美国 [2] - 禽肉价格小幅走高 因巴西重获禽流感无疫区状态后主要贸易伙伴逐步恢复进口 [2] - 猪肉价格下跌 因全球需求低迷而供应充足 尤其欧盟 [2] 乳制品价格指数 - 7月乳制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553点 环比微降01 为2024年4月以来首次环比跌幅 [2] - 黄油和奶粉国际价格下跌 因充足出口供应及低迷进口需求 尤其亚洲 [2] - 国际奶酪价格继续上涨 因亚洲和近东市场需求强劲 同时欧盟出口供应收紧 [2] 食糖价格指数 - 7月食糖价格指数平均为1033点 环比微降02 连续第五个月下跌 [2] - 2025/26年度全球食糖产量复苏预测(巴西、印度和泰国)对价格形成下行压力 [2] - 全球食糖进口需求反弹迹象限制糖价总体跌幅 [2]
券商数字化爆款密码:754万线索+3倍转化率 附实战图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7:05
行业数字化变革 -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19家券商财富管理数字化实践优秀案例,AI驱动的行业变革加速推进 [1] - 大数据、AI大模型等技术降低单位服务成本,实现海量客户覆盖与精准运营,推动行业向智能化、个性化升级 [1] - 政策、科技、客户需求三重推力下,数字化财富管理从"选修课"升级为生存战 [1] 客户需求精准识别 - 湘财证券整合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大模型语义理解构建意图识别体系,生成754万条营销线索,覆盖128万客户 [2] - 国金证券引入CDP平台实现客群圈选、标签建设自助化,中信证券构建含3000多项特征的四维标签体系,转化率提升3倍以上 [2] - 长江证券"长江龙"体系将客户分为5等级15客群,东吴证券聚焦风险等级、资产规模、服务需求维度 [3] 投顾数字化赋能 - 华泰证券推出投顾专属平台"聊TA"和智能应用"问TA",服务重心从"推销产品"转向"经营客户" [4] - 国投证券组建智能交易团队,推出Alpha-T策略服务和量化策略平台,实现交易快速响应与风险监控 [4] - 国泰海通打造"君弘智投"服务体系,提供12个智投策略和10个智能订单功能,覆盖全投资周期 [5] 普惠金融与技术下沉 - 中国银河证券将机构级量化交易技术下沉,推出18类条件单和8类盯盘工具,覆盖多账户与品种 [5] - 技术普惠让中小投资者共享科技红利,解决非专职投资者"没时间盯盘"问题 [5] 运营效率提升 - 中金财富"企业罗盘"实现获客全流程可视化,单客成本下降30% [6] - 华泰证券通过企业微信搭建服务触达体系,实现标准化任务批量处理,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6] - 中信证券三维模型提升入金转化率3倍以上,无效客户激活效率提升近1倍 [6] 服务响应与风控 - 广发证券构建数字化闭环,服务周期从3-5天压缩至分钟级 [7] - 国泰海通上线19个数字化风控模型,年风险预警超660次,实现全方位风险控制 [7] - 中国银河引入大模型升级智能客服,嵌入合规规则降低操作风险 [7]
A股收评:沪指跌0.12%,新疆板块10余股涨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5:26
市场表现 - 市场全天窄幅震荡,三大指数小幅下跌,沪指跌0.12%,深成指跌0.26%,创业板指跌0.38% [1] - 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2800只个股下跌 [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71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153亿 [4] 板块表现 - 新疆本地股午后爆发,八一钢铁等10余股涨停 [2] - 超级水电概念股展开反弹,山河智能涨停 [2] - 高铁概念股震荡走强,金鹰重工20CM涨停 [2] - AI应用股集体大跌,鼎捷数智等多股跌超10% [3] 个股表现 - 北方稀土成交额超108亿元居首,阳光电源、盛和资源、长城军工成交额靠前 [5] - 阳光电源涨幅达9.08%,最新价81.60元,成交额96.35亿 [6] - 盛和资源涨幅4.66%,最新价23.37元,成交额74.16亿 [6] - 长城军工涨幅0.39%,最新价51.88元,成交额73.80亿 [6] - 中际旭创涨幅0.40%,最新价209.30元,成交额68.87亿 [6] - 工业富联涨幅2.64%,最新价36.59元,成交额65.72亿 [6] - 西藏天路涨幅7.41%,最新价16.37元,成交额61.97亿 [6] - 东方精工跌幅1.69%,最新价16.91元,成交额60.37亿 [6] - 中国船舶涨幅1.01%,最新价38.99元,成交额59.98亿 [6] - 东方财富跌幅1.44%,最新价23.20元,成交额54.90亿 [6]
00后“互联网原住民”试水A股,追热点、高活跃、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5:09
市场人气与开户数据 - 2025年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环比增长19.27%,同比增长70.5%,个人投资者占比99.5% [1] - 个人新开户数环比增长19.37%,显示个人投资者参与热情高涨 [1] - 年初至今A股累计新增超1400万户个人投资者 [4] 行情与政策驱动因素 - 7月A股主要指数普涨:上证指数涨3.74%,深证成指涨5.20%,创业板指涨8.14% [1] - 7月A股合计成交2.94万亿股(环比增8000亿股),成交额37.58万亿元(环比增10万亿元),创年内新高 [2] - 两融余额增至1.98万亿元(月增超1000亿元),融资余额达19710亿元创近十年新高 [2] - 政治局会议明确"提振消费""支持资本市场"等政策方向,增强市场信心 [2] - 反内卷政策、创新药新政等推动主题板块走强,形成政策-板块-信心的正向循环 [3] 投资者行为特征 - 个人资金集中于科技与高端制造赛道: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等五大行业贡献全市场35%成交额 [4] - 电子行业因AI算力、半导体国产替代逻辑成交额占比超10% [4] - 新股民偏好创业板和科创板,对高成长性科技板块兴趣浓厚 [5] - 7月平均换手率91.71%(环比增15.13%),中小盘股(流通市值<50亿元)占高频交易主体 [6] - 个人投资者追涨倾向显著,如跟风买入月涨10倍的上纬新材 [6] 券商业务影响与转型 - 新开户激增推动经纪业务增长:一季度42家上市券商经纪收入327.36亿元(同比增48.70%) [7] - 行业佣金率持续下降(上海地区A股佣金率0.201‰,同比降8.2%),中小券商推出"万一"佣金套餐 [7][8] - 互联网券商(如东方财富、同花顺)抢占开户市场份额,传统券商加速线上化转型 [8] - 券商转向"价值服务":国信证券推AI投顾工具,华泰证券数字化平台贡献70%经纪交互量 [9] - 行业加强个性化投教、财富管理服务以提升客户粘性 [9]
广东转型金融进阶:破局、探索与前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4:57
金融创新助力绿色转型 - 东莞农商银行推出"零散工业废水指标数据挂钩贷",将融资成本和授信额度与企业的废水处理量、排放达标稳定性等核心环保指标直接挂钩 [1] - 广东金融业通过金融创新手段助力企业绿色投入"变现",积极赋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1] - 广东率先落地全国首批玻璃行业转型票据,并逐步将转型金融贷款覆盖至水泥、玻璃、陶瓷等建材细分领域,进而拓展至钢铁、铝业、化工、水上运输等多个高碳行业 [1] 转型金融发展现状 - 截至目前,全省金融机构已累计发放符合转型金融标准的贷款39笔,总金额达33.6亿元 [2] - 银行的观念已从"要不要做"转向"怎么做",但与新能源等纯绿项目相比,转型金融在落地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3] - 高碳排放行业如钢铁、水泥等,因属于"两高一剩"行业,银行按照传统信贷政策很难支持其低碳转型 [3] 转型金融标准制定 - 人民银行正在牵头制定航运、化工等七个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 [3] - 广东以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衔接为抓手,按照"标准先行、试点突破、多方协作"的推进思路,探索金融支持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广东路径 [3] - 广东陶瓷转型金融标准自2023年8月立项,经过一年的充分调研、测算、意见征求和完善,于2024年9月最终正式发布 [4] 转型金融项目落地 - 对于设备更新改造项目,金融机构需以项目立项批复文件、可研报告、环评报告、低碳转型访谈纪要等为依据,对比改造前后的碳排放和能耗,确认环境效益改善后才给予融资支持 [5] - 广州农商银行为惠州某铝业公司发放了广东首笔3000万元"铝行业转型金融+碳足迹挂钩"贷款,联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联合赤道进行转型认定 [5] - 可持续挂钩贷款需经过三个步骤:企业制定量化转型方案、金融机构联合第三方机构评估方案可行性并放款、在贷款期限内持续跟踪评估实施效果 [6] 广东转型金融探索 - 2024年9月,广东率先全国推出陶瓷行业转型金融标准 [6] - 今年7月25日,《广东省造纸行业转型金融实施指南》公开征求意见,成为全国首个聚焦造纸行业的转型金融团体标准 [6] - 工商银行惠州市分行借鉴天津的《化工行业重点领域转型金融实施指南》,发放了广东首笔"转型金融+技改再贷款"落地惠州,为某龙头石化集团的核心项目提供超过80亿元授信支持,已发放7.3亿元 [7] 企业转型成效 - 广东某水泥企业与华兴银行成功落地一笔转型金融挂钩贷款,利率与转型效果挂钩,切实帮助企业节省了财务费用,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8] - 广东在转型金融信息披露方面针对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整,包括优化信息披露维度、放宽信息披露频次等,以减轻中小企业的转型负担 [8] 政策支持与建议 - 广东省出台《广东省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实施细则》,对制造业用于购买设备、技术改造等用途的新增银行贷款,按不超过银行贷款利率的35%进行贴息 [9] - 业内人士建议,可参考其他省份的转型项目库机制,由工信等政府部门联合金融监管部门牵头搭建企业和转型项目的项目库,为金融机构解决项目来源不足的问题 [9] - 监管层面可进一步明晰信贷支持导向,合理指导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度放宽相关融资限制 [10]
盘中实时成交额近2亿元,科创综指ETF天弘(589860)昨日“吸金”超2100万,居同标的第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4:50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震荡调整 科技板块小幅回调 科创综指ETF天弘(589860)跌1.02% 成交额超1.94亿元 暂居同标的产品第一 [1] - 成分股中 赛诺医疗、科威尔、浙海德曼、南模生物涨停 华光新材、申联生物、三一重能涨幅居前 [1] - 科创综指ETF天弘(589860)昨日"吸金"超2100万元 在同标的19只ETF中位居第一 [1] 指数特点 - 科创综指ETF天弘(589860)紧密跟踪科创综指(000680.SH) 该指数对科创板市值覆盖度约97% 覆盖小市值硬科技企业 [1] - 科创综指具有极强的表征性和突出的成长属性 较高的"含科技量"和"更全更广"的编制特点 决定其天然具有弹性优势 [1] 行业观点 - 天弘基金指出科创综指近期存在三项利好因素:光刻机新进展引导资金流入国产芯片板块 半导体和医药板块基本面和资金面共振 并购重组新规打开科创板企业第二增长空间 [2] - 兴业证券认为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后 资金正在主线内部挖掘尚未充分定价的细分领域 "科技成长+周期"两条主线持续凝聚共识 [2] - 中信证券指出增量流动性边际放缓 重点关注AI、创新药、资源、恒科及科创板 [2] 医药行业 - 中银国际认为医药企业逐步走出集采影响 政策端态度转向 集采规则优化 再研管线进入收获期 [3] - 医药行业海外BD趋势加速 体现我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 行业有望迎来估值重塑机会 [3]
利好!上海刚刚公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4:05
上海生育支持政策 - 上海推出重磅生育支持政策,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生育成本共担机制,强化"生育友好"导向 [3] - 自2025年1月1日起,用人单位为女职工落实产假及生育假并缴纳社保的,可申请产假社保补贴,补贴标准为社保单位缴纳部分的50%,补贴6个月 [3] - 补贴采取"属地管理,先缴后补"原则,用人单位可在女职工产假结束后1年内申请,审核通过后一次性发放6个月补贴 [3] - 线上经办系统将于8月底上线,方便用人单位高效申领补贴 [3] 生育补贴覆盖范围 - 女职工生育子女不分孩次,经本人确认后用人单位均可申领补贴 [4] - 被派遣劳动者的补贴由劳务派遣单位申请,全额拨付给实际用工单位 [4] - 鼓励用人单位设置"生育友好岗",采取弹性工作制等柔性管理方式,已有5000余人受益试点政策 [4] 全国生育补贴概况 - 从怀孕到生育全流程可申领7笔补贴,包括产检补贴、生育津贴等,部分家庭可一次性获得数万元 [5] - 全国超20个省份推进育儿补贴政策,呼和浩特实行阶梯式补贴(一孩1万、二孩5万、三孩10万),杭州等地叠加购房优惠等组合政策 [5] 生育津贴计算案例 - 以广州职工小A为例(单位月均工资10000元,难产双胞胎),可获生育津贴47667元,奖励假工资21333元,总计69000元 [8] - 生育津贴计算公式:单位上年度月平均工资÷30×产假天数,若低于职工原工资标准,单位需补足差额 [8][9] 国家育儿补贴计划 - 2022年1月1日后出生的婴幼儿可领取育儿补贴,3周岁前每年3600元,连续3年,预算900亿元 [10] - 补贴通过支付宝/微信小程序或政务服务平台申领,免征个人所得税 [10]
中芯国际、华虹公司同时发布业绩,两大晶圆厂满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4:00
中芯国际业绩表现 - 公司第二季度销售收入22.09亿美元,环比下降1.7%,同比增长16.2% [2] - 毛利率为20.4%,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 [2] - 产能利用率92.5%,环比增长2.9个百分点 [2] - 按技术平台划分,模拟与电源管理收入增长显著,同比上升59.3%至1.611亿美元,占总收入28.5% [3] - 功率器件收入占比最高达29.5%,同比增长9.4%至1.667亿美元 [3] - 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收入同比增长2.9%至1.411亿美元 [3] 华虹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第二季度销售收入5.661亿美元,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4.6% [4] - 毛利率10.9%,超出指引 [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800万美元,同比上升19.2%,环比大幅上升112.1% [4] 行业动态 - 两大晶圆厂第二季度销售收入均实现同比高两位数增长 [2] - 华虹公司产能利用率超过100%,中芯国际接近满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