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爱建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制造行业周报:自主可控大势已定,看好平台型半导体设备供应商-20251013
爱建证券· 2025-10-13 1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3] 报告核心观点 - 自主可控大势已定,看好平台型半导体设备厂商,其有望在客户验证周期缩短、集中采购增强的趋势中获得更高业绩弹性 [5][6] -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加速从机电验证迈向自主决策智能,C端通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拐点临近 [6] - 国内可控核聚变工程处于从实验验证迈向工程化的关键阶段,磁体系统相关的设备需求已进入释放期 [5][6] 本周行情回顾 - 本周(2025/10/06-2025/10/10)沪深300指数下跌0.51%,机械设备板块下跌0.26%,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9位(共31个行业) [3][11] - 机械设备子板块中,轨交设备Ⅲ表现最佳,上涨2.81% [3][11] - 本周机械设备板块PE-TTM估值为38.2倍,整体回落0.18% [3][19][20] - 子板块PE-TTM抬升幅度前三为:轨道交通Ⅲ(+2.77%)、工程器件(+2.75%)、印刷包装机械(+2.34%) [3][20] - 子板块PE-TTM回调幅度前三为:激光设备(-6.18%)、其他自动化(-3.54%)、楼宇设备(-2.11%) [3][20] - 细分板块PE-TTM排名前三为:机器人(196.9倍)、其他自动化(157.4倍)、机床工具(98.2倍) [19] - 细分板块PE-TTM排名后三为:轨道交通Ⅲ(19.7倍)、工程整机(21.0倍)、能源重型设备(25.4倍) [19] - 本周涨幅前五公司:哈焊华通(+29.62%)、中亚股份(+24.78%)、合锻智能(+21.02%)、新莱应材(+19.69%)、金马游乐(+14.25%) [16] - 本周跌幅前五公司:中邮科技(-10.22%)、同飞股份(-10.14%)、汇成真空(-9.57%)、埃科光电(-8.76%)、致远新能(-8.64%) [16] 重要行业数据 - 9月制造业PMI为49.8%,位于荣枯线之下 [27] - 8月全部工业品PPI同比下降2.9%,环比持平(+0%) [27] - 9月台积电营收为108.54亿美元,同比增长31.4% [38] - 8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3.2% [38] - 8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4.4% [45] - 8月中国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下降6.5% [45] 投资建议与行业展望 - 半导体设备:SEMI预计2025年全球300mm晶圆厂设备支出将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增长7%;2026至2028年中国大陆晶圆厂设备投资总额将达940亿美元 [6] - 人形机器人:Figure AI发布Figure 03,其Helix AI模型实现端到端智能学习;创始人宣布BotQ高产能规划(首期年产1.2万台,四年累计10万台) [6] - 可控核聚变:BEST工程进展快于预期,杜瓦底座安装落位,首批环向场线圈盒和磁体重力支撑组件实现集中交付 [6] - 建议关注平台型半导体设备厂商:【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盛美上海】 [5] - 建议关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德昌电机控股】【中大力德】 [5] - 建议关注核聚变产业链中业绩兑现明确及在BEST阶段已实现验证的厂商:【合锻智能】【国机重装】【杭氧股份】 [5]
食品饮料行业跟踪报告:白酒双节动销符合预期,关注三季报业绩
爱建证券· 2025-10-13 16:58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食品饮料行业当前处于估值低位,悲观预期充分,行业底部愈发清晰 [3][4] - 白酒行业双节动销同比下滑20%-30%,基本符合预期,行业调整态势延续但边际改善迹象显现,头部酒企经营韧性凸显 [3][4] - 大众品板块建议聚焦高景气的成长主线,市场对“稀缺”成长标的将给予一定估值溢价 [4] - 10月市场将重点关注三季报业绩,行业调整期首选业绩确定性强的优质头部公司 [3][4] 周度市场表现 - 本周(10.06-10.10)食品饮料行业指数下跌0.15%,表现弱于上证指数(+0.37%),在31个申万子行业中排名第18 [3] - 子板块涨跌幅由高到低分别为:软饮料(+4.86%)、乳品(+1.83%)、保健品(+1.83%)、零食(+1.24%)、啤酒(+1.24%)、调味发酵品(+1.24%)、肉制品(+1.08%)、烘焙食品(+0.93%)、预加工食品(+0.85%)、其他酒类(-0.30%)、白酒(-1.17%) [3] - 个股涨幅前五:庄园牧场(+21.07%)、养元饮品(+16.80%)、光明肉业(+6.48%)、有友食品(+5.27%)、麦趣尔(+4.44%) [3] - 个股跌幅前五:欢乐家(-5.88%)、日辰股份(-4.53%)、古井贡酒(-3.92%)、康比特(-3.20%)、山西汾酒(-2.74%) [3] 白酒行业分析 - 双节动销整体同比下滑20%-30%,结构性分化特征明显 [3] - 分价格带看:高端白酒除茅台外价格普遍下行,次高端酒陷入价格倒挂困境,100-300元价格段表现出色 [3] - 飞天茅台散瓶批价节前一度跌破1800元/瓶,出现年内低点,但节前快速回升至1800+元/瓶 [3] - 茅台1935、汾酒系列、红花郎、水晶剑等名酒大单品出货量较为稳定,头部品牌集中度持续提升 [3] - 分区域看:河南、山东、江苏等传统白酒消费大省表现相对稳健,动销下滑15%-20%,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安徽等地动销下滑幅度或达到20-30% [3] - 消费场景方面:政商务消费恢复缓慢,礼赠需求有所减少,但家庭聚饮、婚宴等大众消费场景表现出较强韧性 [3] - 家宴场景出货量占100-300元价位销量的比重提高,聚饮场景开瓶量有所提升,大众消费成为支撑行业基本盘的重要力量 [3] 茶饮行业动态 - 蜜雪集团以2.97亿元控股福鹿家(郑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53%股权,正式进军现制鲜啤赛道 [3] - 福鹿家旗下有定位大众消费的现打鲜啤品牌“鲜啤福鹿家”,产品单价约6-10元/500ml,采用加盟模式快速扩张 [3] - 截至2025年8月底,福鹿家约有1200家门店,覆盖全国28个省份,主要集中在河南及其周边地区 [3] - 此次收购标志着蜜雪集团产品矩阵从现制茶饮、冰淇淋、咖啡正式延伸至现打鲜啤领域 [3] - 鲜啤品类与茶饮在消费场景上形成有效互补,茶饮主打日间休闲消费,鲜啤则更多覆盖夜间社交场景,有助于提升门店全时段运营效率 [3] 速冻品行业动态 - 安井食品拟变更募集资金合计3.61亿元用于鼎益丰烘焙面包项目建设,新项目总投资4.1亿元 [3] - 项目将建设吐司、贝果、面包等生产线,设计产能为日产67.42吨,建成后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6.13亿元,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0.38% [3] - 此次加码烘焙业务体现了公司从单一速冻食品制造商向综合性食品平台转型的战略执行力 [3] - 2024年烘焙(专门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2%,达到1105亿元,冷冻烘焙作为速冻食品行业中增长最快、毛利最高的细分赛道之一 [3] 投资建议 - 白酒行业:行业目前处于估值低位,悲观预期充分,头部酒企带动提高分红比例,股息率提升,筹码结构优化,具备一定配置吸引力 [4] - 建议关注批价相对稳定、护城河稳固且股息率已具备吸引力的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 [4] - 大众品板块:建议关注增长态势较好的农夫山泉、东鹏饮料 [4]
汽车行业周报:特斯拉FSD大版本更新,高阶智驾发展加速-20251013
爱建证券· 2025-10-13 16:3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汽车行业的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 [3] 核心观点 - 特斯拉FSD V14大版本更新是近一年最重大的系统升级,其通用人工智能方法证明了大模型叠加纯视觉路线的巨大潜力,将加速高阶智能驾驶发展 [3] - 特斯拉通过推出标准版车型实施“以价换量”策略,旨在扩大用户基数以支撑其高利润的FSD软件订阅和超级充电网络等长期生态业务 [3] - 特斯拉的渐进式技术路径及其庞大的量产车数据采集能力,将对直接研发L4 Robotaxi的公司形成压力,并有望改变其商业模式和估值体系 [3] 市场表现总结 - 报告期内(2025年10月6日至10月10日),A股申万汽车行业指数报收8,141.2点,周涨跌幅为-1.26%,在31个行业中排名第26位;同期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0.51% [3] - 汽车二级子板块中,汽车服务板块表现最佳,周涨幅为+1.70%,其次为商用车(+0.79%);摩托车及其他、乘用车和汽车零部件板块则出现下跌,跌幅分别为-0.95%、-0.98%和-1.71% [7] - A股汽车行业周涨幅前五个股为:美力科技(+18.86%)、金龙汽车(+13.68%)、卡倍亿(+13.23%)、岱美股份(+12.54%)、浩物股份(+12.22%) [8] - 港股汽车行业周涨幅前三个股为:中国重汽(+3.50%)、首控集团(+3.45%)、潍柴动力(+3.09%) [9] 特斯拉动态与行业影响 - 特斯拉在北美推出标准版Model Y和Model 3,Model Y售价约28.5万元,较原版降价11%,Model 3售价约26.4万元;按此比例测算,国产标准版Model Y价格有望下探至23.5万元,Model 3或进入20万元区间 [3] - 标准版车型进行了多项配置简化,包括未配备基础Autopilot、方向盘和后视镜手动调节、取消全景天窗等,Model Y续航从357英里降至321英里 [3] - 特斯拉2025年第三季度交付量为49.7万辆,同比增长7.4% [3] - FSD V14核心突破包括模型参数较V13提升4.5-10倍达到千亿级别、决策延迟从180ms降至95ms、首次实现量产车与Robotaxi同源架构等 [3] - 马斯克计划在2026年将FSD V14.5部署至Robotaxi车队 [3] 投资建议 - 乘用车领域:建议关注在智能化领域领先、围绕“大模型+算力”建立壁垒的车企,如小米集团、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同时关注国资背景车企深化改革与新品周期带来的业绩改善机会,如上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 [3] - 零部件领域:看好由单一零部件供应商向智能化核心部件系统集成商转变的自主供应链企业,如保隆科技 [3] - 其他领域:看好智能汽车发展带来的测试检测需求扩容,建议关注中国汽研 [3] - 报告列出了特斯拉在汽车端和机器人端产业链的相关标的,包括拓普集团、均胜电子、三花智控等公司 [4]
电子行业周报:先进封装玻璃基板实现技术突破-20251009
爱建证券· 2025-10-09 15:3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电子行业的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聚焦于先进封装玻璃基板的技术突破及其带来的投资机会,认为玻璃基板凭借其性能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芯片基板的核心材料,并指出在此趋势下,具备技术实力的国产厂商如沃格光电具备长期成长潜力 [2][5][6][9][12][13][16][19][20][22][23][30] 行业表现与市场回顾 - 本周(2025/9/29-10/03)SW电子行业指数上涨2.78%,跑赢沪深300指数(+1.99%),在31个SW一级行业中排名第6位 [2][42] - SW电子三级行业中,集成电路制造(+6.93%)、集成电路封测(+4.50%)和数字芯片设计(+4.14%)涨幅居前;品牌消费电子(-0.99%)表现相对落后 [2][46] - 全球主要科技指数方面,费城半导体指数本周上涨4.42%,恒生科技指数上涨6.90% [54] 玻璃基板技术趋势与市场前景 - 玻璃基板相比传统有机基板具有更低信号损耗、更高尺寸稳定性、超低平坦度、高密度通孔能力、更精细线宽线距控制以及更高耐温性等优势,正成为台积电、英特尔等巨头布局CoWoS、HBM等先进封装技术的优选载体 [9][12] - 全球玻璃基板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70.1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123.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7.3% [13][15] - 中国玻璃基板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52亿元增至2024年的36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9.4% [13][15] - 全球玻璃基板市场集中度高,2023年康宁(48%)、旭硝子(23%)、日本电气硝子(17%)三家企业合计市占率达88% [16] - 2025年全球玻璃基板市场可能因能源成本上升及国际巨头缩减产能而面临供应限制,为国产厂商提供突破机遇 [19] 重点公司分析(沃格光电) - 沃格光电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6.0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2.21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38.48% [23] - 公司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稳定在20%左右,盈利稳定性突出 [23]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3年和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0.89亿元和1.20亿元 [23] - 公司具备全球领先的TGV玻璃基板加工能力,可实现通孔孔径最小至3微米、深径比高达150:1,并支持四层线路堆叠 [22][23] - 公司境内营收占比高,2022-2024年境内营收占总营收比重维持在85%以上,境内营收从2022年的12.0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9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31.70% [30] 其他国产厂商进展 - 京东方:全球首条8.6代玻璃基板产线量产,突破120x120mm大尺寸封装技术;2025年计划量产AI芯片载板 [20] - 通格微(沃格光电子公司):全球最早产业化TGV多层线路板;2025年与北极雄芯合作Chiplet封装 [20] - 东旭光电:国内唯一掌握玻璃基板成套设备技术,G8.5代产线规模领先;2025年切入车载显示领域 [20] 全球产业动态 - ASML预计2027年交付10套High-NA EUV和56套EUV光刻机,英特尔、三星、SK海力士等均上调订单量 [33][34] - DeepSeek发布V3.2-Exp模型,引入稀疏注意力机制以优化长文本处理效率,并宣布API调用成本降低50%以上 [35][36] - 概伦电子拟以21.74亿元收购锐成芯微100%股权及纳能微电子45.64%股权,以增强半导体IP业务 [37][38] - Wolfspeed完成财务重组,总债务削减约70%,年度现金利息支出降低60% [40] - 微软计划未来在其AI数据中心主要采用自研芯片,以降低对英伟达和AMD的依赖 [40][41]
固定收益周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三季度例会解读:从“投放”转向“落实”-20250930
爱建证券· 2025-09-30 14: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保持基调稳定,进行了边际调整,政策进入观察落实期,短期内全面降息降准概率不高,结构性工具使用频率与规模有望提升 [4][61] - 近期债市受三重因素扰动,公募基金销售费用新规影响债市微观结构,超长期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或被优先减持,5年期附近国债与政金债或展现相对韧性 [67][71] 各部分总结 债市周度复盘 - 9月22 - 26日债市受流动性影响,国债收益率先上后下,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区间为1.7850% - 1.8360% [2][9] - 央行操作节奏变化影响债市情绪,22 - 23日净投放后净回笼引发担忧,24 - 26日投放操作提振信心 [9][10] - 截至9月26日,国债收益率普遍先上后下,关键期限利差表现分化 [11][18] 债市数据跟踪 资金面 - 9月22 - 26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9406亿元,逆回购、MLF有投放和回笼,下周逆回购到期量小于前一周 [20] - 资金利率表现分化,R001、DR001下行,R007、DR007上行,资金分层现象增加,FR007S1Y、FR007S5Y上行 [21] - 9月22 - 26日SHIBOR利率下行 [32] 供给端 - 9月22 - 26日利率债总发行量和净融资额减少,政府债发行规模环比有变化,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减少、净融资额环比减少、发行利率上行 [37][47] 下周展望与策略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解读 - 总体基调稳中微调,形势判断积极因素增多,政策思路重心转向执行与传导,结构性工具扩围提质 [59][61] - 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表述在态度、实施、结构上进行边际调整,进入观察落实期 [61] 下周展望 - 下周国债供给压力降低,地方政府债计划发行1071.53亿元 [64] - 临近跨季,下周资金利率中枢或将提升,预计资金面保持紧平衡 [65] 债市策略 - 近期债市受三重因素扰动,股债性价比显示一年滚动股债利差逼近+2倍标准差区间 [67] - 公募基金销售费用新规影响债市,超长期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或被优先减持,5年期附近国债与政金债或有相对韧性 [71] 全球大类资产 - 截至9月26日美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美元指数微幅走高,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上调,英镑、欧元兑美元下跌,美元兑日元上涨 [74] - 截至9月26日黄金、白银、原油价格走高 [75][78]
智能制造行业周报:持续看好消费电子升级推动上游设备需求释放-20250930
爱建证券· 2025-09-30 11:4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机械设备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2] 核心观点 - 报告持续看好消费电子智能升级带动上游设备需求扩张 [1][4] -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示范验证阶段迈向可复制的规模化部署,估值锚由“技术预期”转向“订单与交付兑现” [4] -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正处于从实验验证迈向工程化的关键阶段,磁体系统相关设备需求率先释放 [4] 本周行情回顾 - 本周(2025/09/22-2025/09/26)沪深300指数上涨1.07%,机械设备板块下跌0.81%,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6位(共31个行业) [2][10] - 机械设备子板块中,纺织服装设备表现最佳,上涨2.27% [2][10] - 子板块PE-TTM抬升幅度前三为:纺织服装设备(+2.14%)、能源重型设备(+1.26%)、印刷包装机械(+0.7%) [2][19] - 子板块PE-TTM回调幅度前三为:制冷空调设备(-3.45%)、工程器件(-3.38%)、机床工具(-3.15%) [2][19] - 本周机械设备板块PE-TTM为37.6x,估值下降0.74% [18][19] - 个股方面,涨幅前五公司为:宏盛股份(+35.4%)、力星股份(+26.96%)、哈焊华通(+24.22%)、华丰股份(+23.4%)、迪威尔(+22.89%) [15] 产业端重要变化 - **人形机器人**:优必选通过旗下子公司与天奇股份签订3000万元Walker S系列工业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约定2025年底前交付;Walker系列累计合同额已达近4.3亿元 [4] - **半导体设备**:OpenAI计划推出智能音箱、AI可穿戴徽章等硬件产品;晶盛机电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通线,实现全流程自主研发与设备自供;精智达向国内重点客户交付首台高速存储器测试机 [4] - **可控核聚变**:第30届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大会(FEC 2025)将于10月在成都召开;海外产业化进程加速,如Eni与CFS签署超10亿美元电力采购协议等 [4] 重点公司动态 - **晶盛机电(300316.SZ)**:旗下SuperSiC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正式通线,实现全流程自主研发与100%国产化 [28] - **精智达(688627.SH)**:向国内重点客户交付首台高速存储器测试机,基本完成存储测试设备产品线布局 [28] - **巨一科技(688162.SH)**:截至2025年6月底,智能装备在手订单超66亿元,其中海外约19亿元;电机电控零部件上半年交付16.25万台套,同比增长89% [29] - **崇德科技(301548.SZ)**: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同比增长14.58%,毛利率达50.04%;滑动轴承已应用于多类储能系统 [30] - **海目星(688559.SH)**: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44.21亿元(含税),同比增长117.5%;期末在手订单100.85亿元,同比增长46.0%;海外新签订单18.88亿元,同比增长192.5% [31][32] - **天合光能(688599.SH)**:2025年储能业务出货目标超8GWh,其中海外占比约六成;目前已签海外订单超10GWh [33] 重要行业数据 - 8月制造业PMI为49.4%,位于荣枯线之下 [35] - 8月全部工业品PPI同比-2.9%,环比+0% [35] - 8月台积电营收为109.71亿美元,同比+33.8% [46] - 8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同比+3.2% [46] - 中国服务机器人8月产量同比-6.5% [53] - 中国工业机器人8月产量同比+14.4% [53] - 8月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同比分别+24.6%和+42.3% [59] - 2025年1-8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累计同比+64.7% [59]
电子行业周报:AI服务器+智能手机需求爆发推动NANDFlash价格上扬-20250929
爱建证券· 2025-09-29 15:44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AI服务器与智能手机需求爆发推动NAND Flash价格大幅上涨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合约价格涨幅达15%-20% [2][5] - 半导体设备子行业领涨电子板块 本周涨幅达15.56% [2] - 江波龙作为国内NAND模组龙头企业 受益于产品涨价与技术突破 2020-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4.47% [2][21][22] 行业市场表现 - SW电子行业指数本周上涨3.51% 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 沪深300指数上涨1.07% [2][46] - 细分领域涨幅前三:半导体设备(+15.56%)、集成电路制造(+14.36%)、半导体材料(+12.30%) [2][50] - 跌幅较大领域:印制电路板(-7.33%)、光学元件(-5.44%) [2][50] NAND Flash市场分析 - 2023-2024年市场规模分别为387.3亿美元和656.4亿美元 2025年Q1因库存压力降至131.7亿美元 [11] - 技术分类:TLC为主流 QLC为未来趋势 SLC/MLC面向高端工业场景 [7][9] - 2025Q2市场份额:Samsung(32.9%)、SK Group(21.1%)、Kioxia(13.5%)、Micron(13.3%)、SanDisk(12.0%) [12] - 现货价格(截至9月22日):MLC 256GB(12.20美元)、MLC 128GB(9.45美元)、SLC 16GB(9.94美元)、SLC 8GB(3.47美元) [2][5] 重点企业——江波龙 - 2024年营收174.64亿元 毛利率从2023年8.19%提升至19.05% [2][22] - 产品结构:嵌入式存储与固态硬盘合计占比71.99% 适配消费电子与数据中心场景 [27] - 境外营收占比超70% 2020-2024年境外营收复合增长率19.15% [30] - 技术突破:2024年开发五款SLC NAND芯片(512Mb-8Gb) 并布局PCIe Gen 5.0企业级eSSD [20][22] 全球产业动态 - **DeepSeek发布V3.1-Terminus模型**:在HLE(人类终极测试)性能提升至21.7分(原15.9分) [33][35] - **联发科天玑9500芯片**:采用3nm制程 单核性能提升32% 功耗下降55% [38][39] - **英伟达与OpenAI合作**:2026年建设10GW AI数据中心 相当于400-500万块GPU 总投资数千亿美元 [41] - **阿里Qwen3-Max模型**:参数超万亿 SWE-Bench测试获69.6分 位列全球第一梯队 [43] - **Solidigm液冷SSD**:业界首款液冷TLC SSD 读取速度14.5GB/s 支持320万IOPS随机读取 [45] 其他市场指数表现 - 费城半导体指数本周+0.84% 恒生科技指数-1.58% [58] - 中国台湾电子板块:半导体(+1.26%)、电子零组件(-4.60%) [59]
人工智能月度跟踪:CPO、CPC有望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20250929
爱建证券· 2025-09-29 14:42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CPO(共封装光学)和CPC(共封装铜互连)技术有望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以应对AI算力爆发背景下数据中心对高带宽、低延迟互联的需求 [1][2][5] - 传统可插拔光模块在短距离高频率传输场景中面临成本与能效比不足的问题,CPO和CPC通过更高集成度和更优能效成为重要技术方向 [2][5][8] - CPO技术深度融合光纤通信、ASIC设计及先进封装测试技术,能显著提升传输速度并减少信号损耗,但当前存在产品成熟度低、维护难度大等挑战 [11][13] - CPC技术通过铜缆与芯片共封装缩短信号路径,适用于短距互联场景,具有高性价比和快速部署优势,与CPO形成互补 [20][22][24] - 全球CPO市场预计从2022年3800万美元增长至2033年26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46% [14][15] - 国内外厂商如Intel、Marvell、Broadcom及中际旭创、新易盛等积极布局CPO技术,推动行业技术迭代 [17][18] 光电互连技术发展背景 - 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汇聚超3800家光电企业,覆盖信息通信、精密光学等全产业链领域 [2][5] - AI大模型参数量与计算量呈指数增长,导致数据中心芯片间和设备间数据交互量爆发式增长 [2][5][6] - 传统板边光模块暴露出长距传输损耗大、时延高、互联密度受限等问题,难以支撑超高带宽场景需求 [2][8] CPO技术详细分析 - CPO将网络交换芯片与光模块共封装,通过缩短物理距离提升传输速度并减少损耗 [11][13] - 预计CPO端口销量从2023年5万片增长至2027年450万片,占800G/1.6T端口总出货量近30% [14] - Intel实现1.3pJ/bit低功耗高速传输,Marvell推出3D组件封装技术,Broadcom计划2025年推出200G/通道第三代CPO技术 [17] - 国内企业中际旭创800G产品已向海外客户大批量供货,新易盛、天孚通信等均在800G/1.6T产品和技术布局上取得进展 [18][19] CPC技术详细分析 - CPC由连接器模块、芯片基板、信号传输层及屏蔽层组成,适配224Gbps PAM4调制技术 [20] - 适用于小于2千米的互联场景,包括机架内设备互连和近距离机架间互联,为AI计算集群提供低延迟高带宽通道 [20][22][24] - 与CPO互补:CPO侧重长距传输和高性能场景,CPC侧重短距互联和高性价比部署 [20][21] 投资建议 - 随着数据中心对数据传输规模和速率要求提升,CPO和CPC连接器产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 - 传统连接器企业如立讯精密通过CPC技术进入原光模块企业垄断的数据连接器市场,建议关注其布局数据中心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2]
金博股份(688598):首次覆盖报告:高端电动车放量驱动碳陶业务加速成长
爱建证券· 2025-09-29 14:09
投资评级与估值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预计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9/3.66亿元 对应PE为31.7/19.0倍 [3] - 当前股价33.98元 市净率1.4倍 流通A股市值6,937百万元 [2] 核心业务观点 - 碳陶制动盘业务预计2026-2027年收入增速达169%/27% 2027年规划满产400万盘 [3] - 锂电业务2025-2027年预计收入增速为119%/60%/60% 2026年起实现对主流负极厂商批量供货 [3] - 公司平台化能力被低估 2025H1锂电/交通/光伏收入占比分别为48%/26%/25% 研发投入0.52亿元占比12.7% [3] - 碳陶制动盘单价大幅下降 长纤单盘下探至2000元以下 短纤单盘达1000元以内 为进口产品1/20 [3] 财务表现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17/1,819/2,460百万元 同比增长89.4%/78.9%/35.2% [4][2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219/366百万元 同比增长-90.0%/-369.6%/67.0% [4][26] - 毛利率预计从2025年-9.3%改善至2027年17.9% ROE从2025年-1.6%提升至2027年6.3% [4][26] 市场空间与渗透率 - 2026年新能源乘用车碳陶制动盘市场空间悲观/乐观预期分别为73/115亿元 [12] - 碳陶制动盘渗透率快速提升 预计2026年20-30万车型渗透率1-5% 30-40万车型渗透率20-30% 40万以上车型渗透率30-40% [12] - 配套车型价格带明显下探 从百万跑车级别渗透至50万元级高性能新能源车 并打开20-30万元车型市场空间 [3][12] 技术优势与产业布局 - 采用低成本CVI+树脂浸渍工艺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具备全流程研发与量产优势 [3] - 半导体领域向超高纯度热场部件延伸 支撑5ppm光学级碳化硅衬底制造 [3] - 氢能领域开发气体扩散层用碳纸、柔性碳基双极板等核心产品 已通过头部企业验证并批量交付 [3]
碳陶制动盘行业深度报告:碳陶制动盘:高端标配,自主向上
爱建证券· 2025-09-28 21:06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2] 核心观点 - 碳陶制动盘凭借轻量化、耐高温、高性能优势 正从超跑市场向30万级高端新能源车下沉 预计2026年中国市场规模达73-115亿元 [2] - 需求受轻量化、智能化、高端化三重驱动 单套等效减重100kg提升续航25km 瞬时制动响应匹配高阶智驾需求 [2] - 供给端中国厂商加速突破 国产化使单价降至进口1/20 长纤盘有望下探至2000元 短纤盘降至1000元以内 [2] - 航空领域为重要增量 预计2030年全球飞机碳陶制动盘市场空间约20亿美元 飞行汽车标配碳陶制动盘打开新增长极 [3][54][65] 行业趋势 - 新能源汽车高性能与续航要求倒逼制动系统升级 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突破1538万辆 渗透率52.9% [6] - 碳陶制动盘较传统灰铸铁盘减重显著 一对380mm碳陶盘重12kg vs 灰铸铁32kg 等效减重100kg [22] - 碳陶制动盘最高使用温度达1650℃ 使用寿命50-100万公里 为零延迟最大刹车力提供基础 [21] 产业链分析 - 上游碳纤维成本占比40-70% 2024年中国碳纤维运行产能150,130吨 全球占比48.6% T300级价格从200万元/吨降至80-100万元/吨 [32][35] - 中游工艺壁垒高 认证周期2-3年 CVI+LPI组合为主流工艺 头部企业通过专利与工艺构筑壁垒 [44] - 下游应用加速 2024年配置碳陶制动盘车型增至54款 均价从2000万元下探至128万元 小米SU7 Ultra降至50万元级 [46][47] 市场空间测算 - 2026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碳陶制动盘市场空间悲观73亿元、乐观115亿元 按价格区间渗透率1-40%测算 [53] - 30-40万价格区间为最大市场 预计贡献45-67亿元 40万以上区间因单价1.5万元贡献25-34亿元 [53] - 航空市场持续增长 预计2035年民航碳陶制动盘新增需求24万盘 军用飞机按机型配置4-12个/架 [62] 竞争格局 - 国际寡头主导 布雷博市占率超60% 与法拉利、保时捷等超豪华品牌深度绑定 [44][85] - 中国四类企业加速切入:专业碳基材料商(金博、天宜新材)、航空技术转化企业(北摩高科、博云新材)、传统制动供应商(金麒麟)、多元化材料集团(楚江新材) [44] - 金博股份规划2027年产能400万盘/年 天宜新材规划年产60万盘 国产化推动成本降低60% [2][101] 技术发展 - 中国厂商复用碳碳复合材料技术链 长纤维工艺性能优于海外主流方案 材料性能已实现超越 [68] - 降本路径明确:优化碳纤维牌号、开发快速CVI工艺、智能化生产提升良率 争取能源专项价格 [72] - 政策推动标准化 中国发布《汽车用碳陶制动盘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欧盟欧7标准将制动颗粒物纳入监管 [81] 重点公司进展 - 金博股份:获IATF16949认证 建成全球首条年产40万盘自动化生产线 产品用于小米SU7 Ultra实现100-0km/h制动30.8米 [102] - 天宜新材:获3家头部新能源车企量产定点 20余家主机厂合作 60万盘产线建设中 [44] - 布雷博:2024年营收38.4亿欧元 亚洲市场增长强劲 中国销售额增7.7% 日本增37.9% [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