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夏时报
icon
搜索文档
寒王”超茅台A股受惊,沪指创4个多月来最大跌幅!机构称“正常调整
华夏时报· 2025-08-27 19:07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8月27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大幅跳水 上证指数跌1.76%报3800.35点 创4月8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深证成指跌1.43%报12295.07点 创业板指跌0.69%报2723.2点[1][2] - 全市场逾4700只个股下跌 仅600余只上涨 沪深京三市总成交额达3.198万亿元 较前一日放量4800亿元 创历史次高 连续11个交易日成交额超2万亿元[1][3] - 31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仅通信板块上涨1.66% 美容护理 房地产 综合 建筑材料板块跌幅均超3%[3] 个股异动 - AI芯片龙头寒武纪股价盘中大涨逾10% 最高触及1464.98元/股 短暂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价最高股票 收盘上涨3.24%报1372.1元/股 市值5740亿元[1][3] - 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基本每股收益2.5元[4] - 公司股价年内累计上涨108% 2023年以来累计涨幅超2400%[4] 机构观点 - 多家机构认为市场调整属正常技术性调整 前期上证指数自4月7日以来区间最大涨幅接近28% 创业板指区间最大涨幅达60%[5] - 宏观复苏动能与政策托底提供基本面支撑 外资未现大规模撤离 情绪面属理性降温 预计调整幅度有限[5][6] - 机构看好慢牛行情延续 上证指数下一目标位4000点 科技板块为主線 同时关注周期与消费板块[7]
东航《每一个世界都精彩》温暖上线,探索属于你的精彩
华夏时报· 2025-08-27 17:53
国际航线网络拓展 - 公司国际及地区航线达225条 覆盖全球超37个国家及86个国际和地区通航点 [2] - 新开通上海直飞米兰、日内瓦、哥本哈根、熊本等目的地航班 拓展上海浦东-马赛-卡萨布兰卡及上海浦东-阿布扎比航线 [2] - 计划9月开通复航上海浦东-巴塞罗那、上海浦东-温哥华、上海-卡萨布兰卡直飞航班 未来将开通上海—奥克兰—布宜诺斯艾利斯航线填补中国至南美直飞空白 [2] 科技创新与服务升级 - 公司推出空地互联系统支持万米高空使用空中Wi-Fi 京沪快线支持航班当日灵活改签实现随到随走 [3] - 智能中转决策系统4.0依托大数据预判中转风险并动态调配资源 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监控 [3] - 空港通服务覆盖13个国内始发点至上海虹桥中转浦东47个国际航点 旅客无需提取行李及重复值机 [3] 航空文旅融合生态 - 公司推出登机牌礼遇、Shanghai Pass卡、Suzhou Pass卡及东方小飞人护照等创新产品 [4] - 与上海博物馆合作打造空中博物馆主题彩绘机 在近40个航班开展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 [4] - 联合爱达邮轮推出空水联运产品 与泡泡玛特合作彩绘机首航 并整合星巴克中国近2亿会员资源打造航空+咖啡生态圈 [4] 多式联运与跨行业合作 - 公司深化航空+文体商旅展融合发展 发力航空+赛事、航空+金融支付、航空+文旅等多领域合作 [5] - 丰富空铁、空巴、空水、空轨等多式联运产品 构建开放生态矩阵 [5] - 在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期间发放超100万套特惠机票、10万套Shanghai Pass卡及10万套过境免费半日游权益 [4]
3200万元只是序章!127家公募年内“自掏腰包”抢筹
华夏时报· 2025-08-27 17:25
公募基金自购规模与参与机构 - 华泰资管宣布运用不超过3200万元自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持有期限不少于1年 [2][3] - 8月内南方基金自购不少于2.3亿元、工银瑞信基金及高管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泰康基金运用155万元自购旗下权益产品 [3][4] - 全月自购金额累计超过2.7亿元,且全部投向权益类产品 [2][4] - 截至8月26日,全年已有127家公募机构动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产品 [2][4] 自购行为的动因与市场信号 - 自购行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及高质量发展信心 [2][3][4] - 核心动因是看好A股慢牛行情延续性及旗下产品未来回报,通过自有资金投入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6] - 自购传递三大积极信号:市场环境逐步好转、机构对投研能力自信、政策引导有效落实 [4][5] - 政策层面将"自购权益类基金规模"等指标纳入基金公司评价体系,加分幅度提升50% [5] 市场趋势与机构观点 - 自购被视为牛市"高频同步指标",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居民存款通过理财或保险间接进入股市 [6] - A股市场处于系统性机会早期阶段,牛市预期淡化时市场重回上行趋势,波动成为机会 [7] - 股市赚钱效应形成正反馈机制,市场已进入局部牛市狂热状态,但持续性取决于中国经济重回增长轨道及开放政策有效性 [7][8] - 中国庞大经济体量和增长速度能支撑规模可观、趋势较稳的牛市,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预期重回增长态势 [8] 投资策略与机会方向 - 建议关注仓位配置而非追求完美个股,市场水温已从0度升至40-50度 [8] - 三条投资主线:内需驱动满足真实消费需求的公司、依托科技红利实现国产替代或出海的科技公司、制造业中海外竞争优势已验证的公司 [8]
头部公司日入千万元,尾部日入万元!“马太效应”下小型公募挣扎求生
华夏时报· 2025-08-27 17:12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玫 北京报道 某头部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头部基金的营业收入包含多个方面,既包括公募业务的管理费收入,也包括 机构专户业务的收入,还有一部分自有资金投资的收益(包括基金自购后的盈利等)。 值得注意的是,头部机构与中小基金公司业绩差距悬殊。华夏基金单日营收(按上半年181天计算)可 达2300余万元,几乎相当于南华基金整个上半年的总收入。而瑞达基金等小型公募机构日均收入仅维持 在万元水平,半年收入约为头部公司日均收入的十分之一。 渠道、资源、人才"关关难过" "小公司的成本大头应该就是系统,每年光人力、系统维护的成本几千万是要有的。尤其是系统费用, 不论是大型公募基金或是小型公募基金,其成本都差不多。因此,在小型公募基金中,系统费用的占比 就显得较高。营收较低,股东持续投入好几年也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只能苦苦支撑。"一家小型公募基 金公司的高管向记者坦言。 2025年上半年A股走出修复性行情,市场的暖意并未均匀洒向每一家基金管理人。头部公司业绩与规模 齐升,小公募基金却并没有那么好过。 截至8月25日,部分公募基金上半年业绩数据陆续披露。已披露的数据显示,一家头部公募基 ...
航旅纵横下架“惊喜数字”活动,客服回应:符合条件用户可尽快申请理赔|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8-27 17:12
8月27日,记者咨询航旅纵横客服,客服回应称:"目前'惊喜数字活动'已经结束,且相关功能也已下 线。"客服同时提醒,活动期间已购买该产品且符合理赔条件的用户,可通过航旅纵横APP"我的订 单"进入保单详情页,点击"保险理赔"提交申请。如有问题可拨打95511保司客服电话咨询。 但截至目前,航旅纵横方面未进一步说明活动下架具体原因。 编辑:冯樱子 近日,航旅纵横APP上一项名为"惊喜数字"的航班延误险活动引发广泛争议。该活动要求航班延误时间 必须"精确到分钟整"才可获赔,被消费者质疑为"概率极低""形同博彩"。 8月25日,《华夏时报》记者独家调查并刊发《航旅纵横"赌博险"调查:9.9元押注"精准延误",赔付率 极低,专家称形似博彩游戏》,该产品理赔条件极为苛刻,需延误时间与设定数字"分钟不差",消费者 普遍认为其实际赔付概率极低,涉嫌误导宣传。多位保险专家也表示,该类产品设计偏离保险本质,更 近似博彩游戏,呼吁加强互联网保险监管。 文/吴敏 ...
「长镜头」上半年净利增长371.55%,光线传媒告别“单片赌注”,《哪吒2》之后做起长线生意
华夏时报· 2025-08-27 16:50
核心观点 - 光线传媒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71.55%至22.29亿元,主要受益于《哪吒2》等高票房影片贡献,但电影行业存在票房热度与实际收益的显著差距 [2][3] - 公司正从"高端内容提供商"向"IP创造者和运营商"转型,通过衍生品业务和游戏布局平滑业绩波动,但转型成效仍需时间验证 [5][7] - 电影产业链收益分配模式导致出品方分得不足票房50%,爆款电影需分摊渠道分成和宣发费用,且多出品方投资模式进一步稀释单家收益 [4]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2.42亿元,同比增长143%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9亿元,同比增长371.55% [2][3] - 报告期内影片总票房约154.63亿元,其中《哪吒2》票房154.46亿元 [3] 电影业务动态 - 已上映影片包括《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东极岛》《非人哉:限时玩家》 [3] - 定档影片《三国的星空》将于10月1日上映 [3] - 储备真人电影项目包括《"小"人物》《她的小梨涡》 [3] - 推进中动画项目包括《大鱼海棠2》《姜子牙2》《茶啊二中2》 [3] - 动画团队规模超170人,预计明后年扩至300人以上,目标年产1.5-2部高质量动画电影 [3] IP运营转型 - 内部已组建两个IP运营团队,计划继续扩充团队规模 [5] - 衍生品业务覆盖超30个品类、500多个产品,核心围绕"哪吒"IP展开 [5] - 同步推进"大鱼海棠""张缤智和王焕君"等IP运营 [5] - 哪吒IP卡牌持续推新,二手市场出现按斤售卖现象(单价低至6.6元/斤),反映市场热度与过剩现状 [6] 游戏业务布局 - 与合作方共同组建游戏公司,团队规模超50人 [7] - 首款3A游戏已在制作中,公司具备视觉特效优势但缺乏玩家心理把握经验 [8] 行业特性分析 - 出品方与制片方分得票房收益不足总票房50% [4] - 多出品方投资模式成为行业趋势,虽分散风险但稀释单家收益 [4] - 爆款电影需承担高额渠道分成和宣发费用,且内容研发投入与产出存在时间差 [4] - IP衍生品业务需依赖持续爆款内容维持热度,否则面临影响力衰减风险 [7]
多元布局释放增长新动能,蓝思科技上半年交出亮眼答卷
华夏时报· 2025-08-27 16:4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9.6亿元,同比增长14.18% [2] - 净利润11.94亿元,同比增长35.53% [2]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预计派发总额5.26亿元 [2] 消费电子业务 - 智能手机与电脑业务营收271.85亿元,同比增长13.19% [3] - 受益于AI技术普及和"以旧换新"政策红利,完成多款旗舰手机研发与量产准备 [3] - 依托"结构件-功能模组-整机组装"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巩固高端玻璃、陶瓷、蓝宝石及金属结构件领先地位 [3] 折叠屏与3D玻璃技术 - 全球折叠屏手机2025年出货量预计1983万台,同比增长6% [3] - 公司作为全球UTG核心供应商,创新推出多层折叠结构设计方案消除屏幕折痕 [4] - 3D玻璃需求快速放量,因加工工艺复杂技术壁垒高导致产品单片价值显著提升 [4] 苹果供应链合作 - 苹果新品发布周期开启,公司作为外观结构件核心供应商将持续受益订单增长 [5] - 预计下半年苹果新品强劲需求将为业绩提供有力支撑 [5] 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 - 该业务营收31.65亿元,同比增长16.45% [5] - 中控模组、智能B/C柱、充电桩等核心产品协同发力 [6] - 超薄夹胶玻璃具备轻量化、隔音隔热等多项功能,已导入国内头部车企量产体系 [6] - 与30余家国内外知名车企建立合作,覆盖多个主流智驾平台 [6] 智能头显与穿戴设备 - 该业务营收16.47亿元,同比增长14.74% [5] - 2025年中国AI眼镜出货量预计突破275万台,同比增长107% [7] - 实现光波导镜片良率优化与高精度自动化组装工艺突破,完成AR眼镜整机规模化量产交付 [7] 具身智能业务 - 其他智能终端业务营收3.6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8.2% [5] - 参与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灵巧手等核心部件研发与量产 [8] - 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63.39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 [8] - 已实现向多家客户规模交付,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垂直整合优势的具身智能制造平台 [8] 战略布局与行业前景 - 多元化布局降低对单一消费电子业务依赖,精准卡位智能汽车、AR眼镜、具身智能等赛道 [8] - 消费电子传统旺季到来与AI手机渗透率提升将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 [4] - 多元业务构建多引擎驱动发展格局,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8]
“垃圾不够烧了”,但光大环境的垃圾处理量还在涨
华夏时报· 2025-08-27 16:42
核心观点 - 垃圾焚烧行业面临处理能力过剩和垃圾供应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行业缺口约20% 导致企业面临无米之炊困境 [2][3][6] - 光大环境2025年上半年营收143.04亿港元同比降8% 归母净利润22.07亿港元同比降10% 但垃圾处理量2900万吨增2% 发电量148亿千瓦时增9% [2] - 公司通过拓展工业垃圾收运业务和国际化布局应对挑战 运营服务收益占比提升至70% 建造服务收益同比降48.3% [4][6] 财务表现 - 营收143.04亿港元同比降8% 归母净利润22.07亿港元同比降10% 基本每股收益0.3592港元 半年度每股派息0.15港元 [2] - 建造服务收益18.5亿港元同比降48.3% 占比降至13% 运营服务收益99.4亿港元同比增5.1% 占比提升至70% [4] - 毛利63.31亿港元同比增5% 环保能源板块每吨垃圾发电量460千瓦时增3% 厂用电率14.7%降0.3个百分点 [5] 运营数据 - 垃圾处理量2900万吨同比增2% 预计全年达5800万吨 发电量148亿千瓦时同比增9% [2][6] - 环保水务处理量8.351亿立方米同比持平 绿色环保板块生物质供热量与发电量双提升 燃料收购单价降8% [5] - 投资落实环保项目604个 总投资1643.07亿元 2025年上半年新增4个项目总投资23.96亿元 [4] 行业挑战 - 垃圾清运比与焚烧比倒挂 行业产能超100万吨/日 但实际需求存在20%供应缺口 [3][6] - 产能布局不合理导致大城市无序竞争 垃圾分类政策进一步分流可焚烧垃圾资源 [2][6] - 应收账款达83.82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10亿港元 政府客户回款受财政支付能力影响 [7][9] 战略应对 - 加强垃圾收运环节介入 补充工业垃圾和陈腐垃圾提高产能利用率 [3] - 扩大国际化布局 在乌兹别克斯坦落实2个垃圾发电项目 在泰国印度开展轻资产服务 [4] - 成立管理层催收小组 通过考核机制推动应收账款回收 积极协调国补资金落实 [8][9]
「新消费观察」翻台率普遍失守!“海底捞们”遭遇增长瓶颈,集体走在转型路上
华夏时报· 2025-08-27 16:38
行业整体表现 - 餐饮行业面临严峻挑战,消费逻辑转变,平价消费趋势兴起 [2] - 2025年上半年餐饮收入27480亿元,同比增长4.3%,较2024年同期7.9%的增速明显放缓 [7] - 海底捞、九毛九、呷哺呷哺、全聚德、西安饮食等上市餐企业绩集体承压,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或亏损 [2] 公司财务表现 - 海底捞2025年上半年收入207亿元同比减少3.7%,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减少13.7% [2] - 九毛九收入27.5亿元同比减少10.1%,净利润6069.1万元同比减少16% [2] - 呷哺呷哺预计收入19亿元同比减少18.9%,净亏损0.8亿元至1.0亿元 [2] - 小菜园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3.82亿元同比增长35.7% [3] - 绿茶集团营收净利润双双取得20%以上的增长 [3] 运营指标变化 - 海底捞翻台率从4.2次/天降至3.8次/天 [4] - 太二翻台率从3.8次/天跌至3.1次/天,怂火锅从2.9次/天下降至2.5次/天 [4] - 小菜园同店销售额从23.2亿元降至21.6亿元,同比下滑7.2% [4] - 海底捞和九毛九旗下主力品牌同店销售额均下滑 [4] 客单价变化趋势 - 小菜园堂食人均消费57.1元同比降低3.3元 [3] - 绿茶集团人均消费55.5元同比降低2.6元 [3] - 怂火锅人均消费同比降低11元至99元 [3] - 海底捞人均消费97.9元同比微增0.5元,太二73元同比增长2元,但较2022年明显下跌 [4] 门店策略调整 - 海底捞自营餐厅数量1322家较2024年末减少33家,加盟餐厅41家增加28家 [5] - 九毛九太二门店数量566家较2024年末减少68家,怂火锅减少4家至76家,九毛九品牌减少3家至68家 [6] - 太二加盟餐厅仅19间,较2024年末11间仅增长8间,其中10间由自营转为加盟 [6] 业务创新举措 - 海底捞推出"红石榴计划",孵化14个餐饮品牌共计126家餐厅,包括"焰请烤肉铺子"等新品牌 [7] - "焰请烤肉铺子"期间新开46家,门店数量达70家 [8] - 太二推出5.0"鲜活模式",以活鱼现杀为核心,增加鸡、牛等热菜 [8] - 太二鲜活新店达64家,预计年底增至150家以上,2026年完成所有门店改造 [8] - 调改后太二鲜活模式日均堂食营业额同比增幅比常规模式平均高出约15个百分点 [8] - 小菜园计划从50-100元客单价市场拓展至50元以下客单价市场 [8]
上半年净利增长371.55%,光线传媒告别“单片赌注”,《哪吒2》之后做起长线生意
华夏时报· 2025-08-27 16:31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2.29亿元,同比增长371.55% [2][3] - 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2.42亿元,同比增长143% [3] - 电影及衍生业务营收和利润大幅增长,报告期内总票房约154.63亿元 [3] 电影业务动态 - 公司参与投资发行的影片包括《哪吒2》《独一无二》等,2024年上映的《小倩》有部分票房结转 [3] - 2025年已上映影片包括《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东极岛》《非人哉:限时玩家》 [3] - 定档影片包括10月1日上映的《三国的星空》,储备项目有《"小"人物》《她的小梨涡》等真人电影 [3] - 动画电影项目储备包括《大鱼海棠2》《姜子牙2》《茶啊二中2》等 [3] 行业收益结构分析 - 出品方与制片方分得的票房收益不足总票房的50% [4] - 爆款电影需分摊大量渠道分成和宣发费用,且新内容研发投入与产出存在时间差 [4] - 多家出品方共同投资虽分散风险,但导致各参与方最终收益减少 [4] IP运营转型战略 - 公司正从"高端内容提供商"向"IP的创造者和运营商"转型 [5] - 内部已组建两个IP运营团队,并计划扩充更多团队,全公司学习实践IP运营业务 [5] - 上半年衍生品业务围绕"哪吒"IP展开,覆盖超30个品类、500多个产品 [5] - 其他IP如"大鱼海棠""张缤智和王焕君"的运营工作也已展开 [5] 衍生品市场表现 - 哪吒IP卡牌持续推新,旧款卡牌打折处理,部分盲盒产品售罄 [6] - 二手平台出现《哪吒2》卡牌按斤售卖现象,单价低至6.6元/斤,反映市场热度 [6] - 衍生品行业成为平滑业绩波动的重要途径,国内IP衍生品国内外市场表现强劲 [6] IP持续运营挑战 - IP衍生品需持续爆款驱动,不断刷新话题引爆受众需求 [7] - 爆款电影出现"青黄不接"会影响IP影响力和衍生品销售 [7] - 哪吒IP需通过续作和创新内容保持生命力,才能成为长期稳定收入来源 [7] 游戏业务布局 - 已与合作方共同组建游戏公司,团队规模超50人,第一款3A游戏在制作中 [7] - 电影公司在视觉特效方面有优势,但缺乏把握玩家心理的经验积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