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宁德时代(300750)
icon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与常州合作六大产业生态 向“零碳生态构建者”转型!
起点锂电· 2025-09-04 18:08
公司产能扩张与战略转型 - 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为89.86%,处于行业高位水平 [2] - 公司计划继续扩建产能,超级在建工程总投资预算首次突破4000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21.40% [12] - 与常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协议,推动从"电池供应商"向"零碳生态构建者"转型,涵盖微电网、换电、低空经济等六个新生态领域 [2] 常州溧阳生产基地建设 - 在溧阳累计投资300亿元,动力电池设计产能达160GWh,形成千亿级先进制造基地 [8] - 江苏时代LY7项目于2025年8月投产,LY8项目计划2026年3月底完工,总投资均超百亿元 [2][7] - 溧阳工厂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为全球锂电行业仅有的3座灯塔工厂之一 [7] - 合资公司时代上汽二期项目总投资120亿元,规划产能12GWh [7] 产能与出货量数据 - 2025年上半年电池系统产能345GWh,在建产能235GWh,产量310GWh [12] - 动力电池出货超215GWh,麒麟电池与神行电池占比30%-40% [12] - 储能电池出货55-60GWh,同比增长30%,公开储能订单达48GWh [12] - 溧阳基地2025年上半年全口径产量60.5GWh,同比增长53% [10] 产业链集群效应 - 溧阳动力电池产业链本地化比例从30%提升至近100%,集聚超100家上下游企业 [10] - 拥有各细分领域TOP3龙头企业20余家,产业链完整度和产值规模位居全国县域第一 [10] - 2024年溧阳动力电池产量超100GWh,出货量占全国14.4% [10] 全球产能布局 - 匈牙利工厂一期模组线2025年投产,电芯预计下半年量产;二期已完成审批 [14] - 西班牙合资工厂规划年产能50GWh,预计2027年投产 [14] - 印尼配套储能本地化生产,西爪哇合资工厂一期产能6.9GWh [14] - 预计2025年底公司总产能将接近1000GWh,成为全球首个TWh级别电池企业 [15]
宁德时代(03750)9月4日斥资6.66亿元回购219.15万股A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17:59
公司股份回购 - 宁德时代于2025年9月4日斥资6.66亿元人民币回购219.15万股A股股份 [1]
宁德时代(03750.HK)9月4日耗资6.66亿元回购219.2万股A股
格隆汇· 2025-09-04 17:54
公司回购 - 宁德时代于9月4日耗资6.66亿元人民币回购219.2万股A股 [1]
无惧回调!逆势上攻
格隆汇· 2025-09-04 17:47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主要指数集体下跌 上证指数跌1.25% 深证成指跌2.83% 创业板指跌4.25% 北证50跌0.8% [2] - 沪深京三市成交额25819亿元 较上日放量1862亿元 [2] - 全市场近3000只个股下跌 通信、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军工、有色金属等前期高标板块大幅调整 [2][3] 板块分化表现 - 通信板块剧烈波动 光模块(CPO)大幅下跌 新易盛跌15.58% 联特科技跌15.52% 天孚通信跌15.42% 剑桥科技等10cm跌停 [2][3] - 大消费板块逆势走强 乳业、零售、旅游方向领涨 [2] - 银行板块探底回升 农业银行盘中涨超5%创历史新高 [2] 储能电池板块强势崛起 - 储能电池ETF(159566)近两日放量逆势上涨4.51% [1] - 锂电板块持续活跃 天宏锂电涨29.99% 力佳科技涨29.98% 正业科技涨20.02% 中伟股份涨11.20% [5][7] - 储能电池ETF近5日资金净流入1.26亿元 最新规模3.07亿元居同指数第一 [10] - 标的指数自4月9日以来涨超55% 最新估值27.9倍 涨幅同类第一且估值最低 [11][12] 储能行业基本面变化 - 海外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 国内电芯企业订单激增进入满产状态 出现"一芯难求"局面 [8] - 电芯价格企稳回升 9月3日方形铁锂储能电池280Ah/314Ah/100Ah报价较7月初提升0.003/0.004/0.005元/Wh [8] - 全球电池储能系统装机总量1-6月达86.7GWh 同比增长54% [15] 国内外市场需求爆发 - 国内新型储能2025年上半年装机222GWh 新增备案665GWh同比增长120% 其中122个GWh级项目 [16]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规模达163GWh 同比增长246% 业务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 [17] - 中东地区成为新增长引擎 中国企业获得订单37.55GWh占比23.44% 阳光电源在中东市场份额达48% [18] 龙头企业业绩表现 - 阳光电源上半年储能业务营收178.03亿元 同比激增127.78% 占总营收比重跃升至40.89%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 [17] - 公司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58.3% 中东市场毛利率接近40% 两倍于国内储能系统盈利水平 [18] - 宁德时代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达89.86% 较2023和2024年不到80%的水平显著提升 [16] 产业链扩张与技术升级 - 头部电池企业启动新增产能建设 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均扩大资本开支 [16] - 2025年上半年先导智能、海目星等头部设备企业新签及在手订单总额超300亿元 同比增长70%-80% [16]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中试线落地超预期 设备商订单再超预期 [9][21] 行业发展趋势 - 储能行业迎来盈利拐点 从增收走向增利 三四线电芯厂失位于低端竞争 头部玩家进入高质量发展 [19][22] - AIDC数据中心建设潮带来新需求 算力芯片用电量数倍提升 配套电源系统要求明显提高 [21] - 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领域市场空间明确 产业化进度提速 [21] - 新能源行业正处于盈利拐点前夜 经历主题交易、需求爆发、供给过剩三大阶段后迎来新周期 [24]
跑输大盘!新能源车要歇歇脚?私募这样看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17:41
板块近期表现 - 新能源车板块受政策面利好消息兑现影响冲高回落 出现放量震荡和小幅回调 [1] - 通达信新能源车板块指数日内一度逆势下探逾1% 收盘时涨幅仅0.43% [3] - 比亚迪下跌2.32%至164.08元 成交金额109.6亿元 宁德时代下跌1.58%至256.02元 成交金额46.8亿元 [7] - 新能源车板块指数11月以来上涨3.44% 四季度以来上涨15.79% 今年以来上涨44.61% 均跑赢主要股指 [7] 机构观点与驱动因素 - 多家私募机构看好新能源车板块前景 认为短期仍可积极介入 长期有望成为主流资金关注的第四大人气板块 [2]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被券商视为长期利好 有望加速电动车普及和成本下降 [8][9] - 驱动因素包括需求端超预期增长和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目标20% 较目前5%的渗透率有约3倍增长 [10] - 比亚迪单日成交金额多次过百亿元 被私募比作A股的特斯拉 [9]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重点聚焦以特斯拉为首的产业链 关注相关中游细分行业龙头 [10] - 中游企业业绩增速可能加快 如氟化工 电解液 电极材料等细分领域 [10] - 零部件(汽车玻璃 座椅 轮毂)投资逻辑未被充分发掘 [11] - 传统造车企业的科技赋能及电动化转型带来的衍生需求 [11]
电动车25Q2财报总结:盈利触底回升,龙头强者恒强
东吴证券· 2025-09-04 16:5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电动车行业整体持积极态度 投资建议首推格局和盈利稳定的龙头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结构件企业(科达利) 并看好具备盈利改善的材料龙头(湖南裕能、璞泰来、尚太科技、天奈科技、震裕科技、富临精工、天赐材料) 其次看好新宙邦、容百科技、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星源材质、恩捷股份 同时碳酸锂价格已见底 看好具备优质资源龙头(中矿资源、永兴材料、赣锋锂业、雅化集团) 并看好优质零部件企业(浙江荣泰、中熔电气、威迈斯等)[2] 核心观点 - 25Q2行业整体高景气 全球电动车销量525万辆 同环比+29%/+23% 储能Q2产量135.5GWh 同环比+60%/+32% 板块营收9317亿元 同环比+10%/+18% 归母净利润444亿元 同环比+1%/+9%[2] - 电池占利润比重42%(同比+7pct) 整车33%(同比-12pct) 中游材料9%(同比+3pct) 碳酸锂2%(同比+0pct) 核心零部件10%(同比+2pct)[2] - 25Q2三元正极、铜箔同比高增 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速排序:三元正极407%>铜箔325%>正极169%>添加剂150%>负极34%>锂电设备31%>汽车核心零部件25%>隔膜23%>电池19%>三元前驱体0%>整车-3%>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3%>铁锂正极-9%>结构件-15%>铝箔-29%>碳酸锂-36%[2] - 25Q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排序:正极127%>锂电设备123%>铜箔117%>添加剂66%>铁锂正极65%>负极36%>汽车核心零部件24%>锂电池中游23%>电池22%>隔膜19%>三元正极18%>结构件15%>三元前驱体13%>碳酸锂7%>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8%>整车-26%>铝箔-65%[2] - 25Q2碳酸锂板块盈利同增环降 毛利率24% 同环比-8/-2pct 归母净利率3.9% 同环比+0.5/-3pct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99.2亿元 同环比+70%/+981%[2] 终端需求 - 25年H1全球电动车累计销952万辆 同比增长30.4% 累计电动化率22% 25年Q2电动车销量525万辆 同环比+29%/+23%[7] - 国内电动车25年H1累计销693.5万辆 同比增长40.3% 累计电动化率46% 25年Q2电动车销量386万辆 同环比+35%/+26%[7] - 25年H1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504.4GWh 同环比增长37.3%/-5% 其中Q2装机量282.6GWh 同环比+36%/+27%[11] - 25年Q2全球储能电池产量135.5GWh 同环比+60%/+32% 25H1产量238GWh 同环比+90%/+9%[11] 电动车板块盈利 - 25年H1新能源汽车板块营业收入17219亿元 同环比+10%/-12% 归母净利润853.3亿元 同环比+16%/+24%[16] - 25年Q2新能源汽车板块营业收入9317亿元 同环比+10%/+18% 归母净利润444亿元 同环比+1%/+9%[16] - 25年Q2毛利率16.1% 同比-1.2pct 环比-0.2pct 归母净利率4.8% 同比-0.4pct 环比-0.7pct 费用率10.6% 同比-0.7pct 环比-0.4pct[19] - 25年Q2资本开支970亿元 同比上升33% 环比上升2%[21] - 25年Q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442亿元 同比增长46% 环比增长991%[23] 上中游环节分析 - 25Q2锂电池中游占比同比显著提升 电池占利润比重42%(同环+7/+4pct) 整车33%(同环比-12/-4pct) 中游材料9%(+3/+1pct) 碳酸锂2%(+0/-1pct) 核心零部件10%(+2/+1pct)[25] - 碳酸锂板块25H1营收450亿元 同比-5% 归母净利润24亿元 同比+319% 25Q2营收239亿元 同比-6% 环比+13% 归母净利润9.4亿元 同比+7% 环比-36%[37] - 锂电池中游板块25Q2营收3099亿元 同比+9% 归母净利润241.6亿元 同比+23% 环比+18% 毛利率18% 同比-0.6pct 净利率8% 同比+0.9pct[43] - 电池板块25H1营收3093亿元 同比+8% 归母净利润343.8亿元 同比+24% 25Q2营收1654亿元 同环比+8%/15% 归母净利润186.6亿元 同环比+22%/19%[55] - 宁德时代25H1全球装机190.9GWh 份额37.8% 同比+0.1pct 比亚迪装机89.9GWh 份额17.8% 同比+2.4pct[64] 细分领域表现 - 结构件竞争格局稳定 龙头盈利稳健 二线盈利改善[77] - 动储电芯价格已企稳 电池价格底部明确 25年8月523方形电芯价格维持0.38元/Wh 方形铁锂电芯价格维持0.32元/Wh[70] - 海外电池企业Q2营收水平有所提升 但剔除IRA补贴后仍处于微利或亏损水平 25Q2宁德时代/LGES/三星SDI/松下/SKI营业利润率分别为22.8%/8.8%/-14.6%/14.5%/-3.2%[74]
中国最赚钱的三大车企加一起,利润勉强追上宁德时代
36氪· 2025-09-04 16:45
行业销量表现 - 14家主流车企上半年合计销量达1102万辆 同比增长147% [2][4] - 比亚迪和上汽销量领先 分别达2146万辆和20526万辆 同比增长33%和124% [4] - 新势力品牌中零跑成为黑马 销量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7% 小鹏和小米增速达279%和1342% [4] - 仅东风汽车、广汽集团和赛力斯出现销量下滑 同比分别下降147%、125%和158% [4][5] 营收状况 - 行业总营收139万亿元 同比增长121% [2][6] - 比亚迪、上汽和吉利营收位居前三 分别为37128亿元、299588亿元和150285亿元 同比增长233%、52%和265% [6] - 小米汽车营收增速最快达2323% 零跑和小鹏分别增长1743%和1325% [6] - 北京汽车、长安汽车等传统车企营收出现下滑 最高降幅达126% [6][7] 盈利能力分析 - 行业总净利润25573亿元 同比下降210% [2][9] - 仅比亚迪、赛力斯和理想实现净利润增长 零跑扭亏为盈 小鹏和小米亏损收窄569%和3125% [8][10] - 最赚钱三家车企比亚迪、吉利和长城合计净利润31137亿元 仅与宁德时代3049亿元净利润基本持平 [10] - 北汽、东风等传统车企净利润大幅下滑 最高降幅达92% [10] 产业链利润分配 - 宁德时代单家净利润3049亿元 相当于日均盈利168亿元 [10][11] - 头部车企市值总和128万亿元(比亚迪9558亿、吉利1698亿、长城1496亿)仍低于宁德时代175万亿元市值 [13] - 电池供应商凭借技术壁垒和龙头地位获得强议价能力 车企则处于重资产竞争阶段 [14][16] 行业竞争格局 - 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血战期" 车企优先通过价格竞争换取市场份额 [18] - 盈利模式差异导致整车厂利润被压缩 需依靠规模效应摊薄成本 [16][18] - 当前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 但多元化竞争格局使单车利润率难以保持稳定 [18]
年入超14亿,宁王蔚小理“供出”一个IPO
36氪· 2025-09-04 16:22
IPO进程与募资计划 - 公司深交所创业板IPO进入提交注册阶段 保荐机构为浙商证券[1] - IPO于2023年9月获受理 2025年8月28日上会通过 历时近两年[1] - 拟募资7.29亿元用于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生产项目(一期)[1] 股权结构与家族控制 - 实控人陈荣贤一家三口合计控制55.58%股份 形成家族主导格局[1] - 陈荣贤任董事长(持股24.96%) 妻子张丽琴任总经理助理 儿子陈超鹏任董秘[1][3] - 陈氏家族通过亲属持股进一步巩固 合计控制超75%股权[2] - 发行后社会公众股占比25% 陈荣贤持股降至18.72%[3] 业务定位与客户关系 - 专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 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产品[4] - 2011年开展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发 2012年起与宁德时代战略合作[4] - 2016年成为上汽大众等主机厂首款新能源车供应商[4] - 配套车型超200款 客户覆盖宁德时代 中创新航 蜂巢能源及蔚来 小鹏 理想 奔驰 大众等30余家车企[4]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0.31亿 11.36亿 14.37亿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3.37亿元[7]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3亿 9825.49万 9542.88万元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488.54万元[7] - 2022-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亿 8925.78万 8804.38万元[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7.43亿元(同比增45.88%) 扣非归母净利润3128.28万元(同比增39.14%)[10] - 预测2025年营收17.37亿元(同比增20.86%) 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9.72%)[10] 产品收入结构 - 电池液冷板收入占比从2022年79.79%升至2025年一季度92.27%[5][6] - 电池液冷板收入2022-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达21.09%[5] - 动力电池领域收入占比从2022年80.07%降至2025年一季度62.54%[5][6] - 储能领域收入快速增长 占比从2022年3.61%升至2025年一季度30.19%[5][6] 研发投入与资产状况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406.96万 4394.05万 5411.17万元[7] -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维持在3.01%-3.87%[7][8] - 2025年3月资产总额19.81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6.43亿元[8]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从2022年56.26%降至2025年3月51.91%[8] 经营风险与合规问题 - 对宁德时代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53.73%降至2025年一季度44.39%[4]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从2022年3.23亿元增至2024年5.6亿元 占流动资产比例超30%[9] - 2025年3月存在社保公积金欠缴 需补缴1246万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82.9%[9]
A股收评:科创50指数跌超6% 大消费股逆势走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6:08
市场整体表现 - 主要股指全线下跌 创业板指跌4.25% 科创50指数跌超6% 沪指跌1.25% 深成指跌2.83% [1] - 全市场近3000只个股下跌 个股跌多涨少 [2]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54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802亿元 [5] 板块表现分化 - 大消费股逆势走强 步步高等多股涨停 [3] - 银行股探底回升 农业银行再创历史新高 [3] - 光伏储能概念股一度冲高 安彩高科涨停 [3] - 算力硬件与芯片股集体大跌 新易盛等多股跌超10% [4] 个股成交活跃度 - 中际旭创成交额367.32亿元居首 股价下跌13.39% [6][7] - 新易盛成交额349.70亿元 股价大跌15.58% [6][7] - 寒武纪成交额280.13亿元 股价下跌14.45% [6][7] - 宁德时代成交额204.43亿元 股价下跌1.61% [6][7] - 阳光电源成交额196.11亿元 逆势上涨0.96% [7]
宁德时代退出!
鑫椤锂电· 2025-09-04 15:44
核心交易事件 - 芬兰政府与Pontos同意收购宁德时代持有的芬兰维美德汽车公司20.6%股份 [1] - 芬兰政府将向维美德汽车注入约3500万欧元新资本 [1] - 交易完成后芬兰政府持股79% Pontos持股21% [1] 交易背景原因 - 电动化进程低于预期及欧洲汽车市场整体下行导致维美德汽车订单萎缩 [1] - 订单萎缩是促成宁德时代退出的重要原因 [1] 维美德汽车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1968年 累计生产约180万辆汽车 [3] - 合作对象包括梅赛德斯-奔驰 萨博和保时捷等知名汽车品牌 [3] - 三大业务线为整车合同制造(VCM) 电动汽车系统(EVS)和车顶及运动系统(RKS) [3] 电动化领域发展 - 2009年下线第一辆全电动汽车Think City进入电动汽车领域 [3] - 2019年在萨洛开始大规模生产电池系统 [3] - 目前运营三个电池工厂 成为领先的国际独立电池系统生产商之一 [3] 宁德时代投资历史 - 2017年注资3000万欧元参股维美德汽车公司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