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泰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能源转换(ET):核心能源基建,构筑价值护城河
华泰证券· 2025-07-02 21: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Energy Transfer并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3.34美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Energy Transfer凭借全产业链布局、Permian核心地位及出口龙头优势,在能源转型中占据“基础设施红利”,财务稳健、分红增长、管理层执行力构成抗风险壁垒,美国电力需求增长与LNG全球化机遇提供上行弹性,是兼顾防御性与成长性的能源基础设施核心标的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有别于市场的观点 - 市场担心能源价格变化影响公司盈利,公司以固定费率为主的收入和利润构筑护城河,盈利和能源价格相关性较弱 [4][18] - 市场担忧LNG出口的不确定性,公司锁定长协确保基建红利释放,Lake Charles LNG已锁定14.5 MTPA长协 [18] - 市场低估管理层利益绑定的经营效率激励效果,2024年CEO持股市值达年薪7.1倍,且股权激励挂钩ROIC,资本配置效率或被低估 [4][18] Energy Transfer:美国领先的中游能源基础设施公司 - Energy Transfer是北美最大的能源基础设施公司之一,专注于天然气、原油、NGL及精炼产品的输送、储存与营销,通过多元化资产网络覆盖全美主要能源产区与消费市场,形成一体化业务布局 [19] - 2024年末拥有13万英里油气管网、12.9 Bcf/d天然气处理能力及7.8 MMBbls/d原油输送能力,全球最大NGL分馏设施及多个战略终端 [19] - 2024年以31亿美元收购WTG Midstream,与Sunoco LP成立ET - S Permian合资企业,强化Permian Basin开发、天然气发电需求及全球NGL出口 [19] 六大主营业务板块,形成全产业链覆盖 - **天然气输送与储存**:州内输送管道网络2024年末达12,302英里,连接核心产区,服务德克萨斯及俄克拉荷马市场;州际输送管道网络2024年末达27,175英里,覆盖佛罗里达至加利福尼亚,接入全美主要供需枢纽;拥有5个天然气储存库,2024年末储气能力达236 Bcf;Lake Charles LNG出口终端开发中,已签署多个长期承购协议 [25] - **中游业务**:2024年末天然气处理能力达12.9 Bcf/d,重点布局Permian Basin、Midcontinent、South Texas等;处理厂与输送管道协同,保障原料供应与产品外输效率 [32] - **NGL与炼化产品**:Mont Belvieu分馏中心2024年末产能1,150 MBbls/d、Nederland与Marcus Hook出口终端,是全球最大NGL出口商之一,2024年出口至55国;2024年末NGL管道达5,700英里、连接产区与终端,Mariner East系统服务东北部页岩气产区 [37] - **原油输送与服务**:2024年末拥有17,950英里原油管道,Cushing、Nederland等枢纽终端储存容量达7,300万桶;2024年末公司持股67.5%的ET - S Permian合资企业,整合Permian Basin超5,000英里集输管道,原油日处理能力超100万桶 [41] - **对Sunoco LP和USAC的投资**:截至2025年2月7日ET持股20.9%的Sunoco LP是全美领先燃料分销商,覆盖7,400个零售点,贡献稳定分销收入;截至2025年2月6日ET持股39.19%的USAC是压缩服务龙头,390万马力设备支持油气生产与输送,长期合同保障现金流 [45] - **其他业务**:在天然气营销、电力交易、压缩设备租赁及碳捕集等新兴领域布局 [47] 不可替代的资产网络:全美能源流动的“基础设施骨干” - 美国油气管道行业已形成“寡头垄断 + 公共承运”的成熟体系,地理分布集中于能源产区与消费枢纽,呈现“四大巨头主导、区域企业补充”的格局 [48] - Energy Transfer拥有全美最大中游资产布局,2024年末拥有超13万英里油气管道,占全美总里程18%,覆盖天然气、原油、NGL三大品类;天然气运营管网达10.5万英里,最大处理能力超55 Bcf/d,储存容量达236 Bcf;原油输送能力7.8 MMBbls/d,出口能力1.85 MMBbls/d;Mont Belvieu枢纽是全球最大NGL分馏中心,处理能力1.3 MMBbls/d、占全美30%,出口能力超1.1 MMBbls/d [58] - 公司掌控Mont Belvieu、Cushing、Lake Charles等战略枢纽,覆盖四大页岩盆地核心产区,在Permian Basin和Marcellus的管道网络覆盖度达85%/70%,客户切换成本高;计划于2026年投产Hugh Brinson管道,有望新增2.0 MMBbls/d原油外运能力,较铁路运输有成本优势 [59] - 公司在原油运输、NGL分馏、天然气处理等方面具有规模经济与成本控制优势,2024年Permian Basin原油运输成本比KMI低15%,比Enbridge低22%;Mont Belvieu枢纽单位分馏成本比行业平均低20%;Waha处理中心单位处理成本仅$0.12/Mcf,比行业平均低33% [60] 高可预见性现金流:长期合约“熨平”周期波动 - 公司“照付不议”模式通过长期合同锁定客户最低用量,保障收入现金质量;2024年87%收入来自固定费用合同,州际管道固定费率收入占95%,现金流可预测性强;在手合同加权剩余期限达8.3年、部分关键资产合同期限达10 - 15年;通胀挂钩合同占比52%,确保收入与成本同步增长 [62] - 公司通过天然气、NGL、原油、其他产品四大板块协同布局,多元化收入结构抵御单一品类价格波动;2020 - 2024年调整后EBITDA CAGR为8.3%,波动率仅4.2%,显著低于纯上游能源企业 [64] - 公司全产业链布局分散风险,客户结构覆盖上游生产商、中游加工商及下游工业用户;NGL分馏业务客户中,40%为石化企业,30%为出口商,30%为炼油厂 [68] - 公司在Permian、Appalachian、Haynesville三大页岩区保持运力平衡,避免单一产区产量衰退冲击;2020年原油价格同比下跌32%,公司调整后EBITDA仅微降5% [70] 三重增长引擎:内生 + 外延 + 结构性需求红利 - Permian Basin持续放量,公司通过收购和新建项目布局油气外输,2024年Hugh Brinson管道投产新增处理能力475 MMcf/d,2025年规划项目新增处理能力675 MMcf/d,总处理能力达5.9 Bcf/d,预计支撑2025 - 2027年调整后EBITDA年化增长5%;ET - S Permian合资整合超5,000英里集输管道,锁定盆地30%以上原油外输份额 [74] - 公司抢占LNG与NGL出口黄金赛道,Lake Charles LNG项目(二期)待DOE审批,已签署超12 MTPA长期协议;Nederland Terminal计划2025年扩建250 MBbls/d,Marcus Hook冷藏储存优化;Mont Belvieu分馏能力2026年扩容至1.3 MMBbls/d [75] - 公司受益于天然气发电与数据中心革命,构建“管道输送 - 电厂供电 - 数据中心消费”闭环生态;Hugh Brinson Pipeline二期计划2026年投运,新增1.5 - 2.2 Bcf/d外输能力,8座天然气发电站建设中 [78] 财务韧性:高分红 + 低杠杆 + 灵活融资 - 公司现金流强劲,2024年调整后EBITDA达155亿美元,经营性现金流115亿美元,分红覆盖率2.5x;2025Q1分红同比增3.2%,连续5年季度分红增长;预计2025年调整后EBITDA增长6%,支撑分红年增3 - 5%;2025年预期股息率7.9%,显著高于标普500指数和中游能源行业平均 [85] - 公司资产负债表优化,2024年净杠杆率4.3x,在4.0 - 4.5x公司目标区间内,低于行业平均4.5x;2024年获标普上调至BBB;2025年目标净杠杆率维持4.0 - 4.5x,EBITDA增长至161 - 165亿美元,融资成本继续优化 [87] - 公司资本配置高效,通过精准并购 + 高IRR项目筛选,实现资本配置效率最大化;战略收购整合提升市场份额,节省协同成本;资本分配优先级为50%投入Permian Basin,30%投入LNG/出口设施,20%投入其他;合资模式降本增效,ET - S Permian合资项目ROIC达18% [89] - 公司管理层持股激励,确保管理层决策与股东长期价值一致;CEO必须持有至少年薪6倍的公司股权,独立董事需持有任职期间总薪酬3倍以上的股权;2021 - 2024年高管及董事累计增持4,400万股,合计市值达4.68亿美元;股权激励占比提升至总薪酬的60%,行权条件与ROIC、EBITDA增速、分红增长挂钩 [92] 能源转型下的“桥梁资产”价值 - 全球减碳进程下,美国LNG出口量释放,公司作为头部出口商直接受益;LNG发电碳排放强度较燃煤电厂降低55%,契合全球“净零”目标;2030年美国LNG出口量预计达240 MTPA,占全球贸易量30%;公司待建LNG产能16.2 MTPA,占美国总规划产能的9%,已签订“照付不议”协议锁定未来88%产能 [96]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为公司LNG出口带来双重利好,Lake Charles项目可减免$20亿税收;欧盟碳边境税推动欧洲电厂加速切换LNG,公司预计对欧出口量2030年有望达15 MTPA [97] - 公司在碳捕集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与CapturePoint合作的初期项目年抵免额达4,250万美元,降低自身“范围1”排放,助力2030年减排目标;封存CO₂可转化为碳信用出售,增厚收益 [98] - 蓝氨有望成为能源转型刚需载体,公司基础设施先发优势明显,Nederland终端2026年可实现50万吨/年蓝氨出口能力,Lake Charles终端2030年可扩展至100万吨/年蓝氨出口能力;利用现有天然气管道网络降低原料气运输成本,单位蓝氨生产成本比独立项目低15% [101][102] 盈利预测与估值催化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调整后EBITDA为164/172/179亿美元,营业收入2025年预计受部分业务调整影响略有回落至78,356百万美元,随后逐年增长至2027年的89,923百万美元;归母净利润2025 - 2027年预计稳定增长至4,863/5,292/5,701百万美元;EPS预计增至1.42/1.54/1.66美元;股息率预计提升至7.9%/8.1%/8.4% [5][111] - 选取美国油气管网头部公司作为可比公司,行业平均EV/EBITDA为10.7x(2025E);公司作为合伙制企业在美股市场存在折价,给予目标倍数10x;预计2025E调整后EBITDA为164.1亿美元,目标企业价值EV合计1,641亿美元,归母股权价值801亿美元,目标股价23.34美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14]
新和成(002001):25H1净利预增,蛋氨酸景气有望维持
华泰证券· 2025-07-02 13: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 23.65 元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H1 公司预计归母净利 33.0 - 37.5 亿元,同比增长 50% - 70%,主要因营养品板块主产品量价同比增长 [1][2][6] - 25 年 7 月 1 日维生素价格较 3 月底下跌,蛋氨酸因供给格局好有所涨价,蛋氨酸等产品高盈利有望维持助力业绩发展 [3] - 维持 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 66/72/79 亿元,同比 +12%/+9%/+10%,给予 25 年 11 倍 PE 估值 [4] 各部分总结 业绩情况 - 25H1 预计归母净利 33.0 - 37.5 亿元(yoy +50% - 70%),扣非归母净利 32.5 - 37.0 亿元(yoy +51% - 71%);Q2 预计归母净利 14.2 - 18.7 亿元(yoy +6% - 40%),扣非归母净利 13.7 - 18.2 亿元(yoy +5% - 40%) [1][6] 产品价格 - 25H1 主产品维生素 A/维生素 E/固体蛋氨酸市场均价为 9.2/11.9/2.2 万元/吨,同比 +9%/+77%/0% [2] - 25 年 7 月 1 日维生素 A/维生素 E/固体蛋氨酸价格分别为 6.3/7.3/2.3 万元/吨,较 3 月底 -34%/-41%/+4%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 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 66/72/79 亿元,同比 +12%/+9%/+10%,EPS 2.15/2.34/2.57 元 [4] - 给予公司 25 年 11 倍 PE 估值,维持目标价 23.65 元 [4] 基本数据 - 目标价 23.65 元,收盘价(截至 7 月 1 日)21.31 元,市值 65,495 百万,6 个月平均日成交额 439.78 百万 [7] - 52 周价格范围 18.58 - 24.54 元,BVPS 9.96 元 [7]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21,610|23,758|24,805|26,230| |+/-%|42.95|9.94|4.41|5.7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5,869|6,594|7,199|7,897| |+/-%|117.01|12.36|9.18|9.69| |EPS(最新摊薄)|1.91|2.15|2.34|2.57| |ROE(%)|20.03|19.19|17.98|17.02| |PE(倍)|11.16|9.93|9.10|8.29| |PB(倍)|2.23|1.90|1.64|1.41| |EV EBITDA(倍)|7.25|6.85|5.67|4.68| [10] 可比公司估值 |公司名称|股票代码|股价(7 月 1 日)|市值(7 月 1 日)|EPS(2025E)|EPS(2026E)|EPS(2027E)|P/E(2025E)|P/E(2026E)|P/E(2027E)| |----|----|----|----|----|----|----|----|----|----| |金禾实业|002597 CH|23.69|135|2.05|2.58|2.93|12|9|8| |浙江医药|600216 CH|15.14|146|1.33|1.46|1.81|11|10|8| |扬农化工|600486 CH|58.90|239|3.44|4.04|4.58|17|15|13| |平均|-|-|-|-|-|-|13|11|10| [11] 盈利预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 包含各年度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等资产负债表项目,以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利润表项目和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现金等现金流量表项目数据 [16]
东京电子:受益中美先进工艺投资机会
华泰证券· 2025-07-02 10: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东京电子(8035 JP)并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 32,000 日元,对应约 25 倍 FY26E PE [1][5][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东京电子是日本最大、全球第四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在涂胶显影、刻蚀等领域全球市占率居前,有望受益中美先进工艺投资机会 [5] - 公司能发挥全球供应链体系优势,在中国市场收入保持稳健增长,北美有望成为未来三年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6][7] - 预测 FY26/27/28 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8%/11%/11%,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 9.8%/10.8%/11.6% [17][27] 各部分总结 投资逻辑 - 持续受益中国市场先进工艺需求结构性扩张,FY25 中国大陆收入高增长且占比大,未来有望受益需求结构性增长 [6][18] - 受益美国生成式 AI 驱动下高端设备市场需求增长,FY25 北美收入大增,未来三年有望成为收入增长最快地区之一 [7][19] 盈利预测 - FY25 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创新高,预计 FY26/27/28 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稳健增长 [27][117] - SPE 新设备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预计未来需求维持强劲增长 [27] 估值分析 - 选取全球主要半导体前道设备公司为可比公司,给予东京电子 25x 的 FY26E PE,目标价 32,000 日元 [32] 市场分析 - 中国大陆市场 FY26 看好先进工艺扩产机会,预计收入先降后升 [50][51] - 中国大陆以外市场美国生成式 AI 有投资机会,预计 FY26/27/28 营收同比增速较高 [57][58] 产品分析 - 低温刻蚀、混合键合、探针台等有望推动 FY26 收入增长,公司在相关设备上具备技术和市占率优势 [79] 财务分析 - 盈利能力稳中有增,预计 FY26/27/28 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毛利率提升 [117][118] - 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预计未来三年资产负债率下降,净资产负债率上升 [128] - 现金流量表显示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现金流结构健康合理 [130] 公司发展历程 - 从出口销售商社成长为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经历初创、转型、辉煌、全球化、调整、成熟等阶段 [135] 股权结构 - 股权结构分散,无绝对控股股东,多元化股权结构利于公司经营 [143] 全球半导体市场展望 - 预计 CY25 全球半导体设备投资增长,主要半导体企业资本开支增加 [148] - 看好东京电子等日本前道设备公司全球市场份额提升,后道设备 AI 需求成增长动力 [150]
关注科技公司港股二次上市的投资机会
华泰证券· 2025-07-02 10: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科技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出现A股已上市科技公司密集赴港二次上市新趋势,2025年截至6月30日有16家A股半导体/消费电子公司提交港股招股书,数量高于2024年同期 [4] - 港股二次上市对拟上市企业、港股投资者和A股投资者均有意义,包括为企业带来多元融资等利好,为港股投资者提供折价套利机会和提升指数质量,为A股投资者带来资产价值重估和估值体系重塑可能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拟上市企业 - 科技公司在港二次上市有利于优化股东结构,接触全球投资者,引入长期和战略性投资者 [5] - “闪电配售”机制可提高资金募集效率和灵活性 [5] - 能提升国际市场认知度,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和拓展国际客户,支撑全球化战略 [5] 港股投资人 - 短期来看,A股和港股同类公司存在估值折价,2025年5家赴港二次上市公司折价率中位数约-17% [4][6] - 长期来看,优质科技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有望提升恒生科技指数质量和代表性,吸引国际资金,推动港股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年初以来中国核心科技资产港股股价(+26%)跑赢美股科技七巨头(+2%) [6] A股投资人 - 部分科技公司或迎来资产价值重估机会,间接提升A股科技核心资产投资吸引力 [7] - H股定价机制可为A股提供国际市场参照点,驱动A股市场重新审视部分公司估值逻辑 [7] 图表数据总结 - 展示了港股IPO年度和季度发行数量及集资金额变化 [9][11] - 列出2025年港股已二次上市主要公司情况,包括市值、发行价、折让率等信息 [13] - 呈现2025年半导体/消费电子板块拟上市主要公司一览表,涵盖营收、净利润增速等数据 [15] - 给出A/H消费电子板块主要公司估值表,包含营收增速、PE、PB等指标 [16] - 提供中美科技巨头估值表,对比了中美科技公司的市值、PE、PB等情况 [17] - 展示全球主要Fabless公司和IDM公司估值表,涉及股价涨跌幅、PE、PB等内容 [18][19]
华泰证券今日早参-20250702
华泰证券· 2025-07-02 09:25
核心观点 - 涵盖美国宏观经济、中国政策动态、能源转型、金融科技等多领域研究,对各行业和公司发展趋势、投资机会进行分析并给出评级建议 [2][3][4] 宏观经济 美国宏观经济 - 5月美国消费、就业等“硬数据”放缓,6月制造业和服务业景气度回升但企业投资意愿修复慢,关税对通胀传导后续或显现,财政货币宽松预期升温致美股涨、美元弱 [2] - 6月美国增长动能降温,全球制造业周期有韧性,关税对美国通胀传导不及预期,日本通胀有望降温,美欧日或推动财政扩张 [3] 中国政策动态 - 7月是政策观察重要窗口期,关注对等关税截止日、中欧峰会、政治局对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以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和消费地产数据提振情况 [3] 行业研究 能源转型 - 海外金融机构推动现货铀价反弹,看好天然铀板块;美国科技企业支持核聚变发电,看好可控核聚变主题;海外电气设备供需紧,1 - 5月国内变压器出口金额同增33%;国内电网建设快,1 - 5月电网基建总投资2040亿元,同增19.8%,规划到2030年新增光伏装机253GW [4] 多元金融 - 国际清算银行指出稳定币不满足货币三大标准,难成主流,最多为附属角色,但肯定其在支付及代币化技术方面作用 [5] 机械设备 - 中央强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关注振华重工、博迈科、中集集团等相关企业 [5] 工业 - 全国统一电力大市场重要,看好特高压核准提速、配网改造升级、风电需求结构性增长投资主线 [7] 科技/计算机 - 推理算力需求增长快于单位算力成本降低,持续看好推理端算力需求加速增长 [8] 策略 - 6月高股息板块表现一般且内部分化,短期相对收益或进入压力期,中长期仍具配置价值 [10] 石油天然气/基础化工 - 25 - 27年中国原油需求稳定,石油需求进入“平台期”,中长期油价下行拐点显现,关注高分红龙头配置机遇 [11] 传媒 - 看好传媒行业结构性增长机会,包括游戏、AI应用、IP衍生品、短剧出海等赛道 [12] 科技/电子 - 2H25电子板块关注算力链高景气、自主可控国产化率提升、AI端侧产品发展机遇 [13] 通信 - 看好2H25通信行业AI算力、新质生产力、核心资产三条投资主线 [14] 科技 - 关注A股已上市科技公司港股二次上市投资机会,对企业、港股投资者、A股投资者均有意义 [16] 重点公司 老铺黄金 - 国内外开店加速,单店销售有提升空间,新加坡门店销售火爆,看好高成长势头,维持“买入”评级 [17] 苏州银行 - 实控人变动,大股东增持,植根优质区域,业绩稳健,资产质量优,维持“买入”评级 [20] 中材科技 - 高端电子纱供给紧缺,公司提前布局有望构建新增长点,风电业务景气延续,维持“买入”评级 [20] 东京电子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32,000日元,公司在半导体设备领域技术和供应链优势明显,有望受益中美先进工艺投资机会 [22] 隆鑫通用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目标价18.40元,公司完成战略转变,与宗申合并业务或形成协同效应 [23] 迪威尔 - 拟扩产深海承压零部件项目,多向模锻技术领先,有望打开业务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24] 小商品城 - H1主业增势好,创新业务拓宽成长曲线,全球数贸中心将落地,给予“买入”评级 [24] 恺英网络 - 召开发布会推出AI平台和产品,构建AI生态闭环,IP长线运营能力持续验证 [26] 评级变动 - 东京电子首次评级“买入”,目标价32,000日元;小商品城评级由增持调为买入,目标价26.64元;隆鑫通用首次评级“买入”,目标价18.40元;四方股份、东方电子首次评级“买入” [27]
中国需求平台期,中长期油价至拐点
华泰证券· 2025-07-01 19: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石油天然气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未来三年(2025 - 2027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且结构分化,原油需求稳定在7.6 - 7.7亿吨/年,同比增速降至0.5% - 0.6%,总需求增长至8.0 - 8.2亿吨/年,同比增速为0.9% - 1.3%,增长引擎由“燃料主导”切换为“材料主导”[14] - 交通领域电气化冲击燃料需求,汽柴油消费量或已于2024年见顶,航煤需求温和增长,船运行业燃料油需求拐点显现;化工原料成为石油需求增长新引擎,烯烃、芳烃等需求有望提升[15] - 中国石油需求“平台期”来临,对全球原油需求增量贡献减弱,中长期油价下行拐点显现,5 - 10年内原油市场进入边际成本影响的买卖双方均衡时代;国内炼油行业供给格局优化,炼厂副产物或现结构性供需缺口[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我们与市场观点的不同之处 - 国际能源署(IEA)认为中国石油总需求或在2030年前后进入平台期,柴油需求在2030年前仍将小幅增长;报告认为中国石油总需求或将于2025 - 2027年进入平台期,汽柴油消费或均已于2024年达峰,较市场预期提前[17] - IEA或低估新能源商用车渗透速度和化工领域煤头和气头路线对传统油头工艺的挤压影响[17] 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推进,中国石油需求即将进入“平台期” -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下降,石油占比提升,原油加工量近20年复合增长率达4.9%;石油需求从“燃料为主”转向“燃料与化工原料并重”[18][22] - 2020年9月中国提出2060双碳目标,新能源替代重塑石油需求格局,IEA预测中国石油需求2030年前后进入平台期,石化原料需求将成中期增长核心引擎[23] - 2023年中国石油需求完成低基数反弹,2024年增速放缓;预计2025 - 2027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0.5%/0.6%/0.5%至7.61/7.65/7.69亿吨,石油需求同比增长1.3%/1.1%/0.9%至8.01/8.10/8.17亿吨[28][34] - 供给端OPEC协同意愿趋弱,南美、非洲等低成本增量释放,中国需求“平台期”或使中长期油价中枢难回高位,5 - 10年内原油市场进入买卖双方均衡时代[59] 道路燃料石油需求或将于2024年见顶进入下行周期 - 中国汽油和柴油消费主要由汽车贡献,交通电气化和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影响石油需求路径[60] - 中国汽车保有量整体稳增,预计2030年乘用车、客车和货车保有量分别增至3.45亿辆、200万辆、3463万辆;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将挤出燃油车,预计2025/2030年燃油乘用车、客车和货车保有量合计为2.91/2.56亿辆[62][64] - 汽油和柴油表观消费量预计于2024年达峰,2025/2030年汽油表观消费量为1.61/1.41亿吨,车用柴油为1.58/1.37亿吨[74] 航空运输需求稳步增长,船运燃料或迎来结构性转变 - 2023年以来中国航空客运和货运需求快速反弹,预计航煤需求将温和增长;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短期对传统航煤替代效应较弱[75][78] - 预计2025 - 2027年中国航煤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5.0%/4.0%/3.0%至4171/4338/4469万吨,航煤产量对应的石油需求同比增加4.1%/3.4%/2.7%至6062/6268/6437万吨[78] - 中国船舶运力和港口货物吞吐量上升,船运需求有望稳定;全球船运行业对传统燃料需求拐点显现,LNG等清洁能源替代趋势明显[79][88] - 预计2025 - 2027年交运、邮政和仓储业燃料油消费量分别同比下滑3.0%/3.5%/4.0%,燃料油产量对应的石油需求为4417/4291/4147万吨[90] 进口替代叠加需求释放,化工原料有望引领石油需求增长 烯烃:自给率持续提升,气头煤头路线替代加速 - 烯烃是化工行业基础性原料,中国乙烯/丙烯需求当量及自给率显著提升,2024年乙烯/丙烯需求当量分别同比+4%/+9%至6566/5678万吨,自给率分别同比+1.3/2.3pct至72.8%/94.1%[92][94] - 烯烃生产工艺包括油头、气头和煤头三种路线,油头路线仍为主流,但预计2025 - 2027年油头烯烃产量占比将逐年下滑[97] - 预计2025 - 2027年乙烯表观消费量增速为7.6%/7.0%/5.3%,丙烯为9.2%/7.1%/6.6%,烯烃石油需求合计同比增长4.3%/6.3%/3.4%至6507/6916/7149万吨[105] 芳烃:结构性供需缺口仍存,非石油路线替代进程缓慢 - 芳烃终端领域广泛,需求有望持续爬升;中国传统炼厂催化重整装置比例低,芳烃整体产出率偏低,但民营大炼化布局助力PX进口依赖度降低[107][111] - 非石油路线替代芳烃难度较大,短期内对传统石油路线替代影响有限;预计2025 - 2027年芳烃类产品对应的石油需求将同比增长12.1%/8.0%/6.1%至7252/7832/8307万吨[113] LPG:对外依存度逐年提升,燃料等需求预计温和增长 - LPG兼具能源与化工原料属性,中国LPG进口依赖度逐年提升,2024年达40.1%[120] - 仅考虑炼厂副产的燃料用途LPG,假设2025 - 2027年LPG表观消费量以8.0%的同比增速温和增长,进口量分别同比增长15.0%/14.0%/13.0%,炼油副产LPG对应的石油产量分别为5314/5498/5708万吨,同比增长3.2%/3.5%/3.8%[127] 其他产品:基建地产景气有待进一步回暖,电解铝需求仍存韧性 - 沥青受基建和地产领域影响,2024年产量和表观消费量下滑,预计2025 - 2027年产量分别同比变化 - 1.8%/0.4%/2.6%至2331/2340/2400万吨[129] - 石油焦下游需求中电解铝预焙阳极占比达57%,受产能红线影响电解铝未来增速或放缓,锂电需求带动负极材料用焦增长;预计2025 - 2027年产量将同比增长2.7%/4.0%/3.8%至3154/3279/3405万吨[134] - 硫磺下游需求中磷复肥占比超50%,农业及新能源产业带动需求扩大;预计2025 - 2027年产量将同比增长3.1%/1.2%/1.1%至1149/1162/1175万吨[139] 供给优化下主营炼厂有望受益、副产品结构性供需缺口或显现 - 中国炼油能力接近10亿吨政策上限,独立炼厂原油使用配额持续下滑,成品油出口配额集中在主营炼厂,未来主营炼厂有望受益[148] - 国内成品油需求达峰,炼化行业进入存量优化阶段,沥青、石油焦及硫磺等炼油副产物需求韧性仍存,但2024年行业开工率处于低位,未来供给弹性受限,结构性供需缺口或显现[155] - 中国化工品出口有望保持韧性,石化行业将迎来原料路线多元化、布局重整装置、出海布局等发展机遇[164][167] 重点推荐公司 - 预计2025 - 2026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68/62美元/桶,2027年维持在62美元/桶,长期布伦特油价中枢60美元/桶有望得到支撑[168] - 以中国石化(A/H)、恒力石化为首的一体化综合型炼化龙头推进“减油增化”,中长期油价止跌企稳后或具配置机遇;推荐具备天然气业务降本增量的中国石油(A/H)[169]
聚焦结构性高景气赛道
华泰证券· 2025-07-01 19:35
核心观点 - 看好传媒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迭代及产品周期下的结构性增长机会,建议关注游戏、AI应用、IP及衍生品等领域相关公司 [1] 投资策略 板块估值 - 2025H1传媒板块延续复苏趋势,二季度表现较优,当前传媒估值位于2015年以来的57%历史估值分位,处于2023年以来84%的历史估值分位 [11] - 传媒大盘及出版、广告营销子板块PE高于近三年平均估值水平,游戏及广播电视PE与近三年均值相当,影视行业PE受宏观经济影响仍受压制 [15] 投资主线 - 2025年投资主线为AI趋势依旧,关注龙头&高成长精选个股 [17] - 游戏行业2025年1 - 5月市场总收入同比增长17%,手游业绩增长明显,后续多家公司将推重磅储备,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双重修复 [18] - AI应用海内外加速落地,各细分板块关注龙头&高成长精选个股 [20] - IP经济中IP衍生品形态丰富,厂商争先布局,建议关注衍生品起量及创新力度超预期的公司 [21] - 短剧行业出海成新增长极,2024年海外平台内购收入激增,2025年1 - 5月延续增势,建议关注国内优质出海平台及相关AI布局 [21] 游戏行业 市场数据 - 2025年1 - 5月游戏市场总收入1411.06亿元,同比增长17%,手游市场收入1052.27亿元,同比增长19.97% [18][22] - 游戏版号发放数量持续增加,2025年1 - 6月共下发811款,同比增加122款 [32] - 2025年1 - 5月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79.36亿美元,同比增长13.89% [36] 公司业绩 - A股游戏板块25Q1营收268.3亿元,同比增长21.0%;归母净利34.6亿元,同比增长42.6%;扣非归母净利32.2亿元,同比增长44.4% [39] AI赋能 - 生成式AI深度赋能游戏内容生成,智能NPC与AI队友革新游戏交互体验 [42][43] 产品表现 - 多家重点公司多款产品近期表现强劲,后续重点产品储备丰富 [2][47] 估值情况 - 从2025年PE估值看,不同公司估值区间不同,建议关注新游上线业绩弹性及低估值、储备产品丰富、业绩稳健增长的公司 [49] AI应用行业 用户需求 - 国内AI市场移动端应用为主,2025年3月移动端原生App用户规模达5.91亿,AI应用用户规模翻倍增长,用户依赖度提高 [51][53] - 2025年5月全球TOP 30 AI应用中9款MAU突破亿级,ChatGPT以9.29亿MAU稳居全球第一 [61] 技术迭代 - 中美AI头部厂商Token消耗持续高增,日Token消耗量迈入“十万亿+”时代 [65] 发展方向 - 2025年为AI Agent元年,从工具向“自主行动体”演进,未来通用与垂类AI Agent并进 [66][70] - AI多模态大模型推理能力增强,视频生成大模型应用加速,图文音视频一体化成趋势 [71] - AI玩具技术快速迭代推动普及,IP赋能成破圈关键,情感交互是未来关键突破点 [76][77][78] IP衍生品行业 市场规模 - 全球IP衍生品市场稳步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为14,056亿元,同比增长11.2%,预计2024 - 2029年CAGR为4.1% [83] - 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24年市场规模达1,742亿元,同比增长30.3%,预计2024 - 2029年CAGR为14.0% [4][83] 品类特点 - IP衍生品品类丰富,包括潮玩、卡牌等,通过多维度价值满足消费者深层需求 [82][92] 核心公司 - 阿里影业IP ToB转授权领先,积极拓展ToC业务,IP衍生业务FY25营收14.33亿元,同增73% [94] - 奥飞娱乐拥有知名动画IP矩阵,“玩点无限”布局潮玩,动漫IP类玩具“奥迪双钻”市场认知度高 [96][97] - 光线传媒转型IP创造者和运营商,打造神话IP宇宙,《哪吒2》成现象级电影,衍生品开发体系逐步成熟 [99][100] - 阅文集团IP全链开发,场景多元渗透,通过战略投资卡位核心赛道,以头部IP矩阵驱动产品创新 [101] - 上海电影拥有经典动画IP矩阵,IP多元化变现,后续关注《小妖怪的夏天》衍生品及AI养成系毛绒挂件“芙崽Fuzozo” [103] 短剧行业 国内市场 - 2024年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同增35%,首超电影票房规模,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同增36%达686亿元 [104] 出海市场 - 2025年短剧出海流水及下载量延续三位数增速,1 - 5月内购收入流水达2.4亿美元,同比增长217%,下载量达5.7亿次,同比增长364% [106] - 海外短剧平台市占率前五均为中国公司,ReelShort、DramaBox龙头优势巩固 [108][109] - 海外短剧商业模式主要为混合变现模式(IAAP),ReelShorts在2025年5月ARPU值达1.7美元 [121] AI赋能 - AI多模态理解和视频生成赋能微短剧行业生产新范式,头部大厂多模态大模型不断迭代,性能增强 [124][125] 布局公司 - 中文在线深度布局短剧,参投公司CMS旗下Reel Short持续高增 [129] - 昆仑万维发力打造DramaWave短剧平台,SkyReels引领短剧AI生产 [130] - 掌阅科技依托丰富片库推出译制剧,iDrama探索出海 [131] 投资建议 - 游戏行业景气度边际改善,政策环境正向,产品表现亮眼,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升 [132] - AI应用国内外用户需求高增,技术迭代加速产业落地 [132] - IP衍生品行业市场增长迅速,头部公司优化收入结构 [133] - 建议关注游戏、AI应用、IP及衍生品等领域相关公司 [1][133]
中材科技(002080):全产品布局卡位,高端电子纱加速放量
华泰证券· 2025-07-01 17: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4.30元 [1][5][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AI和机器人技术迭代快,GB200/300出货增长带动高阶CCL及PCB需求提升,高端电子纱/布供给紧缺,公司作为全球前三大供应商之一,提前扩产、产品迭代和放量有望构建新业务增长点,且风电叶片及风电纱景气延续,看好公司主业基本面改善及高端电子纱优势地位 [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持续深耕特种玻纤,高端电子纱放量提速 - 公司在特种玻纤领域深耕多年,在低介电电子布一代产品稳定供货,二代、三代及低膨胀产品加快产能投放和验证供货,2023年一代超薄电子布批量供货成全球前三大供应商,2024年二代产品量产成国内首家批量供应商 [2] - 受益于全球AI服务器及交换机市场需求景气,高端电子纱供不应求,公司4月11日公告将2600万米特种玻纤布项目扩产为3500万米,显示份额提升和优势地位 [2] 高端电子纱景气延续,产品迭代升级提升盈利 - 今年2月末国内电子纱价格提涨约800元/吨,5月中旬个别厂家对高端产品调涨价格,6月2日日东纺公告对部分玻纤产品提价20%自8月1日执行,显示高端电子纱/布供给紧缺 [3] - 一代、二代、三代低介电产品价格差异明显,公司在产品迭代和爬升阶段有望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3] AI驱动下游需求向上,工艺难度构筑较强壁垒 - 看好AI驱动的PCB及高端电子纱产品放量,国内企业有望在LowDk、LowCT等领域打破日本/中国台湾企业垄断 [4] - 电子纱是PCB上游覆铜板关键原材料,供应商稳定性要求高,ASIC服务器提升对PCB高频高速要求,对应高端电子纱/布工艺和设备要求提升,国内企业突破和国产替代比例提升,公司率先布局有望构建竞争壁垒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5 - 27年EPS为1.15/1.38/1.62元(前值0.98/1.22/1.39元,上调17.4%/13.1%/16.6%) [5] - 可比风电叶片及玻纤粗纱/PCB及CCL公司25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19/32x,预计公司25年特种玻纤布净利润达3.1亿元,给予公司分部估值,对应合理市值407亿元,目标价24.30元(前值19.60元,对应公司25年20xPE) [5] 基本数据 - 截至6月30日,收盘价19.50元,市值327.23亿元,6个月平均日成交额3.6565亿元,52周价格范围9.39 - 19.50元,BVPS11.25元 [9]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23,984|27,605|29,128|34,500| |+/-%|(7.36)|15.10|5.52|18.4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891.87|1,926|2,314|2,723| |+/-%|(59.90)|115.92|20.15|17.66| |EPS(最新摊薄)|0.53|1.15|1.38|1.62| |ROE(%)|4.21|7.06|7.98|8.77| |PE(倍)|36.69|16.99|14.14|12.02| |PB(倍)|1.77|1.63|1.50|1.37| |EV EBITDA(倍)|14.71|13.53|10.56|10.12| [11] 可比公司估值表 - 风电/玻纤可比公司25年平均PE为19.08x,特种玻纤布可比公司25年平均PE为32.35x,中材科技25年PE为16.99x [12] 盈利预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 包含各年度流动资产、应收账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多项财务指标的预测数据 [18]
从Token角度,测算AI算力需求
华泰证券· 2025-07-01 16: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科技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5] - 计算机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推理算力需求增长速度快于单位算力成本的降低,持续看好推理端算力需求的加速增长[1][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海内外大厂Token调用量增长迅速,推理算力需求加速放量 - 海外CSP厂商中,Google的Token月均调用量从24年4月的9.7万亿增长至25年4月的480万亿,增长50倍;Azure AI基础设施25年一季度处理超100万亿Token,较去年同期增长5倍,3月单月Token调用量达50万亿[2] - 国内互联网大厂中,25年5月字节火山引擎Token日均调用量为16.4万亿,是24年5月的137倍,AI工具类Token消耗快速增长,新场景实现日均百亿Token突破[12] 北美大厂Token调用量与算力需求测算 Google Token调用量与算力需求测算 - Google Token调用量增长主要源于AI搜索的拓展,25年5月和6月推理Token量将分别达到659/870万亿,环比增长37%/32%,二季度Token总量将达2009万亿,环比增长223%,较24Q2增长接近30倍[20] - Google推理Token主要包含AI搜索、Gemini 2C应用和其他推理需求三部分,AI搜索渗透率、AI Mode占比、Gemini Agent占比的增长将带动Token调用量快速增加[20][23] Google Token量快速增长有望带来资本开支持续高增 - 预计Google二季度推理算力需求环比+223%,总算力需求较一季度环比增长223%,推理算力资本开支环比+159%,主要因Token量大幅增长[24][25] - 单位算力成本呈下跌趋势,4/5/6月分别环比下降14%/13%/13%,影响因素主要有新款芯片迭代和算法迭代[26] 微软Token调用量与算力需求测算 - OpenAI Token调用量的提升主要源于ChatGPT网页访问量上升及Deep Research功能的渗透,预计25年第二季度微软总Token调用量有望达205万亿,环比增长约100%[29][32] 微软算力需求测算:年底等效H100芯片需求约为25年3月的两倍有余 - 预计微软二季度推理算力需求环比增长99%,2025年3月整体推理算力需求为15.3 Trillion TFLOPs,二季度总算力需求为65.6 Trillion TFLOPs[33] - 测算微软年底的推理算力卡需求量约为3月的两倍有余,2025年3月等效H100算力需求为4.3万张,未来月同比增速约为10%[33] 结论:推理算力需求增长速度快于单位算力成本的降低 - 算力支出受算力需求和算力成本影响,AI应用用户数量增长及Agent渗透驱动算力需求上升,硬件迭代与算法改进驱动推理成本下降,市场对整体算力支出存在分歧[35] - 测算推理算力需求增长速度快于单位算力成本的降低,未来算力支出将持续增长,看好推理端算力需求的加速增长[36]
苏州银行(002966):国资增持再加码,战略赋能促发展
华泰证券· 2025-07-01 14:2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苏州银行买入评级 [1][5][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苏州银行实控人变动,大股东国发集团与东吴证券合计持股比例增至15%,国发集团成控股股东,苏州市财政局成实控人;国发集团计划6个月内增持不少于4亿元;银行植根优质区域,战略目标清晰,业绩增长稳健,资产质量优异,股东增持彰显信心与认可,维持业绩预测并给予买入评级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大股东再度增持,彰显长期价值 - 国发集团是苏州市财政局全资控股金融投资平台,为苏州银行第一大股东;年初以来国发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东吴证券已完成两轮增持,累计增持13358万股,金额超8亿元,持股比例由14.0%提至15.0%;此前获批持股15%以上股东资格,本次公告后续将增持不少于4亿元,理论持股上限20%测算增持上限约20亿元 [2] 国资携手区域行,优质互利共赢 - 地方国资大股东频增持本地优质区域行,如国信集团增持青岛银行等;对银行而言,国资入股助优化治理结构、稳定发展预期、整合区域资源;银行股股息回报性价比高、派息稳定、股价波动小、估值低,发达地区区域行基本面韧性强,对国资是优质投资标的,可实现互利共赢 [3] 新三年战略启航,经营行稳致远 - 2023年苏州银行新领导班子就位,战略、组织架构升级革新,业务指标稳健增长;深耕中小企业,小微业务有优势;江苏产业基础优质,新战略落地打开成长空间;资产质量优异,25Q1末不良率、拨备覆盖率为0.83%、447%,25年转债已成功转股,支撑未来成长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预测25 - 27年归母净利润54/57/61亿元,同比增速6.2%/6.6%/6.7%,25E BVPS10.59元,对应PB0.83倍;可比同业25E PB0.74倍;公司经营指标稳健,战略转型有效,国资增持呵护资金面,给予25年目标PB1.0倍,目标价10.59元 [5] 基本数据 - 目标价10.59元,6月30日收盘价8.78元,市值392.52亿元,6个月平均日成交额4.0378亿元,52周价格范围6.67 - 9.13元,BVPS12.91元 [8]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 2024 - 2027E营业收入122.24/122.69/125.57/129.83亿元,增速3.01%/0.37%/2.34%/3.39%;归母净利润50.68/53.84/57.41/61.23亿元,增速10.16%/6.24%/6.63%/6.65%;不良贷款率均为0.8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77%/9.21%/8.94%/8.73%;ROE11.68%/9.83%/9.79%/9.76%;PE5.77/7.29/6.84/6.41倍;PB0.82/0.83/0.76/0.71倍;股息率5.63%/4.46%/4.75%/5.07% [11] 可比银行25E Wind一致预期估值 - 北京银行25E PB0.50倍,上海银行0.60倍,江苏银行0.85倍,南京银行0.77倍,宁波银行0.79倍,杭州银行0.96倍,贵阳银行未给出数据,成都银行0.94倍,长沙银行0.54倍,青岛银行0.68倍,合计0.74倍 [13] 盈利预测(利润表、业绩指标等)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118.66/122.24/122.69/125.57/129.83亿元等多项指标有相应变化;归母净利润46.01/50.68/53.84/57.41/61.23亿元,增速17.41%/10.16%/6.24%/6.63%/6.65%;ROA0.78%/0.75%/0.70%/0.67%/0.64%;ROE12.00%/11.68%/9.83%/9.79%/9.76%等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