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方华创(002371)
icon
搜索文档
北方华创(002371):龙头稳健增长,平台化布局提速
长江证券· 2025-05-02 15: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北方华创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营收298.38亿元,同比增35.14%,归母净利润56.21亿元,同比增44.17%;2025Q1营收82.06亿元,同比增37.90%,归母净利润15.81亿元,同比增38.80% [2][4] - 半导体业务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作为国资龙头技术和产品领先,设备批量导入下游一线厂商,研发投入使产品矩阵完善,营收和盈利能力有望长期向好,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7亿元、93.2亿元、119.8亿元,对应市盈率33x、26x、20x [6] - 2024年电子工艺设备、电子元器件营收分别为277.07亿元、20.94亿元,同比增速+41.28%、 - 13.91%,毛利率分别为41.50%和60.32%,同比变化+3.83pct、 - 5.33pct;多款高端装备量产,工艺覆盖度和市场占有率提升;研发投入53.72亿元,同比增长21.82%,占收入比重18%,开发关键装备并进军离子注入设备市场 [10] - 拟取得对芯源微控制权,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达17.90%成第一大股东并改组董事会,双方在集成电路装备领域可发挥协同作用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利润表: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79.84亿元、467.93亿元、577.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71亿元、93.19亿元、119.83亿元 [15] - 资产负债表:2024 - 2027年资产总计分别为657.09亿元、910.82亿元、1047.07亿元、1278.53亿元,负债合计分别为334.84亿元、511.97亿元、550.32亿元、655.42亿元 [15] - 现金流量表:2024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5.73亿元、58.08亿元、173.15亿元、124.67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 22.12亿元、 - 11.80亿元、 - 5.80亿元、 - 5.80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7.40亿元、 - 1.26亿元、 - 1.66亿元、 - 1.66亿元 [15] - 基本指标:2024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0.57元、13.61元、17.44元、22.43元,市盈率分别为36.98、33.38、26.05、20.26,市净率分别为6.71、6.29、5.04、4.01 [15]
A股进口替代50强出炉,AI芯片、光刻胶、科学仪器……谁空间更大?高成长高科技高胜率
证券时报· 2025-05-02 08:24
行业分析 - 美国滥用关税手段未能减少贸易逆差,反而破坏全球经济秩序,中国采取反制措施为国内产业提供进口替代契机 [1] - 进口替代空间较大的行业包括芯片、光刻胶、科学仪器、医疗器械和航空装备等 [1][6] - 中国对电子(半导体组件/设备/器件、光学元件)、医疗器械、机械(测量仪器、机床、刀具)、航空装备、化学制品等细分品类进口依赖度较高 [4] - 中国自美进口的电子机械、农产品、化工、能源等产品规模均超过1500亿元,运输设备部件和精密仪器约五分之一来自美国 [5] 市场空间 - 模拟芯片全球市场规模794亿美元,中国需求占比30%至40%,市场空间约2400亿元人民币 [6] - 科学仪器去年进口额2300亿元,高端设备(如质谱仪、电子显微镜)80%依赖进口 [6] - 医疗设备高端产品(如MRI、CT机)70%依赖GE、西门子,市场空间达数千亿元 [6] - 进口替代市场空间合计超万亿元,技术密集型领域(半导体、科学仪器)替代难度最高但政策扶持力度最大 [6] 公司表现 - 进口替代50强股票中,中芯国际、海光信息、恒瑞医药、寒武纪-U等10股市值超千亿元,主要集中在半导体设备制造、AI芯片、创新药、医疗设备等领域 [7] - 12只股票市值低于百亿元,坤恒顺维和优利德两只科学仪器行业股票市值均不足40亿元 [7] - 50强股票去年研发投入占比平均值超过21%,中位数超过13%,远高于A股平均水平 [9] - 龙芯中科研发投入占比高达105.34%位居首位,寒武纪-U、泽璟制药-U、景嘉微等个股研发占比均超50% [9] - 百济神州-U去年研发投入逾141亿元,专注于肿瘤创新治疗药物研发 [9] 核心标的 - 北方华创去年研发支出近60亿元,2024年新申请专利超1300件(发明专利占比超80%),在半导体设备、新能源与精密电子领域取得突破 [10] - 迈瑞医疗去年研发支出超40亿元,产品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及医学影像三大领域,拥有国内同行业最全产品线 [10] 成长性与股价表现 - 上榜公司今年净利增速平均值接近69%,华虹公司、寒武纪-U、华中数控、澳华内镜、景嘉微等11股净利有望翻倍增长 [12] - 31只个股年内股价逆市上涨,占比超六成,泽璟制药-U、思瑞浦、百济神州-U等个股均涨超60% [12]
一季度业绩整体向好 中国半导体在封锁中“撕开裂缝”
中国经营报· 2025-04-30 19:3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业绩分化明显,AI算力、汽车电子、国产替代成为核心增长引擎,消费电子疲软和转型阵痛拖累部分企业表现 [1] - 半导体设备类企业营收及利润大幅增长,显示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关键环节健康成长 [1] - 设计和封测两端表现亮眼,中国公司在设计和封测领域具有优势 [2] 芯片设计公司 - 寒武纪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归母净利润3.55亿元,同比增长256.82%,主要受益于AI算力需求爆发 [1][2] - 海光信息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4.00亿元,同比增长50.76%,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75.33%,主要因通用计算和人工智能计算市场需求增加 [2] - 卓胜微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7.56亿元,同比下降36.47%,归母净亏损4662.3万元,由盈转亏,受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和转型Fab-Lite模式成本压力影响 [5] CIS细分赛道 - 韦尔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64.72亿元,同比增长14.68%,归母净利润8.66亿元,同比增长55.25%,主要因高端智能手机和汽车智能化市场驱动 [3] - 思特威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7.5亿元,同比增长108.94%,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1264.97%,主要因智能手机、智慧安防和汽车电子领域销量上升 [3] 封装测试领域 - 长电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3.4亿元,同比增长36.4%,归母净利润2.0亿元,同比增长50.4%,主要因国内外先进封装市场订单增长及财务并表影响 [4]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 - 北方华创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82.06亿元,同比增长37.90%,归母净利润15.81亿元,同比增长38.80%,主要因新产品技术突破和市场占有率提升 [7] - 万业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幅达94.09%,设备与材料业务收入占比约75%,显示业务转型成效显著 [8] EDA与IP领域 - 芯原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9亿元,同比增长22.49%,净亏损扩大至2.2亿元,主要因毛利率下滑和研发费用增长 [6] - 广立微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6648.49万元,同比增长51.43%,归母净利润1400万元,同比增长40.11% [6] - 华大九天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34亿元,同比增长9.77%,归母净利润971.39万元,同比增长26.72% [7] - 概伦电子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142.40万元,同比增长11.75%,归母净利润150.41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7]
那些25Q1交出历史最佳财报的半导体领域
是说芯语· 2025-04-30 09:28
历史最佳财报领域 - AI芯片领域:寒武纪和海光信息Q1营收达11.11亿元,同比增长42倍,净利润3.55亿元,存货和预付款预示Q2环比几倍增长;海光信息DCU3深算3号在AI for science等顶尖应用中表现突出 [5] - 端侧SoC芯片:受益于AIoT、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兴场景需求,瑞芯微3588芯片已大量上车,4nm的3688性能更强;代表性公司如泰凌微(毛利率50.05%,营收2.30亿元)、炬芯科技(毛利率49.82%,营收1.92亿元)、瑞芯微(毛利率40.95%,营收8.85亿元)、恒玄科技(毛利率38.47%,营收9.95亿元)均创历史最佳 [5] - 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华海清科营收增长35-40%,盛美净利润暴增超200%;拓荆科技营收增50%但净利润亏损1.47亿元,毛利率从47%降至19.89%,主因新产品交付比例达70%及成本增加 [6] 接近或"实际上最佳"领域 - 模拟芯片:思瑞浦、纳芯微、芯朋微表现突出,业绩弹性大;圣邦等公司表现较弱 [7] - 晶圆厂:中芯国际Q1营收环比增长6-8%,毛利率19-21%,营收创新高,净利润为2021-2022年后最佳;华虹经营数据稍差但同样为近年最佳 [7] 未来持续加速增长领域 - AI芯片:Q2起景气度极高,推理芯片和海光CPU需求将大幅增长 [8] - 端侧SoC:智能玩具、盲盒、社交陪伴等场景潜力巨大,可能催生新AI"泡泡玛特" [8] - 模拟芯片:国产替代和客户转单趋势明确,先转企业将享受红利 [8] - 晶圆厂:先进制程和模拟芯片推动营收快速增长,可能改变全球晶圆代工格局 [8]
彻底摆脱美国依赖!11 家中国科技公司“0% 美收入敞口”名单曝光,自动驾驶 / 半导体成最大赢家
智通财经· 2025-04-30 09:09
高盛中国科技自主投资方向 - 高盛建议重点关注两个指数:高盛中国韧性科技指数(GSCBCRTE指数)代表稳健科技领域,高盛中国科技自主指数(GSCBCSST指数)代表无美国敞口的科技企业 [1] - 推荐个股包括地平线机器人、小马智行、北方华创、金山办公、国电南瑞,这些公司均具备技术自主性或本土市场动能 [1][2] 重点公司分析 国电南瑞 - 2025年预期收入同比增长12%,为8年来首次突破10%增速,主要受益于智能电网需求及积压订单 [1] - 业务完全本土化,不受地缘政治波动影响,高盛给予"坚定买入"评级 [1] 地平线机器人 - 软硬件全栈能力支撑高端驾驶功能升级,巩固自动驾驶领域市场领先地位 [2] 小马智行 - 与腾讯达成L4级自动驾驶战略合作,加速Robotaxi商业化进程 [2] 北方华创 - 收入同比增长40%超预期,受益于中国晶圆厂资本支出增加及半导体制造工艺扩展 [2] 金山办公 - 虽因本地软件支出疲软导致短期收入不及预期,但生成式AI应用已启动B/C端变现 [2] - 推出5年分销渠道战略,聚焦企业级AI办公软件增长 [2] 无美国敞口企业清单 - 高盛筛选11家收入完全或接近完全来自中国的科技企业,包括AccoTest、ACM Research、AMEC、地平线机器人等 [5][6] - 具体数据:北方华创(002371)、小马智行(PONY)、金山办公(688111)等公司中国收入占比均超95% [6]
中证新兴科技100策略指数上涨0.03%,前十大权重包含北方华创等
金融界· 2025-04-29 21:32
文章核心观点 - 4月29日上证指数低开震荡,中证新兴科技100策略指数上涨0.03%,报5620.05点,成交额422.72亿元,该指数近一个月、近三个月、年至今均下跌,介绍了指数编制、持仓、样本调整等情况及跟踪的公募基金 [1][2] 指数表现 - 4月29日中证新兴科技100策略指数上涨0.03%,报5620.05点,成交额422.72亿元 [1] - 中证新兴科技100策略指数近一个月下跌9.27%,近三个月下跌6.77%,年至今下跌6.85% [1] 指数编制 - 从新兴科技相关产业中选取高盈利能力、高成长且兼具估值水平低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采用基本面加权,以2008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持仓 - 十大权重分别为迈瑞医疗(8.06%)、中兴通讯(7.76%)、海康威视(7.68%)、鹏鼎控股(4.02%)、长春高新(3.77%)、中航光电(3.58%)、韦尔股份(3.34%)、北方华创(3.25%)、安克创新(2.22%)、亿联网络(2.16%) [1] - 持仓的市场板块中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78.11%、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21.89% [1] - 持仓样本的行业中信息技术占比48.48%、医药卫生占比24.94%、通信服务占比22.54%、工业占比4.05% [2] 样本调整 - 指数样本每季度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每次调整的样本比例一般不超过20%,除非因不满足样本空间条件的原样本数量超过20%,则满足样本空间条件的原样本全部保留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在下一个定期调整日前,权重因子一般固定不变,特殊情况下将对指数进行临时调整 [2] - 当样本退市时,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的处理,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2] 跟踪基金 - 跟踪新兴科技100的公募基金包括嘉实新兴科技100ETF联接A、嘉实新兴科技100ETF联接C、嘉实中证新兴科技100策略ETF [2]
北方华创(002371):业绩持续高增长,内生外延加速平台化发展
华创证券· 2025-04-29 16: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推”评级,目标价为 542.5 元 [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品拓展顺利和市占率提升使公司业绩保持高增态势,下游扩产和技术迭代双轮驱动,半导体设备龙头有望深度受益,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加速设备国产替代进程,龙头厂商市占率有望显著提升,公司作为国内平台型设备龙头厂商有望显著受益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298.38 亿、391.86 亿、480.98 亿、581.2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5.1%、31.3%、22.7%、20.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6.21 亿、76.26 亿、94.90 亿、121.0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44.2%、35.7%、24.4%、27.6%;每股盈利分别为 10.52 元、14.28 元、17.77 元、22.66 元;市盈率分别为 43 倍、32 倍、26 倍、20 倍;市净率分别为 7.8 倍、6.4 倍、5.2 倍、4.2 倍 [3]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 53417.53 万股,已上市流通股 53371.41 万股,总市值 2427.40 亿元,流通市值 2425.30 亿元,资产负债率 50.00%,每股净资产 61.15 元,12 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 486.69/283.86 元 [4] 业绩情况 - 2024 年营业收入 298.38 亿元,同比+35.14%;毛利率 42.85%,同比+1.75pct;归母/扣非归母净利润 56.21/55.70 亿元,同比+44.17%/+55.53%;2025Q1 营业收入 82.06 亿元,同比/环比+37.90%/-13.49%;毛利率 43.02%,同比/环比-0.38pct/+3.10pct;归母/扣非归母净利润 15.81/15.70 亿元 [7] 分产品情况 - 2024 年电子工艺装备业务收入 277.07 亿元(其中半导体刻蚀/薄膜/热处理/湿法设备收入超 80/100/20/10 亿元),同比+41.28%,毛利率 41.50%,同比+3.83pct;电子元器件业务收入 20.94 亿元,同比-13.91%,毛利率 60.32%,同比-5.33pct [7] 行业情况 - 2024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 1161 亿美元,中国大陆以 491 亿美元稳居第一,AI 芯片、汽车电子等需求爆发带动晶圆厂资本开支回暖 [7] 公司布局情况 - 刻蚀设备形成 ICP、CCP、Bevel 刻蚀设备等全系列产品布局;薄膜设备全面覆盖 PVD、CVD、ALD、EPI、ECP 设备;2025 年 3 月发布首款离子注入机;拟持有芯源微 17.9%股份 [7] 财务预测表 - 涵盖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预测数据,包括各年度货币资金、应收票据、营业总收入等项目及对应增速、比率等指标 [8]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信息产业指数报3753.78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寒武纪等
金融界· 2025-04-29 16:23
指数表现 -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信息产业指数报3753 78点 [1] - 近一个月下跌7 18% 近三个月上涨5 86% 年至今上涨5 89% [1] -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 0点 [1] 指数构成 - 十大权重股:阿里巴巴-W(12 92%) 腾讯控股(11 13%) 小米集团-W(5 61%) 中国移动(3 41%) 中芯国际(1 47%和1 26%) 立讯精密(1 12%) 寒武纪(1 07%) 北方华创(1 04%) 快手-W(1 03%) [1] - 市场板块分布: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42 61%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32 32%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25 07% [1] 行业分布 - 电子占比23 66% 传媒占比18 51% 半导体占比18 24% 零售业占比13 10% 计算机占比11 13% 电信服务占比7 84% 通信设备及技术服务占比7 52% [2]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特殊情况会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北方华创(002371):1Q25略超预期 经营稳中有升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298.38亿元,同比增长35.14%,归母净利润56.21亿元,同比增长44.17%,扣非归母净利润55.70亿元,同比增长55.53%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2.06亿元,同比增长37.90%,归母净利润15.81亿元,同比增长38.80%,扣非归母净利润15.70亿元,同比增长44.75% [1] - 2025/2026年营收预测分别为379.60亿元和471.02亿元,同比增长27.2%和24.1%,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77.12亿元和96.33亿元,同比增长37.2%和24.9% [4] 业务发展 - 2024年电子装备收入277.07亿元,同比增长41.28%,毛利率41.50%,同比增长3.83个百分点,集成电路新产品取得突破 [2] - 电子元器件收入20.94亿元,同比下降13.91%,毛利率60.32%,同比下降5.33个百分点 [2] - 半导体装备收入中刻蚀设备超80亿元,薄膜沉积设备超100亿元,热处理设备超20亿元,湿法设备超10亿元,2025年3月进军离子注入设备市场 [2] 客户与市场 - 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83.20亿元,较去年62.59亿元高增长,占销售比例27.88% [2] - 1Q25收入增长主要来自CCP、ALD、高端单片清洗机等新产品突破及成熟产品市占率提升 [2] 研发与费用 - 2024年研发费用36.69亿元,同比增长48.2%,研发人员由3,656人提升至4,583人 [3] - 销售、管理费用分别为10.85亿元和21.11亿元,同比增长0.1%和20.5%,费用率呈优化态势 [3] 财务状况 - 2024年末存货234.79亿元,1Q25末存货252.11亿元,合同负债分别为62.14亿元和57.51亿元 [3] - 1Q25末长期借款由39.46亿元提升至48.58亿元,计划发行公司债券不超过150亿元 [3] 估值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31.4x/25.1x P/E,目标价515元对应2025/2026年35.7x/28.6x P/E,有14%上行空间 [4]
北方华创(002371):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工艺覆盖度显著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298.4亿,同比增长35.1%,归母净利润56.2亿,同比增长44.2% [1] - 1Q25营收82.1亿,同比增长37.9%,归母净利润15.8亿,同比增长38.8% [1] - 2024年毛利率42.9%,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净利润率19.08%,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 [1] - 1Q25毛利率43.0%,净利润率19.10%,同比小幅提升 [1] 业务结构 - 2024年集成电路设备收入超210亿,营收占比超70% [1] - 刻蚀设备收入超80亿,薄膜沉积设备收入超100亿,热处理设备收入超20亿,湿法设备收入超10亿 [1] - 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刻蚀设备(CCP)、原子层沉积设备(ALD)、高端单片清洗机等新产品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1] 战略布局 - 计划通过受让股权持有芯源微17.9%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实现对芯源微的控制 [2] - 将在涂胶显影、高温硫酸清洗等设备领域形成研发及客户资源协同 [2] -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趋势加强,公司作为国内核心半导体设备厂商将受益于国产化率提升 [2] 未来展望 - 先进制程产品占比提升有望带动产品均价增加,毛利率进一步上行 [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394.4亿、491.9亿、586.2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2.2%、24.7%、19.2%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1亿、101.3亿、121.9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7.2%、31.3%、20.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