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
搜索文档
票息资产热度图谱:中短债再临1.9%低位
国金证券· 2025-11-04 22: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截至2025年11月3日,不同类型信用债估值收益率、利差及与上周相比的变动情况各有不同,民企地产债和产业债估值收益率及利差整体较高,各类型债券收益率大多呈下行趋势 [2][3][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存量信用债加权平均估值收益率 - 不同券种、发行方式及期限的存量信用债加权平均估值收益率有差异,如城投债私募债1年以内永续为1.85%,非永续为1.88% [10] 存量信用债加权平均利差 - 不同券种、发行方式及期限的存量信用债加权平均利差不同,如城投债私募债1年以内永续利差为36.52BP,非永续为38.96BP [11] 存量信用债加权平均估值收益率较上周变动 - 各券种收益率较上周大多下行,如城投债私募债1年以内永续下行3.95BP,非永续下行3.18BP [12] 存量信用债加权平均利差较上周变动 - 各券种利差较上周变动不一,如城投债私募债1年以内永续利差变动 -0.22BP,非永续变动0.94BP [14] 公募城投债加权平均估值收益率 - 不同省份、行政层级及期限的公募城投债加权平均估值收益率存在差异,如江苏省地级市1年以内永续为1.74%,非永续为1.70% [16] 公募城投债加权平均利差 - 不同省份、行政层级及期限的公募城投债加权平均利差不同,如江苏省地级市1年以内永续利差为23.78BP,非永续为20.20BP [18] 公募城投债加权平均估值收益率较上周变动 - 各省份公募城投债收益率较上周大多下行,如江苏省地级市1年以内永续下行3.14BP,非永续下行3.66BP [20] 私募城投债加权平均估值收益率 - 不同省份、行政层级及期限的私募城投债加权平均估值收益率有别,如江苏省地级市1年以内永续为1.83%,非永续为1.77% [24] 私募城投债加权平均利差 - 不同省份、行政层级及期限的私募城投债加权平均利差存在差异,如江苏省地级市1年以内永续利差为38.57BP,非永续为28.04BP [26] 私募城投债加权平均估值收益率较上周变动 - 各省份私募城投债收益率较上周大多下行,如江苏省地级市1年以内永续下行4.19BP,非永续下行3.33BP [28]
基金量化观察:《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解读
国金证券· 2025-11-04 22:15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四因子模型**[19] * **模型构建思路:** 该模型用于评估基金的超额收益(Alpha),通过控制多个风险因子来更准确地衡量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避免将因风格或行业暴露带来的Beta收益误判为Alpha[1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报告中未提供具体的因子构成、回归方程或详细构建步骤,仅提及该模型用于分析基金在不同基准下的Alpha表现[19] 模型的回测效果 *(报告中未提供四因子模型自身的回测效果指标,如历史Alpha、IR等)*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报告中未明确提及或定义具体的量化因子及其构建方法)* 因子的回测效果 *(报告中未提供具体量化因子的测试结果,如IC、IR、多空收益等)* **总结说明:** 本报告核心内容为政策解读和市场数据跟踪,量化分析内容较少,仅提及使用“四因子模型”进行基金业绩归因,但未详细阐述其具体因子构成、构建公式及模型评价。
“数”看期货:近一周卖方策略一致观点-20251104
国金证券· 2025-11-04 17:01
根据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股指期现套利模型**[43] * **模型构建思路**:当股指期货的市场价格偏离其理论价格时,通过在期货和现货市场上进行低买高卖并持有至基差收敛来获取无风险收益[4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模型主要分为正向套利和反向套利两种策略[43] * **正向套利**:当现货被低估而期货被高估时,卖出期货合约并买入现货[43] 其套利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P={\frac{(F_{\mathrm{t}}-S_{\mathrm{t}})-(S_{\mathrm{t}}+F_{\mathrm{t}}M_{\mathrm{f}})(1+r_{\mathrm{f}})^{\frac{T-t}{360}}-S_{\mathrm{t}}C s-F_{\mathrm{t}}C f)}{S_{\mathrm{t}}+F_{\mathrm{t}}M_{\mathrm{f}}}}$$ 其中,\(S_t\) 和 \(F_t\) 分别为现货与期货在 t 时刻的价格,\(M_f\) 和 \(M_l\) 分别为期货与融券的保证金比率,\(C_s\) 和 \(C_f\) 分别为现货与期货的交易费用比率,\(r_f\) 为无风险利率[43] * **反向套利**:当现货被高估而期货被低估时,买入期货合约并卖出现货[43] 其套利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P={\frac{(S_{t}-F_{t})-(S_{t}M l+F_{t}M_{f})(1+r_{f})^{\frac{T-t}{360}}-S_{t}C s-F_{t}C f-S_{t}r^{\frac{T-t}{l360}})}{S_{t}M l+F_{t}M_{f}}}$$ 其中,\(r_l\) 为融券年利率[43] * **模型评价**:套利交易存在保证金追加风险、基差不收敛风险、股利风险、现货跟踪误差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等[44] 2. **因子名称:分红调整基差率**[45] * **因子构建思路**:指数成分股分红会使价格指数回落,并在股指期货价格上造成“额外贴水”,通过对未来分红点位的预测来修正基差率,以更真实地反映市场基差水平[4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该因子的核心是对指数分红点位的预测,具体预测方法如下[45]: * **预测方法**:对于已实施或已公布分红预案的成分股,按实际或预案计算;对于未公布分红预案的成分股,使用公式:预测分红 = EPS × 预测派息率[45] * **EPS取值**:在预测时间t,若t小于10月(上年度分红未结束),使用上年度数据预测(取年报披露的EPS,若未披露则取上年末的EPS_TTM);若t大于10月(预测明年分红),则取t时间的EPS_TTM[46] * **预测派息率取值**:对于过去三年稳定派息的公司,取过去三年派息率均值;对于稳定派息不足三年但持续盈利的公司,取上一年度派息率;对于过去一年未盈利、正在资产重组、上市不足一年且无分红预告的公司,认为其不分红(派息率为0)[48] * **分红点位计算**:最终计算每个合约期内分红对指数点位的具体影响,公式为: 分红点位 = ∑(每股分红 × 指数收盘价 × 成分股权重 / 成分股收盘价) = ∑(EPS × 预测派息率 × 指数收盘价 × 成分股权重 / 成分股收盘价)[49] * **因子计算**:在得到预测的分红点位后,用于调整主力合约基差率,得到“分红调整基差率”[19] 模型的回测效果 *(注:研报中未提供股指期现套利模型的具体回测指标数值)*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分红调整基差率因子**[19] * 截至报告期末,IF主力合约基差率为-0.200%,分红调整后基差率为0.059%[19] * 截至报告期末,IC主力合约基差率为-1.209%,分红调整后基差率为-1.087%[19] * 截至报告期末,IH主力合约基差率为0.121%,分红调整后基差率为0.186%[19] * 截至报告期末,IM主力合约基差率为-1.845%,分红调整后基差率为-1.704%[19] * 未来一年分红对指数点位的预测影响为:IF指数78.97点,IC指数85.28点,IH指数70.12点,IM指数64.84点[13][35]
25Q3风电行业板块业绩总结:量价持续超预期,盈利继续拐点向上
国金证券· 2025-11-04 14:50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风电行业持积极看法,重点推荐三条更具盈利弹性的投资主线 [2][3][55][56] - 行业投资评级未在提供内容中明确提及,但整体推荐逻辑清晰 [2][3][55][56] 行业需求与装机情况 - 2025年1-9月国内风电新增装机61.1GW,同比增长56%,其中陆风57.6GW(+57%),海风3.5GW(+42%)[8] - 预计2025年全年新增装机规模约118GW(陆风110GW,海风8GW),Q4装机有望继续提速 [8] - 前三季度国内风机新增招标102GW,同比下降14%,但Q3新增招标30.2GW,头部整机企业在手订单同比保持20-30%增速 [13] - 行业整体在手订单约300GW,足够覆盖未来两年装机需求,预计2026年国内风电装机继续增长 [13] 风机价格与盈利趋势 - 1-10月国内陆上风机中标均价(不含塔筒)为1593元/kW,较2024年全年上涨约12% [16] - 海风机组价格企稳,不含塔筒中标均价维持在2700-2800元/kW左右 [16] - 随着25Q4-27FY交付项目中高价订单占比持续提升,整机环节盈利弹性释放周期有望延续至2027年 [2] - 25Q3风电板块实现营收662亿元,同比+27.2%;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4.6% [25][28] 分环节经营表现 - 整机环节盈利继续分化,金风科技、运达股份等受益于前期低价订单较少及海外、国内海风交付占比提升,Q3毛利率环比小幅改善 [2] - 管桩环节受益于国内及海外海风交付加速保持高速增长,海缆环节进入逐步确收阶段,东方电缆Q3业绩拐点明确 [2][37][39] - 零部件环节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及产能利用率维持高水平,Q3盈利普遍环比Q2略有提升 [2] - 运营商环节受平价项目增加、市场化交易规模扩大及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影响,收入及利润承压 [37][39] 财务指标与现金流 - 前三季度风电板块实现营收1710亿元,同比增长37.9%;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长12.5% [18][21] - 25Q3行业经营性净现金流34亿元,同比增加7亿元,整机环节现金流同比略有下降但前三季度大幅改善 [2][50] - 板块存货规模维持高位,合同负债环比阶段性下降但同比保持高增,预计Q4装机旺季需求保持高增 [2][46][48] - Q3海缆、管桩资本开支继续提升,整机及零部件明显放缓,海风产业链头部企业加速布局新基地 [51] 投资建议与重点公司 - 重点推荐整机环节:金风科技、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三一重能等,受益于国内风机量价超预期及两海收入结构提升 [3][55][56] - 重点推荐海缆、基础环节:大金重工、东方电缆、海力风电等,受益于两海需求高景气及海外订单外溢 [3][55][56] - 重点推荐铸锻件、叶片环节:金雷股份、日月股份、时代新材等,受益于供需紧张提价落地及需求释放业绩弹性 [3][55][56]
国金证券期货宏观日报-20251103
国金证券· 2025-11-03 23:37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 - 核心观点聚焦于AI算力投资驱动的光模块、通信设备等细分领域高增长 [33][35][38][41][56][59][63] 通信板块行情回顾 - 2025年初至10月30日 SW通信累计涨跌幅显著超越沪深300指数 [2][3] - 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 通信行业涨幅排名靠前 [4] - 通信行业估值水平在2025年呈现波动 市盈率在24 10x至36 66x区间 [6] - 通信行业历史估值分位点显示当前估值处于相对合理区间 [7] 基金持仓分析 - 光模块龙头公司备受基金青睐 中际旭创和新易盛持有基金数分别达1158只和1116只 持股市值均超过110亿元 [9] - 中际旭创基金持股总量为27,513 76万股 半年度持仓增加7,882 56万股 持股占流通股比达24 89% [9] - 新易盛基金持股总量为30,110 03万股 半年度持仓增加5,548 95万股 持股占流通股比高达34 01% [9] - 运营商板块出现基金减持 中国移动A股半年度持仓减少3,526 02万股 中国电信半年度持仓大幅减少16,049 96万股 [9] 通信板块业绩回顾 - 运营商板块资本开支在2021年达到峰值2,839亿元后逐步下降 2024年为2,186亿元 但云业务收入持续高增长 [20][35] - 中国移动云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24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39亿元 中国电信天翼云收入从2021年的27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72亿元 [35] - 通信设备商板块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400%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 [22] - 光模块龙头公司业绩表现突出 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维持在30%以上 [25] AI算力投资驱动 - 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持续增长 2024年四大云厂商资本支出合计超过1,400亿美元 2025年预计维持高位 [38] - 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84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530亿元 复合增长率显著 [56] - 国内互联网厂商加大AI投入 百度2024年资本支出同比增长超过200% 腾讯2024年资本支出同比增长近150% [56] - 全球高速率光模块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800G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的6 4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72 6亿美元 [59] 重点公司分析 - 光模块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中际旭创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1% 新易盛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1% [41][66] - 中际旭创2025年预计每股收益8 79元 对应市盈率9 28倍 新易盛2025年预计每股收益10 04元 对应市盈率40 46倍 [66] - 工业富联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回升至53 68% 单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超过50% [48][49] - 运营商估值具有吸引力 中国移动2025年预计市盈率16 04倍 中国联通2025年预计市盈率16 80倍 [66]
石油化工行业点评:OPEC+明年一季度暂停增产提振情绪
国金证券· 2025-11-03 23:3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买入、增持等)[6] 核心观点 - OPEC+决定将12月日产量目标提高13.7万桶,并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暂停增产,此举超出市场预期,提振了市场情绪[2][3] - 尽管有短期利好,但报告认为这无法改变2026年上半年供应过剩的现实,OPEC+暂停增产可能仅是无奈之举,而非有意发动价格战[3] - 市场对2026年原油供需过剩的预期在每日19万桶至300万桶之间波动[3] - 地缘政治因素和国内回补战略原油储备的速度是改变2026年供需过剩预期的主要可能性[4] - 非OPEC国家,特别是美国、巴西和圭亚那的海上原油产量增长迅速,是供应增加的重要来源[5] - 如果国内回补战略储备速度超预期或地缘风险超预期,可能扭转对2026年供应过剩的判断[6] - 行业看好中下游龙头长期的配置价值,以及海上油气工程服务景气的持续修复[6] 事件简介 - 2026年12月,OPEC+八个成员国同意将12月的日产量目标提高13.7万桶,增幅与10月和11月相同,并计划在2026年第一季度暂停增产[2] 行业分析 - 截至2025年9月底,OPEC+实际增产211万桶/日,距离累计增产目标约290万桶/日仍有80万桶/日的空间[3] - 2026年第一季度暂停增产是由于季节性需求疲软,但OPEC+在2026年第一季度后大概率继续开启增产[3] - 非OPEC供应增长强劲:美国10月原油平均产量增至1364万桶/日,较2024年同期增加11万桶/日;巴西9月原油产量同比增加41万桶/日;圭亚那9月产量接近80万桶/日,较2024年的62万桶/日快速增长[5] - 地缘政治事件(如对俄罗斯制裁)短期可能造成供应短缺,但中期更多表现为贸易路线改变而非实际供应减少[4] 投资建议 - 市场对油价的远期预期偏强,但存在不确定性[6] - 化工行业产能仍有投放,但远期反内卷预期将推动行业盈利改善[6] - 海上油气工程服务景气度将持续修复,因海上项目是成本最低的每年新增边际产能,且南美及中东油气景气持续向好[6]
黄金珠宝行业行业点评:黄金增值税管理变动,关注具备定价能力的头部品牌
国金证券· 2025-11-03 23:3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黄金行业增值税新政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对通过上海黄金、期货交易所买卖标准黄金实行差异化增值税管理 [1] - 政策旨在引导交易回归场内,简化退税流程,减少资金占用,并规范黄金交易市场 [2][3] - 短期来看,非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的珠宝企业利润下行压力增加,而会员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 [3] - 长期来看,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具备定价能力的头部品牌将展现出更强的业绩韧性 [3] 事件背景总结 - 卖出方交易环节一律免征增值税 [1] - 实物交割出库后,若用于投资性用途(金条、金锭等),交易所对会员单位实行"即征即退"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买入方再售时按现货缴税但不得开具专票 [1] - 若用于非投资性用途或客户购入,交易所免征增值税并开具普通发票,买入方可按6%的扣除率进行进项税抵扣 [1] - 实物出库后6个月内可单向变更用途并更换发票 [1] - 非交易所销售仍按现行规定缴税 [1] 行业影响总结 - 投资金销售企业:免税套利空间消失,预计将推动需求向具有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资格的头部企业集中,如菜百股份、中国黄金、老凤祥等 [2] - 非投资金饰品销售企业:短期利润承压,因进项税额扣除率从13%变为6%,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相应增加 [2] - 中长期利好具备定价能力的行业头部企业:中小企业出清后,需求集中有望带动头部企业销量提升,税收成本逐渐向价格端转移消化 [2][3] - 年用金量需求较大的首饰企业现金流有望改善,因进项税核算改为按6%固定扣除率计算,避免了以往"多缴税、退不了"的情况 [3] - 政策将规范黄金交易市场,场外黄金市场的税收套利导致的价格优势消失,可能带来供给侧优化 [3] 投资建议总结 - 建议关注具备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资格且开展投资金业务的珠宝企业,有望受益于头部集中趋势 [3] - 建议关注一口价黄金产品占比提升较快、高端及悦己类客群稳定的珠宝企业,短期回撤或带来布局机会 [3] - 具体公司关注点:老铺黄金门店店效高增持续,年内三次涨价巩固高端定位,业绩对成本端变化容忍度较高;潮宏基加盟商通过公司采购比例提升叠加渠道扩张,规模效应显现,一口价产品占比提升迅速体现品牌溢价能力 [3]
数说公募权益及FOF基金三季报:成长主线多层次扩散,机构抱团同步推进
国金证券· 2025-11-03 23: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三季度A股呈现成长主导的结构性牛市,港股与A股同频共振,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上升但延续净赎回,权益基金仓位上升且持仓向TMT集中,各行业主题基金表现分化,FOF持仓有一定变化[3] 各部分总结 基金市场概况 - A股三季度高贝塔全面上行、成长主导,宽基指数普涨,创业板领涨,港股与A股同频共振,大、中、小盘成长指数跑赢价值,科技制造和有色行业表现好,金融偏弱[10][13] - 主动权益基金平均净值涨幅明显,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基金近3月回报分别为25.58%、26.18%、25.53%、17.56%,平衡混合型基金回撤小,夏普比率方面偏股混合和灵活配置型短期高,平衡混合基金长期风险收益性价比好[23][24] - 截至三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规模3.99万亿元,环比升20.81pct,份额2.64万亿份,环比降5.27pct,新发基金数量和规模提升,三季度新发109只,规模539.25亿元[30][32] 基金持仓特征 - 三季度权益基金平均股票仓位88.98%,较上季升1.42pct,港股仓位微降,平均投资市值占净值比为13.55%,降0.20pct[39] - 重仓股板块配置上,科技板块持仓占比大幅提升至39.44%,权益基金集中增持TMT方向,从银行、食品饮料等板块挪仓[43] - 重仓股行业配置中,电子行业配置比例增加,银行减持,前五大行业集中度从49.27%升至58.58%[47] - 个股层面,重仓市值占比前10为宁德时代等,三季度中际旭创等市值占比提升多,小米集团 - W等下降多;持股基金数量前10为宁德时代等,三季度工业富联等增持数量多,美的集团等减持多[49][52] - 重仓股市值风格向大盘加强,800亿以上大盘股占比升7.09pct至62.31%,重仓股集中度上升,抱团趋势回归[58] 基金公司分析 - 三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前20的公司规模均大幅提升,前5名未变,分别是易方达基金等,永赢基金排名升11位[61] - 规模前20的基金公司第一大重仓行业主要为电子和医药生物,大成基金为有色金属[62] - 前20基金公司前三大重仓股平均集中度13.49%,前五大20.01%,较上季略降,兴全基金前三大重仓集中度最高为24.69%[64] 主题基金分析 - 三季度各行业主题基金表现分化,科技主题基金表现突出,涨45.96%,金融主题基金最差,仅涨3.25%[68] - 医药主题基金重仓化学制剂和其他生物制品,医疗研发外包和其他生物制品重仓占比提升;消费主题基金重仓白酒和农林牧渔,白酒和谷子经济重仓占比提升[72] - 科技主题基金重仓人工智能和半导体,AI算力重仓占比提升;新能源主题基金重仓光伏和储能,光伏和反内卷主题重仓占比提升[76] FOF持仓分析 - 三季度FOF重仓中持仓占比最高的主动权益基金为“富国稳健增长”,持仓数量最多的也是它,持仓占比和数量提升最多的均为“易方达成长动力”[78][80][82] - 新生代基金经理中,欧阳良琦管理的“易方达战略新兴产业”持仓占比最高,三季度回报75.57%[84] - 易方达、中欧、景顺长城、富国、汇添富、兴证全球等FOF均重仓持有自家权益基金,各有持仓市值最高的基金[86][89][91][93][95]
资金跟踪系列之十八:北上重新回流,两融活跃度升至近三周高点
国金证券· 2025-11-03 21:27
核心观点 市场整体交易热度回升,主要参与者如北上资金、两融和主动偏股基金均呈现回流迹象,但市场共识度出现分化,显示投资者分歧加大 [2][4][5][7] 分析师对全A的盈利预测出现调整,2025年净利润预测被下调,而2026年被上调,不同行业和风格指数调整方向各异 [4] 流动性环境呈现海外宽松、国内均衡偏松的格局 [1] 宏观流动性 - 美元指数继续回升,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倒挂”程度加深,10年期美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均回升,隐含通胀预期回升 [1][14] - 离岸美元流动性有所宽松,3个月日元/欧元与美元互换基差均回升 [1][18] - 国内银行间资金面均衡偏松,流动性分层不明显,DR001上升而R001下降,R001与DR001之差走阔,1年和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均下降,期限利差(10Y-1Y)走阔 [1][18] 市场交易热度与波动 - 市场整体交易热度回升,通信、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新)、化工、机械、房地产等板块交易热度处于80%历史分位数以上 [2][25] - 除深证100外,主要指数如中证1000、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科创50的波动率均回升 [2][31] - 行业层面,通信、电子、消费者服务等板块波动率上升较快,通信和电子板块的波动率仍处于80%历史分位数以上 [2][31][35] - 市场流动性指标回落,各板块流动性指标均处于70%历史分位数以下 [36] 机构调研热度 - 电子、医药、有色金属、食品饮料、通信等板块调研热度居前 [3][43] - 医药、有色金属、电子、纺织服装、商贸零售等板块调研热度环比仍在上升 [3][43] - 主动偏股基金前100大重仓股、创业板指、沪深300、中证500的调研热度回升,上证50调研热度回落 [43][48] 分析师盈利预测 - 全A中2025年和2026年净利润预测上调的个股比例均下降,下调的个股比例均上升,整体上分析师下调了2025年净利润预测,上调了2026年净利润预测 [4][51][56] - 行业上,非银金融、有色金属、电力及公用事业、通信等板块2025年和2026年净利润预测均被上调 [4][59][64][67] - 指数上,中证500的2025年和2026年净利润预测均被下调;创业板指、沪深300、上证50的2025年净利润预测被下调,2026年被上调 [4][68][70][75] - 风格上,大盘、中盘、小盘成长以及中盘、小盘价值的2025年和2026年净利润预测均被下调;大盘价值的2025年预测被上调,2026年被下调 [4][71][76][77][78] 北上资金动向 - 北上资金交易活跃度回升,近5日日均买卖总额回升,但其占全A成交额之比从上期的12.43%回落至11.59%,上周整体重新净买入A股 [4][79][83][85] - 基于前10大活跃股口径,北上资金在电新、通信、有色金属等板块的买卖总额之比上升,在电子、化工等板块的买卖总额之比回落 [4][88] - 基于持股数量小于3000万股的标的口径,北上资金主要净买入计算机、电子、化工等板块,净卖出汽车、房地产、非银金融等板块 [4][89][93] 融资融券(两融)动向 - 两融活跃度继续小幅回升至近三周高点,上周两融净买入291.55亿元,两融平均担保比例亦小幅回升 [5][94][99] - 行业上,两融主要净买入电新、通信、机械等板块,净卖出食品饮料、石油石化、煤炭等板块 [5][94][101] - 银行、传媒、医药等板块的融资买入占比环比上升,其中医药等板块融资买入占比处于80%历史分位数以上 [5][102] - 风格上,两融净买入大盘、中盘、小盘成长以及大盘、中盘、小盘价值等各类风格板块 [5][103][106] 龙虎榜交易 - 龙虎榜买卖总额继续回落,其占全A成交额之比也有所回落 [6][108][111] - 行业层面,房地产、农林牧渔、钢铁等板块的龙虎榜买卖总额占成交额之比相对较高且仍在上升 [6][108][112] 基金仓位与ETF申购 - 主动偏股基金仓位有所回升,剔除涨跌幅因素后,主要加仓通信、有色金属、电新等板块,主要减仓传媒、消费者服务、计算机等板块 [7][113][117][120][121] - 风格上,主动偏股基金与大盘成长、大盘价值的相关性上升,与中盘、小盘成长、价值的相关性回落 [7] - 新成立权益基金规模回升,其中主动型和被动型新成立规模均回升 [7] - ETF整体被净申购,且以机构ETF为主,个人ETF同样被净申购 [7] - 从跟踪指数看,与沪深300、中证A500、科创50相关的ETF被主要净申购,与创业板指、红利相关的ETF被主要净赎回 [7] - 从行业拆分看,ETF主要净买入电子、非银金融、医药等板块,主要净卖出电新、化工、银行等板块 [7]
3D 打印行业研究:响应AI芯片散热革命,3D打印液冷板前景广阔
国金证券· 2025-11-03 21: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但建议关注在金属3D打印尤其是铜3D打印有较好技术储备的企业 [5] 报告核心观点 - 冷板式液冷技术凭借其高散热效率和对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良好兼容性,有望成为数据中心主流散热方案,市场需求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1] - 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因其在设计自由度、一体化成型和制造复杂结构方面的独特优势,被认为是液冷板制造的最优技术路线,尤其适用于微通道等先进设计 [2] - 随着芯片功率密度持续提升,微通道液冷板成为新趋势,这进一步放大了3D打印技术的优势,产业界已有成熟产品落地 [3][4] - 尽管铜材料的3D打印存在技术挑战,但通过采用特定波长的激光器等技术已实现突破,为高性能液冷板制造提供了可行路径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冷板式液冷有望成为数据中心主流散热方案 - 数据中心冷却能耗占其总电耗高达40%,液冷散热效率远高于风冷,强制对流水的传热系数(250-15000 W/m²·K)远高于强制对流空气(25-250 W/m²·K)[12][16] - 英伟达GB200 NVL72液冷系统可为50兆瓦数据中心每年节省超过400万美元运营成本 [1][18] - 中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2024年达184亿元,同比增长66%,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13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8% [1][20][21] - 冷板式液冷作为间接接触方式,成熟度最高、应用最广泛,因其服务器芯片不直接接触液体,无需对机房设备进行大规模改造 [1][28] 2 3D打印有望成为液冷板最优制造技术路线 - 3D打印技术通过分层制造,解放了流道设计限制,可实现拓扑优化和仿生设计等复杂结构,加工时间和成本对结构变化不敏感,优于CNC/铲齿加工 [2][60][64] - 3D打印一体化成型工艺在结构强度和连接处热阻方面优于传统钎焊、扩散焊等焊接工艺 [2][66] - 微通道液冷板(当量直径低于1mm)成为新趋势,锦富技术开发的0.08mm微通道液冷板已用于B200芯片散热系统 [3][66] - 传统制造工艺(如铲齿、微铣削)在加工深宽比大、结构复杂的微通道时存在限制,3D打印技术前景更好 [3][71][74] - 对于多孔结构微通道骨架这类性能最强的设计,3D打印是可行的制造技术 [76] 2.4 铜材料打印较难但可突破,产业已有3D打印液冷板产品落地 - 铜是理想冷板材料(导热系数400 W/m·K),但其对主流红光激光器反射率高,加工难度大 [4][81][82] - 采用蓝光(450nm)或绿光(515nm)激光器可显著降低铜的反射率,实现有效打印 [4][82] - CoolestDC基于EOS DMLS技术开发的一体式冷板可承受6bar以上水压,使GPU工作温度降低近50% [4][88] - Fabric8Labs采用电化学增材制造技术打印的微通道冷板,性能显著高于铲齿工艺产品 [4][89] - 希禾增材通过绿光3D打印技术实现微通道液冷板制造,打印件最小壁厚达0.05mm,致密度超过99.8% [4][94]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在金属3D打印,尤其是铜3D打印领域有技术储备的企业,如南风股份、铂力特、华曙高科 [5][97] - 南风股份子公司南方增材从事3D打印服务,产品覆盖液冷板,正进行扩产规划并与客户洽谈 [97] - 铂力特展出3D打印液冷板,换热量相较传统直肋片冷板提升20%,压力损失减少约70% [97] - 华曙高科在金属3D打印领域有深厚技术积累,有望受益于数据中心液冷板需求提升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