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础设施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6月宏观数据解读:6月经济:名义GDP增速边际放缓,关注股债双牛兑现
浙商证券· 2025-07-15 22:03
经济整体情况 - 二季度GDP实际增长5.2%,名义GDP增速较一季度放缓0.7个百分点至3.9%左右,全年或呈前高后低走势[1][14] - 预计下半年市场呈现股债双牛结构,10年国债利率将下行至1.5%附近[2][21] 工业生产 - 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环比增长0.5%,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较快[3][22] - 2025年二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0%,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有下降[3][23] 消费情况 - 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4.8%,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618”对消费有支撑但后期动能减弱[4][31][33] 投资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8%,低于市场预期,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后续或放缓[5][7] - 1 - 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2%,二季度下滑加速,政策加力必要性提升[7][72][73] 就业情况 - 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稳就业[8][78] 风险提示 - 地缘冲突扩大化或使中国经济意外上行,政策落地可能不及预期[9]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 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特征
证券日报· 2025-07-15 00:17
金融总量数据 -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9% [1] - 广义货币(M2)余额330.29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1][4][5] - 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 [1][2] 信贷结构与成本 - 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3%,同比降低45个基点 [1] -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同比降低60个基点 [1] - 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11.57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9.5%,占比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 [2]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上半年新增9207亿元 [2] - 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上半年新增2.18万亿元 [2]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 - 5月末相关贷款余额10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 [3] - 科技贷款余额43.3万亿元(含科技型企业贷款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 [3] - 绿色、普惠、养老、数字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7.4%、11.2%、38%、9.5% [3] - 服务企业和个人共计7839万户,同比增加588万户 [3] 社会融资与货币派生 -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2.83万亿元,同比多增4.74万亿元 [4] - 政府债券净融资7.66万亿元(国债3.37万亿元+地方债4.29万亿元),同比多增4.32万亿元 [4] - 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增加6.01万亿元,同比多增3.19万亿元 [5] - 企业存款新增1.77万亿元,同比多增3.22万亿元 [5]
沙中商务理事会主席穆罕默德·艾尔·阿吉兰: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国际金融报· 2025-07-14 12:11
中沙战略合作框架 - 沙特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致力于成为中国企业通往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门户和战略伙伴 [2]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深度对接,为两国企业应对全球经贸挑战提供支撑 [3][5] - 中国在矿业、制造业、先进科技领域优势突出,与沙特工业化、产业化发展诉求高度契合 [3][8] 多领域合作现状 - 基础设施与能源领域:中国国企广泛参与沙特风能、循环燃气发电与海水淡化项目,提升工程效率 [8] - 矿业领域:沙特开放水平达历史高点,采用风险收益共担、共同运营的本地化模式与中国企业合作 [8] - 工业制造领域:中国完整工业门类与沙特区位优势结合,打造区域制造业和出口中心潜力显著 [8] - 科技领域:中国企业以领先技术为沙特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覆盖人工智能、游戏、金融科技等 [5][9] 新能源与金融科技机遇 - 沙特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中国新能源技术先进,双方绿色能源全产业链合作潜力巨大 [9] - 沙特"2030愿景"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中国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可加速双边金融互惠开放 [9] 企业合作成果 - 阿吉兰兄弟控股已与数家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游戏、金融服务等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多项成果在沙特落地 [5][6] - 该公司作为沙特在华最大私营企业,持续引入前沿中国企业进入中东市场,深化"一带一路"与"2030愿景"对接 [5][6]
中国能建建筑集团:聚焦主责主业 提升核心竞争力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06
公司战略定位 - 聚焦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双主业,增强核心功能和竞争力 [2] -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央企担当 [2] 传统能源业务 - 装机总容量突破1.65亿千瓦,承建36台百万千瓦机组和近70台66万千瓦机组 [3] - 运检百万千瓦及66万千瓦机组420余台,拥有30多台9H、9F燃机 [3] - 新疆重能石头梅电厂1号机组19个月28天投产,甘肃正宁百万煤电项目助力"陇电入鲁"特高压线路 [3] 新能源业务 - 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业务占比从2020年12.8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38.47% [4] - 新能源订单增长7.4倍,承建鄂尔多斯200万千瓦光伏和新疆天山41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项目 [4] - 拥有国家级科创平台,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 [4] 基础设施业务 - 承建建筑面积超8000万平方米,重点布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 [6] - 广州白云机场安置住宅项目实现首个集中交房,南浔180米超高层装配式大象酒店亮相 [6] - 杭州亚运会配套项目获中国钢结构金奖,打造"能源+"和"建筑+"融合模式 [6] 国际业务 - 业务覆盖24个国家和地区,深耕"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市场 [7] - 文莱恒逸工程获国优金奖,土耳其胡努特鲁电厂成为质量标杆 [7] - 乌兹别克斯坦光伏EPC项目提前3个月并网 [7]
国家发展改革委:我国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
证券日报· 2025-07-10 00:12
经济总量与制造业发展 - 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1] - "十四五"以来每年制造业增加值超过30万亿元,连续15年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1] -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8项指标超过预期[1] 内需与经济增长 - 过去4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5.5%,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2] - 内需构成特点包括消费向新而行、投资向优发力、投资消费相互促进[2] - 下一步将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不断激发和释放内需潜能[2] 重大工程与基建发展 - "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规划目标[2][3] - 基础设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时期中国基建不断跑出向新力和加速度[3] - 下一步将坚持适度超前原则,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迈上新台阶[3] 外资与对外开放 - 2021年至今年5月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十三五"期间总额[3] - 外资企业贡献中国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1/7税收,创造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3] - 下一步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高标准落实国民待遇,加强外资企业服务保障[4]
复盘供给侧改革:“反内卷”如何催生产能出清主升浪
长江证券· 2025-07-09 23:23
核心观点 - 政策推动供给端出清,第一阶段行情起于政策预期,主升浪需行业格局改善配合;策略应对关注自然出清和政策出清两条主线 [2][8][9] 政策背景 - 市场竞争“内卷化”核心症结是产能过剩,恶性竞争阻碍产业创新升级,近期政策密集提及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关注底部供需格局改善行业 [8] 历史经验 - 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类似案例,政策推动出清行业第一阶段行情源于政策预期,第二阶段主升浪需行业格局改善,修复现金流与负债表,如煤炭、钢铁、水泥 [8] 宏观与行业背景 - 上一轮产能过剩(2011 - 2016年)集中在上游资源行业,本轮源于新能源等行业高景气,集中在中下游领域 [9] - 上一轮产能过剩周期,行业从企稳到反转财务指标改善顺序为:资本开支增速转负→资本开支增速拐点、经营性现金流增速拐点→收入增速拐点→库存增速拐点、毛利率拐点→ROE拐点、产能利用率拐点 [9] - 上一轮底部供给端出清失败行业特征:政策节奏、力度和精准性有限;行业格局分散,自律性和协同性差,过剩产能难退出 [9] 策略应对 自然出清 - 延续《出清的信号—从产能周期看行业比较》筛选方式,上游关注需求侧指标,中下游侧重供给侧指标,关注农业化工、通用机械、制药、零部件及元器件等行业 [10] 政策出清 - 关注年初以来多次发布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的行业,如光伏、锂电池、汽车、水泥等 [10] 相关政策梳理 - 2025年多个行业出台“反内卷”政策,如中央财经委部署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多行业发布倡议书、开展整治行动等 [17] 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 从财务领先指标看,部分行业指标率先改善或处于底部,可能率先迎来供需格局改善,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维度指标打分筛选得出 [32][33][34]
中美贸易摩擦下的经济形势:抓住偶然背后的必然
36氪· 2025-07-08 10:33
中美贸易摩擦动态 - 2025年4月2日美国以"对等关税"名义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 中国同步反制 双方税率短期内飙升至125% [1] - 5月日内瓦经贸会谈后双方同意将关税降至10% 但博弈长期性已成共识 分析师预测竞争或持续数十年 [1] 全球贸易失衡根源 - 美国贸易逆差问题早于中国加入WTO 上世纪80年代已存在 不能简单归因于中国贸易保护 [3] - 美元与黄金脱钩后获得全球铸币税特权 通过零成本印钞导致国内需求长期超过生产能力 形成结构性逆差 [5] - 美元霸权导致美国制造业GDP占比从1970年代24%降至2024年10% 金融地产行业扩张 呈现典型"荷兰病"特征 [6] 美国社会与经济矛盾 - 全球化红利分配不均 工资总额占GDP比重持续下降 企业利润占比上升 制造业岗位流失激化阶级矛盾 [7] - 特朗普税改加剧收入分化 "逆全球化"成为无奈选择 放弃美元霸权或推行全民基本收入等上策难以实施 [10] 中国经济结构性挑战 - 中美镜像式失衡:中国"贸易顺差+低消费"与美国"贸易逆差+高消费"互补关系面临瓦解风险 [11] - 国有资产收益再投资导向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偏低 有效需求不足成为长期困境 [16] 中国政策应对路径 - 上策:消费转型通过全民国企持股计划调整收入分配 但涉及深层次制度改革 [18] - 中策:基建地产投资拉动经济 消费型投资可缓解产能闲置 优于无效投资 [21] - 下策:去产能可能导致需求与产能螺旋式收缩 重蹈1998-2002年通缩覆辙 [21] 金融市场与政策展望 - A股获国家队托底但受制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债市收益率底部震荡 实体融资需求回暖或引发反弹 [26] - 人民币汇率受美元走弱及央行逆周期调节影响 贬值压力可控 或小幅升值 [29] - 短期政策以中策为主 基建投资与房地产救助成为稳增长核心抓手 [25]
A股盘前播报 | 特朗普征税函第一波 日韩等14国25%到40%不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7-08 08:42
宏观政策与市场动态 - 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日本、韩国输美产品征收25%关税,老挝、缅甸产品征收40%关税,实施时间推迟至8月1日,导致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日韩概念股重挫,丰田汽车跌近4% [1] - 中国央行连续第八个月增持黄金,6月末黄金储备达7390万盎司,较5月增加7万盎司,机构认为美联储降息预期或推动金价继续上涨 [2] - 发改委新增下达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以工代赈项目,重点支持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城乡融合发展建设 [3] 公司动态与股价表现 - 特斯拉股价隔夜下跌6.79%,因马斯克宣布成立新政党引发市场担忧,叠加Q2交付量同比下降13%至384122辆,分析师下调评级 [4] - 存储企业长鑫科技启动上市辅导,最新估值超1500亿元,一季度营收突破10亿美元,与长江存储并称国产存储双雄 [9] - 工业富联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19.58亿至121.58亿元,同比上升36.84%至39.12%,翔港科技预计净利润7500万至8500万元,同比增410%至478% [14] 行业政策与投资机会 - 四部门联合推进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目标2027年突破10万台,预计带动近2000亿元投资,关注充电桩、模块及运营龙头 [10] - 武汉发布氢能产业三年行动方案意见稿,拟超前规划加氢站,机构建议关注绿氢运营商及燃料电池企业 [11] 市场情绪与机构观点 - 国泰海通认为短期股市将呈现高低切换特征,金融股行情延续,成长题材轮动 [6] - 银河证券提示若市场无法放量或缺乏核心板块引领,可能出现较大波动 [7] - 东方证券指出中报业绩披露期叠加外部扰动,市场或进入区间震荡 [8] 公告与市场异动 - 华电科工签订重大合同,总金额55.67亿元 [12] - 新亚电子董事及高管在股票异动期间减持,兄弟科技控股股东减持560万股,*ST观典因财务虚假记载被叠加风险警示 [14] - 美股中概股逆市走高,哔哩哔哩涨超7%,特斯拉跌近7% [12]
全球制造:或将复苏:实物需求的新一轮上升周期
国金证券· 2025-07-06 15:54
报告核心观点 全球制造业有望复苏,实物需求进入上升周期,中国“反内卷”政策推进,全球脱虚向实背景下,投资者可关注上游资源品、资本品、中间品、消费及大金融板块的投资机会 [3][4][5] 各部分总结 全球制造或将复苏:实物需求的新一轮上升周期 - 过去几年海外发达经济体重资本回报、轻实体经济,美欧企业ROE中枢抬升、杠杆率下降;近期欧美重视实体经济,德国2025年投资1200亿欧元基建并增加国防开支,2025 - 2029年赤字扩张8000亿欧元;美国鼓励制造业回流,《大美丽法案》多项措施鼓励投资,提高债务上限或冲击全球美元流动性 [3][11][12] - 6月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共振修复,利于中国资本品出口拉动总需求,制造业强于服务业时,资源品、资本品表现更好 [3][23] “反内卷”也应顺势而为 - 政策端对“反内卷”关注度上升,背景是国内量价循环遇瓶颈,生产端自发性“反内卷”已开始,表现为用电量增速快于工业增加值增速 [4][28] - “反内卷”政策效果因行业而异,光伏、锂电等中高端制造业过剩产能属优质产能,政策效果较弱;传统产能占比高、产能利用率高且价格低的行业,政策效果明显,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化学纤维制造、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行业 [4][31][33] 脱虚向实,流动性是冲击,基本面是机会 - 中国企业此前增加资本开支完成产业升级,现进入资本回报修复期,传统部门回报率回升概率大;欧美重视实体经济,全球制造业活动回升 [5][37] - 全球制造业向上、国内“反内卷”时,中国投资者实物资产领域更广阔,经济形成生产 - 消费良性循环概率大,但金融市场流动性冲击是阶段性风险,应关注美元反弹 [5][37] - 资产配置建议:关注上游资源品(铜、铝、油)、资本品(工程机械、重卡、叉车)、中间品(钢铁、化纤);消费领域关注酒店餐饮等,挖掘新消费个股机会;长期关注人民币国际化下的大金融板块,尤其是非银金融 [5][37]
财政发力线索探析
太平洋证券· 2025-07-05 15:35
财政政策导向 - 2025年财政政策定调“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较2024年“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更积极,强化逆周期调节[5] - 2025年预算支出强度提升、进度加快,赤字率创新高,资源向民生、消费及新质生产力倾斜[14] 债务工具情况 - 2025年新增50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资本,超长期特别国债计划发行1.3万亿元,较2024年增加3000亿元[17][18] - 2025年新增专项债限额4.4万亿元,较2024年增加5000亿元,增幅12.8%,投向、管理等升级[21] 工具落地进度 - 1 - 5月新增专项债发行1.6万亿元,占全年限额37.1%,快于去年同期的29%,资金多投向基建,土储获更多倾斜[26][29] - 1 - 5月化债资金发行进度达67%,中央财政靠前发力,1 - 5月国债发行总额6.29万亿元,同比增长38.5%[32][37] 后续政策方向 - 下半年专项债发行将提速,前5个月进度不足40%,剩余138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7月、10月分批拨付[6]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筹备中,预计规模5000亿元左右,杠杆效应5 - 15倍,有望拉动投资2.5 - 7.5万亿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