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证券
搜索文档
翰森制药(03692):创新药收入高增,BD合作持续贡献增量
中邮证券· 2025-09-04 15:43
投资评级 - 买入评级 首次覆盖 [1][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74.34亿元 同比增长14.3% 溢利31.35亿元 同比增长15.0% [4] - 创新药及合作产品收入约61.5亿元 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82.7% [5] - 阿美替尼新适应症获批 包括辅助治疗NSCLC和不可切除NSCLC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的维持治疗 并于2025年6月在英国获批上市单药一线治疗 [6] - BD合作收入显著增厚业绩 2025H1收到默沙东1.12亿美元首付款 2025年7月获得Regeneron的8000万美元首付款 [7]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达144/166/192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50/57/64亿元 同比增长14%/14%/13% [8]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36.36港元 总市值2254亿港元 [3] - 总股本60.55亿股 流通股本60.55亿股 [3] - 52周内最高价39.76港元 最低价15.89港元 [3] - 资产负债率11.33% 市盈率42.3 [3] - 第一大股东为Stellar Infinity Company Ltd [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业收入122.61亿元 同比增长21% 预计2025-2027年收入144.32/165.90/191.64亿元 同比增长18%/15%/16% [12] - 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3.72亿元 同比增长33%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49.86/56.64/63.91亿元 同比增长14%/14%/13% [12] - 2024年每股收益0.74元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0.82/0.94/1.06元 [12] - 2024年毛利率90.98%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91.68%/92.71%/92.79% [13] - 2024年ROE 15.24% 预计2025-2027年ROE 13.38%/13.20%/12.96% [13] 业务板块分析 - 抗肿瘤收入45.3亿元 占比60.9% [5] - 抗感染收入7.4亿元 占比9.9% [5] - 中枢神经系统收入7.7亿元 占比10.4% [5] - 代谢及其他领域收入14.0亿元 占比18.8% [5] 研发进展 - 新增多个3期关键注册临床:B7H3 ADC(骨与软组织肉瘤)、B7H4 ADC(卵巢癌)、IL-23p19(中重度板块状银屑病,与荃信生物合作) [6]
三一重工(600031):业绩快速增长,现金流亮眼
中邮证券· 2025-09-04 15:1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三一重工给出"买入"评级,且为上调评级 [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营收447.80亿元,同比增长14.96%,归母净利润52.16亿元,同比增长46%,扣非归母净利润54.09亿元,同比增长73.06% [5] - 盈利能力提升,毛利率增长0.74个百分点至27.44%,期间费用率下降4.85个百分点至12.33% [7] - 海外业务快速发展,海外销售收入263.02亿元,同比增长11.72%,毛利率提升1.04个百分点至31.18% [7] - 现金流表现亮眼,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1.34亿元,同比增长20.11%,并计划中期分红每10股派发3.10元 [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56、108.50、132.54亿元,同比增长48.21%、22.52%、22.16% [9] 财务表现 - 2025H1分季度业绩:Q1营收210.49亿元(+19.2%),Q2营收234.85亿元(+1.4%);Q1归母净利润24.71亿元(+56.4%),Q2归母净利润27.45亿元(+37.8%) [6] - 产品收入结构:混凝土机械74.4亿元(-6.49%),挖掘机械175.0亿元(+15.00%),起重机械78.0亿元(+17.89%),桩工机械13.4亿元(+15.05%),路面机械21.6亿元(+36.83%),其他74.1亿元(+39.92%) [6] - 费用率变化:销售费用率6.57%(+0.19pct),管理费用率2.82%(-0.56pct),财务费用率-1.92%(-2.6pct),研发费用率4.86%(-1.89pct) [7] 业务发展 - 全球化进展:海外新品上市80余款,已建立400多家海外渠道网络,海外人员本地化率近70% [7] - 数智化转型:建成33座灯塔工厂,包括首座海外"灯塔工厂"在印尼实现全网络连接和少人化生产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879.03、1000.22、1134.30亿元,同比增长12.15%、13.79%、13.40% [9]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20.05、16.36、13.39倍,PB估值分别为2.37、2.21、2.04倍 [9][11] - 每股收益预测:2025年1.05元,2026年1.28元,2027年1.56元 [9][11]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20.95元,总市值1775亿元,总股本84.74亿股 [4] - 资产负债率52.0%,市盈率29.67倍 [4] - 周内最高价21.63元,最低价15.24元 [4]
业绩之锚3:定价困境反转的中报季
中邮证券· 2025-09-04 14:15
核心观点 - 中报季单纯依赖"业绩超预期"策略无法获得持续超额收益 需转向"困境反转"策略挖掘个股α机会[3][4][5] - 全A业绩仍处寻底阶段 行业层面缺乏业绩验证的主线机会 需聚焦自下而上选股[5][53][56] - 基于跨财报季业绩预期差构建的困境反转策略历史表现优异 2025年中报组合覆盖传媒、非银金融、有色金属等行业[4][43][61] 中报季业绩定价特征 - 2010年至今中报季业绩超预期策略胜率历年均值低于50% 相对收益率在各财报期中最低[3][20][22] - 一季报业绩超预期个股在公布后30天超额收益均值1.9% 60天升至2.8% 而中报季无持续增长性[17] - 中报季存在更严重的增速幻觉 业绩增速与超预期幅度间非线性定价特征显著 区域II胜率仅49.5%[4][31][36] 困境反转策略有效性 - 一季报业绩预期下调但中报上调的个股(第四象限)在9-10月胜率达49% 超额收益0.9%-1.1%[4][43][45] - 经聚类优化后 困境反转策略30天截面胜率52.1% 期望超额收益1.6% 60天截面胜率50.0% 期望超额收益2.2%[44] - 2020-2024年困境反转等权指数均能获得相对收益 策略稳定性良好[49] 2025年中报业绩现状 - 万得全A归母净利增速从一季度3.46%下滑至二季度1.31% 剔除金融与石油石化后为-0.26%[53] - 个股超预期比例21.78% 虽低于历史均值25.48% 但较2024年15.53%的历史低点明显回升[5][54] - 业绩不及预期个股占比从2024年52.31%大幅降至36.44% 预期下调趋势缓和[5][54] 行业业绩分化 - 仅非银金融、银行、有色金属三个行业业绩上调比率高于下调比率[5][56] - 二级行业中证券、饰品、游戏、贵金属、工程机械、公路铁路等业绩超预期较集中[60][62] - 新消费(商贸零售、社会服务、美容护理)和周期行业(煤炭、基础化工)在中报季胜率显著优于其他行业[26][28] 个股组合构建 - 基于跨报告季业绩预期差筛选出25只个股 覆盖传媒、电力设备、非银金融等13个行业[61][63] - 组合中非银金融占比最高 包括东方证券(总市值789亿)、中国人保(3211亿)、华泰证券(1459亿)等[61] - 部分个股业绩预期调整显著 如巨人网络净利增速从36.04%上调至50.18% 赛伍技术从75.48%上调至97.22%[61]
航材股份(688563):Q2业绩环比改善,拟收购资产完善材料业务布局
中邮证券· 2025-09-04 10:2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 核心观点 - 2025H1业绩受客户需求波动影响出现下滑但Q2环比改善 营收13.61亿元同比减少10% 归母净利润2.80亿元同比减少10% [4][5] - 毛利率同比提升1.86个百分点至31.30% 费用控制良好 四费费率8.71%同比降低0.14个百分点 [6] - 通过收购资产完善高温合金和钛合金材料业务布局 包括1.84亿元收购六种高温合金母合金知识产权及1816.52万元购买熔炼设备 [7] - 国际市场开拓取得重大进展 签订2025-2030年长期框架合同 预计累计金额21亿元 并切入低空经济领域获得透明件供货合同 [7][8] - 2025年经营目标稳健 预计营收29.90-32.20亿元同比增长2%-10% 净利润5.90-6.40亿元同比增长2%-10% [8]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H1分产品收入表现分化:基础材料6.07亿元同比增长6% 航空成品件6.33亿元同比减少13% 非航空成品件0.57亿元同比减少65% 加工服务0.54亿元同比增长48% [5] - 2025Q2单季度营收7.08亿元同比减少15%但环比增长8% 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减少11%但环比增长8% [5] - 盈利预测显示增长加速: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8/7.39/8.67亿元 对应增速9.89%/15.79%/17.30% [8][10] - 估值水平逐步下降:对应PE分别为40/34/29倍 [8][10] 业务进展与战略 - 产品毛利率变化显著:基础材料毛利率大幅提升10.75个百分点至34.39% 航空成品件毛利率下降9.74个百分点至28.23% [6] - 通过收购镇江钛合金公司实现全资控股 提升国际宇航用铸造钛合金生产能力 [7] - 积极布局民机市场 多款产品通过适航认证 并与沃飞合作拓展低空飞行器透明件市场 [8]
佳力奇(301586):2025H1营收同比增长60%,市场开拓和材料研发并进
中邮证券· 2025-09-04 09:22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9][10] 核心观点 - 2025H1营收4.32亿元,同比增长60%,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下降39% [5] - 营收增长受益于外部市场需求和客户订单增加,飞机复材零部件收入4.14亿元,同比增长63% [6] - 毛利率承压,2025H1销售毛利率21.86%,同比降低14.67个百分点,但Q2环比提升2.14个百分点至22.76% [7] - 费用控制良好,四费费率11.10%,同比下降1.88个百分点 [7] - 研发投入2755万元,同比增长57%,自研材料通过验证并在结构功能复合材料领域实现突破 [8] - 产能储备充足,人员规模从2024年初600人扩充至2025年4月900人,新增大型热压罐等设备 [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26亿元、1.59亿元、2.01亿元,对应PE 35倍、28倍、22倍 [10] 财务表现 - 最新收盘价53.45元,总市值44亿元,流通市值28亿元 [4] - 2024年营收6.27亿元,预计2025-2027年营收8.61亿元、10.64亿元、13.1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7.33%、23.62%、23.85% [1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00亿元,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26亿元、1.59亿元、2.0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5.83%、25.94%、26.43% [12] - 当前市盈率36.86倍,预计2025-2027年市盈率35倍、28倍、22倍 [4][10] 业务进展 - 分产品收入:飞机复材零部件4.14亿元(+63%),导弹复材零部件22.55万元,制造及技术服务0.17亿元(+16%) [6] - 与航天科工某研究所战略合作,突破电磁功能复合材料领域 [8] - 多方向开拓市场,完成民机、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客户对接和项目转产 [8]
AI动态汇总:苹果推出Xcode26Beta7,英伟达开源Jet-Nemotron高性能语言模型
中邮证券· 2025-09-03 21:03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PostNAS框架与JetBlock模块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后神经架构搜索方法对预训练Transformer模型进行深度优化,结合新型线性注意力模块,实现高性能与高效率的语言模型架构[15][16]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从预训练的全注意力模型出发,继承并冻结其多层感知机权重 2. 训练"一次性"超级网络自动确定全注意力层的最佳放置位置 3. 评估多种线性注意力模块,选定Gated DeltaNet为基础 4. 设计JetBlock模块,引入动态因果卷积核,其卷积核生成器根据输入内容动态调整特征提取模式,同时移除查询和键上的冗余静态卷积 5. 执行硬件感知架构搜索,将KV缓存大小固定后对关键维度进行网格搜索[16] 2 模型名称:Gemini 2.5 Flash Image **模型构建思路**:采用稀疏混合专家架构与改进的扩散模型,实现高质量图像生成与编辑[23][25]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采用稀疏混合专家架构,将模型参数划分为多个专家模块,每个输入token仅激活少量专家 2. 将文本、图像、音频等输入映射到统一的嵌入空间,通过跨模态注意力机制实现信息融合 3. 采用改进的扩散模型,在低维潜空间进行去噪 4. 内置物理引擎级渲染模块理解光影投射、物体遮挡等物理规律 5. 通过特征锚定机制提取人物面部、体态等关键特征,并在生成过程中持续锚定,确保多场景下角色外观一致[25][26] 3 模型名称:MAI-1-preview **模型构建思路**:采用混合专家架构(MoE),专注于指令遵循与响应效率的平衡[36]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使用约1.5万张NVIDIA H100 GPU进行预训练与后训练 2. 采用混合专家架构(MoE)[36] 4 模型名称:RLCF(基于检查表的强化学习反馈)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动态生成指令特定的检查表来评估模型响应,替代传统奖励模型[48][49]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定义检查表核心特征:每个检查项必须是可验证的是非问题,响应需满足所有检查项才合格 2. 开发两种检查表生成方法: - 直接法:通过简单提示语言模型从指令中提取检查项 - 候选法:通过分析不同质量响应样本的失败模式生成更全面的检查表 3. RLCF方法包含四个关键步骤: - 从基础策略中采样候选响应对 - 结合AI评判员和验证程序对每个检查项进行评分 - 计算加权平均得分并筛选差异显著的响应对 - 使用这些偏好对进行直接偏好优化训练[48][49]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本报告中未涉及量化因子的相关内容)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Jet-Nemotron模型 - 提供2B和4B两种参数规模的版本[17] - 在H100 GPU上生成吞吐量最高提升53.6倍,预填充阶段速度提升6.1倍[17] - Jet-Nemotron-2B在MMLU、MMLU-Pro和BBH基准上相比Qwen3-1.7B-Base吞吐量提高47倍,缓存大小缩小至原来的四十七分之一[19] - 在数学任务中平均准确率49.6,超出Qwen3-1.7B-Base达6.3个点[19] - 在常识推理任务中平均准确率62.0,超越所有基线模型[19] - 在检索和编码任务中表现优于多数同类模型[19] - Jet-Nemotron-4B在所有编码任务中均实现更高准确率,在长上下文任务中性能媲美配备更多全注意力层的领先模型[19] 2 Gemini 2.5 Flash Image模型 - 在LMArena基准测试的文生图与图像编辑两个场景中均获得全球第一的评价[27] - 在用户综合喜好度、人物、创造力、信息图、物体和环境的生成上领先于GPT-4o图像生成、Flux.1 Kontext等模型[27] - 定价为每百万输出token 30美元,每张图像消耗约1290 token,约合0.039美元每张图像[28] 3 MAI-1-preview模型 - 在LMArena文本任务榜单中排名第13位[36] 4 RLCF模型 - 在IFEval上相对提升2.8-3.0%[51] - 在FollowBench上约束满足水平提升8.2%[51] - 在InFoBench上总体要求遵循率提升6.9%[51] - 在"内容"类约束上的平均硬满足率比基线高出6.4个百分点[51] --- 因子的回测效果 (本报告中未涉及量化因子的回测效果)
信用周报:9月,信用的机会在哪里?-20250903
中邮证券· 2025-09-03 20: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8月信用债行情以调整为主,跌幅整体大于利率,出现久期和品种流动性的分化,超长期限信用债行情表现最弱 [2][11] - 全等级1 - 2年、2 - 3年收益率曲线陡峭程度高,有做平曲线的空间,3Y左右票息资产有一定性价比 [3][15] - 二永债8月行情走弱,但跌幅未明显高于普信债,2 - 4年曲线陡峭程度突出,4年以上收益率点位突破新高 [3][20] - 8月各主要买盘对信用债整体买入情况弱于去年,银行理财和保险相对配置力度较大,公募基金净卖出 [4][23] - 8月信用债ETF类产品表现疲弱,第二批科创ETF或在9月提振行情 [4][25] - 展望9月,信用债有一定参与价值,下沉策略择券空间打开,骑乘策略2 - 3年普信债、3 - 4年二永债机会好,超长期限策略仍需谨慎 [4][26] 各部分总结 8月信用债行情表现 - 8月信用债行情分两阶段,七月底到八月初急跌后修复,8月第二周起因股债跷跷板效应持续调整,中短久期稍有企稳,长久期收益率调整持续 [2][11] - 2025年8月1日到8月29日,各期限国债和中票收益率有不同变化,超长期限信用债跌幅多数超同期限利率债 [11][12] - 8月仅短久期弱资下沉策略较成功,超长信用策略表现最差,仅市场隐含评级AA信用债指数1年以下8月收涨 [14] 收益率曲线情况 - 全等级1 - 2年、2 - 3年收益率曲线陡峭程度高,AA +中票和AA城投在1 - 2年、2 - 3年和3 - 5年区间有不同斜率,1年以上收益率高于7月急跌 [3][15] - 3Y左右信用债在八月调整后具有一定性价比,其绝对收益率和信用利差历史分位数显示有优势 [18] 二永债情况 - 二永债8月行情走弱,跌幅未明显高于普信债,1 - 5年、7年、10年AAA -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上行,2 - 4年曲线陡峭,4年以上离2025年以来收益率最低点差30BP - 35BP,且点位突破新高 [3][20][21] 机构行为 - 8月各主要买盘对信用债整体买入弱于去年,银行理财和其他产品合计二级净买入约1800亿元,保险净买入562亿元,公募基金净卖出 [4][23] ETF产品情况 - 8月以来信用债ETF类产品规模增速和净值表现疲弱,第二批14家基金公司上报的科技创新债券ETF或在9月提振行情 [4][25] 9月展望 - 9月信用债有参与价值,下沉策略中估值2.0%以上公募信用债占比约43%,剩余期限0.1 - 2.0年、估值1.95% - 2.51%发行人多;骑乘策略2 - 3年普信债、3 - 4年二永债机会好;超长期限策略需谨慎,配置盘可考虑入场,交易盘时机不佳 [4][26]
人工智能研究框架:大模型白热化,应用加速分化
中邮证券· 2025-09-03 19:55
好的,我将为您总结这份人工智能行业研报的关键要点。报告主要观点是AI大模型竞争白热化,多模态研发加速,闭源模型优势重现,同时应用端开始分化,ToB场景率先落地。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强于大市(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大模型领域:多模态技术研发加速,闭源模型在经历开源浪潮后逐步重新确立性能领先优势,并通过“开源+闭源”协同策略构建生态 [2][4] - 算力领域:海内外云服务厂商资本开支持续增长,芯片厂商加速推出新一代GPU和ASIC芯片以满足算力需求 [4][29] - 应用领域:海外AI应用加速分化,具备行业Know-how壁垒且AI能直接赋能业务增长的ToB企业表现更优;ToC领域创意类应用开始挤压传统工具类市场 [4][47] 详细内容总结 一、 大模型:多模态研发加速,闭源模型重获优势 - 多模态技术路线尚未收敛,国内外厂商持续刷新技术标杆:图片生成领域,GPT-4o图像生成功能引发热潮,谷歌Gemini 2.5 Flash Image登顶多个主流图像榜,单图片生成成本仅0.039美元;视频生成领域,阿里、字节等厂商刷新能力高度,谷歌将视频模型推进至实时交互的通用世界模型阶段 [4][12][15][18] - 经历DeepSeek等带来的开源浪潮后,闭源模型凭借资源、人才与技术积累维持性能领先:OpenAI新推出的GPT-5在Artificial Analysis编制的人工智能综合指数上以69分排名第一 [4][27][28] - 闭源厂商推行“开源+闭源”协同策略:OpenAI开源gpt-oss-120b和gpt-oss-20b,谷歌开源Gemma 3系列,xAI开源grok2.5,通过开源上一代或轻量模型打造生态入口,反哺闭源主模型 [4][28] 二、 算力:资本开支提振,芯片竞赛升级 - 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持续增长: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四者合计资本开支自2023Q3后连续多个季度环比上升;微软25Q2资本开支242亿美元(同比+27%),谷歌将25年capex指引上调至850亿美元(同比+13%),亚马逊25年计划资本支出1000亿美元 [4][31][32] - 国内云厂商加大AI投入:阿里FY26Q1资本开支386.76亿元(同比+220%),并计划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AI;腾讯25年资本开支预计占收入“低两位数百分比”,接近千亿水平;百度25Q2资本开支38亿元(同比+79.41%) [4][34][35] - 芯片厂商加速产品迭代:英伟达架构由Blackwell向Rubin过渡,GB300性能提升50%;AMD推出MI350系列(AI计算性能较MI300X提升4倍);华为发布CloudMatrix 384系统,提供300 PFLOPs的BF16计算能力,达英伟达GB200 NVL72系统的1.7倍 [4][36][39][42][43] - 云端巨头竞相自研ASIC芯片:谷歌推出TPU v6 Trillium,亚马逊以Trainium v2为主力,Meta与Broadcom开发MTIA v2,微软加速Maia系列开发;国内阿里、百度、腾讯等也推出自研方案 [4][46] 三、 应用:海外分化加速,ToB场景聚焦 - AI初创公司货币化速度加快:OpenAI 25年收入有望达116亿美元(同比翻2倍+),8月ARR达120亿美元;Anthropic年化收入增加1亿美元所需时间从21个月缩短至2个月,7月ARR突破50亿美元(为去年12月底的5倍) [47][55] - 企业级Agent落地关键在与业务流程深度结合:2023年中国AI Agent市场规模554亿元,预计2028年达8520亿元(CAGR 72.7%),其中B端市场占比98.5% [47][66] - 美股ToB应用表现分化:Palantir(股价+109.1%)25Q2收入10.04亿美元(同比+48%);Applovin(股价+49.4%)广告业务收入维持60%以上高速增长;SAP(股价+12.8%)25Q2云收入51.3亿欧元(同比+28%),超一半云订单含AI用例 [47][69] - ToC创意类应用挤压传统工具市场:Figma付费用户达45万,其中ARR超10万用户1031家(较23Q1+126%);Canva拥有2.2亿MAU(同比+63%);Canva的ARR增速达44%,高于Adobe的11% [47][77][80] 四、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四大方向:AI Agent领域包括鼎捷数智、视源股份、泛微网络等;AI终端领域包括云天励飞、虹软科技、小米集团等;AI算力领域包括寒武纪、工业富联、浪潮信息等;AI多模态领域包括万兴科技、当虹科技、中科创达等 [4][82]
德邦科技(688035):集成电路封装材料高增
中邮证券· 2025-09-03 19:4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德邦科技2025H1营收6.90亿元 同比+49.02% 归母净利润4557.35万元 同比+35.19% 扣非归母净利润4428.72万元 同比+53.47% [4] - 集成电路封装材料业务表现突出 营收1.13亿元 同比+87.79% 毛利率提升3.68个百分点至42.89% [5] - 研发投入3777.35万元 同比+43.25% 占营收比重5.47% 推动COF倒装薄膜底填胶通过头部客户验证等多项技术突破 [5] - 产能布局优化 四川眉山基地竣工形成全国市场覆盖能力 海外以新加坡、泰国、越南为基础点推进业务落地 [5] - 受益于国产替代与AI算力需求共振 UV膜、固晶胶等成熟产品持续放量 芯片级Underfill、AD胶等实现国产替代并进入小批量交付 [6]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5.59/19.55/23.63亿元 归母净利润1.50/2.14/2.80亿元 [7][10]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收11.67亿元 2025E-2027E预计营收增速分别为33.60%/25.44%/20.87% [10][13] - 2025E-2027E预计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4.27%/42.35%/31.01% 对应EPS 1.06/1.50/1.97元 [10][13] - 毛利率从2024年27.5%提升至2027E 30.0% 净利率从8.4%提升至11.9% [13] - 市盈率从2024年76.35倍下降至2027E 26.54倍 [10][13] 业务结构 - 新能源应用材料营收3.59亿元 同比+38.35% [5] - 智能终端封装材料营收1.67亿元 同比+53.07% [5] - 高端装备应用材料营收0.50亿元 同比+48.18% [5] - 集成电路封装材料营收1.13亿元 同比+87.79% 毛利率42.89% [5] 市场与行业 - 公司聚焦集成电路封装、智能终端封装、新能源应用、高端装备应用四大领域 [6] - AI、存储等核心芯片需求拉动集成电路封装材料市场发展 [6] - 芯片级导热材料(TIM1)进入客户端验证阶段 有望提升市场竞争力 [6]
柳工(000528):业绩稳健增长,土方机械跑赢行业
中邮证券· 2025-09-03 18:3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实现营收181.81亿元,同比增长13.21%,归母净利润12.30亿元,同比增长25.05%,扣非归母净利润11.46亿元,同比增长27.01% [4] - 土石方机械收入116.52亿元,同比增长17.26%,贡献主要增长,其中装载机收入增长20%以上,电动装载机全球销量增长193%,挖掘机收入增长25%,国内/海外终端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1%/22% [5] - 战略新兴业务中矿山机械海外销量同比增长42%,高空机械净利润增长突破100%,工业车辆销量/收入/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预应力业务海外订货合同金额同比增长34.5% [6] - 公司进入深度国际化阶段,在印度、巴西、阿根廷、印尼设立海外制造基地,并通过300余家经销商提供全球服务支持 [6] 财务表现 - 2025H1毛利率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至22.32%,其中境内毛利率下降0.65个百分点至15.82%,境外毛利率上升1.49个百分点至29.69% [5] - 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49个百分点至12.48%,其中销售费用率下降1.16个百分点至6.92%,研发费用率上升0.33个百分点至3.34% [5]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342.33/378.20/413.61亿元,同比增长13.87%/10.48%/9.3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9/20.93/25.18亿元,同比增长29.57%/21.74%/20.31% [7]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12.86/10.57/8.78倍,每股收益分别为0.85/1.03/1.24元 [7][10] 业务结构 - 分产品收入构成:土石方机械116.52亿元(+17.26%),其他工程机械及零部件50.81亿元(+8.81%),预应力机械11.97亿元(-0.61%),租赁业务2.51亿元(+0.88%) [5] - 资产负债率60.1%,总市值221亿元,流通市值221亿元,市盈率15.99倍 [3] 国际化布局 - 在海外设立印度、巴西、阿根廷、印尼四家制造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 [6] - 在印度、欧洲、美国、海外特区设立研发机构,形成全球研发网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