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业评论

搜索文档
故障率仅为燃油汽车的41%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05 20:57
电动汽车可靠性研究 - 欧洲最大道路救援组织ADAC的研究显示电动汽车故障频率低于燃油车,2024年处理360万次故障救援请求中电动汽车仅占1.2%(43678次)[4][8] - 电动汽车故障数量同比增加46%,但整体故障率仍远低于燃油车,主要由于电动汽车普及度提高导致基数扩大[4] - ADAC采用科学对比方法,仅比较2-4年车龄的车辆(2020-2022年注册),消除新车可靠性偏差[8] 故障率数据对比 - 2020-2022年注册车辆中,电动汽车平均千辆4.2次故障,燃油车达千辆10.4次,燃油车故障率是电动车2.5倍[10] - 电动汽车故障率逐年显著下降:2020年千辆8.5次→2021年千辆4.3次→2022年千辆1.7次[10] - 同期燃油车故障率:2020年千辆12.9次→2021年千辆8.2次→2022年千辆5.4次[10] 车型具体表现 - 现代Ioniq 5表现最差:2021款千辆18.3次故障,2022款升至千辆22次[14] - 特斯拉Model Y 2022款仅千辆0.9次故障,Model 3从2019款千辆4.4次降至2022款千辆0.5次[14] - 大众ID.4 2022款千辆1次故障,达契亚Spring千辆2.9次,均显著优于Ioniq 5[14] 故障类型分析 - 电动汽车主要故障:12V低压电池(50.5%)、电机及高压系统(18%)、轮胎(13%)[15] - 燃油车主要故障:12V电池(44.6%)、电气系统(23%)、发动机管理(10%)[15] - 12V电池故障在全部救援案例中占比44.9%,是共性最大问题[15] 技术优势与趋势 - 电动汽车结构简单优势:无需机油更换、无复杂内燃机系统,零部件损坏概率更低[16] - 轮胎问题在电动车更突出:千辆1.3次vs燃油车千辆0.9次,但新款电动车已改善[15][16] - ADAC预计随着技术成熟,电动车故障率将继续下降[10]
车企10强座次新变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04 21:33
中国车企一季度销量排名 - 比亚迪一季度乘用车销量98万辆,同比增长57%,包括商用车累计销量100.08万辆,同比增长59.81%,位列第一 [7] - 吉利控股一季度销量946627辆,同比增长31%,位列第二 [7] - 上汽集团一季度销量94.5万辆,同比增长13.3%,终端交付超108万辆,位列第三 [7] - 中国一汽一季度销量76.2万辆,同比增长2.5%,位列第四 [9] - 长安汽车一季度销量705200辆,同比增长1.89%,位列第五 [9] - 奇瑞集团一季度销量620025辆,同比增长17.1%,位列第六 [9] - 东风公司一季度销量47万辆,同比下降28.8%,位列第七 [9] - 北汽集团一季度销量超40万辆,同比增长6%,超过广汽集团升至第八 [8][9] - 广汽集团一季度销量37.1万辆,同比下滑9.42%,降至第九 [9] - 长城汽车一季度销量25.68万辆,同比下降6.73%,位列第十 [9] 5月1日公布4月销量的车企 - 长城汽车4月销量100061辆,同比增长5.55%,哈弗品牌销售56748辆,同比增长20.6% [11] - 吉利汽车4月销量234112辆,同比增长53%,新能源车销量125563辆,占比54% [11] - 比亚迪4月销量380089辆,同比增长21.3%,乘用车销量372615辆,同比增长19.4% [11] - 中国一汽4月销量23.87万辆,同比增长3.5%,自主新能源车型销量1.92万辆,同比增长207% [12][14] - 奇瑞集团4月销量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10.3%,出口8.8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61223辆,同比增长85.5% [16] 其他车企4月销量表现 - 上汽大众4月销量接近8.3万辆,同比增长5.9% [17] - 上汽乘用车零售量67898辆,智己汽车交付4366辆,同比增长55% [17] - 上汽通用五菱销量126455辆,同比增长22%,新能源销量69678辆,同比增长83.2% [17] - 长安汽车阿维塔4月销量11681辆,同比增长122.6%,深蓝汽车交付20138辆,同比增长58% [17] - 岚图汽车4月销量10019辆,同比增长150% [17] - 北汽新能源1-4月销量38041辆,同比增长192.53%,ARCFOX极狐1-4月销量31642辆,同比增长492.32% [18] - 广汽埃安4月销量28301辆,广汽丰田4月销量60038辆,同比增长15% [20] 造车新势力4月销量 - 零跑汽车4月交付41039辆,同比增长173%,前4个月销售128591辆 [22] - 小鹏汽车4月交付35045辆,同比增长273%,前4个月销售129053辆 [22] - 理想汽车4月交付33939辆,同比增长31.6%,前4个月销售126803辆 [22] - 小米汽车4月销售28000辆,4个月销量超过97000辆 [22] - 蔚来公司4月交付23900辆,同比增长53%,累计交付新车737558辆 [22]
跨国企业与本土供应商:中国方案,全球战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03 18:56
2025上海车展行业趋势 - 车展规模: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企业参展,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区超过10万平方米[3] - 双重转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高压快充、固态电池等技术加速突破;智能驾驶从L2级辅助逐级演进[3] - 三大核心趋势:技术创新转向软硬件深度融合,供应链体系向网状协作生态重构,后市场服务向数据驱动的主动服务范式升级[3] - 技术突破:线控系统、域控制器、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高压平台与超快充技术推动电动化发展[3] - 本土化战略:"在中国、为全球"成为高频词汇,跨国企业与本土供应商共同选择本土化以应对市场竞争[3] 企业动态与战略 禾赛科技 - 激光雷达成本大幅下降:单颗激光雷达从20万元下降到200美元,8年时间成本降低99.5%[6] - 机器人马拉松评价:认为首次比赛存在不公平因素,预测明年效果会更好[6][8] - 硬件与软件关系:强调硬件成熟是软件开发的基础,特斯拉的成功证明了硬件平台的重要性[8] 采埃孚 - 中国战略:在中国建设50多家工厂和5家研发中心,过去五年投资近35亿欧元[12] - 本地化成果:实现全球先进技术的本地化研发和量产,并将中国创新技术带到全球市场[12] - 新订单趋势:乘用车领域中国客户新订单比例逐年上升,商用车和工业技术领域大部分新订单来自本土客户[12] Aumovio(原大陆集团) - 拆分背景:从集团公司到专注于特定市场的专业公司是行业趋势[14] - 决策效率:化整为零后业务更聚焦,汇报层级更少,决策链条更短[16] - 行业路径转变:从硬件出发转向从IT和软件入手,再建立整车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16] 佛瑞亚集团 - 中国战略:加强本土研发,构建桥梁作用助力中国主机厂海外发展[18] - 创新重点:快速创新超越竞争对手,推动本土化创新[18] - 差异化竞争:提供和竞争对手不一样的产品或业务模式[18] 德赛西威 - 发展战略:发布"一套架构+三大业务+三个承诺"的1-3年基本解[22] - 技术路线:保持量产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节奏[22] - AI影响:AI变量将加速汽车智能化普及进程[22] 安波福 - 本土化战略:以中国技术、人才、速度、成本和供应链构建中国方案[24] - 市场表现:2024年中国最畅销20款车型中12款搭载安波福产品[26] - 营收来源:中国自主品牌成为占据压倒优势的营收来源[26] 麦格纳 - 中国市场特点:相较于欧美市场展现出更强的现代科技感知力和创新实践效率[27] - 双轨战略:构建"在中国为中国,在全球为全球"的战略[27] - 本土化创新:上海组建300余人ADAS专项研发团队,全国配置近3000名跨领域技术人才[29] 舍弗勒 - 合并后定位:完成对纬湃科技合并,打造领先的专注驱动技术的科技公司[31] - 中国市场表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引领全球电气化转型[33] - 中国布局:拥有6个研发中心、17座工厂以及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33] Unity中国 - 车载游戏前景:智能座舱将成为第四大游戏场景,未来2-3年有望迎来爆发[34][36] - 产业连接:连接汽车与游戏两大万亿级产业[34] - 市场基础:搭载智能座舱的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推动需求[36] 莱迪思 - 汽车软硬件特点:不同于"Win Tel"模式,需要深度融合应对复杂场景[38] - 发展趋势:随着AI应用,软件比重会越来越大[38] - 车企策略变化:从硬件最大化、软件差异化转向因成本压力反复调整[38] 安通林 - 中国战略:中国收入中超过65%来自本土客户[41] - 全球布局:在东南亚有本土化工厂支持中国车企出海[41] - 市场覆盖:80%主流车型搭载安通林内饰,路面上1/3的车使用其技术[41] 紫光展锐 - 芯片战略:发布新一代旗舰级智能座舱芯片平台A8880[43] - 行业合作:与斑马智行共建"芯片+OS"软件基线[43] - 长期视角:强调战略远见比短期技术领先更重要[43] 格陆博科技 - 技术共存:ESC、GIBC(Onebox)和EMB将长期共存而非相互替代[49] - 市场适配:不同技术适用于不同车型和市场需求[49] - 智能驾驶影响:推动对底盘域控产品的需求,要求更高集成化、智能化和安全性[49] Elektrobit - 技术积累:为超过6亿辆汽车的逾50亿台设备提供支持[51] - AI与软件:认为AI属于软件范畴,是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51] - 行业定位:2025上海车展是SDV(软件定义汽车)发展的关键时刻[51]
问界M9卖太好,引来低价围攻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03 00:05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9月底国内品牌极氪、乐道、智界推出纯电中型SUV围攻特斯拉Model Y 以低于Model Y价格和更高配置为策略[4] - 2025年竞争转向5米以上三排大型SUV 理想L9和问界M9成为新围攻目标 遵循"热销车型引发同质化竞争"规律[4] - 2025年上海车展三排大型SUV集中上市 领克900、深蓝S09、乐道L90等车型命名均带"9" 价格区间23-31万元[5][7][9] - 新车型标配"彩电冰箱大沙发"及座椅按摩 差异化竞争聚焦舒适性配置 但普遍存在第三排座椅占用后备箱空间问题[13] 市场数据表现 - 2024年中国SUV市场零售销量1131 1万辆 同比增长9 7% 大型/中大型SUV细分市场增速达52 5% 新能源渗透率超80%[16] - 大型/中大型SUV占整体SUV市场14 6% Model Y 2024年销量48万辆 成为中型SUV销冠[16] - 问界M9 2024年销量15 11万辆 成为50万元以上豪华SUV销冠[18] - 2025年新发布大型SUV价格下探至25-40万元区间 较原40万元以上竞品形成价格优势[16] 车企战略动向 - 领克900开发周期3年 从"对标竞品"转向"用户需求导向" 显性满足"冰箱彩电大沙发"需求[17] - 理想未对L7/L8/L9主力车型升级 转而强化L6标配激光雷达 下半年将推纯电i8大型SUV瞄准二胎家庭[19] - 理想战略重心转向20-30万元价格带 认为该区间增速高于30万元以上市场[20] - 大众ID ERA概念车2026年量产 依托供应链规模优势参与大型SUV竞争[13] 产品趋势 - 新车型驱动形式多样化:领克900采用电混 深蓝S09采用增程 乐道L90采用纯电[5][7][9] - 座椅布局创新:2+2+3、2+2+2、2+3等多种选择 乐道L90前备厢空间为同级最大[9][11] - 配置内卷:旋转座椅、天地门等新功能加入竞争 豪华配置从高端下放至主流价位[16]
成本低、续航长,福特称自研电池取得新突破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01 20:33
福特LMR电池技术 - 公司正在研发富锰锂(LMR)电池,计划2030年前整合到未来车型中,目标为低成本、长续航的电动汽车量产 [6][14][23] - LMR电池相比镍基电池具有更高安全性、稳定性及能量密度,续航里程更长,且预计实现"前所未有的"成本降低 [8][17][19] - 该技术由福特Ion Park电池研发中心开发,汇聚135名全球专家,聚焦材料科学、电芯设计和制造工艺突破 [12][14] LMR电池的核心优势 - 安全性与磷酸铁锂电池相当,能量密度远超高镍电池,可缓解续航焦虑 [17][19] - 目标成本低于当前中镍电池水平,是实现与燃油车平价的关键 [20][21] - 采用锰基材料减少对钴的依赖,采购成本更低且更易获取 [20] 商业化进展与挑战 - LMR电池试生产线已在密歇根州运行,但技术细节未公开,商业化量产仍需解决电压衰减和循环寿命问题 [31][32] - 该技术存在30年历史但未商业化,福特声称已克服电压衰减和气体生成问题,但未披露具体方案 [25][29] - 行业专家认为LMR并非"万能灵药",需验证其实际性能与成本效益 [32] 福特电动化战略布局 - 2025年Q1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5%,LMR电池将支持经济型电动车型(如紧凑SUV、皮卡)开发 [21][24] - 公司同时布局固态电池技术,但预计需下一个十年才能应用 [24] - 当前车型使用宁德时代LFP电池和LG三元锂电池,2025-2026年合资电池工厂将投产 [20]
大陆拆分汽车子集团Aumovio,独家对话CEO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01 18:29
撰 文 / 刘宝华 设 计 / 张 萌 "今天对大陆集团来说是伟大的一天。" 拥有154年历史的大陆集团2025年4月23日宣布拆分成两个独立公司,新闻发布会选择在上海车展媒 体日举行,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兼汽车子集团首席执行官冯贺飞(Philipp von Hirschheydt)在 演讲开篇如是说。 这是去年8月宣布拆分计划后的尘埃落定。大陆集团监事会认为"大陆集团正面临百年历史中最大的 转型和变革",拆分是他们应对变革和转型的措施之一。 从集团公司到专业公司 拆分后,轮胎业务和康迪泰克业务属于新大陆集团,另一部分成立独立的新公司,二者的销售额基 本都在200亿欧元左右,都有强大的技术基础作为支撑。发布会上宣布了新公司名称—— Aumovio。 "'Au'是automotive,也就是汽车,'mov'是移动,我们希望能够让我们的智能出行变得更安全、愉 悦、互联且自主,我们认为这是未来的趋势。'io'是innovation创新,我们希望能够有最新的技术解 决方案,这就是我们名字的意义。"Aumovio公司CEO冯贺飞解释。 4月25日大陆集团年度股东大会获得批准后,Aumovio计划于2025年9月在法兰 ...
传祺出牌,向往重塑高端智电格局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30 23:25
2025年上海车展广汽传祺亮点车型 - 传祺向往M8乾崑和传祺向往S9两款重磅车型成为全场焦点,彰显公司在高端化、智能化领域的强大实力 [3] - 两款车型是传祺与华为、宁德时代携手的结晶,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3] 传祺MPV领域成就 - 传祺M8自2017年上市后打破合资品牌垄断,成功叩开高端MPV市场大门 [4] - 后续推出M8大师版、M8宗师先锋版及向往车系,构建全面MPV产品矩阵 [4] - 累计销量突破75万辆,连续多年登顶中国品牌MPV保值率榜单 [8] 传祺向往M8乾崑产品特点 - 外观融合东方美学与祥瑞寓意 [4] - 智能科技配置领先,配备7屏互联的鸿蒙座舱 [4] - 集顶尖科技与豪华理念于一身,重新定义智能时代高端MPV标准 [4] 传祺向往S9产品特点 - 全球首发的大家庭智能旗舰SUV,是向往车系首款高端旗舰SUV [6] - 首批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系统 [6] - 配备宁德时代最新一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技术,纯电续航达252公里(CLTC) [6] - 鸿蒙座舱支持六屏交互,智驾功能丰富 [6] 公司战略与技术布局 - 在新能源领域积极布局,与华为、宁德时代构建创新产业生态 [8] - 在广汽集团"番禺行动"开局之年,以创新驱动、品质为核 [8] - 有望在全球汽车市场树立中国品牌旗帜,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新高度 [8]
合资新势力出牌:日产豁出去,丰田支棱起来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9 23:00
2025上海车展行业观察 新能源汽车主导趋势 - 2023上海车展新能源汽车首发76款首次超越燃油车(58款),标志行业电动化转折点[5] -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领域已建立领先优势,智能化成为新竞争焦点[6] - 合资车企加速转型,日产将2026年前新能源车型投放计划从8款增至10款,日产品牌占比提升至9款[28] 日系车企战略调整 日产汽车 - 东风日产N7以11.99-14.99万元定价颠覆中高端市场,上市1小时订单破万(10,138台)[15][21] - 研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追加100亿人民币投入新能源研发,技术中心扩招至4000人[24][27] - 采用Momenta智能驾驶方案和本土化NISSAN OS系统,整车本土化率达87%[19][46] 丰田汽车 - 铂智7搭载鸿蒙座舱,研发周期仅18个月,智能化系统成本降18%,电池成本降12%[43][46] - 实施"更中国"战略:雷克萨斯国产化(2027投产)、中国高管任命、ONE R&D研发体系[45] - 2024年在华销量177.6万辆(同比降6.9%),但bZ系列采用埃安平台实现14万元顶配定价[47][46] 本田与马自达 - 本田S7/P7降价6万元至19.99万元,仍采用自有云驰W架构,车机保留争议性竖屏设计[52][53] - 马自达EZ-6基于长安EPA平台开发,顶配价14.5万元,年推1款新能源车保持产品节奏[60][65]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日系三强(丰田/日产/本田)在华总销量较2020年峰值下降30%,电动化滞后是主因[58] - 合资车企普遍采用中国供应链:Momenta智能驾驶、华为座舱、宁德时代电池成标配[9][46]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本土化研发速度(如日产24个月周期)和定价策略成关键胜负手[12][23] 产品创新方向 - 日产品牌强调"中国定义全球"战略,N7/Frontier PHEV将反向出口海外市场[33] - 智能座舱成为差异化重点:丰田鸿蒙系统、马自达26.45英寸5K屏、日产超级车机系统[35][65][19] - 设计更贴近中国偏好:横屏车机(丰田bZ4改进)、实体按键适度回归、科幻感灯语交互[19][52]
从“狼堡”到“中国” 一汽-大众抢跑合资2.0时代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9 23:00
核心观点 - 一汽-大众在2025年上海车展展现出明确的转型信号,开启德系合资车企的反击元年 [3] - 公司通过新能源车型CMP平台+CEA架构组合、燃油车旗舰SUV全新揽境以及"双终身质保"服务政策,全面强化产品力与服务竞争力 [3][6][10][14][16] 新能源战略 - 重磅发布纯电概念车ID AURA,基于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CMP平台,搭载CEA电子电气架构,量产车型将于2026年推出 [6] - CMP平台由大众中国研发中心自主决策研发,是大众在华40年来首次放权本土团队 [6] - CEA架构由CARIAD中国与大众中国研发中心联合开发 [6] - ID AURA定位年轻家庭,采用运动化设计:短前后悬+修长车身(得房率87.2%),配备拟人化AI虚拟助手和大语言模型智能座舱 [8] - 推出全自研"舒感智域座舱",集成电动对开车门、零重力座椅等创新功能,将逐步搭载于后续车型 [8] 燃油车升级 - 全新揽境以"空间动力双王炸"为卖点,车长近5.2米/轴距3米,保持同级领先空间优势 [10][12] - 搭载第五代EA888 2.0T发动机,最大功率提升23.5%至162kW,峰值扭矩提升14.3%至350N·m [12] - WLTC工况综合油耗8.33L/100km,在功率提升23.5%情况下油耗反降3.7%,CO₂排放减少3.2g/km [12] 服务体系 - 推出行业首创"双终身质保",覆盖全系燃油SUV的十大核心系统,打破行业3年/10万公里惯例 [14][16] - 政策预计为用户节省1-5万元维修成本(按15年使用周期计算),包含原装备件终身质保 [16] - 2025年3月升级"匠·心服务"体系,推出15项客户权益,覆盖2000万用户全生命周期 [18] - 参与"珠穆朗玛计划"共建新能源安全标准 [18]
丰田,从老字号到新顶流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8 22:58
行业发展 - 上海车展 40 年见证中国汽车工业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输出全球”[2] 企业表现 - 丰田完成本地化战略升级,产品跟上中国市场节奏,车展展台人气旺[2][6] - 丰田各时代在中国市场推出畅销产品,累计用户超 2000 万名[8] - 广汽丰田铂智 3X 上市一个月累计大定 1.5 万辆,铂智 7 成车展顶流明星[8] 战略升级 - 管理体制调整,中国人担任高职位,车展新闻发布会无日文[10] - 研发体制变化,建立中国独立研发体系,转移决策权,设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10][12] - 事业布局更中国化,雷克萨斯在上海设独资工厂[14] - 深化与中国本地供应商合作,打造本地化创新生态[14] 战略意义 - 本地化战略是回应本地需求、实现“量产幸福”的选择,也是融入中国创新生态、重构全球竞争力的双向奔赴[16][18] - 丰田坚持核心理念,力求中国式进化,希望有更多中国诞生的全球车型[20] - 构建“安心、安全、先进”价值体系,以战略定力从容转型,呼应时代变迁[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