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吴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中航光电(002179):2025 年三季报点评:短期利润让位于高端产能与研发卡位,为下一轮需求释放蓄势
东吴证券· 2025-11-04 17:25
投资评级 - 对中航光电维持“买入”评级 [1][10] 核心观点 - 公司短期利润承压但为下一轮需求释放蓄势 利润增速显著低于收入增速主要受营业成本快速上升拖累 [1][2] - 公司盈利质量承压但结构稳健 研发投入持续夯实长期竞争力 [2] - 公司资产结构稳健 负债水平可控 运营效率面临一定压力但风险整体可控 [3] - 公司经营现金流阶段性承压 但自由现金流仍为正 [10]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00亿元 41.69亿元 44.62亿元 [1][10]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60元 1.97元 2.11元 [1] - 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23.54倍 19.20倍 17.94倍 [1][10]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6.94亿元 259.63亿元 268.55亿元 同比增长9.71% 14.41% 3.43% [1] 2025年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8.38亿元 同比增长12.36% [1][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7.37亿元 同比下滑30.89% [1][2]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成本111.34亿元 同比增长24.61% [2]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29.70% 较去年同期36.61%下降 [2]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净利率11.90% 较去年同期18.83%回落 [2] 研发与费用结构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14.01亿元 同比增长12.61% [2]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占比高达97.9% 利润结构干净 主业贡献突出 [2]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38.75% 较上年同期微升1.77个百分点 [3]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有息负债合计10.79亿元 占负债总额不足7% 偿债压力较小 [3]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应收账款157.51亿元 同比增长21.73% [3]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存货56.97亿元 同比增长18.10% [3]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合同负债3.57亿元 同比增长24.92% 预示未来订单能见度良好 [3] 现金流状况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08亿元 去年同期为7.25亿元 [10]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28.21亿元 同比增长10.59% 占营业收入比重80.95% [10] 市场数据 - 当前收盘价35.01元 一年最低价34.50元 一年最高价46.37元 [7] - 当前市净率3.12倍 总市值741.61亿元 [7] - 每股净资产11.21元 [8]
鸿远电子(603267):2025年三季报点评:处于军工电子高景气赛道下的“产能升级+盈利兑现”关键跃升期
东吴证券· 2025-11-04 17:17
投资评级 - 对鸿远电子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公司处于军工电子高景气赛道下的“产能升级+盈利兑现”关键跃升期 [1] - 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6/4.80/5.71亿元,对应PE分别为36/24/20倍 [7] 2025年三季报业绩总结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27亿元,同比增长22.27% [1][7]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56% [1][7] -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0.76%至2.10亿元,主营业务盈利动能强劲 [7] 盈利能力分析 - 销售毛利率为45.49%,同比提升9.14个百分点 [7] - 销售净利率达15.54%,同比提升4.63个百分点 [7] - 业绩高增源于收入端恢复性增长叠加成本费用管控优化 [7] 财务健康状况 - 资产负债率为18.88%,处于极低杠杆区间,财务风险极小 [6][7] - 有息负债合计约3.23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不足6%,偿债压力轻微 [7] - 存货7.82亿元,同比下降4.77%,在营收增长背景下库存反降,反映供应链管理效率提升 [7] 现金流分析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11亿元,主要受应收账款增加及税费支付节奏影响 [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达11.34亿元,覆盖同期营收的79.44% [7] - 企业自由现金流为0.01亿元,由负转正,内生资金平衡能力良好 [7] - 期末现金余额8.29亿元,公司流动性充裕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年营业总收入2075百万元,同比增长39.11% [1][8]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325.54百万元,同比增长111.74% [1][8]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480.46百万元,同比增长47.59% [1][8]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570.98百万元,同比增长18.84% [1][8]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35.81/24.26/20.42倍 [1][8]
中航重机(600765):四季度回款高峰到来后,盈利与现金流有望同步向上共振
东吴证券· 2025-11-04 17:03
投资评级 - 对中航重机的投资评级为“买入”,且为维持评级 [1]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尽管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盈利质量有所承压,但核心业务仍具韧性,现金流造血能力正逐步修复 [8] - 展望未来,四季度回款高峰到来后,公司盈利与现金流有望同步向上共振 [1] - 基于此,报告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但下调了盈利预测 [8] 2025年三季报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77.76亿元,同比下滑6.59% [1][8]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6.16亿元,同比下滑39.72% [1][8]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34亿元,同比下降44.50% [8] - 销售毛利率为28.32%,同比下降3.16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9.13%,较上年同期的14.17%明显回落 [8] 财务状况与运营效率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9.05%,较去年同期的51.61%略有下降 [6][8] - 货币资金达43.44亿元,足以覆盖短期借款16.77亿元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5.30亿元等短期债务 [8] - 应收账款为100.84亿元,同比增长14.68%;存货为58.32亿元,同比增长27.31%,库存周转效率承压 [8] 现金流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9.1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20亿元进一步流出 [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55.28亿元,同比增长12.21%,收入“含现量”提升至71.09% [8] - 企业自由现金流由去年同期的-7.30亿元大幅改善至0.91亿元,股权自由现金流转正至3.55亿元 [8]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3亿元、12.91亿元、14.02亿元 [1][8][9] - 对应2025年至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67元、0.82元、0.89元 [1][9] - 对应2025年至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23.68倍、19.32倍、17.79倍 [1][9]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22%,2026年同比增长21.21% [1][9]
微软(MSFT):FY26Q1业绩点评:业绩超预期,云业务增速延续
东吴证券· 2025-11-04 16:24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微软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1][5][11]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微软FY26Q1业绩超预期,云业务增速延续,并看好其在生成式AI领域的发展潜力 [1][4][5] 业绩概览 - FY26Q1收入为777亿美元,同比增长18%(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7%),高于一致预期 [2] - FY26Q1经营利润率为49%,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2] - FY26Q1每股收益(EPS)为4.13美元,同比增长23%(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21%),超出预期 [2] - 公司指引FY26Q2收入将达795-806亿美元 [2] 分业务表现 - 生产力与商业流程(PBP)收入330亿美元,同比增长17%(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4%),主要得益于Microsoft 365商用云 [3] - 智能云(IC)收入309亿美元,同比增长28%(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27%),其中Azure和其他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高达40%(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39%) [3] - 更多个人计算(MPC)收入138亿美元,同比增长4%,主要得益于Windows OEM业务以及搜索和新闻广告业务 [3] 云业务与AI进展 - FY26Q1 Azure收入同比增速约40%(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39%),增速环比稳定 [4] - FY26Q1公司商业预定量同比增长112%(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11%),大幅超出预期,主要得益于OpenAI的Azure相关承诺以及大额合同增长 [4] - 公司预计FY26Q2 Azure收入按固定汇率同比增长约37%,维持高增速 [4] - GitHub Copilot用户数已超过2600万,GitHub平台开发者超1.8亿 [5] - Azure AI Foundry已被80%的财富500强企业使用,拥有8万家客户 [5] - 微软产品中的AI功能月活跃用户(MAU)达9亿人,Copilot系列产品MAU突破1.5亿人 [5] - Microsoft 365 Copilot采用速度环比增长50%,超过90%的财富500强企业使用 [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FY2026至FY2028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1亿美元、1376亿美元、1571亿美元 [1][11] - 预测FY2026至FY2028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16.03美元、18.51美元、21.14美元 [1] - 基于FY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对应市盈率(P/E)为32倍 [1][11] - 预测FY2026至FY202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66.46亿美元、3721.32亿美元、4202.56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95%、13.93%、12.93% [1] - 预测FY2026年资本支出将环比增长(FY26Q1资本支出约349亿美元),FY2026财年资本支出增长率将高于FY2025财年 [4]
杭叉集团(603298):亚洲物流展首发人形机器人“X1”系列,加速切入万亿级具身智能市场
东吴证券· 2025-11-04 15:5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杭叉集团的投资评级为“增持”,并予以维持 [1]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杭叉集团通过首发人形机器人“X1”系列,加速切入具身智能市场,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2] - 公司聚焦物流与工业场景,具备数据、渠道等核心优势,是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的理想场景 [3] - 通过收购国自机器人实现强强联合,公司智能化转型提速,产品矩阵将全面升级 [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公司于10月29日上海亚洲物流展首次展出首款人形机器人“X1”系列,基于自研行业级模型HCrobo,主要用于物料搬运 [2] - “X1”机器人额定负载15kg,作业高度1.8m,底盘移速2m/s,具备多模态感知能力,适应非结构化环境 [2] - 产品目前处于样机小批量试点阶段,预计2026年形成规模销售,目标在两年内实现60-70%的成本压缩与1-2年的投资回收期 [2] 市场与行业分析 - 物流行业为具身智能落地提供规模化应用基础,202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达14.1% [3] - 工业场景为具身落地提供良好场景集群,许多作业流程相似,可通过数据驱动实现落地 [3] - 公司作为国产叉车龙头,其年销售人工叉车可提供约50亿条物流领域感知数据,约为先进具身智能模型所用数据量的10倍以上 [3] 公司战略与协同 - 2025年7月公司宣布收购移动机器人龙头国自机器人,双方在仓储物流智能化领域强强联合 [4] - 通过吸收国自算法和软件能力,公司智能化转型提速,“X1”系列即为合作成果之一 [4] - 公司产品矩阵将逐步由传统工业车辆向物流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全面转型 [4] - 无人叉车将加速落地,定位为开箱即用、辅助/替代叉车工的产品,计划在全球年200万台销售量中快速渗透 [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报告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77.46亿元、191.60亿元、207.0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64%、7.97%、8.08% [1] - 预测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12亿元、24.11亿元、26.5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39%、9.01%、10.26% [1] - 预测每股收益(最新摊薄)分别为1.69元、1.84元、2.03元 [1] - 基于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至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16.18倍、14.84倍、13.46倍 [1] - 报告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2亿元、24亿元、27亿元 [9]
中国建筑(601668):Q3盈利承压,境外收入、细分领域订单表现亮眼
东吴证券· 2025-11-04 14:3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公司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1][7]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作为全球工程承包商龙头,持续着力提升经营质量,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分红政策 [7] - 尽管公司第三季度盈利因收入和毛利率下降而承压,但境外收入表现亮眼,细分领域订单增长显著 [1][7] - 基于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受传统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及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报告下调了其2025至2027年的盈利预测,但鉴于其估值水平,仍维持“买入”评级 [7]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第三季度单季营收为4499.12亿元,同比下降6.6% [7] - 公司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为77.78亿元,同比下降24.1% [7] - 公司第三季度单季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7.02亿元,同比下降23.5% [7] - 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为7.0%,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受地产开发业务拖累 [7] - 公司前三季度累计营收为15582.20亿元,同比下降4.2% [7] - 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归母净利润为381.82亿元,同比下降3.8% [7] 分业务运营情况 - 前三季度房屋建筑业务营收9886亿元,同比下降5.3%,毛利700.0亿元,同比下降4.3% [7] - 前三季度基础设施业务营收3706亿元,同比下降3.6%,毛利352.1亿元,同比上升0.2% [7] - 前三季度地产开发业务营收1771亿元,同比上升0.6%,毛利251.9亿元,同比下降17.8% [7] - 前三季度勘察设计业务营收67亿元,同比下降2.5%,毛利9.8亿元,同比下降1.8% [7] - 前三季度境外业务营收919亿元,同比显著增长8.8%,表现优于国内业务 [7] 费用与现金流 - 公司第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4%/1.2%/1.5%/1.0%,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7] - 公司第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为-1.67亿元,信用减值损失为-1.94亿元,同比多计提 [7] - 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率为1.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7] - 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695亿元,同比少流出75亿元,单第三季度为-58亿元 [7] - 公司前三季度收现比为99.0%,同比改善2.3个百分点 [7] - 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6.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7] 新签订单情况 - 前三季度公司新签合同总额3.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 [7] - 其中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30383亿元,同比增长1.7% [7] - 细分领域中,工业厂房新签合同额6405亿元,同比增长23.0% [7] - 能源工程新签合同额4419亿元,同比增长31.2% [7] - 市政工程新签合同额1903亿元,同比增长27.8% [7] - 境外业务新签合同额1684亿元,同比增长2.0%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报告下调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60.68亿元(前值510亿元),2026年预测至473.04亿元(前值518亿元),2027年预测至487.25亿元(前值526亿元) [1][7] - 预测公司2025年每股收益(EPS)为1.11元,对应市盈率(P/E)为4.87倍 [1][7] - 预测公司2026年每股收益(EPS)为1.14元,对应市盈率(P/E)为4.74倍 [1][7] - 预测公司2027年每股收益(EPS)为1.18元,对应市盈率(P/E)为4.60倍 [1][7] - 报告时点公司市净率(P/B)为0.47倍 [5]
中航机载(600372):以“技术领先+产能扩张”双轮驱动,打造一流机载供应商
东吴证券· 2025-11-04 14:29
投资评级 - 对中航机载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中航机载正以“技术领先+产能扩张”双轮驱动,致力于打造一流机载供应商 [1] - 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持续增长,分别为11.52亿元、13.37亿元、15.80亿元 [8] - 对应2025-2027年的预测市盈率(P/E)分别为51倍、44倍、37倍 [1] 2025年三季报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7.74亿元,同比增长1.25% [1][8]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90亿元,同比下降17.73% [1][8] - 销售毛利率提升至27.94%,显示产品结构优化或成本控制初见成效 [8] - 销售净利率为6.93%,同比下降13.15% [8] 费用与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达15.74亿元,同比增长14.50%,持续高投入彰显对核心技术的重视 [8]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9.69%至1.06亿元 [8] - 管理费用温和增长4.85%,整体费用结构更趋合理 [8]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为50.63%,较去年同期上升5.50个百分点 [6][8] - 短期借款93.0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3.30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有所加大 [8] - 长期借款同比大幅下降45.62%至19.77亿元,显示公司正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8] - 应收账款为277.69亿元,同比增长6.39% [8] - 存货177.37亿元,同比增长14.17% [8] 现金流状况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3.77亿元,同比大幅收窄62.29%,反映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提升 [8] - 自由现金流为-25.14亿元,虽仍为负,但同比改善明显 [8] - 以净利润11.62亿元测算,利润现金含量为-1.19,尚未转正,但趋势向好 [8] 产能与未来发展 - 在建工程19.89亿元,固定资产109.86亿元,显示产能扩张节奏稳健 [8] - 合同负债9.33亿元及预收款项0.63亿元,显示未来收入能见度略有波动但订单基础尚存 [8]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总收入为249.47亿元,同比增长4.47% [1] - 预计2026年营业总收入为274.65亿元,同比增长10.09% [1] - 预计2027年营业总收入为301.04亿元,同比增长9.61% [1]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EPS)为0.24元 [1] - 预计2026年每股收益(EPS)为0.28元 [1] - 预计2027年每股收益(EPS)为0.33元 [1]
2026年医药生物行业策略:洞察全球前沿技术,深耕创新药及其产业链
东吴证券· 2025-11-04 13:11
核心观点 - 2026年医药生物行业投资主线仍为创新药及其产业链,主要驱动力包括国产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提升、BD出海交易井喷、企业业绩扭亏为盈以及政策支持 [2][4] - 看好的子行业排序为:创新药 > CXO及科研上游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中药 > 药店 [2] - 2025年市场表现强劲,截至10月23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22.78%,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上涨82%,A+H股约88支个股涨幅翻倍 [2] 行情回顾 - 2025年1月1日至10月23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22.78%,跑赢沪深300指数2.57个百分点 [15][16] - 各子行业中,CXO板块及化学制剂板块领涨 [16] - 截至2025年10月23日,申万医药板块市盈率为30倍,约为近10年市盈率中位数33倍的90%,细分领域市盈率分别为:医疗器械36倍、生物制品35倍、化学制药35倍、医疗服务32倍、中药22倍、医药商业17倍 [18][19] - 截至2025Q3,公募基金重仓医药行业比例为8.13%,扣除主动医药基金及指数基金后重仓比例为5.85%,化学制药持仓占比最高达2.7% [21][22] 行业政策 - 国内政策全力支持创新药发展,十五五规划明确支持生物制造及创新发展,各地出台全链条支持政策 [4][36] - 支付端出现积极变化,国家医保局推动设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构建“医保+商保”多元化支付体系,2024年商业健康险收入约9400-9500亿元,占卫生健康费用9% [37] - 美国IRA法案对药价影响有限,其覆盖范围仅限于Medicare部分高价药,且存在缓冲机制 [29][30] 创新药出海与全球竞争力 - 国产创新药国际学术地位显著提升,2025年ASCO大会上中国公司口头报告73项占大会总体16%,ESMO大会上国产新药LBA约21项占大会总体超过18% [4] - 2025年Q1~Q3中国license-out交易达103笔,总金额920.3亿美元,同比增长77%,首付款45.5亿美元首次超过同期一级市场融资总额 [47][49][50] - TOP MNC从中国引进交易数量占其全球交易数量20%,交易金额占比达到39% [4][52] - 创新药出海交易中,临床后期项目占比提升至46%,非肿瘤领域项目占比从2024年的70.3%提升至2025年的74.6% [55][56][57] 创新药产业链 - 全球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研发投入为2776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4761亿美元,复合增长率9.4% [4] - 在美联储降息背景下,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自2024Q1起开始恢复,2025年趋势确认,新技术如XDC、双抗、多肽、CGT、TPD崛起推动全球创新药临床批件达10509个 [4] - 中国医疗健康投融资数据2025Q1起恢复,2025Q1-Q3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及科伦博泰等约63家配股合计融资535亿港币,融资环境大幅改善 [4] - 科研服务上游及CXO业绩拐点明确,建议关注三个方向:科研服务上游、新药物分子CDMO、以及投融资改善下的CRO需求恢复 [4] 医疗器械前沿技术 - 医疗器械板块股价处于低位,看好创新+自主可控+出海多线驱动 [4] - 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取得突破,马斯克创立的Neuralink估值高达90亿美元,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脑机接口方向,国内多家公司积极布局 [4]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持续发展,国产厂家在海外不断拓展,国内市场医疗设备招采有望逐步恢复,渠道库存基本消化完毕 [4] 推荐关注标的 - A股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百利天恒、信立泰、科伦药业、泽璟制药、迈威生物、热景生物、药明康德、皓元医药、联影医疗等 [4] - H股建议关注:百济神州、三生制药、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科伦博泰、和黄医药、药明合联、诺诚健华等 [3]
11月港股金股:静待风起青萍末
东吴证券· 2025-11-04 12:04
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进入年末调整阶段,但中长期仍处于震荡上行趋势中 [1] 配置思路 - 继续看好AI科技板块,认为港股科技点位具备吸引力,预计明年一季度港股EPS将边际回升 [2] - 增配红利股,因市场交易情绪回落、风险偏好下降,且历史数据显示港股红利在11-12月相对胜率提升 [2] - 继续看好创新药,美联储降息周期利好创新药企业,产业趋势明确且未来有BD合作落地催化股价 [2] 金股组合财务概览 - 阿里巴巴-W:市值31153亿元,预计26年EPS为5.4元,27年EPS为8.1元,对应26年PE为30.5倍,27年PE为20.1倍 [3] - 小鹏汽车-W:市值1742亿元,预计26年EPS为3.6元,27年EPS为5.4元,对应26年PE为25.7倍,27年PE为16.9倍 [3] - 中金公司:市值1571亿元,预计26年EPS为1.9元,27年EPS为2.0元,对应26年PE为11.1倍,27年PE为10.6倍 [3] - 申洲国际:市值1003亿元,预计26年EPS为4.9元,27年EPS为5.4元,对应26年PE为13.7倍,27年PE为12.4倍 [3] - 信达生物:市值1546亿元,预计26年EPS为1.3元,27年EPS为1.8元,对应26年PE为67.8倍,27年PE为49.0倍 [3] - 科伦博泰生物-B:市值1052亿元,预计26年EPS为-0.4元,27年EPS为2.7元,对应27年PE为166.5倍 [3] - 三生制药:市值773亿元,预计26年EPS为1.9元,27年EPS为2.2元,对应26年PE为17.0倍,27年PE为14.8倍 [3] - 绿色动力环保:市值103亿元,预计26年EPS为0.5元,27年EPS为0.6元,对应26年PE为10.9倍,27年PE为10.1倍 [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市值6948亿元,预计26年EPS为0.5元,27年EPS为0.6元,对应26年PE为8.4倍,27年PE为7.0倍 [3] - 锅圈:市值112亿元,预计26年EPS为0.2元,27年EPS为0.3元,对应26年PE为19.5倍,27年PE为16.4倍 [3] 阿里巴巴-W (9988.HK) - 阿里云2020-2024年AI相关产品消费额激增超20倍,2024年增速进一步攀升,作为国内最大公有云厂商将持续受益于AI增量需求 [11] - 淘天集团FY4Q25实现CMR收入710.8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显著高于GMV增速,预计未来仍能维持边际改善趋势 [11] - 预计政策监管趋缓将释放积极信号,阿里巴巴短期更注重毛利和效率提升,亏损业务收窄后将释放利润空间 [12] - 各业务板块毛利率和效率改善,云计算业务实现年度盈利,核心商业板块投入收缩减少亏损,预计下半年业绩盈利有望上调 [13] 小鹏汽车-W (9868.HK) - 预计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830亿元(同比+103%),2026年收入1494亿元(同比+80%),2027年收入2229亿元(同比+49%) [17]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3亿元,2026年扭亏为盈至68亿元,2027年增至103亿元,2026/2027年EPS分别为3.55/5.41元 [17] - 核心竞争力在于打造批量爆款能力,借鉴吉利汽车和比亚迪经验,年销量从50万到200万+仅需2-3年时间 [18] - 通过品类创新占领用户心智,基于扶摇架构的D-F-H三大子平台支持全品类车型,实现性能最优且成本定价具备竞争优势 [19] - SEPA2.0扶摇架构平台是技术底座,涵盖X-EEA电子电气架构、三电系统技术和硬件一体化技术 [20] - 2025Q4将进入一车双能大产品周期,推出首款车型鲲鹏超电X9,Ultra版本车型搭载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达2250TOPS [21][22] 中金公司 (3908.HK) - 2025年以来全市场日均股基交易额达16156亿元,同比增长74%,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充分受益且2025年有望兑现盈利弹性 [24] - 受益于港股IPO市场活跃,2025年上半年境内市场IPO和再融资规模分别为380亿元(同比+26%)和6461亿元(同比+808%) [24] - 公司国际业务基础坚实,2024年境外业务营收占比达25%,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26] 申洲国际 (2313.HK)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公司销量同比增长9-10%,全年营收增长低双位数,2026年随NIKE经营恢复有望量价齐升带动毛利率好转 [30] - 柬埔寨新成衣工厂已于2025年3月投产,越南第二面料工厂预计2025年底前投产,规划产能200吨/天,强化垂直一体化布局 [30] - 海外一体化布局完善受关税政策扰动较小,通过优化费用率保持较高净利润率 [32] 信达生物 (1801.HK) - 公司基本面稳健,2025年有望实现non-IFRS盈利,6款创新药商业化落地收入增长确定性强 [35] - IBI363、IBI343与武田达成总包超百亿美金合作,2024年已实现EBITDA转正,2025年盈利预期强 [36][37] - 6款新药上市带来新增收入,ADC和双抗平台技术具备差异化优势,如IBI3009与罗氏达成合作 [38] - 市场低估其全球BD能力与国际创新管线拓展速度,慢病板块正逐步贡献营收打破肿瘤依赖印象 [40] - 已有14个产品获批上市,3个品种在审评中,3个新药分子进入关键性临床,多个品种具备出海潜力 [41][42] 科伦博泰生物-B (6990.HK) - 公司国内商业化进程全面启动,BIC产品临床数据持续验证优越性,海外注册临床研究持续推进 [44] - 关键驱动因素包括SKB264海外临床推进顺利、国内商业化顺利以及新的ADC分子出海 [45] 三生制药 (1530.HK) - 辉瑞启动707联合NSCLC和CRC两项大癌种的全球III期临床,奠定百亿美金重磅药物潜力 [48] - 关键假设是辉瑞后续启动更多III期临床及联用ADC的II期临床,增强海外确定性 [49] 绿色动力环保 (1330.HK)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加权ROE同比增加1.27个百分点至7.57% [52] - 2024年自由现金流10.7亿元(同比+318%),每股派息翻倍,分红比例71.5%,2025年前三季度自由现金流11.13亿元(同比+46%) [52] - 截至2025年11月2日,H股股息率ttm为6.0%,PB为0.83倍,对应2025年PE为10.7倍,测算2025/2026年分红潜力达127%/140% [52] - 2025年前三季度供热量翻倍(同比增112%),财务费用2.85亿元(同比-17%) [52] - 与亚洲联合基建合作有望拓展境外轻资产业务,香港启动6000吨/日垃圾焚烧项目招标,合约金额约40亿美元(人民币264亿元) [54] - 股权激励获批复,设置2026-2028年扣非考核目标不低于7.11/7.42/7.73亿元 [5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0386.HK) - 资本开支保持高位加大上游勘探开发力度,持续优化进口天然气资源池结构控制采购成本 [60] - 新建炼能政策趋严和化工反内卷政策推进,炼化板块业绩有望改善 [61] - 拥有丰富优质上游油气资源,天然气产销量快速增长,后续挖潜潜力值得期待 [62][63] 锅圈 (2517.HK) - 2025年同店持续改善,加盟商开店动力提升,乡镇门店模型已成型具备较强竞争力,今年开店目标无忧 [66] - 收入端扩容叠加供应链优化和规模效应释放,净利率提升逻辑顺利兑现,当前2026年PE不到20倍具备安全边际 [66] - 乡镇开店逻辑舒畅,供给端竞争不充分,需求端符合消费趋势,公司运营能力优秀市场未充分认知 [67][69]
中联重科(000157):拟发行港股可转债,充分彰显未来业绩增长信心
东吴证券· 2025-11-04 11:3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中联重科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人民币60亿元H股可转债,约50%资金用于支持全球化发展战略落地,另外50%用于智能化研发[2] - 可转债采用溢价发行,转股溢价率为35%,强制赎回价格需达到13-14元,彰显公司对未来业绩和股价的信心[3] - 工程机械行业国内外共振向上,2025年为国内周期上行起点,公司收入迎来向上拐点[4] - 公司土方、矿山、农机、高机等“第二增长曲线”全球份额持续提升,具身智能机器人“第三增长曲线”预计2026年下半年开始量产[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4637百万元、63391百万元、72492百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14%、1602%、1436%[1]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38百万元、6095百万元、7377百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10%、2098%、2104%[1]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58元/股、070元/股、085元/股[1] - 对应现价的市盈率(P/E)分别为1421倍、1175倍、971倍[1] 财务状况与指标 - 公司最新收盘价为828元,市净率(P/B)为123倍,总市值为7160987百万元[7]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868%、2892%、2920%,归母净利率分别为922%、961%、1018%[10]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ROE-摊薄)分别为810%、893%、975%[10] 行业与公司前景 - 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在更新替换逻辑及资金到位改善支撑下,有望维持2-3年上行景气周期[4] - 海外市场短期非洲、中东、印尼等地需求高景气,欧美需求逐步复苏,长期看中国品牌竞争力提升将带动市占率提高[4]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收入增速开始转正,海外收入提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