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
搜索文档
行业数据点评:2025年国庆假期出行创新高,机票价格持稳
信达证券· 2025-10-09 22: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 [2][4]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国庆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创历史同期新高,达到24.33亿人次,日均同比+6.3%,较2019年同期+30.8% [4] - 民航出行在高基数下仍实现增长,国际长途游增速明显,国内票价持稳,扣油票价同比转正 [4] - 长途游订单增加,出入境旅游双向火热,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接近2019年水平 [4] - 行业客座率高位持稳,未来运力供给增速放缓,若需求稳增则航司业绩弹性可期,叠加油价下行与汇率稳定等利好因素 [4] 假期出行客流数据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4.33亿人次,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客运量分别为1.54亿/22.48亿/1914万/1166万人次 [4] - 自驾出行日均2.43亿人次,同比+7.2%,占比约八成 [4] - 民航日均客流同比+3.3%,总客运航班量13.5万班次,其中国内/国际/地区日均航班量同比分别+2.01%/+10.32%/+12.85% [4] 票价与旅游消费表现 - 国内线含油平均票价942元,同比-1.5%,扣油票价同比+1.2%;假期国内线经济舱平均票价849元,同比+0.3% [4] - 国内旅游出游人次8.88亿,日均同比+1.6%,总花费8090.06亿元,日均同比+1.0%,人均消费911.1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97.4% [4] 出行趋势与投资建议 - 分段式错峰出行突出,拼假工作族比例超三成,长途游订单占比同比增加3pct [4] - 出境游热门目的地机票预订量同比增幅超三成,冰岛、挪威等地订单翻倍,入境游机票量同比增长超三成 [4] - 建议重点关注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 [4]
东方国信(300166):并购C端算力龙头,运营商IT集中建设或带动主业扩张
信达证券· 2025-10-09 15:41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7][56]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收购视拓云控股C端算力龙头AutoDL,战略性布局AI算力云平台赛道,结合自建智算中心,形成“B端+C端”双向驱动的智算业务布局 [4][13][25] - 公司作为三大运营商在大数据治理和IT建设领域的长期核心服务商,有望充分受益于运营商IT系统集中化建设和AI加速带来的资本开支结构性变化,带动主营业务收入二次增长 [4][27][43] - 基于行业回暖趋势及公司新赛道布局,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28.70/35.35/43.69亿元,同比增长2.8%/23.2%/23.6%;归母净利润为-1.00/1.44/2.90亿元,2026和2027年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86.26/42.69倍 [6][7][56] 收购C端算力龙头,构筑B+C双向智算布局 -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约1.33亿元收购视拓云33.35%股权,收购后持股增至51%,实现控股 [13] - 视拓云运营全国最大C端AI算力云平台AutoDL,业务规模超过该细分市场第2至第10名总和,拥有近3万张GPU和国产AI加速芯片,具备“十万卡”、“万P”算力调度能力,累计注册用户超60万,服务142所985/211/双一流高校及超6000家企业 [4][13] - 2027年中国大陆独立GPU云服务市场预计超2300亿元,其中算力零售云赛道规模超千亿元;公司聚焦教育科研市场(规模约50亿元),目标获取20%至50%市场份额 [4][14] - AutoDL已上架华为昇腾专区和摩尔线程专区,提供910B、MTTS4000等旗舰级算力资源,深度支持国产算力 [4][14] - 视拓云2024年营业收入达1.85亿元,同比增长87.24%;业绩承诺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000万元、8000万元、6000万元 [18][19] - 公司内蒙古智算中心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规划建设1.2万个16kW高密度机架;1号数据中心楼已交付使用,2、3、5号楼预计今年年底投产,4、6号楼预计明年年底投产 [4][20][21] - 公司自持算力超1500P(不含AutoDL),控股视拓云后或整合形成近4万张GPU卡的算力资源池,服务超70万C端用户和6000多家企业 [4][21][24] 运营商IT系统集中建设及AI加速带动业绩 - 公司是三大运营商在大数据治理、IT建设领域的长期核心服务商,拥有超15年成熟服务经验 [4][27] - 年初三大运营商全年资本开支预计总计2898亿元(中国电信836亿元、中国联通550亿元、中国移动1512亿元);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占全年比为38.9%,若维持年初预期,下半年资本开支有望集中发力AI、算力等战略领域 [4][40][43][44] - 公司大数据平台已进入3.0智能化时代,推出“幕僚智数”智能数仓产品,具备智能数据采集(效率提升66%)、建模(效率及质量提升75%)、加工(效率提升67%+)、图谱(节省80%人工成本)、运维(减少63%工作量)等十大核心能力 [28] - 自研数据库CirroData已覆盖全国28个省,部署数千节点,拥有过百位客户,支撑PB级数据处理 [34] - 以中国联通为例,其AI应用已落地,AI智能外呼平台回款率提升2.1倍,用户溢缴预存款达1.1倍;内部AI办公智能体可实现文档秒读、流程一键直达、5分钟内生成PPT等功能 [47][4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分业务预测:电信行业2025-2027年收入增速分别为8%/30%/30%,毛利率36%/39%/39%;金融行业收入增速5%/18%/18%,毛利率25%;工业行业收入增速-30%/15%/15%,毛利率32%/33%/34%;政府业务收入增速25%,毛利率29% [54][55]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整体营业收入为28.70/35.35/43.69亿元,整体毛利率为29.4%/32.2%/32.6% [6][55] - 与可比公司(恒为科技、优刻得、中国软件、安博通)相比,公司估值具备合理性和一定低估 [56][57]
2025年10月流动性展望:流动性宽松或为当前债市最大的确定性
信达证券· 2025-10-08 19: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流动性宽松是当前债市最大的确定性,8月超储率偏低,9月超储率回升,预计10月超储率下降至1.2%,处于非季末月份的中性水平,10月资金面外生扰动来自税期和政策工具到期,但央行呵护下流动性宽松确定性仍较强 [2][3][5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8月政府存款继续大量漏出 超储率降至偏低水平 - 8月超储率较7月下降0.1pct至1.1%,低于预期的1.4%,处于非季末月份的偏低水平,政府存款上升3370亿元,是导致超储率偏低的主因 [6] - 政府存款上升一方面因狭义财政支出增幅放缓、广义财政赤字规模偏低,另一方面受国库现金定存回笼以及置换债使用偏缓的影响,政府债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6] - 8月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略高于其通过逆回购等工具净投放的资金规模,法定存款准备金小幅低于预期,货币发行和外汇占款与预期相差不大 [15] 9月央行以中期流动性对冲外生扰动 资金面波动加大但中枢平稳 - 预计9月政府存款环比下降约8100亿元,对流动性带来补充,银行缴准预计上升3100亿元、货币发行预计上升2500亿元,外汇占款或继续回笼资金约700亿元 [16] - 9月央行质押式逆回购净投放3902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3000亿元,MLF净投放3000亿元,假设PSL和其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净回笼约2000亿元,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环比或将上升约7900亿元,预计9月超储率约1.4%,较8月上行约0.3pct [16][26] - 9月资金价格有波动,投资者敏感,但全月DR001与DR007均值与7 - 8月大致相当,央行维持相对宽松态度未变,操作方式变化与外生扰动及部分工具定位调整有关 [28] - 今年以来央行政策工具投放规模走高是为对冲外生扰动,Q3以来投放向中期的买断式逆回购与MLF倾斜,放松对资金短期波动的控制,OMO操作规模下降 [35] - 9月央行将14天逆回购调整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可能使14天逆回购利率下降,其变成7天逆回购的补充,最终投放规模反映央行对跨季流动性的呵护 [38] - 9月银行净融出相对6月更低与非银情绪偏弱、杠杆意愿下降有关,释放了资金面的潜在风险,机构谨慎情绪反映在9月跨季进度提前,是月末资金面维持宽松的重要原因 [41] 10月扰动主要来自于到期与缴税 但央行呵护下流动性宽松确定性仍较强 - 预计10月政府存款环比上升约5700亿元,明显低于往年同期,国庆假期后现金回流释放流动性约1500亿元、缴准基数季节性下降约300亿元 [50] - 预计10月质押式逆回购净回笼约6600亿元,MLF和买断式逆回购分别净投放1000亿元、3000亿元,假设PSL和其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净回笼约2000亿元,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环比下降约4600亿元,假设央行重启购债1000亿元,预计10月超储率约1.2%,较9月下降0.2pct [50][60] - 央行Q3货币政策例会延续7月政治局会议基调,现阶段工作重点是落实落细现有政策,Q4降准降息概率不能排除,但需观察,潜在变化观察10月中下旬重要会议 [64] - 10月资金面外生扰动来自税期和政策工具到期,但央行态度未变时工具到期影响有限,10月政府债供给缩减,政府存款升幅低于往年同期缓释税期扰动,货币政策收紧概率偏低,预计10月DR001与DR007中枢仍略低于1.4%和1.5%,能否转松需观察中央统一部署,流动性宽松是债市最大确定性 [66]
舰载机行业专题报告:从近海到远洋,电磁火花点燃深蓝征程
信达证券· 2025-09-30 11: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 [2] 报告核心观点 - 福建舰成功实现歼-15T、歼-35、空警-600三型舰载机的电磁弹射起降,标志着中国海军航母技术达到世界前列,战略意义重大,有望改变西太平洋战略格局 [3][9][11] - 中国电磁弹射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跳过蒸汽弹射阶段,在稳定性、技术领先性和起飞效率方面全球领先,故障率为0.03%,低于美国福特号的0.08% [4][20][23] - 福建舰集齐“航母三剑客”,歼-35作为隐身舰载机、歼-15T作为重型战机、空警-600作为固定翼预警机,形成“刺客+铁拳+大脑”的强大作战体系 [4][35][38] - 随着电磁弹射技术成熟和国内航母建造加速,舰载机数量有望快速提升,带动飞机制造、航空新材料、雷达预警等产业链受益 [5][41][46] 福建舰电磁弹射成功 - 2025年9月22日,歼-15T、歼-35、空警-600在福建舰首次成功实现电磁弹射起飞和阻拦着舰,标志着福建舰具备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 [3][9] - 此次成功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电磁弹射技术的国家,跳过蒸汽弹射,缩短了20年技术代差 [4][20] - 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在模拟测试中四十次无故障,故障率为0.03%,低于美国福特号航母0.08%的故障率 [4][23] - 福建舰采用中压直流技术,可连续充电保障电磁弹射无故障运行,技术领先美国 [4][23] - 电磁弹射显著提升起飞效率,福建舰每昼夜可实现270-300架次弹射,是山东舰(滑跃起飞)的6倍,并超过尼米兹级航母 [4][23] 舰载机放量可期 - 美国海军拥有11艘航母,以福特号为例,舰载机数量约为75架 [5][46] - 中国已拥有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三艘航母,随着技术成熟,航母建造数量和舰载机运载力有望提升,舰载机数量将快速增加 [5][41][46] - 舰载机产业链涵盖飞机制造、航空新材料、雷达预警等多个领域,为典型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41][43] - 无人机有望成为重要配套舰载机,福建舰预计将配备隐身察打一体无人机、舰载无人制空战斗机和无人直升机 [32] 选股主线与受益标的 - 电磁弹射及航母建造主线:受益标的包括湘电股份、中国动力、中国船舶等 [5][48] - 舰载机主线:受益标的包括主机厂如中航沈飞、中航西飞,预警雷达如国睿科技,航空锻造如航宇科技、中航重机等 [5][48] - 新材料主线:受益标的包括隐身材料如华秦科技、佳驰科技,碳纤维如中航高科、光威复材等 [5][48]
Enhertu联合疗法获FDA优先审评,有望重塑HER2阳性乳腺癌一线治疗
信达证券· 2025-09-29 13: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与上次评级一致 [2] 报告核心观点 - Enhertu联合疗法获FDA优先审评,有望重塑HER2阳性乳腺癌一线治疗格局,该联合方案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从26.9个月提升至40.7个月 [1][16][18] - 医药板块近期回调主要因创新药主线8-9月缺乏重大BD及催化事件,且年初涨幅突出部分标的出现调整,建议布局Q3业绩高增长或超预期个股 [3][14] - 提出四大布局方向:创新药产业链需求修复(CXO及生命科学上游)、高端器械进口替代与出海、AI医疗应用落地、创新药管线突破与市场空间 [4][15] 行业表现与估值 - 最近一周医药生物板块收益率为-2.20%,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3.27%,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4 [2][13] - 最近一月板块收益率为-4.73%,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6.92%,行业排名第21 [13][43] - 当前医药生物行业PE(TTM)为30.72倍,近5年历史平均PE为29.33倍,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32.20% [38][39] - 子板块中医疗器械周表现最佳(-1.02%),医疗服务月表现最佳(-0.79%) [13][54] 创新药突破性进展 - Enhertu联合pertuzumab方案在DESTINY-Breast09研究中显示全面优势:客观缓解率更高,完全缓解率达15.1%(THP组为8.5%),死亡风险降低16% [18][31] - 各亚组分析显示一致获益,初发乳腺癌患者风险比(HR)为0.49,基线脑转移患者HR达0.30,PIK3CA突变阳性患者HR为0.52 [25][26] - 安全性特征与单药已知谱一致,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停药率为20.7%,低于THP组的28.3% [28][29] - FDA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作出审批决定,若获批将成为十余年来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的首个突破性方案 [16][31] 政策与行业动态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纳入55个品种,新增质量管控与锚点价格机制,定于10月21日开标 [13][65] - 国家医保局启动真实世界医保综合价值评价试点,覆盖11省市,构建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多维度评估体系 [64] - 脑机接口等创新医用耗材加速申报赋码,传统医学国际合作论坛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65] 个股表现与关注方向 - 周涨幅前三A股为向日葵(+57.86%)、奥浦迈(+23.89%)、信立泰(+15.81%);港股为晶泰控股-P(+15.26%)、中国中药(+8.18%) [58][62] - 创新药产业链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等CXO企业,及百普赛斯、纳微科技等上游公司 [4][15] - 器械领域推荐迈瑞医疗、开立医疗、华大智造等进口替代标的,及鱼跃医疗、美好医疗等出海企业 [4][15] - AI医疗聚焦京东健康、润达医疗、医渡科技等应用落地与订单兑现标的 [4][15] - 创新药重点跟踪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君实生物等管线领先企业 [4][15]
信达军工E周刊第198期:灵巧手迭代破局,机器人革新未来战场
信达证券· 2025-09-28 19:00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 [2] 核心观点 - 2025年或是双周期共振、产业大拐点、军工投资大年,景气反转、价值重估和事件催化是核心驱动因素 [5] - 军工板块业绩自2025Q2起呈现逐季改善态势,上游电子元器件企业如火炬电子、宏达电子、鸿远电子业绩明显改善 [5] - 新战争形态刺激新质新域需求,军贸和高端民用市场有望打开行业新成长空间 [5] - 福建舰电磁弹射成功标志中国海军航母技术达到世界前列,有望重塑西太平洋格局 [4][24] - 机器人落地加速,具身智能有望革新未来战场,特斯拉和宇树科技是产业重要推动者 [3][12][14] 机器人行业跟踪 - 人形机器人是典型情绪+产业驱动板块,特斯拉Optimus迭代对行业指数影响较大 [10] - 特斯拉处于向AI+机器人公司转型关键拐点,11月股东大会决议可能成为产业加速器 [12] - 特斯拉2025年出货指引为几千至万台机器人,并设未来10年销售100万台AI机器人目标 [13] - 宇树科技预计2025年10月至12月提交上市申请,有望加速国内机器人产业链进展 [14] - 灵巧手是机器人迭代重点,特斯拉22自由度方案提升操作精细度,驱动系统向小型化、轻量化发展 [13][20] - 机器人有望在后装保障和协同作战场景应用,机器狗擅长复杂地形探索和危险环境作业 [4][23] 福建舰电磁弹射成功 - 歼-15T、歼-35、空警-600三型舰载机成功实现阻拦着舰和弹射起飞,标志福建舰具备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 [4][21] - 电磁弹射、隐身战机、固定翼预警机上舰标志中国海军航母技术达到世界前列 [4][24] - 福建舰正式服役后将与辽宁舰、山东舰形成三航母时代,提升远海掌控能力 [24] 军工行情回顾 - 本周(9.22-9.26)国防军工指数下跌0.26%,跑输大盘0.47个百分点,排名第11/29 [3][31] - 年初至今(1.1-9.26)国防军工指数上涨16.65%,跑赢大盘2.44个百分点,排名第13/29 [34] - 细分板块本周涨幅前列:地面兵装北化股份涨27.2%、兴图新科涨14.1%,国防信息化紫光国微涨12.02% [37][40] - 细分板块年初至今涨幅前列:地面兵装长城军工涨260.88%、北方长龙涨253.49%,国防信息化新光光电涨178.72% [41][43] - 国防军工行业融资余额751.27亿元,占两市融资余额3.1% [42] - 板块估值PE-TTM为73.3倍 [46] 投资主线与受益标的 - 新一代作战体系:中航沈飞、华秦科技、内蒙一机、国力股份 [5][56] - 无人装备:航天电子、光电股份、力鼎光电、中无人机 [5][56] - 卫星互联网&商业航天:陕西华达、苏试试验、铂力特、上海瀚讯、国博电子 [5][56] - 导弹&弹药:长盈通、菲利华、国科军工 [5][56] - 景气反转&低估值:火炬电子、宏达电子、振华科技、中航重机 [5][56]
煤价震荡蓄势,回调即布局良机
信达证券· 2025-09-28 17: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 维持上次评级看好 [2] 报告核心观点 - 当前正处在煤炭经济新一轮周期上行的初期 基本面与政策面共振 逢低配置煤炭板块正当时 [2][11] - 煤炭产能短缺的底层投资逻辑未变 短期供需基本平衡 中长期仍存缺口 煤价底部确立并中枢站上新平台的趋势未变 [2][11] - 优质煤企具有高盈利 高现金流 高ROE 高分红的核心资产属性 ROE为10-15% 股息率>5% 新增中期分红 [2][11] - 煤炭资产相对低估且估值整体性仍有望提升 一级矿权市场高溢价 多数公司PB约1倍 公募基金煤炭持仓处于低配状态 [2][11] - 煤炭板块向下回调有高股息边际支撑 向上弹性有后续煤价上涨预期催化 叠加煤价底部确认有望带来估值重塑 是具有性价比 高胜率和高赔率资产 [2][11] - 能源大通胀背景下 未来3-5年煤炭供需偏紧的格局仍未改变 优质煤炭企业依然具有高壁垒 高现金 高分红 高股息的属性 [2][11] - 供给端刚性约束仍将较强 叠加冬季备煤需求逐步启动和大秦线秋季检修的影响 煤炭价格有望继续走强 [2][11] 煤炭价格跟踪 - 港口动力煤:截至9月27日 秦皇岛港动力煤(Q5500)山西产市场价703元/吨 周环比上涨4元/吨 [2][29] - 产地动力煤:截至9月26日 陕西榆林动力块煤(Q6000)坑口价680元/吨 周环比上涨5.0元/吨 内蒙古东胜大块精煤车板价(Q5500)557元/吨 周环比上涨10.9元/吨 大同南郊粘煤坑口价(含税)(Q5500)595元/吨 周环比上涨19.0元/吨 [2][29] - 国际动力煤:截至9月27日 纽卡斯尔NEWC5500大卡动力煤FOB现货价格70.5美元/吨 周环比上涨0.7美元/吨 ARA6000大卡动力煤现货价90.1美元/吨 周环比下跌0.5美元/吨 理查兹港动力煤FOB现货价68.8美元/吨 周环比下跌0.3美元/吨 [2][29] - 港口炼焦煤:截至9月26日 京唐港山西产主焦煤库提价(含税)1710元/吨 周上涨100元/吨 连云港山西产主焦煤平仓价(含税)1847元/吨 周上涨118元/吨 [2][31] - 产地炼焦煤:截至9月26日 临汾肥精煤车板价(含税)1590.0元/吨 周环比上涨80.0元/吨 兖州气精煤车板价985.0元/吨 周环比持平 邢台1/3焦精煤车板价1320.0元/吨 周环比上涨40.0元/吨 [2][31] - 国际炼焦煤:截至9月26日 澳大利亚峰景煤矿硬焦煤中国到岸价204.9美元/吨 周环比上涨1.5美元/吨 [2][31] 煤炭供需跟踪 - 煤矿产能利用率:截至9月26日 样本动力煤矿井产能利用率为93.8% 周环比增加0.5个百分点 样本炼焦煤矿井开工率为86.46% 周环比增加1.8个百分点 [2][41][46] - 煤电日耗及库存:截至9月25日 内陆十七省煤炭库存较上周上升207.10万吨 周环比增加2.32% 日耗较上周下降37.80万吨/日 周环比下降11.14% 可用天数较上周上升4.00天 [2][47] - 沿海八省煤炭库存较上周上升19.10万吨 周环比增加0.55% 日耗较上周下降12.50万吨/日 周环比下降5.61% 可用天数较上周上升1.00天 [2][47] - 非电需求:截至9月26日 化工周度耗煤较上周上升11.19万吨/日 周环比增加1.65% [2][75] - 钢铁高炉开工率为84.5% 周环比增加0.47百分点 [2][62][66] - 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为57.5% 周环比上涨4.4百分点 [2][75] 煤炭库存情况 - 动力煤库存:截至9月27日 秦皇岛港煤炭库存较上周同期下降30.0万吨至545.0万吨 [83][89] - 截至9月19日 55个港口动力煤库存较上周同期下降25.0万吨至5977.4万吨 [83][89] - 截至9月26日 462家样本矿山动力煤库存315.1万吨 周环比上涨18.8万吨 [83][89] - 炼焦煤库存:截至9月26日 生产地炼焦煤库存较上周下降21.8万吨至211.0万吨 周环比下降9.38% [90] - 六大港口炼焦煤库存较上周下降16.7万吨至265.5万吨 周环比下降5.92% [90] - 国内独立焦化厂(230家)炼焦煤总库存较上周增加53.1万吨至856.2万吨 周环比增加6.61% [90] - 国内样本钢厂(247家)炼焦煤总库存较上周增加5.7万吨至796.1万吨 周环比增加0.73% [90] 煤炭运输情况 - 截至9月26日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为2259.0点 周环比上涨56.0点 [100][106] - 截至9月25日 大秦线煤炭周度日均发运量110.3万吨 上周周度日均发运量105.9万吨 周环比上涨4.44万吨 [100][106] - 截至9月26日 环渤海地区四大港口库存为1383.9万吨 周环比下降32.70万吨 锚地船舶数为123艘 周环比增加32艘 货船比为11.3 周环比下降4.32 [103] 投资建议 - 结合能源产能周期研判 煤炭供给瓶颈约束有望持续至"十五五" 仍需新规划建设一批优质产能以保障我国中长期能源煤炭需求 [3][12] - 在煤炭布局加速西移 资源费与吨煤投资大幅提升背景下 国内经济开发刚性成本和国外进口煤成本的抬升均有望支撑煤价中枢保持高位 [3][12] - 煤炭板块仍属高业绩 高现金 高分红资产 行业仍具高景气 长周期 高壁垒特征 叠加宏观经济底部向好 央企市值管理新规落地 煤炭央国企资产注入工作已然开启 [3][12] - 继续全面看多煤炭板块 重点关注三类公司:一是经营稳定 业绩稳健的中国神华 陕西煤业 中煤能源 新集能源 二是前期超跌 弹性较大的兖矿能源 电投能源 广汇能源 晋控煤业 山煤国际 甘肃能化等 三是全球资源特殊稀缺的优质冶金煤公司潞安环能 山西焦煤 盘江股份等 同时建议关注华阳股份 兖煤澳大利亚 天地科技 兰花科创 上海能源 天玛智控等 [3][12]
周报:传统旺季叠加限产预期,钢铁板块有望持续改善-20250928
信达证券· 2025-09-28 17:40
行业投资评级 - 钢铁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维持与上次评级一致 [2] 核心观点 - 传统旺季叠加限产预期 钢铁板块有望持续改善 [1][2] - 反内卷背景下钢铁行业产能管理有望进一步加强 供需总体形势有望维持平稳 [3] - 普钢吨钢利润可观 在反内卷背景下普钢公司业绩改善空间较大 有望迎来价值修复 [3] - 高端钢材受益于能源周期、国产替代、高端装备制造趋势 有望充分受益 [3] - 钢铁板块当前处于价值低估区域 仍具结构性投资机遇 [3] 市场表现 - 本周钢铁板块下跌0.55% 表现劣于大盘(沪深300上涨1.07%) [2][10] - 特钢板块上涨1.23% 铁矿石板块上涨0.54% [2][12] - 板材板块下跌0.81% 长材板块下跌2.39% [2][12] - 钢铁耗材板块下跌1.34% 贸易流通板块下跌3.88% [2][12] - 个股表现前三:武进不锈上涨14.07% 友发集团上涨8.26% 中信特钢上涨5.73% [14] 供给情况 - 样本钢企高炉产能利用率90.9% 周环比增加0.51百分点 [2][25] - 样本钢企电炉产能利用率52.1% 周环比下降2.28百分点 [2][25] - 五大钢材品种产量753.6万吨 周环比增加9.90万吨(+1.33%) [2][25] - 日均铁水产量242.36万吨 周环比增加1.34万吨(+0.56%) 同比增加18.53万吨(+8.28%) [2][25] 需求情况 - 五大钢材品种消费量874.1万吨 周环比增加23.73万吨(+2.79%) [2][34] - 主流贸易商建筑用钢成交量10.4万吨 周环比下降0.26万吨(-2.41%) [2][34] - 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171.7万平方米 周环比增加17.2万平方米 [34] - 地方政府专项债净融资额55256亿元 累计同比增加67.01% [34] 库存情况 - 五大钢材品种社会库存1089.2万吨 周环比下降12.16万吨(-1.10%) 同比增加19.43% [2][42] - 五大钢材品种厂内库存421.4万吨 周环比增加3.03万吨(+0.72%) 同比增加10.92% [2][42] 价格与利润 - 普钢综合指数3497.6元/吨 周环比下降9.66元/吨(-0.28%) 同比增加0.40% [2][48] - 特钢综合指数6651.5元/吨 周环比下降2.48元/吨(-0.04%) 同比增加1.03% [2][48] - 螺纹钢高炉吨钢利润14元/吨 周环比下降8.0元/吨(-36.36%) [2][57] - 建筑用钢电炉平电吨钢利润-127元/吨 周环比增加5.0元/吨(+3.79%) [2][57] - 247家钢铁企业盈利率58.01% 周环比下降0.9百分点 [57] 原燃料情况 - 日照港澳洲粉矿现货价格指数(62%Fe)787元/吨 周环比下跌15.0元/吨(-1.87%) [2][73] - 京唐港主焦煤库提价1710元/吨 周环比上涨100.0元/吨 [2][73] - 一级冶金焦出厂价格1715元/吨 周环比持平 [2][73] - 独立焦化企业吨焦平均利润-34元/吨 周环比下降17.0元/吨 [73] - 样本钢企焦炭库存可用天数11.66天 周环比增加0.2天 [2] - 样本钢企进口铁矿石平均可用天数27.14天 周环比增加2.0天 [2] 投资建议 - 关注设备先进性高、环保水平优的区域性龙头企业:山东钢铁、华菱钢铁、首钢股份、沙钢股份、三钢闽光 [3] - 关注布局整合重组、具备优异成长性的企业:宝钢股份、南钢股份、马钢股份、新钢股份、鞍钢股份 [3] - 关注受益新一轮能源周期的优特钢企业:中信特钢、久立特材、方大特钢、常宝股份、武进不锈、友发集团 [3] - 关注具备突出竞争优势的高壁垒上游原料供应企业:首钢资源、河钢资源、方大炭素 [3]
14DOMO调整并非央行态度改变,避险情绪下跨季明显提速
信达证券· 2025-09-28 16:33
流动性操作与市场影响 - 央行本周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6406亿元,MLF净投放3000亿元,周一开展3000亿元14天逆回购后暂停操作,周五再度投放6000亿元14天逆回购[3][7] - 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量上升0.1万亿元至7.27万亿元,周五回落至6.75万亿元[3][15] - 季调后资金缺口指数从-1839下降至-6458,显示流动性压力缓解[3][15] 跨季资金行为 - 银行间跨季进度达50.4%,较20-24年均值高7.7个百分点,反映避险情绪升温[3][20] - 交易所跨季进度36.6%,仅次于2024年,较20-24年均值高0.5个百分点[3][20] - 大行净融出维持在4万亿元以上,股份行和城商行融出持续上升[3][15] 货币政策与央行态度 - 14天逆回购招标方式调整后定位为跨季补充工具,不再具有政策利率属性[3][24] - Q3货币政策例会强调落实现有政策,未释放明确降准降息信号[3][29] - 政府存款8月较历年同期均值高逾万亿元,可能通过财政支出补充流动性[3][28] 债券发行与融资 - 9月政府债发行2.38万亿元,净融资1.21万亿元,较8月下降约1200亿元[3][41] - 下周政府债净缴款规模从910亿元上升至1927亿元,其中国债缴款1573.2亿元[3][32] - 24个地区公布Q4地方债发行计划8462亿元,10月计划发行5423亿元[3][45] 同业存单市场 - 同业存单转为净偿还3086亿元,国有行净融资-1685亿元[4][56] - 1年期Shibor利率上行0.8BP至1.68%,1年期AAA存单二级利率上行1.0BP至1.69%[4][54] - 存单供需指数从39%升至42.2%,处于偏高水平[4][56] 利率与交易情绪 - DR001下行14.6BP至1.32%,DR007上行2.2BP至1.53%[7] - 利率债高位震荡,信用利差走阔,大行增持中短端债券[4] - 3个月国股票据利率上行9BP至1.34%,6个月下行1BP至0.85%[4]
量化市场追踪周报:市场维持震荡,主动权益基金向哑铃型配置迁移-20250928
信达证券· 2025-09-28 16:33
根据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公募基金仓位测算模型**[20][21][22][23] * **模型构建思路**: 通过持股市值加权平均的方法,测算主动权益型基金和“固收+”基金的整体仓位水平,以监控市场资金动向和风险偏好[20][21][22][2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首先,根据基金类型(如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等)和特定条件(如成立时间、规模、历史仓位)筛选合格样本[23];然后,对合格样本的仓位数据按其持股市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市场整体平均仓位[23];具体筛选门槛包括:成立期满两个季度、未到期、规模大于5000万元、过去四期平均仓位大于60%(主动权益型)或在10%-30%之间(“固收+”基金),并剔除不完全投资于A股的基金[23] 2. **主动权益产品风格仓位模型**[27][28][29] * **模型构建思路**: 将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持仓按市值规模(大、中、小盘)和价值/成长风格进行划分,计算各类风格的配置比例,以分析基金风格偏好变化[27][28][2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基于基金的持仓数据,将股票划分为大盘成长、大盘价值、中盘成长、中盘价值、小盘成长、小盘价值等风格类别;然后,加总计算主动偏股型基金在所有样本中,对每个风格类别的持仓市值占比,得到各风格的仓位百分比[27][28][29] 3. **主动权益产品行业仓位模型**[30][31] * **模型构建思路**: 基于中信一级行业分类,测算主动权益型基金在各行业的配置比例及其变动趋势,以跟踪基金行业配置动向[30][3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使用基金的持仓数据,计算其在中信各一级行业(如电子、医药、银行等)的持股市值;然后,以持股市值加权平均值的方式,计算所有样本基金在每个行业的配置比例,并与前一期数据比较得出变动情况[30][31] 4. **主力/主动资金流统计模型**[47][48] * **模型构建思路**: 根据同花顺对成交单的划分标准,统计不同规模资金(特大单、大单、中单、小单)在个股和行业层面的净流入/流出情况,以分析资金动向[47][4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首先,定义资金类型标准:特大单(成交量≥20万股或金额≥100万元)、大单(6万股≤成交量<20万股或30万元≤金额<100万元)、中单(1万股≤成交量<6万股或5万元≤金额<30万元)、小单(成交量<1万股或金额<5万元)[47];然后,分别计算每个交易日各只股票或每个行业在不同资金类型上的买入总额与卖出总额之差,得到净流入额;最后,按周度等时间窗口汇总统计[48] 模型的回测效果 * **公募基金仓位测算模型**:截至2025/9/26,主动权益型基金平均仓位为90.31%,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92.51%,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91.14%,配置型基金仓位88.03%,“固收+”基金平均仓位23.27%[20] * **主动权益产品风格仓位模型**:截至2025/9/26,主动偏股型基金大盘成长仓位32.35%,大盘价值仓位9.73%,中盘成长仓位6.73%,中盘价值仓位8.35%,小盘成长仓位36.19%,小盘价值仓位6.64%[27] * **主动权益产品行业仓位模型**:截至2025/9/26,主动权益型基金配置比例上调较多的行业有电子(约18.72%)、传媒(约2.12%)、计算机(约4.43%)、银行(约3.29%)、机械(约5.41%);配比下调较多的行业有基础化工(约3.89%)、通信(约7.39%)、农林牧渔(约1.41%)、房地产(约0.83%)、交通运输(约1.44%)[30] * **主力/主动资金流统计模型**:本周(2025/9/22-2025/9/26)主力资金净流入银行,流出电子、计算机;主动资金主买净额约-2688.64亿元,净流入银行,流出机械、医药[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