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银河证券每日晨报-20250611
银河证券· 2025-06-11 12:00
核心观点 - 稳定币监管法案落地,短期内概念股受利好上涨后回调,长期合规化运行助力虚拟资产行业发展;新消费在港股带动下蔓延至A股,是“人货场”与消费倾向变化的受益方向;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是信创领域里程碑,2025年信创有望进入新周期;ESG评分多数公司上升,部分策略有收益表现;上周科创板上涨,活跃度上升,稳定币第一股Circle上市;证券板块本周回暖,多因素推动景气度上行 [1][7][17][19][23][30] 策略:稳定币概念股投资展望 - 监管法案:2025年5月1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法案》,规定发行稳定币的机构资质和储备要求;5月21日中国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实施后发行法币稳定币需申领牌照并符合多项规定 [2] - 用途及影响:稳定币用于支付结算可降低交易难度和费率,便利贸易;锚定法定货币会转变对锚定资产的需求;中国香港发行与港元或离岸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有积极作用 [3] - 投资展望:港股稳定币指数先涨后跌,5月21日至6月6日累计涨55.47%;A股稳定币指数行情滞后、波动小,5月26日至6月5日涨35.51%,6月6日回调2.83%;短期内概念股受利好上涨后回调,长期合规化运行助力行业发展,建议关注相关优质股 [4] 消费:新消费乘风破浪,全场景深度重构 - 消费行业回顾:2021年以来消费行业进入调整期,2024年新消费在港股爆发并于2025年上半年蔓延至A股;传统消费面临压力,中央提出提振消费政策 [7] - 本轮新消费特点:Z世代悦己消费结合口红效应,有高频情绪消费特点;消费理性化,性价比品牌份额提升,渠道效率受重视;科技消费品创新涌现;国货以本土特色产品替代;国际竞争力增强 [8] - 人口结构与新消费:Z世代低结婚生育、家庭小型化,带动宠物、潮玩等需求;Y世代消费理性,增加耐用品和黄金资产支出;X世代催生银发和健康经济;各世代奶头乐需求增加 [9] - 消费理性化:消费者为大额耐用品溢价支付意愿下降,追求质价比和口红效应消费;家电市场小米起鲇鱼效应;零售渠道折扣零售兴起;出行人次增加,相关装备购买意愿提升 [9] - 国货崛起:国产品牌替代外资品牌,美妆和黄金珠宝市场有特色微创新 [10][11] - 科技消费:智能汽车等科技消费品全球领先,AI技术推动相关产品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消费应用受关注 [11] 计算机: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信创进入重组快车道 - 事件:5月25日晚,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公告筹划换股吸收合并并募集配套资金 [13] - 协同效应:优化产业布局,整合资源、提升规模效应、加强生态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算力产业协同发展 [14] - 重组趋势:重组新规后首单吸收合并,政策鼓励支持,信创行业并购重组将加速,关注“卡脖子”领域 [15][17] ESG:本周ESG舆情整合策略绝对收益为0.49%——ESG策略周度报告(20250607) - 评分变动:截止6月6日,多数公司ESG评分上升,评级上升2586家,下降701家,不变2122家 [19] - 策略表现:ESG筛选策略本周下跌0.28%,超额收益-1.16%;舆情整合策略本周上涨0.49%,超额收益-0.39% [20][21] 科创板:稳定币第一股Circle在美强势上市——科创板周报(6.2 - 6.6) - 市场表现:上周科创板上涨2.91%,活跃度上升,日均成交额851.80亿元,平均换手率8.89%;大部分行业上涨,有色金属涨幅最大,社会服务跌幅最大;生益电子涨幅领先,中邮科技跌幅最大 [23] - 估值情况:科创板整体PE为51.51,高于其他三大板块,与科创50估值差缩小 [24] - 再融资政策:“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助力企业再融资,已有9家公司申请,拟融资247.96亿元 [24] - 上市情况:稳定币第一股Circle上市首日大涨168.5%,京东稳定币进入香港“沙盒”测试第二阶段 [25] - 基金表现:上周科创板主题基金表现强于指数基金,科创50周涨1.50%,科创100周涨3.57% [26] 非银:财政部公布立法安排,板块表现整体回暖 - 行情复盘:本周证券板块回暖,单周涨2.39%,跑赢沪深300指数1.51个百分点;A股上市券商大部分上涨,平均涨幅2.17% [28] - 市场数据:本周A股日均成交1.21万亿,环比涨10.52%;平均换手率3.61%,环比涨0.12pct;平均两融余额1.81万亿,环比涨0.03% [28] - 融资情况:本周A股2家公司上市,股权募资金额超50亿;36只新基金发行,股基以指数基金为主 [29] - 投资建议:国家政策目标定调板块走向,多因素推动证券板块景气度上行,中长期资金扩容增强基本面改善预期 [30]
以逸待劳,重视负债端变化
德邦证券· 2025-06-11 10: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转债市场表现积极,中证转债指数回升,端午后小盘风格指数强于中大盘,TMT、消费板块好于周期、制造板块 [5][9] - 价格与估值螺旋上升,中小盘风格上行使转债价格和估值升高,本轮行情从大盘向中小盘过渡,增加固收 + 投资者持有压力 [5][10] - 信用风险或局部化,2025 年评级下调频次未显著高于 20 - 24 年同期,评级下调企业多经营有压力,除 24 年 6 月外其他时段回撤可控 [5][16] - 负债端变化与估值尚存纠结,可转债 ETF 近 5 日份额赎回,机构持仓调整,高换手率转债成交额未过热,部分行业转债价格高 [5][21] - 建议转债“以逸待劳”,在中小盘出现拐点前找结构性机会,关注负债端变化,对高位品种止盈,当前风格建议弹性 > 债性 [5][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以逸待劳 - 市场表现积极,中证转债指数自五月底连续抬升,端午后小盘风格指数强于中大盘,TMT、消费板块表现好 [9] - 价格与估值螺旋上升,中小盘风格上行使转债价格和估值升高,本轮行情从大盘向中小盘过渡,增加固收 + 投资者持有压力 [10][14] - 信用风险或局部化,2025 年评级下调频次未显著高于 20 - 24 年同期,评级下调企业多经营有压力,除 24 年 6 月外其他时段回撤可控 [16] - 负债端变化与估值尚存纠结,可转债 ETF 近 5 日份额赎回,机构持仓调整,高换手率转债成交额未过热,部分行业转债价格高 [21] - 建议转债“以逸待劳”,在中小盘出现拐点前找结构性机会,关注负债端变化,对高位品种止盈,当前风格建议弹性 > 债性 [27] - 结构上从三个策略出发,期权价值策略关注科技与消费相关转债;绝对价格策略看好银行和部分医药转债;主题交易策略关注并购重组和稀土磁材相关转债 [28]
发令枪响前的预备期——申万宏源2025年夏季A股投资策略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6-11 09:58
全球贸易格局与中美竞争 - 特朗普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的尝试受阻,与中国关税对抗未达预期效果,美国与核心盟友未达成协议[1] - 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经贸联系紧密,与美主要盟友(欧洲、日韩)贸易联系回落至低位,是未来合作重点方向[2] - 中国企业进入"体系出海"时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协同出海格局形成,A股出海企业盈利能力优于出口企业[2] A股牛市潜力分析 - 居民"资产荒"加剧,2025年存款到期再配置高峰将推动权益资产配置迁移,真实无风险利率显著回落[3][4] - A股投融资功能建设:投资端公司治理改善+长期资金入市,融资端并购重组与创投拐点共振,AI/具身智能/新消费等产业趋势发酵[4][5] - 盈利能力长期抬升起点临近:中国企业突破高附加值领域,2026年中游制造供给增速或低于5%,供需格局拐点将至[5][6] 市场启动条件与择时 - 科技需等待基础层技术突破,AI Agent在办公/医疗领域落地需3-5年,通用型产品需5年以上[7] - 新消费(珠宝/IP潮玩/美妆等)维持高景气,但消费扩散行情需谨慎,赚钱效应扩散可能是短期休整信号[13][14] - 资产管理行业未达增量博弈条件:公募需赚钱效应累积至50%盈利客户占比或产品净值回水位线[8][9] 行业与板块机会 - 国内AI/具身智能/国防军工或成结构牛核心,重点关注DeepSeek R2、GPT-5、特斯拉Optimus量产催化[13][14] - 一二级市场联动强化:软件/硬件/AI数据中心/自动驾驶/机器人领域创投融资快速改善[14] - 港股或领涨潜在牛市:金融外循环关键环节+AI龙头+高股息保险举牌+内外资共振定价[15] 盈利与市场节奏预测 - 2025年全A两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4.6%,Q2-Q4分别为1.1%/-4.1%/80.7%,Q4高增速或掩护行情[8] - 2026年供需改善线索增加,牛市主区间或在2026-27年,25Q4或进入"发令枪响"前最后阶段[12][13] - 本轮牛市或成首轮"中国版慢牛":基本面改善持续时间长+价值属性提升+增量资金调控力增强[12]
申万宏源,最新研判!
券商中国· 2025-06-11 09:26
宏观观点 - 2025年下半年关注"反内卷"和"服务业"关键词 宏观指标结构或迎来"强弱转换" 制造业面临下行压力 服务业投资和消费已现改善 [2] - 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 传统链条贡献下降 产业分化明显 PPI承压 CPI更弱 产能过剩转向中下游 外贸内卷加剧 [4] - 产业蜕变已成趋势 高技术产业占比达16.3% 新消费形式涌现 居民短周期信心筑底 长期偏好向服务转型 [5] - "反内卷"政策站位高、覆盖面广、协同性强 服务业是破局关键 存在严重供给不足 政策或聚焦开放和支持力度 [6][7] A股策略 - A股具备牛市潜力 居民资产荒加剧 2025年是存款再配置高峰 公司治理和股东回报改善抬升回报中枢 企业"反内卷"提升盈利 [8] - 2026年供需格局改善 赚钱效应累积 2025年四季度基本面改善与居民增配权益同步 市场中枢有望抬升 [9] - 潜在牛市或演绎为首个"中国版慢牛" 基本面改善持续时间长 行业格局优化和海外突破是收益来源 监管调控增量资金能力增强 [9] 行业配置 - 国内AI、具身智能、国防军工具备结构牛潜力 科技震荡市中关注高性价比主题机会 [10] - 一二级市场联动拐点已现 创投强势方向包括软件、硬件、AI数据中心、自动驾驶、机器人 [10] - 新消费细分龙头如珠宝首饰、IP潮玩、新零食饮品、美妆个护维持高景气 医药和贵金属逻辑类似 [10][11] - 港股或领涨市场 成为金融外循环关键环节 互联网板块是AI龙头方向 国企高股息是保险举牌重点 [11]
中金:“新消费热潮”背后的宏观线索
中金点睛· 2025-06-11 07:48
消费市场特征 - 中国消费市场呈现"消费分级"特征,消费者更愿为"有品质的低价"和"有理由的溢价"买单 [1] - 新消费代表企业2024年平均实现65%营收增速(区间22%-167%),远高于总体居民消费增速5.3%和中证消费行业2.4% [1] - 潮玩、谷子经济、现制茶市场规模过去两年复合增长率达23-30% [1] - 新消费代表企业毛利率平均50.9%,高于中证消费行业23.9%和总体消费制造业7.8% [4][8] - 小红书调研显示产品品质、情绪价值、性价比是用户购物决策前三大因素 [7] 消费结构变化 - Z世代(16-30岁)成为驱动新消费浪潮核心力量,78%对消费前景乐观 [23] - Z世代线上高消费能力用户占比达33.4%,90后占比最高 [23][25] - 三、四线城市社零增速快于一二线,三线城市线上高消费能力用户占比22.7% [24][27] - 低能级城市房价收入比从2020年8.5年降至2024年5.7年,低于超高能级城市18.5年 [24][38] - 三、四、五线城市居民获得房产赠与或继承占比更高,购房获得家庭资助更多 [24][39][41] 宏观消费趋势 -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TTM)仍低于2020年前趋势 [3] - 一季度城镇居民资产增量结束连续6个季度下滑,由负转正 [15][17] - 居民消费倾向有所修复,扣除社会团体消费后与2020年前趋势差距缩小 [15][18][20] - 日本消费发展经验显示我国正从大众消费向个性与理性消费转换阶段 [11] - 完整制造产业链和庞大消费市场使我国第三消费阶段更为丰富 [11]
超六成主动权益基金收复“失地” 把握科技热点决胜后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6-11 04:51
基金表现 - 截至6月9日超六成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已回升至4月7日市场调整前水平 [1] -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突出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近两个月反弹超30%今年以来回报率达84%暂居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榜首 [2] - 重仓创新药的基金如中航优选领航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近两个月反弹幅度均超25% [2] - 新消费主题基金恒越匠心优选一年持有A申万菱信乐融一年持有A近两个月反弹超20%今年以来回报率超50% [2] - 机器人碳中和主题基金如鹏华碳中和主题A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今年以来回报率仍超45%但净值尚未恢复至调整前水平 [3] AI板块动态 - 6月初AI产业链显著反弹永赢科技智选A单周涨幅超16%多只重仓AI的基金净值反弹超10% [4] - 知名基金经理金梓才旗下多只产品近期涨幅超9%部分产品净值已回归至4月7日前水平 [4] - 财通基金指出TMT方向成交额占比回落至2023年AI叙事区间下沿融资余额位于年内底部后续或有增量资金进场 [4] - 德邦基金认为科技细分方向交易拥挤度回落至偏低水平投资性价比相对较高 [5] - 中信证券指出海外AI链龙头公司2025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A股相关板块表现滞后可能因国内资金聚焦医药消费 [6] 市场风格切换 - 华泰证券提示创新药新消费板块出现调整迹象市场轮动充分需警惕短期调整 [6] - 广发证券表示6月中旬起红利资产进入分红窗口除息日后或有兑现压力资金可能流向偏进攻的科技方向 [6] - 中信证券认为AI和创新药是当前明确景气主线算力供应链如AI服务器光模块交换机等值得重点关注 [6] - 富国基金提示消费板块政策博弈机会及港股新消费行情扩散效应可关注零食美妆宠物经济等细分方向 [7]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内需消费和科技或仍有较大空间
国际金融报· 2025-06-10 21:38
市场环境与资金流向 - 欧元在2025年3月后较美元出现持续性升值,欧元占美元指数权重超六成,反映资金撤离美元资产的动向 [1] - 非美资产在上半年获得良好流动性支持,欧债、欧股及恒生科技均受国际资金青睐 [1] - 市场对美国经济预期呈现强现实弱预期,对中国经济预期呈现弱现实强预期,国际资本流向变化已充分计价 [1] 下半年市场展望 - 2025年下半年是市场选择方向的重要节点,预期与现实差异将随高频数据验证趋向一致 [1] - 国际资本长期叙事的松动与转向可能带来额外资金面冲击,市场波动率环境可能放大 [1] - 沪深300在2025/2026年营业收入增速预期为4.5%和5.3%,净利润增速为2.8%和6.7% [2] - 沪深300静态估值较十年均值低估25.6%,对国内长线配置型资金具有吸引力 [2] 投资策略与行业偏好 - 中国权益资产有望在下半年跑赢海外市场,受益于国内强政策预期及亚太新兴市场的优流动性环境 [2] - 政策对成长行业的支持可能促使市场关注新兴高景气成长领域 [2] - 股息率稳定的红利股(淡化行业特征)和细分科技成长(军工、新能源+新消费)更适合下半年市场环境 [2] - 内需消费和科技板块可能仍有较大空间,参考2018年贸易摩擦缓和后三个月市场表现 [2]
盘中突变只是警告,更大的剧变后面等着!
搜狐财经· 2025-06-10 17:09
创新药行业市场表现 - 创新药指数盘中出现冲高回落走势 最新报1230.597点 单日涨幅1.40% 振幅达2.00% [2] - 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入状态 净流入金额559.9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流入857912元 大单净流入1048797元 [2] - 市场交易活跃度较高 总成交金额达3698万元 量比指标显示为0.89 [2] 消费与创新药板块资金轮动 - 消费类基金持续调仓 新消费龙头泡泡玛特与创新药龙头信达生物表现强势 而传统消费龙头茅台持续阴跌 [1] - 市场出现将科技股高估值逻辑套用至创新药板块的现象 部分投资者认为创新药PE可复制科技股破百倍的历史 [1] - 机构资金行为显示白酒板块整体遭减持 但天佑德酒逆势上涨 5月以来机构持续增持 呈现"机构库存"数据活跃特征 [4][6] 机构交易行为分析 - 量化模型监测到"机构震仓"现象 表现为先抛压打压股价后回补 天佑德酒5月21-23日调整即为此类操作 [8] - 全市场"即时库存"数据突破3600家 显示超半数股票存在机构积极参与 历史数据显示该指标超3000家后市场往往维持积极表现 [11][13] - 机构利用散户惯性思维进行操作 通过强化"新消费风口"等预期引导跟风 随后快速切换策略 [3] 行为金融学市场现象 - 投资者存在将茅台历史估值套用创新药的惯性思维 机构通过信息差优势制造交易陷阱 [3] - "羊群效应"显著 机构集体行动直接影响股价走势 量化数据可识别机构资金真实意图 [6] - 市场呈现"万物皆可科技/新消费"的估值迁移现象 但需警惕表象背后的资金博弈本质 [1][3]
读研报 | 理解近期的行情特征,有何线索?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6-10 17:06
市场行情特征分析 - 近期市场风格呈现"新、小、快"特征:产业逻辑新(如AI、新消费)、小微盘活跃且跑出超额收益、行业轮动快(如AI和机器人从领涨转为近期最弱)[3] - 经济弱市场强的背景下,增量资金结构变化显著:主动公募资金萎缩,融资余额、游资量化等新资金强势[3] 增量资金驱动因素 - 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改善推动小微盘行情:2025年前5个月上交所新增开户数创2021年以来新高[5] - 保险资金与个人投资者形成双增量资金:两者增量规模相仿,共同推动小微盘和高股息银行表现[5] - 险资主导的红利资产选择逻辑:偏好股息回报稳定且EPS波动低的资产(如银行),回避业绩波动大的资源类红利细分[5] 稀缺性资产表现 - 港股跑赢A股的核心逻辑在于稀缺性:医药、科技、消费等顺应当前产业变革的港股资产(如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更受关注[6] - 新旧动能转换期稀缺性资产优势凸显:宏观弹性不足背景下,产业层面的结构性机会集中在港股稀缺性领域[6] 策略报告参考 - 信达证券强调"新、小、快"风格与2013-2015年类似[7] - 招商证券分析超额收益来源于个人投资者与险资的双重驱动[7] - 国泰海通证券将港股稀缺性定位为牛市主战场[7] - 华创证券提出"旧红利与新成长"的杠铃策略框架[7]
港股收评:恒指收跌0.08% 医药股持续走强
快讯· 2025-06-10 16:2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指早盘高开49点后震荡,一度涨115点至24296点创两个半月新高,午后转跌178点至24003点,收盘微跌0 08% [1] - 科指跌幅0 76%,恒指大市成交额达2503 4亿元 [1] 行业板块动向 - 航空、稀土、锂电池行业表现强势,贵金属行业反弹 [1] - 生物医药及医药外包概念股持续走强 [1] - 国内零售、非酒精饮料、半导体行业走弱,新消费概念及军工行业回调 [1] 个股涨跌情况 - 中国稀土(00769 HK)涨幅超13%,中国宏桥(01378 HK)涨近5% [1] - 比亚迪股份(01211 HK)、翰森制药(03692 HK)涨幅超3 5%,石药集团(01093 HK)涨近3% [1] - 布鲁可(00325 HK)、蜜雪集团(02097 HK)跌幅超6%,金蝶国际(00268 HK)、华虹半导体(01347 HK)跌幅超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