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权益基金2025年三季报:股票仓位抬升,重点增持科技和新能源行业
平安证券· 2025-10-30 20:35
核心观点 - 2025年三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显著增长,股票仓位处于历史高位,投资集中度提升,重点增持科技和新能源行业,减持传统防御性行业 [4][7]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及发行情况 -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达4.12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9.68%,基金数量达4626只,增加1.58% [4][7] - 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规模分别增长19.20%、20.71%和17.45% [7] - 三季度新发主动权益基金规模561.10亿元,环比上升53%,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505.74亿元,占主导地位 [4][9]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表现 - 三季度A股主要指数普遍上涨,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涨幅分别达50.40%和49.02% [12][13] - 主动权益基金收益表现优异,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收益率分别为25.19%和25.51%,超越沪深300指数17.90%的涨幅 [12][14] - 中盘风格基金(累计收益率22.94%)和成长风格基金(累计收益率26.84%)表现显著优于其他风格 [15][16] - 行业层面,通信、电子、电力设备行业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为48.65%、47.59%和44.67%,而银行行业指数下跌10.19% [17][18][19] - 行业主题基金中,科技、新能源、周期主题基金收益率中位数领先,分别为44.97%、39.13%和35.76% [20][21][22] 主动权益基金持仓分析 - 股票仓位中位数达91.23%,较上季末上升1.12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4][25] - 前十大重仓股仓位中位数48.39%,较上季末上升3.39个百分点,显示持仓集中度提升 [4][27] - 电子行业为第一大重仓行业,持仓占比进一步提升至23.43%,增持6.11个百分点;电力设备、通信、传媒行业持仓占比亦分别上升2.18%、2.60%和0.15% [4][29][31] - 重点增持电子、通信和电力设备行业,分别增持6.11%、2.60%和2.18%;减持银行和食品饮料行业,分别减持2.64%和1.50% [4][31][32] - 宁德时代重回第一大重仓股,持仓市值735.70亿元;工业富联、中芯国际新进入前十大重仓股 [33][34] - 个股增持规模前三位为中际旭创(398.51亿元)、新易盛(371.25亿元)和工业富联(337.62亿元);小米集团-W、招商银行遭显著减持 [35][36] - 重仓宁德时代的基金数量增加206只至1096只;立讯精密、寒武纪-U、工业富联重仓基金数量分别增加209只、352只和432只 [37][38][39] - 港股配置方面,主动权益基金港股仓位中位数小幅下降0.36%至26.67%,而港股主题基金仓位上升1.22%至85.02% [4][40][41] - 港股主题基金重点增持商贸零售(增持4.06个百分点)和有色金属(增持3.71个百分点)行业,增持阿里巴巴-W(27.25亿元)和腾讯控股(21.04亿元)幅度居前 [43][44][45]
2025Q3公募基金及陆股通持仓分析:内外资成长仓位均历史性抬升
华安证券· 2025-10-30 20:30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募主动权益基金和陆股通持仓A股总市值均显著增长,主要受市场整体上涨推动 [5] - 内外资在风格选择上共识度高,均大幅增持成长板块,减持金融和消费板块,成长风格仓位均创历史新高 [6] - 公募基金整体仓位延续上升趋势,风险偏好显著抬升,持股集中度有所回升 [5] 公募基金持仓分析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募主动权益基金持有A股总市值达3.56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大幅增长21.5% [5][18] -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股票仓位为85.77%,较上季度末上升1.31个百分点,其中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分别增加2.29、0.94、0.69个百分点 [5][25] - 高仓位基金占比显著提升,9成以上仓位的基金数量占比大幅增加6.20个百分点至40.16% [5][31] - 从上市板块看,主板持仓占比下降7.45个百分点至47.24%,而科创板、创业板和港股持仓占比分别提升1.27、4.38和1.87个百分点,港股持仓占比续创历史新高 [36] - 风格配置上,成长风格持仓大幅增长8.68个百分点至47.48%,创历史新高;消费和金融风格持仓分别显著下滑4.17和4.07个百分点,均处于历史底部或偏低位 [39][44] - 行业层面,电子、通信、电力设备增持明显,持仓占比分别增加3.79、3.16、2.01个百分点;食品饮料、汽车减持较多,持仓占比分别减少1.67、1.54个百分点 [46][65] - 持股集中度整体回升,前10大、前20大和前50大个股集中度分别上升1.64、2.21和1.68个百分点 [107] - 前十大重仓股出现明显变化,中际旭创、新易盛、阿里巴巴和寒武纪新晋前十,通信和电子行业代表性标的集中度增加 [112] 陆股通持仓分析 - 截至2025年9月底,陆股通持有A股总市值达2.59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2.9% [123][124] - 板块配置上,陆股通主板仓位下降8.57个百分点至70.75%,科创板和新创业板仓位分别提升1.81和6.76个百分点 [125] - 风格选择与公募基金高度一致,成长风格持仓大幅增长10.52个百分点至40.33%,创历史新高;消费和金融风格持仓分别减少3.62和6.17个百分点,消费持仓再创新低,金融持仓处于历史底部 [130][136] - 行业层面,电力设备和电子增持最为显著,持仓占比分别增加4.87和4.86个百分点;食品饮料和银行减持较多,持仓占比分别减少2.08和4.38个百分点 [137][154] - 周期板块中,有色金属和机械设备增持明显,持仓占比分别增加1.21和1.13个百分点;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减持较多,持仓占比分别减少1.22和1.11个百分点 [164]
债海观潮,大势研判:央行重启买债,债市仍存在阶段性机会
国信证券· 2025-10-30 20:18
证券研究报告 | 2025年10月30日 债海观潮,大势研判 央行重启买债,债市仍存在阶段性机会 投资策略 · 固定收益 2025年第十一期 证券分析师:董德志 021-60933158 dongdz@guosen.com.cn S0980513100001 证券分析师:赵婧 0755-22940745 zhaojing@guosen.com.cn S0980513080004 证券分析师:李智能 0755-22940456 lizn@guosen.com.cn S0980516060001 证券分析师:田地 0755-81982035 tiandi2@guosen.com.cn S0980524090003 证券分析师:季家辉 021-61761056 jijiahui@guosen.com.cn S0980522010002 证券分析师:陈笑楠 021-60375421 chenxiaonan@guosen.com.cn S098052408000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摘要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Ø 行情回顾:10月多数债券品种收益率下行;利率债方面,短 ...
东莞产业升级系列报告之二:先进金属材料领航东莞制造业进阶
东莞证券· 2025-10-30 18:21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东莞市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其核心驱动力在于汽车轻量化、高端装备制造及消费电子升级带来的需求增长,以及本地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政策支持和创新平台的协同效应[23][24] - 东莞市已形成以轻质合金、硬质合金、高温合金及非晶合金为主的多元化产业格局,2024年新材料产业集群营收达1627亿元,其中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等6个细分领域产值超百亿[3][17] - 政策目标是到2027年将新材料产业集群营收规模提升至2100亿元,东莞将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平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3][21][24] 东莞市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概况 - 产业基础雄厚,2023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总产值达270.25亿元,金属制品业企业总产值达1402.36亿元[3][14] - 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已建设9个新材料产业园,并聚集了1642家优质新材料企业,包括2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43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17] - 东莞A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和机械设备行业,与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形成紧密的上下游协同关系[13] 轻质合金 - 汽车轻量化是核心驱动力,一体化压铸技术延续高景气度,铝镁合金凭借轻量化(铝合金密度约为钢材的30%)和高强度特性,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及传统汽车结构件中应用广泛[25][31][34] - 2025年1—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124.3万辆和112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2%和34.9%,新能源汽车批发渗透率在2025年9月已达53.50%,直接拉动轻质合金需求[33][34] - 工业及建筑领域需求提供增量,轻质合金型材凭借一次挤压成型、优异机械性能等优势,应用场景已延伸至机械设备、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2024年中国铝材总产量达6783.10万吨,其中铝合金产量1614.10万吨,占比提升至23.8%[25][39][46] - 东莞市轻质合金产业以银瓶先进金属材料集聚区为核心,汇聚了宜安科技、发斯特等龙头企业,2024年该基地工业总产值达270亿元,产业链覆盖从材料研发到精密加工的全环节[48][50] 硬质合金 - 硬质合金被誉为“工业牙齿”,兼具高硬度和韧性,其硬度耐磨性优于高速钢,成本低于超硬材料,在切削工具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2023年切削工具合金占比51%)[54][55][58][73] - 下游需求广泛,汽车行业(2025年1-9月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2.9%)、通用机械(2024年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以及矿产能源开采和基建投资共同推动市场增长[65][66][68] - 国产替代空间巨大,高端切削刀具市场主要由欧美日韩企业占据,国内企业正通过提升加工精度、效率及寿命来加速进口替代进程[73][74] - 东莞市硬质合金产业紧密对接本地3C电子、高端装备制造需求,拥有华晶粉末、翊伟硬质等企业,已形成覆盖“通用工具+细分场景专用工具”的产品矩阵,并为华为、OPPO等龙头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74][76][77] 高温合金 - 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关键材料,在现代航空发动机总重量中占比高达40%–60%,主要用于制造燃烧室、导向叶片、涡轮盘等热端部件[78][80] - 市场需求受“两机”专项(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推动而快速增长,国产大飞机的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国产化率已突破60%,能源工程领域的大功率燃气轮机应用也为行业注入增量需求[3][78][79] - 产业技术壁垒高,国内企业正通过研发攻关突破技术依赖,提升材料质量,以匹配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需求[3] 非晶合金 - 非晶合金因其优异的性能,在消费电子领域应用广泛,例如折叠屏手机铰链、可穿戴设备结构件等[12][23] - 报告提及了帕姆蒂昊宇等公司的部分非晶产品,表明该材料在特定应用场景已实现产业化[10]
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可期
东莞证券· 2025-10-30 18:19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正从科幻走向现实,被誉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之后的颠覆性平台产品,有望深刻变革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4][13] - 全球及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全球市场规模从2025年的约63.39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642.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8.90%;中国市场规模从2025年的约23.98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254.0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33%[4][22][25] - 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活跃,2025年1-8月披露融资127起、金额364亿元,已达2024全年规模的1.8倍,资本正加速涌入推动商业化落地和规模化生产[29] - 报告重点关注北交所人形机器人行业相关企业,特别推荐开特股份和惠同新材两家公司,因其业务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高度相关[2][36] 人形机器人行业全览 -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旨在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能力的智能化机器人,通过集成大量传感器、执行器和先进算法,使其能够感知环境、识别物体与人,并尝试理解人类意图,从而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执行任务[13] - 机器人按形态可分为轮式/履带式机器人、足式机器人(包括仿人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教育型机器人、娱乐型机器人、公共服务型机器人、家庭服务型机器人和通用型机器人[14][17][18]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可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如AI算法、芯片、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中游整机制造和下游应用(覆盖军事、工业制造、服务等领域)[19]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与成本结构 - 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5.62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642.22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58.90%[22]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2.54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254.04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60.33%[25] - 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成本高度集中于执行与感知系统,其中减速器成本占比为36%,伺服系统成本占比为24%,机器人本体成本占比为22%,控制器成本占比为12%[26] 北交所人形机器人行业企业概况 - 截至2025年10月27日,北交所筛选出人形机器人行业相关企业12家,涵盖自动化设备、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电机、元件、塑料、通用设备等多个细分领域[33][34][35] - 开特股份主营业务是传感器类、控制器类和执行器类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5年上半年执行器类、传感器类和控制器类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4.91%、30.67%、23.23%;2024年营收8.26亿元,同比增长26.50%,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21.24%;2025年上半年营收5.03亿元,同比增长44.86%,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增长39.96%[2][36][40] - 惠同新材主营业务是金属纤维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5年上半年金属纤维制品和金属纤维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2.59%、44.87%;2024年营收2.15亿元,同比增长12.64%,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增长14.32%;2025年上半年营收1.12亿元,同比增长8.37%,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增长27.58%[2][48][51]
“十五五”规划建议的三大投资指引:科技产业革命、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家安全保障
长江证券· 2025-10-30 16:48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十五五”规划建议揭示了三大核心投资方向:科技产业革命、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家安全保障,并认为在此政策指引下,中国资产有望迎来慢牛行情和重估 [2][5][8] “十五五”规划建议的高频线索与核心转变 - 从词频分析看,“十五五”规划中“科技”、“高质量”和“稳定”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具体表现为“消费”、“投资”、“制造”、“科技”、“创新”、“高质量”、“保障”、“稳定”等词汇的词频显著增加 [5][15] - 在科技发展方向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被反复提及,“工业互联网”、“生命健康”、“深海”、“量子信息”等方向的词频也有所提升 [5][16] - “十五五”规划建议相比“十四五”呈现出三大核心转变:1)高质量发展定位全面升级,首个发展目标从“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转向“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科技与安全战略优先级显著提升,首次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与“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列为主要目标;3)明确发展内需驱动机制,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的量化导向,明确“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 [6][30] 三大核心投资方向 - **科技产业革命方向**:规划建议提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催生新质生产力,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7][30] - **全国统一大市场方向**:规划建议旨在破除市场建设卡点堵点,整治“内卷式”竞争,促进产业良性发展,重点关注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 [7][32] - **国家安全保障方向**:涵盖国防安全与科技安全,科技安全领域将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防安全领域将实施国防发展重大工程,加快先进武器装备发展 [7][32] 市场展望与配置逻辑 - 展望后市,在“十五五”规划政策指导下,随着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中国资产有望迎来慢牛行情和重估 [8][35] - 配置逻辑主要基于三点:1)**优质供给创造新增需求**:AI、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正经历“0>1”技术商业化的关键窗口期;2)**稀缺供给应享估值溢价**:资源品受能源转型与地缘政治驱动,需对长期结构性供需错配下的稀缺性进行定价;3)**过剩产能出清带来估值修复**:光伏、化工等行业已迎来“反内卷”政策,若供给加速出清,股票估值有望修复 [8][36] - 在慢牛行情中,保险和券商板块也值得关注,因低利率环境下居民加配权益资产趋势将强化,市场活跃度提升利好保险资产端修复和券商基本面改善 [36]
2025年基金三季报点评:趋势与矛盾
中银国际· 2025-10-30 16:39
核心观点 - 2025年三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资产规模和持股总市值显著增长,但整体定价权提升有限,持仓结构呈现明显的“趋势与矛盾”特征 [2][3] - 趋势方面,泛科技制造行业(TMT3+先进制造5)配置及超配比例续创历史新高,印证科技制造中周期扩张的产业趋势 [3][40] - 矛盾方面,当前科技制造行业配置水平已接近历史极致,但主动偏股型基金并非本轮科技牛市的主导资金,更多体现为存量资金下的跟随行为 [3][41] 基金整体概览 - 基金资产总值2025年三季度较二季度上升20.2%至4.15万亿元,持股总市值上涨22.0%至3.56万亿元 [3][5] - 持股总市值(含港股及北交所)占全A流通市值比重小幅提升0.1个百分点至3.4%,基金定价权改善幅度偏弱 [3][5] - 基金仓位延续2025年以来持续加仓趋势,保持高位常态化运作 [3][5] - 板块配置上显著加仓创业板及科创板,减配主板;港股持仓市值增加但持股比例略降至19.14% [3][5] - 重仓股集中度显著提升,CR5/10/20/30/50持股集中度较2025年二季度提升3.4/5.2/6.1/6.3/5.8个百分点 [3][5] 行业配置概览 - 大类行业呈现“减消费、金融,加科技、先进制造业”趋势:可选消费和必选消费持仓比例降低2.8和3.7个百分点,金融业下降3.3个百分点;TMT行业获显著加配,电子、通信配置比例分别大幅提升5.1和4.0个百分点 [3][27] - 一级行业配置增加靠前的是电子(+5.1pct)、通信(+4.0pct)、计算机(+1.9pct)、电新(+1.5pct)、有色(+1.3pct);下降靠前的是银行(-3.0pct)、食品饮料(-1.9pct)、家电(-1.7pct) [27] - 二级行业配置提升较高的是通信设备(+4.4pct)、计算机设备(+2.4pct)、半导体(+2.2pct);减配较多的是白电(-1.6pct)、区域银行(-1.6pct)、酒(-1.3pct) [32][33] 超配比例分析 - 超配比例环比增加靠前的是通信(+3.5pct)、电子(+2.4pct)、计算机(+0.9pct);下降靠前的是家电(-1.5pct)、食品饮料(-1.2pct)、医药(-1.2pct) [36] - 二级行业超配提升较高的是通信设备(+3.7pct)、计算机设备(+1.5pct)、消费电子(+1.1pct);环比减配较多的是白电(-1.4pct)、区域银行(-1.1pct) [38] 趋势与矛盾深度分析 - 泛科技制造8行业整体配置比例由中报的52.2%大幅提升至63.2%,超配比例由16.8%上升至22.1%,创历史新高 [3][40] - TMT4行业配置比例由中报的28.9%大幅提升至40.4%,超配比例由10.5%上升至17.9%,配置比例首次突破40% [3][41] - 对比历史中周期,当前科技制造行业配置水平已接近重化工业中周期(配置超60%)和消费升级中周期(配置近50%)的极致状态 [3][41] - 本轮科技牛市中,主动偏股型基金并非主导资金,其发行情况未显著回暖,三季报更多反映其在存量资金限制下的跟随行为 [3][41]
粤开市场日报-20251030
粤开证券· 2025-10-30 16:09
证券研究报告 | 策略点评 2025 年 10 月 30 日 投资要点 分析师:孟之绪 执业编号:S0300524080001 电话: 邮箱:mengzhixu@ykzq.com 投资策略研究 粤开市场日报-20251030 今日关注 今日主要指数涨跌幅:沪指涨跌幅为-0.73%,深证成指涨跌幅为-1.16%, 创业板指涨跌幅为-1.84%。 申万一级行业表现:钢铁、有色金属、公用事业在行业涨跌幅榜居前; 传媒、综合、医药生物在行业涨跌幅榜居后。 概念板块表现:总体来看,锂电电解液、锂矿、连板概念表现相对较好; 炒股软件、光刻胶、动物疫苗概念表现相对较差。 | 一、市场回顾 | 3 | | --- | --- | | 二、风险提示 | 4 | | | | 风险提示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1 / 6 图表1:今日主要指数涨跌幅(%)及概念板块表现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3 / 6 策略点评 一、市场回顾 资料来源: wind 、粤开证券研究院 策略点评 二、风险提示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 ...
海通国际2025年11月金股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30 15:04
云计算服务提供商 (CSP) - Amazon (AMZN US) 在云行业IaaS层全球份额最大,达到30%,规模效应带来利润率稳定提升;其AI推理芯片T3已于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送样,预计效果远优于T2,将满足推理侧需求;零售业务受美国关税问题影响短期承压,但长期逻辑不变 [1] - Google (GOOGL US) 当前市盈率区间为16-22倍;AI技术提升广告业务定价权,云业务规模上升推动利润率改善,预计年底超过20%;自研实力强劲,Gmini 2.5大模型和TPU v7在推理侧领先 [1] - 阿里巴巴 (BABA US) 云业务收入加速增长,单季度达到334亿元人民币,即时零售势头强劲,饿了么与闪购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1] 硬件、科技与AI(半导体/内存/ASIC) - Arista (ANET US) 是高端数据中心网络交换机领导者,在400G/800G市场领先,绑定超大规模云巨头;其AI后端交换机业务在2025年预计贡献至少7.5亿美元收入,三大集群项目已进入量产阶段 [3] - SK海力士 (000660 KS) 受益于下游库存恢复,HBM(高带宽内存)今年收入预计翻倍,且在HBM4领域具有先发优势;目标价280,555韩元,对应1.5倍市净率 [3] - 博通 (AVGO US) 宣布获得七个主要ASIC芯片客户,包括谷歌、Meta、OpenAI等;预计2026年ASIC收入将超过205亿美元 [3] - 台积电 (2330 TT) 800G项目推进顺利,400G需求依然强劲,目前维持400G:800G=1:1的比例;总产能充足,能够支持20%以上的同比增长;管理层上修全年营收预期至115.5亿美元 [3] - 英伟达 (NVDA US) 数据中心业务占营收88%,预计2025年下半年GB300芯片将继续上量;管理层指引2030年AI资本开支将成长至3-4万亿美元,英伟达收入预计占其中35% [4] - AMD (AMD US) 客户拓展稳步进行,包括Meta、Oracle、Amazon等超大规模云厂商;预计2026财年高端产品占比更高,将推动毛利率提升,目标价188.77美元 [4] - 地平线机器人 (9660 HK) 上半年交付约100万套J6M车型,全年200万套预期有望上修;海外业务加速,看好明后年L2++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 [12] 互联网及服务 - Meta (META US) 用户数持续增长,AI营销预期开始兑现;公司上调第三季度营收指引至475-505亿美元(中值同比增长25%),并计划投入660-720亿美元加码AI基础设施 [3] - 腾讯 (700 HK) 被推荐为板块最看好的公司,目标价700港元;长青游戏稳健,新游戏《三角洲行动》年化流水有望超200亿;AI业务空间广阔,预计20%增速成为新标杆 [4] - 哔哩哔哩 (BILI US) 短期看好游戏业务,受益于《逃离鸭科夫》的成功和《百将牌》的预期;预计第三季度业绩前能维持上涨趋势 [4] - 网易 (NTES US) 是国内顶尖游戏研发商,第三季度业绩有信心,经典游戏受益于新服务器推出而创新高;但第四季度起面临高基数影响,缺乏新游上线 [4] - 京东健康 (6618 HK) 上半年收入35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5%,经营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105.5%;公司上调全年业绩指引,预计全年收入增长20%以上 [10] - 富途控股 (FUTU US) 受益于港美股交易高活跃性,2025年上半年付费用户已达290万;公司盈利效率领先同业,2024财年净资产收益率达21%,当前股价对应2026年预测市盈率仅18倍 [6] 新消费 - 舜宇光学科技 (2382 HK) 是2026年北美大客户核心增量环节 [4] - 好未来 (TAL US) 秋季招生情况改善,续报率高;公司宣布新的为期一年的回购计划,第一季度已累计回购约480万美元 [5] - 新氧 (SY US) 是唯一覆盖医美行业上中下游的公司,计划2025年开到50家自营门店,长期目标千店;依托约100万人私域流量池,获客成本约8%,显著低于同业 [5] - 华住集团 (HTHT US) 产品竞争力强,中档酒店占比高,加盟商接受度高,新店增速快;公司向高利润率、轻资产的特许经营模式转型,并进军东南亚及中东市场 [6] - 泡泡玛特 (9992 HK) 短期业绩有保障,长期逻辑不改;海外数据短期波动受预售周期和库存调节影响,随着旺季来临和相关IP上线将有效提升销售 [11] - 金沙中国 (1928 HK) 看好澳门博彩至明年上半年的表现,预期行业博彩总收入同比增速在10%左右或以上 [12] - 李宁 (2331 HK) 渠道调整和篮球品类调整基本结束,下半年业绩压力市场已经充分了解,2026年可轻装上阵,建议低估值建仓 [12] 医药 - 百济神州 (6160 HK) 血液瘤板块产品组合销售峰值有望超80亿美元;核心产品泽布替尼已成为在美国销售额第一的BTK抑制剂 [7] - 翰森制药 (3692 HK) 上半年里程碑收入大超预期,管理层上调全年收入指引至中高双位数;预计2025年创新药品收入将突破100亿,创新药收入占比有望突破80% [8] - 三生制药 (1530 HK) 核心产品特比澳、益比奥及曼迪在各自细分市场市占率位居第一,贡献年利润约22-23亿;创新药PD-1×VEGF双抗SSGJ-707与辉瑞达成全球授权合作 [8] - 科伦博泰 (6990 HK) 核心产品Sac-TMT具备成为TROP2 ADC同类最佳的潜力,默沙东围绕其开展14项3期临床;海外峰值销售有望达到150–200亿美元 [8] - 信达生物 (1801 HK) 上半年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50.6%,扭亏为盈实现期内利润8.3亿元;公司商业化产品组合拓展至16款,有望实现2025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平衡 [8] - 康方生物 (9926 HK) 上半年实现商业化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49.2%;其产品依沃西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数据更新是近期催化剂 [9] - 映恩生物 (9606 HK) 核心ADC管线与BioNTech深度合作,已启动4项I/II期联用临床;公司已于2025年8月纳入恒生指数及MSCI相关指数成分股 [10] - 药明康德 (603259 CH) 上半年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24.2%,经调整归母净利润63.1亿元,同比增长44.4%;公司在手订单567亿元,同比增长37.2%,公司上调2025年可持续收入增速指引至13-17% [11] 新能源与工业 - 特斯拉 (TSLA US) Robotaxi落地催化智驾发展,Optimus即将量产推动行业估值空间扩展 [12] - 零跑汽车 (9863 HK) 国内产销持续超预期,全年盈利在望;与Stellantis合作增强出海稀缺性 [12] - 禾赛科技 (HSAI US) 是激光雷达厂商,其产品ATX相比竞争对手在技术上有一定领先,成本更具优势;行业共识是10-20万元车型增加激光雷达选配,20万元以上车型单颗标配或高配多颗 [13] - Talen Energy (TLN US) 与亚马逊有数据中心合同,乐观情况下预计有吉瓦级别的潜在扩容区间;公司发电资产位于PJM地区,该地区数据中心规模全球最大,中长期电价上行趋势明确 [13] - Entergy (ETR US) 自2024年初以来已签署约8吉瓦的电力服务协议,数据中心潜在用电需求预计维持在5-10吉瓦;公司2025-2028年资本开支计划上调至400亿美元 [14] - 西门子能源 (ENR GR) 积极扩产中型燃气轮机,面向数据中心终端市场;与伊顿合作数据中心"电力岛"业务 [14] - 卡特彼勒 (CAT US) 进行重大资本投资,旨在将大型发动机(用于数据中心等)的产能提高一倍以上;公司数据中心离网解决方案订单预计将加速增长 [14] 日本市场 - Saizeriya (7581 JP) 随着米价潜在下行趋势,日本业务的利润率预计将显著恢复 [14] - MinebeaMitsumi (6479 JP) 受益于数据中心建设和投资增加,其微型轴承和风扇电机的出货量正在扩大;预计2026年3月上半财年业绩公布可能成为股价正面催化剂 [14]
电改加速深化,预期有望趋稳
开源证券· 2025-10-30 14:47
核心观点 - 电力行业在“十五五”期间预计呈现“宽电量、紧电力”的供需格局,综合电价有望企稳 [3] - 动力煤价格触底回升带动火电电价企稳,风电政策底已现,绿电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4][5] - 投资机会关注火电盈利弹性、优质风电和电力设备出海 [7] 行业回顾 - 2025年初至10月28日,红利风格板块整体表现不佳,公用事业板块(+5.7%)和电力行业(+5.2%)跑输沪深300指数(+19.2%)[12][13] - 2025年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7.7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63.2% [18] - 截至2025年8月末,全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47.0%,新能源发电量占比16.6% [18] - 2025年1-8月电源工程投资完成额4992亿元,同比增长0.3%,电网投资完成额3796亿元,同比增长14.0% [32] 火电 - 动力煤价格2025年7月开始反弹,江苏电力市场月度集中竞价出清价格395.60元/兆瓦时,环比提高82.80元/兆瓦时 [4][42] - 2025年第三季度多数省份火电机组单位盈利环比向好,单位装机点火差收益提升 [47][48] - 现役火电机组折旧到期时间集中在2030年前后,折旧到期后有望释放较多利润 [49][50] 水电 - 2025年前三季度主要流域来水基本持平,长江电力水电发电量2351.26亿千瓦时,同比基本持平 [58][60] - 低利率环境下,水电股息率与国债收益率息差走阔,2025年初至今水电净息差均值较2023.5-2024.4区间均值扩大69bp [70] - 水电资产作为稳定盈利品种,在低利率环境下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4][70] 核电 - 2026年广东岭澳、阳江核电市场化电量上限312亿千瓦时,较2025年提升14.3% [4][78] - 天然铀价格波动对运营商影响较小,若铀价达90美元/磅,核电单位燃料成本较当前提高约5.61元/兆瓦时,毛利率下降约1.7个百分点 [4][95] - 核燃料成本在核电营业成本中占比约四分之一,短期铀价波动敏感度较低 [80][86] 绿电 - 136号文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绿电收入端政策不确定性落地 [5][101] - 山东、甘肃、新疆、云南四省完成首轮机制电价竞价,出清结果较燃煤基准价下浮较多,其中甘肃风电、光伏机制电价0.1954元/千瓦时,较基准价下浮36.5% [109][111] - 风电增值税补贴退坡,陆上风电自2025年11月1日起不再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 [106] 电网设备 - 2025年1-9月国网输变电设备集招金额累计681.88亿元,同比增长22.9% [6] - 一次设备出口金额保持高增长,液体介质变压器、高压开关、电能表出口金额分别为315.82亿元、280.03亿元、78.58亿元,同比+54.9%、+32.6%、-6.0% [6] - 特高压设备招标同比减少58.9%,“十五五”特高压规划有望再创新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