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1世纪经济报道
icon
搜索文档
中际旭创获融资资金买入超32亿元丨资金流向日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0 10:23
一、证券市场回顾 南财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昨日(11月19日,下同)上证综指日内上涨0.18%,收于3946.74点,最高 3960.05点;深证成指日内较上个交易日收盘波动极低,收于13080.09点,最高13164.97点;创业板指日 内上涨0.25%,收于3076.85点,最高3113.22点。 二、融资融券情况 昨日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为24900.69亿元,其中融资余额24724.55亿元,融券余额176.15亿元。两 市融资融券余额较前一交易日减少47.63亿元。分市场来看,沪市两融余额为12689.55亿元,相较前一交 易日减少34.37亿元;深市两融余额12211.15亿元,相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3.25亿元。 昨日龙虎榜营业部净买入额前10详情见下表: | 证券代码 | 证券简称 | 龙虎榜净买入额(万元) | 收盘价 | 涨跌幅(%) | 换手率(%) | 所属中万行业 | | --- | --- | --- | --- | --- | --- | --- | | 002255.SZ | 海陆重工 | 25199.01 | 13.92 | 10.04 | 23.2 | 电力设备 | | 30 ...
黄金股ETF领涨,机构:金价中长期存在支撑丨ETF基金日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0 10:23
证券市场回顾 - 上证综指上涨0.18%,收于3946.74点 [1] - 深证成指日内波动极低,收于13080.09点 [1] - 创业板指上涨0.25%,收于3076.85点 [1] ETF市场整体表现 - 股票型ETF收益率中位数为0.0% [2] - 规模指数中平安上证180ETF收益率最高,为1.33% [2] - 行业指数中国泰中证有色金属ETF收益率最高,为2.9% [2] - 策略指数中摩根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收益率最高,为1.38% [2] - 风格指数中博时国证大盘价值ETF收益率最高,为1.41% [2] - 主题指数中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收益率最高,为4.79% [2] ETF涨跌幅排行 - 涨幅前三的ETF均为黄金产业主题,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涨4.79% [4][5] - 涨幅前十的ETF中有六只与黄金产业相关,三只与有色金属相关 [5] - 跌幅前三的ETF为影视传媒主题,国泰中证影视主题ETF和鹏华中证传媒ETF均跌2.44% [5] ETF资金流向 - 资金流入最多的是南方中证500ETF,流入10.6亿元 [6][7] - 资金流入前十的ETF集中在科技(机器人、半导体、科创板芯片)和中小盘(中证1000、中证500)领域 [7] - 资金流出最多的是华夏上证50ETF,流出11.83亿元 [7] - 资金流出前十的ETF涵盖大盘蓝筹(上证50、沪深300)、金融(银行、证券)和传统行业(国防、煤炭) [7] ETF融资融券概况 - 融资买入额最高的是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买入4.41亿元 [8][9] - 融资买入活跃的ETF包括创业板ETF(4.36亿元)和证券公司ETF(3.62亿元) [9] - 融券卖出额最高的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卖出4091.7万元 [9] 机构观点:贵金属与黄金 - 美联储政策引发的经济担忧和避险情绪推动贵金属保持偏强走势 [10] - 去美元化背景下黄金的金属货币地位上升,各国央行购金行为提供中长期价格支撑 [11] - 美国降息周期可能带来弱势美元,进一步支撑黄金价格 [11]
两市ETF两融余额减少7320.39万元丨ETF融资融券日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0 10:23
市场两融余额概况 - 11月19日两市ETF两融余额为1237.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7320.39万元 [1] - 融资余额为1158.4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7亿元 [1] - 融券余额为78.9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44亿元 [1] - 沪市ETF两融余额为868.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17亿元,其中融资余额增加7966.13万元,融券余额减少1.97亿元 [1] - 深市ETF两融余额为368.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4368.79万元,其中融资余额增加9072.69万元,融券余额减少4703.9万元 [1] ETF融资融券余额排名 - 华安易富黄金ETF以82.52亿元的融资融券余额位居首位 [2] - 易方达黄金ETF和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分别以57.32亿元和46.61亿元的余额位列第二、三位 [2] - 前十大ETF两融余额榜单中包含多只宽基指数ETF(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和主题ETF(如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 [2] ETF融资买入活跃度 - 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融资买入额最高,达12.68亿元 [3][4] - 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和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QDII-ETF)融资买入额分别为10.53亿元和9.95亿元 [3][4] - 融资买入额前十的ETF涵盖短融、可转债、恒生科技、纳斯达克100、黄金等多个板块 [4] ETF融资净买入动向 - 国泰纳斯达克100(QDII-ETF)融资净买入额最高,为9875.39万元 [5][6] - 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QDII-ETF)和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融资净买入额分别为8005.33万元和7762.22万元 [5][6] - 融资净买入前十的ETF主要集中在科技板块(如恒生科技、港股通互联网、机器人)和宽基指数 [6] ETF融券卖出情况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融券卖出额最高,为4091.7万元 [7][8] - 华夏上证50ETF和华宝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融券卖出额分别为1827.76万元和609.82万元 [7][8] - 融券卖出活动主要集中于大盘宽基指数ETF(如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和行业ETF(如证券公司、银行、有色金属) [8]
闻泰科技对安世的控制权仍受限;英伟达财报超预期丨新鲜早科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0 10:23
巨头风向标 - 闻泰科技对荷兰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仍处于受限状态 尽管荷兰政府已暂停相关行政令 但企业法庭的裁决依旧生效[2] - Meta为配合澳大利亚新法令 将在12月10日前阻止16岁以下用户访问Instagram、Facebook和Threads 并已开始通知13至15周岁用户其账户将被关闭[3] - Adobe据报正接近以约19亿美元收购Semrush 收购价每股12美元 较Semrush周二收盘价溢价约77.5%[4] - 布鲁克菲尔德资管联合英伟达和科威特投资局启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计划 总体规模达1000亿美元 新成立的基金目标股权募资额为100亿美元 已获50亿美元资本承诺[5] - 特斯拉Robotaxi服务正式向公众开放 运营范围覆盖奥斯汀、旧金山湾区及亚利桑那州[6] - 夸克AI眼镜与支付宝合作升级 新增准心辅助、骨传导拾音等能力以实现“看一下支付”[7] 半导体与硬件趋势 - 机构预测内存价格在2026年第二季度前将在当前基础上再上涨约50% 传统LPDDR4面临的涨价风险最大[8][9] - 微软Azure推出第二代自研云原生Arm处理器Cobalt 200 采用台积电3nm制程 每个SoC由两个计算芯粒组成 内含132个Arm Neoverse V3 CPU内核[10] - 苹果折叠屏iPhone Fold屏幕已正式定型 富士康已搭建专属生产线 但铰链和电池仍是量产卡点 铰链大规模量产成本预计为70至80美元[19] 科技公司财报 - 英伟达第三季度营收570亿美元 同比增长62% 净利润319亿美元 数据中心收入达512亿美元 公司预计第四季度营收将达650亿美元[11] - 联想集团第二财季营收同比增长15%至1464亿元 AI相关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0% 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12] - 快手预计其可灵AI今年全年收入约1.4亿美元 高于年初制定的6000万美元目标[13] - 金山云第三季度总收入24.78亿元 同比增长31.4% 其中人工智能业务账单收入达7.824亿元 同比增长约120%[14] - 金山软件第三季度营收24.2亿元 同比下降17% 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为2.131亿元 同比下降48%[15] - 苹果iPhone 17系列10月中国销量同比猛增37% 推动当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8%[16][17] 资本市场与产品动态 - 马斯克旗下xAI公司正就新一轮股权融资进行深入谈判 拟募资150亿美元 对公司估值可能达2300亿美元[18] - 阿里巴巴AI应用“千问APP”上线两天后冲入苹果App Store免费应用总榜前三[20]
机构预计内存还有50%涨价空间!上游半导体设备ETF(561980)连续五日“吸金”累计2.11亿元,年内份额增超9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0 10:14
存储芯片价格动态 - 2025年年初内存价格已上涨50%,第四季度预计上涨30%,明年初可能再上涨20% [3] - 英伟达计划在AI服务器中采用手机级内存芯片,可能导致2026年末服务器内存价格翻倍 [3] - 存储领域迎来“价格周期”和“产品迭代周期”共振,资本开支有望超预期高斜率增长 [3] 半导体设备领域催化因素 - 上游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最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2.11亿元,年内份额增幅高达96.6%,最新规模27.50亿元 [1] - ICAD-Expo 2025与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本周相继开幕,汇聚海内外领军企业 [5] - AI高算力需求推动国内先进制程突破与成熟制程扩产,带动设备投资 [5] 晶圆厂产能与行业需求 - 中芯国际三季度折合8英寸月产能首次突破100万片大关,产能利用率高达95.8%,承接大量模拟、存储急单 [5] - 下游晶圆厂的产能建设为上游设备、零部件、材料领域带来确定性增长机遇 [5] - 受外部供应链安全等因素影响,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的自主可控需求愈加刚性 [5] 市场表现与指数数据 - 2025年以来截至11月19日,电子行业指数年内上涨40%,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5 [6] - 中证半导指数年内涨幅达53.42%,区间最大上涨超80%,在主流半导体指数中位居第一 [6][7] - 中证半导指数2025年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2.12%,连续10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27.12% [7] 半导体设备ETF成分与聚焦 - 半导体设备ETF(561980)跟踪中证半导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占比超78% [8] - 指数聚焦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芯片产业链上/中游公司 [8] - 指数中半导体设备、材料、集成电路设计三行业占比超90%,均为国产创新关键环节 [8]
黄仁勋回击“AI泡沫论”!英伟达净利润激增65%,GPU售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0 10:12
财报核心业绩表现 - 第三财季营收达570.06亿美元,同比增长62%,高于市场预期的542亿美元 [1]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319.10亿美元,同比增长65% [1] - 毛利率为73.4%,环比提升1.0个百分点 [2] - 稀释后每股收益为1.30美元,同比增长67% [2] - 公司预计第四财季销售额将达到650亿美元,上下浮动2%,高于普遍预期的620亿美元 [3] 数据中心业务表现 - 数据中心业务收入达512亿美元,同比增长66%,环比增长25%,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491亿美元 [4] - 该业务占总营收比例接近90% [4] - 计算业务(GPU产品)贡献430亿美元,网络业务带来82亿美元 [4] - Blackwell产品销量远超预期,用于云服务器的GPU产品已售罄 [4] - 过去几个季度已出货600万颗Blackwell GPU,而前一代Hopper架构芯片平台全生命周期总出货量为400万颗,收入1000亿美元 [4] - 截至2026年的未来五个季度,Blackwell与Rubin的可见收入已超过5000亿美元,订单量约为2000万颗GPU [5] 其他业务部门表现 - 游戏与AI PC业务营收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 [5] - 专业可视化业务营收7.60亿美元,同比增长56% [5] - 汽车及机器人业务营收5.92亿美元,同比增长32% [5] 战略合作与行业生态 - 与微软、Anthropic达成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战略合作,英伟达将向Anthropic投入最高100亿美元 [6] - Anthropic将采用Grace Blackwell与Vera Rubin系统,并获得高达1GW的算力容量 [6] - AI生态系统快速扩张,涌现出更多基础模型构建者、AI初创公司,覆盖更多行业和国家 [7] 市场反应与分析师观点 - 财报发布后股价上涨2.85%至186.52美元,总市值达4.53万亿美元 [4] - 花旗维持买入评级,将目标价从210美元上调至220美元 [8] - 分析师指出由于CoWoS产能受限,AI芯片供应在2026年前仍将低于需求 [8] - 公司管理层认为算力需求持续加速增长,呈现指数级扩张,已进入人工智能的良性循环 [7]
雷军出手,11.4亿港元激励员工及供应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0 10:10
股份奖励计划详情 - 公司根据2023年股份计划向3334名选定参与者奖励合共2936.67万股奖励股份,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0.11% [1] - 以公司11月19日收盘价每股38.82港元测算,本次授予股份的总价值约11.4亿港元 [1] - 奖励覆盖范围包括集团员工和供应商,人均获授股份价值约34.2万港元 [6] - 奖励股票于2025年11月20日至2034年11月20日期间归属 [6] - 公司股权激励池尚有5.77亿股可供未来授出,其中计划授权限额和服务供应商分项限额分别为5.27亿股及0.5亿股 [6] 购股权授予详情 - 公司根据2024年股份计划向3名小米香港集团雇员授出合共49.63万份小米香港购股权 [2] - 3名雇员人均购股权数量达16.54万份 [6] - 该购股权计划将于2026年11月20日至2030年8月20日期间归属 [6] 激励措施的战略背景 - 股权激励已成为科技企业吸引和保留人才的标配工具 [6] - 公司正推进智能汽车、AIoT等需长期投入的硬核科技领域,这类业务需要稳定的内部人才团队和供应链的紧密配合 [6] - 股份激励将激发基层员工与合作伙伴的长期积极性,而针对性购股权则能锁定核心骨干,形成立体激励网络 [6] 公司研发投入情况 - 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研发支出达91亿元,同比增长52.1% [6] - 公司前三季度累计研发投入235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6] -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到24871人 [6] 股份回购与激励的协同效应 - 今年以来,公司已累计回购约1540万股股票,总金额约15.4亿港元 [7] - 此次激励与回购动作形成互补,传递对公司价值的信心 [7]
停牌!中金公司重磅收购,证券ETF(159841)近5日 “吸金”超3.4亿元居同标的第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0 10:09
昨日(11月19日),市场震荡回升,沪指、创业板指均收红,截至收盘,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跌 0.05%。 相关ETF中,证券ETF(159841)昨日成交额达2.55亿元。 资金流向上,Wind金融终端数据显示,该ETF近5个交易日持续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超3.4亿元, 居同标的第一。 证券ETF(159841)密切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该指数聚焦了A股的大市值证券龙头,而且既有 传统证券龙头,也有金融科技龙头。证券ETF(159841)同时配置场外证券ETF联接基金(A: 008590,C:008591)。 消息面上,11月19日晚,中金公司、东兴证券、信达证券齐发公告称,正在筹划由中金公司通过向东兴 证券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向信达证券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 东兴证券、信达证券。三家公司均表示,鉴于上述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 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A股股票将于11月20日开市时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 超过25个交易日。 华泰证券表示,本次重组有望加速一流投行建设,重塑行业格局,行业内部竞争或将进一步向头部集 中。合并后 ...
纠结的外卖大战:瑞幸净利润下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0 10:0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总净营收达到152.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2% [1][3] - 归母净利润为12.7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7% [1][5] - 自营门店收入为110.8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7% [3] - 公司GAAP运营收入为17.7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 [2] - 自营门店层面运营利润为19.4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门店层面运营利润率为17.5% [2][3] 运营与用户指标 - 季度商品交易总额(GMV)为1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1% [2] - 月均交易用户数达到1.123亿,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0.6% [2][3] - 季度新增交易用户4200万,累计交易用户总数达4.2亿 [3] - 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4.4% [3] - 全球门店总数达到29,214家,环比增长11.5%,其中自营门店18,882家,加盟门店10,332家 [2][3] - 第三季度净新增门店3,008家,为历史最高季度净增数,其中国内2,979家,海外29家 [3] 成本与费用结构 - 原材料成本占总净营收比例从去年同期的39%降至36%,绝对值同比增长41%至55亿元 [3] - 门店租金及其他运营成本占比从22%降至20%,绝对值同比增长36%至31亿元 [4] - 销售及营销费用占比从6%降至5%,绝对值同比增长28%至7.51亿元 [4] - 一般及行政管理费用占比从6%降至5%,绝对值同比增长25%至7.93亿元 [4] - 配送费用大幅增长211.4%至28.9亿元,其占总营收比例从9.1%上升至18.9% [5] 行业竞争与战略方向 - 公司目前正参与由同行(如库迪咖啡)引发的“9.9元”外卖补贴大战,咖啡茶饮作为高频消费赛道,价格战能催生大量需求,公司被迫跟进以维持市场份额 [7] - 管理层强调到店自提仍是核心消费形式和长期增长基石,认为外卖因履约成本占比过高、影响咖啡口感体验,仅是市场发展特定阶段的补充渠道 [9][10] - 与百胜中国(肯德基、必胜客运营商)相比,公司在利润端表现相对疲软,百胜中国三季度经营利润同比增长7.8%至4亿美元 [6] - 百胜中国利润表现相对稳健的原因包括其西式快餐客单价更高,以及强大的会员体系(会员销售占比约60%),其会员渠道的外卖订单可避免第三方平台高额佣金 [8] - 公司预计随着外卖补贴退潮,第四季度及明年的同店销售额增长将面临短期波动与压力 [11]
连续五年亏损、货币资金受限仍收购子公司 石基信息遭问询后回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0 10:06
交易背景与监管问询 - 公司拟发行股份收购控股子公司思迅软件13.50%的少数股权 [1] - 交易前公司间接持有思迅软件66.23%的股权 [1] - 深圳证券交易所就此次收购下发问询函 [1] 公司财务状况与监管关注点 - 公司连续5年出现亏损 [1] - 公司受限货币资金比例较高 [1] - 监管层要求说明近年业绩持续亏损的核心原因 [1] - 监管层要求结合思迅软件业绩预期及交易前后每股收益变动论证收购必要性 [1] - 监管层要求披露改善业绩的具体措施及受限货币资金的金额、占比和原因 [1] 公司对问询的回复:亏损原因与收购必要性 - 公司解释连续亏损主要受行业周期性波动和前期数字化转型投入较大影响 [1] - 思迅软件报告期内收入存在波动 [1] - 思迅软件的软件业务毛利率超过93% [1] - 思迅软件的技术服务毛利率超过55% [1] - 公司认为未来零售数字化需求释放将推动思迅软件业绩稳步增长 [1] - 收购可强化对子公司的管控并整合资源提升协同效应 [1] - 交易后公司权益占比提升 思迅软件的盈利贡献将有助于改善每股收益 [1] 公司对问询的回复:改善措施与资金状况 - 公司正通过优化业务结构 聚焦高毛利核心业务来改善业绩 [2] - 公司正推进降本增效 压缩非必要开支 [2] - 部分业务线成本率已有所下降 [2] - 受限货币资金主要为定期存款质押和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等 [2] - 资金受限系日常经营合规要求 无任何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形 [2] - 资金受限不影响正常运营资金需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