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佐力药业(300181):股权激励目标完成可期,百令系列持续高增
长江证券· 2025-11-11 22:30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佐力药业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6] 核心观点 - 公司股权激励目标完成可期,核心产品百令系列持续高速增长 [1][3]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及第三季度业绩保持稳健增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1][3] - 公司通过深耕优势领域、拓展研发合作及外延发展,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10] - 基于盈利预测,公司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有望持续增长 [10]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22.80亿元,同比增长11.48%;实现归母净利润5.10亿元,同比增长21.0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9亿元,同比增长22.51% [1][3]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80亿元,同比增长10.32%;实现归母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8.8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11.28% [1][3] 产品线收入表现 - 2025年1-9月乌灵系列收入同比增长6.98%,百令系列收入同比增长29.58%,中药配方颗粒收入同比增长57.41% [10] - 核心产品凭借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优势,以及乌灵胶囊、百令系列产品具备基药和集采品种双重身份,持续加强市场拓展 [10] 费用与利润率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9.72%,同比提升0.47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为20.06%,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 [10]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费用为2.10亿元,同比增长5.68%,销售费率为30.42%,同比下降1.3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为0.29亿元,同比增长22.13%,管理费率为4.31%,同比上升0.42个百分点;研发费用为0.17亿元,同比增长42.55%,研发费率为2.44%,同比上升0.55个百分点 [10] 研发与业务拓展进展 - 围绕乌灵系列品种进行深度研究,已完成乌灵胶囊改良型新药AD动物药效学研究;乌灵胶囊已进入83个临床指南、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及教材专著的推荐 [10] - 灵泽片持续推进临床扩大应用研究;灵香片正在开展Ⅱ期临床试验 [10] - 积极参与中药配方颗粒国家及省级标准研究与制订,自主开发的莪术(温郁金)、郁金(温郁金)配方颗粒国标品种已进入审评 [10] - 与浙江大学共建智赋食药联合研发中心,借助AI技术赋能乌灵菌及其发酵液的深度研发 [10] - 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增资入股凌意生物,获得其3.15%股权,并优先取得凌意生物帕金森症管线LY-N001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经销权或销售代理权 [10]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6.38亿元,对应EPS为0.91元 [10] - 预计公司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8.00亿元,对应EPS为1.14元 [10] - 预计公司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0.18亿元,对应EPS为1.45元 [10]
AI产业跟踪:月之暗面发布并开源KimiK2Thinking,关注国内大模型推理能力迭代进展
长江证券· 2025-11-11 19:18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 [8] 核心观点 - 月之暗面发布并开源Kimi K2 Thinking模型,其为具有通用Agentic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思考模型,是Kimi迄今能力最强的开源思考模型 [2] - 模型基于"模型即Agent"理念训练,原生掌握"边思考,边使用工具"的能力,无需人类干预即可自主实现高达300轮的工具调用和持续稳定的多轮思考能力 [2] - 考虑到成本是制约token消耗量的核心因素,Kimi K2 Thinking的出现有望开辟降本新范式 [2] - 继续看好国产AI产业链,持续重点推荐铲子股和卡位优势显著的巨头本身 [2] 模型能力与技术特点 - 推理性能全面提升:在HLE测试中以44.9%准确率超过GPT-5(41.7%)取得SOTA成绩 [10] - 自主搜索与浏览能力:BrowseComp测试得分60.2%(人类平均得分29.2%),超越GPT-5(54.9%)拿下SOTA,在BrowseComp-ZH、SEAL-0、FinSearchComp-T3等基准测试中均拿下SOTA成绩 [10] - Agentic编程能力增强:在Tau2 Bench Telecom基准测试中以93%分位列第一,在SWE-Multilingual、SWE-bench Verified、LiveCodeBench V6测试得分分别为61%、71%、83% [10] - 受益于长程规划和自主搜索能力提升,推理表现更稳定:可借助多达上百轮的"思考→搜索→浏览网页→思考→编程"动态循环,持续提出并完善假设、验证证据、进行推理 [10] - 通用基础能力升级:是少数具有多工具调用能力的开源模型,在无人干预情况下可连续调用200-300次工具 [10] - 工程落地层面提升推理效率与硬件兼容性:采用原生INT4量化,在后训练阶段采用量化感知训练(QAT),并对MoE组件应用INT4纯权重量化,使得模型支持原生INT4推理,生成速度提升约2倍 [10] 模型规格与定价 - 模型规格:MoE架构,总参数量1T,激活参数量32B,上下文长度256K,更好支持国产GPU [5] - 定价策略:价格与KimiK2-0905相同,输入4元/百万tokens,输出16元/百万tokens,命中缓存的输入为1元 [10] - 速度优化:提供速度高达100 Token/s的Turbo API,输入8元/百万tokens,输出58元/百万tokens,命中缓存的输入为1元 [10] - 模型定价略高于同期上新的Minimax-M2 [10]
太空数据中心或成AI电力紧缺下的优解
长江证券· 2025-11-11 19:12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 [10] 报告核心观点 - 太空数据中心被视为解决人工智能发展所面临的地面电力紧缺问题的优势方案 [2] - 太空环境具备天然优势:深空低温可实现零能耗散热,太阳能发电效率高达95%(地面仅20%),理论电源使用效率趋近1.0,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光纤快35% [13] - 产业进展方面,国际领先企业如英伟达、SpaceX、谷歌已率先布局;中国相关产业正从传统任务式发展迈向商业化,产业链开放度提升,生产成本降低 [2][6][8][13] 行业事件与驱动力 - 2025年11月,英伟达首次将H100 GPU送入太空 [2][6] - 马斯克表示将扩大星链V3卫星规模建设太空数据中心,目标在4-5年内通过星舰完成每年100GW的数据中心部署 [2][6] - 谷歌启动“捕日者计划”,拟于2027年初发射两颗搭载Trillium代TPU的原型卫星,将AI算力直接部署至太空 [2][6] - 2025年5月,中国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进入组网阶段,“三体计算星座”规划发射不少于千颗卫星,目标在2030年建成 [13] 产业影响与投资逻辑 - 计算星座可赋能通导遥星座,极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组网成本,加速应用落地,形成良性循环 [8] - 中国卫星互联网发展当前阶段为基建投入期,建议重点关注2023-2025年已产生相关收入的公司,此类公司有望受益于下游运营商资本开支爆发式增长 [8] - 在应用爆发期,建议围绕核心运营商寻找投资标的,关注在芯片等基础器件领域已具备量产能力的厂商 [8] - 烽火通信积极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新质生产力,有望成为未来重要增长方向 [8] 技术优势与成本趋势 - 太空数据中心优势包括:为海洋、极地及偏远山区提供瞬时服务,覆盖30亿未联网人口;激光通信技术为实时AI推理等场景创造超低延迟可能 [13] - 成本挑战正随可回收火箭技术强化而快速化解,SpaceX已将发射成本压缩至千美元/公斤级,使星上算力走向经济可行 [13]
美国缺电研究系列之六问六答
长江证券· 2025-11-11 19:09
报告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美国缺电程度正在加剧,数据中心等大型负荷的增长是重要驱动因素,但缺电问题不会阻碍AI发展,反而会带动电力基础设施投资 [7][8][9][10][11][12] 问题一:美国缺电程度分析 - 2024年美国电力用户平均停电时长(SAIDI)大幅增长至662.6分钟,约为11小时,同比提升81%,创近10年新高,凸显缺电程度加剧 [7][17] - 2025年1-8月,全美平均销售电价达13.54美分/kWh,同比上涨5.2%;数据中心集中区域PJM电网同期平均销售电价为13.14美分/kWh,涨幅达9% [7][23] - 数据中心规模与供电可靠性呈正相关性,在运数据中心容量较大的得克萨斯州和弗吉尼亚州2024年SAIDI分别达到1614.3分钟和962.1分钟,同比增长57%和44% [20] 问题二:缓解缺电的潜在措施效果 - 2025-2030年,美国火电机组计划累计退役约54GW [8][25] - 截至2024年1月,美国存在约10.3GW加密货币挖矿设施,在高电价背景下可能退出市场 [8][25] - 假设火电机组不再退役且加密货币设施全部退出,可缓解电力缺口约53.49GW,仅占预测总缺口201GW的36.2%,对电力系统只能起到短期小幅支撑作用 [8][27][30] 问题三:数据中心并网政策趋势 - 2025年10月23日,美国能源部要求FERC制定规则,确保大型用电负荷(如AI数据中心)及时、有序、无歧视地接入跨州电网系统,FERC已开展相关工作 [9][31] - 各州政策趋势包括:科罗拉多州鼓励数据中心使用清洁能源和储能;缅因州限制数据中心用电量占比但鼓励自建电源;得克萨斯州要求新接入数据中心具备负荷灵活性并参与需求响应 [34][35][37] - 数据中心加速并网已成趋势,但配建或购买当地电网所需服务逐步成为主流要求 [9][37] 问题四:数据中心配套储能项目落地情况 - AI数据中心配建储能项目越来越多,例如得克萨斯州GW Ranch离网发电园区远期5GW电力将配建5GW燃气发电和1.8GW储能 [10][38][39] - 阿联酋阿布扎比Masdar&EWEC项目将为1GW数据中心配建5.2GW光伏和19GWh储能 [10][38][41] - 美国多个州已有数据中心配套储能项目落地,旨在加大供电可靠性保障 [39][41] 问题五:各类自建电源经济性比较 - 针对100MW数据中心共址自建电源,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分布式内燃机、SOFC、光伏+储能的度电成本分别约为0.0468、0.0608、0.0717、0.0815美元/kWh [11][42][43][45] - 燃气发电技术成熟且成本较低,应为首选;SOFC部署快但成本较高,为次选;光伏+储能成本高且调度复杂,但在资源不足或有绿色要求时需求可能超预期 [11][45] 问题六:自建电源对互联网大厂资本开支的影响 - 假设数据中心单位投资为35000美元/kW,联合循环机组、分布式内燃机、SOFC、光伏+储能配套建设对数据中心初始投资的提升比例分别约为6%、9%、7%、16% [12][46] - 自建电源未对初始投资造成大幅提升,发展AI的重要性远高于约10%的额外资本开支,缺电问题不会阻碍AI发展,反而会带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12][46]
AI投资泡沫化了吗?
长江证券· 2025-11-11 19:0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3][4][5][6][7][8][9][11][14][15][16][17][18][19][20][21][22]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市场对AI投资泡沫化的担忧为阶段性扰动,无需过度担忧 [4][7][9] - 核心论据包括OpenAI的长期营收规划具备Capex承载能力、Big5经营现金流健康可覆盖未来投入、以及借鉴Amazon云计算超前Capex的成功先例 [9] - AI产业正从上半场(模型创新、算力为王)切换至下半场(应用落地、推理算力兑现),巨头围绕操作系统与流量入口展开军备竞赛 [11] 事件描述与市场担忧 - 近期海外四大云厂商季报显示资本开支(CapEx)投入仍在加码 [4][7] - OpenAI大规模算力布局呈现出规模不经济现象,引发市场对AI投入泡沫化的担忧 [4][7] - 美国宏观经济层面存在政府停摆等不确定性因素,加剧了市场担忧 [4][7] OpenAI算力布局与泡沫担忧分析 - OpenAI预计2025年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将超过200亿美元,2030年增长至数千亿美元级别,为其1.4万亿美元的8年长期基础设施计划提供支撑 [9]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Big5(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甲骨文)的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约36%,经营状况健康,有望覆盖未来Capex计划 [9] - 回顾Amazon云计算投入历程,2014-2020年间其资本开支复合增速超过40%,远超营收增速,但随规模效应提升,AWS收入与利润率已重回高质量增长 [9] - OpenAI的算力扩张应被理解为对未来推理需求的"前置铺底",短期资本密集是AI产业前置投资特征,而非系统性泡沫信号 [9] AI产业发展阶段切换 - AI上半场(2023年以来):由Scaling Law驱动,聚焦模型和方法创新,追求AGI,核心指标为市场认可度与模型智力斜率变化 [11] - AI下半场(2025年开始):预训练受阻,转向Agent新生态搭建,重点在于系统能力完善与应用落地变现,核心指标变为产品能力节点、渗透率与付费率 [11] - 推理算力将伴随应用渗透提升而逐步兑现 [11] 巨头竞争格局与军备竞赛 - 大模型正向操作系统演进,2025年OpenAI在DevDay发布App inside ChatGPT、APP SDK、Agent Kit等产品,旨在打造AI时代操作系统与流量入口 [11] - 巨头(如英伟达、甲骨文、微软)之间通过战略协议与股权投融资深度绑定,预计2026年将带动推理端军备竞赛升级 [11] - 从产品发布节奏看,大厂加速聚焦网页/浏览器,本质是对流量入口的重新定义与争夺 [11] - OpenAI作为新进厂商不断完善垂直产品矩阵,微软作为老玩家则持续优化Copilot生态 [11]
航天电器(002025):业绩环比稳步改善,静待景气向上
长江证券· 2025-11-11 18:45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维持该评级 [8]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业绩环比稳步改善,静待景气向上 [1][6]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业绩表现亮眼,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7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2.54% [6] - 公司持续聚焦主责主业,在防务领域、新能源、数据通信等领域订货实现大幅增长 [13] - 公司在战略新兴产业订货同比增长超30%,多个新项目获得配套机会 [13] - 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成本工程和“两金”管控等措施改善经营绩效 [13] - 分析师预测公司未来几年归母净利润将显著增长,2025年至2027年预测值分别为5.05亿元、8.67亿元、11.18亿元 [13] 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3.49亿元,同比增长8.87% [6]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减少64.53% [6]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4.14亿元,同比增长31.73% [6]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122.54% [6] - 收入端受产能爬坡节奏及防务行业需求确认影响,环比微幅下滑 [2][13] - 利润端受贵金属金银价格上涨导致成本较高,以及低成本化持续影响 [2][13] 公司经营与战略 - 公司坚持“机制创新、新质发展、产业驱动、成本领先、品质卓越”的经营思路 [13] - 公司持续加大新域新质装备、战略新兴产业投入和市场拓展力度 [13] - 公司在战略新兴产业订货同比增长超30%,并确定了1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 [13] - 公司持续强化精细化管理,系统推进科研新品成本工程,优化营销考核和“两金”管控 [13]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5.05亿元,同比增长45% [13] - 预计公司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8.67亿元,同比增长72% [13] - 预计公司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1.18亿元,同比增长29% [13] - 对应2025年市盈率为39倍,2026年为23倍,2027年为18倍 [13] - 预测2025年每股收益为1.10元,2026年为1.90元,2027年为2.45元 [19]
七一二(603712):产品跨代处于阶段性底部,静待后续新产品定型
长江证券· 2025-11-11 18:45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8] 核心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92亿元,同比减少25.92%,归母净利润亏损2.06亿元 [6]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37.65%,归母净利润亏损0.92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年、2026年、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8亿元、1.98亿元、3.14亿元,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178倍、79倍、50倍 [12] - 预计公司2025年、2026年、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98亿元、29.78亿元、39.21亿元 [18] - 预计公司2025年、2026年、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11元、0.26元、0.41元 [18] 军用通信业务进展 - 在航空通信领域,前期中标的某新平台综合通信导航识别系统已获得批量订货并进入交付阶段 [2][12] - 某协同数据链产品全面打开市场,客户订货持续放量 [2][12] - 积极拓展无人领域市场,签订了某无人平台差分起降引导设备合同 [2][12] - 在地面通信领域,车载终端和单兵终端市场持续订货 [12] - 在卫星通信与导航领域,多型卫星导航设备完成首次批量交付,某平台北斗卫星导航设备实现批量订货 [12] - 在新业务领域,公司形成了“成体系要素全、实战化”的无人机反制系统解决方案,并完成了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保障任务,加速在低空经济领域布局 [12] 民用通信业务发展 - 在铁路通信领域继续保持市场龙头地位 [12] -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持续深耕既有无线通信市场,并达成青岛地铁西海岸快线及北京燕房线等改造项目的自有品牌TAU试装试用合作协议 [12] - 加快推动5G集群新产品在轨道交通市场的应用,已联合运营商在天津地铁、青岛地铁等地完成5G产品测试 [12] - 成功中标温州S1线等市域铁路领域项目 [12] - 积极探索融合5G、AI、无人机协同等新技术元素,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定制化无线调度方案 [12]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坚持开源创增,在深耕既有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增长曲线赛道 [2][12] - 在轨道交通无线通信市场加速向智能化融合化升级的关键阶段,公司依托核心技术优势潜心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12]
新宝股份(002705):内销同比增长,利润率表现稳健
长江证券· 2025-11-11 18:45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8][11]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单三季度内销实现同比增长,外销有所回落,但利润率表现稳健 [11] - 公司致力于海外销售和国内品牌均衡发展,国内“爆款产品+内容营销”模式有望为内销业务延续增长提供保障 [11] - 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效率提升等降本增效措施,公司产品盈利能力逐步修复,综合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11] 财务业绩总结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84亿元,同比下滑3.20%;实现归母净利润8.41亿元,同比增长7.1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14亿元,同比增长2.07% [2][5] - 2025年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81亿元,同比下滑9.78%;实现归母净利润2.98亿元,同比下滑13.0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下滑7.85% [2][5] 分季度及分区域业绩 - 分季度营收:Q1/Q2/Q3分别同比+10.36%/-6.60%/-9.78% [11] - 2025年前三季度分区域:内销/外销分别同比-2.18%/-3.46% [11] - 2025年单三季度分区域:内销/外销分别同比+1.51%/-11.87%,外销回落较多主要由于同期基数较高及关税扰动出货节奏 [11] 盈利能力分析 - 单三季度毛利率达20.03%,同比下滑0.84个百分点,主要由于营收结构变化及关税扰动 [11] - 单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07%/4.55%/3.60%/0.74%,分别同比+0.10/-0.22/+0.35/-0.18个百分点,表现相对平稳 [11] - 单三季度归母净利率/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6.65%/6.29%,分别同比-0.25/+0.13个百分点,利润端表现相对稳健 [11] 业务战略与展望 - 公司从事西式小家电出口销售,同时大力开拓国内品牌业务,出口业务以OEM/ODM模式为主 [11] - 国内市场实施“一个平台,专业产品、专业品牌”策略,运作多个自主品牌,并采取“爆款产品+内容营销”方法 [11]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5、12.27和13.5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1.16、10.15和9.22倍 [11] 财务预测数据 - 预计每股收益(EPS):2025E为1.37元,2026E为1.51元,2027E为1.66元 [16] - 预计市盈率(PE):2025E为11.16倍,2026E为10.15倍,2027E为9.22倍 [16] - 预计净资产收益率(ROE):2025E为12.2%,2026E为11.8%,2027E为11.5% [16]
格力电器(000651):营收阶段阵痛,盈利能力稳健提升
长江证券· 2025-11-11 18:45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7] 核心观点 - 报告标题指出公司正经历“营收阶段阵痛”,但“盈利能力稳健提升” [1][4] - 尽管短期营收承压,但渠道变革带来的阵痛有望逐步缓解,终端竞争力有望回升,公司长期发展前景看好 [10] 财务业绩总结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1.80亿元,同比下滑6.50% [2][4]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14.61亿元,同比下滑2.27% [2][4]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5.85亿元,同比下滑2.73% [2][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398.55亿元,同比下滑15.09% [2][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70.49亿元,同比下滑9.92% [2][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6.38亿元,同比下滑9.05% [2][4] - 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对应分红率为26.02% [2][4] 营收表现与原因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6.50%,其中Q1/Q2/Q3分别同比+14.14%/-11.99%/-15.09% [10] - 单三季度收入增速低于行业整体(产业在线口径下家用空调行业总销量同比下滑2.71%),主要原因包括:国内渠道变革推进导致大经销商切换成小经销商过程中出货节奏阶段放缓;格力品牌定位较高端,在消费偏谨慎环境下竞争力有所下降;地产下行背景下中央空调增长压力较大 [10] - 展望后续,随着渠道层级精简,公司终端价格竞争力有望回升,经销商切换扰动有望逐步收窄 [10] - 公司性价比子品牌晶弘于2025年10月9日在京东平台开启预售,有望弥补线上中低价位段产品空缺 [10]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0.68个百分点 [10]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30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0.45个百分点 [10] - 综合影响下,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利润(收入-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管理&研发费用+信用&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滑5.68%,但经营利润率同比增加0.13个百分点 [10]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0.18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65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0.40个百分点 [10]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2.95亿元,并冲回信用减值损失2.69亿元,综合使单季经营利润同比下滑11.87%,但经营利润率同比增加0.62个百分点 [10] 未来展望与估值 - 公司已形成多个工业品牌矩阵,业务覆盖家用消费品和工业装备两大领域,并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 [10]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7.81亿元、335.30亿元和357.12亿元 [10] - 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7.13倍、6.76倍和6.35倍 [10] 关键财务数据与预测 - 根据预测,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预计为1790.46亿元,2026年为1886.02亿元,2027年为1998.14亿元 [15]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EPS)为5.67元,2026年为5.99元,2027年为6.38元 [15] - 预计2025年每股经营现金流为7.88元,2026年为8.24元,2027年为8.40元 [15] - 预计2025年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6.0%,2026年为14.5%,2027年为13.3% [15] - 预计2025年净利率为17.8%,2026年和2027年均维持在17.9%左右 [15]
齐翔腾达(002408):三季度业绩承压,反内卷驱动下景气度有望改善
长江证券· 2025-11-11 18:45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承压,但受益于“反内卷”政策驱动,行业景气度有望改善 [1][2][6] - 公司作为C4产业链龙头,竞争优势显著,产品规模居行业前列,成本优势显著 [13] - 公司积极布局C3产业链,向产业链纵深发展,以弥补基地内产业链短板 [13] - 基于项目正常推进的假设,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显著增长,分别为0.6亿元、4.9亿元和9.1亿元 [1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2.12亿元,同比下降0.77%;归母净利润为-1.46亿元,同比下降174.1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4亿元,同比下降182.20% [2][6]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0.04亿元,同比上升6.75%,环比下降8.89%;归母净利润为-1.69亿元,同比及环比均由盈转亏;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66亿元,同比及环比均由盈转亏 [2][6] 产品价格与价差分析 - 顺酐: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价格为5335元/吨,环比下降14.11%;丁烷法顺酐价差均值为214元/吨,环比大幅下降67.23% [13] - 甲乙酮: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华东地区市场价为8817元/吨,环比上升6.86%;山东齐翔出厂价为7378元/吨,环比上升7.31%;对应价差表现分化,华东地区市场价差环比上升14.33%,山东齐翔出厂价差环比上升19.10% [13] - MMA: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价格为9714元/吨,环比下降5.82%;叔丁醇法价差均值为2241元/吨,环比下降17.66% [13] - MTBE: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价格为5051元/吨,环比下降2.03%;价差均值为411元/吨,环比下降12.70% [13] 公司竞争优势与业务布局 - C4产业链龙头:公司专注于原料碳四的深度加工,形成四条产品线,主要产品包括甲乙酮、顺酐、MMA和丁腈胶乳等,规模均位居行业前列 [13] - 原料优势:公司所在地山东拥有全国最丰富的炼厂和地炼资源,为公司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供给 [13] - 市场地位:公司甲乙酮装置设计产能为26万吨/年,是国内乃至世界产能最大的生产企业,国内产销份额占比约70% [13] - C3产业链布局:公司建有70万吨/年丙烷脱氢项目、30万吨/年环氧丙烷项目和8万吨/年丙烯酸及6万吨/年丙烯酸丁酯项目,未来将根据已有丙烯条件,持续向产业链纵深发展 [1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预计2025年、2026年、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亿元、4.9亿元、9.1亿元 [13] - 估值水平:以2025年11月7日收盘价4.96元计算,对应的市盈率(PE)分别为246.1倍、28.7倍和15.4倍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