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械设备行业双周报(2025、10、03-2025、10、16):9月挖机延续高景气,海内外销量同环比双增-20251017
东莞证券· 2025-10-17 14:36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标配”(维持)[1]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9月挖机延续高景气,海内外销量同环比双增”[1] - 机器人板块: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需求回暖,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约为54.90%;随着人形机器人逐步实现量产,工业用场景将率先落地,将拉动上游核心零部件需求;11月6日特斯拉召开股东大会等事件有望持续刺激板块行情向上[4][42] - 工程机械板块:9月挖机内外销同环比双增,景气度延续;内销受国家重大工程开工、风电等下游需求及更新替换因素支撑;2025年1-8月非洲、一带一路及沿线地区维持高需求,产品出海逻辑持续看好;全球工程机械产品结构性优化持续,电动化产品渗透率提升加快[4][42] 行情回顾 - 申万机械设备行业双周下跌2.50%,跑输沪深300指数2.02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5名;本月至今下跌2.50%,跑输沪深300指数2.02个百分点,排名第25名;年初至今上涨33.88%,跑赢沪深300指数16.50个百分点,排名第6名[2][12] - 二级板块双周表现:轨交设备Ⅱ板块涨幅最大为3.45%,工程机械板块上涨0.54%,通用设备板块下跌1.89%,专用设备板块下跌2.05%,自动化设备板块下跌7.24%[2][15] - 二级板块年初至今表现:通用设备板块涨幅最大为39.29%,专用设备板块上涨39.03%,工程机械板块上涨35.56%,自动化设备板块上涨32.04%,轨交设备Ⅱ板块上涨3.59%[16] - 个股双周涨幅前三:奥美森上涨266.55%,长江能科上涨254.03%,灵鸽科技上涨41.69%;双周跌幅前三:华依科技下跌20.05%,燕麦科技下跌19.19%,步科股份下跌17.60%[2][19][20] 板块估值情况 - 截至2025年10月16日,申万机械设备板块PE TTM为31.64倍,高于近一年平均值27.75倍14.00%,低于近一年最大值32.75倍3.40%,高于近一年最小值24.40倍29.67%[3][22] - 细分板块PE TTM:通用设备为40.72倍,专用设备为31.43倍,轨交设备Ⅱ为18.39倍,工程机械为23.84倍,自动化设备为52.74倍[3][22] 数据与产业动态 - 2025年9月工程机械主要产品月平均工作时长为78.10小时,同比下降13.30%,环比下降0.42%;月开工率为55.20%,同比下降9.08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06个百分点[40] - 产业政策与产品更新:上海市发布智能终端产业行动方案支持人形机器人研发量产;杭州发布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并给予奖励;智元机器人推出新一代工业级交互式具身作业机器人精灵G2[40] 投资建议关注标的 - 机器人板块建议关注:汇川技术(通用伺服及细分产品市占率名列前茅)、绿的谐波(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企业)[4][42][43] - 工程机械板块建议关注:三一重工(挖掘机龙头,受益于基建需求)、恒立液压(油缸业务成熟,挖机油缸市占率超50%)[4][42][45]
AI时代的银行业:AI驭险,更须为AI设防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 2025-10-17 14: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3][4][6] 报告核心观点 - 银行业正处于由生成式AI和自主智能体AI驱动的技术革新拐点,AI是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的战略杠杆 [3] - 金融机构在利用AI进行创新时必须确保符合严格监管要求,需优先反思和优化现有风险与合规体系以实现AI规模化应用 [3] - AI时代银行业面临双重使命:利用AI防范风险(如欺诈、网络安全),同时防范AI自身带来的风险 [15] - 超过60%的银行CEO认为敢于冒风险才能抓住自动化带来的竞争红利,机构需构建强大可扩展的AI架构并培育全员风险管理文化 [14] AI在风控合规领域的价值潜力 - 61%的高管认为欺诈检测将为业务带来最大价值提升 [6][24][27] - 52%的高管关注网络安全领域的AI应用价值 [6][27] - 45%的高管预计AI将彻底革新反洗钱(AML)和客户身份识别(KYC)流程 [6][27] - 仅39%的受访者重点关注信贷风险管理与定价优化,市场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视度仅为28%,显示业界对AI在核心风控领域应用仍持审慎态度 [29] AI应用面临的转型挑战 - 43%的金融机构高管将KYC和AML列为AI转型中最艰巨的任务,因其需应对复杂全球监管体系并以高精准度验证海量数据 [31][33][34] - 自主智能体AI通过并行调度多个子智能体实现实时学习与自我迭代,可大幅提升KYC等流程效率并增强系统可信度 [34][35][36][37] - 实现自主智能体AI有效运作需具备精确化目标设定、价值学习机制、目标驱动安全边界、智能体行为实时追踪及评估基准与框架等关键要素 [38][39][40][41][42] AI人才与技能缺口 - 61%的高管将模型验证列为优先强化的人才技能方向 [7][48][49] - 46%的高管重点关注风控能力建设 [7][48][49] - 人才储备是现代化转型决胜点,缺乏模型验证与风险管控专业能力将使AI系统从战略资产沦为风险负债 [48] 企业级AI规模化部署关键举措 - 63%的高管将压力测试模拟视为首要优先事项,以在部署前识别模型隐患并降低运行风险 [8][51][52][56] - 48%的受访者支持实时风控机制,以提供持续监测并即时校正AI系统偏差 [8][51][52][56] - 33%的受访者认为人才与技能是推动AI技术落地的重要引擎 [51][52][56] AI风险分级管理实践 - 风险等级分层是主流治理思路,37%的机构优先聚焦高风险应用场景以实现资源有序倾斜 [58][59] - 仅25%的机构为高风险AI用例配置实时监控手段,存在显著短板需弥补 [62][63][64] - 客户接触点(24%)和敏感数据(20%)也被视为需要重点管控的领域 [59] 战略行动指南 - 筑牢AI人才根基:需包含技术技能与非技术领域的全面AI素养课程,培养识别偏见及公平性的能力,并营造安全心理氛围 [66] - 构建运营韧性:为自主智能体AI管理的关键业务配备备用方案,通过风险地图绘制和实战演练防患于未然,利用沙盒环境进行测试 [67] - 增强实时风控:构建统一AI实时监控中枢全面追踪性能、延迟、质量与成本,将风险管理写入系统代码自动把握运营与伦理底线 [68] - 管理第三方风险:建立明确问责边界,由采购、法务与AI专家共同制定供应商准则,合同需透明阐明AI功能变更及安全措施 [69] - 嵌入网络安全实践:联动网络安全与风控团队升级防护体系,进行攻防演练暴露防御短板,实现AI系统全景监控 [70] - 优化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设立AI编码使用清晰边界,对开发者进行提示工程和偏差检测培训,自动化代码分析识别风险漏洞 [71]
汽车汽配:9月乘用车销量创新高,地区补贴差异化显现
华兴证券· 2025-10-17 14:0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 核心观点 - 9月乘用车销量创新高,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至57.8% [2][3] - 反内卷浪潮推动市场趋于稳定,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导致区域销量增速分化 [5] - 预计2025年全年国内乘用车和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将分别达到2500万辆和1400万辆,渗透率为56% [5] 乘用车与新能源车市场表现 - 9月乘用车零售销量224.1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1.0% [3] - 9月乘用车批发销量280.3万辆,同比增长12.4%,环比增长13.0% [3] - 9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129.6万辆,同比增长15.4%,环比增长16.2%,零售渗透率达57.8%,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 [3] - 2025年前9个月累计乘用车零售销量1700.5万辆,同比增长9.2%;累计新能源车零售销量886.6万辆,同比增长24.4% [3] - 9月新能源车批发销量中,纯电、插混和增程车型销量分别为94.7万辆、42.4万辆和12.9万辆,占比分别为63%、28%和9% [3] - 9月乘用车出口52.8万辆,同比增长20.7%,环比增长5.7%;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1.1万辆,同比增长96.5%,环比增长3.9% [3] - 9月乘用车行业总体库存增长7万辆,而去年同期为下降12万辆;1-9月行业总体库存下降23万辆,去年同期下降91万辆 [3] 动力电池市场数据 - 9月国内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销量146.5GWh,同比增长42.2%,环比增长9.0% [4] - 9月动力电池销量110.5GWh,同比增长75.5%,环比增长11.8%;储能和其他电池销量36.0GWh,同比增长36.1%,环比增长1.0% [4] - 1-9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1067.2GWh,同比增长55.8% [4] - 9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出口26.7GWh,同比增长28.3%,环比增长18.2%;其中动力电池出口17.6GWh,同比增长50.9%,环比增长17.1%;储能电池出口9.1GWh,同比下降0.5%,环比增长20.3% [4] - 9月动力电池装车量76.0GWh,同比增长39.5%,环比增长21.6% [4] - 9月三元电池装车量13.8GWh,同比增长5.2%,环比增长26.5%;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62.2GWh,同比增长50.4%,环比增长20.5% [4] - 9月新能源汽车平均带电量55.0KWh,环比增长2.0%;纯电车型和插电混动车型带电量分别为56.2KWh(环比下降0.4%)和29.4KWh(环比增长6.1%) [4] 市场竞争与政策环境 - 反内卷浪潮下,9月有23款车型降价,少于去年同期的36款,市场促销活动趋于平缓 [5] - 9月新能源车促销力度维持在10.2%的中高位水平,较同期增加2.6个百分点,较上月微增0.7个百分点 [5][6] - 各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差异化导致区域销量增速分化,部分区域8月销量同比增长11%以上,而京津等区域下滑超10%,但9月分化情况有所改善 [5] 重点车型与电池企业排名 - 2025年9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排行前三位为:五菱宏光Mini EV(51,743辆)、Model Y(51,173辆)、星愿(48,080辆) [15] - 2025年9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前两位为:宁德时代(32.51GWh,占比42.81%)、比亚迪(16GWh,占比21.07%) [23]
ASML(ASML)FY25Q3点评及业绩说明会纪要:Q3业绩符合预期,AI产业扩张与EUV渗透率提升共振长期向上
华创证券· 2025-10-17 13: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对ASML(ASML)或半导体设备行业的整体投资评级 [1][2][3][4][5][6]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ASML FY25Q3业绩符合预期,AI产业扩张与EUV渗透率提升将共振推动公司长期向上发展 [1] - 公司短期业绩稳健,长期成长动能明确,主要受益于AI算力驱动下的先进制程扩张、3D集成创新以及光刻全流程软件化升级 [3] 公司25Q3业绩情况 总体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5.16亿欧元,环比下滑2.29%,同比增长0.66%,略低于指引中值(指引范围74–79亿欧元)[2][10] - 季度毛利率为51.6%,环比下滑2.1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符合50%–52%的预期区间 [2][10] - 季度净利润为21亿欧元,净利率为28.3%,对应每股收益5.49欧元 [2][8][10] 分业务业绩 - 系统销售收入为55.54亿欧元,环比下降0.76%,同比下降6.28% [2][18] - 系统销售中,EUV销售收入为21.11亿欧元(含1台High NA系统),非EUV销售收入为34.43亿欧元 [2][10] - 存量装机管理收入为19.62亿欧元,符合20亿欧元的指引水平 [2][10][18] 新签订单 - 2025年第三季度新系统订单额为53.99亿欧元 [2][17] - EUV设备订单额为36亿欧元,约占新订单总额的三分之二,需求持续增强;非EUV设备订单额为18亿欧元 [2][17] - 按客户结构划分,逻辑业务占比53%,存储业务占比47% [2][17] 营收划分详情 - 按技术划分系统销售:EUV占比38%,ArFi占比52%,其余技术占比10% [18] - 按终端客户划分:逻辑客户占比65%,存储客户占比35% [18] - 按地区划分:中国大陆地区占比42%(环比提升15个百分点),成为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台湾地区占比30%,韩国占比18%,美国占比6%,亚洲其他地区占比4% [18] - 本季度共交付72台光刻机(66台全新,6台二手),环比减少4台,同比减少44台;其中包括EUV 9台(环比-2台)、ArFi 38台(环比+7台)、ArFdry 4台、KrF 11台、I-line 10台 [18] 技术交付进展 - 交付首台面向先进封装领域的i-line机台TWINSCAN XT:260,其生产效率较现有方案提升约4倍 [9][42] 行业观察及公司进展 市场总体观察 - 行业整体出现多项积极信号,减轻了上一季度所面临的不确定性 [19] - AI投资热度持续上升,带动先进逻辑与DRAM领域的资本投入加速 [20] - AI应用正惠及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形成产业链多层次需求扩散 [21] - EUV技术在DRAM及先进逻辑客户中的采用率持续提升 [21] - 预计2026年中国市场的设备需求将明显低于2024与2025年的高景气阶段 [21][30][41] 技术路线图更新 - EUV技术:公司在SPIE及半导体大会上发布论文,展示在先进节点成本控制与产能效率优化方面的最新成果 [23] - High NA平台:客户已累计运行超过30万片晶圆,成熟度显著领先Low NA同期水平;SK hynix已启动首台EXE:5200系统的量产安装 [23] - 先进封装:成功交付首台XT:260先进封装光刻机,实现由验证向规模交付的关键跨越 [23] AI战略合作进展 - 公司与Mistral AI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旨在提升设备性能与客户交付效率,并借助AI能力加速产品研发与上市周期 [23][24] - 公司领投Mistral C轮融资,持股约11%,并在其战略委员会担任席位 [25] 公司指引 短期业绩指引 -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营收为92–98亿欧元,环比增长22.41%至30.39%,同比变化-0.68%至+5.8% [3][26] -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存量装机管理业务收入约为21亿欧元,环比增长7.02%,同比下降2.18% [3][26] -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毛利率为51%–53%,环比变化-0.6至+1.4个百分点,同比变化-0.7至+1.3个百分点 [3][26] - 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约15%(即约325亿欧元),毛利率约52% [3][26][27] 中期需求指引 - 公司预计2026年净销售额不低于2025年水平,行业需求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3][26] - 产品结构方面,EUV业务占比有望提升,反映出先进制程持续扩产及AI驱动带来的高端设备需求;中国市场的DUV业务可能因前期高基数而阶段性回落 [3][26] 长期展望 - 公司展望2030年收入规模区间为440亿至600亿欧元,毛利率有望达到56%-60% [3][28] - 长期成长动能来自AI算力驱动下的先进制程扩张、3D集成创新以及光刻全流程软件化升级 [3][28] 电话会议问答部分要点 市场需求与订单能见度 - 近期主要看到来自AI基础设施投资的积极进展,更多客户开始参与AI相关逻辑及DRAM产能建设,但相关影响在2026年仅会部分体现 [29][34][46] - 订单节奏并非线性,而是阶段性集中;尽管过去两季度订单表现健康,但不能视为持续线性趋势 [31] - 当前积压订单中有相当比例对应2026年之后的交付周期,因此难以简单以总订单量推算2026年收入增长幅度 [38] 技术演进与需求影响 - DRAM从6F²结构转向4F²后,预期EUV层数仍将上升,且4F²结构更复杂,将带动整体掩膜层数与高级光刻掩膜需求增加 [32][33] - AI驱动下的高性能逻辑与DRAM芯片将加速EUV层数增长与节点演进,这一趋势预计在未来12–24个月成为关键观察期 [50][51] - 光刻强度呈现结构性强化趋势,逻辑端在GAA过渡后预计在更先进节点上恢复更积极的微缩 [50] 产能与供应链 - 公司认为2026年EUV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短期与长期产能层面均已做好准备,目前不存在明显供给瓶颈风险 [36][37] - 公司已采取多项措施提升供应链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具备比数年前更高的供应韧性与产能灵活度 [39] 财务与运营 - 2025年第四季度毛利率指引略好于上季度预期,主要受出货量上升带来的规模效应、低NA机型销售良好、升级业务收入环比增长等因素推动 [35] - 2026年毛利率变化将主要由产品结构与存量装机管理业务构成决定,受中国市场DUV业务回落、EUV业务占比提升、High NA出货节奏等因素综合影响 [43] - 当前营运资本上升主要源于High NA系统周期长、交付时间延后导致库存占用增加,预计随High NA产量提升,营运资本周转效率将逐步改善 [53] High NA系统进展 - High NA系统性能验证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设备可用率持续优化,成熟速度显著快于Low NA同期表现 [47][48] - High NA项目当前对整体毛利率仍具稀释效应,主要因固定成本摊薄不足;预计在2028–2029年进入高产阶段后,毛利率将随规模效应提升 [40][49] - 下一波High NA订单预计将在客户完成验证后启动,时间大概率在2025年下半年或之后;下一轮出货集中期预计在2028年及以后 [40]
国七标准迭代,后处理市场有望扩张
华泰证券· 2025-10-17 10:3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且维持该评级 [2] 核心观点 - 移动源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其中机动车排放占比达72% [3][4] - 2025年以来国七标准研究和制定进程加快,技术路线或将增加EHC和紧耦合SCR等环节,测算国七阶段尾气后处理市场空间达1000亿元 [3][7] - 看好国七市场空间扩张和国产替代进程,技术储备和产品竞争力领先的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 [3] 移动源排放现状 - 2023年全国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924.6万吨,其中机动车排放占比72% [4][12] - 移动源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24%左右,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量超过900万吨 [4][12] - 分车型看,小型客车CO、HC排放量分担率达69.2%、76.3%;重型货车NOx、PM排放量分担率分别为75.6%、49.5% [13] 排放标准发展历程 - 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2000-2014年(国一到国四)、2017年(国五)、2020年(国六)、2025年(国七进程加快) [5][22] - 国六标准在国五基础上将NOx、PM限值削减60%以上,并增加了对颗粒数量PN的限制 [5][22] - 国七标准目前正处于三阶段预研究之中,生态环境部2025年2月新闻发布会强调加快移动源标准制修订 [23] 国七技术路线与价值量提升 - 国七技术路线或将增加电加热催化器(EHC)和紧耦合SCR等环节,以解决低负荷工况下排气温度低导致的NOx转化效率低下问题 [6][33] - 研究表明,WHTC循环下使用EHC后,SCR尿素起喷温度达到180℃的时刻由原来的368秒提前到80秒,NOx加权排放降至151.74 mg/kWh,满足欧七法规限值 [6][33] - 国七标准对价值量提升可能来自加强NOx减排、冷启动管控、扩展监管手段等方面,并有望将新能源汽车和非尾气颗粒物纳入管理 [45][46] 市场空间测算 - 以2024年全国汽车销量为基数,测算国七阶段尾气后处理市场空间约1001亿元,其中国七载体市场空间158亿元,催化剂、封装、电控市场空间843亿元 [7][47][48] - 测算假设国七阶段单车价值量较国六增长50%,其中燃油和混动乘用车载体价值量从300元/辆增至450元/辆,催化剂等从1000元/辆增至1500元/辆 [47][48] 重点公司分析 - 报告推荐艾可蓝(300816 CH,买入,目标价48.40元)和奥福科技(688021 CH,增持,目标价21.00元) [10][51] - 艾可蓝积极参与国七预研开发,技术储备和产品竞争力领先,同时船舶后处理和算力服务器贸易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52] - 奥福科技专注于蜂窝陶瓷技术,2025年下游重卡市场回暖带动公司Q2扭亏,汽油机小载体业务和GPF产品取得进展,并拓展氢能等新领域应用 [52]
9月社融金融数据点评:银行行业:存款延续活化,信贷需求仍偏弱
东兴证券· 2025-10-17 10: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4] 报告核心观点 - 9月社融增速在政府债高基数影响下继续下降,信贷需求整体偏弱,但M1增速超预期提升显示存款活化 [1][2][9] - 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同比少增,居民信贷需求延续弱势,新发放贷款利率保持稳定 [3][4] - 预计三季度银行净息差同比降幅收窄、环比趋稳,净利息收入有望企稳,基本面具有韧性 [9] - 看好四季度银行板块估值修复行情,短期关注优质中小行和低估值股份行,中长期看好国有大行和优质区域龙头 [10] 社会融资数据总结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为8.7%,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1][2] - 剔除政府债后,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5.94%,环比持平 [2] - 9月单月社融新增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 [2] - 政府债券净融资1.19万亿元,占新增社融的34%,同比少增3471亿元 [2] - 人民币贷款新增1.61万亿元,同比少增3662亿元 [2] - 展望后续,因政府债发行节奏前置,四季度剩余净发行额度较去年同期少1.59万亿元,对社融拉动作用预计减弱 [2] 信贷数据总结 - 9月末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为6.6%,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 [3] - 9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 [3] - 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1.22万亿元,同比少增2700亿元:其中企业短期贷款新增7100亿元,同比多增250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9100亿元,同比少增500亿元,已连续三个月同比少增;票据贴现减少4026亿元,同比少增4712亿元 [3] - 居民贷款新增3890亿元,同比少增1100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2500亿元,同比多增200亿元;居民短期贷款新增1421亿元,同比少增1279亿元 [4] - 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均环比持平 [4] 货币供应与存款数据总结 - 9月M1同比增速为7.2%,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 [1][9] - 9月M2同比增速为8.4%,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1][9] - 9月人民币存款新增2.21万亿元,同比少增1.53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企业存款新增9194亿元,同比多增1494亿元;财政存款减少8400亿元,同比多减6042亿元;非银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多减1.97万亿元 [9] 行业展望与投资建议 - 预计三季度银行贷款、总资产增速环比小幅下降,净息差同比降幅收窄、环比或阶段性趋稳 [9] - 短期看好具备区位优势和业绩释放空间的优质中小行,以及历史风险持续出清、主动基金显著欠配的低估值股份行 [10] - 中长期看好经营韧性更强、具备可持续稳定盈利和分红能力的国有大行,以及中小机构并购重整加速、区域银行集中度提升下的优质区域龙头银行 [10]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双周报(2025、10、3-2025、10、16):9月海外储能订单超30GWh-20251017
东莞证券· 2025-10-17 10:28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投资评级为“超配”,且予以维持 [2]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聚焦于储能行业的强劲增长,特别是中国储能出海的高景气度 [4][34][39] - 2025年1-9月中国储能新增出海订单/合作总规模达214.7GWh,同比增长131.75%,其中9月海外订单超30GWh [4][34][37] - 中国储能厂商凭借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在海外市场具备显著竞争力 [4][34][37] - 预测到2027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达180GW以上,到2030年将达300GW以上 [4][34][39] - 预测到2030年中国储能产业链和供应链产值规模将达2-3万亿元,全球累计储能装机规模将达730GW/1950GWh左右 [4][34][39] - 建议关注技术和规模领先的储能头部企业 [4][39] 行情回顾 - 截至2025年10月16日,近两周申万电力设备行业下跌2.84%,跑输沪深300指数2.36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第26名 [4][11][15] - 申万电力设备板块年初至今上涨39.62%,跑赢沪深300指数22.25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第4名 [4][11][15] - 子板块方面,近两周电网设备板块表现最佳,上涨5.76%,电池板块表现最弱,下跌8.13% [4][15][17] - 年初至今,电机板块涨幅最高,达62.97%,电网设备板块涨幅相对较低,为27.35% [16][17] - 个股方面,近两周新特电气、四方股份和金盘科技涨幅居前,分别达38.35%、35.56%和35.44% [4][19][20] - 近两周聚和材料、金杨材料和*ST沐邦跌幅较大,分别下跌21.38%、18.79%和18.66% [4][19][21] 电力设备板块估值及行业数据 - 截至2025年10月16日,电力设备板块整体PE(TTM)为34.67倍 [4][23] - 子板块中,电机Ⅱ板块估值最高,PE(TTM)为62.87倍,电网设备板块估值相对较低,PE(TTM)为29.91倍 [4][23] - 各子板块当前估值均高于其近一年平均值,其中其他电源设备Ⅱ板块当前估值较近一年平均值高出35.32% [23] - 主要光伏产品价格近期保持稳定,多晶硅致密料价格为5.10万元/吨,N型182硅片均价为1.350元/片,N型182TOPCon双玻组件均价为0.693元/W [30][31][32] 产业新闻与政策动态 -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用户侧涉网安全管理的通知,强调管控涉网安全风险 [34] - 国家能源局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明确推动煤电、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市场 [35] - 浙江省发改委就优化分时电价政策公开征求意见,调整工商业用户季节性峰谷时段 [37] - 《集装箱锂电池储能系统自律实践指南》发布,是行业首份针对该系统的规范性指导文件 [37] 公司公告与投资建议 - 部分公司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锦浪科技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39%,通达股份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01%-111.12% [37] - 石大胜华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 [37] - 报告建议关注储能、电网、风电、光伏等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并列出具体关注标的及其要点 [39][40]
野村-下一代人工智能芯片的散热革命-Nomura-ANCHOR REPORT:Cooling revolutions for next_gen AI chips
野村· 2025-10-17 09:4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Jentech (3653 TT)的初始评级为“买入”,目标价为新台币3,186元 [15][16][17] - 报告重申对AVC (3017 TT)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从新台币1,386元上调至新台币1,700元 [15][17][150] - 报告重申对Auras (3324 TT)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从新台币880元上调至新台币1,160元 [15][17][169] 核心观点 - AI芯片热设计功耗的快速升级将推动液冷行业进入新技术阶段,微通道盖板有望成为2027财年及以后3,000W以上芯片最实用的新型散热解决方案 [3][6][19] - 尽管微通道盖板是未来趋势,但当前传统散热组件制造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仍有显著增长空间,驱动力包括AI GPU从半液冷转向全液冷、AI ASIC从气冷转向液冷的渗透率提升以及AI机柜出货量的快速增长 [3][14][39] - 液冷是AI性能升级的大趋势,其总潜在市场的强劲增长足以在未来2-3年内同时推动传统散热组件制造商和新技术赋能商的盈利增长 [15][41] AI芯片散热技术演进路径 - AI芯片热设计功耗正快速提升,从一两年前的600-700W增至2025年的1,200-1,400W,预计到2026财年中将升级至约2,000W及以上,2027财年芯片热设计功耗很可能超过3,000W [6][19][33] - 当热设计功耗超过3,000W时,传统的单相液冷冷板可能接近散热极限,需要替代性冷却方案,如微通道盖板、两相液冷或芯片上直接液冷 [6][19][98] - 2025年是液冷解决方案成为商用AI GPU主流的元年,但技术迭代加速,下一代冷却技术预计从2026财年末至2027/28财年出现 [6] 微通道盖板技术与前景 - 微通道盖板是一种将均热板与冷板集成的冷却解决方案,通过消除一个边界层来最小化热阻,其散热路径从传统的“芯片→导热界面材料1→盖板→导热界面材料2→冷板”缩短为“芯片→导热界面材料1→微通道盖板” [7][23][104] - 微通道盖板基于单相液冷,冷却剂及周边组件与当前主流解决方案兼容,这使其可能比两相液冷方案更早被采纳 [7][23][100] - 微通道盖板可能具有更低的Z轴高度,这对于未来更高密度的AI服务器架构至关重要 [7][23] - 微通道盖板的广泛采用面临设计、制造和供应链工作流程重组等多重挑战,其准备时间可能需要一年或更久 [7][8][28] 其他先进散热技术分析 - 两相液冷解决方案虽然能处理3,000W以上芯片,但由于其系统压力更高且不稳定、组件和系统需要重新认证、冷板Z轴高度更高等挑战,短期内不太可能被广泛采用 [32][149] - 芯片上直接液冷方案仍处于研究阶段,其可制造性和可扩展性面临挑战,预计在近期内仅停留在纸面 [10][36][37] - 导热界面材料可能升级,Rubin Ultra有可能开始使用金属铟作为导热界面材料1,以应对热设计功耗提升和石墨膜散热限制 [10][13][38] 当前散热组件制造商的增长机遇 - 除了最高功耗的AI芯片,AI系统中的其他组件仍将需要液冷解决方案,而目前许多仍采用气冷,这一市场增长机会被低估 [14][39][151] - 如果微通道盖板在2027财年下半年至2028财年实现大规模量产,AI客户将需要第二货源,这为当前的领先冷板制造商提供了机会 [14][39][43] - AMD和许多AI ASIC计划从2026财年下半年开始采用更多液冷解决方案,这将成为当前散热组件制造商的重要增长动力 [14][39][151] 重点公司分析 - Jentech作为全球领先的均热板制造商,其在微通道盖板方面的产品升级机会、与台积电的紧密合作以及液冷模块经验,使其有望成为该新技术的早期主要受益者,预计其2025财年/26财年/27财年盈利将分别增长53%/31%/47% [16][42] - AVC作为英伟达、AMD和大多数ASIC客户的领先液冷解决方案提供商,有望受益于液冷渗透率提升,其2025财年第三季度销售额环比增长32%,超出市场预期 [150][152] - Auras目前在冷板市场份额较小,这限制了微通道盖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在歧管方面的业务不受微通道盖板影响,并能从未来AI服务器中更多的全液冷设计中显著受益 [45][169]
太平洋房地产日报:成都发布公积金新政-20251016
太平洋证券· 2025-10-16 22:42
行业投资评级 - 子行业评级:房地产开发(无评级)、房地产服务(无评级)[3] 市场行情 - 2025年10月15日,申万房地产指数上涨0.11%,表现弱于上证综指(+1.22%)、深证综指(+1.56%)、沪深300(+1.48%)和中证500(+1.38%)[3] - 房地产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涨幅前五为香江控股(+10.10%)、上实发展(+10.06%)、衢州发展(+5.97%)、南国置业(+5.16%)、亚通股份(+3.89%)[4] - 跌幅较大个股为深振业A(-10.01%)、深物业A(-3.78%)、合肥城建(-3.59%)、皇庭B(-2.78%)、滨江集团(-2.01%)[4] 行业政策与新闻 - 成都发布公积金新政,取消"本市缴存"限制,允许异地缴存人申请"商转公"贷款,并增加可办理"商转公"业务的合作银行范围,自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5] - 杭州成功出让一宗宅地,大家房产经过22轮竞价以总价12.64亿元竞得,溢价率达19.93%,成交楼面价为25317元/㎡[6] - 苏州同日成功出让2宗宅地,总收金6.62亿元,两宗地块均由联合体以底价竞得,溢价率均为0%[6][8] 公司运营动态 - 首开股份2025年9月实现签约面积9.15万平方米,签约金额8.53亿元;2025年1-9月累计签约面积94.38万平方米,签约金额140.05亿元,自2025年8月以来无新增土地储备[9]
北交所市场点评:缩量整固修复,关注北交所补涨机会
西部证券· 2025-10-16 22: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 报告核心观点 - 北交所市场呈现量缩价升格局,北证50指数上涨1.62%,成交金额178.0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28.86亿元 [1][7] - 市场情绪有所回暖,科技主线保持强势,医药生物和电力设备板块表现突出 [3] - 北证50指数涨幅高于沪深300和科创50指数,但略低于创业板指 [3] - 驱动市场因素包括国内流动性合理充裕、美元指数走弱缓解资金外流压力及产业会议事件催化 [3] - 北交所最近一个月涨幅弱于沪深两市,存在补涨动能,建议关注成交额持续放大带来的反弹空间 [3] 行情复盘 板块行情复盘 - 10月15日北证A股成交金额178.0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28.86亿元 [1][7] - 北证50指数收盘价1508.31,上涨1.62%,PE_TTM为70.85倍 [1][7] -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收盘价2612.39,上涨1.91% [1][7] - 北交所市场换手率为3.0%,高于科创板(2.3%)和上证主板(1.3%),但低于创业板(3.8%) [12] 个股涨跌复盘 - 当日北交所278家公司中213家上涨,7家平盘,58家下跌 [1][14] - 涨幅前五个股:三协电机(5.2%)、宏海科技(4.3%)、广信科技(4.1%)、万达轴承(2.5%)、林泰新材(2.5%) [1][14][16] - 跌幅前五个股:科力股份(-2.7%)、龙竹科技(-1.0%)、成电光信(-0.7%)、科隆新材(-0.5%)、宏远股份(-0.5%) [1][14][15] 新股上市进展 - 10月15日无新股申购,新天力公司上市委会议通过 [17] 重要新闻 - 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7.03万亿元,同比增长6.4% [1]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行动方案,目标到2027年底在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2][18] 重点公司公告 - 开发科技拟使用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2][19] - 科创新材股东徐韦楠减持1,720,000股,占总股本的2% [2][20] - 能之光拟使用额度不超过人民币8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2][21] - 国子软件拟使用额度不超过人民币1.3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