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泰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泡泡玛特(09992):1H25利润预增350%+,迈向全球IP龙头
华泰证券· 2025-07-16 09: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公布1H25业绩预告,预计收入同增不低于200%,对应不低于136.7亿元,Q2增速或超220%,集团溢利同增不低于350%,旗下IP全球影响力确立,看好迈向全球领先潮流IP平台,通过品类创新持续突破IP价值上限 [1] - 考虑海外破圈势能强劲带动收入高增,以及海外市场提价和经营杠杆释放带动利润率提升,上调2025 - 27年经调整净利润56.9%/68.9%/68.4%至102/152/197亿元,给予25年42x经调整PE,上调目标价16%至348港元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市场情况 - 国内市场Q2延续强劲势头,4 - 5月国内平均店效同增60%,天猫+京东+抖音同增超170% [2] - 品类端搪胶毛绒持续发力,4月Labubu毛绒3.0发售引发轰动,毛绒矩阵延伸至多个IP并在5月全线断货,看好产能爬坡打开销量上限 [2] - IP端Labubu爆款热度惠及整体IP矩阵,粉丝跨IP购买连带率有望提升,6月开启的Labubu怪味便利店系列及动画短片计划丰富IP内涵,有望打开IP创收空间,预计Q1哪吒2爆款预售伴随Q2发货陆续确认收入 [2] 海外市场情况 - 公司优质产品力及设计打造差异化精品,叠加明星效应加速出圈,西方市场粉丝群有望快速扩容,Q2北美、欧洲粉丝数分别同增超1400%/600%,预计区域营收增速与之相近 [3] - H1海外新开店超30家,美、欧、东南亚分别占比约50%/12%/18%,高店效区域占比攀升 [3] 盈利能力情况 - 公司预计H1集团溢利同增不低于350%,测算对应约43.4亿元及31.7%净利率,同比提升超10pct,主因国内外店效提升带来经营杠杆优化、海外收入占比提升的结构性带动,尤其美国市场有望跃居利润率领先区域 [4] - 展望H2,利好因素叠加海外供应链比例提升,看好盈利能力延续较快提升趋势 [4] 盈利预测与估值情况 - 上调2025 - 27年经调整净利润56.9%/68.9%/68.4%至102/152/197亿元(前值65/90/117亿元) [5] - 参考彭博可比公司25年PE一致预期37x,考虑公司高成长性及全球IP影响力溢价,给予25年42x经调整PE,上调目标价16%至348港元(前值300港元) [5]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情况 |会计年度(人民币)|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13,038|30,094|42,821|54,791| |+/-%|106.92|130.82|42.29|27.95| |归母净利润(百万)|3,125|10,114|15,112|19,630| |+/-%|188.77|223.61|49.41|29.89| |归母净利润(调整后,百万)|3,220|10,199|15,197|19,715| |+/-%|171.96|216.72|49.00|29.73| |EPS(调整后,最新摊薄)|2.40|7.59|11.32|14.68| |PE(调整后,倍)|100.98|31.88|21.40|16.49| |PB(倍)|30.44|16.50|10.40|7.13| |ROE(调整后,%)|34.90|67.13|59.62|51.28| |EV EBITDA(倍)|71.74|22.04|13.31|10.36| |股息率(%)|0.34|1.10|1.64|2.74|[8] 可比公司估值情况 |股票代码|股票简称|收盘价(当地币种)|市值(当地币种,百万)|PE(倍,2025E)|PE(倍,2026E)| |----|----|----|----|----|----| |FNKO US|FUNKO|*4.58|*248.6|*15.0|*4.7| |7832 JP|BANDAI NAMCO Holdings Inc.|*4496.00|*2864929.8|*22.1|*19.6| |DIS US|迪士尼(WALT DISNEY)|*119.97|*215675.6|*22.0|*20.0| |8136 JP|Sanrio Company, Ltd.|*6400.00|*1518887.4|*38.9|*35.1| |300251 CH|光线传媒|19.29|56589.3|23.3|46.1| |002292 CH|奥飞娱乐|9.68|14313.8|98.8|67.6| |平均||| |36.7|32.2|[10] 盈利预测调整情况 |项目(百万元/%)|原预测(2025E)|原预测(2026E)|现预测(2025E)|现预测(2026E)|变化幅度(2025E)|变化幅度(2026E)|变动原因| |----|----|----|----|----|----|----|----| |收入|23250|30818|30094|42821|29.44%|38.95%|公司搪胶毛绒爆款势能释放,驱动国内店效高增;欧美地区受爆款驱动、明星效应快速出圈,驱动店效及线上渠道销售高增| |毛利润率|68.70%|69.50%|71.00%|72.00%|2.32pct|2.58pct|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快速提升带来结构性拉动,美国市场提价抵消关税负面影响,海外供应链建设优化物流、关税成本| |归母净利润|6425|8874|10114|15112|57.41%|70.30%|得益于毛利率结构性提升,国内外店效提升带动的经营杠杆释放,总部费用摊薄,净利率有望明显提升| |净利润率|27.60%|28.80%|33.60%|35.30%|5.97pct|6.50pct|| |销售费用|6068|7782|6380|8607|5.14%|10.61%|预计公司海外市场高速拓展带来销售费用投放,但经营杠杆及规模效应下销售费用率明显优化| |管理费用|1272|1541|1279|1546|0.53%|0.32%|预计公司管理费用稳健增长,在规模效应下管理费用率摊薄|[11]
锅圈(02517):1H25同店增长亮眼,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华泰证券· 2025-07-16 09: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锅圈发布 1H25 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 1.8 - 2.1 亿元,同增 111 - 146%,核心经营利润 1.8 - 2.1 亿元,同增 44 - 68% 利润高增主因供应链持续提效,性价比爆款套餐策略成效显著,驱动店效提升及拓店加速,叠加自采比例提升及费用端规模效应释放,带动盈利能力改善 看好公司展店提速及品类扩张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迈向一站式“社区央厨” [6] 相关目录总结 基本数据 - 目标价(港币)4.30,收盘价(港币截至 7 月 15 日)3.29,市值(港币百万)9,039,6 个月平均日成交额(港币百万)92.06,52 周价格范围(港币)1.65 - 6.09,BVPS(人民币)1.14 [2]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人民币)|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6,470|7,246|8,355|9,608| |+/-%|6.16|12.00|15.30|15.0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230.56|398.41|517.09|661.81| |+/-%|(3.79)|72.80|29.79|27.99| |EPS(最新摊薄)|0.11|0.15|0.19|0.24| |ROE(%)|6.94|11.82|14.49|17.53| |PE(倍)|26.75|20.26|15.66|12.56| |PB(倍)|2.55|2.39|2.27|2.14| |EV EBITDA(倍)|16.76|11.76|8.72|6.24| |股息率(%)|2.43|4.20|5.45|6.98| [5] 营收增长分析 - 预计公司 H1 收入约实现中双位数增长 同店方面,H1 推出烧烤集装箱套餐等,预计 H1 同店提升约中高单位数 展店方面,店效提升缩短加盟商回本周期,预计 H1 稳步拓店,H2 旺季开店有望提速,看好全年净增 1000 家门店目标达成 伴随自有工厂产能释放及客户拓展,预计 2B 收入保持较快提升,提振整体营收增速 [7] 利润与利润率分析 - 预计 H1 核心经营利润增至 1.8 - 2.1 亿元,测算核心经营利润率或提升超 1pct(vs 去年同期 4.7%),主因上游自采比例提升及费用端规模效应释放 后续计划进一步提升自采比例,夯实成本优势 [8] 战略发展分析 - 聚焦“方便、好吃不贵”,通过品类场景延展拓宽成长空间 依托供应链优势打造高性价比爆品,无人零售改造延长营业时间,加力布局门店直播,驱动同店提升 新型乡镇店模型跑通,B、C 两端同时获客提升单店上限,预计回本周期更优,提供展店抓手 餐食解决方案向居家快手菜等延伸,满足消费者一日三餐场景全覆盖,具备中长期成长动能 [9]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 考虑店效提升及规模效应释放超预期,上调 25 - 27 年经调整净利润 14.1%/23.8%/39.7%至 4.1/5.3/6.8 亿元(前值 3.6/4.3/4.9 亿元) Wind 可比公司 25 年一致预期 PE 为 22x(前值:18x),给予公司 25 年 26x 经调整 PE(前值:17x),上调目标价 79.2%至 4.3 港元(采用经调后 EPS 计算,港币兑人民币汇率 0.92,前值 2.4 港元) [10] 可比公司估值表 |股票代码|股票简称|收盘价(当地币种)|市值(百万,当地币种)|PE(倍) - 2025E|PE(倍) - 2026E|PE(倍) - 2027E| | ---- | ---- | ---- | ---- | ---- | ---- | ---- | |6862 HK|海底捞|14.00|78036.0|13.6|12.8|12.1| |9922 HK|九毛九|2.85|3983.3|24.4|14.2|11.3| |9987 HK|百胜中国|375.00|138957.4|18.4|17.0|16.1| |001215 CH|千味央厨|28.02|2722.4|30.8|26.7|24.5| |603345 CH|安井食品|74.90|24963.3|15.6|14.1|12.4| |603708 CH|家家悦|10.13|6466.4|34.5|27.7|24.9| |002697 CH|红旗连锁|5.43|7384.8|13.4|12.4|12.1| |平均| - | - | - |21.5|17.8|16.2| [12] 盈利预测调整表 |项目|原预测(调整前) - 2025E|原预测(调整前) - 2026E|原预测(调整前) - 2027E|现预测(调整后) - 2025E|现预测(调整后) - 2026E|现预测(调整后) - 2027E|变化幅度(pct)/% - 2025E|变化幅度(pct)/% - 2026E|变化幅度(pct)/% - 2027E|调整原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收入(百万元)|7124|8091|8982|7246|8355|9608|1.71%|3.27%|6.97%|公司同店提升,加盟商回本周期缩短,拓店有望提速,新型乡镇店模型跑通有望打开展店空间| |毛利润率|22.00%|22.00%|22.10%|21.80%|22.10%|22.40%|-0.21pct|0.13pct|0.30pct|自有工厂建设推动自采比例提升,强化成本优势|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38.1|415.5|470.2|398.4|517.1|661.8|17.86%|24.46%|40.76%|规模效应释放,推动费用率摊薄| |净利润率|4.74%|5.14%|5.23%|5.50%|6.19%|6.89%|0.75pct|1.05pct|1.65pct|规模效应释放,推动费用率摊薄| [13] 财务报表预测 - 包含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多方面预测数据,如营业收入、毛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等在 2023 - 2027E 各年度的情况 [18][19]
反内卷和供给侧改革有何不同?
华泰证券· 2025-07-15 16:44
供给侧改革成效 - 2015 - 2017年供给侧改革涉及煤炭、钢铁等行业,削减过剩产能效果良好,PPI、企业盈利能力、名义GDP增长回升,行业利润率从2015年低点2.4%回升至2017年初6.6%,相关行业去杠杆成效明显[2][11][19] - 煤炭、水泥等行业资产价格受提振,2016 - 2017年煤炭和水泥板块分别上涨22.4%/48.7%,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回报率17%[19] 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差异 - 总需求环境:当前与供给侧改革前均名义增长放缓、物价低位、地产周期磨底,但本轮持续时间或更长,且中国出口占全球比例从2015年14%提升至16%[34][37] - 涉及行业:反内卷主要涉及光伏、汽车等,与供给侧改革聚焦的煤炭、钢铁等不同,但产值占比均为3成,就业人数比重为19%,略低于供给侧改革的24%[2][57] - 政策方式:反内卷强调行业自律、法治化与市场化,以自下而上为主;供给侧改革以行政手段为主,将去产能任务纳入地方政绩考核[3][74] 反内卷难点与机遇 - 有利因素:反内卷行业集中度更高,如光伏、汽车头部企业集中度67%,高于2015年煤炭和钢铁的36%和34%[3] - 不利因素:国企比例更低、中下游行业偏多、产能更新,去产能难度大,如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强且产能新[3][82] 反内卷成效行业 - 高集中度、盈利能力差的光伏上游硅料环节,有动力进行兼并重组等;汽车行业或加速自发性产能整合;养殖、农药等化工品行业有望加速产能出清和利润率回升[4][111] 反内卷宏观影响 - 对PPI推升较供给侧改革温和,因需求侧政策和宏观环境不同,涉及中下游行业多,对整体通胀拉动不及供给侧改革[4][129] - 可能压低相关行业总产出及工业增加值,但长期有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131] 反内卷政策建议 - 结合提振需求侧政策,价格传导更顺畅,PPI回升弹性大,利润率回升明显,政策退出更顺畅[5][139] - 中长期规范地方政府激励和产业政策,利于竞争性行业产能周期自我调整[5]
华泰证券今日早参-20250715
华泰证券· 2025-07-15 16:39
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宏观经济、固定收益、战略、证券、银行、多元金融、科技、建材、通信、金工等多个领域展开分析,指出6月社融增长超预期、券商中报高增、台积电营收超预期等现象,并对各行业和公司的发展趋势、投资机会给出判断和建议[2][6][10]。 宏观 - 6月新增社融超预期,主要由政府债净融资和短期贷款同比多增提振,社融同比增速回升至8.9%,M2和M1同比增速上行,1 - 6月企业和个人贷款利率低于去年同期[2] - 6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速上行至5.8%,进口同比增速回升至1.1%,贸易顺差上行[13] 固定收益 - 6月是信贷大月,出口高增速和特别国债注资支撑信贷社融有力增长,社融增速步入年内高点[3] - 7月第二周地产成交分化,外需吞吐量同比有韧性但运价下降,生产端工业和建筑业有不同表现,消费出行和汽车热度延续,原油受地缘扰动,黑色价格上行[4] - 上周公开市场净回笼2265亿元,资金面均衡偏松,各回购利率均值下行,逆回购未到期余额较前一周下行[4] 战略 - 近两周政策重点包括整治“内卷式”竞争、关注地方财政等,2Q以来经济表现带来的低预期与“反内卷”加码及房地产政策潜在变化可能是预期差,需关注供给侧和需求侧动态[5] 证券 - 7月以来券商股中报业绩预告显示大、中小券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可观,财富管理等是核心增量,下半年权益市场有支撑,当前板块低估低配,可把握修复机会[6] 银行 - 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先升后因季末因素环比回落,公募基金规模先降后升,6月新发份额环比大增,股票ETF资产净值提升但份额微降,建议关注招行、宁波等优质个股[7] - 上半年社融、信贷增量同比多增,6月社融增量超预期,政府债和信贷驱动同比多增,政策向好,可把握银行结构性机会,推荐南京、兴业等个股[8] 多元金融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行业总资产净值同比增长5%,ETF资产净值同比增长74%,6月单月ETF总资产规模环比增长4.3%,债券型ETF扩容近千亿,新发产品分散且规模环比下滑,政策推动产品创新与对外开放[9] 科技/电子 - 台积电2Q25营收超预期,环比和同比均增长,考虑汇率因素美元计收入环增超指引上限,看好先进代工景气度持续上行[10] 建材 - 水泥行业反内卷有望加速推进,7月多家企业业绩预告同比改善,推荐华新水泥、海螺水泥、中国建材等企业[11] 通信 - 星链商业化成功的核心要素包括供给侧发射和量产能力领先、需求侧各领域需求旺盛、技术侧全面创新,建议关注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机遇[12] 金工 - 聚焦逐笔成交数据信息挖掘,从资金流和事件驱动角度开展特征工程,采用深度学习模型捕捉规律并优化,形成选股因子[14] 重点公司 - 卫星化学拥有轻烃一体化布局,成本优势领先,新项目投产叠加高端聚烯烃布局,有望迎来新一轮成长,维持“增持”评级[15] - 三棵树打造零售新业态,在小B和C端市场份额提升,利润率和业绩弹性有望显现,给予目标价53.19元,维持“买入”评级[16] - 首次覆盖哈原工并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58.91美元/股,公司是全球天然铀龙头,受益于核能复兴[17] - 首次覆盖石英股份并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37.3元,公司光伏和半导体业务有发展潜力,2H25基本面有望走出底部[19] - 361度2Q25主品牌和童装线下零售金额及电商流水同比正增长,持续推进零售渠道创新,维持“买入”评级[20] - 水井坊25年半年度业绩预减,二季度经营承压,以渠道健康为主释放压力,中长期核心战略推进,维持“买入”评级[21] - 城投控股2025H1预计归母净利润扭亏,结算规模提升,待结算资源充沛,维持“买入”评级[22] - 城建发展25H1预计归母净利润扭亏,因重点项目交付和金融资产改善,有望受益于政策调整,维持“买入”评级[23] - 优然牧业有望受益于原奶和肉牛周期共振上行,当前奶业周期产能去化,预计26年行业重回供需平衡,给予“买入”评级[23] - 现代牧业看好肉奶周期共振,原奶价格和肉牛价格有望上行推动业绩改善,给予“买入”评级[25] 评级变动 - 哈原工首次评级为“买入”,目标价58.91美元/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2502.61、3369.83、4438.86 [27] - 石英股份首次评级为“增持”,目标价37.3元,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62、0.92、1.25 [27] - 古茗首次评级为“买入”,目标价35.27元,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88、1.07、1.28 [27] - 招金矿业首次评级为“买入”,目标价23.44元,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79、0.98、1.54 [27] - 哈尔滨电气首次评级为“买入”,目标价10.5元,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96、1.18、1.39 [27]
美丽田园医疗健康(02373):双美+双保健、内生+外延驱动业绩增长
华泰证券· 2025-07-15 13: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5H1收入不少于14.5亿元/yoy27%,经调整净利润不少于1.75亿元/yoy33%,净利润不少于1.7亿元/yoy35%,彰显龙头业绩韧性 [1][6] - 业务基石美容和保健业务内生稳健、外延提升份额,25H1内生客流增速yoy10%;亚健康管理依托功能医学和女性特护业务增长强劲 [1] - 以“双美+双保健”模式为优质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客户池有较大开拓空间,客户价值亦可进一步挖潜,看好中长期发展空间 [1] - 布局多项战略举措有助于放大股东价值、优化流动性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提升原因 - 持续精进“双美+双保健”商业模式,高毛利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带动收入结构优化和毛利率提升 [2] - 坚定执行“内生增长+外延扩张”双轮驱动战略,带动规模增长和市场占有率提升,规模效应推动净利率提升 [2] 股份回购情况 - 7月10日 - 11日,公司累计回购6.05万股股份,总交易金额176.2万港元,成交均价约29.12港元,彰显管理层对公司长期发展信心,有利于提升集团资本市场价值及股东回报能力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公司25 - 27年归母净利润至3.20/3.69/4.20亿元(25E - 27E CAGR为22%,较前值分别+1.6%/+0.4%/+0.3%),对应EPS分别为1.36/1.57/1.78元 [4] - 可比公司25E一致预测PE均值17倍,考虑公司为美容与保健品牌龙头等因素,给予25年25xPE,目标价37.36HKD(汇率0.91;前值37.00HKD,对应25年25倍PE) [4]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2,572|3,000|3,301|3,553| |+/-%|19.91|16.64|10.03|7.62|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228.46|320.26|369.40|419.61| |+/-%|5.94|40.18|15.34|13.59| |EPS(最新摊薄)|0.97|1.36|1.57|1.78| |ROE(%)|26.16|36.38|38.92|34.05| |PE(倍)|27.71|19.76|17.14|15.09| |PB(倍)|6.70|7.76|5.85|4.58| |EV EBITDA(倍)|12.74|11.45|9.85|9.08| |股息率(%)|3.37|2.28|2.62|2.98| [10] 可比公司估值表 |证券代码|证券简称|总市值(亿港元)|PE TTM|PE 2025|PE 2026|PE 2027| | ---- | ---- | ---- | ---- | ---- | ---- | ---- | |2138 HK|医思健康|6.76|-4.04|-|-|-| |1951 HK|锦欣生殖|81.90|27.19|20.39|17.68|14.71| |6078 HK|海吉亚医疗|95.87|15.06|12.34|10.83|9.52| |2273 HK|固生堂|84.52|25.89|18.42|14.37|11.41| |平均值| - |67.26|16.02|17.05|14.29|11.88| [12] 盈利预测相关报表数据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展示了公司2023 - 2027E各年度营业收入、成本、利润、现金流等多项指标的预测情况 [19][20]
中盐化工(600328):Q2盈利同比承压,纯碱景气待复苏
华泰证券· 2025-07-15 12: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盐化工25年中报显示上半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Q2盈利同比承压但环比改善,考虑公司盐化工一体化程度高、天然碱资源禀赋好,维持“增持”评级 [1][6] - 受光伏抢装需求带动,25H1纯碱销量同比增长,但行业供给宽松叠加成本支撑偏弱,纯碱均价下行,烧碱、PVC、糊树脂销量和价格有不同表现,上半年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 [2] - 行业供给宽松,纯碱价格延续跌势,但伴随反内卷主题、下半年宏观需求有望修复以及煤炭成本改善等因素,纯碱行业有望底部改善,公司天然碱项目逐步推进,规模优势和成本竞争力有望增强 [3] - 由于纯碱行业景气度仍待改善,下调公司25 - 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结合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5年1.07倍PB估值,目标价8.96元,维持“增持”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同比 - 5.8%,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 - 88%,扣非净利润0.41亿元,同比 - 90%;Q2实现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 - 91%/环比 + 105%,扣非净利润0.35亿元,同比 - 91%/环比 + 485% [1][6] 产品销售情况 - 25H1纯碱销量同比 + 39%至215万吨,营收同比 - 6%至26.6亿元;25Q2纯碱销量119.5万吨,同比 + 21%/环比 + 26%,均价1212元/吨,同比 - 31%/环比 - 5% [2] - 25Q2烧碱/PVC/糊树脂销量8.7/11.4/5.8万吨(同比 - 13%/-2%/+4%,环比 - 4%/+21%/+7%),均价3732/4203/5984元/吨(同比 + 57%/-15%/-12%,环比 + 61%/-3%/-8%) [2] 行业价格情况 - 7月11日轻质纯碱/重质纯碱价格1163/1258元/吨,较Q2末下跌4.7%/4.2%,氨碱法/联碱法(双吨)价差418/173元/吨,较Q2末 - 13%/-28%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2.8/5.1/8.0亿元(下调幅度54%/34%/21%),对应EPS为0.19/0.35/0.55元,BVPS为8.37/8.64/9.08元 [4] - 给予公司25年1.07倍PB估值,目标价8.96元(前值为8.40元,对应20xPE) [4] 财务指标预测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12,893|13,245|14,205|15,18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518.79|284.28|512.64|801.86| |EPS(最新摊薄)|0.35|0.19|0.35|0.55| |ROE(%)|5.22|2.66|4.62|6.80| |PE(倍)|22.78|41.57|23.05|14.74| |PB(倍)|0.97|0.96|0.93|0.89| |EV EBITDA(倍)|6.15|8.63|6.02|4.11| |股息率(%)|1.53|0.99|1.24|1.86| [9]
流动性跟踪周报-20250714
华泰证券· 2025-07-14 19: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上周存单利率和IRS收益率上行,回购成交量上行但大行融出规模下行,票据利率下行且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行,资金面均衡偏松资金利率下行;本周需关注多项经济和金融数据以及税期情况,预计资金面维持均衡但资金利率波动可能增加 [2][3][4][5][8] 各方面情况总结 存单与利率互换情况 - 上周存单合计到期5105.2亿元,发行4271.3亿元,净融资规模 - 833.9亿元;1年期AAA存单到期收益率为1.63%,较前一周上行;本周存单单周到期规模约8028.1亿元,到期压力增大 [2] - 上周1年期FR007利率互换均值为1.53%,较前一周上行,市场对资金面预期边际谨慎 [2] 回购市场情况 - 上周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在7.7 - 8.6万亿元之间,R001回购成交量均值为73559亿元,较前一周上行5450亿元;截至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未到期回购余额为11.8万亿元,较前一周下行 [3] - 分机构看,大行融出规模下行,货基融出规模上行;券商、基金、理财融入规模下行;截至周五,大行、货基回购余额为4.89万亿元、2.12万亿元,较前一周下行6947亿元、上行488亿元;券商、基金、理财正回购余额分别为1.79万亿元、2.29万亿元、7040亿元,分别较前一周下行785亿元、1503亿元、1405亿元 [3] 票据与汇率情况 - 上周五6M国股票据转贴报价0.89%,较前一周最后一个交易日下行,显示信贷需求减少,票据冲量需求增加,预计7月信贷需求一般 [4] - 上周五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报7.17,较前一周小幅上行,中美利差走阔;美国6月非农数据强于预期,美联储降息预期回落,叠加债务上限提高后短期供给压力增加,推升美债利率;未来一个月美债面临扰动因素偏多,后续关税税率不确定性较大、美国或仍有较大通胀压力,关税对经济的影响仍不清晰,美联储持观望态度,补充TGA余额可能会对市场流动性带来小幅冲击,不过或更多以短债为主 [4] 资金面情况 - 上周公开市场到期6522亿元,均为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投放4257亿元,均为逆回购投放,合计净回笼2265亿元;上周资金面均衡偏松,DR007均值为1.47%,较前一周下行10BP,R007均值为1.51%,较前一周下行13BP,DR001和R001均值分别为1.32%和1.38%;交易所回购利率下行,GC007均值为1.51%,较前一周下行7BP;截至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逆回购未到期余额为4257亿元,较前一周下行 [8] 本周关注情况 - 本周公开市场资金到期5257亿元,其中逆回购到期4257亿元,MLF到期1000亿元 [5] - 周一公布我国6月贸易数据,关注进出口表现;周二公布我国6月及二季度经济数据,关注国内基本面表现;周二、周三分别公布美国6月CPI、PPI数据,关注美国通胀表现;本周或将公布6月金融数据,关注信贷社融表现 [5] - 周二为缴税截止日,关注央行对冲力度和资金面扰动,预计央行积极投放以呵护资金面;本周资金面预计维持均衡,资金利率波动可能增加 [5]
三棵树(603737):建涂零售重塑,盈利拐点隐现
华泰证券· 2025-07-14 18: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给予公司2026年40xPE,目标价53.19元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内市场需求由增量向存量转换,三棵树打造三大零售新业态进行差异化竞争,有望巩固品牌力和拉动营收增长 [1] - 公司在小B和C端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产品和渠道日趋完善,利润率拐点和经营业绩弹性有望显现 [1] - 中国建筑涂料市场离散,三棵树国产涂料龙头地位突出,市占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要点 - 三棵树针对存量市场推动三大新业态转型,预计零售市场地位稳步提升,工程市场龙头地位稳固 [14] - 考虑新业态快速复制和减值敞口收敛,上调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维持“买入”评级 [14] 与市场观点不同之处 - 涂料赛道和公司市占率提升已得到验证,公司从单一涂料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马上住”或成新增长极 [4] - 公司主动控制大B风险、转向工程小B经销,带动回款改善和减值风险收敛,提升一线城市重涂市占率和盈利能力 [4] 历史复盘 - 三棵树从零售起家,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打造零售和工程业务体系 [17] - 2024年公司收入下降因收缩工程业务,盈利修复因减值敞口收敛;2025年一季度和半年度业绩向好 [17] 历史沿革 - 2003 - 2010年立足零售,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建立差异化优势,具备零售基因 [25] - 2011 - 2020年借助地产东风,工程漆快速增长,大B直销模式兴起,但应收账款风险增加 [26] - 2021 - 2023年推动渠道转型,小B渠道发展,零售业务形成“七位一体”产品和服务体系 [35][36] - 2024年至今新业态快速复制,“马上住”“美丽乡村”“艺术漆”业务发展良好 [41][43][44] 股价复盘 - 2022年以前公司股价上涨主要受经营业绩驱动,2022 - 2023年受经营业绩和地产政策双重扰动 [54][62] - 2024年以来公司股价驱动由政策预期转至经营兑现 [64] 涂料C端市场 - 建筑涂料应用部位不同对应不同销售渠道,后周期的毛坯散装、存量翻新等具有零售消费品属性 [69] - 2024 - 2026E年个人家装总需求面积约17亿平米,新房一次装修需求承压,二手房成交催化存量翻新需求 [71] 零售业务 - 渠道多元,推进精准招商,复制成熟模式,发展电商和设计师渠道,完善“七位一体”产品体系 [77] - “马上住”服务在高线城市快速复制,抢占存量翻新战略高地,门店数量增长快且盈利情况好 [79][80] - “美丽乡村”深耕下沉市场,成为仿石漆细分市场龙头,受益乡村振兴政策 [81] - 产品矩阵多品类覆盖,高端化引领,通过“产品功能升级 + 基辅材场景化配套”转型 [91] - 艺术漆市场增长快,三棵树创新推出产品体系,推动其导入其他新业态 [102] - 基辅材与涂料强绑定,配套率提升,2019 - 2024年营业收入CAGR为36.8% [103] - 公司零售市占率稳步提升,2024年约7.9%,家装墙面漆市占率约5% [108] 工程市场 - 地产政策提振效果回落,市场仍需进一步刺激政策落地 [118][129] - 工程建涂市场规模约500 - 600亿,2024 - 2026E CAGR - 2.3%,短期承压偏弱 [3][138] - 公司积极拓展多元化渠道,工程市占率稳步提升,小B经销收入稳健增长,应收账款风险收敛 [3][14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 - 2027年家装墙面漆和工程墙面漆销量及均价增速假设,测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54]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0.75%/31.18%/31.20% [156] - 假设2025 - 2027年期间费用率和减值损失逐年收敛,测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57] - 基于2026年归母净利计算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 [5]
卫星化学(002648):烯烃增量渐近,高端新材料引领成长
华泰证券· 2025-07-14 18: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 20.46 元 [1][5][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拥有 C2 与 C3 轻烃一体化产业链布局,成本优势领先同行,通过前瞻布局美国港口及 VLEC 船队打通全球乙烷供应链,实现第二次飞跃,依托乙烷优势布局高端聚烯烃,有望引领第三轮成长 [17] - 近年来我国乙烯自给率大幅提升,伴随原油价格回落,国产乙烯制品经济性有望提升,公司成本优势不改,看好乙烯自给率进一步提升 [18] - 我国聚烯烃行业“低端过剩、高端紧缺”,公司布局高端聚烯烃项目,预计 26 - 27 年释放产能,有望填补国内产能空缺,推动国产化进程 [19] - PDH 红利期已过,行业盈利承压,但公司依托丙烯酸规模优势,C3 产业链韧性仍存 [20] - 市场担忧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乙烷进口、烯烃产能投放使行业景气承压、在建气头项目削弱公司成本优势,但报告认为乙烷资源风险可控,行业有望景气反转,公司成本优势中长期不改 [21][2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始于 C3,发力 C2,成长于高端聚烯烃 - 公司立足 C3,发力 C2,成为轻烃一体化产业链龙头,早期聚焦丙烯酸及酯业务,后布局 PDH 项目,2017 年着手 C2 项目,2021 - 2022 年连云港项目投产,2023 年启动α - 烯烃项目 [23] - 2021 年乙烯装置投产使公司进入新发展阶段,盈利能力与资产规模增长,2022 年净利润回落,2023 - 2024 年业绩增长,未来α - 烯烃项目投产有望使收入与利润进一步增长 [26] - 公司注重股东回报,积极分红,2025 年拟回购股份彰显发展信心 [32] - 公司是国内首家海外布局乙烷出口设施并打通供应链的企业,目前 C2 板块有 250 万吨乙烯产能及下游配套产品 [33] - 公司 2023 年启动α - 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预计 2026 - 2027 年投产,有望实现高端替代助力成长 [41] 气头路线成本优势明显,美国乙烷出口受限下公司有望长期受益 - 乙烷裂解制乙烯路线效率高、成本低,卫星化学乙烷法路线成本长期低于石脑油法与 MTO 法,中长期成本优势仍将存在 [46] - 美国是全球主要乙烷生产国,我国乙烷几乎全部从美国进口,政策支持下乙烷仍是乙烯生产的经济选择,且美国限制出口缺乏合理性与持续性,乙烷资源风险可控 [54][58][59] - 全球仅美国有乙烷出口能力,现有码头出口能力有限,美国乙烷出口瓶颈将持续制约中国进口,公司凭借自有港口和船队优势,成本优势稳固 [61][67][81] - 我国乙烯产能以石脑油路线为主,乙烷裂解产能有限,公司可实现完全乙烷进料,未来港口资源将成进口乙烷博弈关键 [72][80][82] 海外低成本乙烯冲击有限,全球贸易流向或将重塑 - 全球不同地区乙烯装置现金成本差异大,中东、北美具备成本优势,产能扩张后依赖出口 [86] - 我国乙烯产能扩产后自给率提升,但聚乙烯等仍需进口,未来自给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海外乙烯产能将调整贸易流向 [91][94] PDH 红利已过,供需博弈下景气仍待复苏 - 我国 PDH 工艺发展经历两个阶段,2021 年后行业扩产使 C3 板块自给率提升但盈利承压,2024 年 PDH 工艺在丙烯产能结构中占比达 37% [104] - PDH 用丙烷高度依赖进口,全球丙烷供应充沛,我国进口结构与全球出口结构匹配 [106][108] - 近年来 PDH 装置投产使丙烷价格上升、丙烯 - 丙烷价差收窄,行业开工率下滑,未来伴随需求修复和成本改善,景气有望修复 [117] - 公司 C3 板块产品丰富,丙烯酸产能居国内第一,产业链配套完善,虽 25 年丙烯酸或承压,但后续行业有望修复,公司有望脱颖而出 [119] 进口替代空间广阔,高端聚烯烃引领成长 - 我国聚烯烃行业“低端过剩、高端紧缺”,茂金属聚乙烯、POE 等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公司α - 烯烃项目投产有望推动国产化 [124] α - 烯烃:高端聚烯烃关键原料,高碳品种亟待突破 - 全球α - 烯烃供应来自专产装置和炼油副产,主要供应源于北美,我国α - 烯烃产能集中于炼油副产,高碳品种依赖进口,卫星化学千吨级项目投产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125][127] POE:高度依赖进口,光伏需求引领下替代空间广阔 - POE 性能优异,我国消费集中在汽车、光伏领域,依赖进口,光伏领域中 POE 胶膜渗透率有望提升 [133][135] - POE 生产壁垒高,核心是催化剂开发,卫星化学自主研发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70 万吨产能投产有望填补国内空缺 [136] 高端聚乙烯:中国产能投放在即,行业自给率有望提升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下游应用广泛,我国产能中锂电池隔膜料供应不足,公司α - 烯烃项目二阶段规划 5 万吨产能,有望助力国产替代 [142][143] - 茂金属聚乙烯依赖进口,全球产能集中在海外,我国多个项目在建,卫星化学 35 万吨产能预计 2027 年投产,有望提升自给率 [145][149] 乙烯 -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国内空白,未来可期 - 乙烯 - 丙烯酸及酯共聚物国内仅卫星化学与韩国 SKGC 合作布局 9 万吨 EAA 产能,一期 4 万吨计划 2025 年投产,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150] - 该类共聚物市场规模有限,卫星化学聚丙烯酸树脂研发突破技术瓶颈,装置投产有望开拓市场 [151] 需求复苏叠加自给率提升,烯烃有望景气反转 - 受短期供需压力影响,化工行业由被动补库转向主动去库,盈利偏弱,但后续需求有望复苏,价格价差有望企稳回升 [156] - 2025 - 2026 年烯烃新增产能投产预期多,但价格价差已至低位,部分项目或延期,伴随需求恢复和自给率提升,行业景气有望回升,公司有望受益 [15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销量假设:预计 25 - 27 年功能化学品、高分子聚合物、新能源材料、其他产品销量分别为 600/614/627 万吨、187/220/285 万吨、85/89/99 万吨、132/134/134 万吨 [171] - 价格与毛利率假设:预计 25 - 27 年功能化学品、高分子聚合物、新能源材料、其他产品均价分别为 3850/3900/3900 元/吨、6700/6800/6800 元/吨、1000 元/吨、8200/8000/8000 元/吨,对应毛利率分别为 19%/20%/20%、34%/35%/37%、21%、17%/16%/16% [173] - 费用率预测:预计 25 - 27 年销售费用率维持 0.3%,管理费用率维持 1.3%,研发费用率维持 4% [175]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3/74/92 亿元,同比 +3.1%/+18.4%/+23.6%,对应 EPS 为 1.86/2.20/2.72 元/股,给予 25 年 11xPE,目标价 20.46 元,维持“增持”评级 [176]
水泥中报预告改善显著,反内卷有望更进一步
华泰证券· 2025-07-14 18: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建材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水泥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1日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同日中国水泥协会发布相关意见,水泥行业反内卷有望加速推进,反内卷或推动行业供需再平衡及盈利改善,中长期一体化和全球化是水泥企业对抗周期波动、实现增长的关键,重点推荐华新水泥A/H、海螺水泥A/H、中国建材[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历史上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供需矛盾下水泥行业反内卷呼声再起 - 上一轮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始于2016年,采用行业自律和错峰生产等“去产量”手段,缓和了供需矛盾,16 - 20年间新投产水泥熟料生产线较11 - 15年间减少4.5亿吨/年,降幅78%,全国水泥均价由16年2月的255元/吨涨至19年12月的473元/吨,涨幅85%[2] - 22年以来受市场需求下滑等影响,水泥市场竞争加剧,25年4月以来全国水泥价格持续下跌,截至7月11日全国水泥均价352元/吨,同比-11.5%,当前价格和吨毛利已跌破24年低点,供需矛盾下反内卷呼声再起[2] 水泥反内卷政策框架逐步完善,超产治理有望成为25H2主要抓手 - 24H2以来,工信部相关政策及水泥行业纳入碳排放市场等政策相继发布,反内卷政策框架逐步完善,25年规范超产产能、26年以后利用碳总量限制约束,有望成为“去产能”政策推动力[3] - 截至25年6月全国水泥行业补齐60余条生产线产能,退出至少40条生产线,相抵实际退出产能超2000万吨,预计超产治理加速推进将成25H2反内卷主要抓手,行业整合并购推动的集中度提升也值得关注,2024年以来已呈小幅加速趋势[3] 25H1水泥企业业绩预告亮眼,一体化+全球化助力中长期成长 - 截至7月13日已有5家水泥企业发布25H1业绩预告,福建水泥、塔牌集团、宁夏建材等预计25H1归母净利上限同比翻倍或以上增长,中国建材预计25H1归母净利13.5亿元,较24H1亏损20.18亿元大幅改善,天山股份同比亦大幅减亏,24H2以来反内卷成效有所体现[4] - 反内卷背景下,水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具备规模、成本、能效等优势的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中长期全产业链一体化和全球化布局是水泥企业对抗周期波动、实现增长的关键[4] 重点推荐 |股票名称|股票代码|投资评级|目标价(当地币种)| | ---- | ---- | ---- | ---- | |华新水泥|600801 CH|买入|15.11| |华新水泥|6655 HK|买入|11.26| |海螺水泥|600585 CH|买入|32.97| |海螺水泥|914 HK|买入|31.85| |中国建材|3323 HK|买入|4.79|[8] 重点推荐公司最新观点 - 华新水泥25Q1收入/归母净利71.6/2.3亿元,同比+1.1%/+31.8%,水泥价格改善带动收入及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在出海发展和节能降碳方面有领先优势,A/H均维持“买入”,目标价下调主要因可比估值下降[15] - 海螺水泥25Q1营收/归母净利190.51/18.10亿元,同比-10.67%/+20.51%,盈利改善好于收入,因水泥熟料成本下降及销量上升,虽短期全国水泥提价节奏趋缓,但看好经济大省释放核心区域经营弹性,行业供给侧变革有序展开,2025年有望实现经营弹性,维持“买入”评级[15] - 中国建材24年全年收入1813.01亿元,同比-13.8%,归母净利23.9亿元,同比-38.2%,4Q24单季度营业额470.67亿元,同比-7.05%,环比-7.3%,全年收入承压因水泥板块受供需失衡扰动,但新材料及工程技术服务板块增长势头不减,维持“买入”,上调2025 - 2026年EPS,引入2027年预测,目标价上调以反映水泥需求中长期下行预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