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证券

搜索文档
海容冷链(603187):Q2出口快速增长,冷藏柜份额提升,经营表现明显改善
国投证券· 2025-08-22 10:07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维持海容冷链"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17.28元,对应2025年17倍PE [6] - 当前股价为13.93元(2025年8月21日),总市值53.83亿元,流通市值与总股本均为3.86亿股 [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收入17.9亿元(YoY+12.9%),归母净利润2.2亿元(YoY+10.4%);Q2单季度收入8.8亿元(YoY+20.0%),净利润1.2亿元(YoY+36.6%)[2] - Q2净利率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至13.2%,主因信用减值损失减少1522万元、海外高毛利业务增长(毛利率+0.4pct)及管理费用率优化(-0.4pct)[3]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2.4亿元,销售回款同比+2.9亿元 [4] 分业务增长驱动 - **冷冻柜**:内销承压(国内冰淇淋需求弱),但东南亚外销快速增长 [3] - **冷藏柜**:客户供货份额提升推动增长,订单持续落地 [3] - **商超柜**:一站式解决方案深化客户合作,新兴场景开拓带动较快增长 [3] - **智能柜**:下游品牌商认可度提升,Q2实现快速增长 [3]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EPS为1.02/1.14/1.28元,对应PE 13.7/12.2/10.9倍 [5] - 2025E收入31.8亿元(YoY+12.2%),净利润3.9亿元(YoY+11.1%),净利率12.4% [12] - ROE预计从2024年8.6%回升至2027年10.3%,ROIC同步改善至9.7% [12]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国内商用冷柜领军企业,具备领先的研发能力和柔性化制造体系 [4] - 全球优质客户资源积累,冷藏柜份额持续提升,东南亚市场加速突破 [2][3]
松原安全(300893):2025Q2业绩高速增长,海外工厂落地在即
国投证券· 2025-08-21 23:1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38.7元(当前股价33.95元)[5][7] 业绩表现 - 2025H1营收11.48亿元(同比+42.87%),归母净利1.61亿元(同比+30.85%)[1] - 2025Q2单季营收6.12亿元(同比+40.77%),归母净利0.88亿元(同比+41.03%,环比+18.92%)[1][3] - 2025Q2毛利率29.15%(环比+1.21pct),期间费用率11.45%(同比-0.3pct)[3] 业务结构 - 安全带业务6.76亿元(同比+27.8%),占营收58.9%[2] - 气囊业务2.99亿元(同比+72.3%),方向盘业务1.48亿元(同比+283.3%)[2] - 大客户吉利Q2销量98.5万辆(同比+29%),奇瑞64万辆(同比+12%)[2] 增长驱动 - 新客户拓展:小鹏、理想、零跑等新势力客户,2024年获得Stellantis定点(预计2026年量产)[4] - 新产品开发:遮阳板气囊(2025年底预研发)、远端气囊(2025H2量产)、非汽车领域布局[4] - 海外扩张:马来西亚基地2025Q3达产,首期引入7条智能产线[4] - 供应链自制:气囊布已量产,OPW 2025Q3量产,推进气体发生器自制[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4.1/5.3/7.3亿元,对应PE 26.4/20.3/14.7倍[5] - 2025年营收预测28.6亿元(同比+45%),净利润率14.3%[10] - 2023-2027年净利润CAGR达38.1%,ROE从18.6%提升至22.7%[10][12]
飞荣达(300602):散热需求驱动热管理业务高增,电磁屏蔽与轻量化受益行业向好
国投证券· 2025-08-21 22:0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42.63元(当前股价33.57元)[5][8] - 基于2025年61倍PE估值,反映液冷技术积累和优质客户结构优势[8][16] 财务表现 - **25H1业绩高增**:营收28.83亿元(YoY +27.42%),归母净利润1.66亿元(YoY +118.54%),扣非净利润1.36亿元(YoY +98.36%)[1] - **25Q2加速增长**:营收17.02亿元(YoY +38.01%),归母净利润1.08亿元(YoY +141.41%)[1] - **盈利能力改善**:25H1毛利率19.58%(同比+1.72pcts),净利率6.07%(同比+3.86pcts),费用率优化(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0.49/-1.95/-0.14pcts)[2] 分业务表现 - **热管理材料及器件**:25H1营收10.85亿元(YoY +37.53%),毛利率16.70%,AI服务器散热产品获批量订单并交付[3][15] - **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25H1营收7.83亿元(YoY +13.68%),毛利率29.82%,受益消费电子复苏[3][15] - **轻量化材料及器件**:25H1营收7.60亿元(YoY +35.21%),毛利率11.55%,受益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2025H1新能源车销量同比+40.3%)[3][15] 未来预测 - **收入预测**:2025-2027年营收预计63.6/79.5/99.8亿元(CAGR 25.5%),毛利率提升至22.03%[12][13] - 热管理业务:2025年预计营收25.17亿元(YoY +35%),毛利率18%[15] - 电磁屏蔽业务:2025年预计营收15.06亿元(YoY +15%),毛利率30%[15] - **利润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07/5.73/7.48亿元,对应PE 48/34/26倍[10][16] 行业与竞争优势 - **下游驱动**:数据中心液冷需求(AI算力提升)、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消费电子创新推动三大业务增长[3][15] - **技术优势**:单相/两相液冷模组技术储备领先,电磁屏蔽解决方案行业领先[15][16] - **可比公司估值**:当前PE低于英维克(102倍)、高于同飞股份(41倍)和中石科技(39倍)[17]
扬杰科技(300373):行业需求扩张国产化加速,业绩稳步上升
国投证券· 2025-08-21 16:4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70.49元(当前股价60.76元)[4][6] - 基于2025年3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较现价有16%上行空间[4][6]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4.55亿元(+20.58% YoY),归母净利润6.01亿元(+41.55% YoY)[1]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CAGR达20%,净利润CAGR达17%,2025年预测净利润12.76亿元[4][10] - 行业需求受汽车电子/AI/以旧换新政策驱动,国产化率持续提升[2] - 双品牌战略("YJ"主攻亚太、"MCC"主打欧美)实现全球渠道覆盖[2] - 第三代半导体(SiC)和IGBT芯片取得突破,车载模块获多家Tier1测试意向[3] 财务预测 利润表 - 2025E营收74.21亿元(+23% YoY),毛利率34.3%(较2024年提升1.2pct)[10][11] - 研发费用率维持在7.1%高位,净利润率17.2%[10][11] - 2025E ROE提升至13.2%(2024年为11.4%)[10][11] 资产负债表 - 2025E资产负债率降至24.3%(2024年35.8%),流动比率改善至3.01[11] - 固定资产规模2025E缩减至29.06亿元(-16% YoY)[11] 估值指标 - 当前PE 25.9倍(2025E),低于历史35.7倍(2023A)[10] - PEG 0.9倍(2027E),显示长期估值吸引力[11] 产品与技术 - 完成650V/1200V全系列IGBT芯片开发,实现批量出货[3] - 8吋/12吋平台微沟槽技术达1.6/2.2µm pitch水平[3] - 纵向整合产业链(单晶硅片→芯片设计→封装测试)形成竞争优势[3]
新洁能(605111):下游景气度回暖,产品结构持续调优
国投证券· 2025-08-21 16:0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41.42元(当前股价34.90元)[4][5] 核心观点 - **下游景气度回暖**:新能源汽车领域2025年1-6月产销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出口同比增长75.2%;AI服务器、工控(无人机/机器人)、光伏储能等细分领域需求强劲[2] - **业绩稳健增长**: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3亿元(+6.44%),归母净利润2.35亿元(+8.03%)[1][2] - **产品结构优化**:SGT MOS第三代产品全系列商用,IGBT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放量,第四代SJ MOSFET在家电照明市场快速渗透[3] - **新兴客户突破**:成功导入国内外AI算力服务器客户并实现批量销售,AI算力及通信领域收入占比达6%[3] 财务预测 - **收入与利润**: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2.49亿/27.21亿/32.93亿元,归母净利润5.73亿/6.59亿/8.09亿元,CAGR达22.9%[4][10] - **盈利能力**:2025年净利润率25.5%(2023年为21.9%),ROE提升至12.8%(2023年8.9%)[10][11] - **估值指标**:2025年PE 25.3倍,PB 3.2倍,目标价对应30倍PE[4][10] 行业与业务结构 - **下游应用分布**:工业自动化(39%)、汽车电子(15%)、机器人(7%)、AI算力及通信(6%)[3] - **技术迭代**:SGT MOS第三代产品覆盖汽车电子/AI数据中心等高功率场景,IGBT产品线持续拓宽应用场景[3]
晶品特装(688084):需求复苏实现减亏,备产备货静待花开
国投证券· 2025-08-21 15:15
投资评级 - 首次给予买入-A评级,12个月目标价121.5元(当前股价95.5元)[4][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7665万元(同比+112.6%),归母净利润-755万元(同比减亏62%),扣非净利润-1859万元(同比减亏28%)[1] - 毛利率25.1%(同比-4.8pct),费用摊薄效应推动减亏[1]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0.23/0.70/1.13亿元,增速扭亏/209%/61.6%[4] 业务分项表现 - 特种机器人:营收2992万元(同比+10.4%),毛利率53.8%(同比+24.67pct)[2] - 智能感知装备:营收1239万元(同比+96.9%),毛利率19.03%(同比-11.60pct)[2] - 模拟仿真:营收1455万元(同比+1421%),毛利率-9.16%(同比-39.69pct)[2] 研发与产能布局 - 2025H1研发投入2495万元(同比+2.12%),管理/销售费用同比+29.26%/+3.80%[3] - 存货2.09亿元(较年初+36.6%),新增1895万元投入南通产线建设,反映备产备货积极[3] 行业与估值 - 可比公司中无人机/航天彩虹/绿地谐波2026年平均PB 5.5倍,报告给予公司4.8倍PB(2026年)[4][10] - 当前市值72.3亿元,2026年预测ROE 4.2%,2027年提升至6.5%[10][11] 市场表现 - 近12个月绝对收益154.1%,跑赢沪深300指数126个百分点[8]
鼎捷数智(300378):举办数智生产力创想会,打造AI应用方法论
国投证券· 2025-08-21 15:03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投资评级为买入-A,维持评级 [5] - 6个月目标价66.87元,较当前股价55.17元有21.2%上行空间 [5] - 总市值149.73亿元,流通市值148.62亿元,总股本2.71亿股 [5] 核心业务与战略 - 鼎捷数智提出AI融合下的未来世界架构:物理数字双世界模型、快慢任务双内核驱动、三类智能体(数字分身/专家/指挥官) [2] - 企业AI落地分三阶段:创新试点(降本增效)、拓展规模(拓增业务)、业务重构(范式破界) [3] - 构建"AI软基建"雅典娜平台,通过PaaS层能力套件化降低使用门槛,形成"共需同欲"价值共创关系 [3][4] 技术平台与产品生态 - 雅典娜数智原生底座整合AI/大数据/知识图谱,具备低代码、云原生特性,覆盖业务/知识/数据中台及智驱平台 [4] - AI模型双轮驱动:传统AI算法(NLP/时序预测/图像检测)适配制造业场景,大模型领域与DeepSeek R1/Qwen2.5/YI 1.5等开源模型合作开发垂直行业模型 [4][8] - 推出场景化AI应用(零部件云/装备制造云/财务云)和通用AI应用(ChatFile/文生设计/"娜娜"数智员工) [8]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25.89/29.03/33.09亿元,CAGR 13.1%;归母净利润2.01/2.49/2.94亿元,CAGR 21.0% [9][11] - 采用PS估值法,目标价对应2025年7倍动态市销率 [9] - 关键财务指标:毛利率60.7%-61.7%,净利润率7.8%-8.9%,ROE 8.8%-10.9% [11]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12个月股价区间15.75-66.06元,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217.5% [5][6] - 工业软件领域领先企业,深耕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在中国台湾地区积累深厚实践经验 [9] - 近期举办数智生产力创想会,发布《数智生产力》专著强化行业影响力 [1][2]
小鹏汽车-W(09868):25Q2毛利率显著提升,期待增程产品周期
国投证券· 2025-08-21 14:2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102.6港元(当前股价80.45港元)[7] 核心观点 - 25Q2营收182.7亿元(同比+125.3%,环比+15.6%),净亏损收窄至4.8亿元,Non-GAAP净亏损3.9亿元[1] - 汽车交付量10.3万辆(同比+241.6%),单车ASP提升至16.9万元(环比+1.62万元)[2] - 汽车销售毛利率达14.3%(同比+8.0pct,环比+3.9pct),研发/销售费用率分别降至12.1%/11.9%[3]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900/1389/1736亿元,对应PS 1.7/1.1/0.88倍[4] 业绩表现 - **收入增长**:25Q2汽车销售业务收入169亿元(同比+148%),占总营收92.5%[2] - **毛利率改善**:技术降本、供应链优化及规模效应推动毛利率同比提升8pct[3] - **费用控制**:研发费用率12.1%(同比-6.01pct),销售费用率11.9%(同比-7.54pct)[3] 产品与战略 - **新车周期**:Q4将推出增程新车,2025年计划发布2款Mona SUV及多款增程车型[4] - **AI能力**:智驾保持国内第一梯队,G7 Ultra/P7搭载3颗图灵芯片,即将推送VLA大模型[4] - **经营优化**:24年以来供应链、产品打造及组织效率显著提升[4] 财务预测 - **营收预期**:2025E营收900.4亿元(同比+120.3%),2027E达1735.8亿元[10] - **盈利拐点**:预计2026年实现净利润22.8亿元(2025E亏损31.6亿元)[10] - **估值指标**:2025E市销率1.7倍,2027E净资产收益率20.3%[10]
长虹美菱(000521):Q2空调内销快速增长,盈利能力受汇兑影响
国投证券· 2025-08-21 13:3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8.99元(当前股价7.67元)[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收入180.7亿元(YoY+20.8%),归母净利润4.2亿元(YoY+0.3%)[1] - Q2单季收入107.1亿元(YoY+18.8%),归母净利润2.4亿元(YoY-9.7%)[1] - Q2毛利率9.5%(同比+0.1pct),净利率2.2%(同比-0.7pct)[3] - Q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6.5亿元(YoY-7.2%)[3] 分业务分析 - 空调业务:H1收入YoY+36.2%,Q2内销出货量YoY+28.4%(外销+1.8%)[2] - 冰箱业务:H1收入YoY-4.1%,Q2内销出货量YoY-1.7%(外销-2.6%)[2] - 洗衣机业务:H1收入YoY+32.7%,受益于国内外差异化产品策略[2] 盈利驱动因素 - 空调内销增长主要受以旧换新政策和618促销驱动[1][2] - 汇兑损失导致Q2财务费用率同比+0.6pct,侵蚀利润[3] - 费用控制良好:Q2销售/管理费用率持平,研发费用率-0.1pct[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75/0.83/0.92元[3] - 2025年预测收入321.7亿元(YoY+12.5%),净利润7.7亿元(YoY+10.3%)[10] - 持续贯彻"一个目标,三条主线"经营方针,优化渠道布局[3]
英维克(002837):液冷驱动25H1业绩高增,算力时代机遇铸就增长引擎
国投证券· 2025-08-21 08:59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维持英维克"买入-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81.88元,当前股价69.30元(2025-08-20)[7] - 采用PS估值法给予2025年13倍PS,对应目标市值81.88元/股[4] - 总市值671.53亿元,流通市值583.96亿元,总股本9.69亿股[7] 财务表现 - 25H1营业收入25.73亿元(+50.25%),归母净利润2.16亿元(+17.54%),扣非净利润2.02亿元(+18.05%)[1] - 25Q2单季收入16.41亿元(+69.67%),归母净利润1.68亿元(+37.98%),扣非净利润1.6亿元(+37.13%)[1] - 25H1整体毛利率26.15%(同比-4.84pcts),净利率8.78%(同比-1.92pcts)[2] - 费用率优化: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3.91%/4.01%/7.61%(同比-2.90/-0.56/-0.75pcts)[2] 业务亮点 - 算力及机房液冷业务25H1营收超2亿元,机房/机柜温控产品收入分别同比+57.91%/+32.02%[2] - 液冷产品全链路布局覆盖冷板、快速接头、Manifold、CDU、机柜等[3] - 入选英伟达MGX生态系统合作伙伴,UQD产品应用于Blackwell GB200系统开发[3] - 客户包括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等头部数据中心运营商[3] 未来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61.04/79.10/99.21亿元,归母净利润6.11/7.81/10.19亿元[4] - 未来三年收入CAGR 30.2%,净利润CAGR 31.1%[12] - 2025年预测PE 107倍,PB 18.4倍,PS 10.7倍[11] - ROE持续提升:从2023年13.8%预计升至2027年21.4%[11] 行业机遇 - 液冷技术成为高热密度数据中心散热优化主流方案,进入规模应用阶段[3] - 算力时代驱动液冷需求,公司技术优势与客户资源形成增长双引擎[3] - 与英伟达深度合作强化技术背书,受益全球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浪潮[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