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报:“反内卷”初见成效,关注后续催化-20250916
国元证券· 2025-09-16 11:57
[Table_Main] 行业研究|能源|新能源 证券研究报告 [Table_Title] "反内卷"初见成效,关注后续催化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报 [Table_Summary] 报告要点: 周度行情回顾 2025 年 09 月 08 日至 09 月 12 日,上证综指上涨 1.52%,深证成指 上涨 2.65%,创业板指上涨 2.10%。其中申万电力设备上涨 0.53%, 较沪深 300 跑输 0.85pct。细分子行业来看,申万光伏设备/风电设备 /电池/电网设备分别涨跌-3.28%/-2.04%/1.28%/1.02%。 重点板块跟踪 9 月 12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储能规 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 年)》的通知。文件明确,合理 提升新型储能调用水平。电力现货市场未连续运行地区应综合考虑系 统需求、安全性、调节经济性等因素,优化各类调节资源调用序位, 结合系统需要科学增加新型储能调用,尽量减少煤电机组频繁深度调 峰、日内启停调峰。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遵循市场交易结果 调用各类调节资源。文件明确,加快新型储能市场机制完善。推动"新 能源+储能"作为 ...
交通运输行业周报:原油运价大幅上涨,小鹏汇天eVTOL获阿联酋哈伊马角颁发特许飞行证-20250916
中银国际· 2025-09-16 11:52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2] 核心观点 - 原油运价大幅上涨,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CTFI)报1469.65点,较9月4日上涨14.3% [3][15] - 欧线集运运价下跌,上海港至欧洲基本港运价为1154美元/TEU,较上期下跌12.2% [3][16] - 美线集运运价上涨,上海港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运价分别为2370美元/FEU和3307美元/FEU,分别较上期上涨8.3%和7.6% [3][16] - 柬埔寨国家航空拟向中国商飞采购20架C909飞机,其中10架为确认订单 [3][17] - 小鹏汇天eVTOL在阿联酋获颁特许飞行证,为中国飞行汽车企业海外首张有人驾驶特许飞行证 [3][17][18] - 菜鸟与卡塔尔航空货运达成战略合作,提升跨境电商物流运力 [3][24] - 1至7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9万亿元,同比增长5.2%;物流业总收入8.2万亿元,同比增长4.9% [3][25] 行业高频动态数据 航空物流 - 中国至亚太航线价格稳定,上海出境空运价格指数同比-7.0%,环比-1.3% [26] - 8月国际/港澳台货运执飞航班13371架次,同比+16.88% [33] 航运港口 - SCFI指数报1398.11点,周环比-3.21%;CCFI指数报1125.30点,周环比-2.07% [38] - BDI指数报2126点,周环比+7.43%,同比+10.33% [42] - 1至7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104.41亿吨,同比增长4.4%;集装箱吞吐量20294万标箱,同比增长6.3% [49] 快递物流 - 7月快递业务量164.0亿件,同比+15.04%;业务收入1206.4亿元,同比+8.91% [51] - 顺丰控股7月业务量13.77亿票,同比+33.69%;圆通速递业务量25.38亿票,同比+20.81% [55] - 行业集中度指数CR8为86.90,同比+2.00% [74] 航空出行 - 9月第二周国际日均执飞航班1738.71架次,同比+8.97% [4][81] - 国内飞机日利用率7.75小时/天,窄体机利用率7.81小时/天 [81] 公路铁路 - 9月第二周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1051.19点,环比-0.02% [105] - 9月1日至7日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5436万辆,环比-1.03% [4][105] - 7月全国铁路货运周转量3042.17亿吨公里,同比+6.50% [109] 交通新业态 - 联想Q2 PC出货量1697万台,同比+15.22%,市场份额25.1% [4][118] - 理想汽车8月交付新车28529辆,同比-40.72% [118] 投资建议 - 关注出口链条标的:中远海特、招商轮船、华贸物流 [5] - 关注低空经济标的:中信海直 [5] - 关注水电建设相关交通需求标的:四川成渝、重庆港 [5] - 关注公路铁路标的:赣粤高速、京沪高铁、招商公路 [5] - 关注邮轮及轮渡标的:渤海轮渡、海峡股份 [5] - 关注快递标的:顺丰控股、极兔速递、韵达股份 [5] - 关注航空标的:中国国航、南方航空、春秋航空 [5]
计算机行业深度研究:后量子密码技术:应对量子计算威胁的关键防线
民生证券· 2025-09-16 10: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 维持评级 [4] 报告核心观点 - 量子计算有望成为解决AI算力瓶颈的颠覆性力量 凭借指数级并行处理能力、全域协同特性与超低能耗优势 从根本上颠覆传统计算架构 [1][3] - 量子计算对传统密码体系构成严峻威胁 其强大计算能力可能破解基于大整数分解的加密系统 [1][3][30] - 后量子密码技术是应对量子计算威胁的关键防线 旨在构建能抵御量子计算机攻击的新型密码体系 [1][3][32] - 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2023年达47亿美元 预计2035年将超过800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44.8% [1][27] - 美国在后量子密码领域全球领先 中国处于标准完善与产业试点阶段 国内龙头企业正加速布局 [1][36][40][47] 量子计算技术发展 - 量子计算基于量子力学特性 包括叠加、纠缠和量子干扰 基本信息单位为量子比特 [7] - 相比传统计算 量子计算具有更强并行计算能力 可同时对2^n个数进行数学运算 并具备更低能耗 [10][11] - 量子计算能力随量子比特数量指数级增长 2019年谷歌验证"量子优势" 2020年中国建成76光子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14] - 超导量子计算进展最为亮眼 因具备保真度高、运算速度快、扩展性好、可控性强等优势 [21] - 量子计算应用已拓展至金融、化工、人工智能、医药、汽车、能源等多个领域 [23][25] 后量子密码技术体系 - 后量子密码技术涵盖多种技术路线:基于格的密码算法、基于哈希的后量子密码算法、基于编码的密码算法、基于多变量的后量子密码算法和基于同源的后量子密码算法 [32][33] - 美国NIST已标准化两个密钥封装算法和三个签名算法 包括ML-KEM、ML-DSA、SLH-DSA等 [36] - 美国计划2030年前完成后量子密码标准迁移 政府与科技企业积极推动技术落地 [37] - 中国密码学会2019年组织全国密码算法设计竞赛 2023年国家标准委开展后量子密码标准前瞻研究 [40] - 国内在芯片研究、开源密码库和应用试点方面取得进展 如华夏银行区块链试点和中国电信5G核心网部署 [41][43] 国内企业布局情况 - 三未信安:自主研发全系列抗量子密码产品 涵盖密码芯片到密码系统 支持NIST四种标准算法 [47][48] - 天融信:战略投资问天量子 推出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 采用"后量子密码SoC+量子随机数芯片"双芯架构 [51][52] - 电科网安:发布"量铠"抗量子密码系列产品 实现敏捷架构设计、全栈算法支持和高能效硬件加速 [54] - 吉大正元:构建后量子PKI系统 推出多款后量子密码硬件设备 与中电信量子合作实现"量子密钥+后量子算法"双重防护 [57][58] - 国盾量子:构建全球首个融合QKD和PQC的分布式密码体系 实现1000公里跨域量子密信电话 [61] - 格尔软件:完成全线密码产品抗量子能力升级 支持国际和国内抗量子算法 在金融行业开展试点 [65] - 国芯科技:与问天量子等组建联合实验室 研发抗量子密码芯片AHC001 产品已应用于电力等领域 [68] 投资标的建议 - 后量子密码技术标的:国盾量子、三未信安、吉大正元、天融信、电科网安、格尔软件、国芯科技 [3][4][72] - 量子计算相关标的:启明星辰、科大国创、禾信仪器、神州信息、科华数据、中国长城、光迅科技、紫光国微、亨通光电 [3][72]
人工智能驱动转型与价值重塑:智能能源
毕马威· 2025-09-16 10: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 报告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正从试点扩大到规模应用 显著提升能源行业运营效率 资产优化 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4][5][28] - 智能体技术是人工智能演进的下一阶段 能自主管理整个工作流程 模拟人类专家判断 并在无监督下做复杂决策 [4][39][40] - 能源企业需通过三阶段转型实现人工智能价值:赋能员工 融合工作流程 发展生态系统 [58][59][62] - 扩展人工智能应用需重塑企业运营模式 解决数据质量 监管合规和预算限制等挑战 [31][16][22] - 人工智能驱动项目分为两类:追求投资回报的价值项目和增强安全性及可持续性的驱动型项目 [35][36][37] 调研结论 - 56%能源企业正在扩大人工智能项目规模 44%已将人工智能融入运营核心 [28] - 79%企业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可衡量效率提升 60%获得超过10%的投资回报 [29] - 92%企业正投资未来人工智能项目 76%计划增加支出 63%表示增幅超10% [30] - 65%企业希望提升效率 74%正设法实现增长 [8] - 63%企业努力平衡人工智能应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71%将可持续发展视为比人工智能更重要的战略目标 [8] 能源行业人工智能现状 - 人工智能应用聚焦运营效率 资产优化 安全性 可持续性和预测性维护 [28] - 数据格式不一致影响58%企业的数据质量 38%面临道德和监管问题 [9][10] - 仅13%能源企业设立人工智能卓越中心 领导层分散在IT部门(20%)或IT与业务部门兼有(34%) [32] - 智能体技术能动态调整能源输出 优化电网负载平衡 并加速脱碳创新 [40][41][43] 打造智能能源企业 - 需统筹企业整体转型 职能层面转型和基础技术路线三层面能力建设 [52][53][54][55] - 智能能源企业蓝图通过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价值流 实现客户互动 风险管理和产品开发智能化 [56][57] - 三阶段转型框架:赋能阶段提升员工技能 融合阶段集成工作流程 演进阶段发展生态系统 [58][59][62] 阶段一:利用人工智能为员工赋能 - 重点为提升员工技能 建立实施基础 任命高管负责人 制定战略并识别高价值用例 [60][67] - 企业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目标:降低成本(52%) 改善决策(43%) 改善客户体验(39%) [68][69] -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能源行业潜在价值达830亿美元 其中服务与数据分析领域价值最高(244亿美元) [74][75] 阶段二:将人工智能融入各项工作 - 需任命高层领导监督变革 将人工智能融入电网管理等核心职能 打破数据孤岛 [96][97] - 智能体可掌管整个工作流程 需从单点部署转向价值流驱动变革 [102][104][105] - 关键价值流包括能源生产 输送分配 交易市场优化 客户零售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合规 [108][109][110][112][113] 阶段三:发展能源企业自身生态系统 - 重点为转型互联生态系统统筹者 实现自主电网 跨领域能效管理 碳信用市场和循环能源经济 [118][119][120][121][122][123] - 人工智能将重塑能源市场 供应链和商业模式 需彻底反思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 [119] 主要考虑因素 - 需制定由商业战略驱动的人工智能战略 优先投资迫切需求领域 并与能源转型战略融合 [125][127] - 建立透明治理框架 确保模型可理解可审核 采用强加密和零信任架构应对网络安全 [128][129] - 培养桥梁型人才:人工智能产品经理和人工智能治理专家 [125]
智能生命科学:以人工智能驱动转型并创造价值
毕马威· 2025-09-16 10: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6][37][38][39][40][41][42][43][44][45][47][48][49][50][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 报告核心观点 - 生命科学行业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但实现高额投资回报仍具挑战 仅23%企业获得较高或极高投资回报 而51%企业处于中等回报水平 [7][10][12][38][39] - 采用混合运营模式(职能与敏捷兼顾)的企业获得高投资回报的概率是传统架构企业的两倍 [7][41] - 人工智能应用正从数据分析转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智能体 89%企业放心让人工智能为特定流程进行端到端自主决策 85%企业已大力或逐步使用自主代理式系统 [13][27][28][29][44] - 数据问题是主要挑战 68%企业面临数据孤岛、格式和质量差异以及安全和隐私问题 [13][32] - 人工智能投资需平衡高价值高风险应用(如分子建模)与低价值低风险应用(如供应链自动化)以实现可持续回报 [73][74] 调研结论 - 生命科学行业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领先 97%企业已利用人工智能改善运营 86%企业认为拥抱人工智能将形成竞争优势 [10][23] - 69%企业对人工智能在未来五年角色制定明确战略愿景 92%企业清楚应投资哪些人工智能技术和能力 [10][11] - 73%企业已实现效率提升 但仅23%获得较高或极高投资回报 32%企业预计未来几年投资回报保持不变 [12][39] - 68%企业面临数据集成挑战 仅17%实现混合云集成 34%依赖手动或基础数据集成 [13][30][31][32] - 技能短缺制约进展 74%企业已开展员工培训 但机器学习、数据工程等领域人才不足 [40] 打造智能生命科学企业 - 企业需通过三阶段转型:阶段一(赋能)构建人工智能基础 阶段二(融合)将人工智能融入工作流程 阶段三(演进)发展生态系统 [59][61][63][64] - 智能生命科学企业需具备混合云基础设施、智能数据管理、负责任人工智能模型开发等基础能力 并在职能层面整合研发、制造和商业化流程 [55][56][57] - 人工智能战略需围绕价值实现 建立信任 构建可扩展技术设施 培养人工智能文化 [47][48] 阶段一:利用人工智能为员工赋能 - 73%企业已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效率 39%改善财务状况 [66][67] - 重点包括任命人工智能高管、制定战略、提高员工素养、确保合规 并在研发、供应链等领域测试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66][67][69] - 计算机视觉(78%)、生成式人工智能(73%)、推荐系统(73%)是广泛应用的技术 [70][71] 阶段二:将人工智能融入工作流程之中 - 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药物发现、临床试验、制造和商业运营 推动系统性改进 [96][97] - 价值流涵盖药物开发(全球研发投资2,760亿美元)、临床试验(每天延迟成本50万美元)、供应链优化和市场准入 [98][99][100][101][102][103] - 需优先考虑道德、安全、合规和信任要素 确保符合行业法规 [96] 阶段三:发展企业自身生态系统 - 企业转型为人工智能赋能、生态系统驱动模式 与生物科技企业、监管机构、医疗健康系统合作 [107][108] - 人工智能与先进技术融合 推动远程研发、智能实验室和个性化医疗 缩短药物发现时间 [108][115] - 跨界融合催生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健康新物种 挑战传统商业模式 [110] 演进阶段生态系统带来的机遇 - 人工智能实现生物制药、医疗科技、诊断和数字健康生态系统无缝对接 提供个性化及预测性服务 [112][113] - 人工智能驱动远程研发和智能实验室 通过模拟和合成试验缩短药物上市周期 [115] - 人工智能重塑临床试验过程 通过真实世界数据集成和自适应试验设计提高效率及多样性 [117] - 价值导向型生态系统聚焦疗效驱动模式 优化风险分担和供应链协调 [118] 主要建议 - 设计符合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战略 优先实施高影响用例(如分子建模、供应链优化)并确保可扩展性 [120][122][124][125] - 建立信任 实施可解释人工智能和偏见审计 让利益相关方参与模型开发 [127][128][129] - 构建灵活技术设施 投资企业数据平台和云基础设施 [48][55] - 培养人工智能文化 通过培训增强跨职能协作 [48][67]
你通往未来的指南: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
Knight Frank· 2025-09-16 10: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供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2][33][34][35][36][37][39][40][41][42][43][44][45][46][47][48][49][51][52][53][54][55][56][57][58][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6][77][78][79][80][81][82][83][84][85][86][88][89][90][92][93][94][95][96][97][98][99][100][101][103][104][105][106][107][108][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3][144][145][146][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8][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2][173][175][177][178][179][180][181][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4][195][196][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10][212][213][214][215][216][217][218][220][221][223][224][226][227][228][229][230][231] 核心观点 - 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预计在2025年进入新周期 周期性复苏即将开始 悉尼将引领复苏 始于工业领域 [19][22][92][93] - 利率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下调 现金利率可能降至3.1–3.35% 长期利率稳定在3.5–4.0% 支撑市场复苏 [45][46][53][55][94] - 投资者准备执行修订后的策略 市场窗口已打开 早期周期收购将带来丰厚回报 [18][29][84][90][132][133] - 工业部门供应增加将导致2025年租金表现分化 悉尼外西区和西墨尔本受影响较大 南悉尼和东墨尔本受影响较小 [21][44][48][217][218] - 零售业需求强劲 2025年将是自2015年以来最强劲的投资者需求年份 资产性能改善吸引广泛关注 [21][62][133] - 办公室市场高空置率掩盖新供应短缺前景 悉尼和布里斯班市场高端供应紧张 将推动新开发项目租金上涨 [32][148][150][151][153] - 建筑成本上升超过资产价值增长 抑制新开发活动 支撑未来收入增长 [103][106][145][149] - 风险溢价上升 墨尔本次级办公室收益率压力增大 与优质资产利差扩大至93个基点 预计进一步扩大至140个基点 [108][110][114][115][120] 经济部分 - 实际可支配收入预计复苏 2023年下降2.8%后 2025年增长1.5% 2026年上升至4.9% 支撑消费者支出 [28][33][34] - 通胀显著缓解 全球核心CPI通胀率降至2.4%(美国)和1.7%(欧元区) 澳大利亚服务业通胀率4.6% 商品价格增长1.4% [36][39][41][44] -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预计2025年上半年开始降息 现金利率可能下调至3.1–3.35% 长期利率稳定在3.5–4.0% [45][53][55] - 中性利率(R*)辩论持续 可能维持在3.0%左右 影响长期利率路径和房地产定价 [52][53][58][66][67][68] 资本市场部分 - 市场分化显著 郊区别墅价值下跌约30% 中央商务区市场下跌近20% 零售资产抗跌 工业资产表现优异 [76][79] - 上市市场(A-REIT)率先复苏 价格指数回升至2021年末水平 预示私募市场6-12个月后跟进 [80][81][89][90] - 悉尼核心资产将引领复苏 工业部门最早恢复增长 收益率预计收窄50-75基点 [92][93][94][100] - 房地产将恢复多资产组合中的稳定作用 历史平均年回报率11.6%(1993-2007)和10.1%(2010-2019) [123][126][129] 办公室部分 - 企业保守主义导致租户优先选择留任 高建筑成本(2020年以来上升50%)和激励措施降低搬迁吸引力 [143][144][145] - 新供应短缺迫在眉睫 悉尼2027年前无重大新供应 布里斯班2025年后供应紧张 空置率预计降至8% [148][151][153][155][156] - 地铁项目(悉尼地铁、墨尔本地铁隧道、布里斯班跨河铁路)加强中央商务区首要地位 创造新商业集群机会 [158][164][165][166] - ESG驱动租户需求 阿德莱德高认证建筑空置率11.6% 较旧资产空置率37.2% [168][169] 工业部分 - 进口集装箱量(TEU)增长提振需求 2025年需求稳定 年度租赁吸纳量275万平方米 比峰值低20%但仍高于10年平均13% [189][190][191][195] - 供应增加驱动空置率上升 2024年竣工300万平方米 2025年预计下降8%至270万平方米 投机性供应占36% [198][206][207][208] - 土地价值逆势上扬 悉尼和墨尔本10年增长280% 2025年预计稳定或增长 [212][215] - 租金表现分化 阿德莱德、珀斯、布里斯班增长领先 悉尼和墨尔本激励措施达12-16% [217][220] - 硬站稳(IOS)投资增长 需求从港口溢出 机构投资者关注高收益资产 建造成本上升推动租金增长 [226][227][228][229][231] 零售部分 - 零售销售额前景改善 投资者需求强劲 2025年将是自2015年以来最强劲年份 [21][62][133] 另类资产部分 - BTR(建造租赁)区域升温 政策改革可能改变游戏规则 但经济适用房条款是一把双刃剑 [64][66][67] - 数据中心需求激增 人工智能驱动 电力获取和投资转移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 [70] - 医疗保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回归买家群体 剥离周期接近结束 [68]
行业点评报告:AI大模型厂商加速导入硬件入口,端侧AI产业链投资机遇可期
开源证券· 2025-09-16 10:34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AI大模型厂商加速导入硬件入口 端侧AI产业链投资机遇可期[2] - AI模型持续迭代 端侧化与轻量化成为核心方向[3][5] - 终端硬件入口重要性凸显 各家大模型厂商加速导入助力各场景应用落地[6] - AI终端持续迭代 硬件升级与形态创新并进[7] AI模型发展趋势 - 全球主流大模型通过算法优化与数据积累实现快速迭代 核心表现为能力增强与推理效果优化两大维度[3][5] - GPT系列、Gemini等通过扩大参数规模、引入多模态融合 实现复杂任务处理能力突破 支持代码生成、逻辑推理、跨语言理解等高阶功能[3][5] - 模型推理效率持续优化 通过多模块注意力、动态扩展、高级批处理等技术 确保AI兼具高性能、低延迟和高性价比[5] - 2024年2B参数量的大模型MiniCPM能力与2020年GPT-3 175B大模型能力接近[5] - 大模型的规模化扩展需依赖云端和终端的协同工作 通过云端搭配终端进行AI计算工作负载的分流 带来成本、能耗、性能等方面的优化[5] - AI处理的发展重心有望逐步从云端向手机、PC等终端载体转移[5] 硬件入口布局与应用场景 - 谷歌Gemini入驻三星 能够通过分享屏幕和相机画面进行即时互动[6] - 谷歌推出Nano Banana图片生成模型 一周内为Gemini吸引超千万粉丝[6] - 阿里与荣耀达成AI战略合作 针对出行导航、旅游服务、本地生活、移动办公、电商购物、电影演出等多个核心服务场景[6] - 苹果发布Apple Intelligence系统 高阶AI功能预计将在2026年春季推出[6] - 手机厂商全力以赴投入AI技术研发与整合 端侧AI飞轮效应可期[6] - 2025年我国AI手机市场份额将达到30%左右 端侧AI大模型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6] AI终端发展重点 - AI终端围绕"算力、能效、交互"三大核心发展[7] - 硬件方面 SoC集成NPU提升本地算力 存储向高带宽、低延迟演进 提高端侧AI模型使用体验[7] - 能效方面 散热技术从石墨片向超薄VC均热板演进 电池往高容量高效率方面演进 快充功率有望进一步提升[7] - 形态方面 端侧AI终端形态从AI向各类产品发散 AI眼镜偏向视觉交互 AI耳机偏向音频交互[7] - OpenAI计划打造创新AI硬件[7] 投资建议 - 受益标的包括品牌整机:传音控股、小米集团-W、立讯精密、歌尔股份、龙旗科技、华勤技术[8] - 零组件:领益智造、蓝思科技、鹏鼎控股、瑞声科技、舜宇光学科技、电连技术、水晶光电、蓝特光学、珠海冠宇[8] - 芯片和存储:瑞芯微、恒玄科技、乐鑫科技、中科蓝讯、炬芯科技、汇顶科技、兆易创新、艾为电子、格科微、思特威、唯捷创芯、美芯晟[8]
电力月报:火电同比增速回升,多省“136”号文政策出台-20250916
信达证券· 2025-09-16 10:00
火电同比增速回升,多省"136"号文政策出台 [Table_Industry] —电力行业 7 月月报 [Table_ReportDate] 2025 年 9 月 16 日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 [行业月报 Table_ReportType] 电电力行业 投资评级 看好 上次评级 看好 李春驰 电力公用行业联席首席分析师 执业编号:S1500522070001 联系电话:011-83326723 邮 箱: lichunchi@cindasc.com 化工行业: 邢秦浩 电力公用分析师 执业编号:S1500524080001 联系电话:010-83326712 邮 箱:xingqinhao@cindasc.com 唐婵玉 电力公用分析师 执业编号:S1500525050001 邮 箱:tangchanyu@cindasc.com [电力月报 Table_Title] :火电同比增速回升,多省"136" 号文政策出台 [Table_ReportDate] 2025 年 9 月 16 日 ➢ 月度电力生产情况分析:整体发电量环比回升,火电发电量持续正增 长。2025 年 7 月份,全国发电量增长 3.10%。分机 ...
2025两网公司中长期债券发行加速
天风证券· 2025-09-16 08:12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公用事业 证券研究报告 2025 两网公司中长期债券发行加速 专题 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承担着大规模电网建设任务,如特高压工程、配电网升 级、新能源消纳等项目。债券融资可快速筹集资金,缓解项目建设的资金缺 口,确保工程进度。我们从两网公司的历史发债情况进行梳理,分析 2025 年电网公司的发债情况差异。 投资建议 2024 年以来,中国电力系统供需总体平衡,但仍面临新能源发用区域错位、 输电线路和储能及调峰电源建设滞后等问题。对此,电网企业投资额未来一 段时间将保持较高规模,2025 年国网、南网电网投资或将超过 8250 亿元, 较 2024 年增长 2200 亿元。 两网发债规模大幅增长、且债券期限普遍较长。①国家电网在"十四五"期 间(截至 2025M8)发行债券规模 1.46 万亿,超过"十二五"与"十三五" 加总之和。同时,2025M1-8 国网发债规模(4395 亿元)较 2024 年全年增 长 56%,且债券期限大于等于 5 年的比例达 51%,远超历史同期。②南方电 网2002 年-2025 年8月累计发行9688 亿债券,其中"十四五"(截至2025M8) 累计发债 ...
智驾政策法规有望加速落地,推进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长江证券· 2025-09-16 07:30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维持[7] 核心观点 - 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从供需两端推动汽车行业质效提升和合理增长,重点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2][4] - 政策法规落地将催动高阶智驾加速增长,智驾平权趋势下智能驾驶成为继电动化后新一轮行业格局重塑机遇,强智驾整车企业有望获取更高市场份额并加速数据积累提升AI能力[2][9] - 2025年目标汽车销量3230万辆(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9] 政策内容 - 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4][9] - 鼓励前装V2X、5G等高性能通信模块,加快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促进物流、环卫、出行服务等多场景应用[9] - 支持汽车、信息通信、交通等行业企业以数据为纽带探索新型商业模式[9] 智驾发展趋势 - L2+高阶智驾渗透率有望迎来10-30%提速阶段,驱动产业链新机遇[9] - 功能向上:"端到端"和VLA技术加速智驾体验提升,实现从"全国都能开"向"车位到车位"升级[9] - 价格向下:纯视觉方案推动城市NOA下探至15万以下价格带,高速NOA下探到10万价格带[9] 投资机会 - 整车领域重点推荐小鹏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小米集团、零跑汽车、理想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9] - 零部件领域重点推荐拓普集团、伯特利、星宇股份,重点关注德赛西威、科博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