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涛宏观笔记

搜索文档
杰克逊霍尔大撤退(国金宏观钟天)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8-24 13:58
鲍威尔货币政策转向鸽派 - 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中发出明确鸽派信号 强调风险平衡正在发生变化 与7月FOMC会议态度形成180度转变 [4][5] - 对劳动力市场观点转为明显担忧就业下行风险 提示裁员可能急剧增加和失业率上升 使用"sharply"等强烈措辞 [6] - 鸽派转向可能受政治压力影响 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政治高压取得回报 降息是经济与政治间的复杂博弈 [4][9] 货币政策框架修改 - 删除零利率下限描述 摈弃2020年"平均通胀目标制" 回归2012年伯南克框架 采用更模糊的灵活通胀目标制度 [14] - 对充分就业框架体现不对称性 允许就业超过最大评估水平而不必然触发货币政策收紧 体现"宁愿经济过热也不愿停滞"倾向 [15][17] - 新框架类似超大号版联储看跌期权 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大开大合 降息与加息间隔缩短 货币政策波动性放大 [18] 降息路径与资产影响 - 9月降息门槛大幅降低 若8月非农数据未全面好转 可能实施50bp补偿式降息 基准降息幅度上调至75bp [19] - 连续降息可能支撑经济增速 尤其利好与短端利率密切的消费部门 但会推高通胀中枢 [26] - 美元走势不必然下行 因降息可能改善经济预期 叠加关税协定进展 经济增长压力或向非美国家倾斜 [22] 通胀与利率展望 - 将关税通胀定性为一次性冲击 类似2021年暂时性通胀判断 强调不会引发薪资-通胀螺旋或通胀预期脱锚 [11] - 长端美债面临期限溢价侵蚀风险 隐含赤字/信用/流动性问题 联储独立性担忧可能显现在定价中 [25] - 长端利率高企压制利率敏感性部门复苏 佛罗里达和德克萨斯州贡献制造业就业增长32%和企业增长25% [26] 政治因素与政策互动 - 特朗普对联储理事会干预增加 对理事库克的穷追猛打及分派别行为带来更大政治压力 [19] - 中期选举前特朗普全面掌控经济领域 推升美国资产吸引力 资金流向权衡实际回报而非简单利差 [23] - 为降低实体部门融资成本 可能推动房贷与工商业贷款利率下行 争取铁锈带和摇摆州选民支持 [26] 经济前景判断 - 偏宽松货币环境和鸽派政策框架副作用是未来更难控制的通胀动态 大幅降息后美国经济面临更高通胀中枢 [2][26] - 今年经济更"滞" 明年更"胀" 解决通胀需依赖AI科技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这成为美国国家意志 [2][26] - 美债陡峭化可能触发联储停止缩表或扩表 甚至实施模糊化收益率曲线控制来压降长端利率 [26]
宋雪涛:对等关税 未完待续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8-20 11:21
特朗普2.0关税体系核心框架 - 关税策略从第一任期的"精准打击"升级为第二任期的全局性组合拳,包括对等关税、惩罚性关税、转口关税和行业关税四部分 [5] 对等关税结构 - 以美国为轴心建立经贸同心圆,根据贸易关系将国家分为不同关税层级:核心圈层(如英国、澳大利亚)享受10%基线税率,次优税率区(如日本、韩国、欧盟)为15%,东盟国家面临19%-20%税率,最外缘国家税率达25%以上 [6] - 小额包裹征税新规于8月29日生效,按原产国税率分级征收:税率低于16%每件征80美元,16%-25%征160美元,高于25%征200美元 [7] - 具体国家税率执行情况:日本和韩国逆差分别为68.47亿美元和66.01亿美元,均适用15%税率;欧盟逆差235.57亿美元适用15%;泰国逆差45.61亿美元适用19% [8] 惩罚性关税应用 - 以打击芬太尼为由,2月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关税,对中国加征10%;3月追加中国10%关税;7月31日将加拿大关税提升至35% [9] - 通过"次级关税"扩大经济制裁范围:印度因购买俄罗斯石油,8月27日起所有输美商品被征收25%附加税;4月2日设立政策框架,进口委内瑞拉石油的国家可能面临25%附加关税 [10] - 关税工具被用于干预他国内政,例如对巴西部分商品加征40%关税,理由是其国内"前总统遭受政治迫害" [10] 转口关税机制 - 7月31日行政令设立"转运"条款,对通过第三国转运规避关税的商品征收40%税率,并每6个月公布规避关税的"黑名单"国家与设施 [11] - 政策主要针对中国,2023年美国进口商品中经第三国转运的中国附加值占比从2017年的14%增至22%以上,主要中转枢纽为墨西哥、越南、欧盟、韩国和加拿大 [11] - 核心挑战在于"转运"界定标准模糊,且缺乏统一的"本地价值成分"计算标准,导致监管框架停滞不前 [12][13] 行业关税战略 - 依据"232条款"以国家安全为由推动产业回流:6月4日起钢铝产品及衍生品征收50%关税;汽车征收25%关税(仅对非美国含量部分);8月1日起铜半成品征收50%关税 [16][19] - 半导体和医药领域将成为新目标,威胁关税税率从100%逐步提升至300%,但对在美投资设厂企业给予豁免 [16] - 商务部正在对木材、卡车、关键矿物、商用飞机、多晶硅和无人机等多个行业进行"232调查",预计后续将加征关税 [18] 口头协议与执行分歧 - 关税谈判中普遍依赖口头协议,导致美日、美韩、美欧间出现重大解读分歧:美日5500亿美元投资协议中,日方强调决策权在私营部门且以贷款担保为主,美方声称90%利润归美;美韩3500亿美元投资协议同样存在利润分配争议 [20] - 美欧谈判因《数字服务法》定性分歧受阻,美方视其为非关税壁垒,拒绝签署降低欧盟汽车关税的行政令 [21] - 谈判策略表现为提出口头要求后若未遭拒绝即解读为默许,导致事后在资金性质、投资方式及利润分配等核心问题上产生争议 [21] 美国进口与库存周期变化 - 关税政策使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提高16.2个百分点,达到18.6%,为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高水平 [23] - 关税实施前企业抢跑进口:3月进口额环比激增4.67%,同比大幅增长26.36%;6月进口额同比下降1.39%,降至2024年3月以来最低点,显示透支效应 [25] - 企业进入去库存周期:耐用品库存同比增速从3月1.52%大幅下滑至6月0.17%;非耐用品库存增速从4月4.07%降至6月3.35% [28] - 需求疲软源于关税落地后失去加急进口必要性,以及企业已囤积1-2个月库存,进入消化库存和成本转嫁阶段 [29][30] 全球贸易格局演变 - 全球化路径从中美双极向多极化网络结构转变,各国积极构建区域性贸易联盟 [30] - 未来话语权取决于能否成为连接不同贸易圈的"最大公约数",即扮演被最多贸易网络需要的核心枢纽角色 [30]
宋雪涛:全球TACO牛市,谁泡沫更大?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8-19 14:18
全球风险偏好改善的根源——美元流动性 - 全球股市上涨的核心驱动力来自美元流动性宽松,政策端体现为特朗普TACO交易增强资金信心,资产端体现为美元流动性外溢效应[4][5] - 美元指数过去一个季度下跌2.4%,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0%,处于近一年0.9%分位、近三年0.6%分位低位水平[7] - 10年期美债实际利率较4月高点下行逾20bps,较年初下行30bps,但仍处于近十年88.4%分位高位[9] - 全球央行货币供应量增速过去一个季度回升近7个百分点,年内累计降息76次远超加息19次[11] - 离岸美元融资成本显著下降,1年期EUR/USD交叉货币基差为-2.0点(近两年85.4%分位),GBP/USD为3.6点(96.5%分位),JPY/USD为-29.6点(99.8%分位)[14] 外资流向与市场表现 - A股外资持股市值达22.2万亿元,较去年底上升0.75%,金融、通讯、公用事业板块净流入明显[16] - 港股外资持股占比较一季度末上升0.87%,工业、日常消费、医疗保健板块流入领先[16] - 亚洲市场7月以来均获外资净流入,日股、韩股、台股、泰股、越股扭转过去12个月净流出趋势[19] - 美股、日股、欧股、越南股市等多国市场创历史新高[4][20] 市场泡沫化衡量指标 - 美股巴菲特指标(总市值/GDP)达2.1创历史新高,超出均值2.9倍标准差[26] - 美股总市值与美国公共部门债务增速差达17.4%(近十年84.6%分位),与M2同比增速差达18.7%(76.9%分位)[28] - 全球主要市场巴菲特指标中,美股和台股并列最高达2.1,越股1.4,日股1.2,A股0.8,欧股0.7,韩股0.1[34] - 科技股2021-2024年平均资本支出增速达18%,高于90年代均值11%[20] 全球估值与风险溢价比较 - 绝对市盈率:美股、印股、越股、德股估值较高,韩股、A股、英股估值较低[29] - 历史分位数市盈率:美股、德股、台股、法股处于高位,越股、英股、韩股、印股相对偏低[29] - 风险溢价:印股、美股风险溢价为负,A股、韩股、日股风险溢价较高[31] - 风险溢价分位数:德股、法股、欧股、美股处于近十年谷底,印股、A股、越股分位数偏高[31] - 股价与盈利匹配度:美股"MSCI价格同比-EPS同比"仅4%,A股达30%,德股28%,英股12%,台股-16%,韩股-21%[38] 市场脆弱性来源 - 美股脆弱性可能源于经济周期挑战与AI资本开支有效性被证伪[20][39] - 非美市场脆弱性可能来自全球美元流动性退缩[39] - 共同脆弱性可能来自TACO交易预期反转[2][39] - 美股呈现杠铃型结构:M7科技巨头与小市值高beta股票同时上涨,定价了经济增长韧性、联储降息预期和政策风险褪色三重利好[22]
杰克逊霍尔会议前瞻(国金宏观钟天)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8-18 11:09
核心观点 - 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难以给出清晰的降息指引,当前市场积极定价的9月降息25bp将面临联储主席的抗争 [2][4][12] - 如果有指引,更可能是引导鹰派降息预期:年内更少的降息幅度,更高的终点利率水平 [2][4][12] - 美国经济进入2025年后增速明显放缓,需要降息对冲,但降息对实体经济的刺激主要来自金融条件宽松、财富效应扩散和预期改善 [4] 宏观经济环境 - 过去一年联储已下调100bp基准利率,但当前美国宏观环境比去年同期更为严峻 [4] - 7月核心PCE环比大概率保持在0.3%左右水平,零售销售在夏日大促和返校季销售前移推动下保持稳健 [13] - 美国经济进入2025年后增速将明显放缓,需要降息对冲 [4] 就业市场分析 - 7月非农报告前值大幅下修一度引发恐慌,但市场意识到应关注修正"比例"而非"绝对值"后衰退预期消散 [5] - 就业疲软被归因于劳动力供给趋势走弱和短期噪音的"坏运气共振" [5] - 美国私人部门就业强度远比失业率展现的更脆弱,因医保教育业与宏观周期关联度有限 [17] - 8月非农数据关键不是"新增就业",而是再次修正的幅度与方向,以及失业率上行是否受控 [14] 通胀数据解读 - 核心服务偏强、核心商品偏弱的CPI和更为火热的PPI带来一定扰动,但未明显压制9月降息25bp概率 [9] - 市场主要担忧关税通胀的二阶导变化,只要关税通胀没有明显再加速,就是"好报告" [9] 货币政策预期 - 9月降息25bp已成为阻力最小的方向,鸽派情绪随特朗普扩大联储主席候选人名单而进一步上扬 [12] - 票委们的渐进式降息、接近调整时间等模糊言论,既可指9月降息也可指11月降息 [14] - 联储更可能对冲而非强化当下单边鸽派预期,除非数据指向货币政策方向的一致性 [18]
国金高频图鉴 | 7月外需强于内需&韩国出口高频走弱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8-17 17:56
7月经济数据公布 - 7月经济呈现外需强于内需、生产强于需求、不变价强于现价格局 工增和服务业生产指数不变价同比分别增长5.7%和5.8% 但价格处于年内低位 [2] - 需求端出口表现突出 7月社零同比增长3.7% 较前值4.8%回落 固定资产投资1-7月累计同比下滑1.2个百分点至1.6% 制造业/基建/房地产投资均回落 [3] - 7月社融同比增长9% M1同比增长5.6%创年内新高 估算GDP不变价增速约5% 平减指数-1.4% 现价GDP增速约3.6% 均低于二季度水平 [4][5] 8月初汽车销量转负 - 7月因"以旧换新"政策力度减弱及促销优惠缩减 汽车销量显著回落 8月1-10日乘用车零售45.2万辆 同比下滑4% [6][9][10] - 第三批补贴资金下发后部分地区重启"以旧换新" 但汽车价格战减弱导致购车成本上升 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 [10] 美国关税税率动态 - 6月美国整体关税税率升至10% 对中国关税从5月48.2%降至40.3% 较2024年仍提高29.3个百分点 预计后续稳定在40%左右 [12][13] - 越南/日本/德国等主要贸易国关税分别达9.3%/15.9%/11.8% 未来可能继续上行 压制美国进口需求 [14] 韩国等出口高频数据 - 韩国8月前10日出口同比转负至-4.3% 结束连续两月正增长 主因美国对其加征15%关税 [15][16] - 中国港口数据出现分化 8月前两周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回升10.9%/19.6% 但发往美国/越南的集装箱船数量维持低位或回落 [17] 8月大宗商品表现 - 8月上旬50种生产资料中18种上涨/29种下跌 焦炭焦煤领涨 农产品有色偏弱 PPI同比或回升至-3% 主因低基数及生活资料价格环比上行 [17]
二季度货政报告强调了什么?(国金宏观孙永乐)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8-16 16:41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核心观点 -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延续政治局会议和货币政策例会定调,强调"贸易壁垒增多…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下一阶段要"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4] 物价回升表述变化 - 对物价的表述从"物价水平有望保持低位回升态势"和"物价持续低位运行"修改为"物价水平温和回升积极因素增多",表述更加积极 [5] - 年内PPI同比或将触底回升,去年同期偏低的基数(2024年8、9月PPI环比分别-0.7%、-0.6%)叠加"反内卷"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为8、9月PPI同比增速回升创造一定条件 [5] - 7月经济数据显著回落,固投累计增速下滑1.2个百分点至1.6%,社零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至3.7%,估算7月实际GDP同比为5%左右,GDP平减指数为-1.4%左右,名义GDP增速为3.6%左右,较2季度进一步下降 [5] - 出口或面临透支效应拖累,PPI回升的持续性和力度也需要更多时间观察 [6] 货币政策维持"量宽价稳" - 当前货币政策更强调"落实落细存量政策","降准降息"继续缺席,相关增量工具的落地仍需经济触发因素 [7] - 二季度新发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行15BP至3.29%,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净息差分别下行至1.42%、1.31%,创近年来新低 [7] - 央行继续强调"要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如果后续降息,银行负债端成本的下调幅度或更大 [7] - 7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4万亿,居民存款持续流向资本市场,央行重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避免低价资金流入资本市场推高资产价格 [8] 加大结构性支持力度 - 二季度货政报告四个专栏分别聚焦小微金融服务、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信贷结构优化、金融支持促消费 [12] - 新增贷款中科技领域占比约70%,增速实现了两位数以上增长,推动科创债市场发展是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发力重点之一 [14] - 强调"发挥好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的协同效应",近期对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1个百分点 [14]
出口可能将显现透支效应(国金宏观孙永乐)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8-14 15:16
美国进口与中国出口趋势 - 美国进口增速从3月的31%大幅下滑至6月的-2.9%,显示"抢进口"后的透支效应已出现 [3] - 6月美国批发商耐用品库存同比从3月1.6%下滑至0.2%,非耐用品库存增速从4.1%降至3.4%,进入去库存周期 [3] - 6月美国自中国进口同比-44%,7月中国对美出口转弱拖累整体出口增速3.3个百分点 [3] 中国通过东盟和非洲的转口贸易 - 4-6月美国自东盟进口增速稳定在30%,7月越南出口同比17.7%,其中电子零件等中国主导品类增速达45.2% [4] - 1-6月中国对越南出口机械器具(HS84)、电气设备(HS85)、汽车运输设备(HS87)同比35.3%/44.9%/41.7%,累计拉动对越出口增速20.3个百分点 [4] - 1-5月中国对非洲出口船舶(HS89)、车辆(HS87)、机械设备(HS84)同比42%/39%/35%,拉动对非出口增速13.8个百分点,部分商品可能借道非洲转口 [4][7] 欧盟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 7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9.2%,拉动整体出口1.4个百分点,主要因产业升级带来的竞争力提升 [9] - 2024年中国占欧盟进口份额从2019年8.4%升至9.5%,电气机械(HS85)、车辆(HS87)等资本品份额分别提高3/3个百分点 [9] - 1-6月中国对欧盟出口铁道车辆(HS86)、汽车零部件(HS87)同比71%/12.8%,累计拉动对欧出口2.8个百分点 [9] 产业竞争力与短期风险 - 7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8%,其中集成电路/汽车/医疗仪器出口分别增长29.2%/18.6%/12.2%,合计拉动出口2个百分点 [10] - 2025年4月中国占全球出口份额16.4%,较去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非洲份额达23%(较2019年+3pct) [13] - 美国对东盟加征转口关税后,中国通过越南等地的出口链可能承压,8月出口数据成关键观察点 [14][15]
宋雪涛:对等关税继续延期后,需要担心次级关税吗?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8-13 14:53
中美关税延期与次级关税威胁 - 特朗普将对等关税24%部分延期90天,10%部分维持不变,双方发表《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4] - 次级关税威胁的核心目的是寻求中国在俄乌停火问题上的帮助,而非单纯增加石油采购或关税收入[5] - 加征过高关税对美国不利,无法促使制造业回流或压制中国出口竞争力,反而让盟友保持观望[5] 中美关系与战略持稳 - 中美关系大方向为"依然缓和",边际上进入"战略持稳"阶段,为领导人会晤做铺垫[6] - 特朗普在稀土、芬太尼、TikTok等问题上对中国有明确诉求,但美国可交换筹码价值下降[6] - 当前谈判更多是为未来高层会晤做准备,寻求更广泛协议[7] 俄美会谈与次级关税风险 - 特朗普对俄罗斯采取软硬兼施策略,计划与普京在阿拉斯加会谈推动俄乌停战[6] - 若俄美会谈达成框架性共识,短期内次级关税风险较低[7] - 未来关税问题将逐步"淡化和钝化",因中美的生产与消费能力已难以受关税实质性影响[7] 美国外交策略与盟友关系 - 中美博弈升级可能让盟友获得观望机会,不急于执行与美国的"不公平协议"[7] - 特朗普政府需与中国保持缓和关系,避免丧失"收割盟友"的机会[7]
宋雪涛:谁是市场的增量资金?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8-12 13:14
市场行情主导因素 - 本轮A股牛市由散户情绪升温与外资回流主导,险资提供长期支撑 [2] - 创业板指7月单月涨幅达8.1%,沪深两市日成交额多次突破1.5万亿元 [4] - 全球权益市场7月普涨,新兴市场表现优于发达市场,越南指数涨幅近10% [4][13] 资金结构分析 国家队 - 中央汇金主要持有宽基ETF,5月以来宽基类ETF持续净流出,行业类ETF7月净流入 [5] - 当前市场点位和成交热度下,国家队介入必要性有限 [5] 机构资金 - 公募基金主动偏股型A股仓位71.4%,较过去一年下降3.8个百分点,资产净值3.4万亿创20个季度新低 [5] - 险资一季度新增股票与基金投资3604亿元,为2022年三季度以来新高,同比增幅达92% [5][28] - 政策要求大型险企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投资A股 [6] 散户资金 - 7月上交所A股新增开户196万户,居近三年60%分位数以上 [7] - 小单资金(挂单额<4万元)7月净流入环比增长39%,龙虎榜成交额338亿元环比增7.5% [7][32] -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融资余额占比10.4%较6月上升0.94个百分点,杠杆结构较2015年更健康 [7][33] - 散户资金撤离避险资产:固收理财规模减少217亿元,货币基金份额减少95亿份 [8][36][38] 外资动向 - 北向资金7月日均成交额2024亿元,环比增长36.3%,成交占比同步上升 [8][42] - 海外中国主题ETF近一月净流入1.99亿美元,达去年全年流入量的47% [8][47] - 头部ETF如金瑞中国互联网ETF单月净流入8.8亿美元,iShares MSCI中国ETF净流入3.5亿美元 [9][48] 行业配置特征 - 杠杆资金集中买入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等行业 [8][35] - 公募重仓的科技、金融、消费板块成交额持续攀升 [5][23] 行情持续性观察点 - 后续走势取决于居民理财迁移进度及弱美元背景下的全球流动性环境 [2][9]
调停俄乌:特朗普的第三个100天(国金宏观赵宏鹤)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8-11 00:12
美俄元首会晤与俄乌冲突调停 - 美俄元首会晤标志着俄乌和谈正式启动,预计将达成框架性协议或共识,但全面停火前路漫漫[2][16] - 谈判终局主要由战场实力决定,短期有利于缓和中美风险[2][16] 特朗普三个100天的政策演变 - 第一个100天:特朗普采取亲俄疏欧立场,调停方式引发争议,导致欧盟启动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欧洲"计划[5][6] - 第二个100天:重心转向内部减税和外部关税谈判,美欧盟友关系重新巩固,北约成员国同意到2035年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7][8][10] - 第三个100天:注意力重回调停俄乌冲突,调整策略为威胁制裁,如对印度征收50%关税(25%对等关税+25%次级关税)[11] 俄乌战场形势与谈判条件 - 俄罗斯夏季攻势取得有限进展,5-7月推进面积翻倍至488平方公里/月,但仍不足乌克兰领土1%[11] - 俄罗斯最新谈判条件较4月有所放宽,要求乌克兰从顿涅茨克撤军,可能通过土地交换方案解决扎波罗热和赫尔松问题[14] - 全面停火面临三大障碍:乌克兰政治风险、军事战略被动风险、欧洲对俄罗斯"缓兵之计"的担忧[15] 市场影响与地缘政治 - 第一个100天期间,"去美元化"成为主线,美元指数从110跌至98,纳斯达克指数最多下跌26%,黄金价格上涨[6] - 美欧签订贸易协议,在15%关税基础上将对美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购买7500亿美元能源[10] - 会晤短期可能抑制金价和能源价格,并有利于解决中美次级关税问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