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

搜索文档
工银FOF产品巡礼系列二:工银智远配置布局优质资产,智觅绝对收益
信达证券· 2025-09-05 17: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工银智远配置定位低风险“固收+”,以绝对收益为导向,通过多元资产配置分散风险,追求稳健增值 [2][5] - 采用定量+定性结合的方式优选基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取超额收益 [2][8] - 2025 年以来战术超配风险资产,积极参与行业主题机会,持仓上超配 A 股/港股及黄金资产,增配中长期纯债和被动指数型债基 [2][30][31] - 基金经理履历深厚,具备完整的资产配置和基金精选方法论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品介绍 - 产品概览:工银智远配置成立于 2019 年 11 月 19 日,是工银瑞信旗下低风险“固收+”FOF 产品,风险资产投资比例中枢为 12%,旨在风险可控下实现资金保值增值 [2][5] - 策略简介:多元资产配置降低回撤,定位绝对收益,引入多类低相关性资产分散风险,目标回撤 2%以内;采用“定量+定性”方式优选个基 [8] - 业绩表现:自成立以来收益率 13.81%,年化波动率 3.42%,区间最大回撤率 8.78%;2025 年策略改进后,最大回撤率仅 1.00%,年化波动率 2.08% [11][12] 投资亮点 - 稳健增值:以控制回撤为目标,投资范围涵盖境内外债券、A 股、港股、美股、黄金等资产,维持 88%稳健资产+12%风险资产配置中枢,分散风险;模拟组合自 2007 年以来年化收益率 5.16%,年化波动率 2.40%,收益波动比超 2.1 [13][16][17] - 基金优选:工银瑞信 FOF 团队成立早,经验丰富,采用科学分类体系对基金分类;采用“主动+被动”结合优选方案,多维度优选主动基金获取 Alpha 收益,参与行业主题投资机会;偏好管理年限长的基金经理;旗下产品线齐全,为 FOF 提供优质选择 [21][22][25][28] 持仓分析 - 大类资产配置:2025 年战术性超配 A 股/港股及黄金资产,整体风险资产配比 15%左右,超配中枢;低配外股,超配 A 股及港股获择时收益 [30] - 固收配置:增配中长期纯债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下调混合债券型一级配置比例;持仓主要为内部绩优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及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把握 Alpha 与 Beta 端机会;组合久期拉长至 3 年附近 [31][35][37] - 权益配置:2025 年上半年积极参与行业主题机会,自 2024 年底超配港股,港股:A 股配置比例约 3:7;配置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 ETF 等获收益;A 股行业配置轮动,当前超配交通运输、银行、有色金属等行业;风格有轮动特征,略偏价值 [39][44][46] - 个基选择:持仓相对集中,前十大基金持仓占比接近 80%,形成稳固核心重仓+灵活卫星调配思路;固收端个基选择超额显著,各类型基金有一定超额收益贡献 [49][50][54][55] 基金经理介绍 - 周崟有 13 年证券从业经历,10 年投资管理经验,2014 年加入工银瑞信,现任 FOF 投资部基金经理,形成完整方法论;2019 年 11 月 19 日至今担任工银智远配置基金经理,管理 6 只产品,合计规模 9.76 亿元 [3][56]
伟思医疗(688580):收入增长季度提速,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信达证券· 2025-09-05 16:26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伟思医疗的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yoy+9.85%),归母净利润0.69亿元(yoy+39.71%),扣非归母净利润0.64亿元(yoy+46.30%),经营活动现金流0.65亿元(yoy+101.53%)[1] - 2025Q2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yoy+10.23%),归母净利润0.36亿元(yoy+29.56%),收入增速环比提速[1] - 销售净利率为32.94%(yoy+7.04pp),主要得益于降本增效成效凸显[2]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4亿元、5.60亿元、6.6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8.5%、18.2%、18.0%[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1.62亿元、1.9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2%、16.7%、18.4%[2] - 对应2025年9月5日股价,PE分别为36倍、30倍、26倍[2] 财务表现 - 2025H1磁刺激类营业收入0.83亿元(yoy-2.52%),主要受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影响[2] - 耗材及配件收入0.41亿元(yoy+11.27%),保持稳定增长[2] - 电生理业务收入0.40亿元(yoy+36.17%),保持较快增长[2] - 销售费用率为17.59%(yoy-3.86pp),管理费用率9.42%(yoy-3.18pp),研发费用率9.73%(yoy-5.27pp)[2] - 预计2025年毛利率66.7%,2026年66.8%,2027年66.9%[3] - 预计2025年ROE为8.4%,2026年9.5%,2027年11.0%[3] 业务发展 - 公司重点发力医美与泌尿领域,丰富产品矩阵,未来随着塑性磁、皮秒等产品陆续放量,有望为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2] - 已获数十项脑机接口相关专利,覆盖脑电采集、干扰校正、信号解析、机器学习算法及非侵入式电极,实现全链路打通[2] - AI驱动的脑部影像处理系统已应用于MagNeuro ONE,实现靶点精准定位与剂量智能调节[2] - 未来有望将AI算法扩展到焦虑症、儿童多动症、抑郁症等生物反馈数据实时分析[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总收入474百万元,2026年560百万元,2027年661百万元[3] - 预计2025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9百万元,2026年162百万元,2027年192百万元[3] - 预计2025年EPS为1.45元,2026年1.69元,2027年2.00元[3]
9-10月可能是专项债发行关键窗口
信达证券· 2025-09-05 16: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今年特殊再融资债前置发行,市场期待为下半年新增专项债腾出空间,但实际提速并非项目型债券;化债型债券发行进度领先项目型;新增专项债提速非项目型主导;特殊再融资债与特殊新增专项债轮番加快发行,项目型专项债未明显加速;结合进度与历史规律,9、10月或成剩余新增专项债发行主要节点,剩余空间或以项目型为主 [1] 各目录总结 化债型债券发行进度仍领先于项目型 - 截至今年8月,地方政府债券共发行7.7万亿,一般债中再融资债占主导,专项债中新增债占主导 [5] - 新增一般债发行进度为75%,还剩0.2万亿发行空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为75%,还剩1.1万亿发行空间 [5][6] - 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进度为97%,基本发行完毕,剩余发行空间接近0.1万亿;特殊新增专项债接近1万亿,出现“超额发行”现象 [8][9] - 化债型地方债发行进度远快于项目型地方债 [10] - 截至8月,特殊再融资债额度未发行完毕的地区仅余8个,12个重点化债地区中仅贵州和辽宁尚未用完化债额度 [13] 专项债资金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 今年1 - 8月,新增专项债资金约28%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约18%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约14%用于土地储备,三大领域合计占比60%,五大类领域合计占比83% [16] - 与去年相比,投向土储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比例提升,土储专项债规模超300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投向主要集中在棚户区改造 [17] 9月、10月或成为剩余新增专项债发行的主要节点 - 特殊再融资债发行前置退出后,空间多被特殊新增专项债填充,项目收益类普通新增专项债未加速 [19][21] - 特殊新增专项债提速不局限于重点化债省份,各地区都在密集落地化债相关专项债;今年北上广深首次发行特殊新增专项债 [24] - 重点地区普通新增专项债在新增专项债中比例仅33.6%,非重点地区达74.9%,重点地区化债对项目债有挤压 [24][26] - 新增专项债还有1.1万亿发行空间,9月发行规模或超3000亿,9、10月可能是剩余新增专项债发行主要节点 [26]
浩洋股份(300833):底部逐步确立,品牌持续扩张
信达证券· 2025-09-05 15:22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浩洋股份的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下游需求乐观 Live Nation Q2收入同比+16.3%(Q1同比-11.0%) 演唱会/门票收入同比分别+19%/+2%(Q1同比分别-14%/-4%) 北美市场表现平稳 欧洲、亚太需求强劲 粉丝数量增长优异 公司对25H2增长趋势保持信心 [1] - 代工和品牌订单共振修复 公司Q2收入承压主要因美国市场受关税扰动下滑显著 以及国内竞争加剧导致行业出口受阻后转内销 非美地区整体表现稳定 盈利下滑主要因费用摊销不足 且新增SGM投入、汇兑扰动等 毛利率保持高位稳定、印证关税传导能力 [2] - 伴随新产品放量、代工前期受自主品牌扩张影响阶段性收缩的客户订单逐步回流、自主品牌订单关税扰动减弱后逐步回暖 整体公司发货和订单体量或已逐步恢复常态 [2] - 设备更新周期可期 行业在21H2后快速爆发 根据行业常识 设备更新周期为3-5年 理论更新需求有望在25年逐步释放 受关税影响 该部分需求尚未释放 预计26年以后或显现更明显 [2] - 新品牌SGM定位为建筑演艺灯光 与雅顿品牌形成差异化互补 尽管目前体量有限 但伴随新品发售市场反馈优异 后续有望加速放量 [2] - 公司具备产品和品牌壁垒 毛利率表现突出 但因海外新购品牌尚处投入期 规模效应未显现导致费用投放影响利润表现 未来伴随新品牌收入体量提升、关税等承压因素影响趋弱 公司盈利中枢或将稳步向上 [3]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3.9、5.0亿元 对应PE估值分别为23.4X、12.5X、9.8X [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1.19、14.93、17.86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7.7%、+33.4%、+19.7% [4]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11、3.94、5.02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30.2%、+87.0%、+27.5% [4]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51.2%、52.3%、53.0% [4]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8.3%、14.4%、17.0% [4]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1.66、3.11、3.97元 [4] 资产负债表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流动资产分别为20.15、21.97、24.40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货币资金分别为8.38、8.78、9.80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应收账款分别为1.91、2.77、3.31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存货分别为2.22、2.70、3.46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非流动资产分别为7.92、8.52、9.02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固定资产分别为4.77、5.18、5.53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资产总计分别为28.07、30.50、33.42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流动负债分别为2.11、2.71、3.29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负债合计分别为2.33、2.92、3.51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分别为25.49、27.28、29.56亿元 [6] 利润表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成本分别为5.46、7.11、8.39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销售费用分别为1.23、1.19、1.34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管理费用分别为1.12、1.12、1.25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研发费用分别为0.90、0.82、0.89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财务费用分别为-0.09、-0.09、-0.09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利润分别为2.52、4.70、5.99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2.13、3.98、5.08亿元 [6] 现金流量表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3.38、3.87、5.08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2.58、-1.30、-1.30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0.87、-2.16、-2.75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现金流净增加额分别为-0.04、0.40、1.02亿元 [7]
蓝思科技(300433):2022半年报点评:业绩稳健成长,AI赋能打开远期空间
信达证券· 2025-09-05 15:11
投资评级 - 蓝思科技投资评级为买入 [1] 核心观点 - 蓝思科技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9.60亿元,同比增长14.18%,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32.68%,扣非归母净利润9.40亿元,同比增长41.85% [2] - 公司智能手机与电脑业务、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业务均实现稳健增长,垂直整合战略成效显著 [3] - 公司在AI端侧领域发展前景广阔,与国内外头部具身智能企业合作取得实质进展,实现关节模组、灵巧手、外骨骼设备等核心部件及整机组装的批量交付 [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51亿元、69.19亿元、80.26亿元,对应PE为30.39倍、23.07倍、19.88倍 [3] 业务表现总结 - 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实现营收271.85亿元,同比增长13.19%,垂直整合战略持续发挥成效,以整机组装业务为主的湘潭蓝思收入同比增长32.87% [3] - 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实现营收31.65亿元,同比增长16.45%,中控模组、智能B/C柱、充电桩等产品协同放量,超薄夹胶车窗玻璃取得战略性突破,已成功导入国内头部车企新车型量产体系 [3] -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业务实现营收16.47亿元,同比增长14.74%,公司在光波导镜片良率优化与高精度自动化组装等核心工艺领域实现突破,并成功实现对国内头部客户AI眼镜整机的规模化量产交付 [3] - 其他智能终端业务营收3.6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8.20%,公司与国内外头部具身智能企业合作取得实质进展,实现关节模组、灵巧手、外骨骼设备等核心部件及整机组装的批量交付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总收入921.79亿元,同比增长31.9%,2026年1123.13亿元,同比增长21.8%,2027年1320.23亿元,同比增长17.5% [4] - 预计2025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2.51亿元,同比增长44.9%,2026年69.19亿元,同比增长31.8%,2027年80.26亿元,同比增长16.0% [4] - 预计2025年毛利率15.9%,2026年16.2%,2027年16.3% [4] - 预计2025年净资产收益率10.0%,2026年11.9%,2027年12.4% [4]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0.99元,2026年1.31元,2027年1.52元 [4]
2025年9月流动性展望:往年资金面的“秋后异动”会影响今年Q3跨季吗?
信达证券· 2025-09-04 22: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超储率降至非季末月中性水平,置换债支出进度偏缓;8月超储率回升,资金利率中枢降至年内新低,虽月中收紧但影响或偏短期;9月资金面大概率与8月类似,维持相对宽松,超储率预计升至1.6%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7月置换债支出进度仍偏缓 超储率在非季末月的中性水平 - 7月超储率环比降0.2pct至1.2%,降幅略超预期但处于非季末月中性水平 [2][6] - 7月财政存款升7648亿元高于预期,置换债7月支出进度偏缓,2024年11月至2025年7月政府存款累计额外下降2.99万亿低于置换债发行的3.89万亿 [2][6] - 7月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环比升2184亿元,与高频货币政策工具基本匹配,货币发行、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外汇占款与预期相差不大 [2][6] 8月超储率回升 资金利率中枢降至年内新低 - 预计8月政府存款环比降约3100亿元,缴准回笼约900亿,货币发行增约500亿,外汇占款回笼约500亿,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环比升约4900亿,超储率约1.4%,较7月升0.2pct [2][13] - 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投放累计规模上升,超储规模增长但主要因24年末超储意外下降,超储率与往年同期变化不大,央行投放对冲外生因素,银行负债压力下降,资金分层现象不明显 [2][27] - 8月资金整体宽松但月中后收紧,税期前后银行净融出降幅超历史同期,或与权益市场扰动、北交所打新或央行“防空转”有关,但影响可能偏短期 [2][32] - 8月DR001与DR007均值降至1.35%和1.48%创年内新低,非银机构杠杆需求回落或为资金利率中枢下滑主因,资金缺口指数回落 [2][51] 9月资金利率中枢或维持平稳 但隔夜利率1.3%下限可能仍未打开 - 预计9月政府存款环比降约7800亿元,银行缴准升2900亿元,货币发行升2500亿元,外汇占款回笼约500亿元,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环比升约2800亿元,超储率约1.6%,较8月升0.2pct [3][57] - 预计9月政府债发行规模约2.4万亿,净融资约1.2万亿,较8月降约1300亿元 [60] - 过去几年8 - 10月资金面常意外变化致债市调整,但9月资金面无明显外生冲击,往年波动或反映货币政策调整 [3][65] - 央行推动通胀提升,后续政策收紧概率有限,7月政治局会议提升降准降息门槛,9月降息概率不大,8月资金面或达稳态,9月资金面大概率与8月类似,维持相对宽松 [3][69]
特斯拉强化机器人战略地位,26年有望放量
信达证券· 2025-09-04 21:30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2] 核心观点 - 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强调FSD和Optimus的规模化是特斯拉未来最重要事项 未来公司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凸显人形机器人在特斯拉业务版图中的核心地位 有望成为特斯拉新的增长引擎 [2] - 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快 技术方案正从多样化走向聚拢集中 第三代机器人在协调性和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上会有很大突破 能完成叠衣服 照顾小孩等家庭场景任务 Optimus 3一旦落地将成为全球参考的重要对象 [3] - 2025年人形机器人还在做设计升级 数据积累和泛化训练 预计2025年底部分工厂应用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可以定型 行业有望进入销量上升期 随着产业链成熟度提升 人形机器人价格将逐渐下降 供应链或将走向集中 板块格局确定性有望提升 [3] 投资建议 - 关注机器人产业链投资机会 本体包括优必选 越疆 执行器包括浙江荣泰 三花智控 拓普集团 震裕科技 恒力液压 传感器包括安培龙 汉威科技 日盈电子 减速器包括科达利 福达股份 豪能股份 翔楼新材 万向节包括正强股份 冠盛股份 腱绳包括南山智尚 高测股份 [4]
固生堂(02273):线下医疗机构经营稳健,国医AI分身解决医疗资源分配难题
信达证券· 2025-09-04 16:21
投资评级 - 未明确提及具体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线下医疗机构经营稳健 客流量保持快速增长 在外部宏观消费承压背景下展现较强经营韧性 [2] - 公司持续稳健扩张 坚持自建+并购双轮驱动扩张路径 医疗机构覆盖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 [3] - 国医AI分身发布 提升国医大师诊疗效率和青年医生成长速度 增加优质中医资源供给 缓解医疗资源分配难题 [4][5]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14.95亿元 同比增长9.5% 毛利润4.58亿元 同比增长14.1% 净利润1.52亿元 同比增长41.6% 经调整净利润1.70亿元 同比增长15.2% [1] - 2025H1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14.85亿元 同比增长10.4% 医疗健康产品收入0.10亿元 同比下降50.9% [2] - 2025H1线下医疗机构收入13.67亿元 同比增长11.1% 线上平台收入1.27亿元 同比下降5.2% [2] - 2025H1客流量274.7万人次 同比增长15.3% 客单价544元 同比下降5.1%(2024H1为573元) [2] - 会员人数27.36万人 会员就诊人次108.0万人次 会员回头率85.0% 高于整体客户回头率69.3% [2] 业务扩张 - 2025年上半年新设立5家线下医疗机构 新增并购6家线下医疗机构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在中国19个城市经营83家医疗机构 在新加坡经营1家医疗机构 [3] 技术创新 - 2025年6月发布首个国医AI分身 截至8月已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 [4] - 覆盖肿瘤科、皮肤科、消化内科等8大中医核心专科领域 [4] - 首批专家均有30年以上诊疗经验 基于海量高质量诊疗数据开发 [4][5] - 国医AI分身专家模拟一致性达86%以上 辨证准确性与用药合理性获专家高度评价 [5]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33亿元、40.92亿元、48.79亿元 [6][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4亿元、4.89亿元、5.95亿元 [6][7]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71元、2.07元、2.52元 [6][7] - 对应2025-2027年PE估值分别为18.04倍、14.89倍、12.25倍 [6][7]
三友医疗(688085):超声骨刀放量,海外业务表现亮眼
信达证券· 2025-09-04 15:43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超声骨刀业务放量增长 海外市场表现亮眼 推动公司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1][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0亿元 同比增长17.77% 归母净利润0.37亿元 同比增长2083.64% [1] - 海外业务收入8640万元 同比增长153.34% 其中美国市场2025Q2同比增长444% [3] - 有源设备业务收入7870万元 同比增长64.04% 毛利率提升至72.77%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6亿元、1.51亿元、2.03亿元 同比增长733.2%、58.2%、34.0% [3] 业务表现 - 脊柱类植入耗材收入1.59亿元 同比增长10.65% 在国内带量集采背景下保持稳健增长 [3] - 超声骨刀刀头耗材国内销售额超4200万元 同比增长超50% [3] - Implanet公司实现收入580.90万欧元 同比增长41.10% [3] 盈利能力 - 销售毛利率72.77% 同比提升4.64个百分点 [3] - 销售净利率12.76% 同比提升12.21个百分点 [3] - 有源设备收入占比从2024H1的22.62%提升至2025H1的31.51% [3] 产品研发 - 脊柱产品"新型椎板固定板系统(定制)"通过备案审批 [3] - JAZZ拉力带系列产品取得中国药监局第三类注册证 [3] - 联营企业春风化雨研发多臂手术机器人技术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84亿元、7.43亿元、9.35亿元 同比增长28.8%、27.2%、25.9% [3] - 预计2025年PE为90倍 2026年57倍 2027年42倍 [3] - 预计毛利率将从2025年的74.0%提升至2027年的75.9% [4]
鱼跃医疗(002223):血糖和呼吸业务表现亮眼,海外成长可期
信达证券· 2025-09-04 15:16
投资评级 - 维持鱼跃医疗(002223)"买入"投资评级 [1][2] 核心观点 - 呼吸与血糖业务双轮驱动成长 家用呼吸机系列收入同比增超40% 主要受益于第三代睡眠呼吸机上市及欧洲、泰国等渠道突破 [2] - 糖尿病护理解决方案收入6.74亿元 同比增长20% 主要受CGM新产品Anytime4系列、Anytime5系列推动 [2] - 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外销收入6.07亿元 同比增长26.63% 东南亚与欧洲实现高速增长 [2] - 公司布局AI智能穿戴医疗设备 整合升级鱼跃AIAgent应用程序与健康管家平台 构建"硬件+软件+数据"健康管理生态体系 [2]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6.39/99.09/113.79亿元 同比增速14.2%/14.7%/14.8% [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04/24.53/28.82亿元 同比增速16.5%/16.6%/17.5%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6.59亿元 同比增长8.16%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2.03亿元 同比增长7.37% [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9.14亿元 同比下降5.22% [1]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11.67亿元 同比增长15.13% [1]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22.23亿元 同比增长7.06% [1]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5.78亿元 同比增长25.43% [1] - 预计2025年毛利率49.7% 2026年49.8% 2027年50.0% [4] - 预计2025年EPS 2.10元 2026年2.45元 2027年2.88元 [4] 业务发展 - 呼吸业务未来增长动力来自更静音、更智能的新品上市 [2] - CGM产品通过AI技术赋能提升智能化水平与竞争力 [2] - 海外市场通过本地化布局与Inogen渠道赋能 核心产品制氧机、呼吸机、BGM、CGM逐步完成市场准入 [2] - 公司致力于从"设备销售"向"健康管理方案输出"业务转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