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芯语
搜索文档
金士顿传暂停DDR4/DDR5接单,DDR4内存现货已一'条'难求
是说芯语· 2025-09-28 16:15
市场现状与价格波动 - 全球存储模组巨头金士顿暂停DDR4与DDR5产品接单 引发市场震荡 现货价格波动加剧 [1] - 终端市场呈现明显缺货迹象 DDR4内存现货一“条”难求 多个规格产品库存告急 [1] - 金士顿DDR4 3600MHz 16GB内存条在京东平台一周内从197元飙升至267元 涨幅超30% 部分渠道商反馈DDR4产品整体涨幅已达85%至90% [1] - 2025年6月下旬出现DDR4 16Gb现货价格12.3美元反超同容量DDR5 6.05美元的价格倒挂现象 [1] 供应端产能调整 - 三星 SK海力士 美光等头部厂商自2025年4月起将产能从DDR4转向DDR5 LPDDR5及HBM高带宽内存 导致DDR4供应缺口持续扩大 [3] - SK海力士将DDR4产能从30%砍至20% 三星计划年底停掉8GB和16GB DDR4模组 美光明确DDR4仅供给车用工业等长期合约客户 [3] - TrendForce预测2025年下半年DDR4市场持续供不应求 各供应商最后出货时间或在2026年初 届时产能将降至2025年的五分之一左右 [3] 需求端核心驱动力 - AI算力革命成为核心驱动力 英伟达Blackwell平台单台AI服务器SSD配置从64TB升级至96TB 阿里 腾讯等巨头加码AI基础设施投入 拉动存储需求激增 [3] 国内厂商发展机遇 - Omdia预测2025年中国厂商有望占据全球DDR5市场30%以上份额 全球市占率将从不足5%提升至12% [4] - 德明利 万润科技 佰维存储等国内企业已凭借技术布局在涨价潮中获得资本市场关注 [4] 行业趋势与市场展望 - DDR5与DDR4价差已大幅收窄 主板 笔记本等终端设备正加速适配DDR5 [5] - 当前涨价是行业需求回暖 供需再平衡与技术迭代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长期看市场将随产能调整逐步回归理性 [5]
俄罗斯公布EUV光刻机路线图
是说芯语· 2025-09-28 14:49
项目概述 - 俄罗斯科学院微结构物理研究所公布一项关于本土11.2纳米波长极紫外光刻工具的长期路线图 [1] - 该计划由尼古拉·奇哈洛提出,从2026年启动并延续至2037年,旨在通过差异化设计规避ASML复杂且成本高昂的技术体系 [2] - 路线图展示了俄罗斯在EUV光刻技术领域寻求自主创新的决心 [2] 技术路线图阶段 - 第一阶段(2026-2028年):推出支持40纳米工艺的光刻机,套刻精度10纳米,曝光场3×3毫米,每小时吞吐量超5片晶圆 [5] - 第二阶段(2029-2032年):推出支持28纳米的扫描式光刻机,套刻精度提升至5纳米,曝光场26×0.5毫米,每小时吞吐量超50片晶圆 [6] - 第三阶段(2033-2036年):面向亚10纳米制程,套刻精度达2纳米,曝光场最大26×2毫米,每小时吞吐量超100片晶圆 [6] 核心技术路径 - 采用11.2纳米波长,与全球主流采用的13.5纳米波长不同 [6] - 技术方案采用混合固态激光器、基于氙等离子体的光源,以及由钌和铍制成的反射镜,是一次彻底的技术重构 [6] - 使用氙气光源替代ASML的锡液滴,可避免损伤光掩模的碎屑产生,大幅降低维护需求 [6] - 通过简化设计规避了先进制程所需的高压浸没液和多重图形化步骤 [6] 技术优势与挑战 - 氙气光源能将光学元件的污染减少几个数量级,从而大幅降低维护需求和运营成本 [8] - 采用钌和铍制成的反射镜优化可令分辨率提升20% [8] - 更短的波长可能开启使用含硅光刻胶的可能性,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 [8] - 所有光学元件都需要针对新的波长进行特别设计与优化,需要自行开发配套生态系统 [7] - 第三阶段光刻机的生产效率为每小时超100片晶圆,仅为ASML EUV光刻机的一半 [8] 市场定位与战略意义 - 俄罗斯的光刻机并非面向超大规模晶圆厂的极限产能,而是旨在为小型代工厂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8] - 通过技术绕开传统EUV限制,试图实现芯片自主生产 [9] - 技术平台可能吸引被ASML生态排除在外的国际客户,以显著更低的资本与运营成本实现先进芯片的本土制造与出口供应 [9] - 俄罗斯选择的技术路径体现了差异化竞争策略,由于缺乏相关产业链和技术底子,选择另辟蹊径实现芯片生产的自主可控 [9]
国产12英寸硅片龙头启动科创板发行
是说芯语· 2025-09-28 14:49
IPO发行概况 - 公司于9月24日晚披露招股意向书,启动科创板IPO发行程序 [1] - 拟公开发行股票5.378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3.32%,计划募资49亿元 [6] - 网上网下申购将于2025年10月16日正式启动 [7] 行业地位与市场前景 - 12英寸硅片占据全球硅片出货面积75%以上,需求随人工智能应用普及持续攀升 [3] - 公司月均出货量达52.12万片,产能稳居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六,全球市场占比约6%-7% [3] - 募投项目达产后,两厂合计月产能将提升至120万片,可满足全球10%以上及中国大陆40%的12英寸硅片需求 [6] 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注于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和外延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3] - 产品广泛应用于存储芯片、逻辑芯片、功率器件等领域,供应智能手机、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核心场景 [3] - 募投资金全部投向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聚焦先进存储芯片用抛光片、先进制程用外延片及功率器件用特色硅片 [6] 技术与知识产权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已申请境内外专利1843项,获授权专利799项 [6] - 公司是中国大陆12英寸硅片领域拥有授权发明专利最多的厂商,产品核心指标已与全球前五大厂商持平 [6] 客户与财务表现 - 公司已通过161家境内外客户验证,涵盖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国际巨头及国内一线厂商 [6] - 2022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0.55亿元增至21.21亿元,复合增长率约42% [6]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幅达45.99% [6] 战略意义与发展规划 - 公司是新"国九条"、"科八条"发布后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7] - 募投项目达产后,公司将突破先进制程产品技术壁垒,并推动上游供应链本土化配套 [7]
最新!芯片突发!特朗普出新招?
是说芯语· 2025-09-27 21:15
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动向 - 特朗普政府考虑根据每台外国电子设备中的芯片数量征收关税 具体方案为美国商务部对产品芯片价值的估算部分按比例征税[1] - 8月6日宣布将对所有进口芯片和半导体征收100%关税 但"正在美国建厂"的企业可获得豁免[3] - 9月4日宣布将对未将生产转移至美国的半导体企业进口产品征收关税 强调关税幅度将"相当可观但不会过高"[2] 企业投资与豁免条件 - 苹果公司承诺未来四年在美投资6000亿美元 因此获得关税豁免[2] - 台积电、三星与SK海力士均已宣布在美建厂计划 符合豁免条件[2] - 特朗普明确表示若企业在美国建厂或已明确承诺建厂 将不会被征收新关税[3] 政策影响分析 - 该计划可能推高美国通胀 因通胀率已明显高于美联储目标且不断加速[2] - 即使在美国本土生产的商品也可能因对关键物料征收新关税而变得更加昂贵[2] - 措施目标扩展到从牙刷到笔记本电脑等一系列消费品 可能推高消费品成本[2] 政策背景与目标 - 美国政府推动"制造业回流" 白宫发言人表示不能依赖从外国进口对国家和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半导体产品[2] - 特朗普政府致力于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关键制造业回流美国[2] - 新关税政策表明政府正在加大对企业的施压力度 要求他们在美国生产产品[3]
打破CUDA垄断?壁仞带着异构混训“黑科技”赴港
是说芯语· 2025-09-27 19:02
公司技术实力 - 采用原创“壁立仞”架构打破高端GPU技术垄断,旗舰BR100系列基于7nm制程与Chiplet技术 [3] - 核心性能较市售主流产品提升3倍以上,集成770亿晶体管,INT8算力高达1.92万TOPS [3] - 自研BLink™高速互连技术实现单卡448GB/s互连带宽,支撑千卡集群95%以上线性加速比 [3] - 异构混训技术业内首次实现四种异构GPU共同训练同一大模型,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最高奖 [3] - 2.5D CoWoS封装目前依赖台积电,正联合长电科技加速国产化替代以应对产能受限问题 [3] 生态系统构建 - 自研BIRENSUPA™软件工具链为生态核心,原生支持FP32、BF16等精度,原创定义TF32+ [5] - 已接入200家独立软件开发商(ISV),完成与阿里Qwen、DeepSeek等主流大模型适配 [5] - 通过技术开放构建多元合作网络,与中兴通讯、上海仪电、无问芯穹等形成“芯片-工具链-解决方案”闭环 [5] - 与英伟达CUDA生态200万开发者规模存有代差,正通过开源代码、联合高校培养人才加速追赶 [5] 商业化进展 - 已实现对中国三大运营商的全面覆盖,壁砺系列产品在中国电信千卡集群落地 [6] - 参与浙江乌镇智算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BR100主攻AI训练与壁砺110E推理卡的产品矩阵 [6][7] - 壁砺110E推理卡算力密度为主流方案1.3倍,能耗节省70%,在文生图、语音识别等场景快速渗透 [6] - 通过超讯通信担任行业总代,设定2025年2万颗芯片进货目标,与科华数据联合开发大模型一体机 [7] - 2025年营收约2.8亿元人民币,与同业公司18亿元营收相比存在差距,技术优势向盈利能力转化是待解课题 [7] 行业意义与资本路径 - 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被视为中国自主算力突破的重要信号 [1] - 第五大股东上海临港的“基金+基地”深度绑定模式体现国产硬科技成长背后的产融协同力量 [1] - 港股上市带来的资本注入或将加速公司在封装国产化、生态扩容等关键领域的投入 [7]
AI 泡沫即将破裂
是说芯语· 2025-09-27 08:04
人工智能投资泡沫风险 - 当前人工智能繁荣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惊人相似 当时思科公司估值曾短暂超越微软成为全球最有价值公司[4] - 市场分析师指出人工智能可能是一条死胡同 疯狂支出水平和不确定投资回报已出现裂缝 收入数字开始停滞甚至下降[6] - OpenAI首席执行官警告人工智能泡沫存在 很多人将损失大量资金 但很多人也会赚取大量资金[6][7] 行业增长预测与市场信号 - 分析师预测今年半导体行业增长16% 由逻辑市场21%增长驱动 而逻辑市场又由人工智能芯片驱动[8] - 即使存在人工智能泡沫 预测2026年行业增长12% 但存在多个变量 最低预测为6%增长[8] - 关键市场信号是半导体销售额三个月移动平均线与12个月移动平均线对比 显示"黄金交叉"和"死亡交叉" 目前处于两者之间 死亡交叉时代即将来临[10][11] 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 - 英国政府宣布300亿英镑计划在东北部建立人工智能增长区 为未来合作伙伴提供额外20亿英镑投资潜力[9][10] - 黑石公司已向布利斯场地投入100亿英镑 该场地预计2028年开放 可能是在泡沫破裂之后[9] - 挪威建设第一个OpenAI数据中心造价2000亿美元 英国Stargate计划与Nvidia合作 明年年初接收多达8000块GPU 未来可能扩展至31000块GPU[9][10] 半导体行业合作与战略布局 - ASML投资13亿美元获得法国Mistral AI公司11%股份 这是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与领先人工智能公司首次此类合作[13] - 合作旨在通过人工智能驱动创新为ASML客户带来利益 并将进行联合研究 交易使ASML成为Mistral AI战略委员会成员[13] - 人工智能泡沫破裂将影响半导体技术发展 2nm工艺节点将被打开 Intel和Rapidus将加入TSMC和Samsung成为供应商[14] 半导体市场供需状况 - 整个半导体市场尚未从过剩库存和长期协议中恢复 这些因素阻碍市场复苏[14] - 如果人工智能需求下降比预期温和 可能出现软着陆 但考虑到历史经验 这种可能性很低[14] - 随着GPU和人工智能芯片销量下降 TSMC和其他供应商产能将增加 给所有公司带来巨大压力[14]
最新!美国拟新计划限制芯片进口
是说芯语· 2025-09-26 20:46
政策核心内容 - 特朗普政府正考虑推出一项新计划 旨在大幅减少美国对海外半导体的进口并推动本土晶圆生产 重塑全球供应链[1] - 计划核心是要求相关企业在进口半导体产品时必须同步采购相同比例的美国本土生产芯片 保持大致1:1的比例[2] - 该政策是出于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考虑[2] 政策执行机制 - 未能在一定时期内维持1:1比例的企业可能面临征收关税的惩罚 关税率可能高达100%[2] - 特朗普8月6日宣称美国将对进口半导体产品征收100%关税 适用于所有进入美国的芯片和半导体[2] - 对于已承诺或已启动程序在美国制造相关产品的企业 以及在美国境内制造芯片的企业可豁免约100%的半导体进口税[2] 政策现状与影响 - 美国商务部部长Howard Lutnick已就该设想与半导体业内人士进行过讨论[2] - 该计划仍在讨论阶段尚未最终确定[2] - 一旦实施将对跨国芯片企业的生产与布局产生重大影响[2]
喜讯!摩尔线程 IPO 过会,国产 GPU 第一股产生
是说芯语· 2025-09-26 17:22
IPO进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25年9月26日科创板IPO过会 审核周期仅88天创科创板纪录 [2] - 公司为年内A股最大IPO过会项目 拟募资80亿元用于AI训练芯片及图形芯片研发 [2] - 公司作为国产GPU第一股 上市后估值或超历史记录 [2] 行业影响与产业意义 - 此次过会标志国内AI芯片产业实现重大突破 [2] - 公司IPO是年内规模最大半导体IPO项目 [2]
午间突发利好,300316,盘中一度涨超15%!
是说芯语· 2025-09-26 13:57
公司技术突破 - 晶盛机电子公司浙江晶瑞SuperSiC实现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正式通线 标志着公司实现从晶体生长到检测环节全线设备自主研发和100%国产化 [2] - 技术突破推动晶盛机电股价盘中一度涨超15%并创年内新高 同时带动碳化硅概念相关股票如晶升股份、天岳先进、露笑科技等出现异动 [1][3] 行业技术趋势 - AI服务器GPU芯片功率持续提升 先进封装采用高密度堆叠方式导致芯片散热问题日益严峻 传统陶瓷基板热导率约200-230W/mK难以满足需求 [4] - 碳化硅材料热导率达400W/mK甚至接近500W/mK 是传统陶瓷基板的近两倍 成为数据中心与AI高算力芯片的理想封装材料 [4]
半导体巨头 TI 传国内裁员
是说芯语· 2025-09-26 08:31
德州仪器(TI)的战略调整与裁员事件 - 此次裁员针对中国区的FAEE岗位,该岗位是直接对接客户技术需求、连接产品与市场的关键枢纽 [1] - 此次裁员是TI全球战略收缩与业务调整的延续,并非孤例 [1] - 2024年TI已对中国区北京低端电源芯片研发团队实施裁员,涉及约50名员工 [1] - 2022年至2023年间,其中国区MCU研发团队经历大规模调整,核心研发业务被迁移至印度,仅保留市场与应用支持团队 [1] 公司业绩与行业背景 - TI 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下降11%,净利润缩水26% [1] - 占公司营收70%的工业与汽车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与库存积压问题突出 [1] -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期显示,公司营收预计同比下降约2%,每股收益下滑11%-28% [1] - 持续的盈利压力迫使企业通过成本管控优化运营效率 [1] - 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恩智浦、安森美等竞争对手均已启动裁员或成本削减计划 [2] 全球产能布局与市场竞争 - 公司近期获得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16.1亿美元资金支持,加速推进犹他州新晶圆厂建设 [2] -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启动组织优化,以整合资源保障新产能 [2] - 中国区此次岗位调整或与TI聚焦高毛利产品线、优化全球资源配置的长期战略相关 [2] - 国内本土芯片企业在模拟与嵌入式领域的快速崛起,使TI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2] 公司回应与未来展望 - TI此前对中国区裁员传闻多以“业务调整”回应,例如在2022年MCU团队调整期间曾发布声明否认“裁撤员工”,强调“持续投资中国市场” [2] - 此次FAEE等岗位的调整,是否意味着TI将进一步收缩本土技术支持体系,仍有待观察 [2] - 分析师认为,若终端工业与汽车市场需求未能在2025年下半年如期复苏,行业性的人员优化可能还将持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