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
搜索文档
需求逐步走弱 尿素震荡偏弱运行
期货日报· 2025-10-09 09:56
尿素价格走势 - 尿素价格持续震荡下行,现货价格已接近近几年低位 [1] - 供大于求格局难改,尿素价格或继续震荡偏弱运行 [1][6] 行业供应状况 - 2025年尿素产能进入新增长周期,预计投产产能超过700万吨 [2] - 全年平均日产量同比增长1.5万至2万吨,目前日产量在20万吨左右,为近5年高位 [2] - 企业库存在120万吨左右,为近5年高位,且处于农业需求淡季,库存将继续累积 [2] 农业需求分析 - 秋季农业用肥逐步结束,且秋季肥以高磷肥为主,尿素用量偏低,采购不集中 [3] - 复合肥开工率从前期42%下滑至38%,并将保持下滑态势 [3] - 复合肥成品库存在80万吨左右,为近5年高位,2025年秋季肥生产时间明显短于2024年 [3] 工业及其他需求分析 - 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开工率明显下滑,从72%下滑至46%,大多维持在50%至55%水平,较上年同期减少5到10个百分点 [5] - 房地产行业未见改善,板材需求继续下降,电厂需求基本见顶,车用尿素需求难有大幅提升 [5] - 四季度需求端难有显著改善,需关注淡储需求启动及东北市场采购情况 [5] 生产成本支撑 - 动力煤港口5500大卡报价在700元/吨左右,煤炭行情偏强对尿素成本有一定支撑 [5] - 当前固定床尿素完全成本在1500至1550元/吨,接近交割区出厂价格,气头企业已出现亏损 [5]
终端需求疲软 “弱现实”难以支撑纯碱大幅反弹
期货日报· 2025-10-09 09:42
图为国内纯碱周度产量 自9月以来,原料价格普遍上涨导致纯碱企业生产成本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部分企业亏损加剧。虽然部分纯碱企业通过阶段性 上调价格来缓解自身成本压力,但下游接受程度相对较低,试探性涨价无法有效改善其经营状况。相反,在市场需求相对疲软 的情况下,价格上涨反而抑制了一部分下游采购需求,行业产销压力增大。 国庆假期结束后,预计全国纯碱产量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开工率普遍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新建项目逐步 投产。事实上,自去年年初以来,我国纯碱行业就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玻璃等主要终端消费领域的需求增长速度明显放 缓,进一步加剧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此外,全球贸易摩擦也为出口带来了不确定性,出口对需求的拉动作用减弱。在此背景 下,即使全行业短期内能够通过调整开工率等方式调节产量,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结构性供需矛盾,就很 难实现真正的复苏。 图为国内纯碱周度库存 看向需求端,目前下游对纯碱的实际需求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国庆假期之前,许多工厂开始提前备货,一定程度上提振了纯碱 需求,但这些订单带来的提振效应将逐渐消退。另外,下游加工制造业的整体利润率偏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当企业 ...
美国即将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 对航运市场影响几何?
期货日报· 2025-10-09 08:54
中国船东运营成本将增加 方正中期期货资深海运和宏观分析师陈臻向记者表示,从细则可以看出,三条收费情况中的前两条指名 道姓针对中国船东和中国船厂,同时也是为了重振美国造船业,增加税收。 他表示,港口费将大幅提升中国船东和中国船舶的运营成本,以美线主要使用的12000TEU集装箱船舶 为例,仅挂靠1次美国港口的费用,船东预计增加304美元/TEU的运营成本,船舶预计增加120美元/ TEU的运营成本。 2025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推出了一项针对中国船舶和运营商的收费措施——任何停 靠在美国港口的中国船舶都将被征收额外费用。该措施定于2025年10月14日起实施。 记者注意到,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在10月3日公布了关于对中国拥有、运营、建造的船舶, 以及所有外国制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港口费的细则:对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按每净吨50美元收费 (2026年增至80美元,2027年增至110美元,2028年增至140美元);对中国建造的船舶按每净吨18美元 或每个集装箱120美元收费,取两者中的较高者收费(2028年分别增至33美元和250美元);对非美国建 造的汽车运输船(滚装船)按每净吨14 ...
假期外盘金属表现优异 分析人士:有色板块或迎来一波补涨行情
期货日报· 2025-10-09 08:47
假期外盘商品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主要有色金属品种普涨,其中伦锡上涨4.06%,伦铜上涨3.54%,伦铝上涨2.96%,伦镍上涨1.74%,伦锌上涨0.98% [1] - 同期,CMX黄金上涨3.35%至4014美元/盎司,CMX白银上涨1.60%至47.715美元/盎司 [3] - 农产品中,CBOT美豆油上涨3.00%,马棕榈油上涨2.79%,而CBOT美小麦下跌2.22%,ICE美棉花下跌1.48% [3] - 能源板块,美原油下跌1.58%至62.1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下跌1.35%至65.87美元/桶 [3] - 美股主要指数小幅上涨,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87%,标普500指数上涨0.80%,道琼斯指数上涨0.62% [3]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宏观层面,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升温,美国9月ADP就业人数意外减少3.2万,远低于市场预期,极大地强化了降息预期,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 [5] - 供应端扰动为价格上涨提供强劲动力,智利8月铜产量同比大幅下降9.9%,创两年多来最大降幅,且重要铜矿的工会拒绝新合同提议,增加了罢工风险 [5] - 印尼总统下令关闭非法锡矿,澳大利亚29Metals公司因矿山地震撤回年度锌产量指引,加剧了市场对相关金属供应短缺的担忧 [5] - 印尼Grasberg矿山停产令全球铜矿供应缺口扩大,印尼打击非法采矿的消息助推锡价走强,海外市场出现挤仓现象推动伦锡和伦锌价格 [6] 各品种基本面分化 - 铜市场供应紧张是主要矛盾,智利产量下降、旗舰矿山事故及劳资谈判僵局,加之印尼Grasberg矿山停产,预计四季度及明年铜市场将从供应过剩转为短缺 [6] - 锌市场供应相对宽松,但海外锌锭供应被寡头垄断,伦锌市场持续处于挤仓状态 [6] - 锡矿供应有增加预期,铅、镍供应则无显著变化 [6] - 镍方面,印尼将RKAB的审批年限从3年改回1年,意在维持镍矿供应偏紧状态 [7] 需求端表现 - 当前有色金属需求整体偏弱,呈现“旺季不旺”特征,9月中国制造业PMI虽回升,但生产端改善强于需求端 [8] - 铜价处于高位对需求产生一定抑制作用,“金九银十”的实际需求有待观察 [8] - 锡需求持续低迷,主因消费电子和家电市场需求不振,订单明显减少 [8] 后市展望 - 国内有色板块或迎来补涨行情,短期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宏观层面利多占据上风,为价格提供支撑 [9] - 基本面差异将使各品种表现分化,铜、铝、锡等品种涨幅可能较大,而国内供应宽松或使沪锌补涨幅度有限 [9] - 市场基调偏乐观,有色金属价格重心有望继续抬升,但上行节奏将分化 [9] - 四季度铜价有望继续上涨,年内创下历史新高的概率不断增加 [9] - 后期需重点关注海外重要数据是否导致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以及各品种供应扰动的实际影响 [9]
打破“枷锁” 看见未来
期货日报· 2025-10-09 08:46
行业现状与核心挑战 - 中国玻璃行业产量长期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但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压力,需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蜕变[1] - 行业与房地产深度绑定呈现强周期性,供应高企的同时需求出现结构性失衡,中低端浮法玻璃原片过剩而陷入价格战,高端电子显示玻璃等领域却大量依赖进口[1] - 美国康宁、德国肖特等跨国公司长期垄断超薄电子玻璃市场,国内在柔性显示、高世代线液晶基板玻璃等前沿领域面临卡脖子风险,形成低端挤破头、高端够不着的格局[1] 成本与环保压力 - 玻璃制造熔窑需24小时运行,燃料成本(主要为天然气、高卡煤和石油焦)占生产总成本的30%~40%,企业对能源成本波动极其敏感[2] - 使用天然气的高质量产能因成本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亏损,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2] - 玻璃工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总排放的2%,面临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及未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带来的运营成本压力[2] 转型升级路径:高端化与绿色化 - 高端化是行业突围根本出路,需将资源从过剩低端领域转向高附加值高端领域,如电子信息显示玻璃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材料[3] - 中国建材集团凯盛科技已成功生产出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成为科技创新头雁[3] - 2023年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指导意见,明确要加快电子专用材料研制,提升光伏玻璃、超薄高透玻璃、柔性玻璃等产能供给和战略保障[3] - 绿色化是未来竞争入场券,核心是进行能源革命,短期推进熔窑煤改气、焦改气,中长期需探索氢能燃烧、全氧燃烧等颠覆性低碳技术[3] - 德国肖特集团已成功测试在药用玻璃熔炉中使用60%氢气混合燃烧,迈出零碳制玻关键一步[3] 转型升级路径:智能化与服务化 - 智能化是提升竞争力的内生工具,需在投料、切割、检验等环节全面推广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实现无人化生产车间[4] - 通过部署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熔窑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实时模拟优化控制,以稳定质量、延长窑龄、降低能耗[4] - 服务化是突破产品同质化陷阱的关键,企业应从玻璃原片供应商转型为终端用户问题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4] - 建筑玻璃业务可延伸至节能方案设计、定制化加工、安装维护及节能效果监测认证(如绿色建材三星认证)等领域[4] 行业未来展望 - 中国玻璃行业转型升级是一场涉及供需、技术、模式、生态的全面系统性工程[4] - 未来领军企业将是以高端材料为基石、绿色科技为基因、数字智能为神经、服务解决方案为延伸的现代化企业[4]
中州期货:钢材价格有望小幅上涨
期货日报· 2025-10-09 08:41
国内房地产市场 - 国庆假期房企促销力度加大,市场成交热度回暖,部分城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加 [1] - 深圳龙岗区一楼盘访客量与成交量较平日激增40%至50% [1] - 上海青浦区一处楼盘国庆假期前4日看房客户超过200组,成交额达6300万元 [1] - 广州天河区一新房项目开盘日销超200套后加推,三日成交超百套,吸引超千组客户到访 [1] - 10月1日至5日湖北省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超10% [1] - 2025年前三季度房企融资呈现收缩态势,三季度融资1145亿元,环比上升5%但同比下降35% [1] 海外市场与政策 - 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4.1%,12月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83.9% [2] - 美国计划自2025年11月1日起对进口中型和重型卡车征收25%关税,但中国1-7月重卡出口9万辆中至美国数量极少,影响有限 [2] - 欧盟计划削减钢铁进口配额并征收50%关税,对中国钢材出口影响有限,因主要出口至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 [2] 钢材现货市场与供应 - 国庆假期国内建筑钢材价格保持平稳,唐山迁安普方坯资源出厂含税价报2950元/吨,沙钢等主要钢厂螺纹钢报价稳定 [3] - 贸易商观望情绪较浓,假期期间少量成交,大部分贸易商尚未报价 [3] - 尽管少数钢厂主动检修,但钢材供应特别是板材供应处于高位 [3] - 假期期间中国主要港口钢材出港329.97万吨,周环比下降2%,整体仍处于季节性高位 [3] - 库存整体小幅累积,终端观望情绪较浓,订货意愿一般 [3] 行业整体展望 - 国庆假期房地产销售数据有所好转,但持续性仍需观察,四季度较难实质性带动钢材消费增长 [3] - 钢铁行业整体仍处于去产能阶段,钢材出口增加有助于缓解国内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 [3] - 假期期间新加坡铁矿石掉期价格小幅上涨,假期后钢材价格有望小幅上涨,随后震荡运行 [3]
金银价格持续上涨!黄金,历史新高!马上开市,关注这个板块→
期货日报· 2025-10-09 07:50
黄金与贵金属市场表现 - 现货黄金价格史上首次突破4000美元/盎司,并进一步触及4050美元/盎司,年内累计大涨近1400美元/盎司,涨幅超过52% [1] - COMEX黄金期货价格收涨1.4%,报4060.6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价格站上49美元/盎司,日内涨3.13% [1] - 中国央行连续第11个月增持黄金,9月末黄金储备报7406万盎司,环比增加4万盎司,高盛将2026年12月黄金目标价上调至4900美元/盎司 [1] 有色金属板块价格动态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外盘有色金属品种普涨,伦铜上涨3.54%,伦锡上涨4.06%,伦铝上涨2.96%,伦锌上涨0.98% [2] - 假期后国内交易数据显示,CMX黄金上涨3.35%,铜上涨3.54%,铝上涨2.96%,锡上涨4.06%,锌上涨4.40% [4] - 分析人士指出,国内有色板块或迎来一波补涨行情,铜、铝、锡等品种涨幅可能较大 [9] 有色金属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宏观层面,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升温,疲软的美国ADP就业数据极大地强化了降息预期,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 [5] - 供应端扰动频发,智利8月铜产量同比大幅下降9.9%,重要铜矿的劳资谈判陷入僵局,印尼打击非法锡矿,澳大利亚锌矿因地震撤回产量指引 [5][6][7] - 印尼Grasberg矿山停产令全球铜矿供应缺口扩大,市场预计四季度及明年铜市场将从供应过剩转为供应短缺 [6] 有色金属基本面分析 - 当前有色金属市场供应扰动频发,但需求复苏相对温和且存在不确定性,呈现出"旺季不旺"的特征 [8] - 各品种基本面表现分化,铜矿供应趋紧是主要矛盾,原铝供应增长不及预期,锌市场供应相对宽松但伦锌处于挤仓状态 [6] - 高铜价对需求产生一定抑制作用,锡需求因消费电子和家电市场不振而持续低迷 [8] 有色金属后市展望 - 市场整体基调偏乐观,有色金属价格重心有望继续抬升,但各品种上行节奏将有所分化 [9] - 四季度铜价有望继续上涨,年内创下历史新高的概率不断增加,宏观层面利多占据上风 [9] - 后期需重点关注海外经济数据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影响,以及各品种供应扰动的实际进展 [9]
注意,美国即将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对航运市场影响几何?
期货日报· 2025-10-09 07:42
美国对华船舶收费措施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2025年4月推出针对中国船舶和运营商的收费措施,定于2025年10月14日起实施 [1] - 收费细则包括:对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按每净吨50美元收费,2028年增至140美元;对中国建造的船舶按每净吨18美元或每个集装箱120美元收费,2028年分别增至33美元和250美元;对非美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按每净吨14美元收费 [1] - 港口费必须在船舶抵达美国第一个港口前三个工作日通过Paygov平台完成缴费,未支付将面临被拒绝装卸、延迟放行甚至暂停清关的风险 [1] 中国的反制措施 - 作为反击,中国于9月底修改《国际海运条例》,授权政府对采取歧视性措施的国家或地区的船舶收取特别费用、禁止或限制其进出中国港口等 [2] 对中国船东的运营成本影响 - 港口费将大幅提升中国船东和中国船舶的运营成本,以12000TEU集装箱船为例,挂靠1次美国港口,船东预计增加304美元/TEU成本,船舶预计增加120美元/TEU成本 [3] - 每艘集装箱船每个航次常挂靠多个美国港口,导致港口费成倍增长,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规定每艘船每年至多征收5次费用,并采取2025-2028年渐进提费模式 [3] 航运公司的运营策略调整 - 头部跨国航运企业开始调整运营策略,全球主要航运联盟如PA联盟、GEMINI联盟对挂靠美国的航线进行调整,部分航线将中止运营,通过内部船舶调配减少中国船舶挂靠美国港口的数量 [4] - 中远海运集团表示对美国航线的服务维持正常,CMA、MSC等航运公司表示不会针对港口费用征收额外附加费 [4] - 船公司可能加快“中国建造”运力的再部署,尤其是在美线需求快速回落、部分航次空班严重的情况下,加速其撤出美线 [4] 美线航运市场现状 - 关税扰动及美国需求疲软导致集装箱航运公司快速取消班次,承运商在几条主要航线上的运营利润率已跌破盈亏平衡点,但船公司仍将市场份额置于盈利能力之上 [5] - 本月从中国到美国的航线取消了67个航次,反向航线取消了71个航次,取消航次的速度自疫情初期以来未见 [5] 对欧线市场的潜在影响 - 港口费征收对美线整体运力不会造成明显扰动,仅中国船公司被明显针对,对欧线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 [6] - 船东可能通过换船和中转来规避港口费,或以港口费为由向欧洲货主提涨运费,征收初期可能导致船舶周转混乱,叠加船东整体运营成本上升,或对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6] - 港口费对欧线市场整体影响偏正面,叠加欧线市场即将进入年末挺价及旺季阶段,集运指数(欧线)期货2512合约适合在1700点下方布局多单 [6][7] - 欧线航运公司在10月下半月整体调高运价,后续至少有2轮挺价预期,国庆中秋假期停航和11月排班整体偏低导致航运公司长协谈判仍有挺价动力 [7]
探寻玻璃产业系统性重构阶段的转型之路
期货日报· 2025-10-09 07:40
政策导向与行业转型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推动玻璃行业从“单一控产”迈向“多维优化”的系统性重构阶段 [1] - 政策治理逻辑重构,核心从“去产量”转向“去低值”,明确“严禁新增平板玻璃产能,新建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并综合运用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标准划清红线 [2] - 政策目标为“总量严控、结构优化”,鼓励骨干企业联合社会资本设立绿色低碳转型基金,对光伏玻璃等新兴领域从“项目管控”转向“规划引导”,核心目标是提升行业整体盈利水平 [2] 细分领域现状与挑战 - 浮法玻璃受房地产市场下行拖累,需求持续萎缩,2025年1—8月全国平板玻璃产量为6.48亿重量箱,同比下降4.5%,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7%导致玻璃需求减少6%~8% [3][8] - 光伏玻璃投资过热导致新增产能过剩,2025年前三季度新点火8条大线,日熔量净增5000吨,但行业毛利率仅5%~8%,自2024年起全行业陷入亏损 [3][8] - 电子玻璃高端产能短缺,折叠屏、车载显示推动超薄玻璃(UTG)需求年增30%,但高端自给率仅60%,三成市场被日美欧企业占据,UTG日熔量仅800吨 [3][9] 产能与能效标准 - 依据《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800吨/日以上产线能耗基准为12千克标准煤/重量箱,500~800吨/日产线能耗基准为13.5千克标准煤/重量箱 [4] - 截至2020年年底,仍有8%的平板玻璃产能(折合日熔量1.6万吨)低于能效基准,这部分产能将成为未来淘汰重点 [4] - 浮法玻璃中15%的煤制气与15%的石油焦燃料正逐步被天然气替代,但清洁能源改造可能引发企业成本上升与短期供应波动 [4] 供需关系与市场压力 - 行业在产日熔量从2024年高点17.62万吨降至当前16.13万吨,供应端对市场的压力有限,但需求端疲软制约显著,终端采购与刚需消耗受限加剧供需错配 [5] - 玻璃产业存在“结构失衡”与“供给错配”,表现为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市场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激烈,以及产业链上游原料受制约、下游深加工环节发展滞后 [6] - 产品销售半径受限,国内外市场联动不足,难以通过外部需求缓解内部过剩压力,产业链整体抗风险能力薄弱 [6] 高端领域发展与资本流向 - 2025年玻璃行业新增产能明显向高技术、高增长预期的细分领域倾斜,光伏玻璃、新能源与高端特种玻璃、节能建筑玻璃成为三大高端赛道 [7] - 光伏玻璃受益于全球及中国“双碳”战略,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达596GW(其中国内为215G~255GW) [7][8] - 普通浮法玻璃领域已无净增产能,国家“产能置换”政策要求新建产线必须先淘汰同等甚至更多的落后产能 [7] 企业转型实践与路径 - 传统玻璃企业巨头加速跨界布局,旗滨集团2025年一季度营收34.84亿元,净利润4.7亿元,在光伏玻璃领域拓展初见成效 [11] - 企业转型路径包括技术上推广一窑多线技术以降低能耗,产品上聚焦超白玻璃、TCO光伏背板等高端品类(毛利率25%~40%),布局上向华南地区、东南亚转移 [11] - 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高端产能占比、清洁能源比率、风险管理覆盖率上,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与期货工具运用展现出更强抗风险能力 [14] 期货市场的作用与创新 - 玻璃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引导企业收缩产量,套期保值帮助企业在价格反弹窗口期锁定利润,参与套期保值的企业亏损面较未参与企业低23个百分点 [12][13] - “交割库+银行”模式下的标准仓单质押融资利率较传统贷款低120BP,为企业技改提供了低成本资金 [12] - 针对高端玻璃产品差异,企业可通过“生产成本与关联产品利润套保”间接保障运营,例如卖出玻璃期货、买入纯碱期货以锁定“玻璃—纯碱”生产利润 [13] 行业未来展望与结构预测 - 预计浮法玻璃占比将从65%降至55%,光伏、电子等高端品类占比将升至30%,华北产能占比下降8个百分点,华南、西南及东南亚成为新增长极 [13] - 超薄玻璃、TCO导电玻璃等五大高端品类将成为利润主体,头部企业吨利润有望稳定在较高水平 [13] - 行业必须构建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为支柱的新型发展范式,绿色化是未来竞争的“入场券”,需推进“煤改气”并探索氢能燃烧等低碳技术 [18][19]
农业农村部努力保障黄淮地区秋粮抢收抢烘
期货日报· 2025-10-09 06:45
核心观点 - 农业农村部正积极应对黄淮地区因持续阴雨导致的秋收进度偏慢问题 强化农机应急救灾响应以保障秋粮抢收抢烘 [1] 灾情影响与应对措施 - 黄淮地区特别是河南 山东 安徽等地受持续阴雨影响 秋收进度偏慢 [1] - 农业农村部成立工作专班 加强机具调度调配和改装技术指导 依托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和应急作业服务队投入抢收抢烘 [1] - 截至目前 已根据需求调剂调度履带收割机24.43万台 移动烘干机1986台 [1] - 与财政部门明确救灾机具补贴事项 救灾资金可用于支持农机检修 运输和作业 [1] 后续工作计划 - 农业农村部将与河北 山西 江苏 安徽 山东 河南 湖北 陕西等黄淮8省沟通协调 根据最新灾情调度救灾机具应急作业需求 [1] - 继续落实防灾救灾农机储备和调用制度及区域农机应急互助合作协议 [1] - 将进行跨省份调剂调运履带式收割机 烘干机等应急机具 缺额部分由部省两级直连农机制造企业强化兜底保障 [1] - 积极沟通财政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简化工作流程 确保应急机具快速支援受灾地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