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吴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吉利汽车(00175):吉利汽车(00175.HK)2025二季报点评:Q2业绩符合预期,新车周期强势
东吴证券· 2025-08-15 19:37
投资评级 - 维持吉利汽车"买入"评级 [8] 核心观点 - 2025Q2营收777.9亿元,同环比分别+28.4%/+7.3%,归母净利润36.2亿元,同环比-60.0%/-36.2%,整体表现符合预期 [8] - 极氪单季度转亏,净亏损5.8亿元,单车亏损0.4万元,主要因资本化折旧摊销处理影响 [8] - 上调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期至150/221/295亿元(原为142/196/27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8/6倍 [8] 财务数据 盈利预测 - 2025E营业总收入337,835百万元,同比+40.65%,归母净利润14,979百万元,同比-9.94% [1] - 2026E营业总收入440,515百万元,同比+30.39%,归母净利润22,137百万元,同比+47.79% [1] - 2027E营业总收入511,664百万元,同比+16.15%,归母净利润29,511百万元,同比+33.31% [1] 季度业绩 - Q2总销量70.5万台,同环比分别+46.9%/+0.2%,单车ASP为11.0万元,同环比分别-12.6%/+7.1% [8] - Q2毛利率17.1%,同环比分别-0.7/+1.3pct,环比改善因规模效应及新能源产品盈利能力增强 [8] - 剔除汇兑影响后Q2净利润31.7亿元,同环比分别+141.8%/-9.0%,单车盈利0.45万元,同比+64.59% [8] 业务动态 - 下半年将上市4款新能源车型:银河M9(9月)、领克10 EM-P、极氪9X、银河星耀6 [8] - 极氪(含领克)Q2销量13.1万辆,同环比分别+9.3%/+14.8% [8] - 全年销量目标上修至300万辆,上半年销量业绩表现较佳 [8] 市场数据 - 收盘价18.95港元,市净率1.94倍,港股流通市值174,000.70百万港元 [5] - 每股净资产8.89元,资产负债率66.40%,总股本10,084.67百万股 [6]
北交所专题报告:中国核电总规模首次升至世界第一,建议关注北交所核电相关标的
东吴证券· 2025-08-15 16:47
全球核电发展现状 - 2024年核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9%[1] - 截至2025年3月全球在运核电机组417台,总装机容量3.77亿千瓦[1] - 中国核电总规模首次升至世界第一,商运机组58台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在建机组44台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1] 中国核电市场表现 - 2025年1-6月中国核电发电量2300.86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5.08%[67] - 核电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从2020年30%提升至2024年46.1%[1] - 2024年中国核电与中国广核平均上网电价分别为0.41、0.40元/千瓦时[1] 核电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核燃料循环(占比49%)、设备制造(压力容器占比23%)[74] - 中游由中核集团(45%)和中广核(48%)主导运营[91] - 下游通过电网售电,2024年市场化交易占比46.1%[1] 重点推荐标的 - 瑞奇智造:核能领域2024年收入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104.86%[100] - 克莱特:山东省唯一核电风机持证单位,2024年底核电在手订单1.41亿元[109] - 天力复合:核电复合材料国产化供应商,乏燃料处理项目供货金额达4000万元[123]
凯众转债:汽车轻量化设计先导者
东吴证券· 2025-08-15 16: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无 报告的核心观点 凯众转债于2025年8月15日开始网上申购,预计上市首日价格在130.76 - 145.40元之间,中签率为0.0013%,建议积极申购;凯众股份营收稳步增长、业务集中于汽车零部件且有技术研发优势,但销售净利率有所下降、管理费用率有所上升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转债基本信息 - 凯众转债发行规模3.08亿元,存续期6年,主体/债项评级AA - /AA -,初始转股价12.7元/股,转股期为2026年2月23日至2031年8月14日 [10] - 当前债底估值113.7元,YTM为2.19%;转换平价106.14元,平价溢价率 - 5.79% [11][12] - 转债条款中规中矩,总股本稀释率8.31%,对股本摊薄压力较小 [13] - 募集资金用于南通生产基地扩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11] 投资申购建议 - 预计凯众转债上市首日转股溢价率在30%左右,上市价格在130.76 - 145.40元之间 [14][15] - 预计原股东优先配售比例64.05%,网上中签率0.0013% [16] 正股基本面分析 财务数据分析 - 凯众股份是高新技术企业,客户覆盖国内外主流汽车厂,产品有市场前景 [17] - 2020 - 2024年营收复合增速10.92%,2024年营收7.48亿元,同比增1.22%;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2.24%,2024年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减1.56% [18] - 2022 - 2024年汽车零部件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均超90%,产品结构年际调整,胶轮业务占比下降,2024年有其他业务营收 [22] - 2020 - 2024年销售毛利率维稳,销售净利率下降,销售费用率下降,财务费用率稳定,管理费用率上升 [25] 公司亮点 - 凯众股份从事多领域研发、生产和销售,坚持技术创新,研发投入高 [30] - 拥有多专业学科研发队伍,在多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30]
7月经济数据点评:消费还有哪些潜在空间?
东吴证券· 2025-08-15 16:18
消费数据 - 7月社零同比增速从6月的4.8%降至3.7%,低于预期的4.9%[1] - 商品零售增速从5.3%降至4.0%,餐饮增速从0.9%微升至1.1%[1] - 6类"以旧换新"补贴品销售平均增速从17.5%降至12.7%,非补贴品从1.9%回升至4.2%[1] - 生育补贴规模900亿,预计下半年释放拉动社零同比0.3个百分点[1] 固定资产投资 - 7月固投累计同比从2.6%降至1.6%,当月同比从+0.5%降至-5.2%[1] - 建筑工程投资累计同比-0.8%,设备购置投资累计同比+15.2%(上月17.3%)[1] - 狭义基建累计同比3.2%(当月-5.1%),广义基建累计同比7.3%(当月-1.9%)[4] - 制造业投资两极分化:汽车制造累计+21.7%,电气机械累计-8.7%[4] 行业表现 - 工业增加值同比5.7%(上月6.8%),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5.8%(上月6.0%)[1] - 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从-11%降至-12%,销售累计增速从-3.5%降至-4.0%[4] - 出口同比7.2%超预期(预期5.9%),进口同比4.1%[1]
长江电力(600900):2026~2030年最低分红比例维持70%,安全边际稳固
东吴证券· 2025-08-15 15:2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2026~2030年最低分红比例维持70%,安全边际稳固 [1] - 2025H1业绩增长主要系六座梯级电站发电量同比增加5.0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22%至129.84亿元 [8]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1.73%,与长江电力2025年预期股息率3.62%的息差达1.89%,红利空间打开 [8] 财务预测 盈利预测 - 2025E归母净利润350.28亿元(同比+7.8%),2026E 367.15亿元(同比+4.8%),2027E 370.87亿元(同比+1.0%) [1][8] - 2025E EPS 1.43元/股,对应PE 19.32倍;2026E EPS 1.50元/股,对应PE 18.43倍 [1][8] - 2025E毛利率62.08%,归母净利率40.49% [9] 现金流与资本结构 - 2025E经营活动现金流64.63亿元,资本开支-16.64亿元 [9] - 2025E资产负债率62.72%,ROE 15.87% [9] 运营数据 - 2025H1六座梯级电站总发电量1266.56亿千瓦时(同比+5.01%),其中白鹤滩电站同比+16.66%至256.90亿千瓦时,三峡电站同比-5.43%至342.44亿千瓦时 [8] - 乌东德水库来水总量399.64亿立方米(同比+9.01%),三峡水库来水1355.32亿立方米(同比-8.39%) [8]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27.66元,市净率3.14倍,总市值6767.91亿元 [5] - 一年股价波动区间26.78~32.28元 [5]
AI算力持续迭代升级,液冷加速渗透行业高景气
东吴证券· 2025-08-15 13:4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3] 核心观点 - 液冷技术具备低能耗、高散热、低TCO等优势,冷板式液冷占据主流 [3][9][15] - AI驱动液冷需求放量,英伟达全面转向液冷,预计2032年全球液冷规模超190亿美元 [3][34][56] - 数据中心PUE相关政策趋严,推动液冷技术加速渗透 [3][44][45] - 国内运营商及互联网大厂加大液冷建设资本开支,液冷市场进入爆发期 [3][51][55] 液冷技术优势 - **低能耗**:液冷在2MW机房场景下能耗降低70%+,功率密度从风冷的15KW/RACK提升至浸没式液冷的135KW/RACK [3][11][15] - **高散热**:液冷PUE值可降至1.2以下,远低于风冷的1.5-1.8 [3][7][15] - **低TCO**:液冷通过减少机柜数量与占地面积实现长期成本节约,部分浸没式方案可实现10年免维护 [15][32] 液冷技术分类 - **冷板式液冷**:市场份额约80-90%,工作原理为冷却液通过冷板间接换热,建设成本最低 [16][23][32] - **浸没式液冷**:分为单相和两相浸没,PUE可低至1.05-1.15,但维护复杂度较高 [24][25][32] - **喷淋式液冷**:直接喷淋冷却液至发热器件,PUE介于1.2-1.4,产业链成熟度较低 [29][32] AI驱动液冷需求 - 全球算力规模预计2030年超16ZFlops,CAGR超50%,芯片TDP增长推动液冷需求 [37][38][42] - 英伟达GB300热设计功耗达140kW,全面转向液冷设计,带动液冷硬件用量激增 [55][56] - 国内智能算力规模2028年预计达2781.9 EFLOPS,CAGR 46.2% [37][38] 政策与市场动态 - 政策要求2025年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降至1.3以下,国家枢纽节点降至1.25以下 [43][45] - 电信运营商计划2025年50%项目采用液冷方案,阿里、腾讯等大厂资本开支超千亿 [51][55] - 全球液冷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29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194亿美元,CAGR 23% [56][57] 产业链及标的推荐 - **方盛股份**:布局液冷散热器、冷板及不锈钢管路,2025年数据中心业务预期成倍增长 [60][61][64] - **利通科技**:液压胶管领军企业,拓展数据中心液冷软管业务 [65][69] - **曙光数创**:浸没式液冷领军者,冷板式液冷产品营收占比快速提升 [70][74][76]
中国核电总规模首次升至世界第一,建议关注北交所核电相关标的
东吴证券· 2025-08-15 13:09
核心观点 - 中国核电总规模首次升至世界第一,截至2025年6月商运核电机组58台、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44台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2][48] - 核电作为高效清洁能源占2024年全球发电总量9%,具有能量密度高、单机功率大、土地利用率高等优势[2][23] - 核电产业链分为上游设备制造、中游建设运营和下游电力销售,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从2020年30%提升至2024年46.1%[2][71] 核电行业现状 - 全球在运核电机组417台总装机容量3.77亿千瓦,中国占比最高达16%[2][40] - 2025年1-6月中国核电发电量2300.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6%,占全国发电量5.08%[48][52] - 三代核电机组单位造价15000-16000元/kW,但利用小时达7670小时显著高于其他能源[24][30] 技术发展 - 核电技术历经四代发展,第四代包括气冷快堆等六种类型,安全性经济性持续提升[14][15] - 压水堆占全球反应堆74%,中国主要采用华龙一号和CAP1000技术路线[19][20] - 核燃料循环前端涉及铀矿开采至燃料组件制造,后端处理放射性废物[56][60] 产业链分析 上游环节 - 核岛设备投资占比最高,压力容器23%、蒸汽发生器17%、核级阀门12%[63][65] - 核燃料成本占核电总成本14%,二氧化铀为主要反应原料[56][57] -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实现国产替代,应用于冷凝器管板等关键部件[90][94] 中游环节 - 中广核和中核集团垄断运营市场,分别占比48%和45%[70][71] - 2024年核电平均上网电价0.40-0.41元/千瓦时,较2019年稳中有升[73] 下游环节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市场化交易比例持续提升[2][71] 重点公司 - 瑞奇智造:核能领域收入2024年突破2亿元,增长104.86%[78][80] - 克莱特:山东省唯一核电风机持证单位,2024年订单1.41亿元[84][86] - 天力复合:乏燃料处理设备用复合材料供货金额达4000万元[94][97] - 基康技术:中标太平岭等核电站安全监测项目[103][105] - 球冠电缆:参与三门、秦山等核电项目电力电缆供应[110][113]
机械设备行业点评报告:算力需求上行+新工艺涌现,看好PCB设备需求持续向好
东吴证券· 2025-08-15 12:31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算力需求上行带动PCB产业资本开支上行,2025Q1全球服务器销售额达952亿美元(同比+134.1%),2025年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达3660亿美元(同比+44.6%)[1] - PCB市场规模2024年为735.65亿元(同比+5.8%),2025年预计增至785.62亿元(同比+6.8%),服务器/存储方向产值109.16亿元(同比+33%),占比15%[1] - 高端PCB需求高增,2024年18层以上多层板产值同比+40.2%,HDI板产值增速达18.8%[1] 行业生产环节分析 - 钻孔、曝光、检测为PCB生产核心环节,2024年钻孔设备价值量占比20%,曝光/检测/电镀设备分别占比17%/15%/7%[2] - 多层板、HDI及高频高速板需求驱动技术升级:HDI板层数更多/电路更密集/孔径更小,对钻孔、曝光、电镀环节提出新要求[2] - 钻孔环节:盲孔/埋孔数量提升+孔径更小,需高精度机械/激光钻孔[2] - 曝光环节:电路密度高催生激光直接成像替代传统光刻[2] - 电镀环节:高厚径比通孔/盲孔/埋孔数量提升,工艺要求更高[2] - 机械钻孔国产化率较高,激光钻孔与激光成像存在国产替代机遇[2] 新工艺发展 - CoWoP工艺省去封装基板,将芯片直接封装至PCB板,PCB线宽从CoWoS-P的20-30μm降至10μm,需MSAP工艺实现精细布线[3] - CoWoP推动PCB向高密度/高精度发展,钻孔、曝光、电镀环节设备价值量有望提升[3] 投资建议 - 钻孔环节建议关注【大族数控】(机械+激光钻孔)、耗材端【鼎泰高科】【中钨高新】[4] - 曝光环节建议关注【芯碁微装】【天准科技】[4] - 电镀环节建议关注【东威科技】,锡膏印刷环节建议关注【凯格精机】[4]
谁在坚持买油车?
东吴证券· 2025-08-15 10:43
报告核心结论 - 报告基于7大品牌13款车型26名油车车主访谈,样本覆盖奥迪、宝马、奔驰、大众、丰田、日产、通用等品牌,价格带从10W以内至35W+,年龄以25-40岁为主(占比92%),54%为家庭首购[6][7][8] - 车主坚持购买油车五大原因:1)性价比高(全生命周期成本考量);2)充电条件不足(50%无专用充电桩);3)电池技术成熟度存疑;4)长途里程焦虑;5)年行驶里程不足1万公里使成本优势弱化[2][16][17] - BBA车主选择逻辑:1)社交属性(品牌认知度);2)百年车企技术沉淀;3)解释成本低(城乡通用)[26][27] - 电车吸引力排序:1)充电便利性(家充桩);2)技术稳定性验证期(5-8年);3)家庭增购场景[24][25] 车主样本特征 - 地域分布:覆盖18个城市(一线至四线),单一城市最多3个样本,上海/深圳样本量最大(各3个)[11] - 职业分布:22个细分行业,刻意避开汽车/金融从业者,IT(8%)、公务员(8%)、会计师(8%)占比较高[12] - 购车类型:首购54%(14人)、换购35%(9人)、增购8%(2人),仅1个家庭拥有电车[9] 购车决策因素 - 核心考量:品牌(提及率38%)、价格(35%)、空间(23%)、实用性(15%)[14][15] - 次要因素:安全性(12%)、动力性能(12%)、内饰(8%),智能化配置几乎未被提及[14][19] - 价格带差异:25W以上车型更看重品牌溢价(BBA占比75%),20W以下车型侧重实用性与耐用性[7][14] 电车接受度障碍 - 基础设施:42%因充电条件受限(23%无专用桩、19%物业限制),北方车主额外关注冬季续航衰减(8%)[16][17] - 技术信任度:38%质疑电池可靠性(寿命/安全/衰减),12%认为迭代过快导致贬值加速[17][22][23] - 使用场景:里程焦虑在长途驾驶场景集中体现(12%),混动系统维修复杂度被8%车主诟病[17][20] 豪华车市场洞察 - BBA认知分化:1)社交货币(农村辨识度);2)品质背书(工程积淀);3)阶层标识(35W+车主)[26] - 电车豪华属性争议:1)品牌认知需重建(华为/小米解释成本高);2)结构简化导致价值质疑;3)需先满足"尝鲜者"验证[26][27]
重庆啤酒(600132):乐堡、乌苏韧性增长,税率提升拖累盈利
东吴证券· 2025-08-15 10:29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乐堡、乌苏品牌韧性增长,但税率提升拖累盈利[1] - 2025H1营收88.39亿元(同比-0.24%),归母净利润8.65亿元(同比-4.03%)[7] - 25Q2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12.70%),主因所得税率从24Q2的20%阶段性抬升至27%[7] - 毛销差持续改善:25Q2毛销差提升0.60pct至33.85%,25Q1提升0.91pct至35.68%[7] 财务数据 盈利预测 - 2025E归母净利润11.05亿元(前值12.66亿元),对应PE 24X[7]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1.05/11.99/12.86亿元(同比-0.90%/+8.51%/+7.33%)[1][7] - 2025E营业总收入145.40亿元(同比-0.72%),毛利率48.93%(同比+0.36pct)[1][8] 运营表现 - 25H1销量同比+0.95%至180.08万吨,吨价同比-1.14%至4779.26元/吨[7] - 分品牌:乐堡、乌苏、嘉士伯、风花雪月增长,重庆、大理品牌小幅下滑[7] - 25Q2毛利率51.21%(同比+0.75pct),吨酒成本同比-3.37%[7] 资产负债表 - 2025E流动资产45.67亿元(同比+24.14%),货币资金18.78亿元(同比+73.57%)[8] - 2025E资本开支11.30亿元,经营性现金流30.29亿元(同比+19.16%)[8] - 资产负债率72.39%(2024A为77.63%),ROE 97.04%(同比+3.00pct)[8] 战略与展望 - 推进"扬帆27"和"嘉速扬帆"战略,强化"6+6"品牌组合高端化动能[7] - 当前消费β疲软,但资金面持仓处于低位,关注后续经营修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