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
搜索文档
新进270家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名单,险资前三季度加大权益投资
华夏时报· 2025-11-04 17:58
险资三季度A股配置策略 - 险资采用“一手现金流,一手成长性”的哑铃型配置策略,一方面坚定持有并增持银行股作为“压舱石”,另一方面显著加大电子、计算机等科技成长板块的配置力度 [2] 险资整体投资表现与规模 - 五家头部险企(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在5.2%至8.6%之间,均实现同比提升 [4] - 险资出现在633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新进个股达270家,三季度持仓市值超过6500亿元,较2025年中报增长超6% [4] 对银行股的配置 - 尽管A股银行指数三季度下跌8.68%,险资对银行股整体持股数量大幅增加83.60亿股,持仓市值逆势增长超64亿元 [5] - 邮储银行获平安人寿大手笔加仓21.89亿股,持股比例达1.98%;工商银行获国寿产品新进持股0.21%;南京银行获国寿产品新进增持2.568亿股,持股比例2.08% [5] - 兴业银行、中信银行、苏州银行等获险资持续增持,部分险资如弘康人寿在苏农银行持股4.95%并寻求参与公司治理 [6] - 至少12家上市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中出现两家及以上险资身影,浙商银行云集四家险企,兴业银行和长沙银行分别有三家险资入驻 [6][7] 对科技成长股的配置 - 电子行业成为险资持仓市值增长之最,增加近118亿元,增持股份数量达1.56亿股,重点增持东山精密、环旭电子、深科技等个股 [8] - 险资现身前十大股东的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数量由年中的17家增至23家,持股市值增长超12亿元,主要增持汉得信息、太极股份、奥飞数据等 [9] - 科技先锋指数、万得科技大类指数、科创50指数在三季度分别上涨47.61%、近30%和近50% [9] - 头部险企明确表态重视成长股,中国太保称必须高度重视成长股,中国人保强调加大具有长期成长潜力的投资标的布局,中国人寿提及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 [9] 对其他行业的配置调整 - 险资对公用事业、建筑材料、交通运输等行业进行了大幅减持,内蒙华电、濮耐股份、招商轮船、招商公路等成为主要减持对象 [10]
以坚韧铸就数字堡垒:王鹰翔——代码里的长征路
华夏时报· 2025-11-04 17:06
在平安养老险,王鹰翔的名字或许不为所有人熟知,但他的工作却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年金管理系 统的稳定运行与客户的信任紧密相连。自2015年加入平安以来,王鹰翔的工作始终围绕系统的架构规划 与技术革新,目前担任平安养老险年金管理部运营管理团队室副经理。 在科技驱动金融变革的时代,一座"数字堡垒"的崛起,往往始于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攻坚战。作为"智慧 受托"系统项目的重要核心成员,王鹰翔带领团队历时三年,成功实现了公司年金运营系统的新旧替 换。 对王鹰翔而言,这是一段与时间赛跑、与难题搏斗的科技长征,也是一场自我寻找的人生修行。在这场 战役中,他既是冷静的指挥官,又是冲锋在前的战士。他相信,真正的技术价值不在于炫技,而在于 对"省心、省时、又省钱"理念的具象化践行;他始终坚持,永远有比当下"更好"的方式。这是他对专业 的执着,也是源自对生活最深沉的热爱。 他的故事,是科技与服务结合的生动案例,也是一位普通员工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价值的真实写照。 三年磨一剑——从蓝图到一座坚固的数字堡垒 王鹰翔的职业生涯,堪称一部与时间赛跑、与技术难题搏斗的奋斗史。过去三年,他全身心投入于"智 慧受托"新核心系统的建设,这不仅是一次技 ...
主动上调业绩目标,全力减债回笼现金,新世界发展以韧性求高质量发展
华夏时报· 2025-11-04 14:44
公司近期经营业绩 - 2025财年实现收入276.8亿港元,核心经营溢利60.1亿港元,毛利116.26亿港元 [2] - 2025财年成功完成260亿港元的销售目标,香港及内地合约销售分别贡献110亿港元与140亿元人民币 [3] - 主动上调2026财年销售目标至270亿港元,展现出稳中求进的姿态 [2][3] 香港市场表现 - 香港K11 MUSEA客流同比上升12%,创开业以来国庆黄金周客流新高 [1] - “83琼林街”甲级写字楼项目获AECOM亚洲区总部承租约1.1万平方米,创疫情后区内最大宗甲级写字楼租务纪录 [1] - “PAVILIA COLLECTION”系列表现强劲,“滶晨”项目售出超过667套,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突破114亿港元,成为年度合约销售最高新楼盘 [3] - 北角“皇都”项目首日售罄,创港岛新盘呎价新高,截至10月底售出超过353个单位,总成交金额约40亿港元 [3] 内地市场表现 - 内地K11黄金周期间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23% [1] - 广州汉溪K11开业,耀胜新世界广场TOD综合体全业态投入使用,耀胜尊府十一黄金周来访量劲增106% [1] - 广州“广粤观邸”项目开盘即售出20亿元人民币,凯旋新世界、新世界·天馥和新世界凯粤湾等项目销售额均突破10亿元人民币 [4] - 沈阳悦景 新世界10月销售额保持区域板块冠军 [1] 投资物业表现 - 2025财年投资物业收入录得50.55亿港元,其中香港市场收入32.34亿港元(分部业绩24.01亿港元),内地市场收入18.21亿港元(分部业绩8.43亿港元) [6] - K11商业分部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提升4%,出租率、客流量及销售额三项关键指标协同增长 [6] - 香港K11 MUSEA与K11 Art Mall创下历史最高客流量纪录,内地项目通过差异化定位和首店经济实现快速拓展 [7] - 深圳太子湾K11 ECOAST项目累计接待访客量突破1,200万人次 [7] - 广州汉溪K11已于9月29日投入运营,上海K11 ELYSEA与杭州K11在建 [7] 财务状况与融资 - 获得德意志银行提供的最高达59亿港元的定期贷款融资支持,首阶段承诺融资额度为39.5亿港元,用于债务管理及杠杆比率优化 [2] - 两年内到期债务从738亿港元降至290亿港元,一年内到期债务由416亿港元骤降至66亿港元,中短期流动性压力明显改善 [9][11] - 2025财年顺利完成882亿港元的银行再融资,并于9月25日获得额外39.5亿港元的银行承诺贷款额度 [11] - 平均融资利率降至4.8%,总融资成本从上一财年的87亿港元减少至74亿港元 [11] 成本管控与资本支出 - 2025财年资本支出同比下降15%,降至126亿港元,计划继续压降至120亿港元以下 [11] - 运营开支同比减少16%,表现出精简运营成本的决心 [11] 土地储备与未来项目 - 香港市场拥有西九龙“BOHEMIAN COLLECTION”项目、九龙塘低密度豪宅及北部都会区的农地开发计划 [4] - 与招商蛇口合作的粉岭马适路项目已动工,预计2027财年推售;与华润置地合作的元朗南项目第一期已完成补地价,预计2027财年开始预售 [4] - 内地深圳龙岗188项目将提供约3000套住宅单位,深圳西丽城市更新项目已获政府批复,预计2026年推售 [5][6]
价值投资巨星陨落:泉果基金王国斌病逝,官网黑白致哀,核心高管火线交接
华夏时报· 2025-11-04 13:40
王国斌。图片来自泉果基金官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玫 北京报道 寒秋骤临,中国基金行业痛失一颗璀璨的星辰。 2005年,王国斌创立东方红资产管理,并带领公司于2010年获得业内首张券商资管公募牌照,成为国内 首家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2022年,王国斌联合创立泉果基金,担任创始人及总经理。此外,他也是君 和资本的联合创始人。 11月3日《讣告》发布后,泉果基金官网变为黑白色,基金行业内众多人士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 哀悼,足见王国斌在业内的地位与影响。 天风证券副总裁赵晓光在悼念中称王国斌为"我的入行老领导、恩师",对其突然离世表示"心情顿时阴 霾"。 2025年11月3日,泉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泉果基金")创始人、价值投资的"灯塔"与灵魂人物王 国斌,因病溘然长逝,将他近三十载波澜壮阔的投资传奇,凝铸为资本市场一曲永恒的绝响。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入行较早且长期坚守投资一线的资深专业人士,王国斌率先提出并实践价值投资理 念,凭借深厚专业素养与前瞻性视野为资产管理行业培养大批人才。 同日,公司发布公告,由董事长任莉代任总经理。制度化的平稳交接,仿佛是他为毕生耕耘的事业,落 下的最 ...
别总怪游客不花钱!文旅行业的“盈利困局”竟然卡在这儿
华夏时报· 2025-11-03 21:55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文旅行业出现普遍“增收不增利”现象,即营业收入增长但净利润下滑[1] - 行业分析显示,不到两成头部企业实现利润增长,近六成企业营收同比下滑,超半数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5] - 除免税购物、商旅与科技类文旅集团实现全盈利外,景区乐园类、酒店类、旅行社与在线旅行类、旅游综合类集团均有业绩下滑[5] 代表性公司财务数据 - 黄山旅游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5.35亿元,同比增长8.75%,但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下降11.02%[3] - 众信旅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2.41亿元,同比增长10.96%,归母净利润6701.8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45.73%[3] - 曲江文旅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下降29.98%,归母净利润亏损1095.95万元,同比下降277.01%[4] - ST张家界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239.65万元,云南旅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暴跌59%,净亏损1.32亿元[5] 盈利能力指标变化 - 黄山旅游毛利率为48.6%,同比下降9.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7.89%,同比下降19.22%[3] - 众信旅游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11.42%,同比下降1.6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44%,较上年同期下降1.43个百分点[4] - 曲江文旅毛利率仅为10.32%,同比大幅减少56.2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3.99%[4] 成本与费用压力 - 黄山旅游利润下滑主要系景区资源有偿使用费增加所致[6] - 众信旅游2025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达4.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804.06万元,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3.72%,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8.55%[6] - 曲江文旅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为1.54亿元,三费占营收比为20.84%,较上年同期上升1.77个百分点[6] 现金流与债务状况 - 曲江文旅货币资金为8916.9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23%,流动比率为0.7,有息负债为9.37亿元,有息资产负债率为33.55%[7] - 公司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5元,同比下降10.72%,货币资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仅为11.91%[7] 市场消费趋势变化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出游人次达8.88亿,但人均每日消费约113.9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13%[7] - 超过38.5%的游客认为古镇“很相似,缺乏独特之处”[8] - 旅游市场存在“299元三日游”等低价购物团,通过强制购物等手段获取利润[8] 行业转型与创新案例 - 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通过破产重整后深挖黄河文化和地质文化,打造“时空走廊”沉浸式地质博物馆[13] - 丹寨万达小镇举行“秘境丹寨”活动的网络曝光量超4000万次,话题热度1246万[13] - 宋城演艺通过网红孵化、职人直播强化品牌力,并计划将杭州项目打造为“超级演艺公园”[14] - 众信旅游聚焦产品细分,开发高品质、个性化线路[14] 成本控制与管理模式创新 - 祥源文旅通过集中采购、能耗优化等措施降低营业成本,前三季度毛利率达51.65%,同比提升2.61个百分点[15] - 公司第三季度管理费用率9.52%,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15] - 宋城演艺新签青岛、台州轻资产项目,通过输出管理降低资本投入[16] - 众信旅游通过加盟模式扩张零售网络,覆盖全国超2000家门店[16] 政策环境与行业整合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旅游强国建设,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11] - 国家移民管理局创新外籍人员来华便利政策,提高口岸签证办理、边防检查等效率[17] - 截至十月末,约11.5万余家旅游相关企业注销,同时超过28.1万余家新企业注册[16] - ST张家界多次延长预重整期限,青海省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13家子公司集体破产清算[16]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需从粗放利用资源转向深度释放价值,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18] - 以AI、元宇宙等技术推动“全程智旅”,实现供需智能协同[18] - 通过“文旅+”跨界融合打造个性化产品,消费动机从浅层观光升华为深度体验与文化认同[18] - 推动旅游地从“门票经济”向“价值经济”跨越,实现可持续发展[18]
多家未上市企业背后现险资身影,保险私募股权基金抢占机器人赛道
华夏时报· 2025-11-03 19:51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 上海报道 具身机器人赛道有多火,从险资纷纷扎堆拟上市机器人企业中可见一斑。 随着市场上耳熟能详的诸如深度求索、游戏科学、群核科技、宇树科技、强脑科技、云深处科技冲刺上 市,其背后也出现了险资的身影。其中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背后的险资数量至少达到38 家;有27家险资以参股私募股权基金形式间接投资宇树科技、25家险资间接投资了云深处科技,成为这 两家企业二级至四级股东。 "目前国内从头部保险巨头到符合资质的中小险企,都成立了私募股权基金或以有限合伙人(LP)形式 参与国家和地方级的产业投资基金,总体规模超过了千亿元,尤其是头部保险集团,自身的私募股权基 金规模都达到百亿级别,投向上肯定是人工智能及半导体芯片产业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尤其在机器人赛 道中知名度极高的企业中早早布局。"上海一家大型保险资管机构负责投研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 坦言。 险资扎推机器人赛道 值得关注的是,参与机器人赛道的投资,保险资金身份更多显示为二级乃至四级股东,并非以一级市场 直投形式出现。 "通过参与政府国资主导基金等方式,代表着险资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投资领域主要路径。比如 ...
加拿大团队游恢复,机票搜索量暴增|快讯
华夏时报· 2025-11-03 18:03
政策调整 - 中方决定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加拿大团队旅游业务[2] - 政策旨在响应游客出境需求并促进中加人员往来与民间友谊[2] 市场即时反应 - 政策发布后半小时内,平台前往加拿大多个城市机票搜索量大幅提升[2] - 多伦多机票搜索量同比增长61%,蒙特利尔增长223%,渥太华增长137%[2] - 今年以来1-10月,前往加拿大的国际机票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8.1%[2] 旅行社产品布局 - 旅行社快速推出多条加拿大冬季主题线路,覆盖多伦多、渥太华等多个核心城市[3] - 产品包含古堡酒店住宿等特色体验,适配冰雪出游、赏极光等需求[3] - 产品上线后市场反响热烈,多条路线报名踊跃,呈现团团爆满态势[3] - 旅行社已在着手准备2026年加拿大大产品线路,将根据不同季节推出主题产品[3] 历史客流与恢复情况 - 2018年赴加中国游客首次超过70万,达737,379人次[2] - 2023年中国游客到访加拿大约22.5万人,不到2018年高峰人数的三分之一[2] - 2024年6月访问加拿大人数约360万,其中中国游客为34,778人[2] 航空运力恢复 - 疫情前中加每周航班超100班次,疫情期间曾缩水至最低每周6个往返直飞航班[4] - 2025年10月中加航线往返航班量319班次,同比增长超2.5倍,但同比2019年下降64.4%[4] - 2025年10月通航航线9条,航班量前三航线为上海浦东-温哥华(80班次)、北京首都-温哥华(70班次)、上海浦东-皮尔逊(36班次)[4] 行业挑战 - 加拿大是中国游客喜欢的北美目的地,但近年因直飞航班大量减少等因素导致旅行团和游客量下滑明显[3]
保租房REITs扩募进程加速 政策、资产、资本激活行业活力
华夏时报· 2025-11-03 11:37
保租房REITs扩募进程 - 华夏基金华润有巢REIT扩募获批准,成为国内第2单获批的租赁住房REIT [1] - 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扩募项目于2024年6月25日上市,为首单成功扩募项目,募集资金总额约9.46亿元 [2] - 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市场从“首发为主”进入“首发+扩募”并行的新阶段 [1][3] 行业运营与财务表现 - 当前8只保租房REITs项目平均出租率超过96%,收缴率达98%以上 [1] - NOI和EBITDA持续增长,部分项目的非租金收入占比已提升至5%左右 [1][2] - 今年第二季度,保租房REITs单位月租金同比增长1.6%,而重点16城租金指数同比下降3.5%,展现出抗压性 [2] - 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持续降本,人力成本较此前下降约2%—3% [2] 政策与资产供给支持 - 《住房租赁条例》于2024年9月15日正式施行,明确行业规则并稳定市场预期 [4] - 多地启动存量商品房收储计划并转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快项目入市节奏,为REITs提供充足底层资产 [4] - 政策落地为资本进入和资产扩募奠定制度基础,使风险边界更清晰 [4] 市场结构与金融工具发展 - 扩募呈现“同城多项目”组包趋势,提升资产组合分散度与管理效率 [7] - 资产集中于北京、上海、苏州等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区位优势明显 [7] - 持有型不动产ABS与公募REITs并行发展,形成公募和私募互补的融资格局 [7] 投资逻辑与估值演变 - REITs评估逻辑从关注单个项目稳定性转向重视资产组合协同效应与风险对冲能力 [7] - 从以盈亏平衡为核心转向以现金流的可分派稳定性为主要衡量指标 [7] - 市场投资者结构优化,长期机构资金(如保险、银行理财)与交易型机构(如券商资管)形成互补格局 [8]
“孤勇者”董事再提反对票,梦洁股份内斗继续,六千万欠款全部计提坏账是否合理?
华夏时报· 2025-11-02 16:17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董事陈洁连续对2023年至2025年发布的定期报告及多项议案投反对票或弃权票,并对三季度报告表示无法保证其真实、准确、完整[3] - 公司子公司福建大方睡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存在资金违规拆借问题,截至2024年9月底,对原法定代表人叶艺峰的拆借资金余额为6337.63万元,公司被指财务管理和内控建设不完善且怠于追偿[4] - 公司2022年至2024年直营专柜及子公司直销业务收入、成本、销售返利、职工薪酬及社保存在跨期确认情形,董事认为导致三季度报告财务数据失真[5][6] - 公司董事与管理层就多项议题存在分歧,包括对欠款的处理方式及信息披露流程,董事指控董秘未按规定经董事会审议即递交重要回复函或擅自修改其观点[7][8] - 公司目前无实际控制人,股权分散,控制权争夺被视为财务报告“混乱”背后的缩影[1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0.99亿元,同比下降7.97%[10]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51.76万元,同比增加28.69%[10]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475.21万元,同比大幅增加105.37%[10] - 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仅为110.26万元,盈利状态令投资者担忧[10] 业务运营模式 - 公司聚焦以套件、被芯、枕芯等床上用品为主的家用纺织业务,并涵盖大家居业务、洗护业务[10] - 公司业务模式以国内线下直营、加盟店和线上传统电商、社交电商为主[10]
涂料、防水业务逆势猛增,北新建材前三季业绩仍逐季下滑,出海诉讼待厘清
华夏时报· 2025-11-02 16:1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业绩未能延续此前两年逆势增长态势,呈现逐季下滑,主要受房地产投资下降导致石膏板核心业务需求不足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 [2][5] - 为应对挑战,公司正发力涂料和防水“两翼”业务并加码海外布局,但转型成效能否对冲业绩压力仍面临行业分化及海外诉讼等考验 [2][8][1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99.05亿元,同比下降2.25%,归母净利润25.86亿元,同比下降17.77% [5] - 业绩呈逐季下滑态势:第一季度营收62.46亿元(同比增长5.09%),净利润8.42亿元(同比增长2.46%);第二季度营收73.12亿元(同比下降4.46%),净利润10.87亿元(同比下降21.88%);第三季度营收63.47亿元(同比下降6.20%),净利润6.57亿元(同比下降29.47%) [5] - 盈利能力同步走弱,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9.53%(同比下降1.1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34%(同比下降2.37个百分点) [5] - 对比来看,公司2023年营收224.26亿元(同比增长11.27%),净利润35.24亿元(同比增长12.07%);2024年营收258.21亿元(同比增长15.14%),净利润36.47亿元(同比增长3.49%) [4] 石膏板核心业务 - 石膏板业务仍是公司核心,2025年上半年营收66.7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49.25% [7] - 该业务面临销量和价格下滑挑战,原因包括行业需求不足、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公司自身为开拓家装及县乡市场而进行的转型 [7] “两翼”业务发展 - 涂料与防水业务作为“两翼”呈现高增长:前三季度涂料业务营收33.51亿元(同比增长31.54%),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59.83%);防水业务营收37.66亿元(同比增长5.24%),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15.80%) [8] - 分析认为,涂料和防水行业长期增长动力来自存量建筑翻新改造、城市更新政策及绿色建筑标准提升 [3][10] 海外业务拓展 - 公司加码东南亚、非洲、中亚等地区布局,2025年上半年境外销售收入3.24亿元,占比2.39%,但同比增长高达68.8% [11] - 前三季度境外石膏板销量同比增长58%,境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6% [11] - 公司于2025年8月公告意向收购一家境外建筑材料公司100%股权以寻求协同效应 [11] 海外诉讼风险 - 公司面临海外诉讼挑战,自2009年起在美国涉及多起石膏板质量相关诉讼 [12] - 2019年因诉讼和解产生营业外支出20.91亿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318.48% [12] - 截至三季报披露日,多数案件已和解或终结,但仍有一起案件在进行中,其经济损失尚无法准确预估 [12] 行业背景与转型 - 建材行业整体面临房地产深度调整带来的需求收缩压力,转型向多元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2][8] - 行业内企业表现分化,例如三棵树保持增长而亚士创能业绩大幅下滑,“防水茅”东方雨虹利润亦出现下滑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