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肖勇谈“价格战”:安全是底线,“物美在前,价廉在后”
中国经济网· 2025-06-07 17:34
行业竞争与价格战 - 汽车行业竞争应从价格战转向更高层面的价值战,即智驾比和性价比 [1] - 近期反对价格战在行业内十分火爆,有关部门提出不能内卷式竞争 [1] - 内卷乱象威胁行业健康发展,消费者也将深受其害 [1] 产品质量与安全 - 汽车产品首先要有品质和安全底线,必须是物美在前价廉在后 [1] - 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底线一定要坚守,不能让消费者成为小白鼠 [2] - 车企推广智能辅助驾驶时需保证安全底线,不能只追求使用场景上限 [2] 纯电动车补能痛点 - 续航焦虑和补能不便仍是纯电动车消费者的最大痛点 [1] - 2024年不满意补能体验的纯电动车用户比例达34% [1] - 国内车桩比从2023年的7 1:1下降到2024年的8 4:1,补能越来越困难 [1] 广汽埃安的战略 - 广汽埃安不卷价格,而是卷解决客户补能焦虑,回归客户本质需求 [2] - 在新能源汽车品牌自建充电桩中,广汽埃安的数量排第一 [2]
多家车企高层下场发声,“反内卷”成业内共识
第一财经· 2025-06-06 20:33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多家车企高层在2025中国重庆汽车论坛上谈及"反内卷"共识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指出"内卷式竞争"危及产业链稳定 降低零部件企业安全标准 削弱整车企业盈利能力和创新服务 [1] -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提出中国汽车产业四大问题 包括品牌数量过多导致产能过剩 价格混乱蔓延至海外 过度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部分资本缺乏长期健康发展目标 [1] - 比亚迪集团李云飞倡议通过技术创新"反内卷" 提出四大原则 包括拒绝夸大宣传 以量产为准抵制透支式营销 比拼技术产品而非恶意竞争 打击造谣行为 [1] 企业应对策略 - 比亚迪李云飞强调海外市场需遵循"随行就市"定价原则 由供需关系 成本及品牌三因素决定 奇瑞汽车建议加强出口资质审核以规范竞争 [2] - 蔚来汽车李斌反对简单价格战 呼吁行业聚焦技术创新与用户服务 以维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成果 [2] - 比亚迪通过差异化内部策略避免自我内卷 2024年3月起对22款车型实施限时优惠补贴 变相降价1 2万~5 3万元 引发近70款车型跟进降价 [2] 政策监管动态 - 中汽协5月31日发布倡议 指出无序价格战挤压企业利润 影响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危害消费者权益及行业健康发展 [3] - 工信部支持中汽协倡议 将整治内卷式竞争 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 配合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 [3] - 商务部6月5日表态将协同整治汽车行业内卷现象 强调汽车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需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同时推进以旧换新等政策释放消费潜力 [4]
有些MCU,开始一个月降本一次了
芯世相· 2025-06-06 15:15
MCU市场内卷现状 - 8位MCU价格跌至几分钱(如九齐6分、航顺5分、某上市公司1分),32位MCU价格下探至0.38元甚至更低,分销商利润空间被压缩至"按厘计算"或亏本出货 [3][4][5][8] - 国产替代逻辑从"进口转国产"演变为"国产替代国产",型号间价格战白热化,32位MCU通过丰富外围资源(ADC精度、定时器等)实现差异化竞争 [5][6] - 封装技术成为降本手段,客户要求从SOP-8转向更紧凑的SOT23-8以降低成本 [3] 市场竞争格局 - 国内厂商如航顺推出1mm²超小尺寸32位MCU(HK32F005),价格≤0.05美元,参数全面超越TI同类型产品(Flash容量64KB vs 16KB,性能翻倍) [9][10] - 兆易创新发布GD32C231系列,定位"平价不低配";普冉等新厂商快速流片切入市场,加剧竞争 [5][10] - 海外大厂(ST、TI、Microchip)推出低成本MCU应战,但消费电子领域国产MCU性价比优势显著 [7][9] 行业业绩分化 - 2025年Q1数据显示:21家本土MCU企业中7家营收同比下滑(国芯科技-51.13%、紫光国微-10.05%),9家净利润环比下降,ROE普遍低于2% [11][12] - 头部企业如兆易创新营收增长17.32%(19.09亿元),士兰微净利润同比增1072.4%,但尾部企业受价格战、库存去化拖累严重 [11][12] - 业绩下滑主因:消费电子复苏慢于预期、车规/工业客户未放量、国际厂商价格战冲击(如杰发科技AC784系列) [12] 市场需求与库存 - ST预计Q2库存周转天数降至150天以内,Microchip库存总额已大幅下滑,但现货市场(如STM32F429系列)需求仍低迷 [14][15] - 台新投顾分析:MCU库存去化进度落后于其他IC领域,需求回暖或延迟至下半年,若电子业景气不明朗则全年难回升 [15] - 消费电子、家电等领域国产MCU份额持续提升,但工业/汽车等高端市场仍由TI、英飞凌等海外IDM主导 [6][16] 技术趋势与厂商策略 - 32位MCU通过性能差异化(如48MHz Cortex-M0内核)向下挤压8位市场,向上挑战进口品牌 [5][10] - 服务与账期内卷:FAE提供实时在线支持甚至上门调试,账期延长至60-120天,拖欠货款现象普遍 [8] - 厂商转向工业/车规等高毛利市场寻求突破,但技术壁垒与品牌认知度仍是挑战 [16]
电厂 | 强力降本,汽车公司逃离亏损泥潭的另外一种方式
新浪财经· 2025-06-06 18:50
新能源车企的共识是今年必须盈利,价格战是一大阻碍,另外一个挑战则是如何用好每一分钱。 新能源汽车持续近两年半的价格战,目前有被叫停的趋势。究其原因,这一轮从新能源汽车引发,传导到整个行业的 降价行为,的确已经脱离了规模化降本的正常路径。 实际上,自从2023年以来,虽热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一直在推动降本,但一直到现在,大部分车企还是没有脱离成 本高企和亏损的泥潭。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延续了前一年翻倍的增长 势头。但新能源汽车的规模仍然不算大。到了2024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变成了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新能源汽车 占了新车销量的41%,已经接近了50%的水平。 连续维持这种增长速度的代价是巨大的。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率被拉低至4.2%,显著低于整体工业企业5.4%的平均水 平。今年前4个月还在恶化,进一步下降至4.1%。全球目前只有四家新能源车企实现盈利,在比亚迪、特斯拉和理想 汽车之后的是赛力斯。更多的是亏损,甚至有新能源车企连续亏了10年。 价格战下的巨亏 在5月27日的长安汽车2024年度股东大会和股东开放日上 ...
三年价格战「急刹车」,汽车产业没有赢家
36氪· 2025-06-06 18:33
2025年5月末至6月初,中国汽车工业体系接连迎来两份重量级行业倡议。 5月31日,中汽协率先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直指无序价格战导致 的全行业利润危机。6月3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紧急跟进,揭开了经销商体系在价格战冲击下 的生存困境。 这两份文件的密集出台,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市场渗透率突破40%的关键节点上,正经历"从规模 到利润"的剧痛转型。当新能源汽车从政策温室走向完全市场化竞争,持续两年的价格混战已让行业生 态发生深刻裂变。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中,2025年前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42.9万辆和43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2.7%,标志着我国新 能源汽车产业正式迈入规模化普及阶段。 然而在产销两旺的表象下,行业利润率正经历断崖式下滑。2025年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为3.9%, 低于同期下游工业企业5.6%的平均水平。如果把时间倒退回2014年,彼时全国汽车制造业的营收不到 7000亿,但利润率约为8.99%。 价格体系的失衡,始于2023年的"国补退坡"。 随着延续13年的 ...
618电视价格战白热化:32吋电视低至400元,头部企业毛利率不足20%
搜狐财经· 2025-06-06 18:06
618电视市场概况 - 618期间电视厂商价格战激烈,32吋电视低至500元价位段 [2] - 线上市场预计销售额54.4亿元,同比增长22%,均价3664元同比提升14% [3] - 线下市场均价7194元,涨幅7.5%,与线上形成明显差异 [3] - 京东平台艺术电视等趋势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0倍,TCL Q9L PRO系列半小时成交额破千万 [3] 线上线下市场差异 - 线上32吋低价电视热销:飞利浦424元、创维469元、康佳466元、TCL雷鸟509元 [4][5] - 线下门店普遍缺货32吋产品,小米之家最小43吋售价1399元,海信最小50吋售价2599元 [7][8] - 线下消费者更关注画质和实体体验,销售透露线上线下产品生产线不同 [9] - 低尺寸电视降价幅度有限,因客单价不高,淡旺季价格差不明显 [9] 价格战原因分析 - 国补政策使零售价格下沉15%-20%,32吋能效提升达到补贴要求 [14] - 部分品牌采取差异化路线聚焦低端用户,酷开32吋产品销量超100万+ [16] - 与商家去库存有关,当前价格已接近成本底线,长期下降趋势不明显 [16] - 以65吋电视为例,面板成本占比52%,其他成本31%,品牌运营费10% [11][12] 企业经营状况 - 康佳彩电业务毛利率仅0.49%,TCL中国市场毛利率19.8%,海信视像毛利率14.45% [17][18] - TCL电子2024年收入993.22亿港元同比增长25.7%,净利润17.59亿港元增长136.6% [19] - 海信视像2024年营收585.3亿元增长9.17%,净利润22.46亿元增长7.17% [20] - 康佳集团2024年亏损32.96亿元,彩电业务持续承压 [21] 市场新趋势 - 大尺寸化趋势明显:75吋及以上、MiniLED、高刷电视成为主要卖点 [23][24] - 618首周线上零售额12.79亿元增长21.9%,均价3923元增长4.5% [24] - 创维表示大尺寸、高端艺术电视、MiniLED电视销售表现亮眼 [24] - 渠道竞争加剧,促销期提前且周期拉长,头部品牌马太效应显著 [24]
比亚迪董秘李黔:我们不打价格战,而是通过技术创新、规模与效率提升反馈用户
快讯· 2025-06-06 15:21
公司战略 - 公司表示有足够实力应对任何价格战挑战 [1] - 公司强调不参与价格战 而是通过技术创新 效率提升和规模效应创造价值 [1] - 公司将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带来的价值回馈给用户 [1] 行业贡献 - 公司认为这种经营模式是对中国汽车行业的重大贡献 [1]
外卖“百亿补贴”内卷,咖啡先受不住了
虎嗅· 2025-06-06 08:40
咖啡行业价格战现状 - 外卖平台百亿补贴导致咖啡价格断崖式下跌,出现2元/杯极端价格,远低于矿泉水价格[2][15] - 瑞幸和库迪等连锁品牌补贴后价格低至1.68-5.9元/杯,含免配送费[8][15] - 咖啡生豆成本飙升,2024年美国ICE咖啡期货年内涨幅达70%,超过黄金涨幅[16] - 瑞幸单杯成本10.16元,库迪9.55元/杯,补贴价严重低于成本[17] 本土咖啡品牌困境 - 重庆咖啡行业协会联名倡议停止补贴,指出2025年5月线上交易额同比降12%,订单均价降13%[3][5] - 全国连锁品牌外卖份额从4月初80%升至5月末90%以上,挤压本土品牌生存空间[19] - 本土品牌如巴郎树林、雾光山亭等因缺乏规模优势面临市场份额分流[3][5] - 研发投入意愿下降,行业创新动力衰竭[26] 连锁品牌与平台博弈 - 平台要求商家承担最高80%补贴成本,被指"绑架式让利"[31] - 拒绝参与补贴的商家遭遇平台"降级"惩罚[18] - Grid Coffee主理人批评平台先诱导破价再转移成本负担[19] 行业长期影响 -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畸高,7元/杯即被视作"高价"[20] - 低价锚点形成后,补贴结束将面临用户留存难题[28] - 2023年瑞幸同店销售与利润承压,库迪出现关店潮[23] - 产能过剩风险加剧,即时销售特性放大经营压力[27] 市场背景与监管动态 - 中国一二线城市咖啡消费量达300杯/年,接近成熟市场水平[34] - 五部门约谈外卖平台,市场监管总局发文抵制低价倾销[38] - 四川、安徽等地监管部门点名低质低价竞争问题[38] 行业转型方向 - 瑞幸减少9.9元优惠产品从20款减至12款,尝试重建价格体系[16] - 酱香拿铁等产品创新案例显示品质升级潜力[35] - 行业需从价格战转向品质、服务与创新竞争[36][37]
外卖咖啡低至1.68元!“百亿补贴”再次掀起咖啡价格战
长沙晚报· 2025-06-06 02:53
咖啡价格战现状 - 京东外卖"百亿补贴"活动专栏中库迪咖啡多款产品第一件到手价低至1 68元 原价15 99元的生椰拿铁券后仅需5 9元 [2] - 淘宝闪购平台橙C美式 经典拿铁等产品券后价格6 99元 库迪咖啡单日订单突破1000万大关 广州深圳奶茶外卖量同比暴涨200% [2] - 库迪咖啡门店销量达日常订单近10倍 店员表示单店日销量达400杯 为之前数倍 [4] - 瑞幸咖啡推出6 9元限时福利券 原价9 9元产品领券后降价30% 门店到店取餐和外卖订单量均显著增加 [5] 行业规模与竞争策略 - 2024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达4856亿元 预计2025年增长至5579亿元 [5] - 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优化降低成本 瑞幸自建烘焙工厂使单杯成本降20% 库迪直接采购哥伦比亚生豆降低成本25% [5] - 当前价格战主要由外卖平台补贴驱动 品牌方基本不会赔本 对品质影响有限 [6]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反馈 - 消费者社交平台分享库迪咖啡外卖实付价仅2 68元(含打包费) 称其为"打工人福音" [1] - 消费者表示咖啡已成为每日必需品 价格战显著降低消费成本 但同时对品质保障提出期待 [6]
七折买保时捷!汽车“豪门”也陷降价泥沼
第一财经· 2025-06-05 22:19
销量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市场仅交付9471辆新车 同比暴跌42% [1] - 2021年以9.57万辆达销量顶峰后连续三年下滑 2022年降2.5% 2023年降15% 2024年降28% [2] - 中国市场成为保时捷全球唯一下滑区域 2024年全球销量降3%的同时中国市场降幅达28% [2] 财务影响 - 2024年营收400.8亿欧元同比降1% 销售利润56.4亿欧元同比下滑23% [2] 价格策略 - 卡宴贷款方案折扣超30% 落地价90余万 全款方案100万出头 [1] - 帕拉梅拉降价30% 落地价低于100万 但优惠为清库存行为 库存仅个位数 [1] - 新款卡宴上市月余即出现20%终端折价 [3] 市场挑战 - 自主品牌崛起与新能源转型加速导致豪华车市场格局突变 [1] - 公司承认电动汽车发展速度慢于预期 未能跟上中国消费者需求转变 [2] 战略调整 - 上海嘉定研发中心2026年推出首款中国定制信息娱乐系统 聚焦智能网联与高压技术研发 [3] - 2024年底销售网点缩减至140家 计划2027年前进一步精简至100家 [5] - 中国区裁员10%正式员工与30%外包员工 称系组织架构优化重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