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金点睛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如果美联储关键官员提前离职,如何交易?
中金点睛· 2025-07-18 07:49
特朗普与美联储的矛盾 - 特朗普威胁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随后否认,显示其对美联储未能配合其"大财政"计划的不满[1][2] - "大美丽法案"通过后,预计未来10年将增加联邦债务4.1万亿美元,若减税条款永久化则增加5.5万亿美元,特朗普2.0任期内赤字率或维持在6.5%-7%[2] - 美国财政部三季度预计净发行1.2万亿美元美债,可能引发流动性紧张,高利率下美债利息支出持续增长,特朗普希望货币政策宽松以减轻债务负担[2] 美联储主席解雇机制 - 美联储主席由总统提名并经参议院确认,任期4年,但理事任期为14年,法律未明确总统是否有权解雇主席[4] - 美联储理事会成员可被总统"因故免职",但"因故"定义模糊,历史上未有主席被直接解雇案例[4] - 2025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美联储独立性受特别保护,总统无权因政策分歧解雇主席[4] 美联储独立性受挑战的历史 - 1933年罗斯福暂停金本位制,美元贬值超40%,美联储独立性首次系统性削弱[6] - 1971年尼克松施压美联储降息并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终结布雷顿森林体系[6] - 1980年代沃尔克和格林斯潘重塑美联储可信度,通胀预期锚定,推动美国经济进入"大缓和"时代[6] 美联储主席提前离职的资产影响 - 若主席提前离职,利空美元,利好黄金,美债短端牛陡、中长端熊陡,股市估值短期受益[8] - 1933年和1971年事件后,标普500在1年和2年内累计收益分别为72%/14%和35%/7%,黄金价格在1971年后1年上涨57%,2年上涨150%,美元指数2年累计下跌18%[8] - 若主席正常完成任期,美国财政部三季度发行1.2万亿美元美债可能引发流动性紧张,最终或倒逼美联储重启扩表,利好美股和黄金[8] 财政主导下的货币政策趋势 - 特朗普2.0任期内财政主导和金融抑制或成常态,货币政策将配合财政政策,美元流动性趋势性充裕[6][8] - 政治压力较大时,美联储倾向于容忍更高通胀中枢,历史上财政主导时期货币政策独立性显著削弱[4][6]
中金2025下半年展望 | 油气化工:寒尽春生,拐点将至
中金点睛· 2025-07-17 07:43
行业现状 - 国内化工产品价格指数、利润率及行业估值均处于偏低水平,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下降6.4%,处于2012年以来的15.6%分位 [1][3][6] - 行业下行周期持续约3年时间,2025年1-5月化学原料及制品利润总额/营业收入比值为4.10%,处于2017年以来低位 [3][9] - 1Q25石化化工上市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5.83%/5.07%,处于过去几年较低水平 [3][9] 供给端变化 - 行业资本开支持续下降,2024年和1Q25石化化工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同比分别下降18.3%/18.5% [3][14] - 海外落后产能加快退出,2023-2024年10月欧洲相关化工品产能合计退出1,100万吨 [3][19] - 2025年以来多家国际化工企业宣布关闭位于欧洲和日本的产能 [19][22] 需求端情况 - 全球化工品需求仍然较弱,2025年3-6月美国制造业PMI持续位于50以下,欧盟27国化工品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低位 [4][23][26] - 国内地产调整仍对化工品需求产生拖累,预计2025年总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6%,房屋物理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2.7% [23] - 美国对大部分化工品进口关税提升30%,已抑制部分化工品直接出口美国 [4][28] 重点化工品产能预测 - 2025-26年炼油、磷酸二铵、聚碳酸酯、涤纶长丝、染料、尿素、草甘膦、PET瓶片、PX、MDI产能复合增速低于5% [16] - 2026年TDI、聚碳酸酯、蛋氨酸、染料、维生素A等基本没有新增产能 [16] - EVA、锦纶长丝、丙烯腈、粘胶短纤、醋酸、草铵膦等产能仍快速增长 [16] 投资机会 - 看好盈利增长确定性龙头、底部小品种及高股息标的 [37] - 关注供给侧不可抗力频发的底部且供给集中品种,如烟碱类杀虫剂、草甘膦等 [37] - "反内卷"政策预期下看好成本曲线左侧和资本开支进入尾声的企业 [38] - 新材料领域看好固态电池及电子氟化液发展机遇 [40][41] - AI相关材料、人形机器人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催化 [44]
中金 • 全球研究 | 国别研究系列之哈萨克斯坦篇:中亚经济引擎
中金点睛· 2025-07-17 07:43
哈萨克斯坦经济概况 - 全球最大内陆国家和中亚第一大经济体,油气及矿产资源丰富,是欧亚大陆重要交通枢纽 [1] - 2023年总人口2033万,城镇化率58%,1994-2024年名义GDP增速CAGR达20% [6][15] - 2024年人均GDP 14,186美元,1994-2024年人均GDP增速CAGR 10.4% [15] - 2024年实际GDP增速4.8%,消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7%和5.6% [16] - IMF预测2025、2026年实际GDP增速分别为4.9%和4.3% [22] 经济结构与产业 - 能源和金属矿业占GDP的12%,占出口总额的64% [4] - 油气产业占GDP的9.1%,金属矿业占3.8% [23] - 制造业占GDP的12%,2014-2024年名义GDP增速CAGR为15% [24] - 2024年农业和食品出口总额4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2% [44] - 小麦出口全球占比3.3%,排名第9 [44] 能源与矿产资源 - 已探明石油储量约300亿桶(全球2%),天然气储量2.4万亿方(全球1.2%) [28] - 三大主力油气田(田吉兹、卡拉恰甘纳克、卡沙甘)占天然气总产量的85% [30] - 全球最大铀生产国,2024年产量23,270吨,全球占比超40% [34] - 钨矿储量占全球50%以上,锰矿储量全球第五,钛资源储量全球第三 [32] - 2024年金属矿业FDI流入创历史新高 [26] 交通与物流 - 新亚欧大陆桥重要节点,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1.9万列,发送207万标箱 [40] - 2024年中哈铁路货运量超3200万吨,增长13% [40] - 中间走廊货运量同比增长62%达450万吨,集装箱运输量增长2.6倍 [41] - 在建三大铁路项目总长度超1000公里,维修修建公路约1.2万公里 [24] 金融市场与改革 - 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AIFC)基于英国普通法建立,目标成为中亚金融枢纽 [54] - 2021年以来KASE市场综合指数上涨125%,是2015年的7倍 [58] - 2025年6月末KASE市场综合指数达6018.6 [58] - 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KMG)总市值9024亿坚戈(176.9亿美元) [60] - 2024年商业银行总资产61.6万亿坚戈(1200亿美元),2014-2024年CAGR 13% [53] 中哈合作 - 2024年中哈贸易总额440亿美元,哈对华出口增长13% [60] - 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哈最大贸易伙伴国 [5] - 中哈原油管道是哈第一条直接与国际终端市场相连的国际能源通道 [63] - 中国在哈建设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超1000MW [63]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亚国家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约107亿元人民币 [65]
中金:“反内卷”的宏观含义
中金点睛· 2025-07-17 07:43
核心观点 - "内卷式"竞争是同质化和无序化竞争,表现为同行业企业在进入阶段的潮涌、扩张阶段的过度投入、销售环节的价格战,以及供应链生态上的优势企业挤压上下游[10][11][12] - "内卷式"竞争的根源是宏观上的供过于求和微观上的"市场失灵",包括协调失灵和市场结构性权力失衡[22][23][26] - "反内卷"旨在助力物价合理回升和促进可持续创新,通过改善供求关系推动物价回升,引导企业从价格竞争转为价值竞争[31][35][36] - 本轮"反内卷"与2016年去产能相比,涉及行业更广,包括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制造业和平台类企业,整治方式更加市场化、法治化[44] - 煤炭、钢铁、建筑建材、化工、"新三样"、小家电、家居、造纸等行业可能存在"内卷式"竞争,是"反内卷"政策重点关注对象[63][66] "内卷式"竞争的表现 - 横向表现为同行业企业在进入阶段的潮涌、扩张阶段的过度投入、销售环节的价格战,如光伏行业部分环节开工率不足50%,企业毛利率持续为负[11] - 纵向表现为供应链生态上的优势企业挤压上下游,如汽车产业链中整车厂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持续攀升,大幅高于美国车企[12][18][20] - 多行业出台减产限产措施和承诺缩短账期,如头部光伏玻璃企业宣布7月起集体减产30%,17家重点车企承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6][9] "内卷式"竞争的成因 - 宏观根源是供强需弱,中国经济结构从老经济转向新经济,制造业国产化率提速形成强大供给能力,但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23] - 微观机制是"市场失灵",包括协调失灵(热门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和市场结构性权力失衡(链主或平台企业挤压上下游企业)[26] - 地方政府产业政策同质化、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行为也可能导致资源错配,影响市场正常竞争和出清机制[27][29] "反内卷"的目的 - 助力物价合理回升,改善供求关系推动物价回升,如6月汽柴油车整车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光伏设备及电子元器件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PPI同比均改善[31][32] - 促进可持续创新,引导企业良性竞争发挥"逃离竞争"效应,从价格竞争转为价值竞争,避免"中等技术陷阱"[35][36][43] - 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看,"反内卷"有助于帮助跨越"中等技术陷阱",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40][43] "反内卷"的政策措施 - 需求侧促消费、惠民生、护出海,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出台,六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59] - 供给侧纠正"市场失灵",强化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61][62] - 国际经验借鉴,如日本汽车行业采取地理迁移、劳动力结构调整、标准化生产和"经连会"协同角色应对"内卷",德国打造制造业"隐形冠军"生态[49][50][52][53] 可能受益的行业 - 煤炭、钢铁、建筑建材、化工、"新三样"、小家电、家居、造纸等行业可能存在"内卷式"竞争,是"反内卷"政策重点关注对象[63][66] - 非金属制品、汽车和电气机械业产能利用率下滑严重,更可能面临"内卷式"竞争[63][65] - 轻工制造和建筑材料等领域销售费用增加可能挤出研发投入,显示存在同质化竞争[64]
中金ESG评级2025Q2数据更新
中金点睛· 2025-07-17 07:43
中金ESG评级体系概述 - 评级体系由研究部与研究院团队共同搭建,以财务重要性特征为核心,融入行业研究与碳中和等前沿话题研究,V1.0版本于2022年底发布,2023年10月升级至V2.0版本 [3][10] - 三大特色:接轨国际ESG准则并体现国内特色(如监管处罚、乡村振兴指标)、ESG与行业研究多维度融合、定量手段整合数据资源(底层指标超1000个,数据回溯至2018年) [3][12][15] - 采用本土特色指标(污染物排放量比、公益项目)并参考国家法规评估企业绩效,结合新闻情感分析、时间窗口动态调整等量化方法处理另类数据 [13][15] 2025Q2评级全样本特征 - **A股分布**:ESG得分右偏分布(均值4.10,中位数3.77),集中于1.5-8分;E/S得分右偏,G得分双峰分布 [17][18][20][22] - **港股分布**:ESG得分多峰分布(均值6.10,中位数6.33),集中于4-9分;E得分双峰,S/G得分多峰 [25][26][28][29][31] - **成分股表现**:沪深300与中证800成分股ESG得分优势明显,中证500/1000较弱;运输、耐用消费品等行业中证500成分股得分例外较高 [35] - **市值相关性**:市值规模与ESG总分及E/S/G得分正相关,Group5(市值最大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ESG均值5.39 vs Group1的3.15) [36][37] 行业视角分析 - **领先者特征**:能源、电信服务、食品饮料烟草行业ESG领先者市值规模效应显著(Top20%公司市值占比超行业比例);保险、日常消费品经销与零售行业排名稳定性最高 [50][52] - **排名稳定性**:保险、日常消费品经销与零售行业近三年ESG前十企业保留系数均值最高,耐用消费品与服装行业秩相关系数均值居前 [52][54] 基本面与风险关联性 - **盈利与估值**:ROE与ESG得分相关性弱;PE分组下2025Q2期ESG总分/G得分呈单调性,近三年PE与ESG总分负相关 [40][41][42][44] - **股价风险**:最大回撤率和VaR值分组显示,风险表现与ESG得分正相关,Group5(风险最低组)ESG总分均值4.91显著高于Group1的3.49 [46][48] 评级方法说明 - 评分标准:ESG总分及E/S/G维度得分经GICS二级行业内标准化(0-10分),分数越高代表行业相对表现越优 [7][56] - 覆盖范围:A股2881家(工业、信息技术行业数量多),港股覆盖恒生综合指数及港股通标的 [16][62]
中金2025下半年展望 | 消费电子:AI重构创新边界
中金点睛· 2025-07-16 07:49
消费电子行业2025下半年展望 核心观点 - 端侧AI多终端落地及逐步下沉将引领消费电子行业成长,重点关注AI手机硬件升级及加速渗透、AI可穿戴新终端形态创新、光学行业重启升规升配三大投资机会 [1] 手机市场展望 - 2H25手机市场需求平稳,IDC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为0.6%,未来5年CAGR为1.4% [4] - 1Q25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5%,但同比增速连续三个季度下滑 [14] - 美国市场1Q25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2%,主因苹果提前拉货 [19] - 1Q25消费电子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1%,利润同比增长2% [23] 光学行业 - 2024年全球手机镜头出货量同比增长4%至44.6亿颗,预计2025/2026年分别达到45.6/46.0亿颗,同比增长2.2%/0.9% [27] - 2025年手机光学升级趋势持续,重点关注传感器大像面化、玻塑混合镜头加速应用、模组结构升级等创新趋势 [4] - 2024年港股光学厂商盈利能力明显修复,2025年行业盈利能力或将继续改善 [31] AI手机 - Canalys预计2025年全球AI手机渗透率将达34%,2027年提升至50% [5] - 端侧模型精简和次旗舰SoC加持推动AI手机向中端价格带机型渗透 [37] - iPhone 17系列多个零部件及模组有望实现升级,有望带动超过10个产业链环节迎来升级 [39] - 安卓旗舰AI手机在芯片、导热材料、电池、声学、结构件等领域迎来升级 [40] AI可穿戴设备 - AR/MR产品有望成为多模态AI更优载体,2024年AI眼镜品牌百花齐放,轻量化成为发展趋势 [5] - 苹果Vision Pro树立行业发展标杆,苹果在AR眼镜有较多研发及专利布局 [41] - 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向600亿元迈进,GoPro/影石/大疆三足鼎立 [45] AI Agent - AI Agent在AI手机及AIPC端有望加速落地,长期将改变人机交互方式 [5] - 中国创业公司Monica推出通用型AI Agent Manus,采用"多代理"模式 [50] - AI Agent有望成为互联网核心,聚合流量并进行内容分发 [52] - 手机及互联网厂商竞相布局AI Agent,竞争格局百花齐放 [54] 创新终端 - 消费级3D打印设备产销量五年内实现4.8倍/14.4倍的高速增长 [42] - 国内消费级3D打印机均价从2017年的0.38万元/台降至2022年的0.22万元/台 [44] - 运动相机中高端市场由GoPro和大疆主导,全景相机市场影石一家独大 [45]
中金:美国为何要推行稳定币?
中金点睛· 2025-07-16 07:49
美国推动稳定币的核心观点 - 美国国会众议院推进三项与加密货币密切相关的法案,特朗普政府明确支持数字资产和区块链技术,禁止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1] - 美国支持稳定币的四大动因:鼓励创新以赢得数字金融竞争、提升美债需求应对"去美元化"、重建美元主导地位推动"再美元化"、特朗普家族利益与加密行业绑定[1] - 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资产的桥梁,具有法币稳定性和加密资产链接功能,若加密资产价格上涨将放大其储值功能[5] 鼓励创新以赢得数字金融竞争 - 美国希望在新一代技术发展初期通过关键金融基础设施的标准设立与监管安排掌握科技主导权[4] - 稳定币作为"新旧事物交接"的资产,由私人公司发行,不依赖央行账户体系,通过区块链网络实现高效支付和清算[5] - 美国希望以稳定币为载体加快"美元数字化"进程,弥补在CBDC领域的发展滞后[6] 提升美债需求应对"去美元化" - 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比例持续下滑,中国大陆和日本合计持有比例从2011年的14.6%降至2024年的4.9%[8] - 美联储仍在缩减资产负债表,未来十年美国财政赤字率将保持在6%左右[9] - 稳定币发行机构已积累大规模美债头寸,Tether和Circle合计持有超过1200亿美元美债,相当于全球第18大美债持有国[10] - 预计到2028年稳定币市值可能达到2万亿美元,带来1.2万亿至1.6万亿美元的美债需求[11] 重建美元主导地位推动"再美元化" - 新兴国家试图建立独立于美元的货币体系,美国担忧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13] - 发展中国家居民使用美元稳定币作为"储蓄账户"抵御高通胀和本币贬值,拉美和非洲初创企业提供稳定币储蓄与支付服务[13] - 美联储官员认为稳定币发展将巩固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14] 特朗普家族利益与加密行业绑定 - 加密货币行业投入巨资支持特朗普竞选,特朗普承诺让美国成为"全球加密货币之都"[15] - 特朗普推出"特朗普币",家族参与多个加密货币项目,通过加密项目新增至少6.2亿美元财富[15] 稳定币监管演进路径 - 特朗普任命对加密货币友好的SEC主席,推动建立"理性且现代化的监管框架"[17] - 《GENIUS法案》建立美元稳定币联邦监管框架,要求100%高流动性资产支持并定期披露[18][19] - 《CLARITY法案》建立统一数字资产市场监管框架,明确SEC与CFTC监管边界[20] - 《反CBDC监控国家法案》禁止美联储发行零售型CBDC[21] 稳定币面临的挑战 - 美元稳定币可能侵犯其他货币主权,欧盟通过MiCA对稳定币发行提出严格要求[27][28] - 跨司法辖区的可互换性挑战,不同地区发行的同一品牌稳定币法律风险和兑付义务不对等[29] - 金融脆弱性问题,DeFi协议高度互联性可能放大风险传导[31] - 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连接可能引发银行端流动性冲击[32]
中金7月数说资产
中金点睛· 2025-07-16 07:49
宏观经济 - 2025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速5.2%,较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季调环比增速1.1%,较一季度1.2%有所放缓 [1][4] - 从生产法看,第一、二、三产业同比增速分别为3.8%、4.8%、5.7%,其中第二产业回落幅度达1.1个百分点,建筑业拖累明显 [4] - 从支出法看,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52.3%、24.7%、23%,消费贡献率提升 [4] - 二季度平减指数同比-1.3%,降幅较一季度-0.8%进一步扩大,已连续九个季度为负,显示有效需求不足 [4] 工业与出口 - 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8%,较5月5.8%提升,设备制造业、纺织、化工等行业改善明显 [5] - 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4.0%,较5月0.6%显著改善,与关税缓和效果显现有关 [5] - 原油加工量达1521万桶/天,同比+6.7%,主营炼厂开工率升至78.9%,较5月提升6.5个百分点 [15] 消费与投资 - 6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4.8%,增速较5月放缓1.6个百分点,受网络促销前移和监管政策影响 [5][34] - 餐饮消费同比增速回落5个百分点至0.9%,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分别-4.4%和-0.7% [5] - 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2.8%,较1-5月+3.7%回落,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仅+0.1% [6] - 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7.5%,较1-5月+8.5%回落,有色金属、医药、电子行业回落幅度靠前 [7] 基建与房地产 - 1-6月广义基建投资同比8.9%,较1-5月10.4%回落,公用事业投资同比+22.8%表现最好 [8] - 6月新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降幅分别走阔至5.5%和10.8%,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幅收窄至3% [9][30] -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当月同比-12.9%,较5月-12.0%进一步走阔,房企到位资金同比-9.7% [9][31] 金融数据 - 6月新增社融4.2万亿元,同比多增0.9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速8.9% [25] - M1/M2增速分别环比上升2.3/0.4个百分点至4.6%/8.3%,存款活化明显 [25][26] - 上半年政府债券新增规模达7.7万亿元,占2024年全年新增规模的70% [26] 大宗商品 - 原油方面,6月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同比+7.9%,布伦特油价预计3Q25位于65-70美元/桶 [15] - 黑色金属方面,上半年粗钢产量同比压减约1600万吨,黑色系价格明显反弹 [17][18] - 铜价受交易所低库存推动高位运行,但预计将小幅下跌;铝价也预计将小幅下跌 [19][20] - 农产品方面,大豆进口量创历年同期新高,豆粕价格弱势震荡,生猪价格同比下跌21% [21][22][23] 行业表现 - 轻工零售美妆行业6月社零总额4.23万亿元,同比+4.8%,线上渗透率提升至24.9% [34] - 家具、家电类零售额分别同增28.7%、32.4%,国补政策对家居板块催化作用显著 [35] - 金融支持消费政策持续升级,19项重点举措覆盖多元融资工具,有望提振消费需求 [36]
中金 | 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全景拓界,运动引航
中金点睛· 2025-07-16 07:49
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概况 - 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6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64亿元(CAGR 14%),预计2027年达到592亿元(CAGR 13%)[7] - 2023年全球出货量达4,657万台(2017-2023年CAGR 21%),预计2027年增至7,223万台(CAGR 12%)[7] - 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是主要产品形态,2023年市场规模分别为314亿元和50亿元,预计2027年达514亿元和79亿元[3][13][19] 竞争格局分析 - 运动相机市场由GoPro(21%份额)和大疆主导中高端,入门级市场白牌厂商较多[16] - 全景相机市场影石占据67.2%份额,远超理光、GoPro等竞争对手[21] - 三足鼎立格局形成,GoPro因创新放缓与战略失误导致销量从2015年658万台峰值降至不足四成[39][40][42] 产品技术特点 - 核心优势包括:4K/8K高帧率拍摄(最高120fps)、360°全景视角、裸机防水(最深20米)、超长续航(最高240分钟)[25][28][29] - 硬件成本结构中SoC/DSP占33%、光学模组占27%,运动相机/全景相机光学单机价值分别为200+/600+元[55][59] - 软件算法构成竞争壁垒,包括防抖、全景拼接、AI剪辑等自主技术[62] 用户需求与市场空间 - 核心需求来自两方面:替代传统相机(年销量峰值1.21亿台)和满足"记录生活"新兴需求[31][32] - 户外运动人群渗透率稳定在3.6-3.8%,2027年对应6,500万台需求;vlog用户潜在需求达7,500万台,远期市场空间合计1.4亿台[34][35][36] - 破圈关键:硬件厂商持续挖掘潜在需求(如隐形自拍杆功能)+UGC内容种草效应[31] 厂商成功要素 - 硬件快速迭代:影石One X系列五代产品将续航从70分钟提升至185分钟,画质升级至8K[44] - 场景多元化:从专业运动拓展至日常记录,产品线从单一品类扩展至3条以上[45] - 差异化竞争:避开价格战,通过品牌印象(GoPro极限运动、影石全景)维持40-50%毛利率[49][53]
中金缪延亮:美元霸权的“双锚”——从国家信用的“法理之锚”到全球市场的“功能之锚”
中金点睛· 2025-07-15 07:39
美元霸权的"双锚"体系 -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依托于独特的"双锚"体系,包括"法理之锚"和"功能之锚" [2] - "法理之锚"以美国主权信用和制度体系为保障,是任何主权信用货币赖以存在的基础 [2] - "功能之锚"指美国广阔、深厚且高效的金融市场,能够提供全球公共品,是美元独有的优势 [2] - 历史表明,美元凭借其"功能之锚"多次转危为机,巩固甚至强化其世界中心货币地位 [2] 主权货币之锚的演变 - 货币形态从实物货币演变为贵金属货币,再到信用货币 [5] - 古典金本位制度将贵金属锚定制度化,但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这一秩序 [5] - 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双挂钩"重建秩序,但1973年体系瓦解后全球货币与贵金属彻底脱钩 [6] - 现代法定货币以国家主权信用为"法理之锚",体现为中央银行的永续负债 [7] - 现代货币体系的信任建立在交易媒介功能和价值储藏功能两大支柱上 [7] 国际货币的功能之锚 - 美元的国际地位依赖于其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与效率 [9] - 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达7.5万亿美元,是实体商品贸易需求的86倍 [10] - 美国金融市场提供丰富的资产选择,国债市场被视为全球"无风险资产"基准 [10] - 美国国债市场换手率2024年为3.2%,高于日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1%-2%的水平 [11] - 彭博美债流动性指数2024年8月创金融危机后最高值5.3,目前回落至3附近 [12] - 公众持有的美债体量从2019年17万亿美元增至2025年29万亿美元 [12] 历史验证:功能之锚的作用 - 1913年美联储成立和一战机遇推动美元首次登上国际舞台 [17][18] - 布雷顿森林体系表面以黄金为锚,实际依靠美国金融市场的功能之锚 [19][20] - 19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石油美元回流机制巩固了美元地位 [23][24] - 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外汇储备从0.7万亿增至2008年5.2万亿美元 [26] - 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国债被视为"终极安全资产",3个月期收益率一度跌至负值 [28] - 2020年疫情中,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约4.8万亿美元,超过2008年三轮QE总和 [32]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 美元信用的松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37] -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构建强大的金融市场"功能之锚" [38] - 中国具有庞大经济体量和完整财政主权两大优势 [39] - 人民币国际化应融入贸易和金融规则改革,增强"法理之锚" [41] - 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与供给,完善离岸金融体系 [42] - AI科技革命为中国金融体系注入新动力,DeepSeek的问世标志关键突破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