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1世纪经济报道
icon
搜索文档
十巨头联手!智能体治理,试一条新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3:16
行业动态 -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联合百度、深度求索、月之暗面、钉钉、科大讯飞、腾讯、网易有道、学而思、猿力科技、作业帮等10家人工智能及教育科技头部企业签署《智能体赋能学生全面成长公约》,提出"立德树人、智能向善"核心理念及"六位一体"内涵发展框架 [1] - 教育智能体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因师生规模庞大、科技企业密集成为全球最大试验场,但面临自主学习能力削弱、价值观误导、隐私泄漏等挑战 [1] - 微软联合OpenAI、Anthropic启动Microsoft Elevate计划,五年投入40亿美元为全球2000万学习者提供AI与云计算资源,涵盖课程、认证体系及政策研究 [2] 政策支持 - 中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教育部等九部门文件要求加强人工智能前瞻布局 [2] - 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3] - 《公约》作为国内首个智能体教育场景行业公约,强调与"双减"政策协同,防止超前超标教学及变相学科培训 [9][10] 技术应用 - 教育智能体生态涵盖大模型、自适应学习系统、虚拟教师等软件,智能学习机、可穿戴设备等硬件,以及课程、测评等衍生服务 [6] - 上海曲阳第四小学"创新思维智能体"实现实时互动教学,作业帮智能硬件推出"AI超级老师"功能,提供个性化学习计划 [4] - 智能体运用知识图谱、数字画像等技术生成个性化方案,通过多模态数据挖掘潜能并动态跟踪成长 [7][8] 发展原则 - 《公约》提出教育性、科学性、安全性三大原则,要求产品设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障数据隐私与信息安全 [6] - 行业需扩大资源普惠,开发公益版产品及无障碍工具,避免高价硬件和恶性竞争 [9][10] - 企业需落实未成年人数据保护机制,防范自动扣费、广告营销等乱象 [11]
大模型路线之争:中国爱开源 美国爱闭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3:14
中美大模型开源与闭源路线对比 中国大模型开源现状 - 最大开源社区Hugging Face大模型开源趋势榜单前10名全部为中国开源模型 [1] - 腾讯混元世界模型作为唯二多模态模型进入榜单前两名 技术报告获Hugging Face论文热榜第一 [1] - 腾讯近期密集开源7B 4B 1B8 0B5等小规模模型 [1] - 行业头部企业如腾讯 阿里 智谱 kimi持续占据开源榜单主导地位 [1] 美国大模型闭源现状 - Meta放弃开源AI模型转向闭源开发 被学者评价为"美国基本退出前沿开源大模型竞争" [1] - OpenAI Anthropic等公司通过GPT-4 Claude等闭源模型提供API服务 建立订阅制盈利模式 [2] - 欧洲仅存个别竞争者 开源大模型领域已形成中国主导格局 [1] 技术路线差异原因 - 中国采用开源策略加速技术迭代 通过社区协作弥补单点技术不足 [1] - 开源降低行业客户接入门槛 促进金融 政务 制造等垂直领域快速落地 [2] - 美国企业通过闭源维护技术壁垒 延缓竞争对手追赶 追求高利润商业模式 [2] 未来发展趋势 - 美国公司开始尝试有限开源(如OpenAI的o4 mini小模型) 中国企业测试闭源API 显示技术路线可能交叉 [3] - 李开复指出大模型竞赛本质是中美开源与闭源路线之争 中国开源策略有助于全球生态红利 [3] - 基础模型开源抢占标准+垂直领域闭源模型可能成为长期共存模式 [3]
礼来营收增41%!市场激战,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谁能胜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3:13
礼来财务表现与市场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 862亿美元 同比增长41 其中美国市场收入193 04亿美元 同比增长43 欧洲市场收入49 63亿美元 同比增长74 日本市场收入9 23亿美元 同比增长11 中国市场收入9 17亿美元 同比增长20 其他市场收入21 80亿美元 同比增长7 [2] - 糖尿病业务贡献近一半业绩收入 其中Trulicity Mounjaro Humalog和Jardiance四款产品合计贡献139 728亿美元 GLP-1 GIP双靶点激动剂替尔泊肽降糖版Mounjaro和减肥版Zepbound上半年合计销售额达147 34亿美元 [2] - 降糖版替尔泊肽Mounjaro上半年销售额90 407亿美元 同比增长85 减肥版替尔泊肽Zepbound上半年销售额56 933亿美元 增速高达223 [3] 礼来与诺和诺德竞争格局 - 公司在美国GLP-1RA市场处方量占比达57 0 较第一季度53 3进一步提升 领先诺和诺德的42 5 [3] - 替尔泊肽与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总收入差距缩小至不足20亿美元 其中Zepbound第二季度收入33 81亿美元 同比增长172 而诺和诺德减肥产品Wegovy同期增长率为75 [4] - 诺和诺德两次下调年度业绩指引 销售额增长预期从13 21降至8 14 利润增长预期从16 24降至10 16 消息公布后股价暴跌超30 市值蒸发超600亿美元 [4] 产品优势与市场策略 - 替尔泊肽药效优于司美格鲁肽 头对头临床试验SURMOUNT -5结果显示使用替尔泊肽72周能够多减8公斤 [7] - 公司渠道优势显著 度拉糖肽十年商业化积累的销售网络助力替尔泊肽快速打开市场 [7] - 公司集中火力主攻占全球GLP-1销售额72的美国市场 诺和诺德在美国新用户增长率不足公司的一半 [6] 研发进展与未来布局 - 口服GLP-1药物Orforglipron三期临床ATTAIN-1研究结果显示36mg剂量组体重降幅12 4 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5 也逊于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的15 1 [8][9] - 公司积极推进三靶点激动剂Retatrutide研发 其针对肥胖 超重骨关节炎患者的3期临床TRIUMPH-4研究数据预计今年读出 [10] - 公司计划年底前提交Orforglipron上市申请 并拓展替尔泊肽在心血管等新适应症 Zepbound有望解锁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适应症 [10][11] 行业竞争趋势 - GLP-1市场竞争从单一产品性能比拼升级为涵盖产能 渠道 适应症拓展和给药方式创新的系统性竞赛 [12] - 行业研发投入加大 企业致力于开发疗效更优 安全性更高 使用更便捷的产品 如口服GLP-1药物的研发竞争已开启 [11] - 新兴市场开拓成为关键 销售渠道与营销策略更加注重多元化和数字化 线上直销平台和医保谈判等手段运用频繁 [11]
人形机器人电池的技术、生态与经济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3:13
人形机器人行业概况 - 人形机器人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相关企业融资活跃,估值达上百亿元,互联网大厂成为重要资方 [2]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63.39亿元,2035年将增长至380亿美元(高盛预测) [2] - 当前增长驱动力来自制造业、物流仓储等场景的自动化需求,特斯拉计划部署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执行焊接、搬运任务 [2] - 未来45%市场空间将集中于家庭服务与医疗康养场景 [2] - 国内极氪、美的、北汽、比亚迪等制造企业正探索人形机器人在产线的应用 [2] 电池技术的关键作用 - 电池是人形机器人的"心脏",决定其经济性、实用性和应用边界,厂商态度从观望转向积极布局 [3] - 宁德时代、欣旺达、国轩高科等头部电池企业已将人形机器人纳入技术布局范畴 [3] - 电池占人形机器人成本约1%(特斯拉Optimus电池成本2180元,占比0.5%),低于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 [4] - 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预计500万台,电池需求达12.5GWh(按每台2.5度电计算),相当于25万辆续航500km纯电动汽车的电池量 [4] 电池性能与商业化挑战 - 电池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续航、充电频率和工作效率,需从全生命周期成本考量(包括能源消耗、停机时间、维护成本等) [5] - 主流动力电池续航仅3~6小时,频繁充电推高运营成本,成为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障碍 [5] - 天工Ultra机器人完成半程马拉松需更换3次电池,凸显续航短板 [6] - 当前70%人形机器人采用三元圆柱锂电池(能量密度250~300Wh/kg),部分厂商试点磷酸铁锂及半固态/固态电池 [6] 电池技术升级路径 - 欣旺达通过高镍高硅材料创新目标将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至350Wh/kg,并布局固态电池(理论能量密度500Wh/kg以上) [6][7] - 2025年或成技术路线分水岭,半固态电池若成本控制在150美元/kWh以下有望率先普及 [7] - 48V电压平台难以满足高负荷动能需求,需向更高电压、更强动力方向升级 [7] - 电池需实现3C级持续放电能力,循环寿命从200次提升至600次以上 [8] - 欣旺达采用全极耳设计降低内阻,开发智能BMS系统提升安全性与动能稳定性 [8] 电池适配性与行业协作 - 现有电池存在电芯一致性差、异形结构适配弱等问题,欣旺达创新"主躯干电池+关节微型电池"混合架构解决空间限制 [9] - 人形机器人电池需平衡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和成本,推动技术向物理化学极限突破 [9] - 欣旺达通过定制化方案聚焦工业和服务高频场景,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加速商业化 [9]
部分顶流基金经理光环褪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3:11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在持续3年跑输大市后,今年迎来爆发,万德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涨幅达16.67%,跑赢沪指8.42%和沪深300指数4.54% [5][6] - 242只规模超100亿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主动权益基金中,仅35%跑赢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68%跑赢沪指,85%跑赢沪深300指数,14只年内收益为负 [6][7] - 明星基金经理整体表现落后于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水平,可能与抱团核心股有关,重仓的食品饮料(白酒指数下跌8.41%)和新能源(光伏设备下跌4.86%)板块表现不佳 [7][8] 基金经理业绩分化 - 医药主题基金经理表现突出,葛兰的中欧医疗创新年内收益68.97%,赵蓓的工银新经济上涨89.92%,金笑非、吴兴武、郑磊等管理的医药基金涨幅均超50% [10][11][12] - 偏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如谢治宇(兴全社会价值收益34.48%)、傅鹏博(睿远成长价值上涨22.63%)、杜猛(旗下基金收益均超30%)、黄兴亮(万家经济新动能A上涨42.62%)等表现优异 [13][14] - 部分顶流基金经理业绩欠佳,刘彦春管理的基金收益在-1%至1%之间,萧楠的易方达消费行业亏损4.93%,郑澄然的广发高端制造亏损5.04%,主要因重仓白酒和新能源板块 [16] 市场结构性机会 - 表现优秀的基金经理共同特点是布局新兴领域如AI、创新药、新消费等,并在二季度及时调整持仓结构 [15] - 医药基金内部出现分化,重仓创新药尤其是港股创新药的基金业绩领先,如中欧医疗创新港股仓位达47%,工银新经济港股仓位65% [10][11] - 市场风格快速切换导致部分基金经理策略不适应,行业判断能力和调仓灵活性成为制胜关键 [16]
GPT-5能啃下多少行业硬骨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3:11
GPT-5技术突破 - GPT-5是融合模型,能根据问题复杂度自动调整思考深度,在速度与准确性间取得平衡[2][7] - 在数学推理(AIME 2025测试94.6%)、多模态理解(MMMU 84.2%)、医疗健康(HealthBench Hard 46.2%)等基准测试创下新高[4] - 编程能力显著提升:SWE-bench Verified测试74.9%,Aider polyglot测试88%,可生成数百行可运行代码且无需调试[4] 行业应用深化 - 医疗领域表现突出,被描述为"最准确的医疗问题解答模型",能结合患者个人情况提供细致建议[6] - 编程场景落地成熟,Meta预计明年50%代码由AI编写,微软当前20%-30%代码为AI生成[5] - 在40多种职业任务中表现优于人类专家,覆盖法律、物流、销售等高附加值领域[10] 商业化战略调整 - 年化经常性收入从6月100亿美元跃升至130亿美元,预计年底突破200亿美元[8] - 推出1美元政府服务计划,与美国国防部签署2亿美元合同,重点拓展企业及政府市场[8][9] - 当前75%收入依赖消费者订阅,企业市场份额25%落后于Anthropic(32%)[10] 市场竞争格局 - 面临谷歌Genie 3、Meta Llama 3及中国Qwen 3等竞品压力[8] - Anthropic凭借安全性占据金融/医疗市场,谷歌依靠云基础设施提供一站式方案[10] - 公司计划2026年在华盛顿设立办事处,强化政府关系[9]
中国移动上半年净利增长5%,AI成色加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3:04
业绩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运收入5438亿元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2亿元 同比增长5[1] - 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1569亿元 同比增长6[1] - 数字化转型收入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提升至33[1] - 2025年中期派息每股2[1] 战略推进 - 公司坚定推进"三大计划"("两个新型"升级计划、"BASIC6"科创计划、"AI+"行动计划) [2] - 上半年资本开支为584亿元 结构持续优化 [2] - 累计开通5G基站超259万个 总智算规模达到61[2] - 自建智算规模达到33[2] - 能力中台上半年调用量超过8000亿次 [2] AI+发展 - "九天"通专大模型矩阵升级至3[2] - 布局超50款行业大模型 [2] - "灵犀"智能体月活跃客户超6000万户 [2] - AI+DICT签约项目达到1485个 [2] 业务结构 - 家庭市场(H)、政企市场(B)和新兴市场(N)收入占通信服务收入比达到47[2] - 个人市场收入为2447亿元 移动客户总数达到10[3] - 家庭市场收入同比增长7[3] - 家庭宽带客户达2[3] - 政企市场收入达1182亿元 同比增长5[3] - 移动云收入达到561亿元 同比增长11[3] - 5G专网收入同比增长57[3] - 新兴市场收入同比增长9[3] 未来展望 - 以AI为代表的技术变革将孕育"碳硅融合"新发展动能 [3] - 公司预计将催生百亿级、千亿级智能经济新赛道 [3]
大模型路线之争:中国爱开源,美国爱闭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3:04
中美大模型开源与闭源路线差异 - 中国大模型在Hugging Face开源趋势榜单前10名中占据全部位置,腾讯混元世界模型作为唯二多模态进入前两名并获论文热榜第一 [1] - 腾讯近期密集开源7B、4B、1B、0.5B等小规模模型 [1] - 美国学者指出Meta放弃开源转向闭源后,美国基本退出前沿开源大模型竞争,欧洲仅存个别竞争者 [1] 技术发展阶段与市场需求差异 - 中国通过开源吸引社区开发者快速迭代技术,弥补单点技术不足以加速追赶 [1] - 中国企业倾向将大模型与金融、政务、制造等行业结合,开源降低客户接入门槛加速落地 [2] - 美国企业如OpenAI、Anthropic通过闭源模型(GPT-4、Claude)提供API服务,构建订阅制盈利模式维护技术护城河 [2] 未来技术路线演变 - 美国公司开始尝试有限开源(如OpenAI的o4 mini小模型),中国头部企业测试闭源API,显示路线可能交叉 [3] - 李开复指出中美竞争本质是开源与闭源路线之争,中国开源策略可能带来全球创新生态红利 [3] - 行业预测基础模型开源抢占标准+垂直领域闭源模型可能成为长期共存模式 [3]
AI空调市场火热,是谁在赛道上领头奔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2:25
市场表现 - 海尔空调在中国空调行业TOP3品牌中实现销量份额与销售额份额双双正增长 安装量增长超50% 线上份额提升2.3% 线下份额增长2% [1] - 卡萨帝品牌收入增长超过50% 空气方案类产品销量同比激增120% [1] - 全球零售量同比增长20% 全球份额净增1.2个百分点 [2] 技术突破 - 卡萨帝空调首创AI舒适家系统 通过三大核心模型实现智能调节:空气舒适大模型动态调节温湿度 健康大模型提供专业建议 睡眠大模型优化睡眠环境 [4] - AI空调交互方式升级 用户仅需表达感受即可触发系统综合判断 无需精确指令 [4] - 卡萨帝空调获行业首个L3级AI空调产品认证 重塑高端空调标准 [6] 行业趋势 - AI技术在高端空调领域应用深化 语音控制成为主流高端机型标配 但多数产品仍停留在被动响应层面 [2] - 空调行业加速迈向AI时代 头部品牌展现先发优势 [2] - 卡萨帝空调通过场景化演示展现AI能力 如自动识别地理位置/季节特征 并推荐运行模式 [4]
科创板“新五套”再破冰:必贝特过会两年半终获批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2:25
公司IPO进程 - 公司于2022年6月29日获科创板IPO受理,2023年1月过会,2025年8月7日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全程历时两年半 [1] - 公司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允许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注册阶段停滞超14个月,期间超30家同类企业终止IPO [2] - 2025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改革措施后,公司作为"遗留项目"加速放行,成为第五套标准实质性重启的标志性案例 [2] 行业政策环境 - 2022年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被视为Biotech"绿色通道",但2023年起审核骤停,2025年政策转向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未盈利企业 [2] - 当前除公司外,禾元生物已过会,北芯生命、思哲睿等4家同类企业在排队待审 [2] - 监管层对创新药企审核提速,但技术优势与临床数据严谨性仍是核心门槛 [2] 产品研发管线 - 公司聚焦肿瘤、自身免疫疾病领域,拥有6个临床阶段创新药,仅BEBT-908(PI3K/HDAC双靶点抑制剂)提交Pre-NDA申请 [4] - 核心产品进展:BEBT-209处于III期临床,BEBT-109处于II期临床,3个产品处于I期临床 [4] - BEBT-908针对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已获CDE突破性疗法认定 [4] 财务与融资情况 - 2020-2022年研发费用合计3.42亿元,费用率连续3年超90%(行业均值约60%) [5] - 截至2022年末累计未弥补亏损4.22亿元,现金流依赖股权融资,账面现金4.9亿元可覆盖2-3年研发支出 [5] - B轮融资后估值38.42亿元(2021年11月),本次IPO拟募资20.05亿元,上市后估值或达90-110亿元 [6] 股权结构与市场争议 - 创始人钱长庚、蔡雄夫妇通过多层持股平台合计控制39.87%股份,股东包括国投创新、高瓴资本等34家机构 [6] - 公司被质疑存在估值泡沫:递表前两年估值暴涨10倍至40亿元,市研率显著高于同行 [5][6] - 行业认为公司面临"三高"挑战(高投入、高估值、高风险),商业化能力将成关键考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