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银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粤开市场日报-20251031
粤开证券· 2025-10-31 15:54
核心观点 - 报告为2025年10月31日的市场日报 核心观点聚焦于当日市场表现 主要指数普遍下跌 其中创业板指跌幅最大 达-2 31% [1] - 行业板块表现分化 医药生物 传媒 商贸零售涨幅居前 而非银金融 公用事业 国防军工表现相对落后 [1] - 概念板块中 锂电电解液 创新药 疫苗概念表现较好 而稀土 存储器 大基建央企概念表现相对较差 [1] 市场回顾 - 当日沪指涨跌幅为-0 81% 深证成指涨跌幅为-1 14% [1] - 创业板指表现最弱 涨跌幅为-2 31% [1]
跨境ETF规模屡创新高 广发基金旗下特色品种获认可
中国基金报· 2025-10-31 14:34
行业趋势 - 以港股市场为代表的境外资产备受资金追捧,投资者对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显著提升 [1] - 资金持续借道跨境ETF布局,助推相关品类ETF规模屡创新高,截至10月30日全市场跨境ETF总规模突破9000亿元 [1] - 跨境ETF以其透明度高、交易灵活、成本较低等优势,日益成为投资者分散风险、捕捉境外市场机遇的重要载体 [3] 公司市场地位 - 广发基金旗下跨境ETF的产品数量及管理规模均位居市场第一梯队,截至10月30日共布局10只跨境ETF,规模合计达1007.7亿元 [1] - 在全市场184只跨境ETF中,规模超过100亿元的产品有24只,广发基金独占4席,是全市场百亿级跨境ETF数量最多的基金管理人之一 [1] 核心产品表现 - 广发基金旗下四只百亿级跨境ETF精准聚焦热门赛道,包括规模达307.7亿元的同类最大纳指ETF(159941) [2]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规模228亿元,覆盖生物科技、创新药研发等创新领域 [2]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规模219亿元,重点配置港股市场中保险、券商等非银金融机构 [2] - 恒生科技ETF龙头(513380)规模也超百亿元,聚焦港股科技龙头 [2] 特色产品增长 - 港股通科技ETF(159262)上市3个月内规模迅速从10亿元增长至接近60亿元,跟踪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 [2]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专注港股通科技标的,科技成分更纯粹,聚焦AI、半导体等核心科技领域,近一年涨超57% [3] - 广发基金构建了覆盖科技、医药、非银金融等特色跨境ETF的产品矩阵,为投资者提供丰富、便捷的配置工具 [3]
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 推动创新突破与服务提质
金融时报· 2025-10-31 10:03
核心观点 - 非银金融机构紧密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 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领域精准布局并取得显著成效 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特色力量 [1][4] 科技金融 - 非银机构聚焦科技创新攻关、高端制造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深度参与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 [1] - 一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特色产品落地见效 [1] 绿色金融 - 非银机构锚定绿色能源、节能环保、生态修复等领域 打造差异化绿色金融服务方案 为绿色技改、节能降碳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1] - 绿色信托存续规模超过3000亿元 绿色租赁资产余额突破1万亿元 [1] 普惠金融 - 非银机构针对小微企业、县域群体等重点服务对象需求创新普惠产品 推出适配不同场景的信贷方案 并下沉服务至乡镇社区 [2] - 信托投向普惠金融领域的资金达1.6万亿元 消费金融公司累计为8543万人次的县域客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2] 养老金融 - 非银机构精准对接老年人养老消费、健康护理、医疗照护等需求 整合资源完善养老服务链条 推动服务从单一资金支持向综合服务延伸 [2] - 信托业共设立养老金融相关项目1148个 投入资金144.93亿元 [2] 数字金融 - 非银机构以数智升级驱动服务效能 主动搭建全线上业务系统或自研数据平台 将客户画像、风险评估等环节嵌入数智化流程 [3] - 消费金融公司已累计取得技术专利1242项 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保障 [3] 政策与监管 - 金融管理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关键政策 为非银机构划定合规边界并留足创新空间 引导其聚焦主业、守正创新 [4] - 相关政策包括《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等 [4]
4000美元的黄金与4000点的A股,选哪个?
吴晓波频道· 2025-10-31 08:29
黄金价格回调分析 - 现货黄金价格在10月21日大幅下跌约5.3%,至每盎司4123.85美元,盘中一度暴跌6.3%,创下10多年来最大跌幅,随后持续下跌并在10月29日跌破4000美元/盎司心理关口 [2][4] - 黄金本轮回调主要由于技术面因素,期金多头头寸过于拥挤导致部分获利盘平仓,尽管计入回调后黄金和白银依然是年内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之一 [9] - 国际局势动荡缓和,如俄乌冲突有望谈判终结、中美贸易谈判取得进展,减少了市场避险情绪,加之金价从年初约2900美元/盎司上涨超50%,累积了大量获利盘引发获利回吐 [11][12] - 支撑黄金价格上涨的基本面因素未改变,包括美联储降息、通胀风险持续、美国政府负债突破38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以及市场对美元信用的质疑 [9][12] A股市场上涨动力 - 上证指数在10月29日时隔十年再次突破4000点并站稳,市场格局进入由指数带动变化的历史时刻 [4][7] - A股突破4000点意味着突破了2007年6124点和2015年5178点的高点连线,可能加快向4300点至4400点区域靠拢,市场已处于牛市阶段,但更倾向于结构性牛市而非全面牛市 [19] - 本轮行情有望成为慢牛、长牛行情,持续时间或达两到三年,其基础是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政策长效支持以及居民超额储蓄(规模超20万亿)向资本市场转移 [20][25][26] - 市场炒作主基调是科技和军工,但分化将持续,投资应弱化指数,专注个股和行业板块,普通投资者可考虑宽基指数基金 [19][23] 资产配置策略比较 - A股资产更受益于中国经济基本面改善的预期,而黄金主要应对全球货币超发并顺应美联储降息周期,两者定价逻辑不同 [29] - 激进型投资者应在A股寻找机会,保守型投资者可配置黄金或相关投资品,黄金确定性相对较高,而A股个股不确定性更大 [28][29] - 多数投资者采用杠铃策略,同时配置激进端资产(如A股、港美股、科技股)和保守端资产(如黄金、美债),A股与黄金应作为对冲风险的搭档而非直接比较 [31] - A股科技维度可关注创业板50ETF(涵盖光模块、新能源、创新药、互联网券商)和科创芯片ETF,恒生互联网ETF估值更具吸引力,黄金配置建议采用黄金ETF进行理性长期投资 [30] 行业与板块投资机会 - 科技牛是本轮行情重要特点,可关注受益于"十五五"规划的硬科技核心赛道,如芯片、半导体、AI算力算法、工业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固态电池等行业 [20][21] - 追求稳定回报的投资者可配置银行、电力、公用事业等高股息、低估值板块,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22] - 新能源、品牌消费等板块受益于政策支持及内需修复,经过多年调整已逐步跌出价值,传统白马股也具备估值修复机会 [22] - MSCI中国指数相对世界指数折价约30%,中国股市估值更具吸引力,特别是科技板块,同时金融、电信等高息股板块将受益于机构资金从低收益债权的重新配置 [32]
A股公司三季报披露收官 近八成前三季度实现盈利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07:11
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表现 - 已披露三季报的5414家上市公司中,近八成前三季度实现盈利 [1] - 超五成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增长 [1] - 209家上市公司提出三季度分红方案,合计计划分红382亿元 [1] 行业业绩表现 -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等行业保持较快增长 [1] - 钢铁、有色金属、传媒、非银金融等行业业绩修复明显 [1] 机构预期调整 - 三季报披露后,近500家上市公司获得机构上修全年业绩预期 [1]
三季报“答卷”收官 高技术制造业保持高景气度
证券时报· 2025-10-31 03:15
整体业绩概况 - 截至10月30日,共有5414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其中4196家前三季度实现盈利,占比近八成(80%)[1][2] - 2904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占比超过53%,业绩增长比例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2] - 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0.8万亿元,实现净利润4.54万亿元[2] - 营收和净利润的中位数分别为13.01亿元和6461.11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46%和2.86%[2]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的中位数分别为4.27%和5.78%[2] 行业表现分析 - 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除房地产行业外,其余30个行业前三季度均实现整体盈利,17个行业净利润增长[2] - 钢铁、有色金属、传媒、非银金融等行业净利润增幅居前,同比增速分别达749%、41%、39%、38%[2] - 电子、计算机两大科技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30%[2] - 第三季度有14个行业实现单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非银金融、交通运输、电子、煤炭、电力设备等行业环比增幅超过20%[3] - 非银金融行业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增幅超过100%[3] - 三季报中非金融A股盈利增速迎来边际改善,盈利增速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和中游制造业[4] 高增长公司表现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倍的企业达到58家,679家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翻倍[4] - 方正电机、晶瑞电材等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倍[4]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9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突破千亿元[4] - 第三季度有113家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倍,6家实现百倍以上增长[4] - 中国人寿、工商银行单季度净利润超过千亿元,共有26家上市公司单季度净利润超百亿元[4] 高技术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 - 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行业保持较快增长[1] - 国家统计局指出,智能化、自动化领域创新带动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前三季度利润分别增长81.6%、39.7%、25.5%[5] - 获得业绩预期上调的公司中,半导体、硬件设备、机械、电气设备等高技术或装备制造业相关上市公司家数领跑各行业[7] AI与科技板块驱动力 - AI是科技板块业绩上升的核心驱动力,工业富联三季度首次实现归母净利润突破100亿元,受AI服务器市场扩张和AI算力需求强劲拉动[7] - 工业富联今年以来股价飙升260%,市值超1.5万亿元[7] - 寒武纪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27亿元,同比增长1332.52%,实现净利润5.6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7] 新能源与锂电行业 - 新能源车市健康发展,锂电行业动储电池产销两旺[8] - 宁德时代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创下单季历史新高,前三季度盈利已逼近去年全年,获得了超15家机构的业绩预期上修[8] 分红情况 - 一年多次分红已成为常态,209家(另一处数据为219家)上市公司提出三季度分红方案,合计计划分红382亿元(另一处数据为466亿元)[1][6] - 拟分红企业数量、分红金额均保持在高位[6] 业绩预期上调 - 三季报披露后,有近500家(另一处数据为468家)上市公司获得机构上修全年业绩预期,显示其亮眼表现具有延续性[1][6] - 低位修复的有色金属、生物医药、化工等行业也有相当多的企业获得业绩预期调升[7] 宏观环境与未来展望 - 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与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加快恢复情况一致,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为去年8月份以来各月累计最高增速[4] - 申万宏观团队认为,建材、钢铁等行业稳增长政策已出台,后续成本压力有望逐步缓解,企业盈利回升的趋势不变[8] - 招商策略团队建议资金的行业布局可主要围绕业绩和"十五五"规划指引展开,重点关注信息技术行业、中高端制造业以及低位修复的资源品、医药生物行业[8]
11月金股报告:科技风格有望持续
中泰证券· 2025-10-30 21:05
核心观点 - 市场胜率基础牢固,但“结构牛”情形下赔率空间相对有限,科技风格有望持续[4][5][6] - 行业估值分化度指标未触发风格切换信号,逻辑上亦不满足风格切换条件[5] - 配置策略聚焦科技内部低拥挤度细分赛道、全球定价资源品及外需制造业三条线索[7] 市场流动性及风格表现 - 截至10月28日,融资融券余额达2.4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融资融券交易金额占全A成交额的11.97%,位于历史80.7%分位[2] - 科技风格有所收敛,主要源于中美贸易环境扰动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其后反弹受益于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新兴产业的支持预期及中美经贸磋商推进[2] - 周期风格整体偏弱,但全球定价资源品相对强势,主因“资源安全”逻辑升温,相关政策对超硬材料、稀土等实施出口管制[3] 市场胜率与赔率分析 - 市场胜率基础相对牢固,地产与外需两大核心风险下降,维稳资金入市夯实底部预期,经济总量边际下行但幅度有限[4] - 市场赔率指标处于“结构牛”情形下的相对高位,A股证券化率、估值中位数与21年底水平相当,演化为全面牛市需宏观预期明显改善或流动性进一步扩张[4] - 两融余额创新高但杠杆水平不极端,融资融券市场平均担保比例为281.95%,低于9月的286.24%[4] 10月市场表现回顾 - 10月指数高位震荡,沪指于28日内突破4000点,万得全A上涨个股日均占比为50.1%,高于9月的45.6%[6] - 本月上证指数录得2.71%涨幅,科创50录得1.58%跌幅,创业板指录得0.27%跌幅,同时沪指波动率扩大至0.96%,科创50波动率扩大至2.87%,创业板指波动率扩大至2.57%[6] 配置策略及金股组合 - 科技内部分赛道拥挤度较高,59.5%的赛道成交额占科技板块比例已超过近3年75%水平,但科技大类成交额占全A比例仅处于近3年50%分位,建议关注科技内部交易不拥挤方向如港股互联网、消费电子等[7] - 同时关注受益于联储降息和海外财政扩张的全球定价资源品如黄金和铜,以及海外需求相关的制造业[7] - 11月金股组合涵盖创业板50ETF、华锐精密、河钢资源、拓普集团、美湖股份、先声药业、泰格医药、中国东航、康耐特光学、中国财险等[7][11][12]
2025Q3公募基金及陆股通持仓分析:内外资成长仓位均历史性抬升
华安证券· 2025-10-30 20:30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募主动权益基金和陆股通持仓A股总市值均显著增长,主要受市场整体上涨推动 [5] - 内外资在风格选择上共识度高,均大幅增持成长板块,减持金融和消费板块,成长风格仓位均创历史新高 [6] - 公募基金整体仓位延续上升趋势,风险偏好显著抬升,持股集中度有所回升 [5] 公募基金持仓分析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募主动权益基金持有A股总市值达3.56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大幅增长21.5% [5][18] -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股票仓位为85.77%,较上季度末上升1.31个百分点,其中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分别增加2.29、0.94、0.69个百分点 [5][25] - 高仓位基金占比显著提升,9成以上仓位的基金数量占比大幅增加6.20个百分点至40.16% [5][31] - 从上市板块看,主板持仓占比下降7.45个百分点至47.24%,而科创板、创业板和港股持仓占比分别提升1.27、4.38和1.87个百分点,港股持仓占比续创历史新高 [36] - 风格配置上,成长风格持仓大幅增长8.68个百分点至47.48%,创历史新高;消费和金融风格持仓分别显著下滑4.17和4.07个百分点,均处于历史底部或偏低位 [39][44] - 行业层面,电子、通信、电力设备增持明显,持仓占比分别增加3.79、3.16、2.01个百分点;食品饮料、汽车减持较多,持仓占比分别减少1.67、1.54个百分点 [46][65] - 持股集中度整体回升,前10大、前20大和前50大个股集中度分别上升1.64、2.21和1.68个百分点 [107] - 前十大重仓股出现明显变化,中际旭创、新易盛、阿里巴巴和寒武纪新晋前十,通信和电子行业代表性标的集中度增加 [112] 陆股通持仓分析 - 截至2025年9月底,陆股通持有A股总市值达2.59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2.9% [123][124] - 板块配置上,陆股通主板仓位下降8.57个百分点至70.75%,科创板和新创业板仓位分别提升1.81和6.76个百分点 [125] - 风格选择与公募基金高度一致,成长风格持仓大幅增长10.52个百分点至40.33%,创历史新高;消费和金融风格持仓分别减少3.62和6.17个百分点,消费持仓再创新低,金融持仓处于历史底部 [130][136] - 行业层面,电力设备和电子增持最为显著,持仓占比分别增加4.87和4.86个百分点;食品饮料和银行减持较多,持仓占比分别减少2.08和4.38个百分点 [137][154] - 周期板块中,有色金属和机械设备增持明显,持仓占比分别增加1.21和1.13个百分点;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减持较多,持仓占比分别减少1.22和1.11个百分点 [164]
创业板开市16周年 涨幅前10公司分布在5个行业
天天基金网· 2025-10-30 18:23
创业板市场发展概况 -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开市,截至2025年10月30日已发展16周年 [1][7] - 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达1389家,总市值突破18万亿元 [1][7] - 创业板指数于2010年6月1日发布,初始点数1000点,截至2025年10月29日最新点数为3324.27点 [7] 涨幅领先公司及行业分布 - 上市以来涨幅前十的公司分布在通信、电子、电力设备、计算机、非银金融等5个行业 [1][4][5] - 新易盛涨幅达22493.35%,位居榜首,所属通信行业 [4][7] - 中际旭创涨幅达17072.40%,位列第二,所属通信行业 [4][7] - 涨幅前十公司包括胜宏科技(涨幅10535.52%)、天孚通信(涨幅8912.57%)、亿纬锂能(涨幅8434.99%)、同花顺(涨幅6745.23%)、长川科技(涨幅6393.39%)、阳光电源(涨幅6067.13%)、先导智能(涨幅6014.06%)、东方财富(涨幅5218.02%) [5][7] 市场功能与未来发展方向 - 创业板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7] - 未来需深化制度创新,扩大第三套未盈利上市标准适用范围,覆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 [7] - 需依托现有产业集群,完善并购重组机制,支持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7] - 多维度发力以更好发挥创业板“中国未来之板”的作用,为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注入动能 [7]
2025Q3被动和主动权益型公募基金持股分析:电子持仓超过25%之后的行情推演探讨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30 18: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25Q3主动权益型公募基金行业配置极致,加仓创业板及通信、传媒、有色和电力设备等行业,减仓内需消费方向;电子为代表的TMT科技板块拥挤度创历史新高,后续行情需关注基本面、PPI及产业资本动向;风格切换可跟踪PPI,关注低估反转类行业筹码出清机会;ETF规模保持高位,固收+基金权益仓位提升;高仓位下公募基金赚钱效应回暖,但面临赎回压力 [4][6][7][8] 各部分内容总结 行业配置极致 - **A股板块**:加仓创业板,减仓主板和科创板,25Q3主板占比49.1%,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占比17.6%和13.7%,创业板配置系数上升0.16,主板和科创板分别下降0.05和0.26 [13] - **港股**:25Q3港股通公司配置占比回落至19.2%,配置占比提升的前五大行业为商贸零售、医药生物、有色金属、电力设备、房地产,减少的前三大行业为社会服务、通信、轻工制造 [16] - **风格**:创业板指和沪深300配置系数分别回升0.12和0.07,中证500、中证1000、国证2000配置系数分别下降0.21、0.06和0.07 [20] - **A股大类板块**:加仓科技,其余整体减仓,科技(TMT)配置系数为1.79,配置占比40% [21] - **一级行业**:加仓通信、传媒、有色、电力设备等,家电、社会服务、汽车、农林牧渔等减仓幅度较大 [24] 电子为代表的TMT科技板块高度拥挤之后的后续行情以及观察指标探讨 - **持仓情况**:电子持仓占比25Q3达25.7%,TMT全产业链持仓占比达40%,均创历史新高;电子一级行业融资余额占比突破15%,与主动权益对电子的配置比例共同创历史新高 [6][47] - **后续表现**:复盘历史,机构持仓高点同步于市场变化,行业基本面顶点滞后于持仓和股价1 - 3个季度;需跟踪电子基本面是否加速,关注PPI负增长收敛至转正对市场风格的影响,高度关注产业资本动向 [7] ETF规模保持高位,固收+基金权益仓位提升 - **ETF**:2025Q3股票型ETF总规模超3.6万亿,持股市值占比为3.8%,环比增加0.1个百分点;7 - 8月ETF总体净赎回,8月末到10月中上旬开始净流入;宽基ETF份额多数回落,行业ETF中银行、券商、创新药等份额环比提升;港股科技、互联网、创新药、金融ETF份额增幅靠前 [84][79] - **固收+基金**:25Q3加大权益配置力度,持股市值增长近1000亿元,整体法测算权益仓位环比提升2.4个百分点至9.9%,中位数提升1.7个百分点至18.2%;主要超配有色、家电、传媒和通信等 [92][95] 总量视角:高仓位下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持续回暖,但伴随净值修复至成本线,公募基金面临更大赎回压力 - **赚钱效应**:2025年初以来,主动权益型公募基金净值涨幅中位数为26.9%,弱于创业板指和科创50,与中证500、国证2000基本相当,强于中证1000、沪深300和上证指数;2025年4月7日至今,净值涨幅中位数为24.6% [107] - **仓位**:25Q3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整体仓位分别提升0.7、1.0和2.3个百分点至89.6%、88.1%和77.7%,均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110] - **赎回压力**:25Q3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份额进一步扩大,新基金发行119亿份,存量赎回2319亿份,单季度净赎回2200亿份 [114] 附录表格:细分行业持仓与估值匹配情况 - **TMT**:加仓通信设备、游戏、消费电子等,减仓电子化学品、通信服务、半导体等 [122] - **先进制造**:加仓航天装备、其他电源设备、光伏等,减仓摩托车及其他、地面兵装、商用车等 [125] - **医药**:全行业配置基金25Q3减仓医药,配置水平几乎历史最低;结构上创新药持仓占比上行至历史高位,港股创新药配置比例提升明显 [132][134] - **消费**:加仓厨电、小家电、照明设备等,减仓饲料、个护用品、白色家电等 [140] - **周期**:加仓能源金属、金属新材料、油服工程等,减仓化学制品、特钢、航空机场等 [145] - **金融地产**:证券、多元金融、保险等行业配置系数有不同程度变化,股份制银行等配置系数下降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