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凯医药-B(02105):瞄准减重增肌新兴赛道,LAE102未来可期
天风证券· 2025-05-18 22: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来凯医药,予以“增持”评级 [4][6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来凯医药核心产品LAE - 002进入临床后期,有望2026年上半年向CDE递交NDA并近年上市带动营收;LAE102是全球首创ActRIIA单克隆抗体,I期临床验证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填补减重增肌市场空白;公司研发管线多元化,展现创新研发能力和市场布局,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6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来凯医药:立足科学创新,聚焦未满足肥胖和癌症医疗需求 - 来凯医药2016年成立,2023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是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为癌症、代谢性疾病和肝纤维化患者提供创新疗法,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启动七项临床试验 [11] - 奥博资本是第一大股东,前三大股东占比约34% [14] - 核心管理团队有医学生物背景,曾在MNC担任重要职位,为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保障 [17] LAE102:早期临床结果优秀,携手礼来开展肥胖症治疗临床研究 GLP - 1靶点药物前景广阔,肌肉流失副作用成焦点 - GLP - 1 RA药物市场规模大,全球80余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司美格鲁肽2024年销售收入2018.49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38%;替尔泊肽2024年销售额约165亿美元 [20][23] - GLP - 1受体激动剂减重时伴随较高比例肌肉流失,按年计算导致的肌肉质量下降比预期年龄相关肌肉损失高出几倍,还可能引发多系统功能障碍和体重反弹 [26][31][33] 增肌药物赛道蓝海初现,ACTRII等多靶点竞速中 - 减脂增肌药物赛道有市场空白,全球开展肥胖相关适应症临床试验的药物不到十款,中国内地仅来凯医药的LAE102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可能与GLP - 1疗法结合 [34] - 增肌减重疗法多在2024年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大部分与靶向GLP - 1的受体激动剂药物联用,LAE102处于I期临床且未联用 [36] - Bimagrumab治疗可使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脂肪量大幅减少、瘦体重增加,LAE102的SAD研究显示良好安全性和耐受性,靶点抑制效果强 [37][38] 创新ActRIIA单抗,兼具减重与增肌双重功效 - LAE102是全球首创ActRIIA单克隆抗体,临床前模型显示增肌减脂效果,SAD研究观察到靶标结合和药效学生物标志物变化,与GLP - 1受体激动剂联用可减少脂肪和肌肉流失 [41] - 阻断ActRII信号可减少脂肪堆积、促进肌肉增加,来凯医药与礼来合作开发LAE102,保留全球权益,LAE102多个适应症处于不同临床阶段,LAE103和LAE123预计递交IND申请 [44][46][48] LAE002:广谱AKT激酶抑制剂,助力多种乳腺癌治疗 - 乳腺癌发病人数多,HR + /HER2 - BC约占新发乳腺癌70%,TNBC占10% - 20%,PI3K/Akt/mTOR通路异常激活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密切相关,AKT抑制剂可治疗耐药性肿瘤 [50] - LAE002是口服广谱AKT激酶抑制剂,覆盖多个瘤种,联合氟维司群在HR + /HER2 - BC中显示抗肿瘤活性,mPFS为7.3个月,ORR达到33.3%,安全性耐受性良好,III期临床正在开展 [51][55]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44亿元、0.50亿元和0.7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2.71亿元、 - 2.98亿元、 - 2.54亿元 [4][61]
雷赛智能(002979):运控平台化渐成型,助力人机“手眼脑”打开新空间
长江证券· 2025-05-18 21: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0][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驱动器和控制器领域第一梯队厂商,其产品性能决定人形机器人控制系统实时性和运动稳态,公司发布新产品可提供核心部件,为机器人“手眼脑”协同赋能,打开新成长空间 [3] - 自动化行业迎来周期复苏、国产替代、新兴需求三重逻辑共振,公司基于运控优势,叠加扩品类、拓渠道变革及股权激励,业绩有望较快增长 [3] 各部分总结 深淘滩、低作堰,三次创业铸就运控专家 - 公司历经三次创业,战略坚守运动控制主航道,深耕通用自动化和人形机器人两大千亿级市场 [7][25] - 第一次创业(1997 - 2007 年)技术奠基与品牌崛起,推出多款产品,获专利和认证,成国内步进驱动知名品牌 [7][22] - 第二次创业(2008 - 2020 年)技术深化与产业升级,产品多元化,通过认证、成立子公司,实现战略转型,奠定行业领军地位 [7][22] - 第三次创业(2021 至今)深化智能化转型与战略突破,上市后爆发式增长,推出新产品,获多项荣誉,切入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 [7][23] - 公司创始人李卫平技术起家,公司组建研发团队,建立研发管理体系,研发人员占比 36%,2022 - 2024 年研发投入占比领先且将提升 [27][28] - 公司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计划,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30][32] 扩品类、拓渠道,雷赛运控平台化渐成型 - 公司以控制器起家,实现驱动器、电机等产品平台化布局,产品涵盖三大类,为下游提供完整方案,应用于多行业 [34][38] - 公司经营稳健,行业下行期收入正增长,2024 年营收 15.84 亿元,同比升 11.93%,归母净利润 2.00 亿元,同比 +44.7% [42] - 2024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 38.45%,净利率 13.22%,控制技术类毛利率稳定在 65%以上 [45] - 公司营销升级,采取三线协同模式,经销收入占比从 2021 年的 24.6%提至 2024 年的 48.3%,推动规模和利润率提升 [49] - 我国步进系统市场内资为主,雷赛是工业步进系统龙头;伺服是公司发力方向,2024 年成第一大收入业务,营收占比升至 44.7% [51] - 2024 年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 205.5 亿元,同比 -3.8%,2025Q1 规模 54.8 亿元,同比 +4.5%,增速转正 [55] - 国内伺服市场格局改变,内资品牌成长,2024 年雷赛市占率排内资前三,2025Q1 升至内资第 2 [61] - 公司加大控制技术类产品研发,推出 PLC 系列产品,2024 年控制技术类业务营收 2.52 亿元,同比增 46.68%,PLC 产品收入同比增 88.16% [63] 助力“手眼脑”协同,人机打开新空间 - 2024 年海外人形机器人发展提速,特斯拉引领进程,英伟达等企业也有进展,2025 年或成量产元年,全球销量有望达万台以上 [65][67] - 2023 年以来我国机器人政策密集出台,推动产业化应用,各地创新中心落地,产业化进展有望加速 [78] - 2023 年公司发布高密度无框电机与驱动系统,2024 年底发布第二代,年产能 30 万台,意向订单超 10 万台 [85] - 2023 年公司发布无刷空心杯电机与微型伺服系统,2024 年成立公司实现量产,年产能 12 万台 [88][89] - 2025 年公司发布 DH 系列灵巧手解决方案,含多款型号,首款 Q2 试产试销 [94] - 公司聚焦产业并加大移动机器人布局,提供核心部件,为机器人“手眼脑”协同赋能,打开新成长空间 [100]
先导智能(300450):行业触底风险释放,业绩拐点有望来临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8 20: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业绩表现符合预期,行业触底风险释放,业绩拐点有望来临,考虑到公司市值跌幅大、业绩下行风险充分释放且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估值中枢以下,维持“买入”评级 [1][4][7] 相关目录总结 市场数据(2025年05月16日) - 收盘价20.45元,一年内最高/最低为28.16/12.88元,市净率2.7,息率1.68,流通A股市值318.9亿元,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为3367.46/10179.60 [1] 基础数据(2025年03月31日) - 每股净资产7.65元,资产负债率68.46%,总股本/流通A股为1566/1559百万股,流通B股/H股为-/- [1] 事件 - 公司发布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24年实现收入118.55亿,同比下滑28.71%,归母净利润2.86亿,同比下滑83.8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60亿,同比下滑79.11%;25年一季度营收30.98亿,同比下滑6.42%,归母净利润3.65亿,同比下滑35.3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60亿,同比下滑34.70% [4]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项目|2024|2025Q1|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1855|3098|13844|16107|18665| |同比增长率(%)|-28.7|-6.4|16.8|16.3|15.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86|365|1540|1920|2424| |同比增长率(%)|-83.9|-35.3|438.4|24.6|26.3| |每股收益(元/股)|0.18|0.23|0.98|1.23|1.55| |毛利率(%)|35.0|34.5|35.7|35.9|36.1| |ROE(%)|2.5|3.0|11.8|13.3|15.0| |市盈率|112|/|21|17|13| [6] 投资要点 - 智能物流设备、海外市场表现亮眼,锂电池智能装备业务收入76.89亿同比降39.18%,智能物流系统业务收入18.67亿同比增30.49%,光伏智能装备业务收入8.67亿同比下滑15.68%,3C智能装备业务收入6.89亿同比下滑1.39%;国内收入90.24亿同比下滑37.28%,海外收入28.31亿同比增长26.31% [7] - 核心业务毛利率提升,净利率触底,24年毛利率34.98%同比下滑0.62pct,锂电设备毛利率38.94%同比提升0.25pct,智能物流毛利率21.05%同比提升14.17pct;24年净利率2.26%同比下滑8.39pct,扣非后净利率3.04%同比下滑7.33pct [7] - 公司行业地位不断提升,按2024年订单价值计,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智能装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占全球市场9.1%的份额,较2023年增长3.3个百分点,锂电池智能装备占全球市场份额22.4%、中国市场份额34.1%,锂电池智能物流装备占全球市场份额23.8%,XBC高速串焊机按出货量在全球光伏智能装备提供商中排名第一,自主研发的第四代MEAR2R装配产线推动了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化进程 [7] - 下调25盈利预测,新增26 - 27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0、19.20、24.24亿(原25年盈利预测为58.60亿),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X、17X、13X [7] 财务摘要 |项目(百万元,百万股)|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16628|11855|13844|16107|18665| |营业成本|10709|7708|8900|10331|11924| |税金及附加|157|84|98|114|132| |主营业务利润|5762|4063|4846|5662|6609| |销售费用|451|362|374|419|467| |管理费用|1005|1086|1108|1272|1456| |研发费用|1676|1671|1675|1804|1866| |财务费用|-39|-12|51|64|113| |经营性利润|2669|956|1638|2103|2707| |信用减值损失|-732|-599|-394|-448|-506| |资产减值损失|-430|-504|0|0|0| |投资收益及其他|374|355|400|400|400| |营业利润|1883|207|1646|2056|2601| |营业外净收入|28|-95|0|0|0| |利润总额|1911|112|1646|2056|2601| |所得税|140|-156|123|154|195| |净利润|1771|268|1522|1902|2406| |少数股东损益|-4|-18|-18|-18|-18|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75|286|1540|1920|2424| [9]
德邦股份(603056):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阶段性承压,经营调优成效可期
长江证券· 2025-05-18 20: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长但归母净利润转亏,产品结构调整影响盈利表现,看好公司市场份额提升及与京东物流快运业务的网络融合效果 [2][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10.2/11.5亿元,对应PE分别为14.7/13.1/11.6X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03.6亿元,同比增长11.3%,归母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15.4%;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120.7亿元,同比增长11.4%,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25.2% [4]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4.1亿元,同比增长12.0%,归母净利润 - 0.7亿元,同比下降173.7% [4] 业务营收情况 - 2024年,快运/快递/其他业务营收分别同比+13.0%/-19.7%/+34.6%;25Q1,快运/快递/其他业务营收分别同比+12.9%/-10.9%/+23.9% [2][10] 毛利率情况 - 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0.9pct,主要由于业务结构调整和持续增加运输资源投入;25Q1毛利润同比下降30.4% [10] 费用情况 -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同比下降7.1%,管理费用同比大幅下降20.4%;24Q4期间费用同比下降5.8% [10] 其他收益情况 - 2024年政府补贴和增值税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减少,使得其他收益同比减少1.6亿元;转让子公司产生收益,同比增加0.9亿元 [10] 投资建议 - 公司作为稀缺性的全网型快运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未来盈利能力具备修复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10]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了2024 - 2027年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相关财务指标及预测数据,如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441.15亿、480.25亿、522.90亿元等 [18]
徐工机械(000425):海外收入、盈利能力双增长,全球化阔步向前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8 19: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业绩表现符合市场预期,24年实现收入916.60亿,同比下滑1.28%,归母净利润59.76亿,同比增长12.20%,25年Q1实现营收268.15亿,同比增长10.92%,归母净利润20.22亿,同比增长26.37% [5] - 海外市场继续强势增长,国内收入499.72亿,同比下滑10.17%,海外收入416.87亿,同比增长12.00%,国际化收入占比达45.48% [8] -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4年公司毛利率22.55%,同比提升1.75pct,净利率6.53%,同比提升0.89pct [8] - 扩大海外销售,内部全面降本,推进全球一体化运营和海外业务跨越式发展,体系化降本,采购净降本率6.6%,国内整机物流降本率6.3% [8] - 上调25 - 26年盈利预测,新增27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35、98.03、116.30亿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年05月16日收盘价8.47元,一年内最高/最低9.65/5.95元,市净率1.6,息率2.13,流通A股市值68,298百万元,上证指数/深证成指3,367.46/10,179.60 [2] 基础数据 - 2025年03月31日每股净资产5.20元,资产负债率63.57%,总股本/流通A股11,760/8,064百万 [2]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项目|2024|2025Q1|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91,660|26,815|102,177|114,172|127,885| |同比增长率(%)|-1.3|10.9|11.5|11.7|12.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5,976|2,022|8,035|9,803|11,630| |同比增长率(%)|12.2|26.4|34.5|22.0|18.6| |每股收益(元/股)|0.51|0.17|0.68|0.83|0.98| |毛利率(%)|22.5|22.1|22.7|22.8|22.9| |ROE(%)|10.1|3.3|12.1|13.3|14.1| |市盈率|17|/|12|10|9|[7] 财务摘要 |项目(百万元,百万股)|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92,848|91,660|102,177|114,172|127,885| |营业成本|73,533|70,991|79,024|88,171|98,612| |税金及附加|442|415|463|517|579| |主营业务利润|18,873|20,254|22,690|25,484|28,694| |销售费用|5,234|5,309|5,824|6,279|6,906| |管理费用|2,706|2,817|3,065|3,197|3,453| |研发费用|4,000|3,738|4,087|4,453|4,860| |财务费用|726|1,935|956|865|774| |经营性利润|6,207|6,455|8,758|10,690|12,701| |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 - ”填列)|-779|-203|-616|-702|-803| |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 - ”填列)|-692|-582|0|0|0| |投资收益及其他|720|871|700|800|900| |营业利润|5,640|6,529|8,843|10,787|12,798| |营业外净收入|37|53|0|0|0| |利润总额|5,678|6,582|8,843|10,787|12,798| |所得税|442|599|798|973|1,154| |净利润|5,236|5,983|8,045|9,815|11,644| |少数股东损益|-90|7|10|12|14|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326|5,976|8,035|9,803|11,630|[10]
思泉新材(301489):公司动态研究报告:业绩增长开始提速,多业务布局具备看点
华鑫证券· 2025-05-18 19: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2][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思泉新材营收大增但净利润下滑,2025Q1业绩开始提速,未来业绩受北美大客户订单增长、多维布局协同效应、募投项目产能释放和技术研发升级驱动 [4] - AI驱动消费电子复苏,对散热方案提出更高要求,思泉新材有望受益获取更多订单 [5] - 思泉新材深耕散热行业,具备多种功能性材料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布局多项新业务,多个领域新增业绩看点 [6] - 预测思泉新材2025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08、1.52、2.02亿元,EPS分别为1.87、2.64、3.5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9、28、21倍 [8] 各部分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收6.56亿元,同比增长51.1%,归母净利润5245.59万元,同比减少3.88%,原因包括新纳入子公司费用增多、销售和研发费用增加、计提减值准备 [4] - 2025Q1实现营收1.83亿元,同比增长93.59%,归母净利润1772.20万元,同比增长79.57% [4]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97亿台,同比增长0.5%,中国市场出货量6870万台,同比增长9% [5] - Canalys预计AI手机在2023至2028年间以6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AIPC在2024年至2028年间以4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5] 公司业务布局 - 思泉新材是具备多种功能性材料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供商,可一站式解决电子电气产品多功能性需求 [6] - 布局散热风扇、液态硅胶等多项新业务,汽车领域产品应用细分领域2024年大幅增长,智能家居等客户开发有突破,积极推进AI服务器等领域重要客户认证,关注机器人领域机会 [6][7] 盈利预测及财务指标 - 预测2025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08、1.52、2.02亿元,EPS分别为1.87、2.64、3.5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9、28、21倍 [8] - 2025 - 2027年主营收入预计分别为9.47、13.04、16.5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44.3%、37.8%、26.5%;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05.3%、41.3%、32.7% [9] - 2024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4.8%、26.5%、26.7%、26.6%,净利率分别为7.4%、11.4%、11.7%、12.2%,ROE分别为5.0%、9.7%、12.5%、14.8% [10]
阿里巴巴-W:FY2025Q4业绩点评:电商货币化率提升,云增长加速-20250518
中泰证券· 2025-05-18 18: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电商业务在GMV增长与Take rate提升带动下,收入、利润恢复增长,公司价值基本盘较稳;云业务在AI带动下增长加速,其他新业务的经营表现也呈向上趋势,逐步兑现减亏预期;整体看公司向下存在基本面底,向上存在想象空间,在当前估值水平下具备配置意义 [4] 报告具体内容总结 公司基本状况 - 总股本19,086百万股,流通股本19,086百万股,市价123.40港元,市值2,355,239百万港元,流通市值2,355,239百万港元 [1]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FY2026 - FY2028年收入分别为10842、11768、12689亿元,同比增长8.9%/8.5%/7.8%;归母净利润1425、1655、1864亿元,同比增长10.1%/16.1%/12.7%;EPS为7.76/9.49/11.26元,对应PE 15.2、13.1、11.6倍 [3][6] 4QFY25核心分部业绩表现 - 淘天集团:客户管理收入增速11.8%,增速环比提升2.4pct,EBITA同比增长8.4%,增速环比提升6.5pct;平台take rate水平有所提升,带动业绩增长加速,预计电商业务业绩接下来几个季度仍将维持不错增长趋势 [6] - 智能云集团:收入增长17.7%,增速环比上季度提升4.6pct,云业务增长进入加速阶段;EBITA率8.0%,环比上季度下降1.9pct,短期内利润率将承压 [6] - 国际零售商业:收入增长22.3%,延续高增长趋势;EBITA率 - 10.6%,同、环比分别改善4.2、2.5pct,经营效率接下来几个季度内将进一步提升 [6] 利润情况 - 4QFY25集团收入整体增长6.6%、经营利润增长92.8%,归母利润增长278.7%;考虑到电商在take rate提升下恢复增长,新业务持续减亏,预计公司后续利润表将维持较好趋势 [6] 业务竞争与价值趋势 - 短期电商业务仍处于竞争焦灼状态,24年下半年电商行业竞争强度上升,阿里战略调整后整体份额流失压力下降,但竞争拐点仍有待观察 [6] - 随着AI科技兴起,阿里云业务价值逐步提升,尽管目前对集团收入、利润贡献有限,但随着AI产业快速发展,预计云业务价值将逐步提升 [6]
慧博云通:首次覆盖报告:拟收购宝德软硬结合,打造国产数字底座新贵-20250518
民生证券· 2025-05-18 18: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3][8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慧博云通是科技巨头背后的软件开发新锐,拟收购信创服务器龙头宝德计算机布局国产算力,软硬结合打造国产数字底座新贵 [1][2] - 公司逆势扩张,管理层信心十足,战略聚焦金融科技,有望凭借AI、信创东风快速成长为金融IT龙头厂商 [3] - 暂不考虑收购宝德增厚利润,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1.41、1.88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111/83/62倍,当前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慧博云通:众多科技巨头背后的软件新锐 1.1深耕TMT+金融的软件开发新锐 - 公司2009年成立,为全球客户提供软件外包和终端测试服务,上市后发力金融IT市场,业务覆盖多行业 [10] - 业务形态包括软件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全生命周期信息技术服务 [13] - 董事长持股比例较高,股权结构稳定,高管团队有深厚中电金信背景,软件行业经验丰富 [15][18] - 公司完成两轮股权激励,显示管理层对未来发展有信心 [20] 1.2战略聚焦金融IT,手握优质客户资源 - TMT行业是基石,金融IT快速增长,2024年TMT收入占比63%,金融行业近3年收入从1.4亿跃升至4.7亿 [22] - 公司构建优质客户生态,与科技巨头和金融机构合作,通过收购发力金融IT板块 [24][27] 1.3收入快速增长,经营质量稳健 - 收入端高速增长,2020 - 2024年收入CAGR达26%,2025Q1营收5.06亿元,同比增37%,毛利率维持稳定 [30] - 公司通过收购扩张,费用端承压,管理费率提升,利润端短期承压,但现金流表现良好 [32][34] 2拟收购宝德计算机,软硬结合打造国产数字底座新贵 2.1宝德:信创服务器龙头,华为AI算力“头部玩家” - 慧博云通拟收购宝德计算机切入国产算力领域,宝德是中国领先计算产品方案提供商,产品线全栈布局 [41] - 宝德有完善营销服务网络、生产线,与多家上游厂商合作,在信创服务器领域处于领军地位 [42][44] 2.2慧博与宝德:强强联手,相互赋能 - 慧博云通拥有优质客户资源,宝德计算机与华为昇腾合作,国产AI算力实力强 [47][48] - 国内算力投资景气度加速向上,互联网大厂加码资本开支,国产算力迎来机遇,宝德与华为合作位居前列 [53][66] 3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3.1盈利预测假设与业务拆分 - 业务分TMT、金融、其他行业三部分,预计2025 - 2027年TMT业务收入同比增速为20%、15%、12%,金融为50%、50%、50%,其他行业为30%、30%、30% [70][71] - 预计各业务毛利率和三大费用率保持稳定,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22.51、28.69、36.6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1.41、1.88亿元 [73][77] 3.2估值分析与投资建议 - 选择软通动力、法本信息为可比公司,慧博云通估值略高于可比公司,但收入和利润增速更优,收购宝德完成后业绩有望提升,给予“推荐”评级 [79][80]
中国动力:2025Q1业绩高增,后市场维保、AIDC打开成长空间-20250518
浙商证券· 2025-05-18 18: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78%,2025Q1同比增长约34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船舶周期景气上行,船用发动机供不应求,船舶后市场和AIDC有望打开公司成长空间,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业绩良好,维持“买入”评级[1][3][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516.97亿元,同比增长14.62%;归母净利润13.91亿元,同比增长78.43%;扣非归母净利润12.33亿元,同比增长120.60%;新签合同543.52亿元,同比下降11.06%;完成工业总产值513.61亿元,同比增长13.88%;手持合同585.55亿元,较2023年底下降3.31亿元[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11亿元,同比增长7.98%;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增长348.96%;扣非归母净利润3.75亿元,同比增长600.41%[3] 公司业务拆分情况 - 船海产业2024年营收231.4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127.1%,新签合同250.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约141.56%,其中船用低速机和中、高速柴油机有不同表现[2] - 应用产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0.60亿元,新签合同217.55亿元,基本完成年度计划[2] - 新兴产业中节能减排装备风电运维新接订单同比增长60.92%,风电主齿轮箱等新接订单下滑,绿色船舶双燃料主机产销再创新高[2] 公司盈利能力和费用情况 - 2024年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约14.81%、4.94%,同比增长1.53、2.59pct,各业务毛利率有不同变化;2025Q1销售毛利率16.18%,同比提升5.53pct,环比下降3.47pct;销售净利率6.26%,同比提升4.66pct,环比下降2.10pct[3] - 2024年期间费用率9.88%,同比下降1.23pct;2025Q1期间费用率9.03%,同比增长0.16pct[3] 船舶行业情况 - 2025年1 - 4月克拉克森新接订单(1000 + GT,DWT)同比下降56%,不同船型新接订单有不同变化;截至2025年4月,克拉克森新船造价指数报收187.11点,2025年以来下降1.08%,2021年以来增长47%,位于历史峰值98%分位,不同船型新船价格指数有不同表现[4] - 截止2025年4月,箱船、油轮、散货船手持订单占运力比约27%、15%、10%,油轮至2025年运力仍紧缺,后续油轮、干散存在较大下单可能;船厂运载已近饱和,但活跃船厂数量及交付量显著下降,供需紧张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新增订单增速或将放缓,但船价有望持续上行[4][9] 公司优势情况 - 公司作为船用发动机龙头企业,有望优先受益于船舶周期上行[9] - 公司柴油机后市场业务空间广阔,售后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已初步搭建全球服务体系,2024年柴油机售后服务营业收入近15亿元,同比增长近25%[9] - 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燃气轮机生产企业,聚焦中小型燃气轮机市场,有望受益于AIDC发展带来的燃气轮机需求上行,2024年公司新接燃气轮机11台,同比增长22.22%[10] 盈利预测与估值情况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约600、681、757亿元,同比增长16%、13%、11%,CAGR = 14%;归母净利润约21.4、30.1、37.7亿元,同比增长54%、41%、25%,CAGR = 39%;对应PE约23、16、13X,PB约1.2、1.1、1.0X[11] 船舶行业核心标的估值情况 - 展示了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动力等公司的市值、归母净利润、EPS、PE、PB等估值数据及行业平均数据[16] 三大报表预测值情况 - 给出了公司2024 - 2027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预测值及主要财务比率、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数据[25]
火星人: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行业整体承压,积极应变调整-20250518
华创证券· 2025-05-18 18: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为集成灶龙头,当前业绩受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及消费需求转弱影响面临较大压力,下调25/26年EPS为0.23/0.27元,新增27年EPS预测为0.34元,考虑长期集成灶渗透率提升、地产需求结构调整、公司积极调整应对,参考DCF估值,目标价为14.8元,维持“推荐”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项 - 公司发布24年报及25年一季报,24年营收13.76亿元,同比-35.68%,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95.49%;单Q4营收3.63亿元,同比-36.15%,归母净利润-0.04亿元;25Q1营收1.63亿元,同比-53.31%,归母净利润-0.54亿元 [1] 主要财务指标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1,376|1,280|1,301|1,351| |同比增速(%)|-35.7%|-7.0%|1.6%|3.9%| |归母净利润(百万)|11|92|111|141| |同比增速(%)|-95.5%|725.3%|20.3%|26.9%| |每股盈利(元)|0.03|0.23|0.27|0.34| |市盈率(倍)|475|58|48|38| |市净率(倍)|3.7|3.5|3.3|3.0| [3]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40,772.29万股,已上市流通股29,407.30万股,总市值52.96亿元,流通市值38.20亿元,资产负债率41.72%,每股净资产3.10元,12个月内最高/最低价19.59/10.84元 [4] 行业情况 - 集成灶行业持续低迷,2024年我国集成灶市场零售额173亿元,同比-30.6%,其中线上零售额26.47亿,同比-38.84%,线下市场同样承压,主要系集成灶行业以新房市场为主,国内房地产市场处于持续调整阶段,新房装修需求锐减,叠加消费分级趋势下,集成灶产品均价较高,消费者更倾向性价比高的替代品类 [7] 公司经营情况 - 25Q1营收延续下滑态势,同比-53.31%,公司积极开拓存量房市场,目标2025年打造超200家老厨改示范门店,并大力发展水洗为代表的第二增长曲线,有望为未来收入改善提供支撑 [7]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至0.11亿元,25Q1归母净利润为-0.54亿元,25Q1毛利率为40.18%,虽同比下降,但环比企稳+0.02pct,25Q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升至45.92%/17.25%/14.48%,财务费用率增至4.75%,公司持续推进内部降本增效,并计划通过“百日大战”等营销活动力争二季度业绩触底反弹 [7] 公司战略调整 - 深耕存量房市场,成立换新事业部,大力推广老房厨房改造业务,2025年计划将成功模式推广至全国超200家示范门店,目标入户服务10万家老客户 [7] - 强化第二增长曲线,坚定推进水洗产品发展,同时积极研发燃气热水器、净水器等厨电新品 [7] - 探索跨界新机遇,通过旗下超凡基金(公司持股99%,注册资本2亿元),已投资3个项目,旨在深入了解新兴行业,发酵公司长远发展增长点 [7] 财务预测表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预测数据,如2025E营业总收入12.80亿元,归母净利润0.92亿元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