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快速轮动,短线情绪局部修复
华龙证券· 2025-04-15 11:03
市场分析 - 周一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28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712亿,三大指数小幅上涨,沪指涨0.76%,深成指涨0.51%,创业板指涨0.34%,超4500只个股上涨,连续5个交易日逾百股涨停[2][4][6] - 截至4月11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9182.2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4.98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8748.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4.77亿元;两市合计17930.8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39.75亿元[8] - 市场缩量快速轮动且缺乏主线,上涨动能有所衰弱,短线不宜追高[9] 概念热点 - 国家电影局将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超154亿元人民币,冲入全球电影票房榜第五[11] 重点新闻 - 字节跳动正计划推出自家的AI智能眼镜,中泰证券认为AI眼镜产业趋势明确,2025年新品发布催化不断[13] - 2025中国国际半导体先进技术与应用大会将于4月22日在苏州举办,兴业证券分析全球晶圆厂设备开支保持强劲,2025 - 2030年CAGR达9%;2025 - 2027年,全球300mm晶圆厂设备支出预计分别为1232亿美元/1362亿美元/140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11%/3%,光刻机市场占比达24%[13] 涨停复盘 - 2025年4月14日多只股票涨停,如中洲特材(300963.SZ)涨20%,中源家居(603709.SH)涨9.98%等[15] 未来大事提醒 - 2025年4月14 - 23日有多场行业会议举办,涉及无人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概念、卫星导航等板块[17]
融达期货宏观周报-关税扰动下市场波动加剧,后续仍有不确定性。
华融融达期货· 2025-04-15 08:40
国内市场 - 2025年3月制造业PMI为50.5,环比变动0.3;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4%,环比变动0.3%;2月进口金额当月同比1.5%,环比变动18%;2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 -3%,环比变动 -9%[2] - 202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3月社融增量5.89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3.64万亿元[2] - 截至2025年4月6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当周值158.7万平方米,低于季节性;国内乘用车当周日均销量91789辆,处于季节性高位[3] 海外市场 - 美国对等关税周内反复引发美债市场波动,当地时间10日特朗普宣布推迟大多数国家对等关税90天并降低互惠关税至10%,11日部分中国进口商品不再纳入125%“对等关税”范围,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4.3%附近[3] - 2025年3月美国ISM制造业PMI为49,环比变动 -1.3;Markit制造业PMI为50.2,环比变动 -2.5;服务业PMI商务活动为54.4%,环比变动3.4%[51] - 2025年3月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8.6,环比变动1;服务业PMI为51,环比变动0.8;日本制造业PMI为48.4%,环比变动 -0.6%;服务业PMI为50%,环比变动 -3.7%[53] 就业与通胀 - 2025年2月国内城镇调查失业率5.4%,环比变动0.2%;CPI同比增长 -0.7%,环比变动 -1.2%;PPI当月同比 -2.2%,环比变动0.1%[36] - 2025年3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228千人,环比变动111千人;失业率4.2%,环比变动0.1%[59] - 2025年2月美国CPI当月同比2.8%,环比变动 -0.2%;核心CPI当月同比3.1%,环比变动 -0.2%;PCE当月同比2.5356%,环比变动0.018%;核心PCE当月同比2.7887%,环比变动0.129%[62] 利率预期 - CME数据显示2025年5 - 12月美联储不同会议降息概率不同,如5月7日275 - 300利率区间概率为39.8%,300 - 325利率区间概率为60.2%[65]
宏观日报0415
华融融达期货· 2025-04-15 08:40
宏观经济 - 2025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4.17万亿元同比下降6%,3月进出口同比增速增长6%[1] - 美国启动232国家安全调查,将调查半导体和药品进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总统将宣布半导体关税税率[1] 货币政策 - 美联储理事沃勒称关税幅度较小,下半年可能降息,平均关税低于10%对经济影响有限[2] 商品期货 -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收盘涨跌不一,能源化工品多数下跌,黑色系全线上涨,农产品普遍下跌,基本金属涨跌不一[2] 全球大类资产表现 - NYMEX原油收盘价77.13,日涨跌0.10%,周涨跌0.10%,月涨跌 -13.88%,年度涨跌 -14.17%[3] - LME铜收盘价9220.50,日涨跌0.72%,周涨跌0.72%,月涨跌 -5.04%,年度涨跌5.16%[3] - 上证指数收盘价3262.81,日涨跌0.76%,周涨跌0.76%,月涨跌 -2.19%,年度涨跌 -2.65%[3] - 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盘价1.65,日涨跌0.07%,周涨跌0.00%,月涨跌0.23%,年度涨跌39.80%[3] - 美元指数收盘价99.69,日涨跌 -0.08%,周涨跌 -0.08%,月涨跌 -4.32%,年度涨跌 -8.10%[3]
流动性、交易拥挤度周报:国家队入市ETF流入创新高-20250414
华创证券· 2025-04-14 23:21
资金流动性 - 资金供给端整体大幅扩大,偏股型公募新发份额从32亿增至34亿,两融资金净流出从195亿扩大至940亿,股票型ETF净申购从177亿增至1670亿,上市公司回购从35亿增至50亿[4][5] - 资金需求端扩张,股权融资从75亿增至96亿,产业资本从净减持18亿转为净增持60亿,南向资金净流入从594亿增至780亿[4][5] - 限售解禁流通市值从227亿回升至513亿,近3年分位40%,预计本周解禁市值为105亿[4][32] 交易拥挤度 - 成长主题行业中,医疗服务交易热度分位上行3pct至77%[40] - 价值主题行业中,家电交易热度分位下行2pct至85%,银行、中证央企分别上行25、17pct[44][47] - 周期主题行业中,地产、化工交易热度分位分别上行15、14pct[50][52] - TMT主题行业无过热行业[57] 其他要点 - 两融资金活跃度上升,自身换手率上周为37%,较前值大幅上升,近3年分位89%[13] - 北向资金参与度上升,成交占沪深A股比例8.2%,较前值上升,参与度约为近3年87%分位[37] - 报告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测算与实际有偏差、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等风险[60]
宏观与大类资产周报:国内CPI增速平稳,美国通胀预期大幅上升-20250414
诚通证券· 2025-04-14 23:18
大类资产及行业表现 - 上周上证综指、沪深300与创业板指分别下跌3.1%、2.9%、6.7%,债市上涨0.3%,海外港股恒生指数下跌8.5%,美股三大股指普涨[15][17] - 中信一级行业多数收跌,农林牧渔等领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领跌[17][20] - A股短期或消化负面因素,中长期有望企稳修复,美股短期延续震荡行情[18][19] 宏观经济及政策动态 - 3月CPI同比下滑0.1%,核心CPI同比增长0.5%,PPI受拖累表现偏弱[3] - 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64万亿元,新增社融5.9万亿元,贷款和社融余额同比增速上升[3] - 3月美国CPI、核心CPI同比增速下降,4月通胀预期大幅上升[3] 行业中观监测 - 钢铁产业链开工率高于上年同期,化工产业链开工率下降[4] - 新房成交面积下降,二手房成交上升,4月1 - 6日乘用车零售同比增2%,环比降14%[4] - 猪肉批发价同比增速降至1.01%,蔬菜批发价同比增速升至 - 1.66%,黑色系和原油价格下跌[4] 资金面跟踪 - 上周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2892亿元,A股合计增持34.3亿元,全A换手率1.30%[5] - 4月截至目前IPO募集23.0亿元,定增募集17.8亿元,股票与混合型基金共发行0.2亿份[5]
外部压力不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增后劲会带动政府债务率逐步收敛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2025-04-14 23:14
重点领域风险遏制 - 202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增债券展期主体数量由2023年的12家降至3家,风险暴露趋势缓和[2] - 计划至2028年将地方隐性债务清零,新化债政策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3] - 截至2023年末,金融机构评级安全边界内机构资产规模占比98.22%,高风险“红区”机构资产规模占比不足1%[6] 经济长期向好趋势 - 2024年我国实现5.0%的经济增长目标,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8.9%,带动工业对经济增量贡献超28%[7] - 我国在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逐步建立领先优势[7] -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会因短期波动或挑战改变[8] 债务率与主权信用 - 2025年我国赤字率提升到4%,短期会推升政府债务率,但长期会带动债务率收敛[8][11] - 我国主权信用质量长期稳定[1][11] 信用评级理念 - 西方“顺周期”评级视角不适配我国和多数发展中国家[1][12] - 我国本土评级机构应创新方法,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更包容公正[12]
宏观观察2025年第16期(总第588期):我国出口竞争力(上),整体变化与商品结构特征
中国银行· 2025-04-14 23:14
整体变化 - 我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3.9%升至2023年的14.2%,2009年起连续14年居首[13] - 1998 - 2023年我国经常账户累计顺差额4.69万亿美元,货物贸易累计顺差7.7万亿美元,2023年贸易差额回落16.8% [22] - 我国RCA值大于1的商品数量从2004年的46种增至2023年的65种,优势商品比重从47%提升至67% [39] 商品结构特征 - 劳动密集型产品部分全球份额呈“倒U型”,部分稳定上升,2023年29种产品全球份额均值34%,RCA值大于1占比93% [51] - 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2023年20种技术产品和19种资本产品全球份额均值15%,RCA值大于1占比分别为80%和63% [56] - 原材料密集型商品出口竞争力弱,2023年26种商品中RCA指数大于1的仅7种,占比约27% [65] 贸易摩擦影响 -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部分劳动和原材料密集型产品受负面影响,多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全球份额上升 [68] 出口竞争力优势 - 产业链向上突破,中间品贸易占比从2018年的56.3%升至2023年的61.1%,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从2011年的19.9%升至2022年的34% [17] - 出口目的地多元化,2023年对东盟出口比重较2017年增加4.5个百分点,弥补对美出口下降份额 [17] - 出口商品“以价换量”,2023年我国货物出口价格指数平均下降7.5%,大于世界降幅4% [18]
美元会崩溃吗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4-14 23:02
美元现状与危机判断 - 近期全球货币体系加速重构,黄金创新高,美债利率上行,美元指数贬值,日元、欧元、英镑等升值,此次并非美元流动性危机,而是信用危机[2] 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原因及影响 - 美元和美国国债基于美国政府信用,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源于其他经济体对美国政府信任,美国需贸易赤字才能使美元成为国际货币,过去几十年美国是全球化货币体系受益者[3][5][6] 美元信用下降表现与原因 - 美国制裁部分经济体、冻结外汇储备破坏美元信用,使其他经济体减少美元持有和使用,黄金价格上涨证明美元信用下降,2022 年以来美元实际利率回升到 2009 年以来最高位,但黄金仍受青睐[8][9] 美元信用趋势与不确定性 - 中长期全球贸易和货币趋势确定性高,美元信用可能缓慢下降,但短期不确定性高,特朗普政府政策不确定性大,操作不当或使美元信用加速下降[10][11][16] 损伤美元信用的政策手段 - 破坏全球贸易政策如挑起关税战,会使全球贸易量下滑,美元需求下降;破坏全球金融体系政策如限制使用 SWIFT 系统、冻结没收外汇储备,对美元信用冲击更直接[12][15] 评级相关 - 海通国际采用相对评级系统,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股票研究覆盖率中优于大市占 92.2%、中性占 7.5%、弱于大市占 0.3%,投资银行客户在各评级类别占比分别为 3.3%、3.5%、0.0%[30][32] 地区通知 - 不同地区投资者收到报告有不同通知事项,如香港仅限专业投资者,美国仅限特定机构投资者,中国需符合法律法规等[59][60][66]
贸易摩擦:关注进口替代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4-14 23:02
美国“对等关税”影响 - 美国新一轮关税措施约提升对华关税税率32.3个百分点,当前美国对华关税税率为31.6%[7] - 影响中国总出口增速6.3个百分点,其中对美直接出口影响4.7个百分点[7] - 农产品、纺织品和汽车链条受冲击较大,因出口关税弹性大且部分未被豁免[13] 中国反制措施 - 对美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还出台多项管控措施[16] - 美国商品占中国总进口的6.4%,加征关税对中国经济与通胀压力不大[19] 国产替代机会 - 中国从美国进口商品集中在能源、高科技、农产品和汽车领域,部分产品依赖度高[20] - 对外依赖度低、国产替代空间大的行业受影响小,如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23] - 对美出口依赖度低但进口依赖度高的高科技行业有望激发国产替代空间,如仪器仪表等[23] 风险提示 - 贸易与地缘关系深层改变使历史经验有效性不足、数据测算有误差[4]
对等关税落地,不确定性仍存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4-14 23:00
关税措施概况 - 2025年4月2日美国对全球185个国家宣布征收“对等关税”,涉及超2.3万亿美元进口产品,占美国总进口72%,对汽车和部分零部件加征25%[2][6] - 对中国加征34%,对东盟国家平均加征34%,对欧盟加征20%,对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加征水平超预期[2] 关税特点 - “对等关税”计算方式倾向针对对美贸易顺差国,并不对等[12] - “豁免清单”含铜、药品等约占美国进口总额20%的产品,为单独加征做准备[14] 对中国影响 - 美国对华关税税率从31.6%提升至63.9%,农产品等行业受冲击大[3][16] - 仅对美出口拖累中国总出口4.7个百分点,考虑转口贸易共拖累6.3个百分点,中期替代贸易或对冲影响[3][21] - 中国进口约8成与出口相关,关税对贸易顺差影响或低于预期[26] 对美国影响 - 关税使美国平均关税税率提升18.2个百分点,通胀或提升2.6个百分点,控制通胀手段有限且代价大[4][30][33] 后续不确定性 - 关税有谈判属性,外交途径或使税率调整,美国对华关税或还有后手[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