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二十九):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冲击港股上市,均胜电子再获50亿元-20251103
国信证券· 2025-11-03 19: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1][6] 报告核心观点 - 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持续快速提升,L2级以上功能、高像素摄像头、高算力芯片等核心环节增长显著 [2][3] - 自动驾驶公司商业化进程加速,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冲击港股上市,行业融资与订单活动活跃 [1][18][19][24][25] - 围绕数据流(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的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是投资布局的重点方向 [4][66] 行业新闻与动态总结 - **特斯拉Robotaxi进展**:特斯拉计划在年底前将Robotaxi服务扩展至8至10个区域,并在奥斯汀率先落地全无人化运营 [1][16] - **自动驾驶公司上市**:小马智行最高募资10亿美元,文远知行募资超4亿美元,均拟于11月6日在港交所上市 [1][18][19] - **产业合作与新订单**:Stellantis与英伟达、优步、富士康合作加速robotaxi布局;均胜电子再获50亿元汽车智能化全球订单 [1][21][24] - **技术合作与融资**:禾赛科技宣布2026至2027年继续作为核心战略供应商与小米汽车深化合作;九识智能完成由蚂蚁集团领投的1亿美元B4轮融资 [1][23][25] - **政策与标准支持**: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新规支持车内全无人测试;工信部公示《电动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通用规范》等142项行业标准 [29][30] 高频核心数据更新总结 - **前视摄像头**:2025年8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达67.8%,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为43.8%,同比大幅提升27个百分点 [2][55] - **自动驾驶域控芯片**:2025年8月乘用车驾驶域渗透率为33.2%,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其中英伟达芯片占比达57.2%,同比提升26.8个百分点,占据主导地位 [2][59] - **激光雷达**:2025年8月乘用车激光雷达渗透率为10.4%,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供应商市占率前三名为华为(40%)、禾赛科技(28%)、STJC(24%) [2] 智能驾驶渗透率总结 - **L2级以上渗透率**:2025年8月乘用车行业L2级以上渗透率达33.3%,同比大幅提升18个百分点,高速NOA和城区NOA渗透率分别为33.4%和14.2% [3] - **传感器渗透率**:2025年8月前视摄像头、前向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渗透率分别为67.8%、57.5%、10.4%,同比均实现增长 [3] - **域控制器渗透率**:2025年8月驾驶域控渗透率为33.2%,同比提升17.5个百分点 [3] 智能座舱与网联渗透率总结 - **智能座舱单品**:2025年8月10寸以上中控屏、10寸以上液晶仪表、HUD、座舱域控制器渗透率分别为85%、48.3%、20%、41.1% [3] - **智能网联产品**:2025年8月OTA和T-BOX渗透率分别为77.2%和67.1% [3] 重点公司跟踪与数据 - **特斯拉FSD**:特斯拉FSD累计行驶里程已突破60亿英里,其中第三季度行驶里程超过13亿英里 [37] - **蔚来汽车**:2025年9月蔚来公司交付新车34,749台,同比增长64%,旗下神玑NX9031芯片支持高并发数据处理 [39][40] - **小鹏汽车**:2025年9月小鹏汽车交付新车41,581台,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5% [46] - **理想汽车**:理想辅助驾驶累计用户达40万人,累计行驶里程53.7亿公里,VLA月度使用率达91% [48] - **鸿蒙智行**:2025年9月全系交付新车52,916台,辅助驾驶总里程达2.3亿公里,用户活跃度90.8% [51] 投资建议总结 - **整车推荐**: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吉利汽车 [4] - **L4自动驾驶推荐**:小马智行、文远知行 [4] - **零部件按数据流环节推荐**: - 数据获取环节推荐禾赛科技 [4] - 数据传输环节推荐沪光股份 [4] - 数据处理环节推荐地平线机器人-W、黑芝麻智能、科博达、华阳集团、均胜电子 [4] - 数据应用环节推荐星宇股份、华阳集团、伯特利 [4]
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23):MNC药企在心血管领域密集布局,聚焦PCSK9及Lp(a)两大靶点
国信证券· 2025-11-03 19: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评级)[1] 报告核心观点 - ASCVD疾病负担沉重,血脂异常是重要的始动因素,LDL-C与ASCVD风险相关性已有充分证据,但他汀治疗后相当比例患者仍未达标,Lp(a)作为独立于LDL-C的"尾部风险"因子通过动脉粥样硬化、促凝及促炎通路影响心血管事件风险[2] - MNC药企在心血管领域密集布局,聚焦PCSK9及Lp(a)两大靶点,预计PCSK9全球市场规模110~190亿美元,Lp(a)抑制剂市场30~70亿美元[2] - 未来几年多个心血管事件终点Ph3临床研究将读出数据,包括VESALIUS-CV、HORIZON、OCEAN(a)-Out_comes等关键催化剂[2] - 相关标的包括恒瑞医药(HRS-5346授权给Merck)和石药集团(YS2302018授权给AstraZeneca)等国内药企通过授权合作参与全球竞争[2] ASCVD疾病负担 - ASCVD是全球首要致死原因,1990与2021年缺血性心脏病均位列全球死因第1位,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从159/10万人下降至109/10万人,但总数仍接近900万人,占全部死亡原因约13%[5] - 美国2022年冠心病死亡37万例、卒中16万例,≥20岁人群中约1870万人至少经历过一次ASCVD事件[5] - 中国2021年缺血性心脏病死亡196万例、卒中约230万例,约7000万人至少有一次ASCVD病史[5] -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中,含有apoB的脂蛋白胆固醇在动脉壁内沉积是始动环节,LDL-C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累积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 LDL-C治疗现状与未满足需求 - 美国ASCVD患者中约75%使用他汀治疗,但仅25%患者LDL-C控制在70 mg/dL推荐值以下,1130万未达标人群中仅60万人使用附加疗法[26] - 高风险ASCVD患者CVD事件发生率为非高风险患者的3倍以上,指南推荐他汀基础上使用EZM/PCSK9i附加疗法但渗透率低[26] - PCSK9抑制剂临床数据显示LDL-C降幅显著,Evolocumab在FOURIER研究中使LDL-C从92 mg/dL降至30 mg/dL,3P-MACE风险下降20%[32][53] Lp(a)作为新兴靶点 - Lp(a)是独立于LDL的ASCVD风险因子,水平由基因决定,几乎不受生活方式干预影响,通过致动脉粥样硬化、促凝和促炎作用增加心血管风险[35][37] - 美国人群中Lp(a)中位数14 mg/dL,>50 mg/dL占比14.7%;中国人群中位数11 mg/dL,>50 mg/dL占比8.4%[40] - Lp(a)抑制剂研发进展包括Pelacarsen(ASO)、Olpasiran(siRNA)等,其中siRNA药物可实现90%以上Lp(a)降幅,多项Ph3研究将于2026-2031年读出数据[41][42][47] MNC药企布局与市场空间 - PCSK9药物全球市场规模预计110~190亿美元,Lp(a)抑制剂市场预计30~70亿美元,基于患者分层和渗透率假设(二级预防10%~15%,一级预防5%~10%)[66][68] - PCSK9药物截至2025Q2 LTM销售额约40亿美元,美国市场占比50%,年用药费用约4000美元,远期渗透率提升驱动市场增长[68][69] - MNC药企如Eli Lilly、Novartis、Merck等通过多机制产品矩阵覆盖心血管疾病人群,包括PCSK9靶点(单抗、siRNA、口服药)和Lp(a)靶点(ASO、siRNA、小分子)[72] 临床事件催化剂 - VESALIUS-CV(Amgen,PCSK9 mAb,一级预防)将于2025年11月AHA大会公布完整数据[2][32] - HORIZON(Novartis,Lp(a) ASO,二级预防)topline数据预计2026H1读出[2][41] - OCEAN(a)-Out_comes(Amgen,Lp(a) siRNA,二级预防)topline数据预计2026H2读出[2][41] - ORION-4/VICTORION-2P(Novartis,PCSK9 siRNA,二级预防)数据读出时间2026/2027年[2][32]
证券及多元金融行业 25Q3 持仓报告:券商持仓环比提升,九方智投增配显著
华创证券· 2025-11-03 19: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 [3] 报告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对非银金融行业整体持仓比环比下降0.17个百分点至2.10%,但板块内部分化,证券和多元金融持仓环比提升,保险持仓下降 [3][4] - 证券板块持仓集中度高位企稳,前五大重仓券商合计持仓占比达77.8% [10] - 多元金融板块资金流向显著分化,资金减持“传统β”标的,转而大幅增持具备“新兴β”属性的九方智投控股,其持仓比环比大幅提升0.101个百分点至0.111% [3][10] - 非银金融板块仍处于-4.749%的深度欠配状态,为全行业倒数第二,但延续了2025年以来的边际修复趋势,欠配比例环比收窄0.347个百分点 [3][13] - 2025年前9个月上市券商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62%,但板块PB估值仅为1.55倍,处于历史42.3%分位点,业绩与估值显著背离 [16] - 基于“业绩高增、估值中枢、持仓极低”三重因素共振,认为券商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3][16] 行业持仓概况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主动型公募基金对非银金融行业持仓比为2.10%,环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3][4] - 证券行业持仓比为0.67%,环比上升0.05个百分点 [3][4] - 保险行业持仓比为1.10%,环比下降0.29个百分点 [4] - 多元金融行业持仓比为0.32%,环比上升0.07个百分点 [3][4] - 全市场资金显著从银行(-2.7个百分点)、家用电器(-1.45个百分点)、食品饮料(-1.43个百分点)等传统价值板块流出,集中涌入电子(+5.04个百分点)、通信(+2.66个百分点)、电力设备(+2.05个百分点)等高景气成长赛道 [8] 证券板块持仓分析 - 证券板块持仓集中度保持高位,前五大重仓券商为华泰证券(持仓比0.185%,环比+0.034个百分点)、中信证券(0.140%,环比+0.014个百分点)、东方财富(0.092%,环比-0.005个百分点)、广发证券(0.068%,环比+0.042个百分点)、国泰海通(0.039%,环比-0.008个百分点) [10] 多元金融板块持仓分析 - 多元金融板块个股持仓显著分化,九方智投控股持仓比例大幅提升至0.111%,环比增加0.101个百分点 [3][10] - 香港交易所持仓占比为0.125%,环比下降0.019个百分点 [10] - 资金在Q3“重科技成长”的市场风格下,倾向于减持模式成熟的“传统β”标的(如东方财富、港交所),转而集中增持具备金融科技及虚拟资产叙事、成长弹性预期更高的“新兴β”标的(如九方智投) [10] 板块配置与投资建议 - 非银金融板块是2025年第三季度公募基金的第二大欠配行业,欠配比例为-4.749%,仅次于银行(-11.047%) [13] - 板块欠配比例在2024年第四季度触及-5.792%的低点后,于2025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呈现加速修复,环比改善0.347个百分点 [13] - 投资建议关注业绩稳健、估值具备安全边际、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头部券商,以及高Beta的优质弹性标的九方智投 [16] - 具体推荐顺序为: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中金公司H、华泰证券、东方财富;建议关注中国银河H、湘财股份、中信建投H [16]
医药生物周报(25年第42周):25Q3公募基金医药持仓分析-20251103
国信证券· 2025-11-03 19:49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1][5] 核心观点 -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 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1.31% 而全部A股上涨0.27% 沪深300下跌0.43% [1] - 化学制药板块领涨 涨幅达3.07% 生物制品上涨2.63% 医疗服务上涨0.68% 医药商业上涨0.78% 中药上涨0.28% 医疗器械下跌1.15% [1] - 医药生物市盈率(TTM)为38.80倍 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81.52%分位数 [1] 25Q3公募基金医药持仓分析 - 25Q3医药基金规模达到3118亿元 环比下降0.2% 规模占比为3.5% 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 [6][11] - 25Q3全部基金医药持仓占比为9.68% 环比下降0.09个百分点 其中医药基金的医药持仓占比为97.58% 环比提升0.72个百分点 非药基金的医药持仓占比为4.28% 环比下降0.24个百分点 [6][16] - 从持仓结构看 25Q3持仓占比最大的子板块为化学制剂和其他生物制品 较25Q2持仓占比增加最多的子板块为其他生物制品(+5.18个百分点)、CXO(+3.89个百分点)和互联网药店(+1.61个百分点) 持仓占比下降最多的子板块为医疗设备(-4.04个百分点)、中药(-1.73个百分点)和化学制剂(-1.10个百分点) [6][19][23] - 持有基金数最多的TOP3医药股为恒瑞医药(734家)、药明康德(564家)和信达生物(297家) 持有市值最大的TOP3医药股为药明康德(452亿元)、恒瑞医药(424亿元)和信达生物(217亿元) [6][24] - 加仓TOP5医药股为荣昌生物、英科医疗、诺思兰德、方盛制药和海思科 减仓TOP5医药股为迪哲医药-U、诺诚健华-U、三诺生物、益方生物-U和羚锐制药 [6][27] 本周行情回顾 - 本周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1.31% 表现强于整体市场 [1][29] - A股涨幅居前的医药个股包括合富中国(49.01%)、诺思格(36.72%)、三生国健(33.07%)、数字人(32.05%)和常山药业(29.65%) [29][32][33] - A股跌幅居前的医药个股包括赛诺医疗(-25.00%)、惠泰医疗(-14.81%)、华康洁净(-14.48%)、开立医疗(-14.48%)和博苑股份(-10.80%) [29][32][33] - 港股医疗保健板块下跌0.08% 表现强于恒生指数(下跌0.97%) 制药板块下跌0.24% 生物科技上涨2.10% 医疗保健设备上涨1.08% 医疗服务下跌3.48% [30] 板块估值情况 - 医药生物市盈率(TTM)为38.80倍 全部A股市盈率为20.76倍 [34] - 分子板块来看 化学制药市盈率为48.32倍 生物制品为47.40倍 医疗服务为36.53倍 医疗器械为40.33倍 医药商业为20.09倍 中药为27.82倍 [34] 新股上市跟踪 - C必贝特-U于10月28日上市 公司是一家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专注于创新药自主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 [28] - C禾元-U于10月28日上市 公司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 拥有全球领先的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 [28] - 旺山旺水-B于10月28日招股 10月28日至11月3日申购 公司是一家综合一体化生物医药公司 致力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创新小分子药物 [28] 推荐标的 - 重点推荐公司包括迈瑞医疗、药明康德、爱尔眼科、新产业、惠泰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艾德生物、爱博医疗、鱼跃医疗、南微医学、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生物-B、和黄医药、康诺亚-B、三生制药、药明合联和威高股份 投资评级均为“优于大市” [4][38][39][40][41][42]
券商板块9M25业绩综述:市场交投热度带动业绩如期高增,经营质效齐升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03 19: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券商板块,行业景气度处于上行通道,当前板块呈现量价背离,配置性价比较高 [6] 报告核心观点 - 市场交投热度带动券商板块9M25业绩高增,总资产较24年末增长21%,净利润同比增长66%,自营及经纪业务是核心业绩增量 [3] - 行业经营提质增效,ROE改善且杠杆提升,管理费率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减值损失减少 [5] - 轻资本业务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全业务线同比正增长;资本金业务中自营投资收入占比44%,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55% [5] - 板块估值与业绩增长出现背离,当前PB为1.43倍,处于近十年40.3%分位数,而年初至今券商指数涨幅仅为6.11%,显著跑输上证指数 [45][46][48] 盈利概览 - 9M25 43家上市券商总资产1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营业收入4311亿元,同比增长43%;归母净利润1729亿元,同比增长66% [3][9] - 3Q25单季营业收入1724亿元,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33%;单季归母净利润714亿元,同比增长93%,环比增长29% [3][12] - 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反映经营效率提升 [12] - 客户类资产3.3万亿元,较2Q25末增长13%;融出资金2.1万亿元,较2Q25末增长28% [9] 资本金业务 - 自营投资收入1849亿元,同比增长42%,占比44%;利息净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55%,占比9% [5][16] - 金融投资资产7.2万亿元,较2Q25末增长4%;权益类资产为核心增配方向,37家券商自营权益类证券/净资本指标较1H25抬升 [5][29] - 两融余额突破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融出资金较2Q25末增长28%,买入返售资产较2Q25末下降9% [5][32] 轻资本业务 - 经纪业务收入1184亿元,同比增长75%,占比28%;3Q25单季经纪收入550亿元,同比增长161%,环比增长69% [5][35] - 9M25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19297亿元,同比增长110%;3Q25日均股基成交额24903亿元,同比增长210% [5][35] - 投行业务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23%,占比6%;IPO募资760亿元,同比增长67%;再融资规模7475亿元,同比增长672%(剔除四大行定增后增幅135%) [5][40] - 行业集中度提升,IPO、再融资、债承CR5分别为46.1%、58.7%、34.0% [5][40] - 资管业务收入333亿元,同比增长2%;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收入居行业前二,华夏基金(中信证券持股62.2%)、易方达(广发证券持股22.7%)非货基规模超万亿元 [41][42] 经营效率 - 行业ROE普遍改善,8家券商9M25 ROE超过8%;华泰证券因9M24出售Assetmark产生一次性收益导致基数较高 [5][23] - 3Q25末证券行业经营杠杆4.18倍,较2Q25末提升0.26倍;投资杠杆2.51倍,较2Q25末提升0.05倍 [5][23] - 管理费率49%,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减值损失显著减少 [5][20] 估值及投资意见分析 - 券商板块PB(LF)为1.43倍,处于近十年40.3%分位数,估值与业绩增长出现背离 [45][46] - 推荐三条主线个股:竞争格局赢家(国泰海通、中信证券、华泰证券)、Beta放大器(广发证券、东方证券)、Alpha领跑者(中金公司H、中国银河A+H) [6][51] - 中小券商建议关注兴业证券、东兴证券等;互联网券商关注指南针、同花顺 [6]
锂电池行业十五五规划专题:行业景气持续向上,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中原证券· 2025-11-03 19:37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锂电池行业“强于大市”投资评级 [1][2]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锂电池指数在“十四五”期间上涨134.37%,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1.76%,锂电池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122.61个百分点 [6]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锂电池板块和创业板估值分别为29.21倍和43.46倍,当前锂电池板块估值显著低于2013年以来44.14倍的行业中位数水平 [6] 核心观点 - 行业景气度将持续向上,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提升 [6] - 储能锂电池需求增速将超过动力电池,其市场规模有望在“十五五”末超过动力电池 [13] - 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将贯穿“十五五”,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有助于行业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变 [13][62][72] - 半固态/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并逐步商业化 [13][14]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展望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0年稳居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场占比达63.7% [6][27] -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50.72万辆,预计2025年约1600万辆,“十四五”期间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6.15% [6] - 2024年我国汽车行业收入规模为10.65万亿元,但行业利润水平较低,利润率为4.3% [30][33] - 展望“十五五”,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速将显著高于汽车行业整体增速,渗透率将持续提升,预计2030年销售占比将超60% [38] - 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将持续扩大,2025年1-9月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占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的15.70% [25][27] 我国锂电池行业现状及展望 - 2024年,我国锂电池产业规模达1.2万亿元 [6] - 2025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776GWh,同比增长68.0%,其中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占比分别为61.47%和34.15% [6][43] - 我国锂电池行业全球竞争优势显著,2025年1-6月,全球Top10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68.79%;我国储能锂电池企业全球出货占比超90% [6][48][52] - 行业存在盈利能力总体较低、产能短期总体过剩等问题,2024年锂电池板块销售净利率为4.89% [56] - 展望“十五五”,我国锂电池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行业需求将超过2TWh,储能锂电池将成为最主要增长极 [61] 统一大市场与内卷整治 - 《十五五规划建议》中3次提及统一大市场建设,并明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13][64] - 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竞争,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62] - 2025年以来,国务院、工信部等部门及行业协会出台系列政策并召开座谈会,旨在规范行业竞争秩序,如要求大型企业支付供应商款项账期不超过60天 [67][69] - 预计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内卷整治将有助于提升行业盈利能力和利润规模,进一步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行业全球竞争力 [72]
市场分析:光伏电网行业领涨,A股小幅上行
中原证券· 2025-11-03 19: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对特定行业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如强于大市、同步大市、弱于大市)[15] 但建议短线关注电网设备、光伏设备、游戏以及银行等行业的投资机会[4][14] 报告核心观点 - A股市场于2025年11月3日呈现先抑后扬、小幅震荡上行走势,上证综指收报3976.52点,涨0.55%,深证成指收报13404.06点,涨0.19%,创业板指涨0.29%,科创50指数下跌1.04%[3][7][8] - 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6.19倍和49.81倍,处于近三年中位数平均水平上方,适合中长期布局[4][14] - 预计11月A股大概率呈现横盘震荡格局,为年底可能出现的指数级别行情蓄势,市场风格将出现再平衡,成长与价值、大盘与小盘风格轮动值得关注[4][14] - 操作上建议均衡配置,在科技成长与红利价值之间寻求平衡,兼顾进攻与防御,短期市场以稳步震荡上行为主[4][14] A股市场走势综述 - 市场盘中热点显示超过七成个股上涨,船舶制造、游戏、文化传媒、煤炭及光伏设备等行业涨幅居前,小金属、电池、珠宝首饰、非金属材料及贵金属等行业跌幅居前[7] - 资金流向方面,电网设备、光伏设备、银行、游戏及工程建设等行业资金净流入居前,电池、半导体、小金属、软件开发及证券等行业资金净流出居前[7] - 深沪两市全日成交金额为2133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有所减少[7] - 在中信一级行业中,传媒行业涨幅最大达3.04%,煤炭涨2.53%,石油石化涨2.31%,而有色金属行业跌幅最大为1.30%[9] 后市研判及投资建议 - 市场正处于重要转换时点,随着中美贸易谈判落地、三季报披露完毕及重要会议结束,市场进入空窗期,缺乏明确方向性催化剂[4][14] - 短线建议关注电网设备、光伏设备、游戏以及银行等行业的投资机会[4][14]
证券行业2025年三季报综述:业绩同环比高增,景气持续回升
西部证券· 2025-11-03 19:21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超配”,前次评级亦为“超配”,本次评级维持不变 [5] 核心观点 - 权益市场表现良好推动证券行业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实现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显著 [1] - 经纪业务和自营投资是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 [2] - 基于中性假设,预测2025年全年证券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将继续保持可观增长 [3] - 当前券商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是年内相对低估且业绩同比高增的细分资产 [3][52] 收入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4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95.6亿元,同比增长42.6%;实现归母净利润1,690.5亿元,同比增长62.4% [1][10] - 单三季度(25Q3)实现营业收入1,676.9亿元,环比增长33.2%;实现归母净利润650.3亿元,环比增长25.5% [1][10] - 分业务看,经纪业务收入1,117.8亿元(同比+74.6%),自营业务收入1,952.5亿元(同比+43.3%),两者合计收入占比超73% [1][10] - 行业净利率由2024年前三季度的35.4%提升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40.3% [1][11] - 成本端控制有效,管理费用率下降24个百分点至49% [1][14] 业务格局 - 行业并购重组持续进行,但新增案例节奏有所减缓,监管政策仍鼓励头部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 [17][20] - 行业集中度方面,营业收入CR5为42.4%,较2024年末提升0.84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CR5为47.2%,较2024年末下降0.44个百分点 [20] 各业务线分析 - **经纪业务**:前三季度经纪净收入同比大增74.6%,主要受益于A股市场日均成交额(ADT)达1.65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07% [2][21] - **投行业务**: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合计投行净收入251.5亿元,同比增长23.5%;A股IPO规模773亿元(同比+61%),H股IPO规模1,878亿港元(同比+237%) [2][25] - **资管业务**:前三季度资管净收入332.5亿元,同比微增2.4%;主动权益基金自2025年7月起开始呈现净流入 [2][31] - **信用业务**: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于8月5日突破2万亿元,截至三季度末达2.3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8%;股票质押规模持续压降 [2][35] - **自营业务**:前三季度自营收益同比增43.3%至1,952.5亿元;受益于权益市场上行,券商金融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15.1%至69,479亿元 [2][36][37][41] 行业展望 - 预测2025年全年证券行业营业收入为5,503亿元(同比+22.0%),净利润为2,476亿元(同比+48.0%) [3][48] - “十五五”规划建议稿提出积极发展直接融资,稳步发展期货、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为投行和衍生品业务提供长期发展指引 [3][51]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证券Ⅱ(申万)PB为1.43倍,处于2012年以来29%的历史分位,估值具备提升空间 [3][52]
十五五规划: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推进化石能源有序替代
东吴证券· 2025-11-03 19: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将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施碳排放双控管理,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有序替代,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4] - 2025年9月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7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其中绿电交易电量2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9% [4] - 投资建议关注火电低估配置价值及充电桩、光伏资产基础设施出海投资机会 [4] 行情回顾 - 本周(2025/10/27-2025/10/31)SW公用指数上升0.61%,跑赢创业板 [9] - 细分板块中SW火电涨幅最大,为3.36%,SW水电微跌0.22% [9] - 个股方面,上海电力周涨幅达14.5%,月度涨幅达40.3% [10] 电力板块跟踪:用电 - 2025年1-7月全社会用电量5.8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8个百分点 [12]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8%,第三产业增长7.8%,居民城乡用电增长7.6%,第二产业增长2.8% [12] 电力板块跟踪:发电 - 2025年1-7月累计发电量5.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5个百分点 [19] - 分电源看,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3%,水电下降4.5%,核电增长10.8%,风电增长10.4%,光伏增长22.7% [19] 电力板块跟踪:电价 - 2025年11月电网代购电价(算术平均数)为401元/兆瓦时,同比下降2%,环比上升1.8% [38] 电力板块跟踪:火电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动力煤秦皇岛港5500卡平仓价为770元/吨,同比下降9.31%,周环比持平 [42] - 2025年1-6月火电新增装机容量2578万千瓦,同比增长41.3% [44] 电力板块跟踪:水电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三峡水库站水位174.01米,蓄水水位正常 [51] - 三峡入库流量13000立方米/秒,同比上升75.68%,出库流量15500立方米/秒,同比上升122.06% [51] - 2025年1-6月水电新增装机容量393万千瓦,同比下降21.2% [57] 电力板块跟踪:核电 - 2024年核电行业核准11台机组,2019至2024年累计核准46台,行业呈“安全积极有序发展”趋势 [6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核电累计装机容量0.61亿千瓦,同比增长4.9% [66] 电力板块跟踪:绿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风电累计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3%,光伏累计装机容量11亿千瓦,同比增长54% [71] - 2025年1-6月,风电新增装机5139万千瓦,同比增长99%,光伏新增装机21221万千瓦,同比增长107% [71] 投资建议 - 火电:推荐京津冀火电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建投能源、京能电力、大唐发电 [4] - 充电桩设备:建议关注特锐德、盛弘股份 [4] - 光伏及充电桩资产价值重估:建议关注南网能源、朗新集团 [4] - 绿电:建议关注龙源电力H、中闽能源、三峡能源、龙净环保 [4] - 水电:重点推荐长江电力 [4] - 核电:重点推荐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建议关注中广核电力H [4]
情绪消费专题系列之三:积极拥抱具备情绪价值的家电新消费
平安证券· 2025-11-03 19: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家电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且为维持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是建议积极拥抱具备情绪价值的家电新消费,重点关注由情绪消费崛起催生的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85] - 情绪消费的崛起由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理念转变及特定消费人群需求驱动,为家电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4][9][13][17] - 具体看好全景/运动相机、扫地机器人和厨房小家电三个方向,因其能有效满足消费者对情感连接、便捷生活及精神享受的需求 [85][86][87] 消费需求分析 -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9年的30733元上升至2024年的41314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6.10% [8] -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020年的42.61%增长至2024年的46.11% [8] - 当前中国消费社会主要维持在“第三消费时代”,特征为追逐个性化消费,品牌攀比成主流 [9][10] - 2024年中国情绪经济市场规模达23077.67亿元,预计2025年达27185.50亿元,同比增长17.80%,2029年将突破4.5万亿元 [13] - 中国消费者的情绪消费偏好中,54.57%为粘性极强的刚性消费,26.29%偏好社交型消费,19.14%偏好悦己型消费 [13] 消费人群分析 - 情绪经济消费人群中,25-34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44%;18-24岁年龄段占比34% [20] - Z世代客群可细分为六大类,品牌追随者和高端购物狂是最大的两个细分客群,其消费着重追求社交、情感陪伴和精神享受 [26] - 截至2024年7月,全网新中产用户规模达到2.57亿,同比增长4.8%,其兴趣偏好多与美食、动漫、旅游、运动等相关 [26] 消费趋势与新兴需求 - 截至2024年12月,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91亿,网民使用率98.4%,催生功能性相机需求 [29] - 智能家居消费中,清洁自动化产品(如扫地机、洗碗机)占比46.2% [29] - 中国家庭平均规模降至2.62人/户,超15%的家庭为单身家庭,单身人口突破2.4亿,催生“一人食”需求及迷你小家电 [29] 全景/运动相机领域 - 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64.3亿元增长到2023年364.7亿元,CAGR为14.2%;预计2027年达592.0亿元,2023-2027年CAGR为12.9% [39] - 2023年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影石Insta360销售额为31.4亿元,市场份额达67.2%;其在中国市场份额为86.5% [39] - 影石创新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55.74亿元,同比增长53.29%;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36.71亿元,同比增长51.17% [46] - 影石创新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14.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的13.16%;截至2024年底拥有境内外专利900项 [45] 扫地机器人领域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509.6万台,同比增长11.9% [59]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份额集中,石头科技占比20.7%,科沃斯占比13.9%,追觅占比12.3%,小米占比10.1%,Irobot占比7.9%,前五厂商份额合计64.9% [63] - 石头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79.03亿元,同比增长78.96% [66] - 科沃斯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86.76亿元,同比增长24.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9亿元,同比增长60.84% [66] 厨房小家电领域 - 2025年上半年厨房小家电整体零售额319亿元,同比上涨9.3%;零售量13652万台,同比下降1.2%,显示消费升级趋势 [67] - 市场发展已从价格竞争转向“质取”的价值竞争新阶段,未来产品需兼具健康、便捷与社交三重属性 [70] - 北鼎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34.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6亿元,同比增长74.92% [82] - 小熊电器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5.35亿元,同比增长18.94%;其中厨房小家电业务收入16.73亿元,增长5.02%;母婴小家电业务收入1.45亿元,增长40.54% [82] 投资建议与重点公司 - 全景/运动相机方向建议关注影石创新 [85] - 扫地机器人方向建议关注石头科技、科沃斯 [86] - 厨房小家电方向建议关注北鼎股份、小熊电器、苏泊尔等 [87] - 报告列出了重点公司的盈利预测及估值指标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