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股策略周报:“上下两难”时如何破局?
浙商证券· 2025-05-31 15:20
本周行情概况 - 主要宽基指数涨跌不一,北证50涨幅2.82%居前,上证、上证50、沪深300分别下跌0.03%、1.22%、1.08%,中证500、中证1000、国证2000分别上涨0.32%、0.62%、0.94%,创业板指、科创50分别跌1.40%、0.36%[11] - 中信一级行业20涨、10跌,TMT板块回摆,通信、传媒、计算机分别涨1.84%、1.73%、1.66%,出口相关表现弱,汽车、电新分别下跌4.32%、2.21%[12] - 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1.07万亿元环比小幅回落,IF、IH和IC主力合约基差分别为 -17.83点(升水率 -0.46%)、 -11.5点(升水率 -0.43%)和 -43.27点(升水率 -0.76%)[18] - 两融余额1.80万亿元持平,融资买入占比8.70%略微上升,股票型ETF净流入124.5亿元,证券ETF净流入最多,消费ETF净流出最多[28] - 创业板指和沪深300估值偏低,创业板指PE - TTM为30.2,处于12.89%分位数,沪深300PE - TTM为12.46,处于32.26%分位数,市场下跌能量正常[43][44] 本周行情归因 - 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工业企业盈利数据,1 - 4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为1.4%,前值为0.8%[51] - 美国关税消息反复,美国国际贸易法庭先裁决特朗普4月2日关税政策无效,后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暂时搁置该裁决[52] - 美国副总统万斯表示稳定币不会威胁美元,是美国经济实力的“倍增器”[52] 下周行情展望 - 市场大概率维持震荡调整、窄幅波动,通过横盘化解上方压力和短期获利盘[57] - 位置较低的券商板块有望成破局者,可加大对其尤其是H股券商跟踪研究,回调中增配[57] 风险提示 - 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全球地缘政治存在不确定性[58]
工企盈利改善,美关税政策“过山车”
西南证券· 2025-05-30 22:34
国内经济 - 两办印发意见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关注新兴产业发展[1][8][9] - 外资银行跟进存款降息,或缓解银行息差压力,推动资产配置多元化[1][10][11] - 前4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表现强劲,传统行业压力大[1][12][13] - 前4月国有企业收入与去年持平,利润同比下降1.7%,关注价格弹性和利润率恢复[1][14][15] 海外经济 - 美欧关税谈判有转折,政策不确定性扰动市场,关注半导体、医药等行业[2][16][17] - 日本央行释放谨慎信号,短期加息概率低,通胀结构性风险突出[2][18][20] - 美国财政部削减短债发行,5年期国债拍卖外国需求比例创新高,海外对美债需求强劲[2][21][23] - 美联储面临通胀和失业率双升权衡,短期或观望,预期三季度降息[2][24][25] 高频数据 - 上游原油、铁矿石价格周环比下降,阴极铜价格周环比上升[4][26] - 中游螺纹钢、水泥、动力煤价格周环比下降[4][32] - 下游房地产销售周环比上升,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同比增长[4][42] - 物价蔬菜价格周环比上升,猪肉价格周环比下降[4][48] 下周关注 - 关注中美欧等多地多项经济数据和央行利率决议[4][55]
“反脆弱”系列专题之十:财政“前置”后该关注什么?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30 22:11
2025年财政特征 - 1 - 4月广义财政支出进度28.4%,高于过去五年均值,一季度支出增速5.6%超名义GDP增速,4月同比提至12.9%[3][13] - 1 - 4月广义财政收入累计同比 - 1.3%,较预算低1.5个百分点,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减1196亿元[3][16] - 1 - 4月政府债净融资4.8万亿元,同比多增3.6万亿元,截至5月24日国债发行达预算42.7%,远超2020 - 2024年均值[4][22] 后续财政走势 - 全年安排政府债净融资13.86万亿元,截至5月底已净融资6.3万亿元,尚余7.5万亿元待发行,较2024年多增2.9万亿元[5][28] - 预计至9月底政府债净融资维持高位,二季度同比多增或达2.3万亿,三季度约3.8万亿[5][32] - 若下半年经济恢复有不确定性,增量政策或加力提效平滑财政支出[6][35] 财政熨平波动政策 - 政策性金融工具可短期平滑经济波动,2022年两批3000亿资金分别在两个月和一个月内落地[7][37] - 赤字扩容和追加特别国债等预算内工具政策力度强,但推进慢,静态测算广义财政收入距目标差五到六千亿[7][43] 增量资金投向 - 促消费为居民“减负”“增收”,服务消费修复空间大,或延长居民休假时间[8][45][46] - 稳投资新老基建协同发力,新基建成经济增长点,传统基建加快开工[8][50] 政策跟踪 - 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保持合理比重,加强技术攻关[53] - 商务部加快实施提振消费行动,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推进内外贸一体化[55] - 八部门印发措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向重点领域倾斜,降低成本,加强支持[58] - 中国与东盟完成自贸区3.0版谈判,含9个新增章节,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61] - 四部门推动构建科技金融体制,降低成本,支持股权投资和科技贷款[64] - 发改委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6月底前出台稳就业稳经济政策,稳定外资信心[67]
宏观点评20250530:市场进入快速轮动末期,行业风格向稳定板块切换-20250530
东吴证券· 2025-05-30 21:53
市场观察期 - 5月中旬以来市场震荡调整,小盘成交占比接近历史高位,行业轮动速度达顶峰[1][12] - 4月8日以来领涨行业重复度下行,近期轮动速度与3月末相似[1][12] - 4月关税事件后市场对关税定价或进入“免疫模式”,资产价格修复至冲击前[2][20] 基本面关注点 - 4月经济指标增速小幅下行,出口受关税扰动下降8.1%,但经济仍稳住增长[22] - 5 - 7月美国抢进口支撑出口,“两新”支撑设备投资和消费,房地产或延续走弱[22] - 特朗普关税政策实施及美债、日债利率上行,或给A股带来不确定性和压力[4][28] 资金流向与风格 - 成交额与市场走势背离,各板块成交额收缩,市场进入蓄势期[6][29] - 市场风格或由结构性上涨进入再均衡阶段,资金风格逐步变化[6][29] - 行业轮动节奏或延续前期,小盘轮动到极值后向大盘价值、稳定板块切换[6][34] 风险提示 - 经济数据改善不及预期、海外关税超预期征收、地缘政治风险等[7][35]
经济动态跟踪:渐行渐近的政策性金融工具
民生证券· 2025-05-30 18:14
政策动态 - 4月26日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4月28日国新办发布会明确力争6月底前完成工具设立,多地已开启相关筹划工作[2] 过往经验 - 2022年政策性金融工具从首次提出到落地用时不到一个月,首批3000亿元发行用时2个月,第二批4399亿元发行时间跨度未超3个月[3] 投资现状 - 2022年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从年初12.2%降至6%以下,今年4月投资端逆风显现,基建投资同比边际下降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下滑[3] - 2022 - 2023年中央项目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大幅反超地方项目,广义、狭义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分化[4] - 截至5月末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略好于去年同期,但慢于2022、2023年,2024年新增专项债发行加快,基建中长期贷款同比仍从15.1%滑落至8.9%[4] 工具优势 - 政策性金融工具可破解资本金约束,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财政负担小、资金成本低,对投资有带动作用[5] 投向与体量 - 往期工具主要投向基建领域,如农发行2459亿投放资金中1885亿投向市政产业园等,占比76.7%,本次新型工具预计更多投向科技创新、消费基础设施等领域[5][6] - 预计新型工具额度约5000亿元,略低于2022年的7399亿元,有望带动6 - 6.5万亿元有效投资,约占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12%[6] 风险提示 - 信息统计不完全、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6]
新股发行及今日交易提示-20250530
华宝证券· 2025-05-30 17:32
新股发行 - 2025年5月30日影石创新(证券代码787775)以47.27元价格发行[1] 退市相关 - *ST龙津(证券代码002750)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2025年6月6日[1] 异常波动 - 中洲特材(证券代码300963)、金龙羽(证券代码002882)等多只股票出现异常波动[1][3] 转债转股价格调整 - 伟22转债、伟24转债等多只可转债转股价格调整生效日期集中在2025年6月3 - 9日[8][9][10] 债券赎回 - 22淮建投(证券代码137672)赎回登记日为2025年8月29日[10] 债券回售 - 20桂发01(证券代码152509)回售申报期为2025年5月30日至6月6日[10] 基金相关 - 浦银MSCI(证券代码515780)基金于2025年5月30日终止上市[8] 可交换债换股 - 23奥城EB(证券代码300481)换股价格调整生效日期为2025年5月30日[10]
北交所5月份定期报告:指数再创新高,政策频频加码,结构性机会持续涌现
东莞证券· 2025-05-30 17:03
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北交所延续升势,北证50指数月内创历史新高,年初累计涨幅一度超40%[4][13] - 建议关注高景气新质生产力标的、创新驱动领域、北交所消费产业链相关企业[4][14] 行情回顾 - 截至5月29日,北证50指数5月涨9.52%,区间最高涨幅12.71%,今年涨36.43%,区间最高涨幅44.57%[5][15] - 5月天工股份、七丰精工、花溪科技涨幅居前,今年星图测控、天工股份、宏海科技涨幅较强[16] 估值情况 - 截至5月29日,北证50指数PE(TTM)均值73.22倍,中位数73.34倍[20] 市场数据 - 截至5月29日,本月北交所成交额5794.11亿元,成交量272.20亿股[5][23] - 5月日均融资融券余额53.83亿元,环比增加2.28%[24] 主题基金表现 - 5月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涨幅21.30%,跑赢北证50指数14.93个百分点[28] 新股动态 - 本月1只新股上市,截至5月29日北交所共有266家公司上市交易[5][31] - 23家公司更新审核状态至已问询,1家公司更新审核状态至终止[5][31] 要闻与公告 - 5月北交所修订并购重组规则,发布募集资金管理指引[35] - 中设咨询、星昊医药等公司发布重要公告[35] 风险提示 - 北交所政策落地节奏不及预期风险[6][36] - 个股短期涨幅较大的风险[6][36]
市场参与主体资金流向变化研究(二)
平安证券· 2025-05-30 16:58
权益市场 - 2025年1季末国家队持有股票市值约3.89万亿元,2024年末持仓ETF规模约1.06万亿元,持仓以金融股和核心宽基ETF为主[4][19] - 2024年末保险资金持有股票及基金资产占A股总市值比重4.77%,未来权益资产占比提升空间大[4] - 2024年9月末外资持仓A股市值显著提升,2025年以来持股市值占比整体维持稳定,偏好中国优势产业核心资产[4][93] - 公募基金持股规模自2021年中开始持续下降,2025年以来有所企稳[4] - 私募基金2024年以来整体规模缩水,持仓结构有变化,如2023 - 2024年中提升债券ETF配置规模,2024年末大幅减仓[4] 债券市场 - 截至2025年1季度末,商业银行配置债券市值约90.48万亿,相比2024年末增长2.19万亿,增幅约2.48%[15] - 截至2024年4季度末,保险机构债券投资规模约15.9万亿[15] - 2024年8月到2024年末外资减持人民币债券资产,2025年以来呈现结构性回流趋势,倾向投资利率债和同业存单[4][115]
以美韩养老金计划为例:借镜观形:中长期资金入市启示
湘财证券· 2025-05-30 16:03
中长期资金内涵与规模 - 中长期资金包括保险、社保、年金等,具长期性等特征,政策推动其入市[25][26] - 保险、社保、公募基金三类中长期资金保守估计每年为股市提供2.1万亿增量[40] 美国养老金投资经验 - 401(K)计划以股票为核心配置,权益投资集中于医疗、金融、信息技术行业[3][4] - 共同基金管理401(K)计划60%资产,目标日期基金规模达1.33万亿美元,占DC计划资产68%[5][7] - 自动加入和默认投资机制降低决策门槛,吸引增量资金[6][53] 韩国国民养老金计划 - 韩国国民养老金以“权益化、全球化、多元化”为配置模式,投资收益远超养老支出[8] - 投资遵循自上而下流程,“海外权益+国内固收”组合占比63.3%,权益类占比47.9%[87] 对我国启示与建议 - 战略上增配权益资产,战术上采取“哑铃策略”,兼顾价值与成长资产[116][122] - 强化专业机构作用,建立逆周期投资机制,发挥中长期资金“类平准基金”作用[123][124] - 建议配置宽基指数、金融、科技行业及并购重组概念[17]
宏观深度报告20250530:老龄化进程下的消费变迁和银发经济
东吴证券· 2025-05-30 15:58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 2020 - 2024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年均提升约0.6个百分点,高于2015 - 2019年的0.5个百分点和2010 - 2015年的0.3个百分点[3][12] - 截至2023年底,50 - 60岁年龄段人口成我国人口主要组成部分,现阶段老年人口相对低龄,未来5 - 10年是发展银发经济重要窗口期[3][12] 日本老龄化后消费情况 - 1994 - 2006年日本私人消费年均复合增速0.8%,2007 - 2024年年均增速0.2%[3][20] - 老龄化加深后青年人口减少致私人消费下行,家庭消费中必选消费占比提升,可选消费占比降低,医疗保健消费增长快[3][20][22][25] 我国与日本对比 - 我国2022年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5%以上中枢平稳增长,而日本家庭可支配收入长期低增长甚至负增长[3][30] - 截至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65%,日本进入人口负增长时城镇化率接近90%,我国城镇化提升空间大,消费潜力大[4][30][32] 日本银发经济发展 - 1970 - 1993年以银发服务业为主,1994 - 2005年银发产业兴起,2006年至今进入快速发展阶段[40][42][43] - 2000年《介护保险法》实施推动银发经济市场化,缓解老年护理支出压力,提高享受型消费资金占比[5][42][45] 我国发展银发经济建议 - 建立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确定参保人群范围和累进式缴纳比例,统一支付范畴并扩围[5] - 提升低龄老年群体再就业,借鉴日本法律保障、提供就业信息和岗位、技能培训及企业补贴等经验[5][47] 风险提示 - 部分数据测算可能存在误差,国际环境变化或使人口结构对消费影响不同,我国银发经济处于初级阶段需改革扩张市场[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