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建证券
搜索文档
汽车行业周报:小鹏全新P7验证产品力,量变已现,质变可期-20250901
爱建证券· 2025-09-01 18:41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3] 核心观点 - 小鹏全新P7验证产品力,7分钟内大定破万,标配3颗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2250TOPS,超行业旗舰26倍,零百加速3.7秒,最高时速230km/h,CLTC最长续航820km,全域800V+5C超充技术,10分钟补能525km,全球首发冰雪AES,行业唯一可应对低附着路面系统 [3] - 小鹏汽车销量结构持续改善,25Q2收入达182.7亿元,同比+125.3%,交付103,181辆,汽车毛利率14.3%,整体毛利率17.3%,25H1入门级MONA M03累计销量占比48%,中端市场P7+占约26%,G6占约13%,高端市场G9、X9和P7销量合计占比约12%,G7于25Q3上市四周同级销量第一,预计X9增程版(鲲鹏系统)40万级将于25Q4上市、增程SUV车型G01将于25H2量产,2026年完成10万-50万元区间细分车型市场的全覆盖,产品谱系和销量结构将进一步改善,毛利率将随之逐步提升 [3] - 小鹏汽车强化补能基建,门店达677家/224城,自营充电站2348座,其中S4、S5超快充站1304座,2026年目标达成超1万座自营充电站,覆盖城市超420座,优质充电基础设施的大规模铺设将大幅提升用户充电体验,降低充电成本并强化品牌形象 [3] - 小鹏汽车欧洲、东南亚出海,2025年计划扩张至60个国家,建设超300家海外服务网点,2027年致力成为中国新能源出口前三名,基于旗舰车型X9全球车,欧洲作为高端市场突破口,东南亚以印尼、泰国为核心,通过本地化生产助力降本 [3] - 小鹏汽车Robotaxi潜力较大,计划2026年部署Robotaxi,实现L4级低速场景无人驾驶的量产,量产车Ultra与Robotaxi模型同源,自研图灵芯片、万卡级别训练集群、720B参数VLA大模型构成从云到端的算力闭环,模型、数据与场景库在乘用车、Robotax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间可以一体化复用,有望加速攻克Robotaxi最后一英里等复杂长尾场景 [3] 行业表现 - 本周汽车板块涨跌幅+0.35%,A股申万汽车行业指数报收7,839.3点,涨跌幅+0.35%,板块排名14/31,同期沪深300指数报收4,496.8点,涨跌幅+2.71% [3] - 本周申万汽车二级行业子板块涨跌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商用车+1.33%,汽车零部件+0.37%,乘用车+0.30%,摩托车及其他+0.07%,汽车服务-3.93% [3][6] - A股申万汽车行业涨幅前5个股依次为:天普股份+61.06%,豪恩汽电+58.28%,捷众科技+25.44%,舜宇精工+25.12%,登云股份+19.35% [3][7] - 港股申万汽车行业本周涨幅前5个股依次为:东风集团股份+49.58%,和谐汽车+13.53%,中升控股+11.99%,华晨中国+11.17%,蔚来-SW+10.58% [3][8][9] 投资建议 - 乘用车:看好智能化领先车企围绕"大模型+算力"加速建立用户体验壁垒,智能汽车头部集中的行业格局或加速形成,建议关注小米集团、小鹏汽车、理想汽车 [3] - 乘用车:看好国资背景车企深化改革+新品周期助力业绩改善,建议关注上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 [3] - 零部件:看好由单一零部件供应商向智能化核心部件系统集成商加速转变的自主供应链崛起,建议关注保隆科技 [3] - 其他:看好智能汽车加速发展带来测试检测需求扩容,建议关注中国汽研 [3]
储能行业深度报告:出海空间广阔,AI+储能是新增长极
爱建证券· 2025-08-28 19:19
储能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关键要点总结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出海空间广阔,AI+储能成为新增长极 [1] - 用户侧储能关注户储复苏和工商储需求快速增长 [2] - 大储领域关注全球需求快速增长下优先出海企业的盈利弹性 [2] - AI+储能受益AIDC需求增长,行业估值上限有望进一步打开 [2] - 电化学储能前景广阔,呈现"锂系技术主导、钠离子技术加速突破、长时储能逐步崛起"格局 [2] - 储能行业格局未定,电芯企业强势布局系统集成 [2] 按目录结构总结 1 储能:解决电力供需时空错配的设备 - 储能可实现电力供需错配的多元化功能,包括削峰填谷、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备用电源保障等 [7][13] - 按应用场景分为户储、工商储和大储三类,功能差异明显:户储规模5-20kWh,工商储50kWh-5MWh,大储50kWh-5MWh [12] - 2020年以来储能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双碳"目标推动下新型储能投运规模增长近20倍 [15][18] - 储能技术分类多样,抽水蓄能总量大(2024年全球累计装机372GW),但新型储能增速快(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165.4GW,同比增长81.1%) [19][23] - 电化学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占比96.4%),技术路线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4][26][29] - 电化学储能产业链完整,上游为电池原材料,中游为电池组制造、管理系统等,下游应用包括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 [33][34] 2 需求:看好国内工商储及出海,AIDC配储成为新增长极 - 为实现2050年全球能源系统净零排放,风光装机容量需增长14倍,带动储能需求达4000+GW [43] - 全球储能需求增长是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升、传统能源系统重构、区域能源安全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 [44] - 中美欧主导全球储能市场(2024年三国占全球新增装机量88%),新兴市场发展潜力大 [58] - 2024年中国储能新增装机107.1GWh,源网侧储能是主力(占比92.3%),其中独立储能占57.6% [63] - 预计2025年源网侧储能新增装机同比增长33% [69] - 中国用户侧储能以工商储为主,2024年装机8.2GWh,同比增速72%,预计2025年达12.5GWh [77][81] - 美国储能以大储为主(2024年占比超80%),政策扰动引发2025年抢装潮 [84][86] - 欧洲市场户储需求高,为完成净零排放需要保持光伏年装机增长,工商储及大储需求增速更显著 [58] - AI蓬勃发展推动数据中心储能需求高速增长,预计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80% [2] - 每100MW的数据中心建设有望带动450-800MWh的储能需求,预计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达300GWh [59] 3 格局:大局未定,电芯企业强势布局系统集成 - 储能系统成本中电芯、PCS价值占比较大 [60] - 受益先发优势及对电网理解,PCS企业在交流侧出货领先 [2] - 直流侧宁德时代、比亚迪遥遥领先,预计2025年在交流侧有较大突破 [2] - 逆变器领域阳光电源、华为双龙头格局稳定 [2] - 温控行业受技术升级及规模效应影响,格局持续走向集中 [2] - BMS以集成商自研为主,第三方BMS厂商份额依然较高 [2] - 2024年全球前十储能集成商(交流侧)中,PCS企业处于领先地位 [62] - 电芯总出货量排名中头部企业把控市场,全球储能电芯CR10超90% [71][72] - 大储电芯市场高度集中,CR5超75%,小储市场格局未定,尾部企业竞争激烈 [73][74] 4 投资主线:关注出海+AI - 用户侧储能关注户储复苏,欧洲是全球户储最大市场,预计2024年四季度起库存消化完毕,2025年户储需求进入恢复周期 [2] - 全球工商储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工商储新增装机同比+69%,欧洲工商储新增装机同比+49% [83][84] - 大储领域关注全球需求快速增长,2025年1-6月全球电池储能系统装机总量86.7GWh,同比增长54% [2] - 出海增加盈利弹性,以阳光电源为例,随着海外大储持续增长,行业利润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2][85] - AI+储能成为新增长极,AIDC产业链与储能产业链高度相关,旺盛需求给储能企业带来新机遇 [2]
泡泡玛特(09992):首次覆盖报告:全球化战略成效显著,盈利能力实现结构性跃升
爱建证券· 2025-08-28 19:14
投资评级与估值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基于全球化战略成功验证、IP平台化运营能力及盈利能力结构性提升[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11.7/174.9/222.7亿元,同比增长257.5%/56.5%/27.3%[5] - 对应PE为35.4/22.6/17.7倍[5] 核心业务表现 - 25H1海外收入55.9亿元(同比+439.6%),其中亚太/美洲/欧洲分别28.5/22.6/4.8亿元(同比+257.8%/1142.3%/729.2%)[5] - 25H1中国市场收入82.8亿元(同比+135.2%),线下/线上/批发渠道分别增长117.1%/212.2%/9.4%[5] - 毛绒品类25H1收入61.4亿元(同比+1276.2%),占比44.2%成为第一大品类,超越手办品类(增长94.8%)[5] 全球化战略进展 - 海外门店从100家增至128家,新开门店在面积、位置及设计方面质量提升[5] - 线上渠道表现强劲:25H1海外线上收入25.6亿元(同比+964.8%),占比提升21.8pct至45.8%[5] - 本土化运营团队推动用户粘性提升,天猫旗舰店增长230.7%,抖音平台增长168.6%[5] IP运营能力 - IP矩阵多元化:25H1共5个IP收入超10亿元,13个IP收入过亿(去年同期为6个)[5] - THE MONSTERS收入48.1亿元(同比+668.0%),收入占比控制在34.7%的健康水平[5] - MEGA产品线深化高端收藏市场布局,收入同比增长71.8%[5] 盈利能力优化 - 25H1毛利率提升6.3pct至70.3%,主因海外高定价、成本优化及规模效应[5] - 管销费用率从39.2%降至28.6%,净利率同比提升12.5pct至33.7%[5]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持续提升至71.4%/72.3%/73.0%[7] 产能与供应链 - 毛绒品类月产能提升至3000万只,缓解热门品类产能缺口[6] - 规划建设全球六大生产基地,构建敏捷供应链系统以快速响应需求[6] 财务预测摘要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342.2/509.7/631.9亿元(同比+162.4%/48.9%/24.0%)[7] - ROE预计达54.5%/48.7%/40.2%,净利率提升至35.2%/36.7%/37.5%[7] - 货币资金预计从161亿元(2025E)增长至547亿元(2027E)[9]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322.2港元,总市值4327亿港元,总股本13.4亿股[2] - 一年内股价区间43.7-339.8港元[2]
固定收益周报:债市调整压力仍存,警惕潜在负反馈效应-20250827
爱建证券· 2025-08-27 13: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近期债市持续承压,受M1同比数据走强、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反内卷”政策预期等因素扰动,股债性价比显示债券配置价值在积累但未到重配置临界点,短期权益市场强势是债市最大风险点,建议投资者保持防御姿态,维持短久期策略,等待更好配置时机,同时关注工业企业利润及8月PMI数据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债市周度复盘 - 8月18 - 22日,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股债跷跷板效应主导走势,各期限国债收益率普遍上行,1年期和10年期分别上行0.42bp和3.53bp,最终收报1.3707%和1.7818% [2][10] - 8月18日,资金面趋紧叠加权益走强,债市承压,十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2.6bp至1.77% [10] - 8月19日,央行大额投放缓解资金压力,债市情绪修复,十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1.9bp至1.766% [10] - 8月20日,LPR持平符合预期,股强债弱格局延续,十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小幅上行0.9bp至1.78% [11] - 8月21日,资金面改善推动债市小幅回暖,十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2bp至1.761% [11] - 8月22日,国债发行利率超预期抬升,曲线熊陡特征显现 [11] 债市数据跟踪 资金面 - 8月18 - 22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12,652.00亿元,开展逆回购20,770.00亿元,到期7,118.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招标1,200.00亿元,到期2,200.00亿元 [23][24] - 资金利率先上后下,R001、DR001、R007、DR007较上周上行,R007 - DR007利差周均值较上周下行,FR007S1Y、FR007S5Y较上周上行,FR007S5Y - FR007S1Y期限利差较上周走扩 [24] 供给端 - 8月18 - 22日,利率债总发行量和净融资额增加,总发行规模为13,099.50亿元,较前一周增加1,335.28亿元,净融资规模为3,147.80亿元,较前一周增加2,463.06亿元 [39] - 政府债发行规模和净融资额环比减少,国债发行3,102.60亿元,环比减少1,582.90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914.32亿元,环比减少740.27亿元 [42] - 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减少,净融资额环比减少,发行利率上行,总发行量为1,218.80亿元,较前一周减少6,528.50亿元 [49] 下周展望与策略 下周展望 - 国债供给压力减缓,下周无国债发行计划,地方政府债计划发行3,515.97亿元 [3][60] - 跨月扰动下,资金利率中枢或将持平,下周逆回购到期20,770.00亿元,MLF到期3,000.00亿元,预计央行将延续流动性呵护态度 [4][61] 债市策略 - 债市阶段性承压,受M1同比、市场风险偏好、“反内卷”政策预期等因素扰动,股债性价比显示债券配置价值在积累但未到临界点 [5][62] - 短期权益市场强势是债市最大风险点,需警惕负反馈传导引发的市场踩踏风险,建议投资者保持防御姿态,维持短久期策略,关注工业企业利润及8月PMI数据 [5][63] 全球大类资产 - 美债收益率普遍下行,截至8月22日,1Y - 30Y美债收益率较8月15日变动- 6bp至- 4bp不等,10Y - 2Y期限利差仍为58bp [70] - 美元指数有所回落,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小幅下行,英镑兑美元上涨,欧元兑美元下跌,美元兑日元下跌 [70] - 黄金、白银、原油价格普遍上涨,截至8月22日,COMEX黄金期货价格较8月15日上涨1.12%,COMEX白银期货价格上涨3.05%,WTI原油价格上涨1.00%,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2.51% [72]
食品饮料行业跟踪报告:中报陆续落地,板块仍处低位
爱建证券· 2025-08-25 20:49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食品饮料行业处于估值低位 当前PE-TTM为21.92倍 位于近15年17%分位数 白酒板块PE-TTM为19.04倍 同样位于17%分位数 [13][17] - 白酒板块随着政策压力消退和扩消费政策催化 需求有望弱复苏 动销进入降幅收窄通道 中报落地后业绩压力充分释放 [2] - 头部酒企提高分红比例 股息率提升 筹码结构优化 具备配置吸引力 [2] - 大众品板块建议聚焦高景气成长主线 关注稀缺成长标的 [2] 行情回顾 - 本周(8.18-8.22)食品饮料行业上涨3.29% 表现微弱于上证指数(+3.49%) 在31个申万子行业中排名第11 [3][6] - 子板块多数上涨 涨幅前三位分别为:其他酒类(+8.21%)、软饮料(+5.06%)、白酒(+3.62%) 仅肉制品下跌(-1.01%) [3][9] - 个股涨幅前五:酒鬼酒(+25.10%)、百润股份(+13.26%)、ST岩石(+12.94%)、舍得酒业(+12.75%)、巴比食品(+12.42%) [3][10] 白酒板块 - 酒鬼酒与胖东来合作推出"酒鬼·自由爱" 该单品以高质平价和透明成本结构广受欢迎 每人限购量从5箱收紧至2箱 预计对全年业绩拉动作用显著 [3][23] - 酒鬼酒上半年营收5.61亿元(同比下降43.54%) 归母净利润895.5万元(同比下降92.60%) [3][21] - 主要白酒批价:25年飞天茅台(原/散)批价分别为1845元/1820元 较上周下降20/30元;普五(八代)批价860元持平;国窖1573批价835元持平 [20] 啤酒板块 - 华润啤酒上半年营收239.42亿元(同比增长0.8%) 归母净利润57.89亿元(同比增长23.0%) [25][26] - 毛利率提升至48.9%(同比+2.0pct) 啤酒业务毛利率48.3%(同比+2.5pct) 净利率24.2%(同比+4.4pct) [26] - 啤酒销量648.7万千升(同比增长2.2%) 吨价3570.4元/千升(同比增长0.44%) [26] - 高端产品表现亮眼:普高档及以上产品销量增长超10% 次高端及以上产品销量增长中至高个位数(喜力增长超20% 老雪增长超70% 红爵增长超100%) [26] 投资建议 - 白酒板块建议关注业绩确定性强的优质头部公司: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 [2] - 大众品板块建议关注增长态势较好的农夫山泉、东鹏饮料 [2]
智能制造周报:物理AI有望开启万亿美元市场空间-20250825
爱建证券· 2025-08-25 20:39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物理AI有望开启万亿美元市场空间,英伟达Jetson Thor平台推动机器人向具备环境认知与自主决策的智能体跃迁 [1][5] - 国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紧迫性强化,先进封装和HBM工艺环节驱动设备需求增长 [5] - 可控核聚变技术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应用,产业链活跃度提升 [3][5] 行业表现与估值 - 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4.18%,机械设备板块上涨2.75%,申万一级行业排名第17/31位 [1][11][13] - 机械设备子板块中工程机械器件表现最佳,涨幅达7.72% [1][11][15] - 机械设备板块PE-TTM为37.7倍,子板块估值前三为机器人(185.0倍)、其他自动化(156.9倍)、机床工具(99.4倍),后三为工程整机(20.5倍)、轨道交通Ⅲ(20.6倍)、能源重型设备(23.9倍) [1][18] - 板块估值整体回升2.78%,工程器件子板块估值涨幅最高达8.11% [19] 投资建议 - 头部机器人整机厂商商业化落地加快,建议关注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如德昌电机控股、中大力德 [3] - 算力高景气延续,先进封装行业利好设备公司,建议关注盛美上海、长川科技、华峰测控 [3] - 核聚变工程迭代加速,建议关注西部超导、合锻智能、久立特材等关键技术供应商 [3] 细分领域动态 - **人形机器人**:英伟达发布Jetson Thor平台,算力达2070 FP4 TFLOPS,银河通用机器人成为全球首批搭载产品 [5][10] - **半导体设备**:DeepSeek发布新一代模型DeepSeek-V3.1,针对国产芯片设计,HBM和先进封装推动刻蚀、沉积、清洗及混合键合设备需求 [5] - **可控核聚变**:近7日新增招标2项(均属BEST项目),中标5项(3项属EAST,2项属BEST),水冷系统采购金额达1.82亿元 [5][37] 企业业绩与市场表现 - 机械设备板块涨幅前五公司:浙海德曼(+43.22%)、强瑞技术(+32.13%)、伟隆股份(+31.27%)、南风股份(+28.28%)、川润股份(+27.47%) [16][17] - 跌幅前五公司:速达股份(-19.33%)、南方路机(-19.25%)、中邮科技(-15.48%)、杰克股份(-12.88%)、山河智能(-12.22%) [16][17] - 25H1业绩亮眼公司:达意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7.89%)、东方精工(121.96%)、四方光电(102.17%)、集智股份(1520.15%) [28][29] 行业数据 - 7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4.0%,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2.8% [52] - 7月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5.0%,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量价同比变化显著 [18][45] - 7月液压挖掘机内销同比增长17.2%,外销增长31.9% [61] - 1-7月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累计同比增长80.7% [62]
电子行业周报:华虹半导体筹划收购华力微控股权-20250825
爱建证券· 2025-08-25 18:53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华虹半导体筹划收购华力微控股权,旨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并补齐28nm制程短板,增强汽车芯片制造能力 [2][5] - 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持续增长,中国大陆市场增速显著高于全球水平,行业格局高度集中 [7][23] - 电子行业指数表现强劲,数字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等细分领域涨幅领先 [2][45] 华虹半导体与华力微收购事件 - 华虹半导体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华力微控股权,标的为华虹五厂对应股权(65/55nm-40nm产能),目前处于分立阶段 [2][5] - 华力微成立于2010年,工艺覆盖65/55nm-40nm,月产能3.8万片,曾实现28nm芯片流片成功 [6][10] - 华虹半导体聚焦成熟工艺(180nm-40nm),运营5座产线(3座8英寸+2座12英寸),2024年营收20.04亿美元,2019-2024年复合增速16.5% [8][26] - 华力微聚焦12英寸先进工艺,控股华虹六厂(28/22nm,月产能4万片),与华虹半导体形成工艺互补 [6][15] 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分析 - 2020-2024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复合增速15.4%,2023年规模1152.0亿美元,2024年达1375.5亿美元 [7][19] - 中国大陆市场2024年规模130.0亿美元(占全球9.4%),同期复合增速18.8% [7][19] - 2025Q1竞争格局:TSMC份额67.6%,Samsung占8.1%,SMIC占5.5%,华虹集团占2.7% [7][23] 电子行业市场表现 - 本周SW电子行业指数上涨8.95%,排名2/31,沪深300指数上涨4.18% [2][41] - 细分领域涨幅前三:数字芯片设计(+16.36%)、半导体设备(+12.31%)、集成电路制造(+11.12%) [2][45] - 个股涨幅前十包括科森科技(+61.1%)、盛科通信(+43.9%)、芯原股份(+41.8%)等 [48] 其他产业动态 - 小米2025Q2营收1160亿元(同比+30.5%),智能电动汽车及AI业务收入213亿元(同比+233.9%) [31] - 高通发布第二代骁龙W5系列可穿戴平台,全球首款支持NB-NTN卫星通信,基于4nm工艺 [38] - 软银集团宣布以2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认购价每股23美元,成为其第五大股东 [37]
医药行业周报:国内BigPharma中报表现亮眼,静待管线价值重估-20250825
爱建证券· 2025-08-25 15:06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2] 核心观点 - 国内 BigPharma 中报表现亮眼,创新转型成效显著,创新药业务成为收入增长主要动力 [2] - 创新出海是核心主线,重点关注 ADC、PD-1 双抗、减肥药等中国优势赛道的出海预期 [2] - 江苏自贸区生物医药发展新方案获批,高层政策支持不断,国家对于医药产业的定位已从"民生工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 [2] 医药板块行情复盘 - 本周(8/18~8/24)SW 医药生物指数+1.05%,跑输沪深 300 指数(+4.18%)[2] - 细分板块中医疗设备(+4.49%)、疫苗(+4.41%)取得相对收益,CXO(-3.00%)表现最弱 [2] - 医药板块以震荡调整为主,前期强势个股回调,部分中小市值、低位创新药表现较好 [2] 国内 BigPharma 中报表现 - 恒瑞医药上半年营业收入 157.61 亿元(+15.88%),扣非归母净利润 42.73 亿元(+22.43%),创新药销售收入 75.70 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剔除许可收入)的 54.97% [2] - 恒瑞医药收到默沙东 2 亿美元及 IDEAYA 7500 万美元对外许可首付款,计划以自有资金回购股份(总金额不超过 20 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 90.85 元/股)[2] - 中国生物制药上半年营业收入 175.75 亿元(+10.71%),归母净利润 33.89 亿元(+12.31%),创新药贡献收入 78.0 亿元(+27.2%),占营收比例 44.4%(同比+5.8pct)[2] - 中国生物制药副总裁谢炘增持 100 万股,总金额 736.8 万港元 [2] 政策支持 - 国务院原则同意《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发展 [2] - 李强总理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要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 [2] - 国家医保局首次提出"促进创新药全球市场发展",创新药出海成为提升中国科技全球影响力的重要一环 [2] 配置思路 - 创新出海主线:重点关注 ADC(迈威生物、映恩生物-B、乐普生物-B、复宏汉霖)、PD-1 双抗(康方生物、三生制药、神州细胞、宜明昂科/Instil Bio、中国生物制药、基石药业-B)、减肥药(众生药业、博瑞医药、来凯医药-B)[2] - CXO 高景气细分龙头:药明合联、药明康德、凯莱英 [2] - BigPharma 管线价值重估:中国生物制药等 [2] 投资建议 - 看好中国创新药出海产业趋势,维持全年医药科技牛市判断 [2] - 重点跟踪 ADC、双抗、减肥药等核心优势赛道,关注 WCLC、ESMO 等学术会议产业催化和后续 BD 进展 [2] - 关注 11 月国家医保谈判、商保目录出台带来的增量 [2] - 重点关注药明合联、映恩生物-B、康方生物、迈威生物-U、宜明昂科-B、科伦博泰生物-B [2] - 看好高景气 CXO、器械出海、脑机接口、AI+医疗等投资机会 [2]
汽车行业周报:看好央企高端电动智能品牌借力起势-20250825
爱建证券· 2025-08-25 14:50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2] 核心观点 - 看好央企高端电动智能品牌借力资本市场和华为技术加速成长 [2] - 智能化领先车企围绕"大模型+算力"加速建立用户体验壁垒 [2] - 国资背景车企深化改革与新品周期助力业绩改善 [2] - 自主供应链由单一零部件供应商向智能化核心部件系统集成商转变 [2] - 智能汽车发展推动测试检测需求扩容 [2] 行业表现分析 - 本周申万汽车行业指数上涨4.70% [2] - 板块排名7/31 [2] - 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4.18% [2] - 商用车子板块涨幅最高达5.13% [2][5] - 乘用车子板块上涨4.92% [2][5] - 汽车零部件子板块上涨4.77% [2][5] - 汽车服务子板块上涨3.67% [2][5] - 摩托车及其他子板块上涨2.71% [2][5] 重点公司动态 - 蔚来发布全新ES8 [2] - 基于900V高压可换电架构 [2] - 整车购买起订价格41.68万元 [2] - 电池租用方案起订价格30.88万元 [2] - CLTC续航635公里 [2] - 2025年1-7月累计销量4199辆 [2] - 月均销量约600台 [2] - 岚图汽车筹划独立上市 [2] - 东风集团股份每股H股总对价约10.85港元 [2] - 较公告前股价溢价约129% [2] - 岚图汽车2022-2024年收入从60.5亿元增长至193.6亿元 [2] - 复合年增长率79% [2] - 毛利率从8.3%提高至21% [2] - 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 - 岚图FREE+上市15分钟锁单1.15万辆 [2] - 大订超2万台 [2] 市场表现突出个股 - A股涨幅前5:成飞集成+35.53% [2][6] - 南方精工+28.42% [2][6] - 飞乐音响+27.83% [2][6] - 松原安全+27.34% [2][6] - 三祥科技+24.93% [2][6] - 港股涨幅前5:蔚来-SW+27.75% [2][7] - 易鑫集团+21.60% [2][7] - 小鹏汽车-W+18.73% [2][7] - 福耀玻璃+18.50% [2][7] - 长城汽车+14.97% [2][8] 投资建议关注标的 - 乘用车领域关注小米集团、小鹏汽车、理想汽车 [2] - 国资车企关注上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 [2] - 零部件领域关注保隆科技 [2] - 测试检测领域关注中国汽研 [2]
电子行业周报:Amazfit产业链迎来业绩拐点-20250820
爱建证券· 2025-08-20 19:40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华米科技通过"去小米化"战略实现向品牌商转型 其Amazfit智能手表产品线凭借自研芯片和健康系统技术驱动业绩反转 Q2营收达0 98亿元 同比增长46 2% 为2021Q3以来首次同比正增长 [5][6] - 全球智能手表市场持续增长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287 2亿美元(同比+16 65%) 中国市场达34 2亿美元(同比+20 85%) 竞争格局分散 前五名品牌仅占58%出货量 为差异化品牌提供发展空间 [7][19] - 智能手表产业链围绕"硬件-交互-连接-软件"协同架构 从芯片、传感器等硬件层到健康算法等软件层深度联动 驱动产品功能迭代和体验升级 [8][25] - 电子行业本周表现强劲 SW电子指数上涨7 02% 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 被动元件(+12 32%)、数字芯片设计(+10 18%)、印制电路板(+9 28%)领涨 [2][40] 华米科技战略转型与产品分析 - 华米科技主动实施"去小米化"战略 通过自研黄山系列芯片(黄山3号支持ZEPP Flow大模型)和Zepp OS系统 实现从代工厂向品牌商转型 产品毛利率和自研比例提升 [6][9][12] - 2025年新品Amazfit Balance 2(专业运动型 售价1699元)和Amazfit Active 2S(轻量全能型 售价1099元)成为增长引擎 Balance 2支持170+运动模式和45米潜水认证 Active 2S续航达10-21天 超越华为Watch Fit 4和小米Watch S4 [6][13][15] - 华米科技2022年以4%出货量占比位列全球智能手表市场第七 2025Q2营收同比增速达46 2% 毛利0 36亿元 [5][7][19] 智能手表市场格局 - 2024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规模287 2亿美元(同比+16 65%) 预计2029年达405 7亿美元(CAGR5 +7 15%) 中国市场34 2亿美元(同比+20 85%) 预计2029年达47 4亿美元(CAGR5 +6 75%) [7][17] - 市场竞争格局分散 2024年苹果、华为、三星、小米、小天才五家企业合计占58%出货量 剩余42%市场份额由多个自主品牌占据 [7][19] 智能手表产业链技术架构 - 硬件基础层:以电池、芯片、传感器为核心 解决续航、算力与数据采集问题 例如华米Amazfit手表主控芯片占整机价格约43% [8][10][25] - 显示与交互层:采用OLED或Memory LCD屏幕 结合触控/按键设计优化交互体验 Amazfit Active 2S使用莫氏9级蓝宝石表镜提升耐磨性 [8][14] - 通信连接层:依赖蓝牙、Wi-Fi等无线模组实现设备内外数据连通 通过射频设计和协议栈优化提升性能 [8][25] - 软件与算法层:通过操作系统调度和健康算法(如HRV分析、ECG心电图)实现数据解析和健康管理功能 [8][14][25] 全球电子产业动态 - 工业富联2025H1营收3607 6亿元(同比+35 6%) 净利润121 13亿元(同比+38 6%) 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60% 800G交换机营收较2024年全年增长近三倍 [27][28] - SK海力士在1c DRAM制程中突破六层EUV光刻技术 良率达80%-90% 读写性能提升11% 功耗降低9% 将应用于HBM4E产品 [29][31] - 台积电宣布逐步退出6英寸晶圆业务(月产能8 3万片) 整合8英寸产能 资源向先进制程和封装倾斜 子公司世界先进计划建设8英寸SiC晶圆厂 [32] 本周电子市场表现 - SW电子行业指数上涨7 02% 跑赢沪深300指数(+2 37%) 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 通信(+7 66%)、非银金融(+6 48%)、电力设备(+5 84%)涨幅居前 [2][36] - SW电子三级行业中 被动元件(+12 32%)、数字芯片设计(+10 18%)、印制电路板(+9 28%)涨幅领先 面板(+1 25%)、半导体设备(+2 47%)、品牌消费电子(+2 76%)涨幅较小 [2][40] - 个股方面 戈碧迦(+48 2%)、上海合晶(+45 4%)、盛科通信(+38 9%)涨幅居前 景旺电子(-8 0%)、久之洋(-7 4%)、东晶电子(-6 3%)跌幅较大 [43] - 全球科技指数中 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1 32%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 52% 中国台湾电子零组件(+5 16%)、其他电子(+5 33%)板块表现突出 [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