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点LatePost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如何做车企的技术合伙人
晚点LatePost· 2025-03-01 19:54
过去十余年间,车企与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制造商通过持续提升电池技术性能、优化电动车产品设计,共 同构建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商业闭环,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迭代升级。有追求的车企想要更好的电池——宁 德时代实现他们的设想——电动车变好,更多人愿意为电动车买单。这一循环让锂电池成本在过去十多年 下降 70% ,能力密度提升 50%。 直到现在,循环也依然在发生作用。 宁德时代做底层技术框架,车企做上层产品创新。 雷军 2 月 27 日发布了他认为小米创业十五年来最高端的产品 SU7 Ultra,开启预定两小时后,订单量就突 破 1 万台。SU7 Ultra 已经是目前最快的电动车,零百加速不到 2 秒,马力超过 1500 匹。 宁德时代和小米共同开发了能够匹配这些性能的二代麒麟电池。SU7 Ultra 电池放电功率达到 1330kW,在 仅剩 20% 电量时,电池的放电功率依旧可以保持在 800kW 以上,且支持 5.2C 的高倍率快充。小米在发 布会后邀请宁德时代 "一起打造更强的性能"。 SU7 Ultra 之外,量产电动车的充电速度和能量密度还在不断进步,充电速度从 4C 进化到 6C,续航里程 早已超过 1000 ...
晚点独家丨问界 M7、M9 提前改款,赶在竞品集中上市前
晚点LatePost· 2025-02-28 20:52
问界新车上市计划 - 问界M9改款车型将提前近一个季度上市,主要提升动力和智驾水平,搭载HG15T增程器,增加三颗激光雷达,硬件与尊界S800看齐[5] - 问界M8计划在上海车展前后上市,将同步推出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形式,尺寸配置低于M9,预计售价35-45万元[5] - 问界M7中期改款上市时间从年底大幅提前至暑期档,可能上调价格和定位,与智界R7和小米YU7错位竞争[6] 问界销售表现 - 1月问界M7销量0.8万辆,不足高峰时期的三分之一[6] - 问界M9连续10个月蝉联中国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冠军,占问界总销量一半以上[8] - 2023年赛力斯凭借问界品牌卖出40万辆新车,实现扭亏为盈,全年净利润约55亿元[8] 行业竞争态势 - 鸿蒙智行2024年销量目标100万辆,问界需贡献60万辆,对应50%销售增速[8] - 2024年预计超过10款中大型SUV新车上市,包括理想i8、极氪、深蓝、腾势、智己等品牌产品[9] - 传统豪华品牌如宝马通过降价和产品升级加大竞争压力,全新宝马X3长轴距版起售价降低5万元至34.99万元[9] 华为合作模式变化 - 华为合作车企已超过20家,合作模式向Hi+模式转变,参与深度不断加深[9] - 随着享界、智界、尊界等品牌推出,问界在华为体系内的资源优势可能被稀释[9] - 比亚迪、长安等车企推动"智驾平权",行业智能化竞争升级[9]
沈亚楠 “造家” 两年半后:反思激进、反行业内卷、智能不再是暗线
晚点LatePost· 2025-02-28 20:52
公司定位与战略 - 公司定位为智能住宅产品公司而非传统装修公司,核心是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居住体验[11][24] - 战略目标是在核心目标用户群(一二线城市有孩中产家庭)实现100%市场份额[3][53] - 采用"先胜而后战"策略,通过研发提升体验同时降低成本[8][52] 产品创新 - 首款产品L32针对有孩家庭三居需求,已从1.0迭代至2.0版本,增加9大类206种材质花色[13][21] - 产品特点包括:集成200TOPS算力的家庭私有算力中枢、融合传感系统、本地隐私脱敏模型[27][31] - 实现功能一体化整合,如空调传感器置于沙发/床边按体感调节、烟机嵌入吊顶降噪[17][4] - 提供450个居住模块支持个性化组合,类比"乐高搭积木"方式[21] 技术突破 - 家庭AI助手"小七"具备任务记忆能力,可调用DeepSeek处理复杂任务[33][37] - 行业首创隐私保护方案:本地运行130亿参数大模型+4个辅助小模型[31] - 硬件集成度创新:将智能基础设施与墙顶地柜深度结合,非后装模式[27] 供应链管理 - 供应链整合使成本降低50%以上,传统装修仅50%费用真正用于产品[18] - 物流效率提升:从传统数十次运输压缩至10次左右,目标5次[19] - 生产计划性增强:根据订单提前3个月明确生产需求,降低库存风险[19]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行业核心问题在于同质化服务导致价格战,缺乏真正产品化解决方案[10] - 传统智能家居存在三大缺陷:分散决策(蚯蚓脑子)、多APP控制、功能堆砌[26][27] - 解决方案:正向研发+供应链整合,从用户需求出发做一体化设计[15][16] 用户画像与市场反馈 - 核心用户为有过传统装修经历的一二线城市有孩家庭,展厅转化率达70-80%[4][51] - 用户关注健康舒适与实用功能而非单纯风格,愿为40万等价60万的产品买单[4][51] - 首批交付用户对空气质量(PM2.5=1)等硬指标满意度高[50] 运营挑战 - 交付周期从55天延长至85天,因木作环节1000块材料需全流程精准管理[43][44] - 初期免费满足个性化需求导致成本上升,后期改为付费增值服务[45] - 工人管理难度超预期,采用工序互检等传统方法保障质量[46][47]
阿里市值约等于两个拼多多;苹果官方旗舰店接入国补,这次百亿补贴输了;便利店巨头7-Eleven私有化陷入僵局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2-28 20:52
阿里市值与电商竞争格局 - 阿里美股年初至今上涨62%,市值达3240亿美元,相当于两个拼多多(1630亿美元)或五个京东(616亿美元)[1] - 国内电商前三名为阿里、拼多多、抖音,京东降至第四[1] - 淘天集团正扶持优质品牌商家,管理层宣布未来资本开支将超过去十年总和[1] - 资本市场将阿里视为AI公司而非传统电商,其对手中抖音专注直播电商GMV增长,京东聚焦与美团在外卖/即时零售竞争[1] 苹果中国区销售策略调整 - 苹果天猫旗舰店接入北京国补,iPhone16等产品最高优惠上千元,128GB版本售价4499元低于拼多多4698元[2] - 苹果上季度中国收入下滑11%,库克归因经销商清库存降价[2] - 官方定价体系此前仅提供分期免息,国补加剧竞争且Apple Intelligence未在华推出[2] 7-Eleven私有化与行业动态 - 7-Eleven创始人放弃9万亿日元管理层收购计划,因融资困难[3] - 母公司Seven & i面临市场竞争与业绩压力,此前为抵御Couche-Tard的7万亿日元收购提案启动私有化[4] - 伊藤忠商事退出导致融资计划受阻,控制权存不确定性[4] 美国海运政策潜在影响 - 美拟对中国制造船只收取150万美元港口费,集装箱查验费或从1000美元涨至5000-6000美元[5] - 中国占全球集装箱船运力35-40%,2023年承接60-70%新订单,政策或推高全球海运成本[5] - 商务部称将扰乱供应链稳定,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5] 英伟达业绩与AI增长 - 2025财年Q4营收393亿美元创新高,净利润220.9亿美元同比增80%[6] - 全年数据中心业务增142%占营收近90%,游戏业务占比降至6.4%[6] - 下季度营收指引430亿美元低于分析师480亿美元预期[6] 中国手机与汽车行业动态 - 2024年中国手机出口8.14亿部同比增1.5%,为2015年后首增[7][8] - 小米SU7 Ultra定价52.99万元,较预售价降28.5万元,开售10分钟大定超6900台[9] - 小米2025年研发投入将达300亿元,AI占比25%[9] 汽车行业调整与业绩 - 奔驰中国裁员15%,销售等部门受影响,赔偿N+9[10] - 奔驰2024年营收1456亿欧元降4.5%,中国市场销量减6.7%[10] - 日产拟精简管理层,2024财年利润预期从1500亿日元调至1200亿日元[11] - 丰田1月全球产量增6%至78.2万辆,日本销量回升但中国降14%[12] 消费与奢侈品市场 - 华熙生物净利润大跌72%至1.6亿元,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承压[13] - 1月瑞表对中国内地出口额降29%至1.38亿瑞士法郎,香港市场同步下滑[14]
与 00 后开源者聊 DeepSeek 开源周:一直开源最强模型,可能是不想赚钱,也可能是想推动更大变化丨开源对话#2
晚点LatePost· 2025-02-27 22:03
开源策略与趋势 - DeepSeek宣布"开源周"计划,连续5天开源5个代码库,包括训练与推理工具,比技术报告和模型权重更深度[5] - 开源正成为行业趋势,部分原闭源公司开始发布首批开源模型,OpenAI CEO称"不开源是站在历史错误一边"[5] - DeepSeek通过详细技术报告(如V3达50多页)建立行业声誉,V3作为基座模型涵盖预训练、微调等完整流程[13][15][17] 开源技术层次 - 大模型开源分为四个层次:技术报告、模型权重(HuggingFace发布)、推理框架(如vLLM)、训练框架(如字节Verl)[19][26] - vLLM推理框架GitHub星数近4万,有840多位贡献者,基于PagedAttention论文优化[20][25] - 训练框架开源较少,因涉及复杂代码规范,字节开源的Verl框架支持强化学习算法如PPO和分布式策略[26][27] 工程优化与效率 - DeepSeek创新聚焦效率提升:V3采用多令牌预测、FP8低精度训练、优化流水线并行减少闲置计算单元[40] - FlashMLA开源项目实现算子层优化,类似FlashAttention通过GPU指令重组提升矩阵运算效率[45][46][48] - 工程实现难度高,如在线训练需同时处理生成与模型更新,对底层框架能力要求极高[49][50][51] 商业考量与行业影响 - 开源策略差异源于商业模式:非盈利机构Ai2开源最强模型+数据集,商业公司可能保留核心模型[54][56] - 开源可能重构行业生态,成为技术标准,但未来AI能力极强时开源最强模型或引发滥用风险[55][59] - 公司转向开源需额外投入:代码规范(如阿里代码规约)、适配外部框架(如ESFT适配耗时一周多)[36][34][35] 社区与开发者价值 - GitHub社区活跃度可通过星数(vLLM近4万)、Issues数(数千)、PR数(数百)衡量[20][25] - 开源项目需持续维护,如DeepSeek计划整合5个库功能并修复潜在bug[52] - 开发者诉求多样,包括支持FP8精度、NPU芯片适配等,反映实际应用场景需求[52]
对谈 98 年就做开源的章文嵩:要像维基百科那样,开源共建大模型数据集丨开源对话#1
晚点LatePost· 2025-02-27 22:03
大模型开源趋势与行业影响 - DeepSeek重塑全球大模型格局,扭转行业对开源的理解,推动百度、MiniMax、阶跃星辰等公司转向开源[2][3] - DeepSeek计划开源5个训练、推理相关的代码库,超越多数公司仅开放模型权重的做法[4] - 开源大模型通过降低创新成本、建立生态可能形成"事实标准",如DeepSeek模型推理成本低推动生态自然形成[5][17] 开源数据集与模型性能 - 激进主张认为真正的大模型开源需包含训练数据集,类似维基百科由非营利机构牵头共建[6][9] - 开源模型串接(Llama/Mistral/Qwen)评测表现优于GPT-4o近10个百分点,证明开源数据集潜力[10][11] - 模型能力核心依赖训练数据质量,建议采用GPL类传染性许可证强制商业公司回馈数据集[13][14] 开源商业化路径 - DeepSeek未融资使其能专注技术追求,但未来需探索开源生态商业化如Red Hat的订阅服务模式[23][24] - 开源成功案例显示商业化可通过API服务、技术支持实现,生态需允许其他玩家盈利[28][39] - 中国开源受限于企业定制化需求强、软件采购方强势,但工程师规模全球第二[25][26] 公司开源策略差异 - Meta因错过云计算选择开源AI构建生态,阿里开源驱动因素包括技术品牌建设与云计算业务协同[29][30] - 阿里通过开源委员会流程化管理,将开源贡献纳入职级评审,推动外部贡献者占比提升[35] - 字节闭源、阿里部分开源、DeepSeek全开源的分化源于商业化路径选择差异[28] 开源生态建设经验 - 阿里早期开源tair缓存系统提升技术声誉,工程师因代码公开更注重质量[34] - 开源虽可能被竞品利用(如京东使用阿里开源软件),但能积累不可复制的数据资产与人才吸引力[38] - 中国大模型开源将持续,需多方共建生态形成正反馈,类似Linux成功模式[27][37] 技术演进与行业竞争 - OpenAI闭源因商业化压力难以回头,其有限开源o3-mini模型被视作挽回关注度的举措[19][21] - 芯片禁运背景下,DeepSeek开源策略为中国大模型发展提供关键路径启示[18] - 未来行业可能并存开源非营利巨头与闭源商业巨头,中等规模玩家共存[39]
微信“九宫格”限时接入腾讯AI助手;中国版FSD在靠网络视频学习路况;蜜雪成港股打新“冻资王”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2-27 22:03
腾讯AI助手元宝推广 - 腾讯改变保守策略,大力推广AI应用腾讯元宝,在抖音、B站、知乎等多个平台投放广告,并包揽百度"deepseek"关键词广告位 [1] - 微信生活服务"九宫格"灰度测试接入腾讯元宝,提供DeepSeek-R1满血版及混元深度思考模型T1体验 [1] - 腾讯元宝独家读取微信内容生态数据,如公众号、视频号等,提供更丰富信息参考 [1] - 腾讯元宝自2月18日起投放量猛增,投放素材数量超过字节豆包与月之暗面Kimi,2月22日起在苹果中国区应用商店免费榜下载量升至第二名 [1] 特斯拉中国版FSD - 特斯拉在中国推送非完全版FSD,车主可在城市路段使用部分辅助驾驶能力 [2] - 特斯拉通过网上公开的中国道路、交通标志、行驶视频数据在模拟环境中训练中国版FSD,与美国使用真实车队采集数据训练方式不同 [2] 蜜雪冰城港股IPO - 蜜雪冰城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达5125倍,认购金额超过1.77万亿港元,刷新港股融资认购额纪录 [3] - 蜜雪冰城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是IPO火爆主要支撑,券商杠杆作用放大市场热度 [3] - 港股新茶饮板块此前表现低迷,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上市首日均破发,蜜雪冰城高估值带来更高市场预期 [4] 霸王茶姬子品牌 - 霸王茶姬推出子品牌"第二杯茶",主打传统萃取中式纯茶,对标东方树叶和三得利 [5] - "第二杯茶"提供"茶中式"和"茶拿铁"两大类产品,定价10-20元区间,首店开设于上海五角场 [5] - 新品牌选择30至50平方米小店型,计划在上海开设近30家门店,暂未开放加盟 [5] 零食行业 - 鸣鸣很忙2024年零售额突破555亿元,门店数超过15000家,成为国内首个万店量贩零食品牌 [6] - 公司计划拓展至超市业态,新增鲜食和低温冻品区域,提供烘焙、潮玩等更多产品和自有品牌商品 [6] - 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合并而成,半数以上门店位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靠低价和下沉快速扩张 [6] DeepSeek动态 - DeepSeek或提前发布R2模型,原计划5月初发布,新模型将增强编码能力并支持多语言深度推理 [7] - DeepSeek进行持续一周开源活动,分享FP8通用矩阵乘法加速库,夜间API价格下调75% [7] - 字节跳动AI视频生成产品即梦考虑接入DeepSeek,即梦周活跃用户量近200万,过去一个半月增长3倍 [10] 公司业绩与人事变动 - 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18%至51.8亿美元,净利润7300万美元,首次盈利 [11] - 始祖鸟所在户外功能性服饰板块营收同比增长近四成至22亿美元,大中华区增速53.7%,贡献四分之一收入 [11] - 百威亚太连续四个季度业绩下滑,2023年四季度收入下滑11%,净亏损1600万美元,中国市场销量和收入均减少约两成 [12] - 百威任命程衍俊为新任CEO,分析师认为这是重振中国业务的信号 [12] - Stellantis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7%至1569亿欧元,净利润55亿欧元同比下降70%,销售利润率5.5% [13][14] - 阿斯顿·马丁2024年调整后税前亏损同比增长48.7%至2.6亿英镑,债务增长43%,决定裁员5%约170人 [16] 行业趋势 - 固态电池量产加速,梅赛德斯-奔驰2月开始全固态电池道路测试,长安、上汽计划2026年上车验证和样车测试 [15] - 宁德时代加大固态电池研发投入,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中国科学院院士预计中国固态电池装车时间在2027年 [15] - 阿斯顿·马丁推迟第一款纯电车上市时间至"本世纪后期",优先考虑插混车型 [16] - 超豪车在中国销售压力大,迈凯伦、阿斯顿·马丁、玛莎拉蒂2024年销量分别同比下滑83%、71%、44% [16]
何小鹏再发全员信:告别 PPT,用 AI 整顿无效会议
晚点LatePost· 2025-02-25 20:59
"公司小的时候可以呼吁,大的时候要有方法管控"。 汽车竞争白热化,单纯依靠硬件堆砌和成本控制维持竞争力已经不够,智能驾驶技术突破与数字化转型不 再是锦上添花的选项,而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必答题。 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在春节复工第一天就提醒团队,2025 年-2027 年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卷的三年。而小 鹏想在今年实现单季度盈利。 我们获悉,复工第二周,何小鹏再发全员信,核心是精益经营,在管理、流程、组织上要进一步提高效 率、降低成本。 在这篇 1 千字左右的全员信中,他提了 22 次效率、提效或高效,要求 2025 年 "不开长会、大会、没结论 的会" ,在每一分钟的会议、每一份文档、每一次差旅中提高效率。 "公司变大时,要有方法管控" 会议上,发言者直接公布了一组数据:一个月,小鹏汽车开了 1.2 万场会,总时长 1.4 万小时。如果压缩 给同一批人,每天工作 10 小时,要不间断开 3 年多。其中,20 人以上、超过 90 分钟的大型会议有 344 场。 调研对象特别筛选过,就是公司里 "高频组织开会的人"。何小鹏说,这是 "重灾区"——按每小时平均工资 150 元计算,一场大型会的成本是 2.7 万元," ...
阿里三年投资AI3800亿元;蜜雪港股招股继续,已冻资万亿;南京德基销售额首次超过北京SKP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2-25 20:59
阿里AI投资计划 - 未来三年计划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创中国民营企业该领域最大投资纪录[1] - 投资金额相当于2021-2024财年经营利润总和[1] - AI战略聚焦三方面:基础设施、基础模型与应用、现有业务AI转型[1] 蜜雪冰城港股IPO - 招股次日融资申购额突破1.1万亿港元,超额认购3251倍[2] - 公开发售部分3.45亿港元,计划3月3日挂牌[2] - 冻资规模接近快手2021年IPO时的1.26万亿港元纪录[2] 高端零售格局变化 - 南京德基2024年销售额245亿元,超越北京SKP的220亿元[3] - 北京SKP销售额同比下滑17%,结束十年销冠地位[3] - 德基通过引入轻奢品牌、餐饮分层和奢华卫生间等创新吸引客流[3] 快递行业社保试点 - 加盟制快递开始试点为10%员工缴纳社保[5] - 人社部研究降低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门槛[5] - 京东、顺丰等直营快递已实施社保缴纳[5] 唯品会业绩调整 - 2024年总营收、毛利润、净利润等多项指标下滑[6] - 管理层归因于退货率上升和直播电商竞争[6] - 2025年战略转向让利保净利率,放弃毛利增长目标[6] 科技巨头动态 - 微软取消部分美国数据中心租约,涉及数百兆瓦功率[7] - "MAMA"四巨头2024年AI相关资本开支超3200亿美元[7] - 壁仞科技考虑港股IPO,拟募资约3亿美元[8][9] 苹果美国投资计划 - 未来四年将在美投资5000亿美元,创造2万岗位[10] - 包括与富士康合作建设AI服务器工厂等项目[10] - 2024财年资本支出99.95亿美元[10] 消费品牌表现 - Shein 2024年收入增长20%至380亿美元,但净利润缩水40%[11] - 达美乐披萨美国同店销售仅增0.4%,将关闭205家门店[12] - 快餐行业价格战影响达美乐业绩[12] 自动驾驶进展 - Stellantis推出L3级系统,支持60公里时速以下脱手驾驶[13] - 奔驰L3功能已在德美落地,支持95公里时速[14] - 华为、小鹏等计划2025年底推出L3系统[14] 汽车行业动态 - 乘联会上调2025年乘用车零售预测至2343万台[17] - 新能源车批发预计1565万台,同比增长28%[17] - 特斯拉FSD中国版将推送城市道路辅助驾驶功能[19] 车企合作动态 - 富士康积极回应与日系车企合作可能[16] - 华为否认阿维塔"塔界"商标与鸿蒙智行有关[15] - 特斯拉曾拒绝日产合作邀约[16]
挑战传统豪华,“新” 极氪想从技术突围
晚点LatePost· 2025-02-25 20:59
核心观点 - 极氪科技集团通过整合极氪和领克品牌,形成技术互补和协同效应,目标是挑战BBA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地位[3][4] - 公司将在2025年实现71万辆销量目标(极氪32万+领克39万),对标宝马/奔驰在华销量[13] - 超级电混技术是整合后的首个技术成果,采用"最强油+最强电"方案,搭配900V高压快充,计划2025年应用于两款大型SUV[6][8] - 通过研发整合预计节省10%-20%投入,BOM成本降低5%-8%,制造效率提升3%-5%[9][14] 品牌整合战略 - 极氪(纯电/智能化)与领克(燃油/混动)从竞争转为互补,共享浩瀚智驾平台和电子电气架构[4][9] - 砍掉20%重复车型规划,改为产品线管理模式,覆盖20-30万以上全价格带[14] - 领克首款接入极氪智驾的车型领克900将于2024Q2上市,采用英伟达Thor芯片[10][12] 技术突破方向 - 超级电混技术突破当前"电强油弱"行业现状,发动机马力超主流1.5T机型,实现性能/效率/体验统一[6] - L3级智驾系统计划2024年4月亮相,年底量产,借助领克年销28.5万辆的数据加速迭代[12] - 极氪已实现端到端大模型智驾,2024年2月启动无图城市领航公测[9] 市场竞争格局 - 30万元以上市场新能源渗透率仍低于燃油车,40万以上增程式销量是纯电2倍[6] - 中国品牌通过混动路线(理想/问界已验证)和纯电+高压快充双路径挑战豪华市场[6][7] - 极氪定位30万以上豪华市场,领克主攻20万+运动潮流市场,形成差异化产品矩阵[14] 全球化布局 - 欧洲市场利用沃尔沃经销渠道,其他海外市场成立统一销售公司共享资源[14] - 新加坡门店已落地,目标建立全球高端新能源集团[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