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虹公司(688347)
icon
搜索文档
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半导体材料企业如何借势崛起、出海谋局?
搜狐财经· 2025-05-18 09:04
行业战略机遇与挑战 - 中国半导体材料行业面临战略机遇期与转型阵痛期的双重考验,AI、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驱动产业升级 [1] - 政策红利、技术突破与新兴市场共同勾勒半导体材料产业升级路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规模超3000亿元 [2] - 国内12英寸晶圆厂密集建设加速半导体材料产业升级,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晶合集成均在建设12英寸产线 [2] 国产化进程与市场驱动 - 国产半导体材料机遇来自政策支持、产能建设及新兴市场驱动,新能源汽车、5G通信、AI等领域需求激增 [2] - 美关税压力促使企业转向本土供应链,国内成熟制程材料价格仅为国际同类产品1/3,吸引全球订单转移 [3] - 华泰证券预测2027年中国12英寸成熟制程产能将占全球47%,国产材料企业迎来巨大市场替代空间 [3] 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挑战 - 半导体材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周期长,如光刻胶验证需1-2年,企业短期盈利能力较弱 [3] - 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因产能扩张初期折旧成本高面临利润压力,国际供应链波动影响采购稳定性 [3] - 半导体材料库存周转天数及应收账款回款天数增长,营运资金对现金流压力加大 [4] 新兴应用场景与增长点 - 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AI、绿色能源为明确增量市场,量子计算、植入式医疗设备为长期增长点 [4][5] - 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在电动汽车关键部件中大规模应用,预计2025年全球SiC材料市场规模突破60亿美元,车用占比超30% [5] - 光刻胶及湿电子化学品领域有望三到五年内实现关键突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计划投入超500亿元支持光刻胶研发 [5] 市场格局与国际化路径 - 光刻胶、电子特气、湿电子化学品等国产化程度低,新进入企业有较大市场空间 [6] - 企业需攻克高端材料、建立认证壁垒,通过境外设厂、并购获取技术专利并绑定全球头部客户 [6]
华虹半导体(1347.HK):新厂投产影响当季盈利
格隆汇· 2025-05-16 14:03
财务表现 - 1Q25收入5 41亿美元 同比增长17 6% 环比持平 主要受益于晶圆交付量增加 [1] - 1Q25毛利率9 2% 环比下降2 2个百分点 贴近上季指引下限 新产线投产折旧是主因 [1] - 1Q25股东应占利润0 04亿美元 同比大幅下降(1Q24为0 3亿美元) 研发工程片开支增加及汇兑损失是主因 [1] - 25Q2收入指引5 5-5 7亿美元 毛利率指引7-9% 新产能折旧影响突出 [1] 产品结构 - 1Q25嵌入式存储/独立存储/功率器件/模拟与电源管理/逻辑及射频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9%/38%/14%/4%/35% [1] - 功率器件收入占比30% 本季同比增速转正(此前连续五季负增长) 超级结和MOSFET产品需求回升 [1] - 模拟及电源管理收入占比25% 需求增长动能保持 嵌入式存储收入占比24% 本季增速放缓 [1] 产能与定价 - 无锡二期12寸产能稳步爬坡 预计2025年底达4万片/月 2026年中完成8 3万片/月总产能 [2] - 1Q25整体产能利用率102 7% 持续保持满载状态 [2] - 1Q25晶圆均价环比下降1%至419美元 8英寸产线价格压力仍存但后续降价空间有限 [2] - 预计2025/2026年晶圆均价分别增长6%/5%至444/465美元 12寸产线均价仍有提升空间 [2] 盈利预测 - 调整2025/2026年毛利率预测至10 5%/15% 新厂折旧高峰与均价改善因素并存 [2] - 上调2025-2027年收入预测至24/29 2/33 7亿美元 股东净利润预测至0 9/2 7/3 6亿美元 [2] - 目标价上调至37港元 基于2025年1 2倍市净率(近十年中枢水平) [2]
环球问策| 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半导体材料企业如何借势崛起、出海谋局?
环球网· 2025-05-14 09:40
国产化进程与政策支持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规模超3000亿元,各地设立半导体基金扶持产业发展 [2] - 税务层面通过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降低企业成本 [2] - 国内12英寸晶圆厂密集建设(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晶合集成等)加速半导体材料产业升级 [2] 市场需求驱动 - 新能源汽车、5G通信、AI等领域对高性能半导体材料需求激增,碳化硅(SiC)在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器中的应用需求持续攀升 [2] - 2027年中国12英寸成熟制程产能将占全球47%,国产材料企业迎来巨大市场替代空间 [3] - 2025年全球碳化硅材料市场规模将突破60亿美元,车用占比超30% [5] 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 - 光刻胶验证周期缩短至2年以内,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计划投入超500亿元支持光刻胶研发 [5] - 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呈现"高端突破、中端替代、低端主导"格局,电子级磷酸、硫酸、氢氟酸等技术已突破 [5] - 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电动汽车关键部件中大规模应用 [5] 国际竞争与供应链挑战 - 美关税压力迫使企业转向本土供应链,国内成熟制程材料价格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1/3 [3] - 国际供应链波动降低采购稳定性和成本变化,可能放缓产业链整体节奏 [3] - 企业需通过并购获取技术专利、绑定全球头部客户以突破国际市场 [6] 行业挑战与经营策略 - 半导体材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周期长,短期盈利能力较弱(如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因折旧成本高面临利润压力) [3] - 库存周转天数及应收账款回款天数增长,营运资金对现金流压力增大 [4] - 企业需避免过度扩张,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产能,并在行业低谷时收购优质技术和资产 [4] 新兴增长领域 -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人工智能、绿色能源为明确增量市场,量子计算、植入式医疗设备为长期增长点 [4] - 光刻胶、电子特气、湿电子化学品等国产化程度低的领域存在较大市场空间 [6]
香港恒生指数收跌1.87% 恒生科技指数跌3.26%
快讯· 2025-05-13 16:11
市场整体表现 - 香港恒生指数收盘下跌1.87% [1] - 恒生科技指数收盘下跌3.26% [1] 科技行业 - 舜宇光学科技股价下跌超过7% [1] - 中芯国际股价下跌超过4% [1] - 华虹半导体股价下跌超过4% [1] - 小米集团股价下跌超过3% [1] - 阿里巴巴股价下跌超过3% [1] 汽车行业 - 小鹏汽车股价下跌超过5% [1] - 蔚来股价下跌超过5% [1] - 比亚迪股份股价下跌接近5% [1] 互联网行业 - 美团股价下跌接近5% [1] 其他行业 - 布鲁可股价上涨超过7% [1] - 赤峰黄金股价上涨超过5% [1]
国家大基金减持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
是说芯语· 2025-05-11 17:03
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一季度业绩对比 - 中芯国际一季度营收达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4%,净利润实现13.56亿元,主要得益于12英寸晶圆需求激增及28纳米以上成熟制程产能释放 [3] - 中芯国际14nm及以下先进制程占比突破15%,28纳米HKMG工艺良率达国际领先水平,14纳米FinFET工艺良率也达到较高水平 [3] - 华虹半导体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8.66%至39.13亿元,但净利润仅剩2276万元,同比骤降89.73%,主要受研发投入增加、汇兑损失和折旧费用上升影响 [4] 技术路线与战略差异 - 中芯国际聚焦先进制程突破,计划2025年资本支出达75亿美元,其中70%用于先进制程研发 [3] - 华虹半导体深耕特色工艺领域,面临成熟制程赛道竞争白热化,正尝试向40纳米等更先进制程延伸 [4] - 华虹半导体无锡12英寸厂月产能达9.45万片,但车规级芯片认证周期长达18-24个月,产能释放存在滞后性 [9] 股东减持情况 - 大基金旗下鑫芯香港一季度减持中芯国际6597.72万股,持股比例从7.05%降至6.91% [2][5] - 鑫芯香港同时减持华虹半导体633.3万股,持股比例降至2.98%,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也减持华虹半导体1237.96万股 [2][5] - 华虹半导体自2024年二季度起连续四个季度被大基金减持,显示对成熟制程赛道的战略调整 [5] 市场反应与行业影响 - 5月9日港股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开盘分别下跌7%和超11%,A股半导体股全线下跌 [2][8] - 半导体行业处于周期性波动阶段,市场需求复苏存在不确定性,国际竞争加剧 [8] - 中芯国际预计二季度收入环比下降4%-6%,毛利率降至18%-20%,反映行业周期性波动压力 [9] 长期发展前景 - 中芯国际每前进1纳米都需要突破ASML光刻机、应用材料刻蚀设备的封锁,需要持续数百亿级资本投入 [9] - 华虹半导体在功率器件、模拟芯片等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无锡厂产能释放后2026年毛利率有望回升 [4][9] - 大基金虽减持存量股份,但通过参与中芯国际定增、华虹半导体科创板IPO仍保持战略影响力 [9]
资金动向 | 北水加仓华虹半导体超5亿港元,连续4日减持小米
格隆汇· 2025-05-09 19:17
南下资金动向 - 5月9日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40.44亿港元,其中华虹半导体获净买入5.16亿、泡泡玛特2.8亿、美团-W 2.49亿、阿里巴巴-W 2.09亿、中芯国际2.01亿、中国移动1.75亿 [1] - 南下资金连续10日净买入美团累计89.8639亿港元 [4] - 连续4日净卖出腾讯累计47.6434亿港元,连续4日净卖出小米累计39.9379亿港元 [5] 半导体行业 - 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披露2025年一季报,大基金减持中芯国际6597.72万股、华虹公司633.3万股,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减持华虹公司1237.96万股 [6] - 沪股通中芯国际净买入6.11亿,深股通中芯国际净卖出4.10亿 [4] 消费行业 - 泡泡玛特获南下资金净买入1.35亿(沪股通)和1.46亿(深股通),股价上涨6.8% [4] - 商务部部长文章提出培育新型消费,打造IP创意设计平台,建设IP消费商业地标 [6] - 美团闪购推出即时零售"安心闪购"计划,覆盖全品类商品 [6] 互联网科技 - 阿里巴巴CEO表示将采取"饱和式投入"聚焦AI核心战役 [7] - 腾讯金融科技业务预计2024-2029年实现9%年均复合增长率 [8] - 小米获摩根士丹利上调目标价至62港元,预计2030年市值达2.5万亿港元 [7] 电信行业 - 中国移动获南下资金净买入2.32亿(深股通) [4] - 高盛预计中国移动资本支出减少将稳定2025-2026年自由现金流 [7]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40.44亿 芯片股绩后重挫 北水抢筹华虹半导体(01347)超5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5-09 18:04
港股通资金流向 - 5月9日港股市场北水成交净买入40.44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32.46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7.98亿港元 [1] - 北水净买入最多的个股是华虹半导体(01347)、泡泡玛特(09992)、美团-W(03690) [1] - 北水净卖出最多的个股是小米集团-W(01810)、腾讯(00700)、山东墨龙(00568) [1] 个股资金流动情况 - 中芯国际(00981)买卖总额45.43亿港元,净流入6.11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W(09988)买卖总额28.03亿港元,净流出3.68亿港元 [2] - 小米集团-W(01810)买卖总额25.40亿港元,净流出6.05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00700)买卖总额17.03亿港元,净流出3.01亿港元 [2] - 中国移动(00941)买卖总额14.62亿港元,净流出5583.07万港元 [2] - 泡泡玛特(09992)买卖总额13.97亿港元,净流入1.35亿港元 [2] - 华虹半导体(01347)买卖总额13.11亿港元,净流入2.74亿港元 [2] - 美团-W(03690)买卖总额12.12亿港元,净流入1.09亿港元 [2] 芯片行业动态 - 北水资金逢低抢筹芯片股,华虹半导体(01347)获净买入5.16亿港元,中芯国际(00981)获净买入2.01亿港元 [4] - 中芯国际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增长166.5%,预计二季度收入环比下降4%至6%,毛利率18%至20% [4] - 华虹公司第一季度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纯利375万美元,同比下跌88.2% [4] 消费及互联网行业动态 - 泡泡玛特(09992)获净买入2.8亿港元,受益于"人工智能+消费"、"IP+消费"政策支持 [5] - 阿里巴巴-W(09988)获净买入2.09亿港元,淘宝天猫与小红书达成战略合作打造"红猫计划" [5] - 中国移动(00941)获净买入1.75亿港元,第一季度电信股营收和净利增长放缓但符合预期 [6] 其他个股动态 - 山东墨龙(00568)遭净卖出2541万港元,股东智梦控股减持公司H股1.07亿股 [6] - 小米集团-W(01810)再遭净卖出6.34亿港元,小米汽车更改新车订购宣传页面 [7] - 美团-W(03690)获净买入2.49亿港元,安德利果汁(02218)获净买入4576万港元 [7] - 腾讯(00700)遭净卖出4.38亿港元 [7]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超40亿港元 华虹半导体获净买入居前
快讯· 2025-05-09 17:46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当日净买入40.44亿港元 [1] - 华虹半导体获净买入5.16亿港元,位居前列 [1] - 泡泡玛特获净买入2.80亿港元 [1] - 小米集团-W遭净卖出6.34亿港元 [1]
万亿龙头股,新高
证券时报· 2025-05-09 17:42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主要股指震荡下探 沪指跌0.3%报3342点 深证成指跌0.69% 创业板指跌0.87% 科创50指数跌1.96% 上证50指数逆市涨0.17%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2225亿元 较昨日减少近1000亿元 [2] - 港股走势分化 恒生指数小幅走高 恒生科技指数跌近1% [2] - 场内超4000股飘绿 半导体板块大幅下挫 华虹公司一度跌超10% 中芯国际跌近5% [2] 银行板块 - 银行板块逆势走强 建设银行、江苏银行、浦发银行盘中创出新高 青岛银行涨超3% 江苏银行涨近2% 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涨超1% 建设银行总市值约为1.58万亿元 [2][4] - 机构认为金融增量政策配合宽松财政政策加快落地 预计银行信贷供给加强 存款利率降息将缓解银行息差压力 资产质量将在政策支持下继续巩固 [4] 纺织服装板块 - 纺织服装板块强势拉升 万事利20%涨停 太湖雪涨近12% 华纺股份、迎丰股份、华升股份等均涨停 [5][6] -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联合印发通知 组织开展2025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活动 推动纺织服装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 提升协同创新效率 [7] - 华纺股份已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 公司提示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7] 半导体板块 - 半导体板块大幅下挫 华虹公司跌超9% 乐鑫科技跌约8% 芯原股份、灿芯股份跌超6% 中芯国际跌近5% [8][9] - 华虹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39.13亿元 同比增长18.66% 净利润2276.34万元 同比下降89.73% 主要因研发投入增加、所得税抵免减少及外币汇兑损失上升 [10] - 中芯国际一季度营业收入约163亿元 同比增长29.4% 净利润13.56亿元 同比增长166.5% 主要因晶圆销量上升、产品组合变化 [10][11] 个股异动 - 中毅达跌停 报11.84元/股 3月10日以来累计大涨超220% 公司提示市净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股价严重脱离基本面 [13] - 金龙机电跌12.67% 全日成交9.54亿元 换手率超22% 此前5个交易日累计涨超50% 公司提示2024年度亏损1.21亿元 2025年一季度盈利1649.73万元 [12]
大基金减持中芯国际与华虹公司:产业周期、政策逻辑与市场博弈的多重映射
金融界· 2025-05-09 16:21
减持规模与市场反应 - 中芯国际大基金旗下鑫芯香港一季度减持6597 72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显著下降 尽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166 5%至13 56亿元 但市场对Q2收入环比下降4%-6% 毛利率缩窄至18%-20%的指引反应敏感 港股当日一度跌超10% [1] - 华虹公司鑫芯香港减持633 3万股 叠加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减持1237 96万股 合计减持近2000万股 公司一季度营收增长18 66% 但净利润暴跌89 73%至2276万元 Q2毛利率预计进一步降至7%-9% 股价单日跌幅达9 33% [1] 财务数据的矛盾信号 - 中芯国际净利润激增主要源于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9 6%及产品组合优化 但Q2收入下滑预期反映行业周期压力 厂务维修突发状况和设备验证导致良率波动 影响延续4-5个月 [2] - 华虹公司研发投入增加(同比+37 21%) 所得税抵免减少及汇兑损失是利润下滑主因 尽管产能爬坡符合预期 但成熟制程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持续承压 [2] 减持动因:政策退潮与市场逻辑的交织 - 大基金一期(2014年成立)和二期(2019年成立)通常以5-10年为周期 中芯国际与华虹公司作为已实现技术突破和产能规模化的企业 减持符合"扶持—退出—再投资"的运作逻辑 华虹公司2023年回A上市后 大基金二期曾战略注资30亿元 当前减持或为转向更早期项目 [3] - 中芯国际当前市盈率(TTM)约35倍 高于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18倍) 大基金减持可能释放估值过高信号 华虹公司毛利率仅9 2% 显著低于中芯国际的22 5% 资本信心不足 [3] 行业竞争格局的重构 - 台积电、联电等加速成熟制程布局 叠加地缘政治导致的出口限制 国内代工厂价格战风险上升 台积电南京厂28nm产能扩产计划可能分流中芯国际客户 [4] - 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持续加码 中芯国际14nm以下先进制程设备采购受限 华虹公司专注的功率器件虽受影响较小 但全球车规芯片需求增速放缓 [4] 产业链传导效应 - 大基金减持可能影响市场对国产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企业的信心 但长期看 大基金三期(注册资本3440亿元)或加大对设备、材料领域的投资 以弥补产业链短板 [5] - 中芯国际在智能手机、PC领域的收入占比超50% 华虹公司车规芯片占比约30% 若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期下调(如2025年全球出货量预计同比下降5%) 两家公司Q2业绩压力将进一步凸显 [5]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动 - 减持消息引发半导体板块集体下跌 华虹公司港股当日跌幅超11% 反映市场对资本退出的担忧 但长期看 若行业周期触底(SEMI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支出同比下降12%) 估值修复机会或显现 [7] - 亚洲国家减持美元资产趋势(如中国4月外汇储备增加410亿美元)可能间接影响外资对中芯、华虹的配置 若美元持续走弱 人民币计价资产吸引力或上升 [7] 企业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 - 中芯国际计划2025年将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产能占比提升至70% 并通过异构集成技术(如Chiplet)弥补制程差距 加大与华为、比亚迪等本土客户合作 2025年一季度中国大陆客户收入占比已提升至68% [8] - 华虹公司依托55nm BCD工艺(用于汽车电子)和IGBT技术 深化与英飞凌、安森美等国际大厂合作 2025年无锡厂(华虹七厂)产能爬坡将释放12万片/月 通过优化供应链和加大研发(Q1研发投入4 77亿元 同比+37 21%)缓解毛利率压力 [9] 长期机遇 - 在大基金三期支持下 设备和材料环节的国产化率有望从当前20%提升至2027年的40% [11] -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带动功率器件需求 华虹公司车规芯片收入占比或从2024年的28%提升至2026年的40% [11]