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搜索文档
今年最大造车IPO诞生了
投资界· 2025-09-25 11:51
IPO基本情况 - 奇瑞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30.75港元/股,开盘涨超11%,市值近2000亿港元,缔造今年最大造车IPO [3] - 此次IPO引入13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约5.87亿美元(约合45.73亿港元)[5]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以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 [7] - 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激增267.4%,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29.2%,国内销量同比增长56%,海外销量同比增长37.4% [7]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926.18亿元增长至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7%;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长至143.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7.1% [8]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82.23亿元,同比增长24.2%;期内利润为47.26亿元,同比增长超90% [8] 新能源汽车业务进展 - 2025年前3个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增程式电动汽车收入为107亿元,上年同期为25.84亿元,同比激增314%,占乘用车营收比例提升至17.5% [8] - 2025年前3个月,纯电动汽车收入为79.56亿元,上年同期为20.12亿元,同比大增295%,占乘用车营收比例提升至12.8% [8] - 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67.4%,iCAR品牌2024年销量达64500辆,智界R7上市两个月拿下大定4.2万台 [17] 研发与技术实力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超过14400名专业研发人员,占非生产员工数量逾50% [10] - 2022年、2023年、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1.28亿元、68.49亿元、105.44亿元,对应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65.9%和53.9%,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为27.61亿元 [10] - 公司高性能混合动力发动机拥有领先业界的热效率;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动机油电转换效率达到3.7度/升;电混DHT在纯电模式下的最高机械效率位列全球前列 [9] 全球化布局与海外市场 - 公司自2003年起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出口量第一 [21] - 2022年到2024年,海外市场营收分别为303.87亿元、770.6亿元和1008.9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2.8%、47.2%、37.4% [21] - 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营收达到262.8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从2024年一季度的37.1%增长到38.5% [2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海外有2958个经销商网点,遍布全球主要地区 [23] - 2024年11月,公司与西班牙埃布罗公司合资工厂正式启动首款车型生产,这是中国车企首次在欧洲实现本地化量产 [23] 行业背景与展望 - 2024年全球乘用车总销量为7430万辆,预计2030年总销量将达到9010万辆,2035年将达到1亿辆 [20] -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将由2024年的23.0%提升至2030年的47.0%,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48.9% [20] - 2023年及202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乘用车出口国,预计到2030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将达到696万辆 [20]
黄土高原,崛起一个算力重镇
投资界· 2025-09-24 15:56
核心观点 - 庆阳依托东数西算国家战略从传统能源城市转型为全国算力枢纽和低空经济新兴基地 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基金吸引3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集聚 形成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2][4][12][14]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 截至2025年8月算力规模达6.6万PFLOPS 预计年底突破10万PFLOPS 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4] - 建成6个智算中心包括中国电信一期、中国移动二期N01/N02、中国能建A1、庆阳云创等 燧原科技部署国产万卡算力集群并与18个城市组网 [10] - 重大投资项目包括中国移动220亿元数据中心、米景云96.64亿元算力中心、中国联通34亿元智算中心 中国能建55亿元零碳大数据产业园 [11] 企业生态集聚 - 吸引燧原科技、智谱华章、百川智能、月之暗面、阶跃星辰等AI企业 沐曦、天数智芯等芯片企业 弘信电子、金山云等生态企业 [2] - 产业园区入驻200余家企业 华为渲染云、京东物流云等十朵云项目落地 百度千帆大模型赋能中心、京东数字产业园投入运营 [7][10] - 亿田智能通过子公司甘肃亿算参与AI算力业务 首都在线建立异构算力适配中心服务上百家生态企业 [10][16] 低空经济布局 - 引进中国航天科工、亿航智能等企业 投资57.5亿元建设宁县低空经济产业基地 [12] - 形成无人机产业链闭环 包含涡轮发动机3D打印(链景增材108条生产线)、数据线缆供应(泛联电子)等配套 [12] - 中科汇航推进万架无人机生产线 2025年承办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低空经济赛事 [12] 政策与资金支持 - 每年发放1亿元算力券 补贴企业30%研发成本 单个企业最高支持200万元 [7][16] - 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撬动社会资本超百亿 落地甘肃陇新招融50亿元基金、合芯零碳5.02亿元智能算力基金 [14] - 众合科技联合无问芯穹等设立5.02亿元智能算力基金推进时空大数据云中心项目 [14] 区域合作与规划 - 与哈密、巴州共建数字新丝路 探索西数西算新通道向中亚输出算力资源 [16] - 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明确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定位 十五五低空经济规划体系正在编制 [14][16]
500亿,苏州争抢AI
投资界· 2025-09-24 15:56
以下文章来源于解码LP ,作者杨文静 解码LP . 投资界(PEdaily.cn)旗下,专注募资动态 欢迎加入投资界读者群 城市竞赛。 作者 I 杨文静 报道 I 投资界-解码LP 苏州发力AI。 投 资 界 - 解 码 LP 获 悉 , 日 前 《 苏 州 市 加 快 建 设 " 人 工 智 能 +" 城 市 行 动 方 案 ( 2025 - 2 026 年)》正式发布,提出到20 26年底,全市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3000家,智能经济产业核 心规模年均增长超过20%。 当中明确提出,将组建超5 00亿元AI基金群,令人印象深刻。 其中,超500亿的AI基金群备受关注 。目前基金细节还未详细披露,但苏州抢滩AI产业 的决心溢于言表。 记得今年3月,苏州提出,由苏创投牵头筹建的各类专项产业基金、人才基金等总规模近 千亿元,其中首批基金规模70 0亿元,涉及五大行业赛道。其中不乏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布 局——苏创投将围绕人工智能领域拟新设系列相关产业基金,并整合为10 0亿元的人工智 能产业基金、100亿元的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 随后,《苏州市加快发展AI芯片产业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其中也提 到:充分 ...
成都国资,一笔回报1000亿
投资界· 2025-09-24 15:56
公司发展历程 - 海光信息于2014年10月由天津国资旗下海泰科技发起设立 瞄准CPU研发[5] - 成立两个月后启动首次增资 获得中科曙光等投资方3亿元资金注入[5] - 2016年启动第一代产品"海光一号"设计 同期获得成都国资投资[5][6] - 2018年实现首代CPU海光一号量产 2020年推出海光二号[6] - 2020年完成两轮融资 十余家投资机构以11.21元/股价格共计投资约27亿元[6] - 2022年8月登陆科创板 募资108亿元 成为当年半导体领域最大IPO[6] 股价表现与市值 - 2025年9月股价达270元/股 较发行价上涨超7倍[3] - 市值突破6000亿元 创历史新高[3][7] - 9月24日收盘价259元/股 维持高位运行[7][8] 投资回报分析 - 成都国资2016年以1.25元/注册资本价格投资8.13亿元 获得6.5亿股[6] - 通过2018年10.7亿元转让1.95亿股和2019年6.73亿元转让6000万股 已收回投资成本[7] - 目前持有3.96亿股 按259元/股计算账面浮盈超1000亿元[8] - 混沌投资2020年以4.99亿元认购4459万股 累计减持2600万股后仍持有1749.81万股 市值超45亿元[8] - 李金阳间接投资5.5亿元 通过机构套现17亿元后个人直接持有6573.29万股 市值超170亿元[8] 业务运营情况 - 核心子公司海光集成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7.6亿元 占公司总营收近90%[10] - 子公司海光集成和海光微电子均落地成都 成为当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龙头企业[10] - 2025年6月宣布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加强算力产业生态建设[7] 行业背景与战略 - 2014年成立时全球CPU市场X86架构占比约90% 国产替代需求迫切[5] - 2025年全球AI大模型训练需求激增 推动国产算力替代浪潮[7] - 采用"以投促引"模式 通过投资引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链发展[10] - 与合肥投资京东方案例类似 通过链主企业培育形成产业集群[11]
存款100万躺平,行不通
投资界· 2025-09-24 15:56
FIRE运动实践案例 - 31岁海归硕士林小立从年薪20万的国企辞职,拥抱FIRE生活,即"财务自由,提早退休"[4] - 辞职时已积累近100万存款和一套市价150万的公寓房[5] - FIRE运动起源于美国硅谷,高薪技术人才通过年轻时积累财富实现提前退休,退休后收入主要来自理财和资产利息[15] 职业经历与转型 - 第一份工作在外企负责物资采购,税前年薪13万元,因晋升渠道狭窄转向投资房产[13] - 跳槽至国企后年薪达20万,但工作强度导致健康问题,包括脊椎病变和情绪不稳定[15][16] - 退休后尝试西餐吧服务员兼职,每天工作4小时月收入3500元,最终决定重返职场[5][21] 财务积累策略 - 留学期间通过代购和兼职实现经济独立,代购月收入达1.5万,兼职月收入800欧元(约6000元人民币)[12] - 2018年底将60万存款分配:25万用于理财(基金、股票),35万用于房产投资,贷款购买总价150万公寓[14] - 工作四年通过工资积累35万、租金收入15万、理财收益45万,总资产近100万[17] 退休生活体验与反思 - 退休初期生活节奏放缓,但五个月后出现目标感缺失和内心空虚[7][8] - 接触"家里蹲自救同盟"小组后意识到存款抵御风险能力有限,如家庭医疗支出或失业风险[20] - 最终结论是渴望回归社会链条,追求体现价值的工作,将真正退休推迟30年后[22]
3万人涌入非洲
投资界· 2025-09-23 10:32
东非宏观经济前景 - 东非地区预计2025年实际GDP增速达5.3%,2026年预计达6.1%,领跑非洲其他区域[6] - 埃塞俄比亚和卢旺达2025年GDP增速或达7%,肯尼亚、南苏丹、乌干达、坦桑尼亚超5%[6] - 肯尼亚即将在2025年成为东非最大经济体,人均GDP水平超埃塞俄比亚接近1000美元[20] 埃塞俄比亚市场特征 -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第二大人口大国,人口达1.2亿,人口年龄中位数仅19岁,工人平均工资低至300元人民币[13] - 该国经济极度依赖农牧业,合计占GDP的60%,工业基础脆弱,工业品绝大部分依赖进口[14] - 消费品价格畸高,基本是中国国内价格的3-5倍,部分甚至高达10倍,与低收入形成巨大反差[13] - 2023年颁布法令禁止燃油车进口,促使中国新能源车品牌如比亚迪、北汽、广汽在此设厂[16] 肯尼亚市场特征 - 肯尼亚人口5000多万,普工月收入约1000元人民币,商业气氛鲜活,国际化程度较高[20] - 作为英属殖民地,英语是官方第二语言,催生了英文外呼、游戏代打等基于英语世界的产业[20] - 内罗毕是联合国环境署、气候署总部及多家跨国企业非洲总部所在地,有“非洲硅谷”之称[20] - 旅游业兴盛,2024年中国赴肯游客超9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47.4%,2025年预计突破10万人次[21] - 房地产租售比高,市中心房价8000-10000元/平方米,顶级住宅达一万五六,三居室公寓月租约六千元[21]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参与模式 - 在埃塞俄比亚,部分中国工程企业围绕中国国企的基建项目做碎石、混凝土等周边生意,年收入在几百万至上千万元人民币[15] - 肯尼亚聚集了2-3万中国人,中国企业在当地设厂生产手机、三轮车、瓷砖、纸尿裤等产品,如传音、森大[22] - 有中国创业者在肯尼亚创立非洲版“淘宝”Kilimall,目前每日订单20000+,24小时发货率99.95%,已实现盈亏平衡[22] - 中国企业利用当地制造能力创建本土品牌,如电视机品牌Vitron,43寸价格打到1000元左右,在当地市场具备竞争力[22] 非洲市场的发展挑战与机遇 - 非洲市场由54个独立国家组成,文化、政体、经济水平差异大,市场碎片化,需要精细的本地化运营[28] - 单一国家市场天花板较低,难以用一种商业模式打通,且消费力有限,制约产业发展规模[28][29] - 行业竞争格局呈现“一二三法则”,先进入者易占领市场,后来者难以进入,扎根后的企业具有较强壁垒[29] - 许多扎根非洲的企业选择横向多元化发展,如森大业务从纸尿裤、洗衣粉扩展到五金、陶瓷,传音从手机扩展到电动车[30] 非洲市场的战略定位 - 非洲难以成为下一个东南亚,因政策不稳定、内部冲突等因素制约,预计只能承接劳动密集型的基础产业[26][27] - 对于中国企业和创业者,非洲可作为人生及企业的中转站,特别是对在国内被视为“落后产能”的企业家,在非洲则成为“先进产能”[27] - 在非洲需遵循“先扎根、再发展”的法则,做好一块业务后横向拓展其他业务,以应对分散且有限的市场需求[28][30]
灵巧手厂商困在夹缝里
投资界· 2025-09-23 10:32
行业核心观点 - 灵巧手行业技术远未成熟,但价格战已过早升级为一场鏖战 [6] - 行业面临上游零部件厂商和下游整机厂的两面夹击,纯粹的灵巧手初创公司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6][9][10] - 当前灵巧手的智能不足是最大痛点,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基本不存在,演示多为过拟合结果 [5][18] 市场竞争格局 - 灵巧手厂商可划分为三类:上游零部件厂商向下拓展、下游整机厂商向上布局、以及纯粹的灵巧手初创公司 [9][10] - 零部件厂商与整机厂往往不将灵巧手作为主要现金流产品,前者将其作为核心部件能力展示,后者则集成于本体甚少单卖 [10] - 投资者主要押注三个特征:最AI(智能化程度)、最像人手(如高自由度)、最早量产(工程化能力) [6][11] 技术路线争议:机械结构 - 关于“最像人手”存在争议,一味追求高自由度是伪命题,关键在于能否有效驱动每个自由度而非数量多少 [12][15] - 灵巧手技术路线远未达成共识,主要分歧点在于传动方案(腱绳驱动 vs 连杆驱动),两者在灵活性与可控性上难以调和 [16][17] - 电机是灵巧手机械结构中成本最高的部分,一只空心杯电机价格约为一两千元,仅电机成本动辄数万元 [27] 技术路线争议:智能化 - 没有智能化的灵巧手本质与夹爪无异,其重复定位精度(约±0.2毫米)远低于工业夹爪(±0.02毫米) [18] - 行业普遍认为软件提升潜力远大于硬件,软硬一体是必由之路,当前技术路线已收敛到强化学习 [18][19] - 灵巧手泛化不足的本质被认为是数据量匮乏,特别是视觉、精准行为数据和触觉数据严重欠缺 [19][20] 商业化与量产挑战 - 灵巧手的买家身份不明确,科研客户(高校、院所)仍占主流,商业和工厂仅有散单,需求零散 [22][25] - 应用场景存在争议,分为“商业派”(如商超场景)和“工业派”(中小批量柔性生产),但能体现其不可替代性的应用仍有待开发 [22][23][25] - 3C、汽车等产线客户对灵巧手表现出兴趣,因其高柔性特点能适应频繁调整产线的需求,灵巧手有望提供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24] 成本与价格战 - 降本是行业唯一共识,理想商业化飞轮“规模量产—数据涌现—技术迭代—成本下降”尚未有效启动 [6][29] - 国产替代和设计优化是主动降本的主要途径,例如触觉传感器价格已从7年前的4万元以上降至最低199元 [29] - 国内灵巧手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从早年采购海外产品需100-200万元,降至目前普遍低于10万元,甚至有产品跌破万元(如慧灵科技eHand-6定价2999元) [30] - 价格战短期内打开了销路,但低价款与高价款在参数上差距甚远,千元级产品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不实用的玩具 [30]
刚刚,小红书爆品IPO了
投资界· 2025-09-23 10:32
公司上市表现 - 不同集团(BeBeBus母公司)于9月23日登陆港交所 开盘涨超40% 市值超90亿港元[3] - 基石投资者包括波司登关联信庭基金、上海通怡投资及新加坡Great Praise Investment 总认购金额达1500万美元[10]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2018年成立于宁波 定位差异化婴童品牌 2019年首款婴儿车上市[5] - 产品技术融合汽车、电子、医疗、航空等领域 首月销售额破百万 上线101天达成双11千万级销量[6] - 通过小红书撬动高知种子用户 产品扩展至亲子出行、睡眠、喂养和卫生护理四大场景[8] - 2024年启动全球化进程 覆盖欧洲、北美、日韩等市场[9] 财务数据表现 - 2022年收入5.07亿元 2023年8.52亿元 2024年前9个月8.84亿元[8]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2年997.4万元增长至2024年前9个月7357.2万元 增幅超6倍[8] - 毛利率稳定在47%-50%区间 2022年47.7% 2023年50.2% 2024年前9个月49.5%[8] - 经营溢利率持续提升 从2022年2.9%升至2024年上半年13.9%[9] 投资机构布局 - 天图投资为最早外部投资方 2020年618期间通过预售数据发现项目 十天内敲定投资[12] - 后续融资引入高榕创投、经纬创投、泰康人寿等机构 估值从3亿跃升至20亿[13] - 天图投资通过"消费+科技驱动、深度研究"策略 还投资了小红书、飞鹤奶粉、宝宝馋了等项目[15] 行业趋势观察 - 消费投资出现复苏迹象 港股迎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等消费IPO[17] - 消费结构呈现情绪消费、质价比消费及强产品力品牌受青睐趋势[17] - 天图投资拓展生物科技、低空经济赛道 并获香港第9类资产管理牌照布局跨境金融[18]
黑石任命一位女将
投资界· 2025-09-23 10:32
黑石集团高层人事变动 - 黑石集团任命Katie Keenan为BREIT首席执行官兼Core+业务全球主管,执掌规模超1000亿美元(约7100亿人民币)的房地产旗舰基金[2] - Katie Keenan于2012年加入黑石,曾推动黑石房地产债务战略基金资产规模增长至770亿美元[2][7] - 此次任命是为接替今年7月意外去世的原BREIT掌门人Wesley LePatner[5] Katie Keenan个人背景与业绩 - Katie Keenan现年41岁,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在G2、Lubert-Adler和雷曼兄弟等机构任职[7] - 她曾主导一笔18亿美元贷款用于曼哈顿地标螺旋大厦建设,创下当时黑石最大单笔贷款纪录[7] - 她表示BREIT强劲业绩得益于投资组合约90%集中在受益于长期结构性趋势的行业,尤其是数据中心领域[8] 其他相关人事任命 - Zaneeta Koplewicz晋升为BREIT高级董事总经理,她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曾在贝莱德工作近14年,于2021年加入黑石[9] - Tim Johnson接替Katie Keenan出任黑石抵押贷款信托首席执行官,他于2011年加入黑石,目前还是BREDS全球负责人兼BXMT董事会主席[9] - Tim Johnson表示自2024年初以来BXMT已部署380亿美元资金,上季度部署26亿美元新投资,年初至今总回报率近20%[9] 黑石基础设施投资战略 - 黑石最新基础设施S基金Strategic Partners Infrastructure IV完成最终募集,总规模达55亿美元(约392亿人民币),创全球基础设施领域S基金规模之最[11] - 该基金投资策略聚焦能源、交通、数字基础设施(如数据中心、通信塔)以及水务与废物处理等关键领域[11] - 黑石将意大利三座奥特莱斯以4.1亿欧元(约34亿元人民币)出售给法国运营商Frey及私募机构Cale Street,被视为优化零售资产组合的一部分[11][12] 黑石在数据中心及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的布局 - 黑石与谷歌宣布将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共计投资500亿美元,其中黑石承诺投入超过250亿美元用于建设新数据中心和能源基础设施[13] - 今年以来黑石已陆续出手:9.25亿美元投向专注液冷技术的数据中心运营商Colovore,以10亿美元收购Hill Top天然气发电厂,收购TXNM Energy交易总企业价值达115亿美元[13] - 黑石管理着价值850亿美元的全球数据中心平台,强大土地储备可支持未来超过1250亿美元的增长[13]
江西小炒,杀死预制菜
投资界· 2025-09-22 16:04
预制菜行业面临的挑战 - 预制菜在餐饮行业渗透率极高,但消费者普遍对其使用情况缺乏知情权[4] - 标准化预制菜无法实现口味定制,限制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9] - 传统川菜如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已成为预制菜热销款,对坚持传统烹饪技法的厨师造成冲击[42] 江西小炒的经营模式优势 - 采用"现点现炒"模式,顾客可直接挑选当天新鲜食材并自由搭配菜品[12][14] - 保持"看菜点单"传统30年不变,通过透明食材展示构建消费信任[19] - 猛火快炒工艺保证2-3分钟出餐,在效率上不输预制菜加热方式[19] - 以夫妻店模式为主,丈夫掌勺妻子招呼,经营成本可控且食材质量有保障[39] 江西小炒的市场扩张表现 - 全国门店数量突破4.6万家,2025年上半年新开4800家[23] - 在上海已开设1900余家门店,北京国贸白领消费比例三年增长210%[23] - 在浙江市场尤为成功,金华、宁波等城市出现百米内3-4家门店的密集分布[29] - 话题"江西小炒 预制菜克星"在社交媒体获得116万关注度[24] 江西小炒的竞争优势 - 客单价维持在15-40元区间,辣椒炒肉等菜品价格仅相当于一杯奶茶[34][35] - 毛利率较低但通过薄利多销实现盈利,高峰期需排队3小时[26] - 凭借"咸香辣"口味层次和锅气形成差异化,被消费者称为"打工人之光"[26] - 过年期间江西人返乡会导致浙江地区出现消费断档,反映其不可替代性[32] 非预制菜餐厅的复兴趋势 - 北京云南菜馆通过透明后厨和厨师公示牌建立信任机制[44] - 东北盒饭坚持现炒现卖,在性价比方面预制菜难以企及[48] - 新疆餐饮因对食材本味要求高,烤包子、手抓饭等品类抵制预制菜渗透[48] - 后厨直播成为新趋势,多家餐厅公开食材处理到烹制的全过程[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