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

搜索文档
ROE拐点交易和红利陷阱
东吴证券· 2025-07-26 23:08
报告核心观点 - 当前市场核心叙事是ROE迎来拐点,“反内卷+大基建”政策组合点燃市场乐观预期,红利资产核心叙事和资金逻辑面临挑战,后续市场预计“顺周期搭台、成长唱戏”,全A盈利与ROE有望企稳改善支撑指数中枢上移 [1][9] 基于ROE拐点的行情节奏 2016年供给侧改革行情节奏 - 第一步拐点交易(2016年2月 - 2016年8月):2015年11月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年底提出“三去一降一补”方针并强化棚改货币化表述,但市场未形成明确拐点预期;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相关文件后市场形成共识,万得全A开启反弹,8月PPI回正完成拐点交易 [2] - 第二步空间交易(2016年9月开始):政策持续推进,PPI同比转正、持续回升,工业企业利润增速、ROE趋势性改善,市场交易盈利向上改善空间,煤炭、钢铁等核心受益板块开启主升浪 [2] 本轮“反内卷”行情节奏 - 第一步拐点交易:7月1日中央财经委提出“治理无序竞争”以来,商品、股市快速上涨,已基本完成,对应2016年2 - 8月的拐点交易阶段,快速完成原因一是市场有学习效应,二是当前流动性充裕 [3] - 后续切换:由拐点交易向空间交易切换非一蹴而就,市场大概率经历震荡整固期,部分资金提前布局,前期获利资金有兑现需求形成抛压,待市场消化筹码、凝聚空间逻辑共识后,行情有望过渡至空间交易阶段 [3] 红利资产面临挑战 经济预期改善证伪永续红利叙事 - 2024年以来红利交易向银行缩圈,永续分红是核心叙事,稳定型红利中的银行因商业模式和未分配利润优势满足永续分红假设,估值抬升 [4] - 永续红利叙事隐含十年期国债利率持续下行或低位运行假设,当前经济预期改善推动利率端预期反转,类似2021年初美债利率抬升使核心资产估值见顶,红利资产核心叙事逻辑将瓦解 [4][6] 交易型资金流出使红利资金逻辑出现裂痕 - 红利行情主要参与者为股息型资金(如险资)和交易型资金,交易型资金博弈红利资产估值变化空间,放大其波动性 [7] - 交易型资金短期交易难以获确定性收益,其核心逻辑依赖市场叙事;宏观预期转向、ROE企稳回升时,交易型资金会转向成长板块,红利风格资金逻辑出现裂痕,估值溢价瓦解 [8] 总结及后市展望 市场趋势 - 红利资产核心叙事和资金逻辑面临挑战,“反内卷 + 大基建”政策组合推动供需格局优化,全A盈利与ROE有望企稳改善,支撑指数中枢上移 [9] 行业配置建议 - 顺周期领域:关注与大基建强相关板块,与“反内卷”政策共振,有明确业绩弹性 [9] - 科技成长方向: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军工、创新药是中长期主线 [9] - 主题投资:关注脑机接口、商业航天、可控核聚变、3D打印等领域 [9]
东鹏饮料(605499):2025H1 业绩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平台化战略持续兑现
东吴证券· 2025-07-26 23:0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公告显示25H1营收107.37亿元同比+36.37%,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37.22%;25Q2营收58.89亿元同比34.1%,归母净利润13.95亿元同比+30.75%;还公布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每10股派现金红利25元含税,分红率约54.7% [8] - 第二曲线保持高增全国化进程稳步推进,25Q2东鹏特饮/电解质饮料/其他饮料收入分别为44.6/9.2/5.0亿元,分别同比+18.8%、190%、61.8%;分地区看广东区域增速正常放缓,其他地区受益网点拓展及新品铺货保持较快增长 [8] - 报表余力较为充足,毛销差收窄扰动净利率表现,25Q2收现比1.05,末合同负债36.7亿元同比增加11.7亿元环比略降2亿元;25Q2归母净利率同比-0.61pct至23.7%,主因毛销差收窄,毛利率同比-0.35pct至45.7%,销售/管理费率含研发分别同比+0.5pct/0.14pct,25Q2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同比增加约7000万,剔除非经常损益影响,25Q2公司扣非净利率同比-2.4pct至22.3% [8] - 维持2025 - 2027归母净利润为46.5/60.1/73.5亿元,同比+40%、29%、22%,当前市值对应PE为34、26、21倍 [8] 相关目录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1,263|15,839|20,856|26,004|30,820| |同比(%)|32.42|40.63|31.67|24.69|18.5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040|3,327|4,654|6,010|7,349| |同比(%)|41.60|63.09|39.90|29.14|22.27| |EPS - 最新摊薄(元/股)|3.92|6.40|8.95|11.56|14.13| |P/E(现价&最新摊薄)|76.46|46.88|33.51|25.95|21.22|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299.93元,一年最低/最高价208.00/338.92元,市净率17.85倍,流通A股市值155,967.50百万元,总市值155,967.50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16.80元,资产负债率61.86%,总股本520.01百万股,流通A股520.01百万股 [6] 三大财务预测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流动资产(百万元)|12,706|18,015|24,543|32,462|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9,971|10,770|11,147|11,395| |资产总计(百万元)|22,676|28,785|35,691|43,857| |流动负债(百万元)|14,845|17,563|20,111|22,946|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140|198|224|259| |负债合计(百万元)|14,985|17,761|20,335|23,206|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7,688|11,020|15,352|20,648| |所有者权益合计(百万元)|7,692|11,024|15,356|20,652| |负债和股东权益(百万元)|22,676|28,785|35,691|43,857|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5,839|20,856|26,004|30,820|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百万元)|8,742|11,284|13,923|16,360| |税金及附加(百万元)|160|211|262|311| |销售费用(百万元)|2,681|3,322|3,995|4,606| |管理费用(百万元)|426|499|576|661| |研发费用(百万元)|63|73|84|96| |财务费用(百万元)|-191|-70|-85|-125| |营业利润(百万元)|4,145|5,839|7,583|9,271| |利润总额(百万元)|4,107|5,818|7,560|9,244| |净利润(百万元)|3,326|4,654|6,010|7,34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3,327|4,654|6,010|7,349|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6.40|8.95|11.56|14.13| |毛利率(%)|44.81|45.89|46.46|46.92| |归母净利率(%)|21.00|22.32|23.11|23.84| |收入增长率(%)|40.63|31.67|24.69|18.52|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63.09|39.90|29.14|22.27|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5,789|6,905|8,277|9,870|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6,875|-1,800|-489|-384|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507|-935|-1,465|-1,835|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453|4,175|6,323|7,651| |折旧和摊销(百万元)|359|294|328|357| |资本开支(百万元)|-1,684|-1,022|-723|-627| |营运资本变动(百万元)|2,451|2,242|2,042|2,267| |每股净资产(元)|14.78|21.19|29.52|39.71|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520|520|520|520| |ROIC(%)|25.81|28.32|29.05|28.31| |ROE - 摊薄(%)|43.27|42.23|39.15|35.59| |资产负债率(%)|66.08|61.70|56.98|52.91|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46.88|33.51|25.95|21.22| |P/B(现价)|20.29|14.15|10.16|7.55| [9]
二级资本债周度数据跟踪(20250721-20250725)-20250726
东吴证券· 2025-07-26 16: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对 2025 年 7 月 21 日至 25 日二级资本债周度数据进行跟踪,涵盖一级市场发行与存量、二级市场成交、估值偏离前三十位个券等情况 [1] 各部分总结 一级市场发行与存量情况 - 本周新发行二级资本债 6 只,规模 1099 亿元,发行年限 10Y、15Y,发行人性 质为大型民企、中央金融企业,主体评级 AAA、AA,发行人地域为广东省、北京市、浙江省 [1] - 截至 2025 年 7 月 25 日,二级资本债存量余额达 47596.35 亿元,较上周末增加 1085 亿元 [1] 二级市场成交情况 - 本周二级资本债周成交量约 2881 亿元,较上周增加 454 亿元,成交量前三 个券为 25 农行二级资本债 02B(BC)、25 工行二级资本债 01BC 和 25 中行二级资本债 01BC [2] - 分发行主体地域看,成交量前三为北京市、上海市和福建省,分别约为 2328 亿元、239 亿元和 89 亿元 [2] - 截至 7 月 25 日,5Y、7Y、10Y 二级资本债中不同评级到期收益率较上周有不同涨幅 [2] 估值偏离%前三十位个券情况 - 本周二级资本债周成交均价估值偏离幅度整体不大,折价成交比例小于溢价成交,折价幅度大于溢价成交 [3] - 折价率前三的个券为 21 长春发展农商二级、21 九台农商二级、23 华兴银行二级资本债 01,中债隐含评级以 AAA -、AA -、AA 评级为主,地域分布以北京市、广东省、湖南省居多 [3] - 溢价率前四的个券为 25 吉林银行二级资本债 02、24 中行二级资本债 02B、24 交行二级资本债 01B、23 瓯海农商行二级资本债 01,中债隐含评级以 AAA -、AA +、AA -评级为主,地域分布以北京市、上海市、四川省居多 [3]
绿色债券周度数据跟踪(20250721-20250725)-20250726
东吴证券· 2025-07-26 15: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对2025年7月21日至2025年7月25日绿色债券周度数据进行跟踪分析,涵盖一级市场发行、二级市场成交及估值偏离度前三十位个券情况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级市场发行情况 - 本周银行间及交易所市场新发行绿色债券24只,发行规模约359.99亿元,较上周增加274.20亿元 [1] - 发行年限多为3年,发行人性质包括央企子公司、地方国企、中央国企、大型民企,主体评级多为AAA、AA+级 [1] - 发行人地域涉及北京市、安徽省等多地,发行债券种类有超短期融资券、科创债等 [1] 二级市场成交情况 - 本周绿色债券周成交额合计610亿元,较上周增加87亿元 [2] - 分债券种类成交量前三为金融机构债、非金公司信用债和利率债,分别为304亿元、236亿元和54亿元 [2] - 分发行期限3Y以下绿色债券成交量最高,占比约87.94% [2] - 分发行主体行业成交量前三为金融、公用事业、交运设备,分别为325亿元、117亿元和15亿元 [2] - 分发行主体地域成交量前三为北京市、广东省、福建省,分别为250亿元、50亿元和50亿元 [2] 估值偏离度前三十位个券情况 - 本周绿色债券周成交均价估值偏离幅度整体不大,折价成交幅度小于溢价成交,折价成交比例小于溢价成交 [3] - 折价率前三的个券为21临川绿色债02(-0.3664%)、22万科GN003(-0.1649%)、24康富租赁MTN002(可持续挂钩)(-0.1057%),主体行业以金融、公用事业、房地产为主 [3] - 溢价率前四的个券为22广东债10(1.1757%)、GC风电KV(0.8326%)、20山东70(0.7413%)、25中核租赁GN002(碳中和债)(0.5381%),主体行业以公用事业、金融、交运设备为主 [3]
中东天然气设备深度报告:发电+能源转型加速中东天然气开发,中东装备出海正当时
东吴证券· 2025-07-25 17: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与中东政治经济往来密切,中东天然气储量丰富,在能源转型和发电需求增长下进入开发战略窗口期,创造合作新机遇 [2] - 中东各国积极布局天然气产业,资本开支上行将驱动工程建设与高端装备需求增长 [2] - 杰瑞股份和纽威股份在装备技术和客户认证上取得突破,在中东市场渗透空间广阔 [2] - 推荐杰瑞股份,看好纽威股份业绩稳健增长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中东政治经济往来密切,天然气开发需求创造合作新机遇 - “一带一路”合作深化,中国与中东政治、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中国是OPEC原油第一大出口国,“一带一路”成中国对外投资高地 [9][12] - 天然气和原油伴生,中东天然气储量巨大,部分国家已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13] - 2030年石油需求达峰值,中东各国为保经济利益短期增产动机强,且OPEC+配额制度受冲击 [22] - 发电和能源转型需求是中东天然气生产核心驱动力,天然气发电占比高且成本低,替代石油发电意愿强,部分国家依赖卡塔尔供应 [30][31] - 中东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发电占比增长,有望成为能源转型关键因素 [39] 中东各国天然气布局加速,资本开支快速上行驱动设备放量 - 沙特原油出口量下降,天然气以自产自用为主,人均基础设施水平低,能源结构调整和工业体系建设需求旺,计划提升天然气产量并建设管网,页岩气开发意愿强 [50][51][54] - 阿联酋是天然气净进口国,规划2030年实现自给自足并发展LNG出口,推进本土气田开发和全球项目布局 [66][73] - 科威特原油炼化项目进展快,天然气发电替代空间大,积极开发天然气项目以减少进口依赖和探索能源转型 [83][87][90] - 卡塔尔天然气净出口,发电占主导,借欧洲天然气紧缺机遇,通过百船计划锁定运输产能并签长期供气协议 [91][99][102] - 伊朗原油出口波动大,天然气产量随内需上升,储量全球第二但开发受制裁限制,若制裁松动有望成新增长点 [112][118] - 哈萨克斯坦资源富集但处理能力差,中国设备商有市场空间 [119] 装备技术&客户认证突破,杰瑞股份&纽威股份渗透空间广阔 - “一带一路”合作深化,中资企业在中东从分包到主承包转变,获更多气田EPC项目 [126] - 杰瑞股份主要竞争对手为欧美油服巨头,中东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进入市场面临技术、认证等难点,但有价格、服务等竞争力 [134][144] - 杰瑞股份覆盖气处理全流程设备生产,产能释放有序,非标项目设计能力强,在中东知名度提升,获多笔EPC订单 [151][160][166] - 纽威股份是油气阀门核心供应商,受益于中东需求增长,中东&非洲订单占比提升,阀门市场空间大,份额低成长空间广 [168][170][175] 投资建议 - 推荐杰瑞股份,看好纽威股份业绩稳健增长,并给出两家公司盈利预测 [176][177]
宏观点评20250725:改革有力度,创新有突破-20250725
东吴证券· 2025-07-25 17:32
2024年以来改革成效 - “硬科技”定位强化,已支持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上市,“科八条”后新上市16家企业中9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1] - 并购重组活力增强,2024年6月18日至2025年7月23日完成181起并购交易,金额超600亿元,2025年新增披露73单交易均完成[13] - 研发投入增大与成果转化加速,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1680.06亿元,同比增6.4%,多项关键技术加速落地[2] - 市场生态持续优化,428家公司推股权激励计划,覆盖率73%,2024年359家公司分红,总额358亿元,351家公司回购,金额215亿元[2] 本次改革突破与创新 - 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将第五套标准推广到其他科技产业,增设“科创成长层”[28] - 预先审阅提升审核效率,保护企业核心技术,试点“预先审阅”机制,与国际接轨[33] - 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稳定二级市场[44] 改革现实意义 - 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大本营,为创新企业提供成长土壤[46] - 化解未盈利企业融资困境,引导资金投向硬科技,推动资本市场向“长期价值”转型[47] 风险提示 - 政策落实存在时滞,科技研发进展突破效率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5]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0725
东吴证券· 2025-07-25 09:41
宏观策略 核心观点 与43个经济体相比,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比与工资水平不算低,但在占比、地产相关就业、行业工资差距三方面有改进空间,就业政策可从发挥服务业就业作用和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两方面调整[4]。 具体内容 - 就业结构现状: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比与工资水平不算低,但与高收入经济体比,卫生和社会工作、房地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偏低;地产增量开发市场就业接近饱和,存量运营市场有扩展空间;服务业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大[4]。 - 就业政策调整建议:一方面发挥服务业就业“蓄水池”作用,开展技能培训、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另一方面提升最低工资标准,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设定增长目标、采用分类制度并给予扶持[4]。 - 就业结构变化:就业总量有下行压力,适龄劳动人口占比回落但仍处全球较高水平;城镇就业人口占比稳中有升,城镇化率有增长空间;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占比相对稳定;二产中制造业和采矿业就业占比下滑,第三产业占比提升,受地产行业调整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部分行业就业人员占比有变化[4][5][6]。 - 就业结构国际比较:我国二产就业占比相对偏高,三产与均值接近;地产相关行业直接就业人员占比合理;服务业中住宿餐饮业和交运、仓储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比高,卫生和社会工作就业人员占比低;与高收入经济体比,部分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比有差距,地产相关就业中建筑业占比接近,房地产业和商务活动占比偏低[6]。 - 就业工资国家比较:我国整体就业工资中等偏低,服务业工资相对不低但行业间差距大;信息与通讯业和金融保险业工资水平相对偏高,教育业和房地产业工资水平相对偏低[6]。 固收金工 核心观点 2025年以来我国通胀低位运行,CPI和PPI同比走弱,建立模型预测下半年CPI或温和回升,PPI维持低位但降幅收窄[1][8]。 具体内容 - 通缩表现与成因:通缩是货币供应量下降、物价下行且经济衰退的现象,会自我强化形成“债务 - 通缩”循环,成因是供需失衡和货币供给或流通速度下降[1][8]。 - 海外应对通缩案例:日本在不同时期因不同原因引发通缩,采取财政扩张、引入通胀目标制度、量化宽松等政策;美国在金融危机期间因房地产泡沫破碎引发通缩,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1][8]。 - 2025年上半年物价特征:CPI同比略有下降,平均 - 0.07%,受食品和交通通信拖累;PPI同比持续走弱,平均 - 2.77%,生产资料低迷,生活资料跌幅稳定,政策刺激传导受阻[1][8]。 - CPI和PPI结构分析:CPI中食品烟酒、居住、能源相关等高权重板块价格下行,服务消费复苏不均衡;PPI中生产资料占比大,能源和原材料行业价格下跌拖累整体,部分中下游行业有抗跌性但无法抵消上游影响,PPI向CPI传导有障碍[8]。 - 2025年下半年通胀展望:预计下半年CPI或温和回升,PPI维持相对低位但降幅收窄[1][8]。 行业 核心观点 聚星科技是电接触产品“小巨人”,业务发展良好,预计未来归母净利润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10]。 具体内容 - 公司概况:成立于1996年11月,主营电接触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2024年11月11日登陆北交所,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增51.12%,2025Q1同比增长44.97%[10]。 - 行业情况:电接触产品行业规模扩大,2015 - 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0.98%;低压电器领域拓展,受固定资产投资、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下游市场需求释放[10]。 - 公司优势:专注核心产品,重视技术创新,形成多项核心技术;毛利率居行业前列,客户资源优质且粘性高;募资投产助力业绩成长,加大研发提高竞争优势[10]。 -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1.58/1.94亿元,同比增加12%/21%/23%,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3][10]。
电子行业点评报告:自主可控趋势不可逆,国之重器代工双雄应该重视
东吴证券· 2025-07-24 21: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美科技战持续加码,自主可控趋势不可逆,7月23日美国发布AI行动计划加强半导体出口管制,自主可控趋势不可改 [4] - Q2业绩预期优异,代工双雄均超指引,边际景气维持,叠加Q3新国补政策出炉,看好晶圆代工行业景气向上 [4] - 先进制程下半年扩产有望恢复,扩产量级有望超预期,代工边际催化向好 [4] - 建议关注基本面和催化面受益较多的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 [4]
李强将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北证指数温和反弹
东吴证券· 2025-07-24 21:21
资本市场新闻 - 李强将于7月26日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并致辞[3][8] - 欧盟通过总额930亿欧元的对美关税反制计划,若谈判破裂8月7日生效,其中首轮约210亿欧元4月实施,约720亿欧元清单7月23日通过[3][9] - 央行上海总部将探索数字人民币在离岸贸易结算应用,修订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实施办法[3][10] -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完善低价倾销等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3][11] 行业新闻 - 国家医保局将从机制保障、数智赋能、宣传动员三方面巩固扩大参保覆盖面[3][12][13]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泉州开幕,李书磊出席致辞[3][14] 市场表现 - 7月24日创业板指涨1.50%、科创50涨1.17%、北证50涨1.10%、沪深300涨0.71%、上证指数和A股指数涨0.65%[3][15] - 截至7月24日,北证A股成分股268只,平均市值31.93亿,成交额294.79亿元,较前日减少46.17亿元[3][17] - 北证A股收盘上涨230只,涨幅居前为恒立钻具涨29.98%、天润科技涨11.46%、田野股份涨9.36%;跌幅居前为*ST云创跌6.29%、百甲科技跌5.44%、基康仪器跌5.22%[18] 其他 - 公司公告暂无[2][28] - 今日新股暂无[28] - 风险提示包括个股盈利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贸易摩擦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2][28]
宏观深度报告20250724:中国的服务业占比低吗?工资低吗?
东吴证券· 2025-07-24 18:34
就业结构现状 - 2024年底城镇就业人口占比约64.5%,城镇化率约67%,城镇就业人口占比有望持续提升[2][11] - 2024年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约为22.2%、29.0%和48.8%,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偏低[2][14] - 2024年第三产业每1%增加值承载的就业比例约为0.85%,低于美、日、韩、德等发达经济体[2][14] 国际比较 - 2023年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约31.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8.2个百分点,制造业高约7.7个百分点[22][23] - 2023年我国卫生社会工作就业人员占比约1.7%,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约2.2个百分点[23] - 2022年我国就业人员人均月工资约1434.8美元,低于43个经济体均值2690.1美元[2][4][28] 政策建议 - 开展服务业技能培训,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2] - 设定最低工资增长目标,年均增速高于经济和社会平均工资增速,比例提至50%左右[2] - 采取分类最低工资制度,加大对低收入行业扶持力度[2] 风险提示 - 不同国家就业人员统计方法不同,国际比较有误差[3][4][37] - 各国最低工资标准有差异,国际比较不能完全反映实际工资差异[3][4][37] - 受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影响,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收入被低估[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