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

搜索文档
因子跟踪周报:小市值、成长因子表现较好20250607-20250607
天风证券· 2025-06-07 15:54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bp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公司净资产与市值的比率,反映估值水平[1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bp = \frac{当前净资产}{当前总市值} $$[13] 2. **因子名称**:bp三年分位数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当前bp在历史区间内的相对位置[1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股票当前bp在最近三年的分位数[13] 3. **因子名称**:季度ep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季度净利润与净资产的关系[1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季度ep = \frac{季度净利润}{净资产} $$[13] 4. **因子名称**:季度ep一年分位数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季度ep在近一年的相对水平[1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当前季度ep在最近一年的分位数[13] 5. **因子名称**:季度sp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营业收入与净资产的关系[1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季度sp = \frac{季度营业收入}{净资产} $$[13] 6. **因子名称**:季度资产周转率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资产运营效率[1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季度资产周转率 = \frac{季度营业收入}{总资产} $$[13] 7. **因子名称**:季度毛利率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盈利能力[1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季度毛利率 = \frac{季度毛利润}{季度销售收入} $$[13] 8. **因子名称**:季度roa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资产收益率[1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季度roa = \frac{季度净利润}{总资产} $$[13] 9. **因子名称**:季度roe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净资产收益率[1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季度roe = \frac{季度净利润}{净资产} $$[13] 10. **因子名称**: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盈利增长能力[1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13] 11. **因子名称**:标准化预期外盈利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盈利超预期程度[1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frac{当前季度净利润-(去年同期单季净利润+过去8个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均值)}{过去8个季度的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值的标准差} $$[13] 12. **因子名称**:1个月反转 **因子构建思路**:捕捉短期反转效应[1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过去20个交易日收益率累加[13] 13. **因子名称**:小市值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公司规模效应[1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对数市值[13] 14. **因子名称**:Beta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系统性风险[14]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最近490个交易日个股收益与市场收益加权回归的系数[14] 因子回测效果 1. **bp因子** 最近一周IC:-4.17% 最近一月IC均值:0.88% 最近一年IC均值:1.86% 历史IC均值:2.19%[9] 2. **小市值因子** 最近一周IC:10.49% 最近一月IC均值:8.17% 最近一年IC均值:3.61% 历史IC均值:2.05%[9] 3. **1个月反转因子** 最近一周IC:7.22% 最近一月IC均值:1.22% 最近一年IC均值:3.40% 历史IC均值:2.22%[9] 4. **季度roe同比因子** 最近一周超额:1.34% 最近一月超额:1.94% 最近一年超额:5.55% 历史累计超额:17.05%[11] 5. **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因子** 最近一周超额:0.76% 最近一月超额:1.44% 最近一年超额:10.22% 历史累计超额:36.68%[11] 6. **1个月换手率波动因子** 最近一周超额:0.18% 最近一月超额:0.99% 最近一年超额:13.36% 历史累计超额:30.59%[11]
中美会谈下,自主可控板块的节奏与机会
天风证券· 2025-06-07 15:20
自主可控逻辑 - 中美经贸协商未完待续,自主可控是长期逻辑,源于国家政策积累和国产替代[1][2][8] - 短期关注估值低位板块,如军工、医药、电子;中期关注产业节奏[2][8] 产业节奏判断 - 自主可控各板块产业节奏为军工→信创→医药→先进制造[2][11] 各板块分析 - 军工:2025年有望迎新一轮采购周期,开支增速抬头板块有地面兵装、军工电子;国内外订单改善或提升业绩[13] - 信创:收入端稳健复苏,开支上行周期打开,降本增效明显,收入均正增[16] - 医药:创新药产业趋势明确,医疗器械业绩有望企稳,医疗服务或底部反转[20] - 先进制造:关注产能建设恢复细分板块,轨交、通用、自动化设备业绩上升趋势明确[3][22] 行业利润与估值 - 全A、创业板指、科创板等指数有不同的归母净利增速、PE及分位情况[33] - 申万一级行业各有预期利润和估值表现,如基础化工、钢铁等行业[37] 风险提示 - 过去历史经验有局限性,地缘风险超预期,政策出台和落地有不确定性[4][39]
行业比较周报:中美会谈下,自主可控板块的节奏与机会-20250607
天风证券· 2025-06-07 15:10
报告核心观点 - 中美关税会谈破冰后经贸协商仍在进行,自主可控是长期逻辑,其逻辑一是国家政策多年布局积累,二是国产替代;短期关注估值低位方向,中期关注产业节奏,产业节奏为军工→信创→医药→先进制造 [1][2][8] 自主可控的节奏和逻辑 关税协商未完待续,关注自主可控低估板块 - 中美关税会谈破冰后经贸协商仍在进行,自主可控是长期逻辑,一方面 2018 - 2020 年中美经贸谈判历经十三轮高级别磋商近两年才签第一阶段协议,6 月 5 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另一方面 4 月中旬美方发起的 232 和 301 调查仍在持续,预计 6 月完成,部分敏感行业经贸矛盾未完全解决 [1][2][8] - 自主可控逻辑一是国家政策多年布局积累,顶层设计重视;二是国产替代,中国对美反制措施或推升进口商品价格,国内供给端替代有望带来业绩改善 [2][8] - 短期关注估值处于低位的军工、医药、电子板块,中期关注产业节奏 [2][8] 产业节奏:军工→信创→医药→先进制造 - 产业趋势投资分三阶段,当前自主可控多数子板块处于阶段一尾声,判断是否进入阶段二先看产能周期(是否开启大额资本开支完善产业链),再看业绩(业绩大面积改善确认阶段二拐点),各板块产业节奏为军工→信创→医药→先进制造 [2][11] - 军工:国内新一轮采购周期、全球国防投入加大支撑中长期产业趋势好转;开支周期上 2025 年有望迎新一轮采购周期,地面兵装、军工电子开支增速抬头;业绩改善上国内新订单 2025 年上半年有望兑现,海外订单受益于全球地缘动荡与军备制造业扩张 [2][13] - 信创:收入端稳健复苏,结构性亮点突出,国产算力与信创板块受益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景气度有望持续上行;开支周期上光学光电子等开支上行周期打开,降本增效明显;盈利周期上板块收入正增,政策、技术、盈利、开支共振 [3][16] - 医药:自主可控顺序为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创新药开支周期上行拐点已现,产业逻辑兑现加速;医疗器械短期招采恢复业绩有望企稳,中期设备以旧换新加持需求,但出海或受关税扰动;医疗服务板块业绩略有抬头,后续看底部反转机会 [3][20] - 先进制造:关注产能建设恢复的细分板块,开支周期上自动化设备、轨交设备产能建设恢复;盈利周期上轨交设备、通用设备、自动化设备业绩上升趋势明确 [3][22] 行业利润预期&估值 PB - ROE 视角看行业 - 展示了全 A、创业板指、科创板等宽基与大类行业指数的 PB、ROE 及 PB - ROE 分位情况,如全 A 当前 PB 为 1.52,ROE 为 8%,PB - ROE 分位为 15%;创业板指表观性价比高 [35] 申万一级行业预期利润&估值 - 呈现了申万一级行业的 PE、PE 分位、归母净利增速等情况,如基础化工 2025E 归母净利增速 27.00%,PE 为 27.33,PE 分位 82% [37]
泰凌微:无线物联网SoC领航者,端侧AI布局赋能连接+计算双维成长-20250607
天风证券· 2025-06-07 08: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泰凌微“买入”评级,目标价 45.2 元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泰凌微是无线物联网 SoC 领航者,绑定产业龙头客户,多协议技术全球领先,近期业绩高增长,综合毛利率较高且着重研发投入 [1][2] - IoT 与音频芯片低功耗低延时技术全球领先,多模集成领航行业发展趋势,端侧 AI 芯片布局推出相关产品,有望成为高壁垒第二增长曲线 [3][4]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11.06/14.38/18.69 亿元,归母净利润 1.81/2.72/3.95 亿元,给予 2026 年 40 倍 PE 目标价 45.2 元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泰凌微:无线物联网 SoC 领航者 1.1 公司介绍 - 泰凌微是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专注无线物联网 SoC 研发设计,产品核心参数领先,应用多领域,服务知名品牌 [13] - 股权结构稳定,高管团队兼具管理经验和技术背景,股权激励计划持续推进 [16][20][21] - 主要产品为 IoT 芯片和音频芯片,聚焦短距无线通讯芯片,应用多领域,布局新兴市场 [22] 1.2 财务分析 - 2024 年公司营收 8.44 亿元(+32.69% YoY),归母净利润 0.97 亿元(+95.71% YoY),25Q1 归母净利润 0.36 亿元(+42.47% YoY)扭亏为盈 [2][24] - 营收以 IoT 芯片为主导,2024 年 IoT 芯片收入 7.65 亿元(+31.53% yoy),音频芯片收入 0.76 亿元(+61.98% yoy) [26] - 境内外均衡发展,2024 年境内收入 4.86 亿元(+25.87% yoy),境外 3.58 亿元(+43.23% yoy) [26] - 产品盈利能力增强,2025 年综合毛利率回升至 48.34%,费用结构优化,研发持续投入 [28] - 芯片累计出货量超 20 亿颗,IoT 芯片产销量稳步增长,音频芯片产量增加 [33] 1.3 研发分析 - 2024 年完成新工艺芯片量产流片,布局多模无线标准和 RISC - V 架构芯片,针对细分市场精准迭代产品 [35] - 2024 年新增边缘 AI 技术、基于 RISC - V 指令集的 MCU 等核心技术,升级低功耗蓝牙、Zigbee 等已有核心技术 [36] - 2024 年斩获多项国内首创,推出端侧 AI 芯片及平台,步入“连接 + 算力”的 AIoT 时代 [37] - 重视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2024 年申请多项专利和著作权,保持高水平研发投入,研发团队壮大 [38][41] 2. 行业分析 2.1 SoC - SoC 芯片集成度高、应用广、性能功耗优,2025 年全球市场规模约 1864.8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达 2741.3 亿美元,2025 - 2030 年复合年增长率 8.01% [43] 2.2 物联网无线连接技术 - 物联网有多种短距离协议,局域无线通信包括 WiFi、蓝牙、ZigBee 等,广域无线通信包括 LoRa、Sigfox、NB - IoT 等 [45] 2.2.1 低功耗蓝牙芯片 - 低功耗蓝牙具有传输距离远、功耗低和延迟低等优势,连接方式多样,市场增长迅猛,2023 年市场规模预计 33.6 亿美元,2032 年预计增长到 85.9 亿美元,2024 - 2032CAGR 约 11.01% [48] - 2023 年中国低功耗蓝牙芯片市场规模 402.5 亿元,预计 2027 年达 703.98 亿元,智能家居领域占比 50% [52] 2.2.2 2.4G 私有协议 - 2.4G 私有协议聚焦低成本定制化场景,用于单品控制要求高、对性能有特殊优化、对成本较敏感的领域,在电子货架标签等领域广泛应用 [56] 2.2.3 ZigBee - ZigBee 基于 IEEE802.15.4 标准,以 2.4GHz 为主要频段传输,具有超低功耗、安全性较高的优势,应用于多个特定领域,预计 2025 年芯片出货量突破 8 亿颗 [58] 2.2.4 多模芯片 - 多模 SoC 芯片可支持多种连接方式和标准,能精简硬件结构设计,节省空间与成本,在智能家居领域应用广泛 [61] 2.3 无线音频芯片 - 蓝牙音频芯片应用于蓝牙耳机等设备,TWS 耳机是主要增长驱动力,全球蓝牙音频传输设备出货量持续增长,2027 年预计较 2022 年增长 35.29%,年复合增长率逾 6% [62] 3. 公司分析 3.1 多模无线物联网 SoC 构建全球竞争优势 - 公司无线物联网系统级芯片产品种类齐全,以低功耗蓝牙类 SoC 产品为重心,拓展多模类等产品,并提供自研固件协议栈及参考应用软件 [66] 3.1.1 低功耗蓝牙 - 2016 年研发出国内第一款多模低功耗物联网无线连接系统级芯片,2019 年成为国际蓝牙技术联盟董事会成员公司,参与标准制定 [69] - 蓝牙低功耗 SoC 芯片位于市场头部,2018 年度全球第四名,2020 年度全球第三名,2021 年度终端产品认证数量全球第二名 [71] 3.1.2 Zigbee & Thread & Matter - 公司是出货量最大的本土 Zigbee 芯片供应商,稳居全球前列,Thread 和 Matter SoC 芯片紧跟协议标准,在国际头部芯片供应商中占一席之地 [72] 3.1.3 多模 & 2.4G 私有协议 - 多模协议芯片出货量全球领先,2019 - 2020 年度在细分领域市占率居全球前五,2.4G 私有协议 SoC 领域在主要应用市场领先 [74] 3.1.4 无线音频 - 支持多种无线音频技术,芯片进入国际头部品牌产品线,在超低延迟和多模共存音频设备方面有优势,研发多人 Mesh 音频组网技术 [77] - TL751X 系列芯片提升性能、延时和功耗等,具有多协议、高性能、高集成特征 [78] 3.2 自研 AI 芯片 - 进入端侧 AI 市场有先天技术优势,端侧 AI 芯片定位明确,在 AI 运算能力、功耗等方面有优势 [81] - 2024 年推出 TL721X 系列芯片产品和平台,支持主流本地端 AI 模型,已将边缘 AI 模型整合到产品中,与多方合作开发创新产品 [81] - 端侧 AI 产品取得商业化成果,音频类产品量产带动销售增长,多个项目 2025 年有量产机会,端侧 AI 芯片售价高 [82] - 新推出的 Wi - Fi 芯片批量出货,Matter over thread 等产品进入批量,芯片在车企和医疗产品量产,星闪芯片预计 2025 上半年上市 [83]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核心假设 IoT 芯片地位领先,多新品量产供货,进军端侧 AI 芯片市场,预计 25/26/27 年收入分别达 9.94/12.83/16.55 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48.23%/48.61%/49.32% [88][89] - 音频芯片是首个端侧 AI 量产项目,受益于客户订货量增长和新客户拓展,预计 25/26/27 年收入分别达 1.06/1.48/2.08 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59.34%/58.98%/59.02% [89]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11.06/14.38/18.6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1/2.72/3.95 亿元 [90] - 选取恒玄科技、乐鑫科技、炬芯科技为可比公司,对应 2026 年平均 PE 倍数为 36.69 倍,给予公司 2026 年 40 倍 PE,目标价 45.2 元 [4][91]
翰森制药:创新能力持续兑现的制药企业,兼具业绩稳健与创新弹性
天风证券· 2025-06-07 08: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翰森制药是创新驱动型制药企业,兼具业绩稳健与创新弹性,创新品种持续放量,仿制药业务风险基本出清,内生创新持续兑现,后续管线充足 [1][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翰森制药:创新能力持续兑现的制药企业,兼具业绩稳健与创新弹性 - 翰森制药是领先的创新驱动型制药企业,1995 年重要子公司豪森药业成立,2019 年在香港上市,专注多领域,有专业研究人员 1800 余名,建立全过程研发体系和多个国家级研发机构 [14] - 公司发展历程丰富,2015 - 2025 年有多项重要事件,如成立研发中心、获批创新药、纳入医保、达成 BD 合作等 [15] - 公司重点关注多领域,已有 8 款创新药获批上市,绝大部分收入来自药品销售,创新药销售收入逐年增加,抗肿瘤领域销售额占比上升 [16][17] - 公司以江苏豪森为经营主体,董事长钟慧娟为控股股东,管理层经验丰富,分工明确,协作良好 [19][22] - 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销售费用率下降,创新药建立精准学术营销体系 [24] 加速创新药研发,拓展仿制药市场,提升药品可及性,巩固竞争力 - 公司专注投入完善创新研发平台,有 8 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在多地有研发中心,2024 年新增 8 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药,3 项首次进入Ⅲ期临床 [26][27] - 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与费用趋势一致,占比逐步增加 [30] 已上市创新药品持续放量,提供中期成长动力 阿美替尼:国产首款三代 EGFR TKI,市占率高 -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NSCLC 常见,约 40%患者存在 EGFR 基因突变,患者基数大 [32][33] - EGFR TKI 是治疗 EGFR 突变 NSCLC 患者的主要方案,在指南中被列为推荐治疗方案 [38][41] - 三代 EGFR TKI 第一梯队格局基本形成,阿美替尼等 4 款主要药物,部分适应症已纳入医保,三代疗效优于一代,阿美替尼销售增长快,2024 年占三代总销售额 28%左右 [46][48][49] - 阿美替尼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肝功能影响小,创新性引入环丙基结构,治疗 CNS 转移 NSCLC 患者疗效好 [51][53] - 三代 EGFR TKI 持续拓展适应症,阿美替尼多项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 [55] 氟马替尼:第二代靶向 BCR - ABL 的 TKI,有助于克服耐药性 - 氟马替尼凭借疗效优势实现销售放量,样本医院 2023 年销售额较上年增长 54%,2024 年同比增长 36%,在 CML 患者治疗中疗效优于伊马替尼 [3] 艾米替诺福韦:首个中国原研口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疗效相当,安全性更佳 - 艾米替诺福韦片 2021 年上市,与 TDF 相比,仅需不到十分之一剂量获相似抗病毒疗效,对骨密度及肾脏影响较小 [3] 培莫沙肽:ESAs 类药物,具有便利性等差异化竞争优势 - 培莫沙肽是全球唯一 EPO 受体高选择性多肽化学药及中国唯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月激动剂 [3] 洛塞那肽:降糖适应症空间大,周制剂便捷性提升 - 洛塞那肽是首款国产长效 GLP - 1RA,降糖适应症空间大,周制剂便捷性提升 [3] 伊奈利珠单抗:深耕视神经脊髓炎,抢占 IgG4 相关性疾病 FIC 先机 - 伊奈利珠单抗从 Viela Bio 引进,深耕视神经脊髓炎,抢占 IgG4 相关性疾病 FIC 先机 [3] 潜力品种:创新性强,提供长期增长动力 - HS - 20089 和 HS - 20093 两款 ADC 药物与 GSK 签订独家许可协议,分别开展相关试验 [4] - HS - 20094 是 GLP - 1R/GIPR 双靶点激动剂,肥胖适应症进入Ⅲ期临床,2 型糖尿病和肥胖适应症进入和司美格鲁肽头对头的Ⅱ期临床试验,减重疗效优异,公司将其除部分地区外的全球独占许可授予再生元 [4] - Ibrexafungerp 是从 SCYNEXIS 引进的抗菌药物,高效安全,是抗真菌市场新亮点 [3] - HS - 10374 是 TYK2 抑制剂,进度处于国产第一梯队,临床试验显示良好疗效和安全性 [4] - HS - 20117 是 EGFR/cMet 双特异性抗体,已启动和阿美替尼的联用试验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37.41 亿元、155.67 亿元和 173.7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7.46 亿元、53.36 亿元和 58.50 亿元 [5]
泰凌微(688591):无线物联网SoC领航者,端侧AI布局赋能连接+计算双维成长
天风证券· 2025-06-06 22: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 45.2 元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泰凌微是无线物联网 SoC 领航者,绑定产业龙头客户,多协议技术全球领先,近期业绩高增长,综合毛利率较高且着重研发投入 [1][2] - IoT 与音频芯片技术领先,端侧 AI 芯片布局推出新产品,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3][4]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11.06/14.38/18.69 亿元,归母净利润 1.81/2.72/3.95 亿元,给予 2026 年 40 倍 PE [4][9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泰凌微:无线物联网 SoC 领航者 1.1 公司介绍 - 成立于 2010 年 6 月,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专注无线物联网芯片前沿技术 [13] - 产品核心参数领先,应用多领域,服务知名品牌,股权结构稳定,高管团队经验丰富 [13][16] - 推进股权激励计划,主要产品为 IoT 和音频芯片,布局新兴领域 [21][22] 1.2 财务分析 - 2024 年营收 8.44 亿元(+32.69% YoY),归母净利润 0.97 亿元(+95.71% YoY),25Q1 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 [24] - 营收以 IoT 芯片为主导,音频芯片快速增长,境内外均衡发展 [26] - 产品盈利能力增强,毛利率回升,费用结构优化,研发持续投入 [28] 1.3 研发分析 - 2024 年完成新工艺芯片量产流片,布局多模无线标准和 RISC - V 架构芯片 [35] - 拥有多项核心技术,2024 年斩获多项国内首创,推出端侧 AI 芯片及平台 [36][37] -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保持高水平研发投入,研发团队壮大 [38][41] 2. 行业分析 2.1 SoC - SoC 芯片集成度高、应用广、性能功耗优,2025 年全球市场规模约 1864.8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达 2741.3 亿美元 [43] 2.2 物联网无线连接技术 - 物联网有多种短距离协议,包括局域和广域无线通信技术 [45] - 低功耗蓝牙芯片因低功耗、长距离传输驱动市场高速增长,预计 2032 年市场规模达 85.9 亿美元 [48] - 2.4G 私有协议用于低成本定制化场景,在电子货架标签等领域广泛应用 [56] - ZigBee 是超低功耗组网技术,预计 2025 年芯片出货量突破 8 亿颗 [58] - 多模芯片解决物联网设备互联互通痛点,在智能家居领域应用广泛 [61] 2.3 无线音频芯片 - TWS 耳机驱动蓝牙音频芯片需求增长,预计 2027 年蓝牙音频传输设备年出货量较 2022 年增长 35.29% [62] 3. 公司分析 3.1 多模无线物联网 SoC 构建全球竞争优势 - 产品种类齐全,以低功耗蓝牙类 SoC 为重心,拓展多模类等产品并提供配套服务 [66] - 低功耗蓝牙处于全球第一梯队,2021 年度终端产品认证数量攀升至全球第二名 [71] - Zigbee、Thread 和 Matter 方面是本土龙头,紧跟协议标准,在国际头部供应商中占一席之地 [72] - 多模协议芯片出货量全球领先,2.4G 私有协议在主要应用市场领先 [74] - 无线音频支持多种技术,TL751X 系列芯片提升性能、延时和功耗等 [77][78] 3.2 自研 AI 芯片 - 端侧 AI 芯片有先天技术优势,定位明确,具备明显优势,推出 TL721X 系列芯片和平台 [81] - 已将边缘 AI 模型整合到产品中,多个端侧 AI 项目 2025 年有量产机会 [82]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核心假设包括 IoT 芯片领先、多新品量产供货、进军端侧 AI 芯片市场,音频芯片增长 [88][89]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11.06/14.38/18.69 亿元,归母净利润 1.81/2.72/3.95 亿元 [90] - 选取可比公司,给予公司 2026 年 40 倍 PE,目标价 45.2 元 [91]
翰森制药(03692):创新能力持续兑现的制药企业,兼具业绩稳健与创新弹性
天风证券· 2025-06-06 22:1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6个月评级为增持(首次评级),当前价格27.2港元,目标价格29.50港元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翰森制药是创新驱动型制药企业,2019年在香港上市,专注多领域,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创新品种放量,仿制药业务风险出清,内生创新持续兑现,预计2025 - 2027年业绩增长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1. 翰森制药:创新能力持续兑现的制药企业,兼具业绩稳健与创新弹性 1.1 深耕创新研发,稳健前行 - 翰森制药1995年重要子公司成立,2015年注册,2019年上市,有多个国家级研发机构,关注多领域,已有8款创新药获批 [14][16] - 公司发展历程丰富,从成立到各阶段创新药上市、国际化、研发中心建设等不断推进 [15] - 公司以江苏豪森为经营主体,实控人钟慧娟持股比例高,管理层经验丰富,分工明确 [19][22] - 2019 - 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销售费用率下降,建立精准学术营销体系 [24] 1.2 加速创新药研发,拓展仿制药市场,提升药品可及性,巩固竞争力 - 公司专注创新研发平台,有8款创新药获批,围绕核心品种升级管线,在多地有研发中心 [26] - 截至2024年底超60项创新药临床试验,涵盖40多个候选药,2024年新增8个临床阶段创新药,3个首次进入Ⅲ期临床 [27] - 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2019 - 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24%,研发人员数量和占比上升 [30] 2. 已上市创新药品持续放量,提供中期成长动力 2.1 阿美替尼:国产首款三代EGFR TKI,市占率高 2.1.1 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量多,市场空间大 -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5%,40%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 [32][33] - EGFR TKI是EGFR突变NSCLC患者主要治疗方案,在指南中被列为推荐治疗方案 [38][41] 2.1.2 EGFR TKI第一梯队四家格局已基本形成,阿美替尼占有先发优势 - 三代EGFR TKI第一梯队有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和贝福替尼,多家药物获批上市且部分纳入医保 [46][47] - 三代EGFR TKI疗效优于一代,能解决耐药问题,阿美替尼销售复合增长率高,2024年占三代总销售额28%左右 [48][49] - 阿美替尼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奥希替尼,对肝功能影响小,在治疗CNS转移NSCLC患者方面疗效好 [51][53] 2.1.3 EGFR TKI适应症持续拓展,未来增长空间值得期待 - 三代EGFR TKI持续拓展适应症,阿美替尼多项适应症申请获受理 [55]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7.41亿元、155.67亿元和173.7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46亿元、53.36亿元和58.50亿元 [5]
可转债定期策略:6月,转债择券在“稳”
天风证券· 2025-06-06 20:00
报告核心观点 5月权益市场震荡上行,金融医药占优,转债估值高位回落;6月权益市场或震荡,转债市场股性估值回落风险释放但向上有制约,债性估值短期难向上,建议控制仓位,平衡配置低价偏债转债与偏股成长弹性品种,并推出6月转债组合;同时需关注转债条款变化及供需情况[11][3][4]。 5月权益与转债市场行情复盘 权益市场震荡上行,金融医药占优 - 5月权益市场先升后降,主线与方向分化,假期后首周高开上涨,12日关税扰动趋缓,第二周“高低切”震荡回落,第三周经济数据增速承压、LPR首降后市场仍缺主线,第四周延续震荡[11]。 - 科创50指数5月下跌3.5%,其余A股主要风格指数小幅收涨,中证2000领涨;产业链上科技TMT跌0.87%,医药、金融地产板块领涨,涨幅分别为6.24%、3.97%,先进制造、周期、消费板块分别涨2.52%、2.23%、1.71%[13]。 - 5月仅6个申万行业指数收跌,电子行业领跌,军工、环保等行业涨幅超5%;转债正股与全行业表现类似,转债表现整体跟随正股,银行转债涨3.04%表现优异[21]。 - 4月主要宽基权益指数ETF大幅净流入1500亿元后,5月小幅净流出115亿元,缩量主力为中证500相关ETF;博时可转债ETF基金份额下降1.5亿份,海富通转债ETF份额及资产净值基本持平[24]。 转债估值高位回落,高价转债回调 - 5月转债股性估值高位回落,债性估值相对稳定,百元平价溢价率回落至22%以下,转债市场价格中位数约120元,偏债型转债纯债溢价率小幅升至3%以上但仍属历史50%分位数以下[2][29]。 - 5月AAA转债月内强势领涨,但年内收益不及AA - 及以下;小盘、A及以下转债弹性好,AA及AA + 转债抗跌及反弹能力弱,年内收益偏低[38]。 - 个券层面,农业农药、电子半导体主题概念转债领涨,跌幅前十个券以强赎或冲高后回落转债为主[40]。 6月,转债市场展望与配置策略 经济与权益基本面展望 - 关税不确定性影响显现,4月以来出口及国内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地产投资同比下滑幅度加深;5月关税影响弱化,出口订单反弹带动PMI窄幅回暖,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5pct至49.5%,建筑业、服务业PMI有不同变化[44][46]。 - 6月及后市宏观经济能见度低,A股主要宽基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中高分位数,权益市场或震荡,关注科技自主可控等局部赛道机会及优势产业龙头[3][50]。 - 结合产业高频数据,能源、化工及建材价格回落,养殖利润震荡,新能源汽车销量创新高,消费电子需求未改善,新能源板块内部分化,风电招标需求向好[53]。 转债市场展望与个券组合 - 转债股性估值回落风险释放但向上有制约,债性估值短期难向上,当下偏股型、平衡型转债转股溢价率回落至2017年以来50%分位数以下,6月为转债更新评级密集披露期,信用风险担忧下债性估值难向上[57]。 - 转债信用风险定价较理性,评级下调引发的阶段性价格波动仍难避免,建议结合债务压力等筛选潜在标的并换仓[64]。 - 配置策略上,建议短期内控制转债仓位,平衡配置低价偏债转债与偏股成长弹性品种,关注内需政策支撑、防御型、出口链与内需共振及成长硬科技赛道转债[65]。 - 推出6月转债组合,包括新能源、顺周期、电子半导体等方向转债[66]。 转债条款跟踪与供需展望 条款:下修与赎回跟踪 - 5月触发下修转债数量及提议下修倾向偏低,3只转债提议下修,下修倾向仅5.8%,8只转债公告下修结果,部分下修失败或未到底[68]。 - 6月有35只存续转债不下修区间即将到期,建议关注下修倾向变化;5月市场震荡,触发强赎转债数量较多,强赎倾向环比回落,6月有20只转债不强赎区间到期,强赎风险相对可控[68][76][77]。 转债供需复盘与展望 - 5月仅公告新发1只转债,无转债上市,交易所未新增受理转债预案,4只转债获证监会同意注册,3只转债获上市委通过[81]。 - 2025年转债新增供给仍有限,自2023年初至2025年5月30日,各阶段预案转债数量及规模有不同情况[81]。 - 需求端,5月企业年金等机构增持沪市转债,银行理财止盈明显,QFII持券面值大幅提升;深市转债中,企业年金等持有转债市值增长明显,基金及专户持有市值环比下降[88][89]。 - 短期内转债供给缩量大趋势下,转债估值面临一定支撑[93]。 附录:正股产业数据图表 上游能源、材料价格 - 展示布伦特原油、天然气、煤炭、铜、铝合金、铁矿石及钢材等价格走势图表[95][97][105]。 中游化工、建材价格 - 展示化工产品与化纤价格指数、热塑性塑料、烧碱、纯碱、钛白粉、橡胶、建材综合指数、水泥、沥青、玻璃等价格走势图表[109][115][117]。 生产/消费:开工率/物流 - 展示唐山高炉、国内PTA、汽车半钢胎开工率及国内出口集装箱价格指数等走势图表[124]。
中材科技:新材料领跑先锋,高端卡位有望迎估值重塑-20250606
天风证券· 2025-06-06 15: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建筑材料/玻璃玻纤,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材科技处于新材料产业化初期,在低介电/低膨胀电子布、高压储氢气瓶等领域技术突破,有强劲发展潜力,未来估值将由传统周期品向新材料板块切换,有望重塑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材科技:新材料领跑先锋,业绩有望驶入快车道 - 截止2024年底,旗下有9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另有参股子公司 [14] - 主业为玻纤/叶片/锂膜,24年各经营主体贡献归母净利润不同,另有部分子公司主营其他业务并贡献一定利润 [17] 低介电/低膨胀玻纤布:高端卡位,布局价值高地 - 高性能特种玻纤布发展前景优,包括低介电电子布和低膨胀电子布,下游应用于通信基础设施和半导体封装领域,全球供应商以日企、中国台企和部分中国大陆企业为主 [3][20] - 低介电玻纤布能减少信号传输能量损失,预计下游应用于高频高速覆铜板、印刷电路板、AI服务器和交换机等领域,25年一季度产业链核心厂商业绩边际变化验证其需求高速增长,公司有多条低介电玻纤产线,产能将进一步提升 [22] - 低膨胀电子布终端用于高端手机等芯片封装载板,公司开发的低膨胀玻璃纤维有低气泡、低膨胀系数等特点,提高了基板可靠性 [31] - 预计25 - 27年特种玻纤布收入分别为8.5/16.6/24.5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8/4.9/8.2亿元,26/27年同比分别+173%/+67% [1][37] 氢气瓶:高压氢气"装甲堡垒",氢能产业化浪潮驱动发展 - 公司气瓶业务前景优,氢气瓶主要运营主体为苏州有限,拥有五大制造基地,综合气瓶年产能超百万只,2023年掌握70MPa - IV型储氢气瓶关键技术并具备自动化批量生产能力 [40] - 产品特性上,Ⅰ型和Ⅱ型为固定式储氢瓶,Ⅲ型和Ⅳ型为车载式储氢瓶,未来Ⅴ型向无内胆纤维全缠绕方向开发,国内目前以35MPa储氢瓶为主,未来70MPa用量将增加 [41] - 24年公司储氢气瓶销量1.2万只,市占率第一,70MPa III型140L大容积储氢瓶装备我国首款氢动力列车,70MPa IV型储氢瓶生产线量产,预计25 - 27年公司氢气瓶收入分别达3.6/6.9/1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0.7/1.5亿元,同比分别+82%/+113%/+106% [6][46] 高技术壁垒驱动,主业结构性优化 - 叶片业务在海风赛道有优势,24年风电叶片销量增长,全球市占率第一,但行业价格竞争和原材料成本波动使毛利率承压 [50] - 隔膜业务建成芳纶示范线,超薄5μm基膜量产,24年隔膜销量和涂覆产品销量占比提升,但行业产能过剩和研发投入增加导致增收不增利 [50] - 过滤材料行业发展相对稳定,到2030年CAGR预计在3% - 6%之间 [51] 长坡厚雪,估值重塑 - 采用分部估值法,新材料板块选取宏和科技、Nittobo作为可比公司,给予26年25XPE,预计25 - 27年新材料板块利润约2/6/10亿元,对应26年市值150亿元附近 [2][56] - 主业选取中国巨石等作为可比公司,给予26年16XPE,预计未来三年主业利润14 - 16亿元,对应26年主业分部市值240亿元附近,综合看公司26年合理市值在390亿元附近 [2][56]
中材科技(002080):新材料领跑先锋,高端卡位有望迎估值重塑
天风证券· 2025-06-06 14: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建筑材料/玻璃玻纤,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材科技处于新材料产业化初期,在低介电/低膨胀电子布、高压储氢气瓶等领域技术突破,有强劲发展潜力 [1] - 预计25 - 27年特种玻纤布收入分别为8.5/16.6/24.5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8/4.9/8.2亿元,26/27年同比分别+173%/+67% [1] - 预计25 - 27年公司氢气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0.7/1.5亿元,同比分别+82%/+113%/+106% [1] - 给予新材料板块26年25XPE,预计25 - 27年新材料利润约2/6/10亿,对应26年新材料分部市值150亿元;主业给予26年16XPE,预计未来三年主业利润14 - 16亿元,对应26年主业分部市值240亿元;综合看公司26年合理市值390亿元,未来估值有望重塑 [2] 各部分总结 中材科技:新材料领跑先锋,业绩有望驶入快车道 - 截止2024年底,旗下有9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另有参股子公司 [14] - 主业为玻纤/叶片/锂膜,24年泰山玻纤、中材叶片、中材锂膜分别贡献归母净利润3.9/1.86/0.22亿元;南玻有限等4家子公司主营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等,24年合计贡献归母净利润3.56亿元;北玻院、中材大装主要从事服务及少量生产加工、研发 [17] 低介电/低膨胀玻纤布:高端卡位,布局价值高地 - 高性能特种玻纤布包括低介电电子布和低膨胀电子布,下游终端分别应用于通信基础设施和半导体封装领域,全球供应商主要是日企、中国台企和部分中国大陆企业 [20] - 低介电电子布能减少信号传输能量损失,预计下游应用于高频高速覆铜板、印刷电路板、AI服务器和交换机,25年一季度产业链核心厂商业绩边际变化验证其需求高速增长 [22] - 公司有5条低介电玻纤产线,合计产能约6150吨,最早2019年布局,25年4月12日公告特种玻纤布投资项目产能提升至3500万米,预计26 - 27年产能进一步抬升 [28] - 低膨胀电子布终端用于高端手机等芯片封装载板,公司开发的低膨胀玻璃纤维具有低气泡、低膨胀系数等特点,与无碱E玻纤相比,膨胀系数降低35% [31] - 预计25 - 27年特种玻纤布收入分别为8.5/16.6/24.5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8/4.9/8.2亿元,整体净利率分别为21%/30%/34%,26/27年同比分别+173%/+67% [37] 氢气瓶:高压氢气"装甲堡垒",氢能产业化浪潮驱动发展 - 公司气瓶业务前景较优,氢气瓶主要运营主体为苏州有限,拥有五大制造基地,综合气瓶年产能超百万只,其中III型储氢气瓶10万只/年,IV型储氢气瓶3万只/年 [40] - 2023年7月取得IV型储氢气瓶特种设备生产许可,完成柔性自动化产线建设,成为国内首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备自动化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 [40] - 产品特性上,Ⅰ型和Ⅱ型为固定式储氢瓶,Ⅲ型和Ⅳ型为车载式储氢瓶,未来Ⅴ型向无内胆纤维全缠绕方向开发,目前技术处于研发阶段 [41] - 24年公司储氢气瓶销量1.2万只,国内市占率第一,70MPa III型140L大容积储氢瓶装备我国首款氢动力列车,70MPa IV型储氢瓶生产线量产 [43] - 预计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4.5万辆左右,车载储氢瓶需求量6 - 8万支,市场规模8 - 12亿元;预计2030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35万辆,35MPa和70MPa储氢气瓶并存,2025 - 2030年车载储氢瓶市场总规模380 - 460亿元 [45] - 假设公司市占率保持27%不变,行业需求CAGR为65%,测算25 - 27年公司产销量分别为1.6/2.7/4.4万只,收入分别达3.6/6.9/1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0.7/1.5亿元,同比分别+82%/+113%/+106% [46] 高技术壁垒驱动,主业结构性优化 - 叶片业务方面,公司成功下线全球最长叶片GW147、可回收环氧树脂风电叶片,2024年风电叶片销量24GW,同比增长10.9%,全球市占率保持第一,但行业价格竞争激烈叠加原材料成本波动,毛利率承压 [50] - 隔膜业务方面,公司建成芳纶示范线填补国内对位芳纶涂覆隔膜空白,超薄超高强度5μm基膜实现量产,24年隔膜销量19亿平方米,涂覆产品销量占比提升6个百分点至30%,然而行业产能过剩引发价格战,叠加研发投入增加,导致隔膜业务增收不增利,毛利率同比收缩 [50] - 过滤材料包括高温过滤材料和玻璃微纤维滤纸,行业发展相对稳定,到2030年的CAGR预计在3% - 6%之间 [51] 长坡厚雪,估值重塑 - 选取宏和科技、Nittobo作为可比公司,给予公司新材料分部26年25XPE,预计25 - 27年新材料板块利润约2/6/10亿,对应26年新材料分部市值150亿元 [56] - 选取中国巨石、长海股份、再升科技、时代新材作为可比公司,给予公司主业分部26年16XPE,预计未来三年主业利润14 - 16亿元,对应26年主业分部市值240亿元 [56] 财务数据和估值 | 指标 | 2023 | 2024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25,889.46 | 23,983.85 | 28,911.19 | 32,340.80 | 34,583.96 | | 增长率(%) | 17.10 | (7.36) | 20.54 | 11.86 | 6.94 | | EBITDA(百万元) | 6,243.63 | 4,407.90 | 5,048.54 | 5,830.60 | 6,939.10 |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 2,224.27 | 891.87 | 1,610.65 | 2,015.02 | 2,552.13 | | 增长率(%) | (36.65) | (59.90) | 80.59 | 25.11 | 26.66 | | EPS(元/股) | 1.33 | 0.53 | 0.96 | 1.20 | 1.52 | | 市盈率(P/E) | 13.21 | 32.95 | 18.24 | 14.58 | 11.51 | | 市净率(P/B) | 1.58 | 1.59 | 1.51 | 1.42 | 1.32 | | 市销率(P/S) | 1.13 | 1.23 | 1.02 | 0.91 | 0.85 | | EV/EBITDA | 7.04 | 9.29 | 10.60 | 9.11 | 8.2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