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风云

搜索文档
抄作业就抄国家队!复盘中央汇金3万亿维稳资金持仓历史,少走十年弯路
市值风云· 2025-05-23 18:02
流动性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流动性是资本市场运行的核心要素,主导着市场的周期性波动规律 [1] - 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维稳资金通过系统性介入提供流动性支持,能有效阻断市场负反馈循环,稳定估值体系 [1] 维稳资金的作用 - 上个月为应对海外政策环境波动,各路维稳资金入场迅速稳定了市场情绪,打赢股市保卫战 [1] - 维稳资金的操作对普通投资者有重要借鉴意义,复制其操作可能获得不错收益 [1] - 维稳资金的操作被视为A股投资的"康庄大道" [1] 研究价值 - 深入研究维稳资金操作可得出重要投资启示 [1] - 文章旨在讲清楚维稳资金操作对投资的启示 [1] 文章建议 - 建议收藏该文章并时常阅读以获得新感悟 [2]
用高通量换热器撕开进口垄断,打入世界500强,锡装股份:平均分红率68%,盈利创新高
市值风云· 2025-05-22 18:01
公司概况 - 公司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华东化工学院无锡红旗联合化工机械厂,2014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上市 [3][4] -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曹洪海持股57.99%,第二、第三大股东为其姐夫但非一致行动人 [6] - 公司深耕金属压力容器行业30余年,产品包括换热压力容器、反应压力容器等,应用于石化、核电、光伏、船舶等领域 [7] 核心技术与产品 - 主打产品为换热压力容器,其中高通量换热器为高附加值产品,毛利率达50%左右 [7][17] - 2005年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研发首台烧结型高通量换热管,填补国内空白并逐步替代进口 [8][12] - 拥有12项发明专利、6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独占许可专利及2项软件著作权 [15] - 国内高通量换热器主要厂商为公司及广厦环能,公司业务规模更大 [1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5.3亿元,同比增长22.9%,换热器收入占比79% [19][33]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79%,创2019年以来新高 [35] - 2018-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9亿元,自由现金流6.9亿元 [40] - 上市以来累计股权融资12亿元,分红4.4亿元,平均分红率68% [44] 客户与市场 - 客户包括壳牌、巴斯夫、中石油、中石化等世界500强企业,前五大客户占比48% [22][23] - 2024年外销收入同比增长93%,业务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4][25] - 2024年石化行业收入占比62.18%,同比增长116.69%,光伏收入占比降至8.51% [29][30] 产能与订单 - "年产12,000吨高效换热器生产项目"2024年完工投产 [32] - 2022-2024年在手订单分别为14.6亿元、17亿元、17.2亿元,增长放缓 [39] - 主要客户中石油、中石化2025年预计资本支出1037亿元,与2024年持平 [38]
社保基金一季度持仓全景剖析来袭!如何效仿社保基金借道ETF捕捉20%超额收益?
市值风云· 2025-05-22 18:01
A股"国家队"与社保基金概况 - A股"国家队"包括中央汇金、中国证金、中国证金资管、社保基金等政府背景资金,主要职责是通过资金运作维护市场稳定或引导投资方向 [2] - 社保基金被视为市场中长期投资的中坚力量,截至2023年末资产总额达30145.6亿元,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7.4%,股票部分年化收益率超20% [3] - 社保基金2023年投资收益250.11亿元,累计投资收益达16825.76亿元,年均收益率7.36% [5][6] 社保基金2025年一季度持仓分析 - 2025年一季度末社保基金现身604家A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重仓持股600.85亿股,对应市值4723.43亿元 [8] - 新进持有146家上市公司,宝钢股份获新进买入1.58亿股(市值11.4亿元),藏格矿业、亿纬锂能、蓝思科技等个股新进持股市值均超4亿元 [10][11] - 新进标的呈现"核心产业龙头+高成长赛道"特征,覆盖钢铁(宝钢股份)、电子(蓝思科技)、锂电(亿纬锂能)、医药(泽璟制药)等行业 [12][13] 社保基金前二十大重仓股特征 - 农业银行(持仓市值1218.4亿元)、工商银行(849.7亿元)、中国人保(384亿元)为前三大重仓股 [16] - 前20大重仓股中银行占4家,非银金融和机械设备各占3家,一季度加仓9家(如三一重工增持10.79%)、减仓5家 [17][19] - 银行股作为高股息资产成为长期配置"压舱石",同时逆向增持周期龙头如三一重工、中国海油、招商蛇口(增持幅度分别达10.8%、9.04%、12.8%) [19][21][22] 社保基金投资策略与行业配置 - 策略体现"稳中求进、价值为锚"核心,兼顾高股息防御(金融)与高弹性成长(科技、医药) [7][20] - 建议参考"40%金融+30%周期+20%科技+10%消费"行业配比,相关ETF今年以来平均收益6.5%,跑赢上证指数及沪深300 [23] - 金融类ETF(如银行ETF512820)和新材料50ETF(159761)等工具可分散风险,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提供弹性补充 [24][25]
宁德时代港股IPO:一次“零碳”时代的价值重估
市值风云· 2025-05-21 18:36
公司战略升级 - 公司从单一电池供应商升级为零碳生态构建者,串联交通、能源、工业三大万亿级市场 [1] - 构建"动力电池+储能+产业新能源化服务"的多元业务协同模式,形成多元化增长引擎 [32] - 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推动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产业新能源化 [30] 资本市场表现 - 港股上市两日股价累计涨幅28.3%,总市值达1.53万亿港元,AH股溢价13.29% [3] - H股以263港元最高发行价定价,创近十年A股公司赴港上市最低折让纪录 [3] - 国际配售超购逾30倍,香港公开发售获151倍超额认购,创近三年港股大型IPO认购倍数新高 [4] - 基石投资者包括中石化、科威特主权财富基金、韩国未来资产集团等多元化机构 [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0年320万辆跃升至2024年1770万辆,渗透率突破19.8% [8] - 预计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55.7%,动力电池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25.3% [8][9] - 全球风光发电占比从2020年9%提升至2024年17%,2030年目标31% [11] - 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从2020年27GWh激增至2024年301GWh,复合年增长率82.7% [12] - 全球能源转型投资规模从2020年1万亿美元跃升至2025年预期2万亿美元量级 [12] 动力电池业务 - 2020-2024年动力电池系统营收复合年化增速近60%,2024年营收2530亿元 [15] - 连续8年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第一,2024年市占率37.9% [15] - 发布钠离子电池品牌"钠新"解决资源卡脖子难题及低温痛点 [15] - 发布骁遥双核电池突破单一化学材料体系技术瓶颈 [15] - 计划2030年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运力的重卡换电网络 [18] 储能业务发展 - 2024年储能电池全球市占率36.5%,连续4年全球第一 [24] - 储能电池系统营收573亿元,最近五年复合增速133% [24] - 推出TENER Stack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能量密度提升50%,体积利用率提高45% [25] - 储能解决方案已覆盖52个国家1700个项目 [29] 研发与技术优势 - 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达718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186亿元 [28] - 拥有专利及专利申请合计超过43000项,海外申请专利数中国第一 [28] - 全球锂电领域唯一入选科睿唯安"全球百强创新机构"的公司 [28] - 核心工厂零碳电力占比74.5%,废旧电池年处理能力12.87万吨 [35] 全球化布局 - 动力电池欧洲市占率已达第一 [35] - 德国图林根工厂和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全部位于欧洲 [35] - 推进与Stellantis合资的西班牙工厂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 [35] 股东回报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近600亿元 [33] - 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分红率达50% [33] - 2025年启动最高80亿元股份回购计划,截至4月底已实施15.5亿元 [33]
知名基金经理鲍无可离职,接任者都是什么水平?
市值风云· 2025-05-21 18:36
基金经理变动 - 张坤卸任易方达副总专注投资,鲍无可正式官宣离职,业内猜测其下一站或为私募 [3][4] - 鲍无可为"双十"基金经理,从业超10年、年化回报超10%,在景顺长城任职15年多,管理基金总回报超380%,年化回报约15.5% [5][6] - 鲍无可投资体系注重安全边际,偏好估值合理或偏低的高壁垒公司,产品以低波动率、小回撤为特色 [7][8] 接管基金经理情况 - 鲍无可离任前管理规模162亿,8只基金分别由刘苏、张仲维、邹立虎、王勇接管 [11] - 邹立虎接管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A等3只基金,专注周期研究,在管规模225亿,三成为权益基金 [12][13] - 张仲维接管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股票A,科技成长风格,TMT板块占净值比近7成 [20][24] - 刘苏接管景顺长城价值边际灵活配置混合A等3只基金,均衡配置风格,食品饮料、医药为长期底仓 [28][30] 基金业绩与持仓 - 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股票A在2019-2024年连续6年正收益 [20] - 邹立虎持仓集中在黄金和工业金属等周期股,一季度前十大重仓占基金净值比42.57% [17][18] - 张仲维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主要为科技细分领域龙头,占基金净值比50.79% [25][26]
上市30年,连亏22年的“保壳专业户”终于退市!*ST恒立临死拉个垫背的,火速起诉会所装无辜
市值风云· 2025-05-21 18:36
公司事件 - *ST恒立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触及规范类退市情形 [5] - 公司2023年因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4年需满足盈利或营收不低于3亿元才能避免退市 [6] - 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营收预计3亿至3.5亿元(同比增长169%-214%),但亏损3300万至4300万元(同比扩大187%-275%) [7][8] 审计争议 - 公司2024年末更换年审机构为旭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3个月后双方在重大会计处理上存在分歧,导致年报未按时披露 [10][11][12] - 公司起诉旭泰索赔3827万元,指控其审计程序不当、沟通不及时等,但市场质疑公司故意选择审计能力薄弱的小所 [16][17][26] - 旭泰此前两年仅承接1单上市公司审计业务,2024年曾临时放弃新三板公司翰博设计的审计项目 [26][27] 历史经营问题 - 公司上市29年累计归母净利润亏损3.35亿元,扣非净利润连续22年亏损累计6.7亿元,多次通过变卖资产和政府补贴保壳 [31][32][34] - 业务涉及冷气设备、新能源电池、大宗贸易等但长期亏损,被市场称为"保壳专业户"和"不死鸟" [29][30][34] - 2024年6月新实控人石圣平以1亿元收购公司17.87%股份,半年后因退市面临重大投资损失 [36][37] 市场影响 - 公司股价在退市公告后连续3个一字跌停,散户投资者损失惨重 [38] - 部分专业投资者通过提前识别公司风险避免了损失 [42]
让风云君看得头疼,跑赢业绩基准到底有多难?连续五年跑赢基准的主动权益基金只有这些!
市值风云· 2025-05-20 18:02
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改革 - 5月7日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业绩比较基准的核心作用,提出建立浮动管理费机制与监管指引,推动基金产品"名副其实"[2][6] - 当前近50%主动基金以沪深300为基准,但存在基准设置不合理、风格漂移等问题,纠偏迫在眉睫[7][10] - 新规要求对三年业绩低于基准10%的基金经理降薪,超额显著者可提薪,目前仅30%产品近三年跑赢基准[12] 主动基金跑赢基准的挑战 - 2019-2021年牛市期间多数基金跑赢基准,但2022-2024年市场下行期仅20%产品达标,显示基金经理回撤控制能力普遍不足[14] - 近五年数据显示,主动基金相对基准平均超额从2021年96.83%暴跌至2024年-15.12%,跑输基准10%以上的产品占比达64.56%[13] - 全市场仅2.2%主动权益基金(46/2046)能连续五年跑赢基准,规模超10亿的仅25只,凸显长期稳定超额收益的稀缺性[17][19] 绩优基金经理与产品特征 - 胡中原管理的华商润丰混合A(003598.OF)五年累计回报138.4%,最大回撤-26.6%,其灵活配置型产品通过仓位调整实现连续五年正收益[23][35][36] - 王平管理的招商量化精选股票A(001917.OF)采用PB-ROE基本面量化模型,五年超额131%且回撤仅-25.9%,显著优于同类量化产品[33][35] - 姜诚的中泰玉衡价值优选A(006624.OF)以安全边际为核心,五年回报122.4%且最大回撤仅-17%,为榜单中回撤最小产品[23][25] 消费主题基金表现分化 - 谭丽的嘉实新消费股票A(001044.OF)与杨思亮的宝盈消费主题混合(003715.OF)均连续五年超额5%以上,但后者因仓位灵活使回撤控制在-29.6%[35][40] - 王斌的华安安信消费混合A(519002.OF)虽四年超额超5%,但因2022年跑输基准4.2%未上榜,其非主流消费股配置体现抗跌特性[41] 沪港深主题基金对比 - 鲍无可离职前管理的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A(000979.OF)连续6年正收益,最大回撤-18.6%,显著优于张金涛管理的同类型产品(回撤-42.2%)[29][35] - 张仲维接任后可能改变原价值风格,存在持仓换血风险[29]
EGR龙头转型新能源,驱动电机铁芯高增!隆盛科技:行业红利难掩资本依赖症
市值风云· 2025-05-20 18:02
核心观点 - 插混汽车销量占比快速提升,2024年占新能源汽车比例达40%,较2022年提高17个百分点 [3] - 隆盛科技业务深度受益于新能源混动与电动化发展,2023年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52%,预计2024年进一步提升 [26] - 公司面临EGR市场空间有限、马达铁芯业务毛利率低、客户集中度高及依赖资本市场输血等挑战 [31][46][50][60] 业务概况 - 公司从单一商用车EGR业务拓展为EGR系统、新能源驱动电机马达铁芯、汽车精密零部件三大板块 [18] - 2018-2023年营收CAGR达51.4%,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6.4亿元,同比增长38.5% [19] - 归母净利润从2018年百万级增长至2024年预计2.1-2.4亿元,同比增长43%-63% [22][24] EGR业务分析 - 柴油机EGR市占率40%排名第一,但混动EGR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力,2024年市场份额接近2/3 [31] - 2023年混动EGR产品营收占EGR总营收约25%,配套比亚迪、吉利等客户订单大幅增长 [32] - 预计2027年EGR市场规模32.2亿元,2024-2027年CAGR为15.6%,市场空间有限 [32][34] 马达铁芯业务分析 - 2024年上半年营收4.6亿元,年化市占率约16%,但毛利率仅9.3% [46] - 采取大客户策略,前两大客户为某外资品牌和联合汽车电子 [42] - 预计2027年马达铁芯市场规模113.3亿元,2024-2027年CAGR达26.2% [41][42] 财务与运营 - 2024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18.6%,净利率9.3%,EGR板块毛利率最高达24.5% [53][55] - 前五大客户占比65%,客户集中度高 [50][51] - 现金循环周期超2个月,反映议价能力较弱 [55][57] - 上市至今累计募资12.9亿,分红1.3亿,依赖资本市场输血 [60][61]
一季度基金众生相:科技主题席卷市场,规模激增15倍,消费基金垂涎半导体,挂羊头卖狗肉
市值风云· 2025-05-19 18:02
全球贸易与科技产业突破 - 特朗普政府2025年4月重启关税政策,加剧全球贸易格局变动 [2] - 中国科技产业实现关键突破:DeepSeek-R1大模型通过分布式推理架构创新,在1750亿参数规模下将单次推理成本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30%,打破"参数规模与成本不可兼得"的行业瓶颈 [2] - 全球AI竞赛逻辑从技术军备转向工程化落地能力较量 [2] 科技主题基金表现 - 一季度科技主题基金TOP10平均收益达20.1%,远超行业平均4.1%及大盘指数 [7][8] - 中欧智能制造混合A以26.7%收益率居首,其科技团队代表产品近一年收益最高达71.2% [9][10] - 建信裕利灵活配置混合(20.9%)、平安研究优选混合A(19.6%)、万家自主创新混合A(17.5%)等基金通过重仓AI算力、端侧应用及硬科技实现超额收益 [18][22][24] 基金经理调仓策略 - 中欧智能制造混合A大幅加仓港股腾讯控股(19.2%涨幅)和小鹏汽车-W(68.9%涨幅),恒生科技指数一季度上涨20.7% [11][12][13] - 平安研究优选混合A新增腾讯控股(占净值7.93%),并转向机器人、AI算力等赛道,一季度重仓股平均涨幅24.7% [28][29][32] - 万家自主创新混合A增持计算机行业(深信服持仓9.1%),减持电子板块 [36][38] 规模异动与行业现象 - 永赢数字经济智选规模从0.76亿元激增1564.5%至12.65亿元,重仓国产算力链个股如泰豪科技(76.2%涨幅)、科泰电源(147.76%涨幅) [42][43][46] - 消费主题基金出现风格漂移:圆信永丰消费升级(8.9%收益)重仓半导体(澜起科技、中芯国际)和互联网(腾讯控股),偏离传统消费赛道 [57][58] - 中银鑫新消费成长(7.4%收益)新进电子股晶方科技,科技持仓占比显著提升 [59][60] 市场结构性分化 - 科技板块与消费板块表现两极分化:上证主要消费指数一季度下跌1.1%,而中证消费服务领先指数仅微涨0.06% [51][52] - 消费基金为追求业绩转向科技股投资,违反基金契约精神,形成行业性风格漂移问题 [61]
公募新规将如何深刻地重塑市场生态?
市值风云· 2025-05-19 18:02
大金融板块近期表现 - 5月14日银行、保险、证券板块分别上涨0.52%、6.04%、3.3%,银行指数5月7日至15日实现7连阳累计涨幅5.6% [2] - 市场将上涨归因于公募新规实施前基金被动补仓大金融板块,但公募内部人士对此存在争议 [3][4] 公募新规核心影响 - 新规要求三年期产品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显著下降,直接约束收益创造能力 [9][12] - 新规打破两种旧模式:1)仅追求β收益的"躺平"策略 2)短期押注单一板块的激进风格 [13] - 基金经理面临两难选择:调整持仓比例贴近基准或修改业绩基准匹配自身风格 [16] 持仓调整与市场影响 - 当前公募银行/非银金融持仓比例5.5%/6.2%,较沪深300基准欠配8.2/4.4个百分点,但相对中证500超配3.4/-1.1个百分点 [14] - 若选择调仓贴近基准:1)降低基金经理个性化投资特征 2)可能引发资金从电子等超配板块(16.9%持仓)流向大金融 [21][25] - 市场波动率或显著下降,热点板块涨幅可能从50%压缩至30%,全市场成交量或萎缩 [21][23] 业绩基准调整路径 - 修改基准更灵活:价值型可改上证50,成长型可改创业板/科创50 [13] - 风险在于冷门基准可能失去增量资金支持,如电子板块当前超配沪深300达6.7个百分点 [25] - 量化指增策略或迎黄金期,主流宽基指数的纪律性增强策略将更受青睐 [27] 行业配置格局变化 - ETF资金持续流入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推动权重股抱团效应 [20] - 主动权益类基金可能形成"基准绑定+小范围超额收益"的新操作范式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