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

搜索文档
1000+深度报告: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新材料能源/新材料等
材料汇· 2025-07-12 23:54
半导体行业 - 半导体材料细分领域包括光刻胶、电子特气、靶材、硅片、湿电子化学品、CMP、掩膜版等[1] - 先进封装技术涉及玻璃通孔TGV、硅通孔TSV、重布线层RDL等关键工艺[1] - 半导体设备涵盖光刻机、蚀刻机、薄膜沉积、离子注入等核心设备[1] -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主,第四代半导体涉及氧化镓[1] - 晶圆制造工艺相关内容达41882条[1] 新能源行业 - 锂电池产业链包括硅基负极、复合集流体、隔膜、正极材料等关键材料[1] - 固态电池、氢能、风电、燃料电池是新能源领域重要发展方向[1] -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是新能源重要应用场景[1] 光伏行业 - 光伏产业链包含胶膜、玻璃、支架、背板等核心组件[1] - 钙钛矿技术是光伏领域新兴方向[1] - 石英砂、石英坩埚是光伏上游重要材料[1] 新型显示行业 - OLED、MiniLED、MicroLED、量子点是新型显示主流技术[3] - 光学材料包括OCA光学胶、偏光片、TAC膜等[3] 纤维及复合材料 - 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纶纤维是高性能纤维代表[3] - 碳碳复合材料、碳陶复合材料是重点发展方向[3] 化工新材料 - 特种工程塑料包括LCP、PEEK、POE等高分子材料[3] - 电子陶瓷材料涵盖MLCC、氮化铝、LTCC等[3] - 军工材料涉及高温合金、钛合金、隐身材料等[3] 知名企业 - 半导体领域龙头企业包括ASML、中芯国际、台积电[4] - 新能源车企以比亚迪、特斯拉为代表[4] - 材料巨头包括杜邦、汉高、3M等跨国企业[4] 投资阶段分析 - 种子轮企业处于想法阶段,重点关注团队和行业门槛[6] - 天使轮企业开始研发,需考察渠道推广能力[6] - A轮企业产品成熟,销售额快速增长,是投资黄金期[6] - B轮企业估值较高,投资风险低但需关注新产品研发[6]
巴斯夫,净利润下降81%!
DT新材料· 2025-07-12 21:58
作为全球第三大化工生产基地,并拥有全球最大的化工生产企业的欧洲,正在因为能源成本、税收等因素,让大批巨头企业陷入"进退两难"之境,如果说去年 是"强颜欢笑坚守",那进入2025年,明显"止损"的动作越来越多。 点击阅读: 世界最大!英力士,永久停止! 英力士:欧洲的化工业正面临灭绝 现在一年过了一半,从已发布半年财报预告的巨头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好转。 比如,7月11日, 科思创 宣布下调对2025财年的EBITDA、自由经营现金流(FOCF)和资本回报率(ROCE / WACC)的预测, 这是由于全球经济持续疲软、且 没有短期复苏迹象的结果。 其中, 税息前利润 ( EBITDA) 预计在7亿欧元至11亿欧元之间,此前预测在10亿至14亿欧元; 自由经营现金流(FOCF) 预计在 -4 亿欧元至+1亿欧元之间, 此前预测0至3亿欧元之间。 同日, 【DT新材料】 获悉,另一巨头 巴斯夫 发布了公司2025年财务报告最新预测。 巴斯夫分 析认为 , 由于持续的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尤其是 美国4月初宣布的关税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导致美元对欧元大幅贬值,同时预 计全球工业生产增速也将放缓。同时,2 ...
三美股份(603379):“黄金赛道”业绩持续兑现,制冷剂价格和盈利同环比大增,业绩略超预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2 21:2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增略超预期,25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大增,主要因制冷剂格局优化、需求增长、价格走高、盈利能力提升 [6] - “黄金赛道”业绩持续兑现,制冷剂价格和盈利同环比大增,Q3维修及出口市场发力有望带动价格和盈利保持向上趋势,公司制冷剂配额多、涨价弹性大,行业格局向好 [6] - 25年R141b/R142b配额大幅削减,公司独享R141b配额,R141b价格持稳 [6] - 公司投资建设四代制冷剂项目,推进氟化工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多个项目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 [6] - 考虑制冷剂内外贸价格持续上行,上调公司2025 - 27年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4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40.40亿、65.69亿、78.22亿、87.70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1.2%、62.6%、19.1%、12.1% [2] - 2024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9亿、22.12亿、29.84亿、37.2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8.4%、184.1%、34.9%、24.7% [2] - 2024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1.28、3.62、4.89、6.10元/股,毛利率分别为29.8%、48.6%、53.7%、58.8%,ROE分别为12.1%、25.7%、28.4%、26.2%,市盈率分别为36、13、9、7 [2] 市场数据 - 2025年7月11日收盘价45.38元,一年内最高/最低为51.00/25.80元,市净率4.0,股息率0.99%,流通A股市值277.04亿元 [3]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11.25元,资产负债率11.84%,总股本/流通A股均为6.10亿股 [3] 财务摘要 - 详细列示了2023A - 2027E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等各项财务指标的情况 [8]
债市调整中信用相对强势1Y期收益率逆势下行
信达证券· 2025-07-12 21: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债市调整中信用债相对强势,1Y 期品种收益率逆势下行;城投债利差全面下行,中低等级品种表现更强;产业债利差多数下行,AAA 级煤炭债利差显著走低;二永债表现弱于普通信用债品种,3Y 期品种利差走高;产业永续债超额利差持平,城投债超额利差小幅上行 [2] 各部分总结 债市调整中信用债相对强势 1Y 期品种收益率逆势下行 - 受权益市场上行带来的风险偏好提升影响,本周利率债收益率全线上行,1Y、3Y、5Y、7Y 和 10Y 期国开债收益率分别上行 5BP、4BP、5BP、3BP 和 3BP [2][5] - 信用债收益率整体跟随利率回升,但表现相对较强,1Y 期和部分 10Y 期品种收益率逆势下行,1Y 期各等级信用债收益率下行 1 - 2BP;3Y 期 AAA 和 AA - 等级信用债收益率上行 3BP,AA + 和 AA 上行 1BP;5Y 期 AA + 及以上等级信用债收益率上行 3 - 4BP,其余等级持平;7Y 期 AAA 等级收益率上行 6BP,其余等级上行 4BP;10Y 期 AAA 收益率上行 3BP,其余等级下行 1BP [2][5] - 信用利差多数下行,7Y 期高等级品种小幅回升,1Y 期各等级信用利差下行 5 - 6BP;3Y 期各等级信用利差上行 1 - 3BP;5Y 期 AAA 和 AA + 级信用利差下行 1 - 2BP,其余等级下行 5BP;7Y 期 AAA 等级信用利差上行 2BP,其余等级持平;10Y 期 AAA 等级信用利差下行 1BP,其余等级下行 5BP [2][5] - 评级利差和期限利差多数持平或下行 [5] 城投债利差全面下行,中低等级品种表现更强 - 外部评级 AAA、AA + 和 AA 级平台信用利差分别下行 3BP、4BP 和 5BP,AAA 级平台信用利差多数下行 2 - 4BP,内蒙古下行 8BP;AA + 级平台利差多数下行 3 - 5BP,黑龙江和内蒙古下行 6BP,辽宁下行 7BP,西藏下行 8BP;AA 级平台利差多数下行 4 - 6BP,云南下行 9BP,贵州下行 12BP [2][9] - 分行政级别来看,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平台信用利差分别下行 3BP、4BP 和 4BP,各省级平台利差多数下行 2 - 4BP,山西下行 5BP,内蒙古下行 8BP,江苏持平;各地市级平台利差多数下行 3 - 6BP,西藏下行 8BP,贵州下行 11BP;区县级平台利差多数下行 3 - 5BP,辽宁下行 6BP,贵州下行 8BP,新疆下行 9BP,云南下行 11BP [2][15] 产业债利差多数下行 AAA 级煤炭债利差显著走低 - 本周央国企地产债利差下行 5 - 6BP,混合所有制地产债利差下行 1BP,民企地产债利差抬升 2BP,龙湖下行 20BP,美的置业下行 5BP,万科利差下行 5BP,金地下行 4BP,旭辉上行 151BP [2][13] - AAA、AA + 和 AA 级煤炭债利差分别下行 13BP、5BP 和 3BP;AAA 和 AA + 级钢铁债利差分别下行 5BP 和 2BP;各等级化工债利差下行 4 - 6BP,陕煤利差下行 6BP,河钢利差下行 6BP,晋控煤业下行 5BP [2][13] 二永债表现弱于普通信用债品种,3Y 期品种利差走高 - 受存单提价影响,本周二永债表现弱于普通信用债品种,3Y 期品种利差走高 [25] - 1Y 期各等级二永债收益率上行 3 - 4BP,利差压缩 1 - 2BP;3Y 期 AAA 级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上行 6BP,其余等级上行 4BP,利差上行 0 - 2BP;各等级永续债收益率上行 5BP,利差上行 1BP;5Y 期 AA + 及以上等级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上行 5 - 6BP,利差不变,AA 级收益率上行 2BP,利差压缩 4BP;各等级永续债收益率上行 4 - 5BP,利差下行 0 - 1BP [27] 产业永续债超额利差持平,城投债超额利差小幅上行 - 3Y 期 AAA 产业永续债超额利差持平于 3.82BP,处于 2015 年以来的 0.95%分位数,5Y 期超额利差持平于 8.51BP,处于 2015 年以来的 6.38%分位数 [29] - 3Y 期 AAA 城投永续债超额利差上行 0.64BP 至 4.40BP,处于 0.59%分位数;5Y 期超额利差上行 0.21BP 至 10.12BP,处于 10.27%分位数 [29] 信用利差数据库编制说明 - 市场整体信用利差、商业银行二永利差以及城投/产业永续债信用利差基于中债中短票和中债永续债数据求得,城投和产业债相关信用利差由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整理与统计,历史分位数均自 2015 年初以来 [35] - 产业和城投个券信用利差通过个券中债估值(行权)减同期限国开债到期收益率(线性插值法计算),再用算数平均法求得行业或地区城投的信用利差 [35] - 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超额利差为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信用利差减同等级同期限银行普通债信用利差,产业/城投类永续债超额利差为产业/城投类永续债信用利差减同等级同期限中票信用利差 [35] - 产业和城投债选取中票和公募公司债样本,剔除担保债和永续债,若个券剩余期限在 0.5 年之下或者 5 年之上,则剔除统计样本,产业和城投债为外部主体评级,商业银行采用中债隐含债项评级 [35]
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零碳园区建设快步跑
信达证券· 2025-07-12 21: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本周国内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国际欧盟将简化分类报告;ESG 金融产品方面,债券、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有不同表现;指数本周跑输大盘但近一年均上涨;专家认为中国在全球 ESG 治理后来居上有政府推动、科技赋能和香港助力等原因,出海企业应将 ESG 从合规转化为竞争力 [2][3][4][5][7] 各部分总结 热点聚焦 国内 - 三部门发布《通知》明确零碳园区建设条件和任务,推进园区低碳、零碳化改造 [2][11] - 财政部下达 2025 年多项环境治理资金预算,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防治资金 [12] - 六部门启动 2025 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工作,涉及 6 个领域 [13] - 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信部印发方案,聚焦 10 个重点产业领域解决计量问题 [14] - 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25%以上,五年来“增绿”全球最多 [15] - 深交所修订创业板综合指数编制方案,增加风险警示和 ESG 负面剔除机制 [16] 国外 - ISS STOXX 发布报告帮助投资者应对转型风险和气候披露 [18] - 欧盟议会否决森林砍伐国家风险名单,EUDR 法规实施增添变数 [18] - 欧盟将在 2026 年前简化分类报告减轻企业合规负担 [3][19] ESG 金融产品跟踪 债券 - 截至 2025 年 7 月 12 日,我国已发行 ESG 债券 3628 只,存量规模 5.57 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占比 61.88% [4][26] - 本月发行 74 只,金额 725 亿元,近一年发行 1040 只,总金额 12125 亿元 [4][26] 公募基金 - 截至 2025 年 7 月 12 日,市场存续 ESG 产品 904 只,净值总规模 10551.42 亿元,ESG 策略产品规模占比 52.97% [4][32] - 本月发行 1 只,份额 0.24 亿份,近一年发行 238 只,总份额 1706.73 亿份 [4][32] 银行理财 - 截至 2025 年 7 月 12 日,市场存续 ESG 产品 986 只,纯 ESG 产品规模占比 55.58% [37] - 本月发行 51 只,主要为纯 ESG 和环境保护,近一年发行 982 只 [37] 指数跟踪 - 截至 2025 年 7 月 11 日,本周主要 ESG 指数跑输大盘,中证 300 ESG 领先涨幅最小 0.06%,深证 ESG 300 涨幅最大 1.06% [5][38] - 近一年主要 ESG 指数均上涨,华证 ESG 领先涨幅最大 18.22%,深证 ESG 300 涨幅最小 13.68% [5][38] 专家观点 王元丰 - 中国在全球 ESG 治理后来居上的原因有政府推动、科技赋能和香港助力 [7][40] 刘锋、罗小棋 - 中国出海企业应将 ESG 从合规转化为竞争力,未来十年 ESG 竞争力是关键 [40][41]
2025年“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12 18:28
全球能源系统重构 - 全球能源系统加速向区域化、绿色化、智能化演进,地缘格局、投资流向与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 [1][16] - 能源贸易从全球化高效配置转向区域化、安全优先,多极化特征显著,原油、LNG和锂资源贸易格局重塑 [18][23][32] - 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累计投资2810亿美元于电力项目,涉及水电、光伏、风电全产业链输出 [19] - 中东推进"油气+氢能+绿色电力"出口战略,欧盟加快构建"欧洲能源共同体",区域联盟崛起 [9][19] 化石能源高效转型 - 化石能源仍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73%,在航空、航运等难以电气化场景中不可替代 [10][1] - 油气行业面临盈利压力,需调整投资节奏,中长期需求维持高位,美国页岩油出口创纪录达410万桶/日 [1][24][28] - 中国崛起为全球化工新材料产能重心,煤化工在煤炭"原料化"利用中价值凸显 [1][14] - 煤炭需求达峰尚晚,亚洲需求稳增,角色从"主力电源"向"调节电源"转变,煤电灵活性改造是关键方向 [1][14] 新能源发展新周期 - 新能源产业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融合发展,外部增量需求来自中东、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2][14] - 中国新能源进入"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阶段,全面参与电力市场竞争,电价机制和商业模式深度调整 [2][14] - 储能需求爆发,经济性提升推动商业模式创新,预计2030年全球清洁能源装机较2022年翻番 [2][10][14] - 人工智能在能源各环节深度应用,能源科技与数字技术融合市场年均增长超12% [9][14] 能源投资趋势 - 2024年全球能源投资达3.12万亿美元,清洁能源投资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中国贡献8610亿美元 [38][43] - 中国投资重心向电网、储能及终端消费环节转移,国家电网智能化改造占比达17% [43][44] - 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回暖,2024年增长至148.4亿美元,西亚和欧洲为主要增长区域 [47][49] - 拉美、中东、印度成为全球能源投资新增长极,沙特2030愿景等战略提供确定性 [38][42]
从安巴尼家族看创业投资:危机与机遇并存
搜狐财经· 2025-07-12 18:28
家族企业发展历程 - 2002年信实集团创始人迪鲁拜·安巴尼去世引发家族内斗 导致企业发展停滞和股价震荡 [2] - 穆克什·安巴尼最终将信实工业打造为印度市值最高公司 并建造价值20亿美元的私人住宅"安蒂利亚" [2] - Jio电信业务在170天内吸引1亿用户 创下印度电信业最快增长记录 [2] 多元化战略与规模经济 - 信实工业在石油化工领域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 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3] - 公司业务拓展至零售 电信 金融等多个领域 分散行业波动风险 [3] - Jio电信业务与零售业务协同 在信实零售门店推广套餐服务实现范围经济 [3] 新兴市场投资策略 - 穆克什洞察印度电信市场服务质量差 价格高的痛点 通过Jio低价策略抢占市场 [4] - 采用需求弹性理论 低价套餐吸引大量被高价拒之门外的消费者 [4] - 大规模投资网络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 [4] 公司治理与传承规划 - 早期遗产纷争暴露家族企业缺乏明确继承制度和权力分配机制的问题 [4] - 警示家族企业需建立完善治理结构和清晰传承规划 [4] 资本运作与战略投资 - Jio发展初期投入巨额资金建设基站 研发技术和市场推广 [5] - 引入Facebook(Meta)等战略投资者 获得资金和技术管理经验 [5] - 遵循资本结构理论 优化债务与股权融资比例 [5]
人形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人形轻量化大势所趋,镁合金、“以塑代钢”是核心
东吴证券· 2025-07-12 16: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大势所趋,主要路径有结构优化、零部件性能提升、原材料替换,从特斯拉角度看原材料替换或为短期主流,主要将传统铝合金、不锈钢等替换为镁合金、高性能工程塑料等 [2] - 镁合金电磁屏蔽和散热效率更高,降本增效明显,其减重效果优于铝合金,半固态工艺解决耐腐蚀性问题,工业机器人已有应用,产品和工艺有可迁移性 [2] - 工程塑料密度极低,机械强度、韧性与稳定性优异,轻量化趋势下的塑料革命打开市场增量空间,重点关注PEEK/PPS/PPA的应用,人形机器人落地有望为工程塑料带来十亿量级市场空间 [2] - 投资建议关注镁合金压铸头部企业【宝武镁业】、【星源卓镁】,推荐人形机器人轻量化关节件企业【旭升集团】;关注工程塑料头部企业【肇民科技】、【沃特股份】、【中研股份】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从下游整机看机器人轻量化趋势 -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成为主要趋势,如优必选Walker C、天工Ultra、特斯拉Optimus等产品重量降低 [6] - 轻量化可解决人形机器人续航不足、灵活度低、散热差等问题,如卓益得人形机器人减重40%使续航提高至6小时 [13] - 人形机器人实现轻量化主要通过结构优化、零部件替换、原材料替换三个角度,原材料替换中镁合金及高性能工程塑料或为主流方案 [18][20] 成本下行&技术突破为镁合金输入新动力 - 过去牵制镁合金大规模应用的因素为工艺和经济性,当前镁合金原材料成本下行、供给充分,性价比更高,半固态成型技术是未来趋势 [22][27][32] - 工业机器人已有镁合金应用,人形机器人未来可期,国内头部压铸厂商纷纷布局镁合金半固态成型赛道 [49][53][48] - 宝武镁业拥有完整镁产业链,有望切入人形机器人轻量化结构件赛道;星源卓镁在半固态技术有工艺积累,产品有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旭升集团拓展人形机器人赛道,半固态镁合金工艺迎来突破 [57][62][66] 高性能工程塑料掀起"以塑代钢"革命 - 工程塑料在塑料材料中具有差异化优势,特种工程塑料技术壁垒较高,企业布局集中度高,PPS以及PPA需求占比较大 [73] - PEEK性能可与合金媲美,但生产工艺复杂,全球PEEK生产厂商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国内市场增速明显 [78][83][88] - PPS被誉为"塑料黄金",全球市场格局集中,国产化进程加速,新能源汽车与机器人产业轻量化趋势打开下游应用空间 [92][97][102] - PPA硬度大、强度高,国际巨头主导下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产品同质化严重,汽车与电子领域需求深化推动市场稳健增长 [106][110][116] - 肇民科技PEEK产品切入机器人丝杠供应链,机器人业务商业化提速;沃特股份特种材料业务持续发力;中研股份是国内PEEK龙头,致力提升产品批次稳定性,推动下游应用 [122][127][133] 投资建议 - 关注镁合金压铸头部企业【宝武镁业】、【星源卓镁】,推荐人形机器人轻量化关节件企业【旭升集团】;关注工程塑料头部企业【肇民科技】、【沃特股份】、【中研股份】 [135]
大宗商品的牛市来了吗?
对冲研投· 2025-07-12 16:22
欢迎加入交易理想国知识星球 文 | 交易理想国知识星球 编辑 | 杨兰 审核 | 浦电路交易员 本周(2025年7月7日--7月11日)交易理想国知识星球共发布68条内容,以下是筛选出的本周精华内容摘要,完整版内容可扫码查看。 2025大宗商品上半场 根据期货日报的官方数据,2025年期货大赛大约16万人参赛,截止到7月4日,累计盈利人数比例20%左右。 短期呈现二八定律。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三年,累计盈利比例应该会在千分之一,如果时间线拉长到十年,这一比例会来到万分之一,这或许还是保守估计。 十年一梦,梦由此出.... 现实残酷,游戏规则大数定律决定了大多数人将失败告终。 2024年国内期货成交量619万亿,粗略估算总体手续费800亿左右,按照50万左右中型账户算,期货市场每年消失的账户大概14万左右。 过去二十年期货市场消失的50万级别账户保守估计200万个,而截止到2025年,全国期货活跃的期货账户也就260万左右,和股票账户差了两个 数量级。 农产品受到影响不及工业品,不过法案中提到要削减"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将获取食物券的年龄门槛从54岁提高到64岁,预计削减2300 亿美元支出。这项措施要 ...
中国连续15年制造业全球领跑,规模优势创新升级共推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12 10:50
核心数据与全球地位 - 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0.5万亿元,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制造业比重约30%,超过美、日、德三国总和 [1] - 220余种主要工业品(如光伏组件、新能源车、船舶、工程机械)产量全球第一,涵盖电子、机械、化工等领域 [1] - 2024年货物出口总额6.16万亿美元,连续7年全球第一,全球50%钢铁、60%家电、80%空调依赖中国供应 [3] 全产业链优势 - 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涵盖41个工业大类、666个工业小类,供应链自主可控率达90%以上 [3] - 工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470台,全球第三,生产效率提升显著 [3] 产业升级与技术突破 -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C919大飞机、CR450高铁、深海探测装备实现自主突破,填补"卡脖子"领域空白 [4] - 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超1300万辆(占全球60%),光伏组件占全球80%份额 [4] - 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基站超400万),工业互联网连接设备超9亿台,"灯塔工厂"达79家(占全球41%),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4.8% [5] 新质经济与创新动能 - 2024年"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超24万亿元 [6]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升至2.68%,接近OECD国家水平,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全球百强科创集群中国占26席 [7] 市场活力与全球化布局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民营企业增至5800万户(较"十三五"末增40%) [8] - 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86.4%,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支撑消费升级 [9] - 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升至50%,半导体自给率突破70% [9] 现存瓶颈与战略路径 - 80%先进制造业集群集中于东部,中西部依托新材料(如甘肃镍钴新材料)逐步崛起 [10] - 高校专利产业化率不足10%,产学研协同机制待完善 [11] - 聚焦量子计算、生物制造、深海科技(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投运),目标2030年全球制造业占比提至45% [12]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11.6%,零碳工厂、可再生能源装机超20.9亿千瓦 [13] - 通过"一带一路"输出标准与技术(如秘鲁钱凯港降低贸易成本20%),巩固"制造+服务"双优势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